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以昂首阔步、勇往直前为人生唯一的姿态,而佛家则讲究以低为高,以退为进。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以退为进的例子:当遇到一条不太容易越过的水沟,我们往往不能马上跨越,必然先立定,接着退一两步,然后快步向前一跃而过;跳远比赛之前,必须后退到较远的地方,助跑,起跳,才能完成动作,实现跳跃;照相的时候,你只有后退,才能够拍得更全面;拳击运动员比赛时,后退往往是准备进攻,缩回拳头,则是为了积蓄能量去击倒对手……
安徽桐城有一个着名的景点叫“六尺巷”。“六尺巷”的来历还得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某日,文华殿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接到了母亲自安徽桐城老家写来的家信。信中诉说:家里准备扩建院宅,毗邻而居的叶家也准备扩建院宅。两家因为矮墙发生了纷争,产生了矛盾,故此两家相持不下。信中暗示张英用名位官威压服叶家,让叶家让步。
张英看完信之后,沉吟片刻,急忙写了一首诗来劝导母亲:“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他的意思是说没想到家里会为了一堵墙而和邻居起争执,让人家几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你看看万里长城至今还在,可是当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都不见了。有什么可争的,百年之后什么墙都得不到,何况是堵矮墙?
张英的母亲及家人看到诗后,深明义理,主动把将要砌建的院墙让后三尺。叶家的家人目睹此情此景,愧疚之余,也把欲建的院墙退后三尺。因此,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街巷。“六尺巷”被世人传为佳话美谈,至今仍保留着。
所以说,退步不仅是一种内敛的态度,一种豁达的品性,一种通透的人生观,更是智者的风范。在竞争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如此。
上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电影市场,“李连杰”三个字早已是金字招牌。但功夫皇帝也有“退步”的时候。
李连杰初到好莱坞时,几乎没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请他出演,但片酬极低,只有区区100万美元,而且是反派角色。李连杰犹豫不决,说要慎重考虑,再作答复。等他考虑清楚答应出演时,对方却改口了:“要演可以,片酬降为75万。”始料未及,他再次犹豫起来。
其实,对他来说,钱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是何曾受过这般侮辱。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出演,没想到,对方又落井下石说:“50万,不演拉倒!”“行,没问题,我演。”这次,他答应得异常痛快。
50万美元,还包括律师、经纪人、宣传公司等各项费用,再扣完税,已所剩无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基本上只剩点零花钱了。”但他心里明白,这是他进军好莱坞的一次机会,只有如此,才能尽快展示实力。
就这样,李连杰用50万元的片酬,接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致命武器4》。影片上映时,市场调查同步进行。首映当晚,各项统计数据就出来了,虽然片中巨星云集,但李连杰获得7.5分,是第二高分!
第二天,电影公司老板就亲自上门找到李连杰,毕恭毕敬地说:“下部片子请您演主角,您看怎么样?”实力摆在眼前,李连杰就发话:“片酬得加。”“行。”老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连杰的要求。就这样,李连杰主演了他的第四部好莱坞影片《宇宙追杀令》,片酬750万美元!
李连杰以退为进,成功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只有低下头来!”
