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看上去容易,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两三个字的简单组合,里面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技巧和方法。要做到名字顺口、简单、含义深刻、令人难忘,在命名时就要注意形、音、意三条原则。除此之外,在命名时还有许多忌讳,初为人父母者务必处处小心,防患于未然。
起名思路禁忌
无论写文章还是设计工艺品,都有个构思问题。由于姓名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人们在给子女起名时常常是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力求起一个完美的名字。但是一个名字要能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可或者赞赏,并不容易。这需要起名者有广博的知识,以便使所取的名字喻意丰富,妙然天成。
1.忌轻率随意,考虑不周
有人说,起名好比做瓷器,一不小心,将有身败名裂之险。起名又如女郎化妆,来不得半点轻率随意。否则,不管三七二十一,信手“涂鸦”,浓淡失度,无异于东施效颦,恐怕是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找到“悦己者”的。
所以,作为后世儿女终身大事的一部分,做长辈的在为后代起名时切记不可大意马虎,必须多思多想,才能避免以后因起名不当而后悔或被孩子抱怨。
起名的艺术犹如深邃的玄学,需要人们在一些深奥的基本要决中去领会、悟得,而唯有聪明理性的人,才能在纷繁浩杂的起名习俗中游刃有余,有幸在辛劳的思考和论证后,去品尝一颗智慧之果的甘甜,以及它所带来的创造的快乐。
反之,轻率随意就容易考虑不周,造成疏漏。所谓疏漏,是指起名时由于考虑不周详而造成的漏洞,即“后遗症”。因轻率随意、考虑不周造成疏漏常见的有两类:(1)汉字具有多义性,起名时往往顾此失彼,造成其他语义方面的疏漏。比如马蹄疾。此名字是用典故,出于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诗句中“疾”是轻快的意思,反映登科后的得意心情。可是单独拿出此三字来用作名字,语境变了,含义就有所不同。“疾”的表面意思是“疾病”。从这个角度理解,这个名字就很不吉利了。(2)借用成语的字词起名,却没有认真推敲成语的意义,由此造成名字“语义”的不良、不美、不妙,这是另外一种疏漏。比如有人名叫“黄粱”,其实黄粱美梦是个贬义性的成语。
名字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符号,是其身份的特定表示,也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代码。好的名字可给你的社交、工作等等带来诸多方面的便利和好运,甚至会给你带来幸福。因此,在起名时,决不能草率行事,随随便便,简单潦草。必须要多思多想,结合多方面因素来起名。
2.忌思想陈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起名仍旧围绕着福寿安康、耀祖光宗、三纲五常打转转,某些人一出生,什么李金宝、陈有德、梁淑贞、马来福、赵宗礼、张守贤等“老套”的名字便开始与他们相伴为“伍”。也有人追思“俗语”而以“现成”之为快,如起名华夏、商周、唐诗、宋词、元曲等。
其实,起名按“俗套旧规”,或套用“俗语”,体现落后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都是“俗”的表现。
名字能够体现出人的审美情趣和追求。起一个粗俗的名字,犹如一个清秀漂亮的人穿着一件肮脏的衣服,那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而起一个高雅、有涵养的名字,即使一个人不甚高雅,在不十分了解他的人的眼里也会多上几分高雅气质。高雅、意味深长的名字妙如诗,美如画,醇如酒,令人回味无穷,难以忘记,犹如清晨阳光下弥漫在花间的温馨气息,沁人心脾,会自觉不自觉地陶冶名字使用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改善他的行为方式。
因此,只有弃旧图新,随时代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才能在为自己或他人起名字的时候,注入新的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使所取的名字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作品。
3.忌盲目求洋,盲目跟风
