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卢原英了的舞蹈艺术思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卢原英了为日本当代著名的舞蹈教育家、评论家,其代表作《芭蕾基础知识》由李哲洋译为中文,定名为《舞剧与古典舞蹈》,该书由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85年出版。《舞剧与古典舞蹈》共分为六篇,即舞剧的历史、古典舞蹈的原理、古典舞蹈的技法、舞系、舞剧的结构、舞剧的组织六篇。卢原英了的舞蹈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二篇《古典舞蹈原理》中。

    卢原英了指出:

    迄今还没有人曾深入研讨过舞蹈内在的本质,以揭开这种艺术的原理。大多数的编舞家也只不过把基本性的动作加以分析,并且精密记录那些支配动作的经验性法则,甚至于欲规定决定技法的解剖学或机械性的原则,但始终未曾探求过舞蹈的各个内在美、本身的价值或审美性的存在理由。他们把这种美归功于舞姬的微笑、衣饰或舞台布景之华丽,或归于肉体的律动与音乐节奏的合拍性,或舞剧的戏剧结构所需的情绪性魅力,而从未着眼于动作的外形、姿态的构成或跳跃的力学依据等。

    东方舞蹈动作的特质是向心性的、集中性的,两膝差不多赖于本能的弯曲,两臂挥拂曲线来包缠躯干,一切是集中的,动向于一点。然而,古典舞蹈的动作则刚好相反,是离心的、星射的,两臂与双脚从躯干突出向外伸长,形如从躯干分离而去。舞者的任何部分,肉体乃至灵魂都是膨胀的、扩大的、伸长的,姿态的变化均靠“外开”而达到……舞者从腰以下的一切,以躯干为中心向外展开,即腰部向外扩张,股与膝及足均向外扭开,膝盖的正面也朝外而不能暴露于观者的视线下。这种从腰以下的部位向两侧扭转的情形,术语称为“外开”。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也就是“外开”的转化或变形罢了……五种基本位置是因两足的并拢、交叉、间隔来区别的,其重要性则相对地不同。假使迄今有个编舞家还认为第一位置是绝对性的基础或唯一的位置的话,那我们不能不特别强调第五位置的重要性。第五位置是慢舞的任何舞步的起点,也差不多属于全部快舞舞步的起始位置。第五位置逐渐取代原在剧院的第三位置。盖第五位置为“外开”的极限,也是古典舞蹈的精神之所在。第五位置是属于塔里奥妮的,也是19世纪浪漫派时代的表现;第三位置则属于卡玛戈,那是18世纪的产物……“外开”的目的是要使胯骨展开,使胯关节获得解放,这样双脚才容易伸出,才能交叉。一般人的双脚,动作受腰与骨盆间关节的限制,脚只能向前抬高60度,向侧面只能达到40度,向后展开时只能达到15度。达成“外开”后,动作的范围亦将因此而扩大,一脚可划整个半圆,并且可以跷高到与支撑脚成直角乃至钝角……“外开”并非因美学的观念而产生,实系职业性或技术性的需要所然……“外开”唤醒日常生活萎缩了的主动性感觉,把它扩大成机械性的动,使空间世界因而更加生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