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集美-寻幽探胜 山水有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美丽的醴泉湖

    礼泉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泾河、泔河、小河与泥河。泔河发源于永寿县高泉山(俗称罐罐沟),自西向东,流经礼泉地域时形成较大的河流,在礼泉县东部与自北向南的泾河汇聚,奔腾着注入渭河,形成历史上“泾渭分明”的壮观景象。

    醴泉湖原为泔河水库,在城北泔河与小河汇流处,面积约一万亩,湖面自东向西全长七千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滋润着黎民百姓。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醴泉湖有着特殊的感情。心情烦闷,去湖边转一圈;闲来无事,去湖边逛一圈;恋爱中的年轻人时常相约湖边漫步;退休得闲的老人时常相聚湖边垂钓。一到夏天,走出县城,沐浴凉风,消夏纳凉,醴泉湖是离县城最近的好去处。

    出城约三公里,至景区,进大门,下一坡,就到了湖南岸。远望,湖水碧波荡漾,天光云影相映成趣;远山如黛,果园成片,尽收眼底;河岸黄土沧桑,周围沟壑纵横,林木丰茂;河堤水草丰美,羊群悠然吃草,钓者怡然自得。

    靠近南岸的水中矗立一座水亭。

    站在亭上,看着脚下几十米碧波荡漾的宽广水面,不禁心惊肉跳,一阵眩晕。绕着亭子小心翼翼地转一圈,双腿发软,但不忍离去。举目远眺,水天相接之处,黄土崖峭立,崖上果园成片,一直连到了远处的九萯山下,一番天苍苍、绿茫茫的壮观景象,春来花开之时,那里又是一番桃花红、梨花白的热闹景致。目之尽头,水面被两崖勾勒成一带,通向远方,在那里晚霞时常会洒一船金光铺半湖锦绣,崖土更黄,绿树更浓,湖光与霞光相拥,飞鸟与游鱼共舞,归舟破斜阳,自远方而至,迷醉于此的摄影爱好者就急忙忙一阵“咔嚓”,直呼“此景可入画,可入画矣!”

    若是乘游艇,从那流光烁金的地方穿碧波向西,可到小河,在岸边农家乐停靠,傍水的人家摆一桌佳肴,在花草的清香和小河的涛声里吹着凉风,最是惬意。

    目之可及处,西岸有渔庄,名“江湾渔庄”。渔庄环境优雅,鱼味鲜美,视野开阔,湖波潋滟尽收眼底。

    一道浮桥向着彼岸渔庄迤逦而去,于此处远望,大红的灯笼水岸临风,朱色的门窗隐约朦胧,隐隐人影,淡淡歌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有佳境。

    下水亭,沿一条贯通南北的小路朝着那渔庄急走过去,柔柳拂面,夹道相迎,左边偌大一池荷花,擎着如盖绿伞,开着粉的、红的花,张着俏脸、飘着幽香,右边离岸几米处湖水拍打着浮桥,白的栏杆,蓝的桥面,踏上去亲水而行直至彼岸渔庄又会是怎样一番美好的感觉呢?

    思量间,已到了小路尽头,浮桥一端,荷塘北岸。

    渔庄古色,极幽、极静、极香,坐在临窗的方木桌前,透过格子窗一色水如蓝,南岸水亭玉立,行人相跟,恋人牵手。此刻,“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鱼香、花香煮沸了心香;山美、水美美透了心肺。

    醴泉湖虽没有大江大河的汹涌澎湃,也没有媲美著名湖泊的天生条件,却能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审美享受。四野沃土丰饶,湖岸果园连片植被繁茂,在果乡这片纯朴的土地上:春来,桃花、梨花、李花、苹果花相继盛开,湖是戴着花环的仙子;夏至,一池碧荷,两岸钓翁,渔庄飘香,四野绿浓,花是湖的裙边刺绣;秋日,天高云淡,水鸟高飞,雁阵排空,果满枝头,湖是果乡的一汪秋波;到了冬天,草枯叶落,万木萧瑟,湖水依然碧蓝如玉,这里依然是礼泉人排遣长冬寂寥的好去处。

