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卓越员工的十项修炼-工匠之责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用责任托起梦想,有责任心的工匠是这样炼成的

    工匠精神是一种责任,任何时代都需要。传统的工匠精神要求精益求精,但当今时代提倡的工匠精神不单纯指某一类别的工匠,不是狭义上的工艺美术、手工艺,而是更广义的概念,是对社会文化的责任心。不管哪一行,都要精益求精,这其实是对工作的负责。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匠心独具;只有认真负责,才能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是一颗责任心

    对工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无疑是责任心。只有对自己的产品,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才会打造一流的产品。过去的工匠,从拿到材料开始就心存敬畏,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对材料运用就变得慎重、负责。这种敬畏其实就是责任心,只是,敬畏比责任心更多了一些精神信仰。而现在的年轻人学手艺,因为还没学到精髓,就很难领悟这种敬畏感。所以一个匠人,首先要有责任心,然后才能从精神层面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信仰。这个不仅仅是匠人,所有人都要有。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前提条件,是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就要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甲、乙、丙3个人同时应聘一家建筑公司,经过多轮淘汰,这三人从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人力资源部经理接见了他们,他说:“恭喜你们,请随我来。”于是,他们跟随经理来到工地。工地上乱七八糟地摆放着三堆散落的红砖。人力资源部经理指着这些砖头对他们说:“你们每人负责一堆,将红砖整齐地码成一个方垛。”然后他在3个人疑惑的目光中离开了工地。甲对乙说:“我们不是已经被录用了吗?为什么将我们带到这里?”乙对丙说:“我又不是来做工人的,经理是什么意思啊?”丙说:“不要问为什么了,既然让我们做,我们就做吧。”然后带头干起来。甲和乙看到丙已经开始干起来,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干起来。还没完成一半,甲和乙就坚持不住了,甲说:“经理已经离开了,我们歇会儿吧。”乙跟着停下来,丙却丝毫不为所动,仍然保持着同样的节奏。

    当那位布置了看似完全不合理的任务经理回来时,丙只剩下十几块砖没有码齐,甲和乙却只完成了1/3的工作量。经理对他们说:“下班时间到了,下午再接着干。”甲和乙如释重负地扔掉了手中的砖,丙却坚持将最后的十几块砖码齐。

    回到公司后,人力资源部经理郑重地宣布:“本公司这次招聘只聘用一位设计师,取得这一职位的是丙。相对于学历、能力、阅历、背景等,我们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心。”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见识有高低,但责任心却是平等的。有责任心才会严格要求自己,要用“高投入”磨炼自己,用高标准反省自己,追求工作的精确性和完美性。

    一位曾多次受到公司嘉奖的员工说:“我因为责任感而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扬和奖励,其实我觉得自己真的没做什么,我很感谢公司对我的鼓励,其实担当责任或者愿意负责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你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态度的话,你就更加不会轻易地推卸责任。”

    其实,在很多成长教育中,就有关于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的训练。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就有助于责任的养成。大家都说习惯成自然,如果责任也成为一种习惯时,也就慢慢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它,而不是刻意去做。当一个人自然而然地做一件事情时,当然不会觉得麻烦,自然也就不会想着如何去推卸它。当你意识到责任在召唤的时候,你就会随时为责任而放弃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你不会觉得这样放弃对你来讲很不容易。

    责任到来时,你不能推卸,因为它能让你战胜胆怯,让你所做的事情更富价值和意义。而且,一个人的责任感可以让别人也懂得什么是责任。一个人承担起责任,并时时保持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会让其他的人受到感染,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感。虽然承担责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但是一旦你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影响到其他的人。别人可能没有你做得好,但只要做了,就能看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了。这是责任的力量。

    一个主管过磅称重的小员工,由于怀疑计量工具的准确性,自己动手修正了它。结果由于精确度提高了,公司就在这个方面减少了许多损失。其实修理计量工具并不是这个小员工的职责,他完全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因为这本属于机械师的责任,而且无论这个秤准不准都不会对他的工资造成影响。但是这位小员工并没有因此就不闻不管,听之任之,本着为公司负责的态度,他积极地纠正了这一偏差。正是由于这个小员工的这种责任心,为公司节省了巨大的费用。

    责任感是人走向社会的关键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资本。一个单位总是希望把每一份工作都交给责任心强的人,谁也不会把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

    有责任感的员工都不会推脱他们所应负的责任,他们深知,责任就像杜鲁门总统的座右铭那样:“责任到此,不能再推!”