大家知道,插秧必须低头和退步。正因为低头,便能看清楚水田中倒映的天光;倒退着插秧、虽然是退步,实则是向前。有些时候,退让并不是完全的消极,反而是一种积极的进取。若与人相处,斤斤计较争执,互相排挤诋毁,最终能成就什么?倒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恰当的时机,回顾过去的足迹,看看什么需要修正的,规划一下未来。
退后是一种转化,往往将危机化成转机。退后更能表现谦让与包容的伟大胸襟,心中将能经常保持宁静与平和,思想也将更为明睿与清灵。“退步原来是向前”,暗指为人处世,处处谦让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能在人生的路途上,向前迈进多了。
传授教训
有一个渔民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却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但均没有得到答案。一日,渔村来了一个得道的和尚。“渔王”找到了他,请他帮忙解答心中的疑惑。
“渔王”说:“大师,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网。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和尚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渔王”回答:“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也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和尚接着问。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渔王”不明白和尚为什么这么问,但依然回答了和尚的问题。
和尚点了点头说:“这样说来,很明显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成大器。”
和尚接着说:“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历经磨炼,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只有经历了失败的痛苦,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只有经历了失败的考验,才有做人的成熟;只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变得成熟。而你,只教会了孩子经验,却没有让你的孩子得到失败的磨炼。所以,他们不如得到磨炼的孩子。”
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大多是一些令人痛苦的经验,甚至是让你的人生受到重创的体验。然而,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是一步一步地走着你的人生之路,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失败,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只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才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成功并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在行动中尝试、改变、再尝试、再改变……直到成功。有的人成功了,只因为他比我们犯的错误、遭受的失败更多。
正确对待钉子
人生难免要碰钉子,碰一回钉子,长一分见识,增一分阅历。做的事越多,碰的钉子越多。没有碰过钉子的人,必是没有做过事的人。不过,聪明人能因别人碰钉子而增见识长阅历。糊涂人虽碰钉子,还不知是钉子,必将左碰右碰,碰得体无完肤,才知道钉子的厉害。
倘若什么都不做,那就绝对不会有失误,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对待错误。理想的规则是:承认——请求原谅——重新整理——进行分析。当然,至关重要的是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找出其中失误的原因,就能在以后避免犯相同的错误。英国有个名叫杰米的“电视厨师”,1997年,杰米主持了一部关于“里弗咖啡”的纪录片。节目在电视上播出的第二天,即有五家顶级的制作公司联系他,与他讨论合作新的电视节目事宜。考虑之后,杰米选择了曾制作过厨艺节目《两位胖女士》的Optomen电视台,签下合同,而这就是《原味主厨》的诞生经过。在主持《原味主厨》时,杰米告诉观众无需眼花缭乱的调味品和盆盆罐罐,就可以做出真正好味道的食物。杰米靠手动示范,他随和的风度,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即使最含蓄冷淡的人在街上遇到他,也会上前打个招呼,并感谢他使大家都爱上了烹饪。一次,杰米正走在大街上,一个大个子男人跑过来说:“谢谢你,我妻子老是说我应该在厨房多待一会儿,如果六个月前我看了你的节目,我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是现在,我爱上了做饭。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杰米大受欢迎,由于他把烧菜变成了一种生活艺术,而且在烧菜的时候又表现得很“酷”,以至于有媒体说“整个英国都为他疯狂了”。
他不仅成了能让年轻人放弃垃圾食品的楷模,而且他出的书,还成了人们过生日和圣诞节的最好礼物。1999年,首相布莱尔宴请意大利总理时,还特地请他到唐宁街去烧正宗的意大利菜。
然而,就如他当年一夜之间成名一样,他的名气也在一夜之间变臭——他竟然成了2001年度全英最让人嫌弃的名人。
原本热爱他的媒体,全都厌恶起他来。报纸再提到他时,已是嘘声一片。
杰米从天上掉到深沟里的主要原因,是他成了一家超市集团的广告明星——他居然斗胆把从媒体那里赚来的名声当成了自己的赚钱机器,居然胆敢把他的妻子和朋友们都拉扯到电视广告中,以致让媒体和公众极其反感、厌恶。
人们以为杰米将从此从大家的视线里退出。可是,谁也没想到,杰米竟然在一年之后卷土重来,再度成为媒体和大众的宠儿……