作为土生土长的炎黄子孙,如果名字取得过于洋化,则与身份很不相称,造成内外失衡的感觉。但如果我们有选择地吸收、使用一些外国人名和外国文学遗产中塑造的典型人物的命名,并且用得恰如其分,用得有意义,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安娜”,不仅响亮动听,而且马上使人想起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再次回味安娜这一动人的主人公形象,文学大师果戈理的恋人也叫安娜。再如“浮士德”,不仅具有“勇士的高尚品德”意味,而且令人想起歌德的巨著《浮士德》中那个执著追求个人幸福、个性自由与解放,投身社会实践、渴望改造社会的主人公形象,回忆起那句名言:“要每日每天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激励人们不断追求。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文的理性的艺术的搭配,出现了许多美丽如画、朗朗上口的好名字,如李安琪(安琪,西方文化中背生双翅向人们献花的小天使),张海伦(海伦,希腊神话中的美的女神)、赵瑞德(瑞德是《飘》中的男主人公),以及安娜、舒贝等。西方某种独特的文化背景,加上汉语的独特魅力,使得这些名字的主人如同套上了幸运的光环,而备受瞩目和青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洋名,都可以拿来一用,以求“扬名”、“洋气”,否则将适得其反。
试想,如果人们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听到“王约翰”、“李琼丝”这样的名字,第一感觉肯定是“不伦不类”,“四不像”,继而会招致嫌厌和耻笑,落下“此人必是崇洋媚外的主儿”,“此人甚是浅薄”,“真没意思”的坏名声。处处给人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就不可能得到信任,得到理解,势必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交往。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和外来文化在中国的迅速传播,人们滋生了媚洋的心理,盲目出现比比皆是的众多洋名,并没有给人以新感觉。但媚洋的文化现象毕竟短暂,在80年代末便逐渐消失了。在个人起名方面,不少父母也放弃了为子女所起的原有的洋名,回头走传统起名的老路,给孩子起有实在意义的名字。
现在我国加入世贸,与外国交流日益增多,大可以直接在中文名外取个英文名字,以方便与外国人交流,但切忌不可把中文名字取得不伦不类。总之,洋名可以用,但应择宜而取,勿自陷浅薄误区,盲目求洋。
另外,起名尽量不要跟风走,所取的名字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否则一旦风潮过后,名字便“落后”了,就会贻笑大方。
要尽量克服从众心理,绝不要为赶“时髦”而起和别人一样的名。要别出心裁,独树一帜,起出与众不同的名字,让人很快并且很好地记住你。
4.忌男女异化
起名字的作用是便于人的交往、生产和生活,但生活中有不少人的名字起得不伦不类、不男不女。有一中学生叫“马增辉”,没见过她的人都以为她是个小伙子。待到见了她,果然外形极似小帅哥:白净的面皮,流行的短发和酷似男孩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都一时蒙住了不少人的眼。她是个女孩。还有,一个名叫“海燕”的男孩,他性格柔和,气质儒雅,作风细腻,颇有女子之风。与性格刚强,豁达奔放,作风泼辣,男子气十足的“马增辉”形成鲜明的对比。
上面的女性起典型的男名,男性起典型的女名,在名字上造成性别混乱的现象就是男女姓名的异化。好的名字应当体现出性别特征,应当便于社会交流。异化的名字不符合这些要求,对男性起名,你要突出对他的宠爱时,可用一些较为中性的词语,女性亦然。但不能过火,让人迷惑不清。
不管上面那种“不男不女”的起名方式的初衷如何,客观上都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的影响。两性的自然属性在气质和性格上的表现使得女子大多用体现温柔、美丽、贤淑一类的字起名,而男子则大多用体现刚健、旷达、雄壮等类的字起名。
起名要有个性,但要适度,更不能“不男不女”。否则既不符合生活实际,又对个人性格的养成有害无益,应当加以抑制并促其转化。
5.避讳“自吹”或“自贬”
什么都有一个“度”,高了不行,低了不妥,起名也是如此。起名要在体现善美的同时体现“真”,也即不温不火,名副其实,不“离谱”,不“过火”。起名无非多为表示抱负、愿望、性格等,但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在起名方面有些“过火”。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自吹自擂,过分夸大。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起名狂妄放肆、高傲自大、不自量力,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古代有李存霸、孙万寿、华雄等“狂妄”之名,而今人似乎也毫不逊色,什么震宇、冠英、永胜、天元、元勋、超伟之类更是“名”不副“实”。
事实也是如此,许多人也并没像自己名字那样出色。相反,平凡名字拥有者凭借自己的能力不照样挡也挡不住地干出了许多伟业吗?古有司马迁、屈原、李白、白居易、陆游、李自成等,今有陈嘉庚、邵逸夫、巴金等,这些名字既无豪儒清高凌人之气,也无王者狂妄雄霸之风,然而他们却为世人长久地尊敬和崇仰。或许这里无道理可言,确切地,名字的“狂妄”程度与其成功的可能性之间是毫无关联的,相反,有时是“名”“实”之间判若云泥,“狂妄”之名反倒成为“丑”名而为世人耻笑。
起名要与能力相称,切忌起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狂妄名字,否则,即使其能力不凡,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无端地生出许多麻烦和困扰来。