    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自动承担责任,是我们成功的必备素质。人们能够做出不同寻常的成绩,是因为他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没有责任感的工匠不是好工匠,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

    罗伯特收到了著名的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因为家穷,他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的危机。他决定趁假期去打工,像父亲一样做名油漆工。这天,罗伯特接到了为一大栋房子做油漆的业务,尽管房子的主人迈克尔很挑剔,但给的报酬很高。在工作中,罗伯特自然是一丝不苟,他认真和负责的态度让几次来查验的迈克尔感到满意。即将完工的日子到了,罗伯特为拆下来的一扇门板刷完最后一遍漆,刚刚把它支起来晾晒。做完这一切,罗伯特长出一口气,想出去歇息一下,不想却被脚下的砖头绊了个踉跄。这下坏了,罗伯特碰倒了支起来的门板,门板倒在刚粉刷好的雪白的墙壁上,墙上出现了一道清晰的痕迹,还带着红色的漆印。罗伯特立即用切刀把漆印切掉,又调了些涂料补上。可是做好这些后,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补上去的涂料色调和原来的不一样,那新的一块和周围的也显得不协调。怎么办?罗伯特决定把那面墙重新刷一遍。大约用了半天时间,罗伯特把那面墙刷完了。可是,第二天,罗伯特又沮丧地发现新刷的那面墙又显得色调不一致,而且越看越明显。罗伯特叹了口气,决定再去买些材料,将所有的墙重刷,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他要花比原来多一倍的本钱,他就赚不了多少钱了,可是,罗伯特还是决定要重新刷一遍。他心中想的是,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他刚把所需的材料买回来,迈克尔就来验工了。罗伯特向他说了抱歉,并如实地将事情和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迈克尔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罗伯特竖起了大拇指。作为对罗伯特工作的负责态度的奖励,迈克尔愿意赞助他读完大学。最终,罗伯特接受了帮助。后来,他不仅顺利读完大学,毕业后还娶了迈克尔的女儿为妻,进入了迈克尔的公司。十年后,他成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一面墙改变了罗伯特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他对工作的负责态度改变了他的命运。

    责任心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我们取得成就的大小与承担责任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责任心越强的人,就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人可以不伟大,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心来自对工作的热爱,只有爱上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一个爱上自己工作的员工,就会在心中常存责任感,就会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中去。

    对企业绝对忠诚,受益的是自己

    传统手工艺者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和忠诚,这种精神,我们把它叫“工匠精神”。对当今的企业员工来说,也要有忠诚的品德。如果说智慧和勤奋是金子,那么,比金子还珍贵的就是忠诚。

    忠诚对于公司和员工来说是重要的和必需的。对于公司来说,公司的发展和壮大都是靠员工的忠诚来维持的,只有所有的员工都对公司忠诚,才能发挥出团队的力量,才能拧成一股绳,推动公司发展壮大。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对公司不忠诚,那这个公司的发展就会陷入危机。

    对于员工来说,只有具备了忠诚的品质,才能赢得老板的信赖,进而被委以重任。很多公司在挑选人才时,不仅看重员工的个人能力,而且更看重员工的品德,而品德最为关键的是忠诚。那种既忠诚又有能力的员工是每个老板都心仪的得力助手。既忠诚又有能力的员工,不管到哪里都受到老板的赏识。因此,一个优秀的员工之所以称其为优秀,首要条件是对老板、对公司的忠诚。有时候,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张丹长得并不好看,学历也不太高,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电脑打字员。张丹的打字室与老板的办公室之间只隔着一块大玻璃,老板的举止她只要愿意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很少向那边多看一眼。张丹每天都有打不完的材料,张丹知道工作认真是她唯一可以和别人一争长短的资本。她处处为公司打算,打印纸不舍得浪费一张,如果不是要紧的文件。她会一张打印纸两面用。

