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被沮丧和无助的情绪困扰吗?长期的沮丧会演变成习得性无助,让一个人永远是一个失败者的角色。面对拒绝,面对批评,面对挫折,让我们振作起来,不做沮丧情绪的奴隶。
人生没有橡皮擦——别让沮丧毁掉你的生活
丽兹·莫里是哈佛大学的女博士,但是她的人生经历却感动了许多美国人。丽兹用她的人生经历告诉人们:既然不幸的生活已经降临,你所能做的只有去努力改变这种不幸,如果一直沮丧、绝望下去,你将永远无法站立起来。
1980年,丽兹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贫民窟中,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丽兹要承受许多同龄人所无法承受的不幸和痛苦。
因为丽兹的父母都染上了毒品,家里所有的积蓄被全部用来买毒品。
因为贫穷的生活,丽兹从小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虽然丽兹也很想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去学校接受教育,但是这种希望对丽兹来说却是一种无法得到实现的奢望,因为丽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
丽兹还有一个姐姐,姐妹二人由于忍受不了饥饿,只好到街上去乞讨。那时丽兹只有8岁,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乞讨是她唯一能想到的让自己活下去的方式。
丽兹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已经开始明白所谓的自尊,可丽兹没有办法,她必须抛下自尊去换取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但是丽兹不知道的是,就算抛下了自尊去乞讨,也不代表着她会吃饱。
有时候,丽兹和她的姐姐饿得非常厉害时,她们会去吃冰块。
不是那种类似于冰激凌的冰块,因为那样的冰块是商品,是需要用金钱去购买的。不过这也必须等到温度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之后,才有机会吃到冰块。
在丽兹15岁那一年,她的父母被“毒品”带走了。尽管丽兹的父母没有给她和姐姐带来一个正常孩子应该享有的生活,尽管在这个所谓的家中,丽兹并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但毕竟父母还是给了她们一个家。父母去世后,丽兹和姐姐就沦为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丽兹的姐姐还算幸运,因为她的一个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
所以,丽兹的姐姐每天晚上都会在朋友家的沙发上过夜。丽兹却没有这么幸运,于是她就不得不流落街头。有时候,丽兹会在地铁或是隧道中过夜,但有时运气就没这么好了,街头的长椅就是她的卧室。
父母的去世给丽兹的打击很大,从那个时候起,丽兹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人生,不能在这不幸的人生中沉沦下去。于是,她开始申请进入学校学习。
现实又一次考验了丽兹,丽兹到许多学校去申请,但是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受这个穿着一身脏衣服散发着臭味的学生。丽兹并没有轻言放弃,终于她顽强的意志打动了一个校长,于是丽兹开始在一所高中的速成班中学习。
但是,这仅仅是丽兹走出绝境的第一步,因为丽兹没有任何基础,她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同时,丽兹还需要到处打工,因为她需要养活自己。
就这样,丽兹的人生终于迎来了第一缕阳光。两年后,丽兹以每门功课都为A的优异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而且,《纽约时报》还为丽兹资助了1.2万美元的特殊奖学金。2009年,丽兹获得了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的硕士学位,并继续留在哈佛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
有许多人喜欢用铅笔写字,因为如果出错了,可以用橡皮擦擦掉重来。在拍摄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如果出现了差错或是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重新来过。但是,我们的人生却没有这样的可能,只能继续往前走,不能重来。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人生可以重来,那么将有99%的人能成为伟人。有人认为这样的想法有些天方夜谭;但也有人认为,依靠高科技,我们还是可以实现人生重来的神话的。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那么人生就可以重来。但是,时间真的可以实现倒流吗?爱因斯坦用他那天才的大脑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时间真的可以倒流。这样说来,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就有可能发明出时间机器,时间机器可以帮助我们回到过去,然后我们就可以重新来过。
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即使有一天人类的技术已经可以制造出超越光速的机器,人类也无法进行时间穿越。这倒不是说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是错误的,而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那样的速度。
所以,有关人生重来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生是没有橡皮擦的。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总会经历许多挫折和不幸。有不少人就常常想,如果人生能重新来过就好了,那样的话我一定会尽力避免遭受那些不幸和挫折,这样我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更完美。
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只能经历一次,没有彩排的准备,也没有重来的机会,更没有一个人生的橡皮擦让你擦掉人生中的不满重新开始。既然这一切都无法改变,那么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了,让自己尽快从沮丧的情绪中走出,重新精神抖擞地去战斗、去努力,永远不放弃希望。