所谓“枪打出头鸟”,谦虚谨慎才是正道,也是中国人的美德,狂妄、放肆是缺乏修养内涵的表现,不仅是一种自我暴露,而且是对他人的不敬,甚至是蔑视。“独尊”、“超人”、“超众”、“无敌”之类的名字,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切要忌之。
二是自贬自贱,妄自菲薄。
谦虚应当有个限度,那就是不能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走向反面。在懂些道理的小孩子中间做个调查,你会发现,在他们中间没人会愿意起一个难听、又没趣而且字形丑陋的名字。这是人们爱美的普遍本性。若“贬”取其名,则是不符合审美起名这一艺术的基本要求的。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不少人以“贬”为名,而且解释起来还似乎挺有道理。
替孩子起名的人或许在以笨拙、愚蠢或迂腐自谦,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别人也决不这样认为,你不是“故作姿态”、标新立异又是什么?诸如“莫我愚”、“杜宠”等名字都不好,这种“离谱”说明有一些人不客观、不实事求是的心态。
自吹自擂或自贬自贱,都不符合起名艺术适“度”的内在要求。如同“东家之子”,“增一分太白”,“减一分太赤”。起名一旦失度,就不能正确地发挥名字在交往中的独特作用。因此,起名时注意不要“自吹”或“自贬”。
6.忌过于直白
起名过于“直白”是指名字取得浅陋,意思肤浅,淡而无味,缺乏涵养和意境。这种名字如同没经过加工的石料,虽然也是人名,还说不上是艺术,因而也难以给人以美感,如王一、张二、陈大鹏、吴大有、王安生、金贵等。
这种名字来源于思维的单一性,原因多在于起名者文化素质落后,审美意识淡薄。名字内容单一意义肤浅,自然不能引人注目,获得人们的好感,只有富于变化和加大深度,才不会使名字如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语义”不深,没有分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姓名的名字部分只有一个字,与姓连在一块表达意义简单易懂,但寓言不够深远,如满月、长水、金刚、桃儿等。二是名字部分为两个字的姓名,但没有深入挖掘,缺乏创意,内容仍没摆脱“浅薄”的束缚,如李三毛、王二小、刘建国、彭阳刚等。
解决起名过于“直白”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要努力使姓与名之间发生关联,使这种联系的内涵趋于丰富,深刻而不浅薄,语义有了多维性,自然就使名字超凡脱俗了。二是使其结构富于变化,而非一种简单的“堆垒”,如同建筑学中的墙的构成有空心、有实心一样。而且砖与砖之间的垒砌、衔接方式也变化多样。这样,便可达到姓氏和名字之间最巧妙的协调搭配,不仅结构层次新奇,而且意义深刻。
起名最好含蓄一点,在这方面,古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唐代大诗人韩愈以“愈”意“退之”,充满了玄机。大书法家张旭,以“旭”(初出朝阳)来展示自己的远大抱负。清代豪儒王国维,取“维国”的倒置形式,既取谐音“为国”,又有吾命维系华夏之意,可谓一石二鸟,令人回味无穷。相比之下,诸如“富有”、“庞伟”、“豪杰”等等的名字便逊色三分了。
现代人名中也不乏许多妙如诗词、贵如珠玑的好名字,如林默涵、杨再春、舒庆春(老舍)等等,这些名字含蓄而且充满了生机。
7.忌肤浅庸俗,粗野不端
起名应当新颖,别具一格,而不肤浅俗气。导致名字肤浅庸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是思路上的俗套,沿用过去的老法,起名仍然围绕着福禄财相、仁寿安康、光宗耀祖、礼义廉耻、忠厚贤德、金银珠宝、龙虎凤麒、英花兰香等等,陈词滥调。
二是套用俗词俗语起名字,缺乏新鲜感。如高峰、商丘、金如山、高连升、马兰花等。如此的名字,让人一读上去,感觉到此人的素质不高,无法跟那些雅致飘逸的人相比。自然那恭敬之心也减了一半。
因此,在给孩子起名时一定要慎重,避免使用太庸俗的名字,否则会使孩子还未与人打交道,就被人看不起,妨碍孩子的发展。
另外,重复也是一种平庸和俗气,引不起人们的愉悦感和新鲜感。许多人在起名时喜欢选用一些易读好听的“超级常用字”,如华、英、杰、秀、珍、红、丽、淑、萍、艳等,造成大量的同姓名。社会上同姓名多了,不仅对个人不利,而且还会产生一些难料的“社会问题”,给邮政通信、电话、电报、银行储汇、户籍档案、探亲访友、统计管理以及海峡两岸同胞和国外侨胞寻根追祖、访谱联宗等带来种种麻烦,甚至还可能给犯罪分子提供盗名、冒名的机会,或者张冠李戴,造成错案。
据报载,某市一家医院因疏忽发错了药,急需找到一个叫“张涛”的人,情况十分危急。想不到在那个不大的地段,叫“张涛”的人竟有十多个。派出所查户口对地址忙得不亦乐乎。幸好最终及时找到了病人“张涛”,险些闹出人命事故。
粗野的外形自然会给人们一种不雅观的感觉,起名也是如此,给人一种“粗野”感,就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认为某某缺乏修养,不细腻,粗俗而充满野气。