    半年后,公司资金运转困难,员工工资开始告急,人们纷纷跳槽,最后,总经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剩下她一个。有一天,张丹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老板:“你认为您的公司已经垮了吗?”老板非常惊讶,说:“没有!”“既然没有,您就不应该这样消沉。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好,可很多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并非只有我们一家这样。而且虽然你的200万美元砸在工程上,成了一笔死钱,可公司没有全死呀!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公寓项目吗?只要好好做,这个项目就可以成为公司重振旗鼓的开始。”说完她拿出那个项目的策划文案。隔了几天,张丹被派去完成那个项目。三个月后,那片位置不算好的公寓全部先期售出,张丹为公司拿到3800万元的支票,公司终于有了起色。

    以后的四年,张丹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帮着老板做了好几个大项目,又忙里偷闲,炒了大半年股票,为公司净赚了600万元。又过了三年,公司改成股份制,老板当了董事长,张丹则成了新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当有人问张丹如何通过炒股为公司赢利时,张丹的回答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一要用心,二没私心。”的确如此,你如果一面在为公司工作,一面在打着个人的小算盘,怎么能让公司赢利呢?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忠诚,因为它是企业成功的基石,也是个人发展的前提。

    一个人对公司的忠诚是要经受考验的。当公司经营出现困难的时候,正是检验员工忠诚度的最佳时机。

    工作中,员工对老板的忠诚,能够让老板拥有一种事业上的成就感,同时还能增强老板的自信心,更能使公司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而使公司得以发展壮大。

    忠诚主要体现为尽职尽责、积极主动,不从事任何与履行职责相悖的事务。除此以外,忠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忠实于企业的利益,并不以此作为寻求回报的筹码。

    索尼公司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进入公司,请拿出你的忠诚来。”这是每一个意欲进入日本索尼公司的应聘者常听到的一句话。索尼公司认为:一个不忠于公司的人,再有能力,也不能录用,因为他可能为公司带来比能力平庸者更大的破坏,索尼公司不喜欢“叛徒”。

    赵凯到一家大型合资公司面试。赵凯的工作能力无可挑剔,但是他们提出了一个使赵凯很失望的问题:

    “我们很欢迎你到我们公司来工作,你能力和资历都非常不错。我听说,你以前的公司开发了一个新的财务应用软件,据说你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我们公司也正在策划这方面的工作,你能否透露一些你朋友公司的情况,你知道这对我们很重要,而且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看中你的一个原因。请原谅我的直白。”面试官说。

    “你问我的问题令我感到失望,同样我的回答也会使你失望的。很抱歉,我有义务忠诚于我的公司,即使我已经离开,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必须这么做,与获得一份工作相比,忠诚守信对我而言更重要。”赵凯说完就走了。

    赵凯的朋友都替他惋惜,他却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坦然。

    没过几天,赵凯收到了来自这家公司的一封邮件。信上写着:“赵凯,祝贺你被我公司录用了,不仅因为你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还有你的忠诚。”

    忠诚是职场中最应值得重视的美德。对一个公司而言,员工对公司忠诚将大幅提高公司效益增强凝聚力,提升竞争力,使公司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稳脚跟。对一个职场人士来说,忠诚可以有效地使自己与公司相结合,把自己真正当成公司的一分子。

    小王曾去某家大公司应聘部门经理,公司老板告诉他说先要试用三个月。然而老板却把他派到商店做销售员。一开始,小王不能接受,但最终他还是熬过了试用期。后来他搞清楚了老板把他调到基层去的原因:他开始对行业不熟悉,不了解公司的内部情况,只有从最简单的事做起,才能全面了解公司,熟悉各种业务。

    小王应聘的是部门经理,公司老板却让他从基层做起。尽管这样,他最终还是坚持做完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经受住了老板对他的考验,熟悉了公司业务,全面了解了公司,对公司的规划有了明晰的了解,积累了经验,这些都为他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试用期后,他正式就任部门经理,领导员工实现了优秀的业绩,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六个月后,由于业绩出众,小王获得了升迁。小王在处理公司事务时游刃有余,一年之后,由于总经理调走了,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总经理。

    忠诚并不单单代表是对某人的忠心,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负责的职业精神。它实际上更是一种敬业精神,而不单纯是对某个公司或老板的忠诚。