当时,杰米对自己的失宠虽然颇感冤枉,但他并没有在人们的批评指责声中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相反,他冷静下来之后,开始从批评中寻找重新受到人们欢迎的“法宝”。他自掏135万英镑(有些钱是用自己的房产作抵押找银行贷来的),建立了一个餐馆烹饪学校。他专门从吃救济金的人中挑选了15名年轻人来培养,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一流的厨师,给他们一个光明的前途,并决心每届15人地接连培训下去。
杰米又成功了。15位“捣蛋”的学徒中有12位坚持到底,成了地地道道的顶尖厨师。于是,从批评者到一般公众,大家都为杰米的成功重新给予最热情的赞美和最热烈的掌声。
从杰米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关于成功的人生哲学:谁能允许犯错,谁就能获取更多;没有勇气犯错,就不会有创造性。尝试和错误是进步的前提条件。我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这个道理。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母,先导。指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成功。据考证,它源于鲧禹治水的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海内经》中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可以生长的土)来挡洪水,没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杀死了鲧,但他虽死犹生。《归藏·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也就是说禹是从鲧的肚子里生出来的。他的父亲死后三年尸体不腐烂,最终生出了儿子禹。这正说明了鲧的壮志未酬,精神不灭,他把不屈的奋斗精神传给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总结上一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努力,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洪水,获得了成功。后世根据鲧禹治水神话创造了“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春秋时期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的人,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如果你的性格中有自大、自满等不良因素,那么你就应该努力改变它。
失败有很多种,对待失败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一般人几乎都讳言失败。其实,失败并不可耻,真正可耻的,是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败经历的人。面对失败,重要的是你的态度,是否能从失败里查找原因,找到反败为胜的理由。如果你真的没有经历过失败,那么,你的人生毫无意义,你所谓的成功也是一种虚幻。
还有一种因为一时的失败便一蹶不振的人。这种人,不是失败打垮了他,而是他那颗失败的心把自己打倒了。无论碰上什么样的失败,只要跌倒后又能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不愿意面对失败与不愿意承认失败同样不可取,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永不失败和永不敢败。其实,如果你能够把失败当成人生必修的功课之一,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失败的经历,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把失败当做你人生成功的基础,这是你最好的选择。
和尚种瓜
两个和尚同时开辟了两块菜地。这两块菜地紧挨着,土壤结构、土质都相同。两人相约在春天来临时,同时在菜地里种上甜瓜种子,比一比看谁的菜地结的瓜多。
春天来了,两个和尚依言,同时在菜地里种下了甜瓜。他们两个精心侍弄,每天来菜地查看,发现有草,马上拔掉,发现有虫,及时摘下……
一地的甜瓜种子没有辜负他们两个的期望,从勇敢地从土壤里钻出来那天起,一天比一天精神,叶子一天比一天大,瓜秧一天比一天茂盛。
有一天,两个和尚又来到了菜地里。其中一个和尚开心地坐在地头前,看着充满生机的瓜秧,不禁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另外一个和尚则不然,他来到菜地后,挽起裤管便到菜地中间,做出了令人不解的举动:他将一棵一棵的瓜秧头打掉,让一棵棵瓜秧饱受无头的痛苦。在地头打坐的和尚心想,这样一来,你的瓜秧长得肯定没有我的旺盛,结的瓜也肯定没我的多。
此后,真的如那个和尚想的那样,被打了头的瓜秧只能横向发展,不再长瓜秧;而没有被“打头”的瓜秧很快将整片菜地铺成了绿色的地毯,看起来希望十足。
开花结瓜的时候来了,两个和尚都满心欢喜地来看他们的宝贝瓜秧,谁知,被打了头的短短的瓜秧上开满了小花,枝蔓很长的瓜秧上则稀稀落落地开了几朵花。
那个和尚很不解,忙问另一个和尚道理,得到的回答是:“只有被打了头的瓜秧才会聚集更足的生长力,结出更多的果实。”
生命是一种循环的过程,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的情况经常发生。有时候,厄运好比生活乐曲中不可缺少的音符。有了它,生活的乐曲才会抑扬顿挫,华美无比。在这个时候,厄运甚至是一种幸运,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它将把你推到不得不走的胜利之路上。所以,生活中遇到痛苦的坏事并不可怕,只要你有正视现实、改变现实的勇气和毅力,令你遗憾的失去很可能成为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逆境成就人生
一个小女孩因为考试考差了,回到家里伤心地哭啼。
“我现在要对你说,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败,才有意思。你今天失败了,痛定思痛,检讨改进,明天反败为胜,多棒!而且如果你能由今天的小考中得到教训,使你明天的大考不再犯错,这小考不就像注射疫苗,小小疼一下,却能避免得大病吗?”父亲走过来,对她语重心长地说,“亲爱的小丫头,别再为人家考得好,你考糟了而伤心了!有赢有输,才是多彩的人生啊!”