每个人在面临挫折和不幸的时候,都会变得很沮丧。如果这个挫折和不幸很大,通过自己的努力似乎无法战胜和改变它,那么这个人就会被沮丧、绝望、无助的情绪笼罩,渐渐放弃反抗的努力,并出现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和行为。
如果一个人总是遭遇不幸和挫折,那么他就会认为这一定是老天的意思,我的人生本来就很倒霉,我的人生本来就该如此不幸,于是就会放弃努力,一直生活在沮丧和绝望的情绪之中,自暴自弃。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不要被沮丧控制——摆脱习得性无助
尽管人自诩是万物之灵长,并认为自己比动物更高一等,但是人不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和动物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像猴子和猩猩这样的动物,因为它们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5%以上,所以它们的许多心理状态和行为与人类更为相似。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许多研究人员都愿意拿动物做实验。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结论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西里格曼于1967年提出的,西里格曼教授是根据自己的实验提出这样的结论的。习得性无助具体是指,如果一个人最初在某个环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景中依然无法从这种无助感中解脱出来,并且这种无助感还会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西里格曼有一条狗,这条狗就是他的实验品,正是因为这条狗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才有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学理论。起初,西里格曼把狗关进了一个笼子中,然后对狗进行电击,与此同时还要弄响蜂音器。遭受电击的狗会变得十分痛苦,为了摆脱这种痛苦的体验,狗会四处逃窜,但是由于有笼子的存在,狗的这种挣扎是无效的,狗依然会被电击得屁滚尿流、惊恐哀叫。
西里格曼对这条狗进行了很多次电击,后来尽管没有电击,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会出现屁滚尿流和惊恐哀叫的被电击时会出现的反应。最后,这条狗那种被电击后的强烈反应渐渐消失了,而是变成了一种非常沮丧的反应,只是耷拉着脑袋在笼子里呻吟和颤抖。
尽管反应没有之前强烈,但是西里格曼观察到这条狗依然在承受着被电击的痛苦。
这样的实验又进行了很多次,最后西里格曼不仅停止了电击,还把笼子打开了。狗完全可以逃出去,摆脱被电击的痛苦,但是它似乎选择了放弃,或许那么多次的失败和挫折已经告诉它,一切努力都是没用的。于是狗放弃了努力,绝望地等待着电击痛苦的来临。
狗之所以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是因为它在刚开始接受实验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是否被电击的控制权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为失去了这种控制感,于是这条狗就变得越来越沮丧,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被电击的事实。其实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狗也做过挣扎的努力,但是失败了。这接二连三的失败让狗变得越来越沮丧和不自信,于是干脆放弃努力,接受命运的安排。
根据实验中这条狗的种种反应,西里格曼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学理论。西里格曼认为这种习得性无助不仅适用于动物,而且也适用于人类,于是西里格曼又把实验的对象转移到人。
参加西里格曼心理学实验的是一批大学生,西里格曼把这批大学生分成了三个实验小组。第一个实验小组的学生被西里格曼安排听一种噪音,而且不论这组的学生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使这个噪音停止;第二个实验小组的学生也被西里格曼安排听同一种噪音,不同的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某种努力来使噪音停止;第三个实验小组的学生比较幸运,因为这个小组被作为对照小组,学生们不用听任何噪音,只需要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待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在进行完这个实验后,这三个小组的学生马上被安排进行另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检验这三个实验小组的学生是否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
西里格曼在这次实验中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个“手指穿梭箱”,这个“手指穿梭箱”是西里格曼特制的。只要一个人把手放在箱子的一侧,就会听到令人厌恶的噪音,但是当把手放在箱子的另一侧时,这种令人厌恶的噪音就会消失。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学生把手放在“手指穿梭箱”上的时候,听到了刺耳的噪音,但是他们无动于衷,并没有想办法结束这刺耳的噪音。而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学生在把手放在“手指穿梭箱”上听到刺耳的噪音的时候,会想办法结束噪音,后来他们发现只要把手放到“手指穿梭箱”的另一侧,就可以使噪音停止。
西里格曼的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不仅会出现在动物身上,还会出现在人类身上。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十分常见。
如果一个人遭遇挫折和打击,那么他就会出现沮丧和无助的情绪,沮丧之后,这个人就会想办法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去战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但是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依然没有改变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重新陷入沮丧、绝望的情绪中。
沮丧的情绪尽管会给人带来消极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最可怕的。