    有时,你会发现,老板总是“刁难”你,这是因为他器重你,他想考查你的忠诚度。一旦考查证明你是忠诚的,你就将被重用。当然,无论是出自内心的给予,还是情愿让老板“刁难”你,忠诚都是一种感情和行动的付出,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忠诚是一个员工的优势和财富,它能换取老板对你的信任和坦诚,能换来同事对你的赞许,能使你的心灵得到净化,能换来你的成就感。如果有了忠诚的美德,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会成为你巨大的财富。相反,如果你失去了忠诚,那你就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失去了成功的机会。所以,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忠诚于自己的老板,跟公司的同事和老板和睦相处,与公司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公司成功了,你自然也就赢得了成功。

    不找借口,承担是一种责任

    作为生产者,工匠应该对产品负责,对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负责,而负责任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把生产的产品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好,就要承担相关的责任,而不是找各种借口推脱。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人习惯于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而推卸责任。这些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这些理由不会减轻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在某企业的季度会议上——营销部经理说:“最近销售不好我们有一定责任。但主要原因是,对手推出的新产品比我们的好。”

    研发经理“认真”总结道:“最近推出的新产品少是由于财务部门削减了研发预算。”

    财务经理马上接上解释:“公司采购成本在上升,我们必须削减。”

    这时,采购经理跳起来说:“采购成本上升了10%,是由于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急速攀升。”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原来如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没有责任。

    最后,总经理终于发言:“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

    这样的情景经常在不同企业上演着——当工作出现困难时,每个人不是先找自身的问题,而是找借口指责相关的人没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

    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类似的情况:每当遇到自己不愿干的事情,总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理由,替自己将它推脱掉;每当遇到一项新的挑战,总是自我安慰说:“我干不了这件事情。”而绝不会去想这是我的责任。然后就闭上眼睛开始设想自己有可能遇到的苦难与麻烦。于是,越想越没把握,越想越觉得自己真的干不好这件事,到最后干脆主动放弃这件事情。许多员工就是这样在为自己寻找种种理由时,自己主动放弃了机会,结果也只能是碌碌无为。

    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张然,学的是新闻专业,形象也很不错,被北京一家很知名的报社录用了。但是,他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做事情不认真,遇到任何困难总是找借口。刚开始上班时,同事们对他的印象还很不错,但是没过多久,他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上班经常迟到,和同事一同出去采访时也经常丢三落四。对此,办公室领导找他谈了好几次,但张然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搪塞。

    有一天,报社特别忙,突然有位热心读者打电话过来说在一个地方有特大新闻发生,请报社派记者前去采访,但是报社别的记者都出去了,只有张然在,没办法,办公室领导只有派他独自前往采访。没多久,他就回来了,领导问他采访的情况怎么样,他却说:“路上太堵了,等我赶到时事情都快结束了,并且已经有别的新闻单位在采访了,我看也没什么重要新闻价值,所以就回来了。”

    领导生气地说:“北京的交通是很堵,但是你不知道想别的办法吗?那为什么别的记者能赶到呢?”

    张然急得红着脸争辩道:“路上交通真的是很堵嘛,再说我对那里又不是特别熟悉,身上还背着这么多的采访器材……”

    领导心里更有气了,于是说道:“既然这样,那你另谋高就好了,我不想看到员工不但不能给提供结果,反过来还有满嘴的借口和理由,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接到任务后,不管任务有多么艰巨,都能够想方设法完成,并且能提供结果的人。”就这样,张然失去了令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好工作。

    在工作中,像张然这样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四处找借口来推脱的人并不少见,但是他们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阻碍了自己的发展。虽然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借口,只是掩饰弱点、敷衍工作、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很多人,就是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寻找这样一些“合理”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从而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

    如果你在乎自己的前途,就必须改掉找借口的毛病。当你犯错时,不要想尽办法去找别的原因,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错。”当你不明白一件事时,也不要找借口说你为什么会不明白,应该直接说:“我不知道。”只有这样,时间才不会因为找借口而被白白浪费掉。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面临着一种最为尴尬的情况:该公司的财政发生了困难。这件事被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知道了,并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热忱,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更为严重,销售部门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员开一次大会,全美各地的销售员皆被召去参加这次会议。查姆斯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首先,他请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这些被点到名字的销售员一一站起来以后,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由: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后再买东西等。