    那时候,覆着白雪露出红边的浮桥,红顶的水亭,蓝的湖,黄的衰草,坝南公路上的车辆都在千山暮雪中拉开了鲜活的画卷。湖东面那一处不大的港湾,大大小小的船都披着白雪安安静静地在此靠岸;湖北岸黄土崖以及那上面的树呀、房子呀,都穿上了洁白的衫,间或露出半边黄的肌肤,分外显眼。此刻,苍天之下,皑皑白雪把湖岸、桥、亭、路、船、树、人都拥在怀里。

    湖面雪落即融,像一块墨绿色的翡翠,透着冷艳的光泽,礼泉人也像这冬天不上冻的湖一样,透着热情与活力。岸边一对情侣,姑娘坐在小伙子的肩膀上,小伙子抓住爱人的双手,架着她大步向前,先是快走,再绕着湖岸小跑,此情此景,被航拍的镜头摄入雪中甜水湖的视频里,成了醴泉湖永久的记忆。

    开春以后,这里又是一番桃花夭夭、水光潋潋、踏春寻芳、亲近自然的好景致。

    隔窗久坐,絮絮而谈,茶续杯,日落西,凉风入窗,蛙鸣入耳。出渔庄,再去观景,晚风斜阳、渔舟唱晚,又是一美!

    北牌槐树林

    进入五月,时日不多,近城的槐花就开了,临近乡村的道路边偶尔会闪出一抹炫白,飘出一缕甜香。有小孩子拿了长竹竿伸长脖子仰头去勾那一串串挂在树梢的美味,不但小孩子馋,这香风一吹,大人也会沉醉。

    去北牌镇的半道上有槐树林,槐花开时,这里就成了槐花海。漫山遍野,槐花满枝,触手可及,绵延几十里,山山岭岭香飘一片白。

    等到近城的乡村已是桃李花落桐花谢、姑娘裙裾翩翩、小伙儿赤膊喊热的时候,北牌槐树林的槐花就姗姗而来,笑吟吟地开了。

    急出礼泉县城,一路向北,两边绿柳夹道,四野果林合围,天空湛蓝高远,空气清新微凉。时有村落掩映在绿树丛中,人家的屋顶从渐近的树丛中露出,渐近的天空下个坡后又呼儿拉远,扯下一缕又白又软的云抛到眼前,天那么蓝,风那么轻,云那么白,禁不住赞叹:出城不过十几里,山野之美就触手可及。

    过石潭镇,远山渐近,峰峦如画,村中有农家的蹦蹦车驶出,男人红黑脸膛,女人俊眉俏眼,车头上一戏匣子,正唱得高亢,听不清男人在说什么,却见女人笑得哧哧。

    戏声渐远,人影儿渐远,几乎挨着天边的山了,身后迤逦出绿海中的一带公路,万千人家,山拥良田千顷,翠绕瓦屋万间。

    过南坊镇,一沟横亘,由此转向东,翠色不减,不多久即见白浪渐翻。

    “槐花!槐花!槐树林!”车上,被一路的平和静美感染得身心放松熏熏然的赏花人突然之间清醒了似的大喊。

    路边,沟边,槐花开得正繁。

    开了车窗,浓香扑面,凉飕飕地带着甜,加一脚油,立刻就沉浸在花海白浪里:头顶高大的树梢一片雪白,路边的小树一片洁白,左边沟里翻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灿白,右边山坡上涌着连绵起伏的炫白。阳光照着绿叶透出晶亮的鲜活明艳,却被这排空而至的素色霎时抢了彩。

    停车,顺小路钻进槐树林,脚下厚厚的落叶堆积成软绵绵的地毯,头顶一嘟嘟的槐米摇出满世界的香甜。顺手捋一把,嫩生生的,白里泛着微黄带着一丁点儿绿梗,这含苞的槐米甜味儿最浓,口感最好。同行中有人塞了一把到嘴里,大嚼大咽,孩子们也纷纷效仿,儿时的记忆瞬间被点燃。

