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族大融合的改革者孝文帝-首个政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北魏建立之前,鲜卑族曾经建立过一个政权,国号为代。代国的建立要追溯到东汉的后期。

    在东汉后期,由于鲜卑族居住地的“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因此在鲜卑族推寅、邻等首领的带领之下,开始了长期的迁徙,终于“始居匈奴之故地”——内蒙古大草原。如今,我们还能在满洲里附近的扎赉诺尔、呼伦贝尔一带发现许许多多鲜卑族先民的遗迹。

    迁徙到大草原以后的鲜卑族在实力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首领诘汾子力微平伏了周边的各个部族,《魏书·序纪》中载为“诸部大人悉皆敧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由此可见,拓跋部在大草原上实力大大地增强了。与此同时,鲜卑族的社会体制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然而,此时期的众多部族首领的帝号是后来追加的,此时期的部族首领并未具备真正的皇权的权威,中央专制政权也并未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诘汾子力微执政的第39年,由于白部大人没有前来参加祭天,力微“于是征而戮之”,导致了“远近肃然,莫不震慑”。此时,鲜卑首领的权力方才染上了一丝专制的色彩。

    在力微死后,他的儿子悉鹿继位,悉鹿死后则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绰,绰死后,权杖传到了其侄的手中。这位侄子其实就是力微的孙子弗。弗之后,再由力微的儿子禄官继位。禄官与弗的两个哥哥猗偠、猗卢“分国为三部”,各主一部,并称“三帝”。可见在这一时期,部族首领的继承关系并没有依循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宗法原则。

    在三帝并立的时期,鲜卑拓跋的实力变得日益强大起来,“财畜富实,控弦骑士四十余万”。不久之后,禄官逝世,猗卢便统摄了三部。于是鲜卑拓跋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猗卢统一了拓跋部的第8年(公元310年),晋愍帝封猗卢为代王,“置官署,食代、常山二郡”——鲜卑族的第一个政权,代国正式建立了。

    代国的建立是鲜卑与中原政治相互交流的结果。当然这些交流所产生的结果都不会是单方面的——《魏书·官氏志》道,此时拓跋部“及交好南夏,颇亦改创”。这种改变意味着鲜卑的社会体制开始有变化了,因此,鲜卑拓跋得到了发展的大好机会。

    什翼犍在位的39年间,代国的实力不断地增强。然而,这也难以改变一个小国必然的命运。当时,地处中原的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之下,国势欣欣向荣。苻坚先后消灭了前燕和前凉,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了整个北方。公元376年,苻坚在平凉州后,发兵30万分两路夹击代国,什翼犍兵败,退还到阴山一代。他的儿子翼圭缚父请降。苻坚把什翼犍送到了太学读书,而“散其部落于汉鄣边故地”。到此为止,鲜卑拓跋为了建国而做出的努力便告一段落了,但由此而竖起的宏图雄心和得到的政治经验却留下了长长的投影,因此北魏人在迁都洛阳之前,一直都自称“大代大魏”。

    公元386年,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在族人的拥戴下即代王位,三月后改称魏王,代国的历史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公元471年,献文帝把皇位让给了年仅4岁的拓跋宏。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