以上是着名美籍华人作家、艺术家刘墉在写给女儿的书——《靠自己去成功》中的精彩对话。人生有时像个大赌局,谁也不可能总是赢家,谁也不可能老是输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输赢均在所难免。我们只有经得起大失败,才能在大失败中翻个筋斗,取得大成功。
有一个人,在46岁的时候,被一次很惨的机车意外事故烧得不成人形,四年后又在一次坠机事件后,腰部以下全部瘫痪。
试问,假如换作你,你会怎么办?你或许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完了。
绝大多数人想不到这样的人还能变成百万富翁、受人爱戴的公共演说家、洋洋得意的新郎官及成功的企业家,更想不到四肢残废的他会去泛舟、玩跳伞、在政坛角逐一席之地。
他就是米契尔。那次机车意外事故,把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烧坏了,面目可怖,手脚变成了不分瓣的肉球,为此他动了16次手术。手术后,他无法拿叉子,无法拨电话,也无法一个人上厕所。但米契尔从不认为自己被打败了。他看着镜子中难以辨认的自己,想到某位哲人曾经说的:“相信你能你就能!”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握我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是倒退或是一个起点。”
他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经过努力奋斗,变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米契尔为自己在科罗拉多州买了一幢维多利亚式的房子,另外还买了一架飞机及一家酒吧,后来他和两个朋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以木材为燃料的炉子,这家公司后来变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的私人公司。
机车意外事故发生四年后,他不顾别人规劝,非要用肉球似的双手学习驾驶飞机不可。结果,他在助手的陪同下升上了天空,飞机突然发生故障,摔了下来。当人们找到米契尔时,发现他的脊椎骨粉碎性骨折,他将面临终身瘫痪的现实。家人、朋友悲伤至极,他却说:“我无法逃避现实,就必须乐观接受现实,这其中肯定隐藏着好的事情。我身体不能行动,但我的大脑是健全的,我还有可以帮助别人的一张嘴。”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幽默去讲述能鼓励病友战胜疾病的故事。他到哪里,笑声就荡漾在哪里。
米契尔不屈不挠,日夜努力使自己能达到最高限度的独立。他被选为科罗拉多州孤峰顶镇的镇长,保护小镇的美景及环境不因矿产的开采而遭受破坏。米契尔也曾竞选国会议员,他用一句“不只是有一张小白脸”的口号,将自己难看的脸转化成一项有利的资产。
一天,一位护士学院毕业的金发女郎来护理他,他一眼就断定这就是他的梦中情人,他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和朋友,大家都劝他:这是不可能的,万一人家拒绝你多难堪呀!他说:“不,你们错了,万一成功了呢?万一她答应了呢?”米契尔决定去抓住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勇敢地向那位金发女郎发出约会、求爱。
两年之后,那位金发女郎嫁给了他。米契尔不但成为坐在轮椅上的国会议员,拿到了公共行政硕士学位,并持续他的飞行活动、环保运动及公共演说,
有赢有输,才是多彩的人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米契尔将伤痛看成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并以此为动力,做出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谁能说赢的人不会输,输的人不会赢呢?
麦吉的经历和米契尔非常相似。他曾是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毕业的美男子,23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腿。他依靠一条腿,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独腿长跑运动员。30岁时,厄运又至,他遭遇生命中第二次车祸,从医院出来时,他成了一个四肢瘫痪的男人。
绝望后的麦吉开始吸毒,醉生梦死,可这不能拯救他。很快便清醒过来的麦吉决定开始他的下一步人生。他不但攻读神学博士学位,还帮助困苦的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乐观的笑容,给逆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光明。
不但米契尔、麦吉如此,英国的伟大诗人弥尔顿、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都是输得最彻底,赢得最成功的人。弥尔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这三个最成功的人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处于逆境不屈服的精神。
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
有的人由于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或失败,于是当遇到一些经济上的、生活上的或名誉上的挫折、失败时,思想就崩溃了,进而走上了犯罪或轻生的不归路。这是一些经不起失败或挫折考验的人。
我敬佩那些从不幸中站起来的人,因为他们有宽阔的心境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就像一位失败者曾说的:“难道有永远的失败吗?不!我宁可一千次跌倒,一千零一次爬起来,也不向失败低一次头。”我相信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不会永远与失败相伴。
可爱的“敌人”
城市的郊区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一片林子的后面有一座寺庙。那里清新幽静、祥和,时而回荡起雄浑悠远的钟声,扩散出淡淡的檀香味,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城市里烦恼的人都喜欢到接近寺庙的林子净化心灵,寻求片刻的宁静。
一天,林子里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年轻人来到林子后,坐卧不宁,不停地拿着一个游戏机边打边晃,使原本在此清静的人们跟着心烦不已,不一会儿便纷纷散去。
年轻人看大家都走了,更加不安,他大声喊了起来:“可恶的烦恼,可恶的烦恼……”
年轻人喊声还未停止,寺庙的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里面走出一位小和尚。小和尚对年轻人说:“施主,师父请您里面坐。”年轻人迟疑着跟随小和尚进了寺庙。
寺庙院内的树荫下坐着一位胡子花白的老和尚。老和尚看了看进来的年轻人,问:“年轻人,你只要不把烦恼看做是烦恼,就不烦了。”
“那把它看成什么呢?”年轻人问。
“你手中不是拿着一个游戏机吗,你把烦恼看做是游戏中的‘敌人’不就行了。当它来的时候,你不要怕,你只需要用力去打它,打败它。”
“如果我打不过它,失败了怎么办呢?”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重新开始游戏,再玩一次不就行了吗?”