    “日中不用摇纨扇,伏中何曾试葛衣。”拂面的清风沁凉无比,入鼻的气息甜香无比,脚下的土地绵软无比,头顶的天空湛蓝无比,这槐树林果真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思量间,一阵音乐穿林而来,前奏过后是清亮的唱声,不远处有人备了野餐,煮了槐花饭,音响大作,唱兴正浓,一曲唱罢,传来一阵掌声和热烈的喝彩。我们寻时却只见林深花密,闻得其香,闻得其声,不见其人。

    且自顾而去,走走停停,说说笑笑,满载而归。

    返程中,见路边一山坡辽阔,被山民开垦成良田,平整整地刚下了种;一处空地上,羊群埋头吃草,咀嚼的声音脆生生的响,放羊的老人悠然吸着旱烟;又一处空地上,蜜蜂忙着酿蜜,嗡嗡的声音在林子里回荡。有游人正购买初酿蜂蜜,有白云飘到那山坡顶上在那蓝绸上扎了朵白花儿,微风拂过,天、地、人,阳、羊、扬,明朗朗的一卷和谐。

    心旷神怡,驱车渐远,那花海深处又扬起一阵唱:“……三十里的金沙滩,三十里的槐花儿开,风从树下过,香飘一片白,滔滔大海潮,唤我踏浪来……”

    天朗朗,心朗朗,和一声,脆生生地唱:“花是相思,歌是爱,尝一口香甜的槐花蜜,心儿醉在槐花海。”

    满车皆醉。

    东庄水库

    高峡平湖千秋伟业壮三秦

    东庄水库一颗明珠耀泾渭

    泾河发源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中,向东南流经平凉、泾川、长武、彬县的丘陵沟壑区到达淳化县境内时,被一座石质大山阻挡,于是,泾河将北仲山劈成两半,形成险峻的关中第一峡——泾河大峡谷。峡谷全长51公里,深400到600米,宽80米,最窄处只有30米。峡谷的规模和险峻程度,已经超过秦岭七十二峪中的任意一个,可媲美青藏高原上的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峡谷地带。

    泾河下游峡谷末端在礼泉县东庄乡,这里崖石高耸,水流湍急,雨量充沛,温度适宜,林木四季常青,水声不绝于耳,地理位置独特,四季景色宜人。在此拦截泾河筑坝,两岸石山便成为天然坝堤,不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之后,具有发电、灌溉、供水、调洪等多种综合效益,从根本上改变渭北旱腰带淳化、礼泉、永寿、三原、耀县、富平的干旱缺水面貌,有效缓解泾河和渭河同时发生洪水时渭河下游的防洪压力,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淤积,逐步恢复渭河下游功能,减轻洪涝灾害。

    上古时就有大禹治水,人类改造自然的决心从未改变。在渭河最大支流泾河下游建设防洪控制骨干工程,是三秦人民六十多年的梦想。

    昔日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泾河的涛声隐于峡谷之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寤寐思之然而相见不易。听闻水库筹建,公路修成,立即出县城,去寻坝址,访胜景。

    深秋时节,暖阳高照,大道畅通,顺山势而行,缓缓回转向下,峰峦渐聚,叠翠流金,退耕还林后的梯田色彩极为丰富,浓绿的松柏、金黄的秋叶、雪白的芦花、漫山遍野的灌木丛和野杜栎火红火红的霜叶把大自然装扮得妖娆美丽。

    赏景徐行,渐渐接近峡谷底端,泾河把涛声送到耳边了。在匝道边停车,太阳暖烘烘地把周围的山晒成了金色,泾河热辣辣地把歌唱彻了山谷,那盘曲在山峦间的公路在满眼的色彩中闪着银光,伸展延伸向谷底而去,那尽头有机器正在忙碌,无需太多时日,新修的公路就可以触着泾河的波涛了。

    镜头齐刷刷地对准公路的尽头,那里峡谷劈开一线天,流水激起千层浪,山那边就是东庄水库坝址,礼泉县叱干镇、淳化县车坞乡泾河峡谷段,人称“关中第一大峡谷”。

    掬一捧山间的香风,撷一缕泾水的涛声,再绕到山的那一面,寻坝址而去。

    一路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马如子的黄花谢了,挑起满树的红果子。不知名的野花把红、黄、蓝三原色的变化演绎到了极致,顺着小路两边,铺陈渲染,漫过了树林、山坡,洇到了远山那边,模样儿看不清了,泼墨似的点染出一片明艳。石子铺小路,山林现幽景,原始峡谷成了美丽景区,不久这里会成为礼泉的又一处“乐游天堂”。