何为“粗野”?粗与细是相对的,俗与雅是相对的。所谓“粗”就是粗糙的未经加工的带有原始味道的东西。名字应当是一件精致玲珑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用“粗俗”的字起名有两种表现:一是用词粗鲁、俗气、未经雕琢,如狗蛋、野猫、牛仔、石头、赖孩儿、毛妹等,这些大多是乳名,有的又用作大名。二是虽作了一定的文字加工,但字面词意间仍流露出一种野气,给人冥顽不灵、桀骜不驯的印象,如雷公、雍亲、胡泥、裴邢、刘杀鬼、武大烈、于雷娃、任毛小、闪震电、刘雷枷、何恃势等。
起名用字禁忌
起名和其他各种创造性活动一样,最关键的是能否对组成姓名的最基本的元素“字”进行合理的、有创意的有效组合。在起名选字的时候,熟悉以下这些起名用字的禁忌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陷入起名误区。
1.忌讳使用生僻字
名字既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又是一种获得共识和别人良好印象的通行证,如果命名中使用一些不为人识的生僻字,必然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起名用字要雅俗共赏,要尽量选取众人能认能读能理解的字,只有选用众人都能认识的字,人们才不会初见某人名片或听到某人名字时陷入尴尬,而且这样做容易与人沟通和交流。
不能为不落俗套或追求奇特而用冷僻字,让人费解或者读错音。例如赵傣这个姓名,“傣”字只有在讲少数民族知识时才提到“傣(dǎi)族”,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使用“傣”字,此名很容易让人们读成“赵泰”。一般人认识的常用字,不过三四千字,而使用生僻字,影响了形象,妨碍了交际,可谓得不偿失。
汉字浩翰繁杂,康熙字典就收有4万多个字,而其中3万多字都是不常见的,一般可掌握的汉字,大约在3千字左右。而有的人在起名时,总是喜欢用一些不常见的字,有的字甚至连《康熙字典》上都查不到。也许他们认为,用一般人不认识的冷僻字起名,会留给人一个有学问、有教养、有内涵的好印象,其实不然。“生僻”字犹如远离红尘,隐居深山的隐士,世人是很难认出他是何许人的,只因罕见和怪僻,因而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生僻”字如同性格上怪僻的人,很难轻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靠工具书来寻找这“生僻”字的含义的,因此极易引起交往时的隔膜。宋词人姜夔的“夔”字也属其中一例,但姜夔其名能够光耀千古,流传至今,并不是因为“夔”字的新奇生僻,而是由于他本人光焰万丈的词赋文章。
总的说来,含有“生僻”字的名字,还是不起为好。
2.慎用多音字起名
我国的姓氏多半属于单音字,也有个别姓氏存在着一字多音的现象,如覃、乐两字。属于多音字这种姓氏显然在交际时会造成麻烦,如果说姓氏的多音是无可奈何的事实,那么名字的拟定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麻烦的。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就有250个多音字,这些多音字至少是有两个读音。
例如,“参”字,就有三个读音。那么“张重参”这个名字在什么时候读什么音呢?要根据特定的环境判断,费人心神。所以,在用到多音字时,还要小心为妙。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两个多音字组成词来起名,这是烦上加烦,更难处理。如“崔长地”这个名字有四种读法,究竟哪一种读法才符合起名者的本意呢,很难判断。
又如,有个名叫“乐乐乐”的人,这个名字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可有八种读法,一个姓名,岂不是会被人乱叫了吗?毫无疑问这个名字也就没有了个体识别的价值!
所以,在起名时应尽量回避多音字,如果要用,最好通过连缀成义的办法暗示出读音,例如:周乐天、孟乐章等,前者通过与“天”连缀,说明“乐”当读lè;后者通过与“章”连缀说明“乐”读yuè,这样名字的字义就比较明确了,才能有效避免被人误读。
另外,汉字有相当一部分虽属多音字,而常用的只有一个音,使用这样的多音字起名就不必过多担心会产生误读。
3.忌用“拼盘”字
名字是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精心选字组词的,而非随意找几个拼凑起来。否则,所取的名字就会违背常理或不伦不类,关系不清,意义不明,就会给人一种没有经过细心思考,精心挑选和推敲的简单“拼盘”。
这种名字要么自相矛盾,如林如书,这个“林”字如何像“书”,令人费解;要么表意不清,如田川流;要么是字词搭配不和谐,如陈刚强,再如陈妙汉,无论如何也不会使人把“妙”和“汉”联系起来,“妙”指奇妙、奇特之意,而“汉”一般用男性,有阳刚美,此二者拼凑不伦不类。还有些名字的字词之间存在着矛盾与混乱现象,如林森炎,羊舌虎、毛小狗等。又有许多名字,不是内容单薄,就是单调缺少意味和意境。如沙道深,单于意等。
“拼盘”式起名是对别人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敷衍,这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将有可能造成别人或自己一生的遗憾。