    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完成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时,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他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10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然后,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动。在场的销售员都惊呆了。他们有些人以为查姆斯先生发疯了,人们开始窃窃私语。就在这时,那位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着,表现出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小工友一毛钱,然后发表他的演说。他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他的前任也是位小男孩,年纪比他小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5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生活的费用。”

    “可是现在这位小男孩不仅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

    “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之前的小男孩没有得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那些推销员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当然了,是那个小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又传来如雷般的回答:“当然,是我们的错。”

    “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承认自己的错。”查姆斯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忱,因此,你们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卖出5台收银机,那么,本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财务危机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大家都说“愿意”,后来果然办到了。那些他们曾强调的种种借口: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以后再买东西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统统消失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不为自己找借口,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会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

    “不找借口”应该成为每一位员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了没有完成的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对于那些在工作中找借口、推卸责任的员工,是很难成为优秀员工的。因为企业的老板总是希望把每一份工作都交给责任心强的人,谁也不会把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遇到问题总是推三阻四、找出一大堆借口的人。

    为明天努力,尽职尽责每一天

    无数的匠人故事及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如果你静下心来,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已经发挥了最大的潜能而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了吗?”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难以估量的巨大潜能,如果你能够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工作的话,就能够把自己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18世纪的讽刺文学作家伏尔泰创作的悲剧《查伊尔》公演后,得到了观众很高的评价,许多行家也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之作。

    但是在当时,伏尔泰本人对这一剧作却并不十分满意,他认为剧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描写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他拿起笔来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才肯罢休。为此,伏尔泰还惹下了一段不大不小的风波。

    经伏尔泰这样精心修改之后,剧本确实是一次比一次好,但是,演员们却非常厌烦,因为他每修改一次,演员们就要重新按修改本排练一次,这会让他们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

    为此,出演该剧的主要演员杜孚林气得拒绝和伏尔泰见面,不愿意接受伏尔泰重新修改后的剧本。这可把伏尔泰难为坏了。最后他不得不亲自上门把稿子塞进杜孚林住所的信箱里。然而,杜孚林还是不愿看他的修改稿。

    有一天,伏尔泰得到一个消息,杜孚林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友人。于是,伏尔泰买了一个大馅饼和12只山鹑,请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

    杜孚林高兴地收下了。在朋友们的热烈掌声中,他叫人把礼物端到餐桌上用刀切开,当礼物切开时,所有的客人都大吃一惊,原来每一只山鹑的嘴里都塞满了纸。他们将纸展开一看,原来是伏尔泰修改的稿子。

    杜孚林感到哭笑不得,后来他怒气冲冲地责备伏尔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伏尔泰回答说:“老兄,没有办法呀,我不这样去做,我的饭碗就要砸了!”

    伏尔泰之所以成为伏尔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凡事都尽职尽责,力求把它做到尽善尽美!职场中没有捷径可走,你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须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地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职场上,有些员工本来具有出众的能力,但却因为工作中没有尽职尽责,结果使自己逐渐走向平庸。而另外有一些人,刚开始时在工作中表现并不出色,但他们却非常善待自己的工作,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结果,这些人最后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一句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一个人要想做出成绩,工作就不能松松垮垮,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他绝不会成功。

    美国总统麦金莱在德州的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尽职尽责地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所以说,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解决难题,以求得不断的进步。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工作准则。尤其是对于平凡人而言,做不平凡事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工作中主动、高效、尽一切力量和方法接近完美。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诸事繁忙之际,仍旧坚持要求自己的下属凡事做到最完美。当他的助理呈递一份计划给他的数天之后,该助理问他对其计划的意见。基辛格和善地问道:“这是你所能做的最佳计划吗?”

    “嗯……”助理犹疑地回答:“我相信再做一些细节改进的话,一定会更好。”

    基辛格立即把那个计划退还给他。

    在努力了两周之后,助理再次呈上了自己的成果。几天后,基辛格请该助理到他办公室去,问道:“这的确是你所能拟定的最好计划了吗?”

    助理后退了一步,喃喃地说:“也许还有一两点细节可以再改进一下……也许需要再多说明一下……”

    助理随后走出了办公室,肋下夹着那份计划,下定决心要研拟出一份任何人——包括亨利·基辛格都必须承认的“完美”计划。

    于是,这位助理日夜工作,有时甚至就睡在办公室里,三周之后,计划终于完成了!他非常得意地跨着大步走入基辛格的办公室,将该计划呈交给国务卿。

    当听到那熟悉的问题“这的确是你能做到的最最完美的计划了吗”时,他激动地说:“是的。国务卿先生!”