    时见农田、果园,偶有窑洞立在土崖边,人去窑空,住窑的日子成了过去,窑洞却成了风景,满足着游人的好奇心。正欲进那孔窑洞一观,同行有人呐喊:“过来,这边有一排窑洞呢!”上世纪七十年代砖砌的一排窑洞矗立在山间平地上,它成了工人的简易宿舍。

    泾河涛声再度入耳,像穿林的风声摇曳着漫山的秋花秋草秋叶,对面淳化县的北仲山绿浪翻滚,中有霜叶如火渲染,新修成的公路绕在山腰间,画儿般的美景中驶下来一辆车,一会儿,人声可闻,索桥可见。等到水库建成后,索桥的位置就成为坝面,供游人车辆通行。

    站在那距离谷底180米的索桥上,耳边风疾,脚下流湍,不禁有些心惊胆战,壮着胆向前走去,泾河峡谷尽收眼底,若游龙跳跃,似玉带绵延,峭崖石壁泛着冷峻的色泽,却被金秋的火热装点出几分温暖美艳。树花在崖壁开成一片,栈道在石壁上伸展,秋色连到了谷底,栈道修到了谷底,希望和梦想也在这谷底崛起。

    2013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动员会在礼泉县叱干镇举行。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建成蓄水,总工期8年。东庄水库圆梦有期,到那时,水库发电、蓄养、灌溉、旅游观光等综合水利项目会让礼泉如虎添翼,全国旅游名县、果业强县会更上一个台阶。

    秋阳下的北仲山显得更加秀美,对面而来的游人已站上索桥,迎着春风满面的笑脸,打一声招呼,走过去。

    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美景:绵延百里的东庄水库形成一个壮美的“百里龙湖”,明珠似的镶嵌在渭北旱原,八百里秦川更加富有活力,美丽礼泉更具魅力。

    古槐

    城关古槐

    丰收路上有棵大槐树,虽不在路正中间,但也占据了三分之一的路面,把街道一分为二,车辆到了这里,需要小心翼翼地错开通过。

    槐树粗壮,两人合抱,指尖勉强相扣,树身半边已成空洞,腐朽的木质裸露着,部分枝干已经干枯。冬天里,这树浑身透着苍老,看不出一丝活力,更不用说蓬勃的气象了。

    今年春天,因工作调动,丰收路成了每天上班的必经之地,这古槐也就在一次次小心绕行的过程中进入了视线。先是半边儿腐朽毫无生机地横亘在路中间让人很是疑惑,接着是枝头一抹泛着微黄的绿让人很是惊叹。

    老枝沧桑遒劲,几近黑色,新发的细枝条却憋着劲儿似的透着绿意,饱蘸了生命的活力,鼓着生机向外伸展,不几日就覆盖了大半个路面。

    入夏以后,一片片叶子尽情地伸展开来,一天比一天更绿,一天比一天更密。夏正浓时,那叶子就绿得更加耀眼,蓬蓬勃勃一树生命的呼唤,遮蔽了半边路,洒下一片荫凉。黑褐色的枯枝透过绿叶丛伸向天空,在鲜嫩的绿意衬托下越发显得干枯沧桑。观之豁然开朗,为什么槐树中有名叫“龙爪槐”的,的确是很像伸向天空的尖利强劲的龙爪,新与老、劲与柔的对比愈发强烈地震撼着人的视觉。

    被这老树一腔热情感染,徘徊树下,观之,仰之,敬之。

    半米多高的水泥台绕树一周,内覆沃土,老树扎根其中饱饮泥土精华,也避免了往来车辆碰撞。

    树下竖一碑,上书:

    千年古槐吐新芽,百年老路换新发,沿路集资添砖瓦,小军筑路人人夸,排难筑起丰收路,致富路上奔小康。

    落款是丰收路西段一组群众,时间是公元二零零九年仲秋。

    小军是谁?

