您好!
有人说,这世界上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然而,现实并不那么令人乐观。在我的班级中,真正爱学习的孩子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孩子都把学习当作一种迫不得已必须完成的任务或者负担,不少学生日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将之视为畏途,在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厌烦与抵触的情绪。他们每天来到教室,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或者发呆,要么故意和老师唱反调。针对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齐老师
齐老师: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看到您的提问,我真的感觉这是一个好大的课题,只怕三言两语难以说明白。对此,我们一向在纠结“怎么办”,其实,我倒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为什么”。
说起来,每一个学生不爱学习的背后,可能都有一个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类似于长篇小说的故事,倘若我们不深入了解,是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的。中小学生不爱学习,原因可能是多样的,至少有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外部环境原因等。
我们今天来一一分析。
一、生理原因
我曾见过一个男孩子,被老师认为有多动症。老师建议父母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咨询师探究下去,了解到孩子性格开朗,家庭收入较高,父母均受过高等教育。据说孩子每天上午的前两节课表现还挺认真(单凭这一点就不能断定孩子有多动症。教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做心理咨询是可取的,但不能贸然下结论说孩子有多动症),越临近中午越坐不住。再探究下来,得知家长每天早上给孩子吃的早餐是三个鸡蛋和一大盒牛奶,没有一点谷类食品。如此一来,孩子营养不均衡,越接近中午越难受,自然无心听课(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早饭不吃谷类食物,竟可能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情况,只是进行简单的道德归因、是非判断,只是对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说教、批评,做不到对症下药,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当家长帮学生把早餐营养搭配好,孩子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这就是由生理原因导致的不好好学习。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是否也有生理原因的存在?比如,冬天的早上,他们不愿意早起,常常不吃早餐,到十点多的时候,肚子就饿得咕咕叫,怎么还有心思认真听课?有孩子利用课间去学校小卖部买辣条、锅巴等垃圾食品,搞得自己身上或教室里都是零食的味道,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学生最容易分心。
所以,针对生理性原因导致的不能好好学习,教师就应该强调吃早餐的重要性,同时禁止学生将零食带到教室里。
二、心理原因
因心理原因造成的不爱学习,一般很难发现病因。
我曾教过一个女生,分明有文静好学的素质,上进心极强,却常常在课堂上打瞌睡,有时候叫都叫不醒。询问下来,原来孩子常常在夜里梦见无数条蛇,床头、地板、胳膊上都是蛇,经常在夜里被吓醒,然后再也不敢入睡,白天精神自然就差。再认真探究下来,我得知孩子小时候曾发现一个蛇窝,后来家里大人把蛇窝里的48条蛇都烧死了。从那时起,她就常常在睡梦中被蛇吓醒,并且认为这是蛇在报复她。这便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夜晚难以入睡,白天不能好好学习。我当时主要是从改变她不正确的认知做起(消除她关于“蛇在报复她”的念头),同时给她充分的理解、支持,增强她的安全感。必要的时候,也建议她向咨询师求助。
三、外界环境原因
学生不爱学习,更多时候是外部环境原因导致。比如班风和校风不好、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教师授课艺术欠缺等等,让我们一个个分析。
1.因不喜欢老师而排斥学习
我曾听朋友李巧枝老师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李老师是一个小学教师,有一次她班转来了个学生——小豆豆。小豆豆原本还不到上学的年龄,经常要妈妈教她识字、给她读书,吵着要上学,家长托关系让孩子进了一所名校。上了学的小豆豆,每天都会很高兴地向家长讲述一些发生在学校的事。看得出,她是那样喜欢学校、喜欢上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渐渐变得不爱讲学校发生的事了,偶尔家长问起,她说语文老师特别厉害,经常批评她,罚她站在讲台上写作业,她不喜欢上语文课。她说数学老师讲课很幽默、很风趣,特别喜欢学数学。家长告诉孩子,语文老师是省级优秀教师,严格要求是为她好,可是,孩子却不买账,依然不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做语文作业。