“贱名”一般也是一种使用“拼盘”方式取得的。“贱名长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种落后的、不科学的思想意识导致很多初生婴儿被冠以“贬义”名,诸如“孟陋”、“文丑”、“向隅”等是一些非常露骨的贬义词,还有一类词是通过谐音造成“贬义”的,如韦彰(违章)、叶光(叶子落光)、黄梁(黄粱美梦)、吴(无)德等等,这些有的可能是由于起名者素质低,或粗心缺乏经验造成的,他们没注意到隐藏在暗处的“贬义”。可他们不经意间的这一“失足”,却可能使自己和他人饱尝“千古恨”的辛酸。
总之,起名时要注意姓氏与名之间的“统一”,名的两个字或三个字之间的内在“统一”,即姓名之间的搭配要协调——既要连贯,又要合情合理,合乎逻辑。
4.忌用“丑陋”字
爱美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长得口歪眼斜,一脸麻点。起名也是如此,美名当然不能用“丑陋”的字眼去取。但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用“丑陋”字起名的这种陈规,这种落后意识仍旧根深蒂固,难以革除,其表现更是五花八门。
在人们的审美意识中,丑陋之物莫过猪、狗、驴之类肮脏下贱的家畜了,它们在人们心中,在文学作品中,也常是愚笨、固执、肮脏、丑陋的代名词。所以,某人以猪、狗、驴来比喻,就等于骂人,是很令人恼火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地方由于受“贱名长命”意识的影响,却常以之命名,既不雅“听”,也不雅“观”,甚至是对主人的极大不尊,更是对人名文化的一种玷污。这种情况尤以农村为甚,譬如“郭狗狗”、“赵二狗”,以及“周大猪”、“驴蛋”等等,这与时代的发展,与爱美讲文明的风尚是极不协调的。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既有美好的事物,也有与之对应的“丑陋”事物。猪狗驴之类自不必说,“秃鹰”、“乌鸦”、“毛虫”、“蚂蚁”等也够人受的了,若起了个这种不伦不类的名字,没准会令人作呕。
某些表示秽物不洁的字一般不用来起名。如脏、屎、尿、痰、鼻涕等。
与女性有关但又含贬义的字,如:婊、娼、妓、奸、嫌等,相信没有人会用这些字来起名,但谐音要注意。
5.忌用“恶劣”字
人们都希望自己生活愉快,婚姻美满,事业顺利;谁都不希望仕途凶险,生活坎坷,家门不幸。因此,凡表“凶”、“恶”而且对人们有害的东西,人们都认为它们是凶兆,是不吉利的,都千方百计地从自己的生活事业之中规避这种不祥,甚至有人不惜为此更名。“恶劣”字在人们的心理印象中是美好意愿的“克星”,如果名字与它们有了关联,就极有可能使人们的心理蒙上一层不吉祥的阴影。
“恶劣”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恶劣”指人本身的品行的“恶劣”,主要体现在圆滑、刁邪、奢侈、狡诈、蛮横等方面,它们是人类真善美的对立面,体现了人的劣根性。与它们有关的名字,有的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有的让人听了生谑,派生出不尊重感;有的令人见而设防,担心“上当”;有的令人望而生“卑”,瞧不起的情绪顿时兴起。由此可见,恶劣起名很容易让正直善良的人反感,会给一个人的社会交往和事业造成负面影响,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其次,“恶劣”是指一种不好的后果。许多不吉祥的字词,令人们感到恐慌,必欲远之而后安,这类词如夭折、完结、损坏、衰败、抛弃、穷尽、终结、归西、大悲等。
有些人以“病疫”为名,如范痤、许点、石痴、老疾、宿瘤女、陈疾、越患以及王怄、陈囊等,这些名字不仅表明了一种身体上的病态,而且易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使人难以快乐起来。
还有诸如表“阴暗”、“黑暗恐怖”、“妖魔怪巫”、“污秽尘垢”、“血雨腥风”、“刀枪击杀”一类的名字,如元凶、朱邪、郭老虎、许赤虎、李劫夫、洪水、乌云等。不难想像,以上面诸类不吉利的字赋名,将会使他人把以此命名的人也视为不祥之物,并且敬而远之。
又有的人作为大难不死的幸存者,对灾祸心有余悸,于是起名直接以“凶”、“邪”的面貌出现,原意似乎是“以凶对凶,以邪治邪”,但不经意间却为其所累带来了阴影和不安,这类名字必须扫除。
还有一类字属“恶劣”之列,起名时应当回避。如我们谈到周公卒,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愿做周公帐下一卒,但有人认为这分明是在诅咒周公早死。另如“曲终”一名,表面看来意蕴不乏,有“曲终人不散”、“余音绕梁”之意,但在生命之意上是却是“人之将死”。
不吉不祥的字词,一般情况下不宜拿来命名。但并非绝对不能用,如果搭配巧妙,反而能产生既新鲜又有内涵的好名字,如“辛弃疾”、“廉涤尘”、“郑胜邪”、“尚方剑”、“张镇恶”、“虎生风”等都是些有意义的好名字,但这种方法很难掌握好一个度,没有把握最好勿用。
总之,趋吉避凶应是起名的铁律之一。为了我们灵魂的宁静和自信,同时也为了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事业、人际关系中的协调和友好,让我们自身,和我们的下一代远离这些“恶劣”之名。
6.忌用过繁字
有些人起名只注重字音和字义,结果往往是所起名字读起来好听,琅琅上口,寓意深远,给人以警示和激励,却忽视字形的繁难简易,致使不少人的名字笔画过多,结构复杂,不但写起来很麻烦,还不美观。