    汤房村人张小军。

    千年古槐到底多少岁?

    谁也不知道,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他就那么苍老,树身早空了,活着的细胞向上传递着养分,生出新鲜的枝条,长出茂密的叶子,总有生命的劲头。

    村民用心良苦,古槐“老骥伏枥”,见证历史和城市的发展,传递生生不息的强劲力量,敬仰赞叹不已,遂成文以记之。

    磨张古槐

    磨张村有棵古槐,据村人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树身粗壮,纹理极为粗糙,有几处树皮衰老剥落,坚硬的木质裸露在外,树干上端形成了不小的空洞,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向你诉说着长河落日、岁月沧桑。

    一抬头那头顶的景象却令人吃惊,颇感意外。苍翠的枝干,嫩绿的叶子,伸展出一丈多远,硕大的树冠,浓密的树叶,错落有致的枝干,无不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丝毫看不出衰老的痕迹。单看这头顶的绿意谁又能看得出这是一棵历经了千年风吹雨打的暮年老树呢?

    这古槐与众不同。刀砍斧斫,雷劈电击,老枝逐渐消失,曾几何时老槐成了秃槐,生命在那一刻几乎断了所有念想,昨天成了永远的昨天,历史成了过去的辉煌,老槐成了一棵衰老的树桩。

    谁也没有想到经冬之后再度喜见槐芽萌发,新枝萌动,再抬头时一枝头的崭新鼓足了劲儿茂腾腾地伸展着,千年老槐又发新芽,开始了生命的又一个轮回。不由让人想起这样一个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的时候必须做出艰难而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变得非常吃力。它此时只有二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万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首先它必须尽全力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停留在那里,不能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一个地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会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经历漫长的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开始飞翔了,重新获得了再活30年的生命。

    这土地和这土地上的枝枝叶叶酿足了坚韧,千年的时光也只是白驹过隙的一瞬,坎坷沧桑也只是浮光掠影的刹那,老槐把根深深地扎入泥土中,以不变的敦厚吸收天地精华,以新生的魄力和勇气撑起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蓬勃生命力。

    像这村落,像这乡民。

    九萯古槐

    九萯山北,陵光村的果园里也有一棵古槐,都是树中寿星,这一棵却极为特别:一是它身居陵山之侧,位置独特,引人遐思;二是它造型独特,颇有几分天子神韵。

    从陵光村的田间小路向北,远远就可以看见古槐高大的树冠在果园中央高高擎起。村民爱树,在田里留出一块,供古树伸枝展叶,树也毫不客气地把粗壮的枝干垂下来、铺陈开去。比碗口还粗的那么一枝从高处斜曳着伸向大地,探出数十米,在快接近土地的地方仰起头来,拥抱大地仰望苍穹。北侧的枝干向下,南侧却高高昂起,使整个树看起来极像一条昂首摆尾的蛟龙,游弋在茫茫绿海之中。龙尾对着的地方正是昭陵陵山,龙头对着的地方有一冢,是城阳公主的陪葬墓。这古槐就一边向着昭陵伸枝展叶,一边朝着公主墓仰首眺望。

    村民说:“这叫‘皇帝槐’,像帝王父亲对女儿的爱,生前像太阳照耀,百年之后也撑起绿荫,遮风挡雨。”

    这棵古槐是哪年哪月何人所栽,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村民却坚信这是棵“皇帝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爱女所栽。历经岁月的变迁,即便是沟壑成了良田村民依然守护着它,像守护这一方土地、这一处家园。顺着爱的思绪和爱这脚下的土地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它编一个故事,想象出一段传奇。

    行走在家乡的城市和乡村,常见古树。上千年的岁月,可能沧海成桑田,可是那些树依然在那里,依然安然,它们活在乡民的心里,和他们的故乡一道流传出美丽的故事。

    浸着爱,含着情,这古树就更旺盛,这土地就更繁荣。

    古槐,家乡的槐,中国槐!