如果一个人有了沮丧的情绪,并没有很好地处理,那么这种沮丧的情绪就会被积累起来。沮丧的情绪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的改变,于是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
就好像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会做出一些努力。如果这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那么这个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获得无限的动力。
但是,如果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学习成绩未得到提高,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变得沮丧。但是沮丧情绪持续一段时间后,或许他会鼓励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努力学习。但是如果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成绩,那么他又会变得十分沮丧。
最后,这个学生就会被接二连三的打击击垮,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于是就破罐子破摔起来,或者干脆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
所以,当你遭遇挫折或是不幸而产生沮丧的情绪时,千万不要沉溺在沮丧的情绪之中,因为你的这种行为很可能让你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一旦有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你就会变得毫无动力,并开始认命。即使命运之神给你走出不良情绪的机会,你也会忽视。
就好像西里格曼实验中的那条狗一样,尽管西里格曼打开牢笼让它摆脱被电击的痛苦,但是它还是在笼子里呻吟和颤抖,因为它认为自己命该如此。
习得性无助的解毒剂——屡败屡战
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不断与挫折和沮丧进行斗争的一生。林肯在21岁的时候,尝试着做生意,但是失败了。
22岁的时候,林肯放弃了做生意,开始参加州议员的竞选,但是依然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林肯只好重新试着做生意,24岁的时候,生意再次失败。
上帝似乎是在故意考验林肯,面临着事业失败的林肯,又一次面临感情的伤痛。在林肯26岁的时候,他的情人去世。这种双重的打击终于击垮了顽强的林肯,当时,林肯的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
但是,林肯很快就从沮丧的情绪中振作起来,34岁的时候,林肯参加美国联邦众议员选举,但是不幸依然缠绕着林肯,他再度失败了。
此后,林肯的人生一直经历着失败与挫折,45岁时,参加美国联邦参议员的选举,又失败了;47岁时,曾经被提名为副总统,但是依然以失败告终;49岁时,参加美国联邦参议员选举,还是失败了。
这样的人生经历很容易让一个人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中,并自甘堕落。如果林肯是这样的人,那么我们也就看不到后来那个伟大的总统了。但是林肯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话,那么全世界都会放弃他。
终于,林肯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在52岁的时候,林肯成功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并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因为林肯不仅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度,为黑人争取到了平等的社会地位,还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并为美国以后的繁荣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其实,林肯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说明了林肯那坎坷和充满挫折的一生,因为他的一生中充满了失败。而屡败屡战说明了林肯这个人身上的那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正是因为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才把林肯推向了总统之位。
在美国历史上有两次最重要的战争,一次是美国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为美国和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那场战争以后,美国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而是一个有主权的独立国家。领导美国人赢得独立战争的人是华盛顿,他是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被美国公民缅怀的伟大总统之一。
另一场战争就是南北战争,这场战争的领导人就是林肯。南北战争的最大成果有两个,一个是黑人获得了人权,另一个是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美国以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北战争以北方军的胜利告终。
但是,在南北战争早期,北方军一直处于非常劣势的状态,似乎这场战争的赢家应该是南方奴隶主。如果真的是南方奴隶主取得胜利,那么美国的历史或许真的要改写了。面对北方军节节败退的战局,林肯又爆发出了他那屡败屡战的勇气。
可以说,正是因为屡战屡败的人生赋予了林肯屡败屡战的勇气,而林肯把这种勇气传导给了北方军队的每个战士。于是,在总统林肯屡败屡战的精神的带领下,北方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改写了美国的历史。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每个人都会有沮丧的情绪,但是我们可以像林肯一样,屡败屡战。因为屡败屡战的决心不仅能战胜沮丧,也可以让习得性无助远离你。
岂能尽如人意——相信自己就好
克里斯托·莱伊恩是英国一位着名的建筑设计师,他所设计的建筑风格很独特,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因此温泽市政府大厅便邀请他参加设计。