    “很好。”基辛格说:“这样的话,我有必要好好地读一读了!”

    基辛格虽然没有直接告诉他的助理应该做什么,但是他通过这种严格的要求来训练自己的下属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完成一份合格的计划书。

    事实上,太多的人在接到一项任务时,都会有压力和厌烦感,有时候他们不能克制自己,他们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不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现代职场之中,很多人不具备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结果,让自己一直平凡下去。可偏偏也有一些平凡人,刚开始在工作中表现得并不出色,他们也明白自己的情况,为了改变自身的境况,他们全身心地、尽职尽责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完美。

    不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需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去做。一个人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就会在那里看到成绩,只要你的努力是持之以恒的。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可是,许多人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是永远也不会看见成就的。功亏一篑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太常见了。打个比方说,开水烧到99℃,你想差不多了,不用再烧,那你永远喝不到真正的开水。在这种情况下,99%的努力等于零。

    总之,任何企业都需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人。如果在你的工作中没有了职责和理想,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平凡的也好,令人羡慕的也罢,你都应该尽心尽责,求得不断地接近完美。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优秀的工匠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工作和责任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工作就意味着责任,丢掉责任,也就意味着丢掉了工作。在工作中,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因为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落实工作最基本的保证。

    乔治到这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冶炼,一些矿渣中还残留没有被冶炼好的铁。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岂不是会有很大的损失。

    于是,他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跟他说明了问题,这位工人说:“如果技术有了问题,工程师一定会跟我说,现在还没有哪一位工程师向我说明这个问题,说明现在没有问题。”

    乔治又找到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对工程师说明了他看到的问题。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工程师并没有把他说的看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暗自认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明白多少,不过是因为想博得别人的好感而表现自己罢了。

    但是乔治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拿着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他说:“先生,我认为这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您认为呢?”

    总工程师看了一眼,说:“没错,年轻人,你说得对。哪里来的矿石?”

    乔治说:“是我们公司的。”

    “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总工程师很诧异。

    “工程师也这么说,但事实确实如此。”乔治坚持道。

    “看来是出问题了。怎么没有人向我反映?”总工程师有些发火了。总工程师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

    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但奖励了乔治,而且还晋升乔治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但缺少的是负责任的工程师,这么多工程师就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而且有人提出了问题,他们还不以为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才。”

    乔治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可以说是一个飞跃,他能获得工作之后的第一步成功就是来自他的责任感,正如公司总经理所说的那样,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并不缺乏能力出色的人才,但缺乏负责任的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说,乔治正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他的责任感让他的领导者认为可以对他委以重任。

    一个人的成就是与他的责任心成正比的。如果你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而事业心的核心部分就是责任心。优秀的员工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获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进而赢得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每一个员工都应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使命,负责任地去做好它。一个人有了责任意识,就会产生积极、圆满的工作效果。没有责任意识或不能承担责任的员工,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很难想象,领导会把重大任务交托给一个不肯负责人的人手中,更不用说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了。

    公司要裁员了,王芳和李丹都不幸地上了解雇名单,被通知一个月后走人。

    王芳回家痛苦了一夜。第二天,她仍然十分气愤,逢人就大吐冤情:“我平时在公司干得那么认真,怎么那么多人不裁,偏偏就把我给裁了呢?”刚开始,同事们出于同情都安慰她几句,可王芳越说越生气,最后竟然含沙射影起来,好像自己是被别人陷害了一般,见谁都瞪着眼。时间一长,同事们一见她便纷纷躲避。

    不能向老板撒气,王芳便把气发泄在工作上,“反正我快要离开了,现在干好干坏一个样。”于是,她打印的文件错误百出,整理的资料残缺不齐。

    李丹第二天上班时眼睛也是红红的。但一进公司,她便平息了自己的怨气,逢人就诚恳地道别:“再过些日子我就走了,以后不能再与你们共事,请多保重。”于是,大家对她也更加同情,平时关系一般的人现在跟她也非常亲近。