其实,起名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起名时不仅要考虑所使用的字的音和义,还要考虑字的外形和繁简程度,只有三者真正达到平衡的名字,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好名字。
汉字从一画到二三十画都有,从字形上来说,起名要避免使用过繁字。繁是指字的笔画过多,结构过于复杂。字的笔画繁杂在外形上会造成一种黑白色彩的对比失调,轻重不分,使人感到眼前只是黑糊糊的一团,令人透不过气来,产生憋闷感。
而且笔画过多的繁难字大都是生僻字,一种是一般人不认识的繁体字,一种是异体字,即通常情况下停止使用的古字。这类字,一般人大都不认识,而且大多意义偏狭,既令人难以称呼,也令人费解。以之为名还难逃故作高深、显摆卖弄的嫌疑,结果影响交流,阻碍沟通,妨碍名字正常功能的有效发挥。
另外,笔画太多的字写起来很不方便。如果一位小学生,刚开始上学,就要他写几十画的名字,不但对他是一项繁重的负担,而且连带性地使他对写字学习兴趣减低。即使是成年人,名字笔画数太多,也是有弊无利。
因此,起名应力求简洁、不繁琐、不凝滞。有许多名人名家其名起得着实不凡,例如大书画家齐白石,抗金名将岳飞,革命先驱孙中山等。
起名用词禁忌
人的名字只有几字,较之写大块文章,起名看似简单得多。其实,起名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它也有个“词”的使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起名甚至更为复杂,它不仅要注意合乎汉字语言规范,还有诸多文化习俗上的用词禁忌,一个人能写大块文章,能设计复杂的工艺品,但让他起个有内涵、有品位、特点鲜明的名字,却未必能够胜任。
崇敬伟人、仰慕先贤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先贤的行为作榜样,学习他们的思想、品格和精神、行为,以之为楷模,在创业上有法,在治学上有为,能终成大器。
但这与用伟人、先贤之名起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首先以他们的名字起名,未免缺少创造力,不符合伟人与先贤的教诲。而且从命理学来说,伟人的名字也未必适合你。
例如,起名李白,未必就能写得一手千古文章;名为戴尧,也可能只是平民一个。
退一步说,袭同古圣先贤起名,本身就是一种机械的搬用,毫无创造性,也不符合独立的精神。即使功德不辱其名,两个人在某方面的贡献也是无法直接进行比较的。
另一方面,许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在盲从和追求时尚、偶像崇拜的心理驱使下对自己现有的名字提出疑问,甚至在与别人相比时感到自己的名字俗气、低人一等,或者认为父母起的名字不合时宜,该“退休”了。面对新生活、新事业,他们渴望有个合乎潮流的新名字,于是便沿袭明星名人,追求“时髦”和所谓的“个性解放”,这同样是起名的大忌,容易弄巧成拙。这种社会现象值得家长深思。
因此,要尽量克服盲从心理,倡导一种理性的,能展示个人特色、时代内涵和审美情趣的起名新思维。如果我们永远追随他人,以用其名为“美”,更多的可能是永远都走不出他们的影子。就现代人而言,一般不应和伟人、名人的名字重名,如果崇敬某伟人或名人,可以用伟人、名人中的一个字起名。例如:张敬东,表示对毛泽东的崇敬与怀念。
1.忌组合混乱,搭配不当
语言符号的词汇意义依赖语境而存在,处在同一个名字内的所有汉字的字义都相互联系、每个字的意义都同邻近字的意义相互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增减一个字,都会引起整个名字意义的变化。因此,起名不仅仅要注意字义,还要注意姓与名的字义上的组合问题。
例如,“高洁”这个名字就是姓与名在字义上的很好组合。它使人想起陈毅“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
又如,“朱璧合”这个名字,构成“珠联璧合”的完美字义,即“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这一个高雅、深刻而又完美的字义,听到这个名字,就会产生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并对之肃然起敬。
反过来,如果在起名时不考虑姓与名在字义上的组合,就有可能出现差错,给人留下笑柄。
例如,“胡作为”这个名字就犯了这个错误。“作为”这个名字的字义并不坏,意思是“做出成绩”等,但与姓“胡”连在一起,就构成了“胡作非为”之意,完全成了一个贬义词。
再如,“黄清泉”,“清泉”,即清澈见底的泉水,本来这个词给人一种清凉的美感,但它与姓氏“黄”连在一起就变味了,成了“黄泉”,即人死后魂魄所归的地方,这就令人很不舒服了。
此外,像“胡来”、“马虎”、“孙子”等附庸风雅、故作文态的名字,都是在起名字时没有顾及姓与名在字义上的组合而闹出的笑话。这种名字显示了起名者学养的浅薄,即便作为自嘲意味的笔名来使用也是不妥当的。
可见,注意姓名在字义上的组合,力避谬误,力求完美,是每一个渴望取好名的人应该重视的。起名时除应注意字义上合理搭配外,还应注意字形上组合美观。
比如“鞠一鹤”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是两头重而中间轻,首尾笔画数分别为17画和15画,而中间的字只有1画,好比上身长下身短,很不好看。
另外,有的姓氏笔画比较简单,如“丁”、“文”等,起名时就不易用多笔画的字连在其后,否则看起来就会不舒服,有一种“脚”重“头”轻的感觉。像“文瀛瀛”、“丁轩辕”等。