莱伊恩利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的相关知识,并根据自己以往的设计经验,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设计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只用一根支柱就可以支撑起整个大厅的天花板。莱伊恩对自己精心设计的方案充满了信心,但是现实却很残酷。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莱伊恩设计方案中,只用一根支柱撑起整个大厅的提案根本是天方夜谭。因为市政府大厅的天花板是如此沉重,如果只用一根柱子,那么过不了多久,天花板就会坍塌。所以权威人士要求莱伊恩在原定的设计方案中,再增添几根支柱,以保证天花板的稳固。
面对这种质疑,莱伊恩很生气,并且拒绝修改原定方案,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设计根本没有问题,只需要一根柱子,整个天花板就会非常牢固,根本不用浪费建筑材料去再多添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还运用了周密的计算以及一些相关实例来说明自己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但是那些权威人士依然不相信莱伊恩的这个设计,并认为莱伊恩被以往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变得过于自信。
双方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论,以至于莱伊恩差点儿被送上法庭。
面对现实中的巨大压力,莱伊恩只好选择了妥协,他修改了原来的设计方案,在一根支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根支柱。
可是莱伊恩的妥协只是表面上的,他并没有被周围人的质疑所击败,因为他相信自己。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四根新添加的支柱在建造的时候,距离天花板有两毫米的距离,而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微小的距离。但正是这两毫米的距离,证明了莱伊恩的正确。
这个市政府大厅历经三百年的岁月,虽然在此期间这里的主人换了一位又一位,但是这个大厅还是完好如初,成功地经受了岁月的考验。那是因为这是莱伊恩最得意的作品,尽管莱伊恩早已作古。
直到20世纪后半期的时候,温泽市市政府准备装修一下天花板,才发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秘密。时间证明了一切,莱伊恩是正确的。
这个消息传播得很快,特别是在建筑行业里。世界各地的着名设计师都慕名来到温泽市,只是为了一睹那个只用了一根支柱撑起的天花板。这根支柱上有当年设计师莱伊恩留下的一行文字:“真理与自信往往只需要一根支柱。”
莱伊恩在面对周围人的质疑时,并没有陷入沮丧的情绪中而灰心丧气,因为他足够自信,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对许多人来说,莱伊恩是陌生的,而有关他的资料记载也很少。
在这仅存的一点儿资料中,记载了莱伊恩面对周围人的质疑时所说的一段话:“时间会证明一切,我相信,在一百年以后,或许是更久之后,当所有的人面对这根支撑起整个天花板的支柱时,你们的表情只能是哑口无言和瞠目结舌。我只想向世人证明,你们所看到的一切,并不是奇迹,而是我的坚持!”
一个人对自身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周围人的评价。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高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很兴奋,并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或是无所不能的。但是如果周围的人批评自己或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质疑,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很失落和沮丧,并认为自己是错误的。
一个人之所以会因为周围人的否定而陷入沮丧的情绪之中并自我怀疑,是因为他看不到自身的优点,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并认为别人才是正确的。陷入沮丧情绪中的人,往往会非常羡慕其他人,对自身的优点和特点视而不见,并模仿他人,从而丧失了自己。
沮丧之中的人最需要的就是自信,只要相信自己,那么就一定可以摆脱沮丧的消极情绪。我们可以选择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每天都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做到!我是最优秀的!”等等。
积极自我暗示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选择在早上,也可以选择在你感到沮丧和失落的时候。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喜爱,这是一种完美主义的倾向。但是这个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得到实现的,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同。所以,有人喜欢你,也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你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喜好和看法。
在国外,有一个着名的画家,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于是他想画一幅所有人都满意的画。画家花费了很长时间和大量的精力,画好了一幅画,并挂在了展览厅中。
在这幅画家自认为完美无缺的画的旁边有一支笔,这支笔就是专门为观看者准备的。只要观看者认为画中有不完美的地方,就可以用笔标出一个记号。
等到傍晚时分,画家去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时,吓了一大跳,因为这幅画上被标满了记号,没有一处不受到观看者的指责。画家那高昂的情绪瞬间变得非常低落和失望,于是画家就认为自己的作品一无是处,整个人非常沮丧。
后来,画家的一个朋友实在看不过去了,便给画家出了一个主意。画家认为朋友的建议不错,就决定试试。第二天,画家重新临摹了一幅画,和之前的那幅画几乎一模一样,然后挂在了展览厅中,而且还是相同的位置。
这幅画的旁边依然放了一支笔,不同的是,画家要求观看者看到自己十分欣赏的地方时,才可以用笔标出记号。等画家去取这幅画的时候,十分吃惊,因为画上依然标满了记号,而且和之前的那幅画的记号几乎一致。
最后画家终于明白了,一个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认可。
