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他的多米诺骨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吴明没有想到,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碰到了晚报记者秦朗。

    这次与秦朗的不期而遇,不仅改变了他后来的生活,也让他找到了赵强。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似乎冥冥之中都是一步一步事先设计好的。吴明说,在他很小的时候曾经和孩子们玩过一种游戏,先是将许多红砖立在地上,故意摆成一个曲曲弯弯的形状,然后用脚踢倒第一块,这些红砖立刻就会一路倒下去,直至传递到最后的一块。后来父亲告诉他,说这种游戏其实来自于外国的“多米诺骨牌”。父亲说,“多米诺骨牌”同样也能折射出人生的道理,一个人在一生中,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起动自己的第一张骨牌。

    他的这张骨牌,是在一个上午无意中启动的。

    在那个上午,他正在一个劳务市场上游荡。这是一个档次很低的劳务市场,专为一些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务工者设立的,所以来此雇工的也就并没有太好的工作,多是一些又脏又累而且报酬低廉的下等活。但即使如此,每有雇主在市场上出现,那些打工者仍然争先恐后趋之若骛。当时吴明正坐在旁边的桥栏杆上,忽听有人在喊自己。他回过头去一看,就见一个年轻人一边向自己招着手朝这边走过来。他立刻认出他是曾经去医院采访过自己的晚报记者,好像是叫秦朗。秦朗的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手里拿着一只录音笔走到他面前。

    他冲秦朗笑了笑。他对这个年轻记者的印象还不坏。

    秦朗立刻像熟人似地伸出手,跟他热情地握了几下。

    他开玩笑地问,你怎么也来这种地方,不是来找活干的吧?

    秦朗也笑了,告诉他,自己是来这个劳务市场搞社会调查的,顺便采访一些第一手材料。最近他正在准备写一篇有关农民工大量拥入城市,给城里下岗职工再就业带来冲击的报道。秦朗兴奋地说,这个选题还没写,就已经引起上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他听了点点头。他觉得这个年轻记者很敬业,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秦朗看看他问,你的伤,已经完全好了?

    他说,好了。

    秦朗问,听说那个吴老板,后来也出事了?

    他点点头说,是啊,我也是听说的。

    秦朗说,据说他的医药费也成了问题。

    他嗯一声说,吴老板欠医院的钱,这辈子恐怕还不清了。

    秦朗说,当初你的那件事,等有机会我还要搞一篇东西。

    他告诉秦朗,说那个案子,公安局已经全弄清楚了。

    秦朗说弄清楚就好,据说这件事,后来还怀疑到你?

    他笑了笑,不奇怪,我这样的人,一向被视为城市里的不安定因素。

    秦朗忽然说,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我早就感觉到了,从你的谈吐举止看,跟一般的外来打工者不一样,可是哪里不一样又说不出来,你过去的经历,能给我讲一讲吗?

    他沉了一下,说以后吧,等有机会再说。

    秦朗想想说,其实现在,很多观念都应该转变一下,比如你,就应该放宽眼界,只要觉得自己具备条件,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去人才市场应聘,既然自己有文化,又何必一定要在这种劳务市场跟那些农民工抢工作呢,你可以去试一试,碰碰运气,说不定在那边就能找到一份适合你的工作。秦朗这样说完,就又钻进人群继续忙碌去了。

    2

    吴明说,他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就这样启动了。

    其实秦朗对他说的这些话,他在过去又何尝没有想过。虽然他只是高中毕业,这样的学历在今天已经算不上什么,但他的心里很清楚,他的这个高中毕业是有着很高的含金量的,他在宁阳一中读书时,各门功课都曾受到过严格的训练,只要不是对专业知识要求太高的工作,他都可以胜任。可是,他当初做过的那家公司,那种机会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现在连城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都并非易事,更何况是他这样的人呢。

    不过秦朗的话还是提醒了他。他从那以后,就重新开始注意公司和学校一类单位的招聘广告,而且没过多久,竟然真的应聘去了东海大学的学生食堂。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并没让他高兴起来。

    当他走进这个大学的校园时,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他想,他原本是可以背着行李挎着书包走进这里的,他完全有能力成为这里的一个堂堂正正的学生。父亲曾经说过,将来要让他学法律。父亲说现在中国的法律还没有真正健全起来,尤其加入WTO以后,相应的法律人才应该是极缺的,父亲甚至连专业都为他选好了,法学系,国际经济法专业。但是现在,他走进这所大学的校园却是要去学生食堂,只有那里才是属于他的地方。他在这个学校里的角色,只是一个做饭的,不,他甚至连做饭的资格都没有。

    他应聘的职位是学生食堂辅助工,也就是勤杂工。

    当时在三个应聘者中,只有他通过了面试。他从那两个落选者的脸上看出了不服气,甚至还有一些忿忿,因为他们都是城里人。他为此稍稍感到了一丝满足。

    但是,他来到东海大学不久,很快就感觉失望了。

    当年他在宁阳一中读书时,曾无数次想象过大学里的情景,很多戴着眼镜挟着书本的学生三三两两步履匆匆地走在学校的校园里,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都会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在他的心目中,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个神圣得不能再神圣的地方。

    但是,他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在这里,食堂工作的意义大概远远超过了那些讲师和教授。

    一天下午,他无意中遇到两个教师模样的人在校园里散步。其中一个向另一个发感慨说,今天这些学生的本质,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被圣人概括出来,食色性也,真是这样啊,他们打着读书的幌子装成莘莘学子的样子整天泡在这校园里,其实只对两件事情感兴趣,除去吃饭就是谈恋爱,他们对这两件事的兴趣要远远胜过学习。另一个教师听了就频频点头,颇有同感地说是啊是啊,学习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由头。

    他不知这两个教师为什么要发这样的感慨。他们看上去都已五十多岁,从那两头灰白的发丝,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想,如果父亲看到这里的情景,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他很快就发现,那两个教师模样的人并没有说错。每到中午或晚上的吃饭时间,他工作的这个学生食堂的饭厅里就会有一对对学生模样的情侣来就餐,他们恩恩爱爱地坐在大庭广众之下,你为我的碗里挟一箸,我给你的嘴里喂一口,一片举案齐眉。他每天透过小小的售饭窗口向外望着这一切,就如同在收看一场生动的实况转播。

    蔡晶晶也就是这样突然出现在他“屏幕”上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