一天,已经是三年级学生的小豆豆说不上学该多好呀!家长着急了,问其原因,小豆豆说有一次她的数学作业忘写了,本打算赶紧补上,数学老师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小豆豆行啊!她是我们班唯一不写作业的学生,物以稀为贵,她是我们班的光荣啊!大家愿意向她学习吗?”全班齐呼:“不愿意!”从此,偏爱数学的小豆豆,再也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了。小豆豆还经常跟家长说,自己很笨,是“差生”,不想上学。看到孩子如此得不自信,家长真的很痛心,终于决定把孩子从那所名校转到李巧枝老师所在的这所较偏远的学校。
第一次见小豆豆,她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巧枝老师想拉住她的手,她却怕见老师似的,一直绕着妈妈藏。巧枝老师就和她玩起了捉迷藏,很快就捉住了她,笑着说:“逮着了!”小豆豆也笑了,是孩子特有的、天真的、爽朗的笑。然后巧枝老师故作神秘地俯在她耳边说:“以后你得帮老师的忙,做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收发作业,有时老师忙不过来时,还要帮我批改作业,可以吗?”她怀疑地问:“批改作业?我可以吗?我学习不好!”老师说:“我看你行,你一定行!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小豆豆不太自信地说:“我愿意!”“一言为定!”老师与她击掌达成协议。
第一节数学课后,小豆豆告诉妈妈:“今天作业做得有点慢,还错了一道题,没能帮老师批改作业,明天我一定得做快点,不出错,我就能当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批改作业了。”第二节数学课,她是第三个做完作业的,虽然错了一题,但经老师的点拨,很快就改正了。李老师让她负责批改3个学生的作业,老师验收把关时,发现她批改得非常认真,没有一处改错的,当众表扬了她。放学后,她兴奋地将此事告诉妈妈,还说:“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妈妈能不能帮我找些数学题?”
小豆豆在不断地变化着,尽管课堂上她仍会做小动作,有时会不专心,但巧枝老师说因为前车之鉴,时刻提醒她注意自己的言行,小心地呵护着那颗曾经遭受创伤的心,及时地表扬、鼓励,激励她不断进步。事实又一次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这一教育箴言的深刻内涵。
听了李巧枝老师所说的故事,我真为小豆豆高兴。倘若小豆豆没有遇到巧枝老师,她会不会从小学开始就厌恶学习呢?她会不会成绩一落千丈呢?
现在,我每次迎接新生,都会想办法让他们第一次见面就喜欢上我。我会小心调整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让自己的一颦一笑都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
2.因“习得性无助”而排斥学习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予狗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无论如何都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开始呻吟和颤抖。哪怕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狗不但不逃,反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其实是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之一。因为同学们从小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为了升学率,为了拿高分,老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而每个学生的智力是不一样的。在一次次努力,又一次次失败之后,学生认可了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干脆破罐子破摔,上课不再听讲,下课不再写作业。
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呢?
我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书写能力不太好,每次写作业不仅慢得出奇,还总是写错字。而老师要求同学们作业必须很干净,哪怕写错一个字,都要撕掉重新写。孩子在撕掉三张纸后,已经很焦虑了。我便说,再写错字,就不要撕了,妈妈帮你想办法。我帮他想的办法是小心翼翼用小刀把错了的字给刮掉。一开始孩子非常崇拜我,写作业的时候放松了很多。孩子忽然有一天回家告诉我:“妈妈,检查作业的小组长发现了错字可以用小刀刮掉这个绝招,严禁我们刮字,要求我们写错必须撕掉重写。”
这样过了两天,孩子每次还没开始写作业,就要生气、恼怒、哀叹,我在旁边干着急没办法。忽然有一天,孩子写着作业对我说:“妈妈,这次我要是再写错字,你就帮我把手砍掉。”我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这只手总是写错字,我们小组长总是不让我的作业过关。”
我当时难受得要流泪了,抱着孩子说:“你尽管大胆写,妈妈明天就去找老师说情。”
第二天,我找到孩子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把孩子关于要把自己的手砍掉的话,原封不动地叙述下来,并说:“我知道孩子的字写得不好,但我觉得孩子真的是尽力了,您看能不能对他的要求稍微松一点?”