如果有人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认可为目标的话,那么他只能活在沮丧和失望的情绪之中。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需求。
当自己被他人认可时,我们就会变得高兴。但如果是被否定的话,那么我们之前的愉快心情或许会一下子跌落到冰点,从而会出现一种沮丧的情绪,甚至还会憎恨那个否定自己的人。
既然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我们就没有必要因为他人的否定而沮丧,只要坚持自我就好。
面对拒绝不要沮丧——拒绝给了你新的机会
马丁·库帕从小就十分喜爱无线电,并希望能成为无线电界一个有作为的人。库帕在大学毕业以后,就毫不犹豫地去一家无线电公司应聘,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乔治。这个名叫乔治的人不仅是无线电界的资深人士,而且还是库帕的偶像。
当库帕进入乔治的办公室后发现,乔治正在专心研究无线电话。
但是库帕还是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尊敬的乔治先生,我希望我可以成为贵公司的一名员工。我非常喜欢研究无线电,只要您能录取我就可以,我对待遇方面并没有什么要求。”
库帕感觉到乔治似乎并不高兴。乔治用生硬的语气问道:“你是哪一年毕业的?”库帕回答到:“我今年刚刚大学毕业,虽然十分喜欢研究无线电,但是并没有工作经验。”当库帕说完后,乔治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库帕。
面对乔治的拒绝,库帕并没有沮丧和慌张,而是十分平静地对乔治说:“乔治先生,我知道您在研究什么,是无线移动电话吧?或许我可以留下来帮助您。”
后来,库帕就对乔治述说了许多自己对无线移动电话方面的猜想,尽管乔治也认为库帕的许多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他依然拒绝了库帕。因为在乔治看来,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实在太年轻和幼稚了,并不适合待在自己的公司。
被拒绝的库帕并没有陷入绝望,因为他相信自己的价值。在离开乔治办公室的时候,库帕对乔治说了一句话:“乔治先生,不久的将来,我会用事实证明你对我的看法是错误的,我一定会在无线电界有一番作为。”
带着这份自信,库帕很快就在另一家无线电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家公司的名字叫摩托罗拉。之后,这家公司的名字成为了一个着名的手机品牌。
库帕成为了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发明了手机。而手机成为了未来社会中的主流无线电通讯设备。当手机被成功发明出来后,库帕就给乔治打了一个电话:“乔治先生,您一定想不到,我是那个曾经被您拒绝的年轻人,现在我正在用一部便于携带的无线电话和您说话。”
库帕成功发明手机后,备受瞩目,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道:“如果您当初被乔治录取了,还会发明出手机吗?”
库帕回答道:“不,如果我成为了乔治公司中的一员,我永远也不可能发明出手机。”
记者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库帕说:“因为如果我被乔治录用,那么我一定会潜心向他学习,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突破和进展。
正是因为乔治拒绝了我,所以我才打消了向他学习的念头,并开始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无线电之路,于是就发明了手机。如果当时他没有拒绝我,尽管我们两个人联手研究,也不一定会发明出手机。”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进取,所以有时候难免会被他人拒绝。当我们被拒绝的时候,很容易沮丧,并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所以许多人都害怕被拒绝,其实我们真正畏惧的是那种被拒绝后的感受,也就是沮丧和失落的情绪。
当一个人面对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时,就应该无所顾忌地努力去争取,而不是因为害怕被拒绝就放弃努力。如果主动放弃了尝试的努力,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面对他人的拒绝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自怨自艾和沮丧,而是坦然面对拒绝,然后开始新的行动。
被拒绝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和感受,但是人们并不容易忘记这种感受,反而会在沮丧之中一遍遍地回忆被拒绝的情景,从而陷入自责中,永远也放不下这种痛苦,并认为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自己无能为力。这样一来,一次简单的人生经历就上升为了一场灾难,因为你很可能因此永远深陷在沮丧和绝望之中,一蹶不振,再难有所作为。
所以,在面对他人的拒绝时,不应该给自己品尝沮丧滋味的机会,继续努力奋斗,你总会取得成功。当你获得成功的时候,沮丧就远远地离你而去了。
被拒绝的感受虽然不好,但是也不全是坏事,最起码给了你一个重新思考自己的机会。所以在面对拒绝的时候,你需要确定一下自身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是你自身的原因,你就需要继续努力完善自我,为自己争取下一次机会。
挨了批评不要沮丧——批评是更加宝贵的奖励
1981年,美国影视界设立了一个新的奖项——“金酸梅电影奖”。
虽然这个奖项被称为“电影奖”,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惩罚。因为“金酸梅电影奖”是专门与“奥斯卡金像奖”相对立的。“金酸梅电影奖”是为专门评选最差影片、最差导演、最差演员等所设立的奖项。
“金酸梅电影奖”从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一个演员和导演来领过奖,毕竟这个奖项不同于“奥斯卡金像奖”,象征着一种荣誉。“金酸梅电影奖”对每个演员和导演来说都是一个污点,没有人会来颁奖现场自取其辱。
但是,2005年的“金酸梅电影奖”颁奖现场却出现了划时代的一幕,因为真的有一个演员来领奖了,她的名字叫哈莉·贝瑞。
2005年2月26日,“金酸梅电影奖”颁奖仪式在好莱坞中区的一个只能容下三百人的小剧场中拉开了帷幕。而这一天也是“奥斯卡金像奖”揭幕的前一晚。这两者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门庭若市,一个门可罗雀。
“金酸梅电影奖”颁奖现场的所有人都认为,今年应该和往年一样,没有一个获奖演员和导演会来领奖。但不论怎么说,该走的过场也是要按照规定进行的。于是,颁奖仪式开始后,主持人就开始宣布获奖名单,而且主持人的语气也不严肃,具有一丝调侃的意味:“现在,有请电影《猫女》的主角扮演者哈莉·贝瑞上台领奖,她是本届最差女主角的获奖者!”