    顶天寺寻踪

    礼泉有山,最有名的是九萯山,形似笔架,又名笔架山,唐太宗李世民在此依山为陵。又有武将山、瓦庙山、白马山、朝阳山……都分布在县城北部,遥相呼应、逶迤成趣却各有一道景致,各有一番韵味,各有一段非凡传奇。

    朝阳山在县北30公里烟霞镇和叱干镇交界处,因站在峰顶可观日出壮景,故名“朝阳”,又因山峰高且尖,在汉代名天齐山,也称尖山。据说东汉前期礼泉的地方官吏和人民为纪念佛教东传盛事,在朝阳山上兴建寺庙,名“清梵寺”,又不知从何时起,这寺又有新名,乡人称之“顶天寺”,留下“礼泉有个顶天寺,把天磨得咯吱吱”的美谈。

    顶天寺在唐代时就是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山寺高耸,云萦雾绕,佛徒云集,虔诚诵经,时人赞之:“清梵含叱,一唱三叹。密之抑扬,连环不辍。”这朝阳山上的清梵寺便成为礼泉一景——清梵摩云。

    如今这里的景致还是画卷一般。逢春花开十里香,逢夏绿浓漫山野,秋来硕果红艳,冬至山林静美。果园夹道,风声窃窃可闻,鸟鸣婉转随行,一路欢畅,至山下,有村名韩家村,村居敞亮,鸡、狗、猫悠闲踱步,花、果、树围拢院墙,“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园里果子丰收在望,村中农人趁闲静休,妇人围坐门前织毛衣做针线,老人聚集村口喝茶丢方,孩童结伴嬉戏,那些正当年青的小伙子、姑娘们多半外出务工,就近的海螺水泥厂,稍远的大都市,传回一个问候的电话,寄回一些新到的收入……这村庄就在花果里酿足了农家的趣、农家的乐、农家的恬淡和温热。

    过了村子,朝阳山渐行渐近,先是山的轮廓入眼、青绿入眼,再是树的姿态、花的模样渐渐鲜活清晰起来。

    一路向上,至山顶,回望来时路,皆在果香中。远观九萯山,那最高的一座果真形肖笔架,一众小山簇拥,迤逦铺开,绵延如画卷,大唐在这山水间蘸足了浓墨,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此刻夕阳渐沉,落日熔金,对面的山披了薄雾,镶了金边,越发美艳,两山相去不过十里,这十里花开遍野生香,这十里果熟千山共美,美了山,美了树,美了乡民,美了游人。

    山鸟恰恰啼,叫得欢,叫得亮,婉婉转转的几声提醒沉醉的人们这一方山水透着原生态的自然和谐。涛声隐隐起,水拍岸,流逆转,泾河的水声就在脚下拍出了诗韵新声。前屏昭陵,背倚泾水,一带银波两岸水吟。那对岸淳化县的地界上,一样的山峦起伏,水墨晕染。山风轻轻响,群鸟曼声儿唱。有鹰飞过,掠过山头,向着昭陵的方向盘旋而去,急按快门连拍;成群的小雀儿欢叫着飞入柏树林,跺一跺脚,惊起一阵扑棱棱的声音;有云彩飘过,挥一挥衣袖,风过处云絮飘走,又飘来一朵镶在头顶。静,静得听得到自然万物的呼吸;高,高得感觉那脚底下的泾水急浪拍得人心跳;奇,坐一席之地,礼泉、淳化、泾阳三地名胜悉数饱览,关中沃野就在眼前。山、水、田各美其美,云、鸟、风美美与共。

    朝阳山的山尖儿上,群山铺纸墨,泾水和长歌,百鸟唱婉转,千果飘香甜,宁静安详的风把心都融化了。这山水有灵气!于此处,点一炷香,礼敬天地,自是绝妙,遥想当年这顶天寺与西安的兴善寺齐名,香火旺盛,那是一时美谈。