语文老师听了大吃一惊:“我真没想到,这样严格要求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压力,差点儿让孩子厌学啊!我这就跟小组长说,让她不要太认真了。”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是班里中等偏下,但是到了初中二年级,就开始突飞猛进,直至班级第一名,年级第一名。在中招考试中,他很顺利地考进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倘若当时我和他的小学班主任都无视孩子的努力,去过分要求他,现在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真的不敢想。
我们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太高,产生了习得性无助,过早给自己定了性:反正我怎么努力学习都不行,干脆就不要努力了。
要想改变孩子的念头,只有想办法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将课程难度降低一些。比如,对于学前教育的女孩子来说,数学实在听不懂,我个人认为,就不要再学统一的数学教材了,学一些趣味的幼儿数学,如如何让6岁前的小朋友掌握三个苹果加两个苹果等于五个苹果,就行了。否则,她们天天听天书,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或者学生的英语实在不行,入校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下来,如果能在一个月内学会26个英文字母,也算收获;或者文化课基础实在太差,那就多练习舞蹈、钢琴、绘画、手工、讲故事……总之,只要每天能进步,他们就能获得学习的乐趣,学校对这些孩子就是有吸引力的。
3.知识与生活脱节,学生对学科学习缺乏兴趣
很多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一听课就瞌睡,一下课就来劲。但是他们能整夜不睡玩游戏也不觉得累。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有兴趣没兴趣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有一个化学老师在晚会上表演“水中生火”、“火龙写字”、“烧不坏的手帕”三个魔术(其实就是趣味化学实验),这些魔术总能吸引那些调皮学生的眼球,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下课后,班里捣乱大王王勇找到化学老师,要求学习“火龙写字”,因为他的妈妈马上要过生日了,他想表演给妈妈看。化学老师想到这个实验没有什么危险性,便满足了他的要求,详细给他讲解了实验所需要的每一种药品、试剂的用法、用量、添加顺序和注意事项,手把手地交给他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在整个讲解过程中,王勇一改平时学习时嘻嘻哈哈、满不在乎的态度,学得格外认真,神情也格外专注。其实,这些趣味小实验都挺简单的,很快,王勇就掌握了窍门。在接连两次取得成功后,他的眼中放出了异常的光彩:“老师,我学会了!原来这么简单!”然后,老师帮他把实验用到的药品和试剂包装好放到一个塑料盒里,让他回家时带上,并嘱咐他用剩的药品一定要归还。
星期日的下午,平时返校总是较晚的王勇早早地返校了,找到老师归还药品。当老师问及魔术的效果时,他更是激动万分:“效果太好了!妈妈看到我用‘火龙’写出的‘妈妈,祝您生日快乐’时,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直夸我孝顺!还说这是她一年中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老师,谢谢您!”
“王勇,你知道吗,老师表演的魔术都是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啊!只要你化学学好了,就能和老师一样表演更多的魔术了!你想学吗?”
“真的?我一定好好学化学!”
接下来,王勇真的在化学上下起了功夫,听课专心得连眼都不眨一下,作业也完成得很认真,不懂的地方就会积极询问。为了能及时鼓励他,老师让他做起了“实验助手”,每次做演示实验,都让他在一旁帮忙。在以后的实验中,他们一起为大家揭开了“水中生火”的秘密,找到了“火龙写字”的答案,和大家一起见证了“红色喷泉”的形成……由于每次实验都是由老师和他共同完成的,在实验成功的同时,他收获了巨大的喜悦和幸福。从他骄傲的眼神和自豪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因劳动而幸福,因能掌握化学实验、化学知识而骄傲。慢慢地,他的化学成绩赶了上来。
所以,怎么才能真正爱上学习?只有真正享受到学习乐趣的人才知道。可惜的是,我们的很多学科学习,和现实生活是脱节的。倘若能让所有知识都化为活生生的生活技能,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
4.担心努力后成绩不佳更没面子,干脆不再努力
这是一种逃避行为——担心努力后成绩不佳没面子。这也是家长和成年人对孩子评价不当造成的后果。我们在现实中,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评价孩子说:“我儿子其实挺聪明,就是不好好努力。”有的老师也会对家长说:“你女儿要是能加把劲儿,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是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甚至认为这是赏识教育。事实上,这样的言辞可能会让孩子这样想:我现在不努力,大人们好歹还认为我比较聪明。倘若努力后,我的成绩依然不佳,那大家岂不是要说我是笨蛋?我为什么要辛辛勤勤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是个笨蛋呢!