你流连于小溪边的惬意,也就是满足了自己的平庸;你欣赏到了山峰突兀的险峻,也就有机会了解到自己的卓绝。烦恼也好,困难也好,“敌人”也好,失败也好,关键是你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它。佛家说:烦恼即菩提。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烦恼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是让我们战胜自己和困难的机会。事实上,如果没有烦恼,也就不需要什么解脱了。正如在一场游戏中,没有敌人,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
把困难当乐趣
生活中,烦恼无处不在。佛家认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关键看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好的话,能够正确对待事物,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动,你自然就不会烦恼,于是就不会有痛苦。俗世中很多人往往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的耗费自己的生命,而且方法不得当,那样不烦恼才怪。所以,不论烦恼有多烦人,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否则会带来更多的烦恼。
怎样正确对待,实际上取决于我们内心处理烦恼的态度和能力。很多事,你如果认为它给你带来麻烦,那就真的是烦恼。如果你把它当做人生的一种乐趣,考验我们能力的一种乐趣,那烦恼又何尝不是一次机会呢?
也许你会说,这样想和阿Q有什么区别?其实,阿Q思想也未尝不可,只要能够度过烦恼这一关,且能够成功,那就是胜利。有这样一则故事,颇令人深思。
小红和小梅大学最后半个学期时,两人共同到一家公司实习。这家公司是跨国大企业,薪水和待遇都很好。被这家公司选中的实习人员,一般情况下都能被留下。两人也很渴望能够留在这家公司。于是,两人勤奋有加,工作努力,凡事都抢着干。为办公室人员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的活儿,小红通常抢着做;为大家跑个腿、打印文件这些事儿小梅跑得最快。两人的勤快、可爱很快便得到了办公室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赏。
出乎意料的是,两个月之后,公司留任名单公布下来,小红和小梅都没有被选择,公司规定她们在一个月实习期满之后离开。那天,大伙儿看她俩都小心翼翼,更不敢和她们多说一句话。因为,她俩的眼圈都红红的。这事摊到谁身上都难以接受。
第二天上班,小红的情绪仍很激动,谁跟她说话,她都像灌了一肚子火药似的,逮着谁就向谁开火。留任名单是老总定的,跟其他人没关系,甚至跟办公室主任都没关系。小红也知道这点,可心里想想两个月来的工作,不比别人差,甚至许多地方还比别人强,于是,心里憋气得很,又不敢找老总求情,只好找杯子、文件夹、抽屉撒气。“砰砰”“咚咚”,大伙儿的心被她提上来又摔下去,空气都快凝固了。人之将走,其行也哀,谁忍心去责备她呢?
小红仍旧不能出气,又去找同学诉冤,找同事哭诉。“凭什么不留我?我干得好好的……”眼珠一转,滚下泪来。
旁边的人心里酸酸的,恨不得一时冲动去找老总给小红说情。自然,办公室那些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的小活儿,小红现在根本就不闻不问。乱发脾气的小红人未走,就已经得到大家的讨厌了。
小梅一直很讨人喜欢。同事们早已习惯了这样对她:“小梅,把这个打印一下,快点儿!”“小梅,快把这个送过去!”
小梅总是连声“答应”,小腿小手像她的舌头一样灵巧。
留任名单公布后,小梅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上班也无精打采,可工作向手上一放,就又重新和往常一样努力工作起来了。小梅见大伙儿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便特地跟大家打招呼,主动揽活。
大家怕她想不开,主动安慰她时,她却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反正我是来学东西的,努力干一天,多学会一些,我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呀。”听了小梅的话,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小梅这样想后,心里渐渐平静了,仍然勤劳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坚守在她的岗位上。
一个月满后,小红如期下岗,而小梅却被留了下来。主任当众传达了老总的话:“其实,这个留任名单,是老总考验你们的一个方式。恭喜小梅顺利通过考验,获得了你想要的工作。从明天起,老总将给你加薪,你将正式成为这里的一分子。”
聪明的人懂得把困难当做学习的机会,而愚蠢的人则牢牢守住自己永远的失败。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头老黄牛为主人辛劳耕种了一辈子,如今已年老体迈,干不了重活儿。一天,黄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很深的枯井里。黄牛心想,不知主人会不会救我?