起名时还要尽量避免姓名中各字的偏旁部首完全相同。俗话说:“文似看山喜不平”。文章忌平铺直叙,起名亦是如此。比如“聂晶”、“刁习司”、“何信仆”、“江浪涛”、“边连选”、“郭郁邦”等名字,字音、字义都不错,但却犯了姓名各字偏旁部首完全相同的错误,给人单调感,缺乏跳跃美。
总之,起名时的字形搭配要美观大方,“剪裁”得体。
2.忌谐音不雅,拗口晦涩
语音就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姓名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因此,起名要讲究字音,也就是起出来的名字,读起来要响亮,要顺口,不要读起来死气沉沉,毫不活泼,甚至拗口。
首先,起名要尽量避免不雅谐音。
所谓“谐音”,简单地说,就是同音而不同字。汉字的含义非常丰富,同音同字不同义,同音不同字的字特别多。例如,“才”与“财”,“王”与“亡”,“朱”与“猪”,“四”与“死”,“石”与“屎”,“奋”与“粪”等等。
有的名字看起来意思并不坏,甚至可能是很有进步意义的、很文雅的,但是听起来却与另外一个不文雅,甚至非常粗俗或者令人忌讳的字眼相像,就会使人很不舒服。
例如,“朱石”容易被人嘲讽为“猪屎”;“柏材”听起来却像“破财”,这就很容易闹笑话,与起名者的本意大相径庭。“王乐”听起来像“亡了”;“韦君智”听起来就成了“伪君子”等等。
因此,起名时避免不雅谐音是很重要的,否则,一不留神便可能成为别人的笑柄,轻则带来不愉快、磨擦,重则会危及名字拥有者的心理健康,令其情绪压抑沮丧,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极易作出冲动的傻事来。
另外,起名要避免使用绕口字。
忌用绕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双声、叠韵字起名。有些名字读起来费劲,易读走音,听起来很吃力,弄不好就会读错、听错。原因就在于起名字时用字拗口,几乎成“绕口令”,如张长刚、朱书士、魏瑞慧、沈既济、孙州仇、夏亚一、金镜清、周啸潮、胡富芬、耿精忠、张昌商、傅筑夫、胡楚父、周仇、胡富等。
使用绕口字取的名字,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会被人听错读错,而使自己和他人陷入一些非常尴尬的境地,特别是一些签名或发言的公共场合。如某镇长在一次下乡农业报告会上做报告时,误把人名“吕励芝”读成“铝粒子”而使得部分人私下窃笑不已,弄得对方面红耳赤,他自己也非常尴尬。
全用同音字,更增加了听者辨别的难度,如既继、齐奇、史实。还有更拗口的名字如“江佳锵”,它的一、二字为双声,三字为叠韵,读起来既绕口又容易谐音造成误解。
最后,起名要讲究一点音韵学。
同样几个字,按音韵学的要求来组织,就会富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动听悦耳,妙不可言,反之就可能不好听。那么,起名时应该如何讲究字音的雅韵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尽量避免声母相同
声母是指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姓名各个字的声母相同,读起来就不响亮,而且很拗口。例如,“白邦贝”这个名字声母都是“b”;“王文威”这个名字声母都是“w”,听起来就不顺耳,读起来也很费力。
(2)要尽量避免韵母相同
韵母是指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以外的其余音素。韵母相同,读音便很相近,读起来不响亮,也会拗口。例如,“姚宝早”这个名字的韵母都是“ao”,不好听;“黄广长”这个名字的韵母都是“ang”,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听起来很别扭。
(3)要尽量避免同声调组合
起名时要讲究音乐性和节奏感。若同声调组合,起的名字就没有起伏变化,当然也就没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而言。例如,“马景选”这个名字的三个字都是上声,读起来很不响亮,如果改成“马敬宣”效果就大为改观了。“杨原晴”这个名字的三个字都是阳平声,就没有“傅显达”好听。我们在这方面的总的原则是上口、好听、响亮,使名字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当然,姓名各字的音韵组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我们只要掌握了汉字的发音规律,起名时认真落实,就能够有效避免所取的名字产生不雅的谐音或读起来晦涩拗口。
3.忌用“生理缺陷”词
有一些家长为自己刚出生的伤残孩子起含有“生理缺陷”词的名字,希望他们“贱名长寿”,也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正视自己的生理缺陷,自立自强。
于是,“陈歪嘴”、“王瘸子”、“李半瞎”、“张二拐子”等诸如此类的名字便应运而生。虽然父母给伤残的孩子取这类名字的初衷是好的,但他们却没注意到日益成长的孩子在使用名字时,总是在一遍遍地强化自己具有生理缺陷的意识,在与同龄人交往时,会在心理上更加自卑和失落,这给原本伤残的身体中注入更多的不良刺激,使之深陷痛苦与孤独之中,无力自拔。因此,这种与“生理缺陷”相关的名应当慎取。