于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这样在老师、家长的不当评价中消失了。
所以,懂教育的人都知道,我们肯定一个学生的时候,尽量不要肯定他的智商、容貌,而是要肯定他的努力。因为智商和容貌是父母给的,不是孩子通过努力得到的。
我所教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孩子,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在入学前基本没有上过音乐课,身体协调能力也不太好。短短两年的时间,需要他们掌握唱歌、弹琴、绘画、舞蹈等技能,学习压力其实很大。2009年冬,学校要办晚会,这是学生最好的锻炼机会,我们班想自己排练一个健美操。舞蹈科代表和协调能力与基本功都不错的同学,表示愿意利用课余时间教大家。但是那些出身农村的女孩子在做了几个动作后,感觉实在僵硬,练习的时候便推三阻四。
我问:“为什么不好好练?”
学生回答:“跳的不好看,尽丢人。”
我说:“跳得不好看,更要好好练。因为你现在不好好练,以后找工作更丢人。从明天开始,我跟你们一起练。”
其实,我根本就不喜欢体育运动,跳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我的意思很明显:老师这么大了,都不嫌跳操难看,你们又怕什么?
就是在我这样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孩子们不好意思退缩,努力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丰富了舞台经验。当她们的舞蹈成绩越来越优秀后,对练功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周围消极氛围浓厚,影响学生的学习劲头
很多人认为调皮捣蛋的学生来学校就是混日子,甚至有一部分家长直言不讳:“只要你看着这些孩子不去闯祸就行,能不能学到东西,我们也就不要求了。”这样的言论对学生危害极重,会让学生养成得过且过的习惯,进而排斥学习。
具体的应对方法是“四方给力”,让学生爱上学习。
班级语录给力。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里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专心学习。所以分班之初,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精心挑选班级语录,让班里毛笔字写得漂亮的学生书写,然后贴在教室的四面墙上。前黑板上方,学生抬头即可看见“静、净、精、劲、尽、境”这几个字,目的是时刻提醒学生静下心来,心无杂念、集中精力、鼓足干劲、尽心尽力,进入学习的境界;教室左右两侧分别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提醒学生时刻认识到学习有苦有乐,积极参与、树立信心,才能成功;教室后面的墙上贴着“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习惯来自行为养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如何学习,从而为学生爱上学习“给力”。
教师表扬给力。“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让学生爱上学习,仅仅靠班主任一人“给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任教师齐心“给力”。而作为教师,都知道对于学生的教育,鼓励的效果远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为此,组班之初,我就和“搭班儿”教师提出一个口号:“让鼓励的话成为我们班级课堂教学的口头禅!”对于在课堂回答问题比较好的学生、作业完成的好的学生,甚至是字写得漂亮的学生,我们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非常好!”让学生更有信心,“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让学生学习更带劲,从而为学生爱上学习“给力”。
父母寄语给力。好的教育效果的取得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齐心协力,尤其是教师和父母要完美配合,学生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谆谆教导,更需要父母做坚强后盾。父母对孩子的美好寄语也会督促学生的学习,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联系学生的父母,让他们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由我转达一些给自己孩子的寄语。比如,“儿子,你是最棒的!”、“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孩子加油!”等,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学生爱上学习“给力”。
同学鼓励给力。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比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的效果更直接,所以学生开学的第一天,我就精心准备了一个漂亮的班级“鼓励本”,学生可以自己鼓励自己,也可以相互鼓励。“鼓励本”每次在考试后都会猛翻几页,里面的话不外乎:“同桌,加油!”、“××,继续努力!”、“××,你真棒!向你看齐!”这既在班里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更养成了学生团结的意识,是学生爱上学习最“给力”的方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我更是会带领全班同学一起鼓掌。
“四方给力”,让不爱学习的学生爱上学习,让爱学习的学生更爱学习!
6.教师授课水平欠缺,课堂难以吸引学生
因为教师授课质量问题,而导致学生排斥学习的例子很多。因为现在的孩子接受知识的渠道太多(不信我们到网上看一看,知识就像超市里的物品一样琳琅满目,学生想要什么随便挑选)。如果我们的知识给得没有艺术、不够新鲜,学生绝对不买账。这时候,我们不但要做到闻过则喜,还要多读书,多思索,扩大视野。
但有时候由社会原因导致的学生不好好学习,教师的改进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比如父母离异、留守儿童等,这时候,我们怨天尤人没有用,只能接受现实,尽可能给孩子以理解和温暖。
总之,医生看病要诊断病因,教师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要认真思索一下,他们表现出的行为虽然都是不爱学习,原因却多种多样。不进行具体分析就盲目指导,必将事倍功半。
以上建议,供您参考!
您的朋友 李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