主持人刚刚说完,台下的观众就爆发出了一阵哄笑,主持人也调侃着说:“或许只有傻瓜才会来领奖,这需要一个人具有非凡的勇气。”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获奖者哈莉·贝瑞来了,而且她的着装非常美丽和正式,就好像她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一样。
哈莉·贝瑞出现的那一刻,那种肆无忌惮的哄笑声突然停止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哈莉·贝瑞的表现十分得体,她一边走着,一边对台下的观众微笑,还挥手致意。面对这个意外,所有人的大脑都短路了。直到哈莉·贝瑞已经到领奖台前的时候,观众才恍然大悟,随之而来的是雷鸣般的掌声。这次的掌声丝毫没有嘲笑的意味,而是对哈莉·贝瑞那非凡勇气的赞扬。掌声足足持续了十分钟才停止。
掌声结束后,哈莉·贝瑞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时哈莉·贝瑞已经满含泪光:“虽然我曾经站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台上,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会登上‘金酸梅电影奖’的颁奖台。当我得知自己获得了最差女主角奖项的时候,我当然想放弃领取它。但是,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如果你不能做一个好的失败者,那么你永远也无法获得成功。’所以,我站在了这里。非常感谢各位评委和现场的观众,这次的经历将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财富。”说完后,哈莉·贝瑞就微笑着走了下来,随之而来的是再一次雷鸣般的掌声。
很少有人可以正确、冷静地面对批评。有的人会选择逃避,这些人往往缺乏信心,而且极容易因为外界的批评而沮丧失落,一蹶不振;有的人会用愤怒的态度去对待外界的批评,这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其实他正处于沮丧的情绪中,并害怕批评给自己带来的不良感受,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当我们面对批评的时候,应该想到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个让自己进步的机会。因为我们可以从批评中学到很多经验,以完善自身,更好地迎接挑战。他人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成长。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没有因为批评而深陷沮丧的情绪和自我否定的想法之中。
遇到挫折不要沮丧——在挫折中变得更加强大
米切尔是美国着名的企业家和公众演说家,而且在政坛上还有他的一席之地。但是他的人生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顺利,因为两次意外事故给了他致命的打击。
第一次意外事故时,他身体上的65%以上的皮肤都被烧坏,而且他还失去了十个手指,双腿也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但是米切尔并没有被这次意外事故打败,他很快从沮丧和绝望中振作起来,六个月后他竟然亲自驾驶着飞机飞上了蓝天。
但是厄运并没有放过米切尔,四年之后他又出现了一次意外,这次他的腰部以下彻底瘫痪了。但是他依然乐观地生活着,这些打击都没有击败他。
米切尔说:“虽然命运对我是如此不公,但是我依然不愿意把命运当成我放弃努力,在沮丧中度过自己下半生的借口。”
提到挫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失败后沮丧的情绪和彻底的绝望。但是挫折对我们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我们会因为挫折而变得越来越强大。所以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去努力改变现状,因为只有你努力去克服困难时,你才没有工夫品尝和回味失望与沮丧的苦酒。
当你因为挫折而变得越来越强大时,你就不会轻易被沮丧情绪干扰。因为当你面对挫折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沮丧情绪,而是去努力克服面前障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