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说,警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终于搞清楚周一明在遇害那一晚的大致情况。那天晚上周一明是招待一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是从南方来,身边还了几个人,这一次是专程来这里跟赵强和周一明谈一笔很大的生意。在那个下着大雨的晚上,赵强还有别的事,所以就由周一明招待这几个客人。他们先在灯火辉煌大酒楼吃了饭,然后就到旁边的天上人间夜总会唱歌。据那几个客人事后说,当时周一明好像并没有什么异常。他好像很忙,手机一直在不停地响。后来他就把手机关掉了。当时周一明还向他们解释,说他一向有个习惯,每当喝酒时,最讨厌被人打扰。但后来他们去天上人间夜总会时,周一明曾经打过一个电话,好像是给赵强打的,然后就忘记了关手机,这样,在他们刚刚来到KTV单间,还没有开始唱歌,周一明的手机就又响起来。据这几个外地客人回忆,当时大约是9点20分左右。起初周一明显得很不耐烦,他打开手机喂喂了两声,发现里面没有人说话,于是就将手机合上了。但跟着手机就又响起来。当时周一明已喝了很多的酒,他一打开手机就不耐烦地骂道,你他妈的说话,到底是谁?有什么事?!但他刚刚这样说完,却突然又客气了,冲着电话听筒哦哦了几声,然后说好,好好,你等一下,我出去说话。
然后,他向房间里的几个人示意了一下,就举着手机出去了。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周一明这样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2
警方经过分析认为,这个神秘电话应该是一个重要线索,它很有可能是罪犯打来的。而罪犯打这个电话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想将周一明叫出去,而周一明之所以这样听话地立刻就出去了,很可能是罪犯在电话里使用了恐吓的语言。因此,警方立刻去移动公司调查。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周一明的手机在那个出事的晚上一共打过三个电话,一个打出,两个打进。其中打进电话的时间分别是在晚9点17分和9点18分,这与那几个外地客人所说的时间刚好吻合。第一个打进的电话没有说话,只听周一明喂喂了两声,对方就挂断了。第二个电话是接着打进来的,仍然是这个号码。后经查实,这个号码是路边的一个公用电话,而且,令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这个公用电话亭的位置竟然离白水桥车站很近。第二次打进电话的显然与第一次是同一个人,声音不太清楚,好像说话的人是用手帕捂着嘴,或嘴里含了一点水,但听得出是一个男人,而且喉音很重。他们的对话非常简单:
周一明:喂,喂,你他妈的说话!
对方沉默。
周一明:你到底是谁?!
对方沉默。
周一明:你究竟有什么事?!
对方:你说话声音小一点。
周一明:你……是不是打错了?
对方:不会错,周总,是你吧?
周一明:你……你到底是谁?
对方:如果你今晚不想出事,就出来说话。
周一明:外面,正在下大雨。
对方:让雨浇一下,总比死了好。
周一明:你?!
对方:周总,每天活得这样幸福,还不想死吧?
周一明沉默。
对方:怎么不说话了?
周一明:好……吧,你等一下。
对方:这就对了。
这时对话的声音停顿了一下。显然是周一明正在朝外走。
周一明:我已经出来了。
对方:往前走,一百米,然后等着。
周一明:你……究竟是什么人?
接着是咔达一声,对方把电话挂断了。
3
这段电话录音当然很重要。后经警方调查,确曾有人见到过,在9点20分左右,有一个男人在那间路边的公用电话亭里打过电话,可惜当时雨很大,光线昏暗,那个人又穿着一件很大的帆布雨衣,所以也就没看清楚任何特征。警方经过分析,认为在那个出事的晚上,至少应该出现过三个犯罪嫌疑人。第一个自然是那个公用电话亭里的人,可以肯定,就是他将周一明从天上人间夜总会里叫出来的。也就是说,他正是那段电话录音里的人。这个人之所以将自己的声音做了伪装,很可能是因为与周一明熟悉,至少是认识,他担心自己的声音被周一明听出来。而这一晚出现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犯罪嫌疑人,则是后来将周一明架上车的那两个神秘人物。当然,这其中还有几种可能,比如在那个人打电话时,就在附近还隐藏着另一个人,这样犯罪嫌疑人就有可能是四个。再比如,即使附近还隐藏着一个人,那么会不会是他们杀死周一明之后,又把他架上了公共汽车?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犯罪嫌疑人就应该只有两个。不过最令警方感到困惑不解的两点是,一,罪犯杀死周一明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他在生意场上欠了人家什么债务,还是在社会上得罪了人?不过从作案手段看,罪犯应该对他恨之入骨;二,罪犯杀死了周一明,为什么又要把他弄到公共汽车上去?他们完全可以抛尸荒野,或毁尸灭迹,或者将尸体扔进河里去,因为就在附近,离案发地点不到两百米,就是这座城市里最宽的一条河流,当时正在下雨,河里水流湍急,如果将尸体扔进去,再顺水漂到下游,那就很难再查到线索,因此,这应该是最聪明的选择。警方认为,罪犯之所以要将尸体这样公然地架到公交车上,也许是示威,或者想发泄一种仇恨。
警方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寻找那个打电话的人,或者是那两个将被害者架上车的人,应该是侦破此案的关键。于是负责此案的李警官就又想到了吴明。李警官曾对吴明说,他总有一种感觉,似乎他还有什么事没对自己说出来。李警官坦率地说,他也曾认真分析过,如果纵观整个案情,应该说,吴是是有很多疑点的。在那个下着大雨的夜晚,他的公交车上除去那两个犯罪嫌疑人和一具尸体,再也没有其他乘客,但他却一口咬定,那两个人是什么时候下的车他并不知道。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当时雨下得很大,路又黑,车上的光线也很昏暗,车厢里发生的事情吴明从右上方的后视镜里的确有可能看不清楚,但问题是,李警官说,在这里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细节,吴明始终坚持说,那三个人上车以后,他又曾在两个车站停靠了一下,再后来就直接开到终点站,其间再也没有停过车,那么,也就是说,那两个犯罪嫌疑人应该是在这两个车站中的一个下的车。而倘若有乘客下车,司机又全然不知,这显然就不合情理了。按一般的规律,在公交车进站时司机的注意力肯定是在后面,这应该不言而喻。李警官这样分析之后,问吴明是否同意。
吴明却未置可否。他只是看着李警官笑了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