农夫在枯井里找到黄牛后,想了很多办法也没将牛救出。后来,他站在井口对牛说:“牛啊牛,我知道你很伤心,可是我真的尽力了,我这就为你送终,算是报答你这么多年的辛苦劳动。”
说完找了几个人帮忙铲土把黄牛埋掉。一开始,黄牛在黑暗的井底悲哀地嚎叫,但很快又没了声音。农夫以为黄牛死了,找来手电筒一照,让他大吃一惊,原来,每一铲土下去黄牛都迅速地把它抖掉,并且垫到脚下。最终,黄牛走出了枯井。
对于身陷枯井的黄牛来说,不断从头上掉下的土,就是它最大的敌人。可是,黄牛巧妙地利用了这点,将“敌人”变成了“武器”,最终取得了胜利。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考验和尚
广普寺庙里有两个佛法精进的和尚。一天,师父决定考验他们一番,看他们能不能突破修行中的另一个难关。
这天,师父将两个师兄弟叫到跟前说:“这段时间,你们两个佛法精进不少。现在,师父对你们进行一次小小的考验,权当修习佛法过程中的娱乐。你们现在下山,天黑之前从山下上来。来晚的,为大家伙耍一套少林棍。你们别以为上山很容易,我在上山路上布满了陷阱,你们小心应对吧。”说完便让两个师兄弟下了山。
两个师兄弟下山时健步如飞,轻轻松松。他们心想,没见山上有什么陷阱呀,是不是师父故意吓我们呢?想归这样想,师兄弟两人还是按照师父的教诲小心上山。
在一个拐角处,他们踏上了熟悉的路,谁知一下子掉进了陷阱里。还好陷阱不是太深,两人只是吃了一惊。上来后,他们心想,刚掉进一个陷阱,应该短距离内不会再有陷阱了吧,谁知他们刚迈出一步,又掉进了一个陷阱。这个陷阱较前一个深,不过,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他们轻易地跳上了陷阱,站在陷阱边缘,师兄弟二人用脚向四周试了试,好像四周全是陷阱。师弟心想,这四周都是陷阱,并且一个比一个深,我看是怎么也过不去了。于是,他就选择不再往前走,免得继续掉入陷阱。
可是,师兄不这样想,他认为一定能走上山。于是,他继续向前走,结果又掉进了一个陷阱,再往前还是如此。又掉入一个陷阱时,师兄开始观察陷阱的四周,他发现有陷阱的上山方向有一片被树叶覆盖着的地方。他扒开一看,原来是连接下一个陷阱的洞。
他顺着洞进入了一个又一个陷阱,直到走到陷阱的尽头。在陷阱的尽头,放着一个梯子,将他送到了陷阱外。然后他惊喜地发现,他已经到了半山腰。接着,他大步流星地在师父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了山顶。
而害怕失败的师弟直到天黑也没有赶上来。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它在激发丰富多彩的机遇的同时,又增加了人们失败的可能性。在人生旅途上,每个人可能遇到什么挫折和遇到多大程度上的失败,都是难以预料的。在人生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贵在败而不馁,贵在未雨绸缪,反败为胜。智者在悠然的春风中依旧吟咏着“看谁能笑到最后”的名言。如果我们放弃人生机遇,那么我们将永远失败。
在错误中成长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当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还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他仍选择全心全意地坚持自己的梦想: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对这一切再清楚不过了。他将这500家电影公司根据地图进行编号,根据编号带着他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一一前去拜访。
进入第一家的时候,人家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将他谢绝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均是如此。直到把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拜访完,仍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他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他仍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拒绝。
第三轮仍是如此。但这位年轻人却仍没有气馁,接着便开始了第四轮拜访。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当他拜访了第349家后,也就是第1849次碰壁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这家公司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现在,史泰龙已红遍全世界。
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失败了上万次,终于找到了用钨来做灯丝。别人问他:失败那么多次你没想过放弃吗?他说:“我的每一次失败只是说明了那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让我寻找另外的材料。所以,我最终能找到用钨来做灯丝。”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法院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时,他还边听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后,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人生正是这样,只有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坚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春秋时期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的人,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
有一个学步的孩子,因为路不平摔了一跤,他爬了起来。可是,没走几步,一不小心又摔了一跤。于是,他便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妈妈问他:“你怎么不爬起来继续走呢?”孩子说:“爬起来还会跌倒,我干吗还要起来,不如就这样趴着,就不会再被摔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只有经过无数次摔跤,你才能学会走路。难不成你想在地上趴一辈子呀。”
