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郡司正胜的舞蹈艺术思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郡司正胜为日本当代美学家,主要论著有《歌舞伎论丛》、《舞蹈的美学》等。他的《舞蹈的美学》共分为五章,即:一、舞蹈的现状;二、日本舞蹈的历史;三、日本舞蹈的美学;四、歌舞伎舞蹈;五、有关歌舞伎的道具、服装和舞台装置。

    郡司正胜所论主要是日本舞蹈(以歌舞伎舞蹈为主)的美学特征。他说:“日本舞蹈注意姿势以稳为基础,其特征为‘取角’、‘摺脚’和‘反闪’。‘取角’即围着舞台转;‘摺脚’即脚不离开地面行走;‘反闪’即使劲跺脚并用脚打拍子。这一切旨在表现什么呢?如果说西方舞蹈所表现的是为追求自由而腾跃,以奔放的动作表现出对天国的憧憬;那么,无限眷恋和热爱大地的‘邦舞’(日本舞蹈的简称),则表现的是一种徘徊于大地且难以离去的动作……从日本舞蹈的动作与姿势来看,它所表现的不是那么一种脱离人们生活的另外一个新时空世界;而是在于原原本本地把大地的风土之美表现出来。”郡司正胜认为,对日本舞蹈之美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概念,即“花”、“大”和“间”。“花”的含义是:“作为舞蹈素材的肉体美不等于舞蹈美,尽管离开肉体也不存在舞蹈美。然而事实上,只有在这个离开肉体的世界上,舞蹈美才能得以存在。这里所指的肉体并非是生理性的肉体,而是由肉体的律动表现出的一种象征生命观的艺术。世阿弥将这种生命观比喻为‘花’。”关于“大”的含义是:“在一般的舞蹈中,为了显示‘大’要反复切蹉技巧。举例来说,手向前伸时,要先把手向后拉一下再伸出去;向右伸时则先摆向相反的左则,手掌转一个圈后再伸向右侧;如果向右看时,头则先向左摆一下,分三次轻轻转动头部,在这些动作中结合穿插一些小的静止动作,进而增加力量与幅度……”。关于“间”,郡司正胜指出:“‘间’既是指动作与动作、造型与造型的空间,也是指时间……‘合着拍子’首先指的是在技巧上对‘间’进行训练,合不上拍子不能称其为舞;但技巧的‘间’,无论多么完整无缺,想达到随心所欲而舞,给人一种轻松愉快、舒畅欢快的感觉,就必须超脱技巧,获得自由精神之‘间’……在日本舞蹈中,舞蹈的生命不在于舞姿和动作如何,而在于动作连续中富有的生命感。生命感即节奏感,日语称其为‘间’。”

    在具体论及日本舞蹈的主要成分——歌舞伎舞蹈时,郡司正胜指出:“歌舞伎舞蹈的特色由‘踊’、‘舞’、‘振’三个因素构成。‘舞’是歌舞会为确立舞台艺术的地位而向‘能乐’学习的部分;‘踊’则来自民俗舞蹈,同‘念佛踊’、‘盆踊’、‘风流踊’一样;‘振’含有哑剧的因素,强调模仿性,大体分为写生式的‘物真似振’和抽象性的‘风情振’;作为特殊艺术,有模仿木偶动态的人形振……”他还说:“歌舞伎舞蹈,从一方面看也可以说是风俗舞蹈,把服装美融于色与线的动作中,是其独到之处……长长的舞袖渐渐把人的情感移入其中,表现人的喜怒哀乐;下摆形成波状飘动,扩大了脚动的幅度;下摆与足先后为继,描绘出二重曲线……在此,肉体补充服装遮掩,腿部的动作被束缚,胴体的伸展被限制,由此而产生了服装的‘线条美’……并形成了内向型的技巧性。”关于“内向型的技巧性”,郡司正胜的另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他说:“日本舞蹈中有一种否定的理论,即针对‘舞蹈是动’这一原理提出来的。这种理论以‘不动则舞’为理想境地……有关‘能’与‘静’的美学和‘无表情’美学,其本身看起来似乎表现了一种虚无……但‘能面’在如同死一般的‘静’的表演中,包含有一种模糊却又具有决定性的瞬间动作,象征着‘能’的空妙之美;‘无表情’也并不意味着没有表情,而是包含了无限的感情……”这与郡司正胜所言“日本舞蹈注意姿势以稳为基础”正是一致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