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西洋传播友谊的郑和-各国人民纪念郑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郑和七下西洋,在二十八年间的航海活动中,遍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亚非各国进行了友好往来,他的言行给所到之处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内外人民敬仰他、怀念他,为他塑像、建庙、立碑,常以郑和与三保命名。三保,既是郑和的小名,也是人们对他的的尊称,或称为三保太监。

    在中国一些省市及港澳台地区,北京有三保胡同,原名叫三保老爹胡同,也称三不老胡同,它是郑和在北京的旧居。北京广智殿后飞虹桥上有海兽石刻,“凿狮、龙、鱼、虾、海兽,水波汹涌,活跃如生;南京是郑和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墓碑,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高约8米。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7次下南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南京市中心原郑和府邸花园(今郑和公园)内的东南隅,有全国最早的郑和纪念馆、郑和研究会。是一组以两层楼的展览厅为主体、附设学术讨论馆与六角亭的仿明代式样的建筑群。庭院内绿茵覆地,翠竹掩映,叠石喷泉,长廊环绕,呈现出江南园林的特色。展品除实物外,尚有模型、图表、照片、文献等170余件,囊括目前国内已经发现的有关文物和遗迹。经过600多年的岁月,在南京现在有迹可寻的与郑和有关的遗址遗迹仍有近10处,分别是宝船厂遗址、马府花园、静海寺、天妃宫、大报恩寺、净觉寺、泥国王墓等。人们提到这些遗址,往往加上三保的名字。

    在郑和的出生地云南,以郑和与三保命名的场所有郑和公园、郑和故居、郑和纪念亭、郑和碑林、郑和文化广场、郑和小区、郑和和秀巷、郑和武校、三保楼等;以郑和与三保命名的企业和产品有郑和号车队、郑和号游船、郑和龙舟队、郑和宝船灯、郑和恐龙、郑和酒厂、三保大酒店、三保旅行社、三保面等。

    江苏太仓刘家港天妃宫的“通番事迹之记碑”也被人们称作郑和碑。江苏太仓有郑和纪念馆、郑和路;在福建长乐有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立下的“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此外有郑和庙、郑和行香碑、郑和桥、郑和史迹陈列馆、郑和铜钟、三保殿、三保岩、三保塔、太平港、三峰塔寺、南山天妃行宫等;大连有郑和号军舰;广东有三保公庙;南海有以郑和命名的郑和群礁、郑和外海、郑和内海;台湾有郑府圣侯、三保姜,香港有郑和下西洋壁画、郑和宝船模型。

    云南的郑和公园,在滇池南岸晋宁县昆阳镇的月山,距昆明60公里。原名月山公园,因昆阳是郑和故里,其父马哈只墓又在月山上,1979年改为郑和公园。松林,柏林,果林郁郁葱葱遍布250亩园林中。公园内主要景观有“望海楼”;高8.5米的郑和全身塑像;展示大量文献、实物、复制模型、图表等的郑和纪念馆;仿郑和七下西洋的大宝船而建的三保楼;被誉为云南碑刻第一林的郑和碑林共64块;郑和古里亭。

    中国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在北京召开的“航海日”庆祝仪式上说,七月十一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记载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这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故今后每年的七月十一日确定为中国法定的“航海日”。

    此外,把这一天定为“航海日”,还体现出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这对进一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使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海外,郑和命名物遍布七下西洋所到的国家,除有三保庙、三保井以外,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公园内有四门出土的郑和炮,其城市以三保垄命名,又名垄川;巴利岛建有三保厨师庙;在摩加迪沙有一个小村叫郑和村;在非洲东部索马里的布腊瓦市郊区有一个很大的村子叫中国村,也叫郑和屯,据说郑和下西洋时曾经到过这里;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国立博物馆,有一块刻有龙纹、具有明显中国风格的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布施碑,也叫“郑和碑”;在印度建有三保纪念碑;在菲律宾有三保颜市;在肯尼亚麻林建有郑和柱,在十多根巨大石柱上雕刻有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瓷器上的中国图案;在马来西亚古晋州有一条郑和统帅路,槟榔屿展示一块有脚掌状凹形巨石,称为郑和脚印;在印度古里,有郑和建立的古里碑,也叫郑和古里碑。

    海外根据民间传说,命名了不少与郑和有关的有趣的名称,如泰国有三保公鸡,印度尼西亚的三保公鱼,又叫舢板跳鱼,把郑和当作海外华人华侨的保护神。

    在印度尼西亚,有建立于1450年至1470年的三保垄的三保庙。有大约建立于17世纪的泗水三保庙。有建立于1450至1475年的雅加达安卓尔地区的三保厨师庙。有巴里巴都尔村的三保厨师庙。有建立于2002年的泗水郑和清真寺。郑和当年出访苏门答腊时,曾经送给亚齐王子一口大型青铜钟,这口钟至今还保存在苏门答腊北部亚齐的万达拉惹博物馆里,人们图方便,把这口钟叫做郑和钟。

    在马来西亚,有建立于1795年的马六甲宝山亭的宝山寺、三保庙。有建立于1995年的滨州巴都茅的三保宫。有建立于1942年的登嘉镂的诺来村三保公庙。有建立于1872至1875年的砂拉越古晋的三保公庙。

    在泰国阿瑜,1617年,把帕南车寺改称三保公庙。

    在菲律宾,1792年建立的苏禄墓碑上,有郑和头像。

    在柬埔寨,磅湛市东古城也有三保公庙。

    在爪哇岛的东北部,有爪哇的重要港口,相传当年郑和最初来爪哇时在这里登陆,并在此建设了港口,所以,人们至今还把这个港口叫做三保港。

    在印度尼西亚的三保垄附近的狮头山有个洞叫三保洞,相传这里是郑和晚年归天的地方,说郑和七次下西洋之后,看中了这里的山势和洞穴,在行将就木时自己走进了山洞,也走完了伟大的一生。当地人们为了纪念郑和,把这个洞叫做三保洞,还在洞中为郑和塑像,在洞前建立了三保公庙,让郑和在此享受烟火。于是,三保垄这个城市因三保洞、三保公庙而闻名,成了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在三保公庙的郑和塑像前,有很多名人写的对联。其中有清末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题写的对联:寻君千载后,而我无一能。

    据《南洋三月记》记载:在爪哇,还有三保墩。相传当年郑和船队曾经在这里停泊,有一艘船在这里沉没了,沉船的地方后来逐渐变成了陆地,成了人间仙境,华侨在此修了一个土墩,人们为了纪念郑和,把这块地方叫做三保墩。

    据沈厥成的《南洋地理》记载:曼谷“有三保禅寺,是华侨为纪念三保太监郑和而筑的,其中石刻塑像和画栋雕像,也很有艺术上的价值。”

    郑和下西洋时,曾经有分队到过婆罗州,访问过文莱。据《东西洋考》文莱国中记载:“俗传今国王为闽人,随郑和至此,留镇其地,故王府旁旧有中国碑。”当地人们把这块碑也称郑和碑。

    在印度的古里,郑和下西洋时曾经在这里立碑,当地人们称这块碑为郑和碑,如今,石碑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还保存着三保石刻像。

    郑和和他的船队所创造的辉煌,至今仍为世人所广为传颂。特别是在东南亚,郑和的名字已成为中国与马六甲沿岸国家人民和平友好历史的象征。对此,我们以人类和平发展的大视野看待这段历史,追昔抚今,展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