特殊的情况是,有些成年人为自己改名的时候使用“生理缺陷”词,因为他们的精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所取的名字大多数体现出平和豁达的心态,因而不会带来不良心理暗示的负面影响。
如近代画家、篆刻家吴昌硕晚年双耳失聪,故自称“大聋”,但这只是“自称”,表明他能够在心理上正视自己的生理缺陷,且仅是号,不是名字,就更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了。
4.忌消极萎靡
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心理状态,和与之有关的结果都是一种“消极”因素。这种状态和结果会瓦解人的意志,摧残人的心灵。名字中若用了消极萎靡的字词,有可能会对使用它的人的心灵造成始料不及的侵蚀和伤害,也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因而应当忌用。
大体上,古今中外表示“消极”意义的名字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名字含蓄过分,如石缝中的小草那样纤细瘦弱,令人可怜。此类名字女子使用的较多,如李小燕、陆瘦燕、吴归雁、赵秋草、陈弱儿、李秋萍等;男士也不乏其例,如薛忍之、周残阳等。
有一个女孩从小学到高中曾一直用父亲给她起的名字:“瘦燕”,然而寒窗十年道路坎坷,加上她本人性格内向,她愈显萎靡弱小。考入高校后情况愈加严重,以致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后来,她中途易名,取高尔基一篇散文诗中的一个意象“海燕”作为新名,才逐渐恢复了开朗。因为,“海燕”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敢于挑战的抗争与奋斗精神。
二是心理状态上的低落、忧伤孤独或恨世不公。这此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背景,有的是由于幽愁离思,如辜鸿铭、郑愁予、黄孤郁、方子沮、颜孤等,这些名字给人以含辛茹苦、忧伤孤独、内心酸楚之感,易使他人亦“心有戚戚焉”。
三是心理状态上的灰冷阴暗。如韩霜雪、沈寂、姜默、流沙河、徐悉艰等,可谓寒风嘶鸣,阴霾沉重,前途暗淡,令人灰心丧气。这些名字往往是名字的使用者在特定的环境下起的,有其独特的含义,因此除了富有学识的别有寓意外,一般不宜给孩子取用,更没有必要盲目效仿。因为它们多半缺少激励、鼓舞人积极向上的因素,容易给人一种看破红尘,不思进取之感,而且也很容易使人在事业、生活遭受挫败时陷入萎靡消沉的状态。
如果起了一个这样充满“消极”色彩的名字,如同在人生前进的车轮上无形中加了一层腐蚀剂,对于那些意志薄弱,心理素质差的人们,无疑是一种潜在障碍。
因此,起名时切莫“消极”,否则会带来不良影响。希卑、慎溃、冀缺、孟陋、任鄙、文五、严重、贾混、张落魄等,这些名字的贬义鲜明,一望即知,不必思考。而若以之为名,使人终生沮丧,情绪低沉衰败,甚至会使人感到前景的渺茫暗淡,因而易造成人性的堕落和颓废,终日感到压抑失落。正因其不能鼓舞人、激励人,因而这类名字也是不可取的。
5.忌用“赚人便宜”的词
起名何以会“赚人便宜”?在一部分人的心中,认为把名字和辈分、称谓连起来有好处,如“公”、“翁”、“侯”、“叔”、“甫”等称呼,可以赚人敬重。这岂非“赚人便宜”?但显而易见,别人称呼这类名字时就会感觉比对方低了一级,矮了一截,让人很不舒服。
很明显,某某叫庞德公。或陈大仁(人)、何宪章等,别人称呼他,他就答应,于是一呼一应中他便赚了别人的便宜。如果这个人恰是他的上司,那么他的上司对此产生的心理障碍将有可能影响他的事业,因为这对正常交往不利;如果这个人恰是他的长辈,那这一呼来叫去更是没大没小,让长辈心里很不舒服。
从某种意义讲,这种起名方式,违背了社会上一些人的心理,因而应回避这些与尊长和官衔、职称及尊称有关词语,诸如祖、姑、宗、长、师、相、文叔、诚伯、科长、专家等。有些词虽不直接,但读起来易谐音形成此类呼语,如刘绍旗(少奇)、传正委(政委),司勃勃(伯伯)等,极力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有时反会引起别人的蔑视,造成双方交往时心理上的障碍。
起名也如其他事物一样,在随时代的发展进步而改变着,你会发现,古代有一部分用以美化男子的字词如“甫”、“公”、“父”、“君”等,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这类字词已逐渐被人们在起名时所淘汰。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工商部门注册的几百万公司、企业或商品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的只占0.25%。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和品牌是大多数商家都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作为形象和品牌的载体——商名又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命名角度,取个一“名”惊人的商名是经营者的盼望和企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