    工作上,李丹和以往同样认真负责。“反正是要走的,抱怨也没有用,不如先干好这一个月,免得以后想干都没有机会了。”于是,经李丹打出的文件一个错字都没有,老板要求的资料也整理得完整有序,她还主动帮助一些任务较多的同事,“干一天就认真一天”,李丹想。

    一个月后,王芳如期离开了公司,而李丹却又被留了下来。老板当众宣布:“像李丹这样的员工,正是公司所需要的。”

    李丹被公司留下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对工作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有始有终。

    由此可见,只要你能认真地担负起工作责任,你所做的事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赢得老板的赏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从而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所以,不管你从事哪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以求得不断的进步。

    工作中,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所在的企业才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预想“差不多”,其实“差很多”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认真精神,追求的是从精致到完美,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差不多精神”——凡事只满足于99%甚至90%,而不去追求99.99%甚至100%。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这种“差不多精神”有关。

    那么,什么是差不多精神呢?

    可能看过胡适先生所写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传》,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提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好,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店铺里做伙计,他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经开走了。他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及了,心里想:“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到一刻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气绝。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了个死后的法号——圆通大师。

    后来,他的声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人都学他,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一个懒人国了。

    这个故事十分传神地刻画了差不多精神。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差不多”理念大行其道,很多人凡事都得过且过,要求“差不多就行了”。这是与工匠精神背道而驰的。工作是万万不可“差不多”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面对每一项工作、处理每一个细节时,都存有“差不多”的心理,带着“差不多”的态度,不尽心尽力地去认真对待、去刻苦努力,那么即使我们都用90%的“差不多”标准去对待每一项工作、处理每一个细节,那么到了5个具体环节之后,就只能得到90%×90%×90%×90%×90%=59%的“差许多”的成绩了,而绝不会是90%的平均值的成绩。在有些情况下,还可能低于这个分数,甚至最终变成零分或负分,“差不多”就成了“差很多”,成了天壤之别。所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害处?”

    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导致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然而,这样一起严重的事故,其直接原因竟然仅仅是一个烟头:一位员工到仓库内放包装箱时,不慎将吸剩下的烟头掉落在地上,随意踩了两脚,在并未确定烟头是否被踩灭的情况下匆匆离开了仓库。当日11时左右,烟头将仓库内的物品引燃。

    恰在这时,中百商厦当日保卫科工作人员违反单位规定,擅自离开值班室,未对消防监控室进行监控,没能及时发现起火并报警,延误了抢险时机。当他们得知火情后,又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中的规定,未能及时有效地组织群众疏散,致使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一个烟头,54条人命!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得令人难以承受。

    虽然政府对这起特大火灾的处理已落下帷幕,但火灾刻在人们心中的印记、留给社会的思考却远未结束。表面看来,是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了这场人间惨剧,但是寻找其根源,夺去54条人命的,不是现实中忽明忽暗的烟头,而是工作人员所持的“差不多”的工作态度?——对责任和职守的疏忽——是另一个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更为可怕的“烟头”。

    在这次事件中,那位丢弃烟头的员工何尝想将中百商厦这座大楼变为废墟,又何尝想使54个生灵瞬间消失,可是他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确实把他人的生命和财产推到了危险的边缘,进而酿成了惨祸。保卫科员工何尝想到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大意为火灾埋下了如此之深的隐患,而这样的隐患竟将54条鲜活的生命引向了不归之路,使400余万元财产付之一炬?可是这些人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们的不负责任、漫不经心、凡事要求“差不多”就好的举动,把那些鲜活的生命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致使一切无法挽回。

    “差不多”是一种消极怠慢的工作和人生态度,其潜伏性和危害性极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跟某某做得差不多”“干的差不多就行了”“看上去差不多一样”等话语,有些人竟把“差不多”作为了自己的一句口头禅,习以为常,当成了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见怪不怪,导致工作标准低下,工作成绩平淡,甚至出尽洋相,成为安全隐患,酿成事故案件。

    “差不多”心理是要不得的,尤其是在工作中。一定要消灭差不多”心理,别轻视你做的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你也要竭尽全力、全心全意地把他做好。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技术、设备、流程和理论,而是严谨的工作态度。

    只有抛弃“差不多”的工作态度,才能够迅速培养起严谨的品格,获得超凡的智慧,才能让自己从普通员工迈向优秀员工的行列,甚至达到更高的境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