这个小故事看似可笑,实则不可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让我们饱尝痛苦。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顺利,从未遭遇失败,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一般人都讳言失败,有些人更是谈失败而色变,其实,失败并不可耻,真正可耻的,是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因为在人生旅途上,失败是正常的,不失败才是不正常的,重要的是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是什么,是否能够反败为胜。如果你因为一时的失败便一蹶不振,那么我可以说,不是失败打垮了你,而是你那颗失败的心把你自己打倒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不会对这句话感到陌生。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做好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不付出代价的成功是不可能存在的,你要想有所结果就必须付出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你要知道,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富,珍惜这种失败的财富,将成为你决定自己未来的先决条件。
失败是金钱和时间的试验剂,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个试验剂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变为成功者。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能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面临失败的我们,最重要的是不能被失败所左右,要始终胸怀梦想,对生活抱有希望,只要一息尚存,就须永不言弃。因为失去了梦想,生命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折了翅膀的雀鸟,再也不能够飞翔。
当我们遇到失败之时,我们不能悲观动摇、颓废畏缩,更不能放弃人生的目标。我们要把那些失败看成是过程,而不是结局。
在地狱发现天堂
中国的文字很奇妙,很多字眼里隐含着古老的哲学思想。比如“危机”一词,就含有道家的基本思想。“危”是危险,“机”是机会。二者本为一体。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说挑战与机遇并存。用道家的说法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对汉语“危机”一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危机=危险+机遇,这真是一个精妙的解释。我的麻烦也就是我的危机,关键在于明辨其中的危险因素和机遇因素,控制或摆脱前者,利用和发展好后者,化险为夷,那我的麻烦就会成为我的机遇。
美国报业大王卢斯1923年创办了《时代周刊》。接着,他又创办了时代公司。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遭遇了1929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整个出版界也陷入了困境,不少杂志被压缩或停刊,卢斯陷入危险的处境之中。但他临危不乱,在危险的处境中寻找发展的机会。
他冷静地思考着如何在危险中寻找机会。他认为,正是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纷纷停产,工人大批失业,他们势必更加关心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有关的评论、分析。当许多出版商压缩或停产时,卢斯的一份专门报道企业和金融动态的全新杂志——《财富》问世了,立刻大受欢迎。卢斯在逆境中闯出了一条生路。
像卢斯这样起死回生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方某大城市有家动物园对外开放了,50元一张的门票令一些人望而却步。动物园开业一年,几乎门可罗雀,赚的钱还不够喂动物,这令老板很是无奈。最后,急于用钱又无力回天的投资商,只得忍痛将动物园半价脱手,洒泪而归。
而新老板入主动物园后,立即在电视、报纸上打出一则广告,广泛征集能让动物园起死回生的“金点子”,一时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一天,有位女教师,向动物园老板提出了一条建议,老板听后立刻照办。
一个月后,到动物园参观的人,天天爆满,其中三分之一是孩子,其余是家长。
三个月后,亏本的动物园开始盈利。
那位女教师的建议只有一句话: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票。
看来,危机好似一个铜钱的两面,翻过来是背面,顺过去就是正面。对于在危机中善于动脑的人来说,危机不危,反而充满机遇和挑战。同一件事情,同一种现象,在不同的人眼里,是机遇还是危险,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不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说到“危机”的时候,常常只看到“危”的一面,而看不到“机”的一面。我们一听到“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字眼的时候,立刻觉得这是一个坏消息。
当一个人总是说“不可能”“不可能”时,也许就真的不可能了。所谓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
美国作家梅尔维尔说:“逆境犹如刀子,抓刀口会伤手,但抓刀把就有帮助了。”只要你能从“危”中看到“机”,将“危”转化为“机”,并抓紧机会不放松,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看来,危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的确,这世上的事情十之八九都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灾祸和幸运相依,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最安全的地方也许最危险。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也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危险和机遇无处不在地考验着每一个人,谁都得面对,因为谁也逃脱不了。西方有句俗语: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不要认为只有“门”才是出路,去找那扇你一直没有发现的“窗”吧。要知道,因为成长,我们面临一次次的危机;因为危机,我们一点点地成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