    下山,道旁有观音寺、土地庙,香火缭绕,木鱼阵阵,钟声悠长,有香客进出,虔诚和乐。

    再过村庄时,炊烟袅袅起。唤儿吃饭声、鸡鸣犬吠声、老人的戏匣子、村妇的舞曲绕着车轮打着滚,时不时飞进车窗,抓一把,带回这满盈盈的和谐和生机、宁静和兴旺。

    太阳落到了山的那一边,朝阳山浸在暮霭中,浸在最后的一抹炫亮亮的金光中,浸在花果遍野的富足和美中。

    顶天寺虽已无存,但众皆沉醉,自言寻得了踪迹——这土地的繁荣和发展,这乡民的勤劳和纯朴,这自然的原色,这红火的日子,一脉香火,生生不息。

    烟霞洞探幽

    礼泉夏属雍州,秦时称谷口县,西汉置谷口邑,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笔墨吟咏谷口。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

    “一旦天贞逝水流,龙争虎霸几时休。子真独有烟霞趣,谷口耕锄到白头。”

    诗中所言及的谷口即为今北屯乡泾河“龙口”。郑子真为西汉末年左冯翊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人。相传,远在西汉武帝时,郑子真名震京师却弃官从田,隐逸民间,修身自保,非其所有,决不苟求。离开繁闹京城,来到绿树成荫、云雾缭绕的九萯山下,领略九萯山的风光后,就在九萯山麓的南面,凿洞为室,隐居耕读。早晨,旭日东升,朝霞满天,透过树林,霞光入室,他便把居住的窑洞称为“烟霞洞”。

    郑子真确有其人,贤名久闻,烟霞洞名传天下,胜迹可寻。

    杏子黄时九萯山脚下的山底村最是热闹,得了泉水滋养,这里的杏子汁水饱满、个大味甜,引来远近游人观光摘杏,车辆沿村口公路排列,多时延绵数里。

    开车进村,直向东行,行至无路,转向北,村口清泉洌洌,汩汩有声,村妇碧水洗衣裳,儿童亲水嬉戏忙。

    一行人溯流而上,小道弯曲,道旁草木丛生,野酸枣摇曳曳挑起满树小青果,毛山桃青涩涩沾一身细绒毛,沟底偶见果园、人家,道上时现野兔、山鸡,对面岭上奇石隐在碧树中,山鸟唱与密林里,一时间,风烟俱静,天山共色,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恍然世外。

    相伴者皆畅然前行,直言:“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逢着路窄似无寻时,只需侧耳细听,山谷极静,地底下泉声虽极细极轻,却清晰可闻,欣欣然顺着这天籁至源头,至洞口。

    洞口隐藏在山谷的石崖底下,洞里新修的水泥池与水管平行,泉水尽力涌向水泥管口。洞口不大,猫了腰探进半个身子,泉水盈盈,水深大约一胳膊,甘甜清冽,水底的鹅卵石历历在目。

    这泉水出自石灰岩地层,清澈透明,无异味,属重碳酸镁、钠、钙型水,符合矿泉水质标准,已经被引水工程提取,成为安全的饮水水源。

    “叮咚……叮咚……”在这极度缺水的荒山竟会涌出这般鲜活的泉水!众人直呼“神奇”!

    遥想当年,子真先生可是如此赞叹?耕锄的可是谷中那方田?踩的可是那条道?书的可是这方风物人情?赞的可是这方物华天宝?都不得而知啊!

    “且问子真先生,如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当家做主,先生可愿下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乡民么?”空谷泉声回应,山谷鸟鸣作答,同行皆“吃吃”而笑,“先生听得懂你这‘人民当家做主’不?”

    遂皆叹时事变迁,人生苦短,一行人喝着泉水,沐着凉风相跟着下山而去。

    夕阳朗照,山明谷静,树花皆着金鎏彩;晚风轻拂,花开果熟,天地皆活色生香。地气渐涨,草木味浓,视野开阔,远山时现,村庄不远,城市也在南边的天幕上绘了幅画卷。

    朗朗者天地清气,豁豁然俗人顿悟:

    “士不言政,则失其天下之责。言政而非正,足以乱天下;言政而身不正,足以致虚伪之风。有其德者,得其时者,以仕为宜,为尽其德能以弘仁道也,有德而非其时,正心慎行可也。”

    沐浴清风下山去,寻得仁道尽德能,路宽心朗,一路畅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