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2011年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1年,全省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高技术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4.4亿元,增长1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0.8亿元,增长12.6%。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28%。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36.6亿元,增长26.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是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2.1%和27.3%;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是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出口的新增长点,出口额增长54.6%。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0.8亿元,增长12.6%。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省级以上高新区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7000亿元,增长29.6%;财政收入211亿元,增长32%;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18亿元,增长31.5%。

    2.一批高技术产业重点项目相继建设投产。全省高技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连英特尔半导体芯片项目2011年已经投产,同时有30多家配套企业陆续建设投产,促进了大连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半导体产业集群的形成。沈鼓集团核泵基地建设项目,现已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000MW核电机组核二级泵产品,并依托产品订单,具备了产业化生产的条件和基础,正在进行产业化规模生产,可实现1000MW核电机组核主泵、核二级泵、核三级泵等核级泵每年约96台的研制能力。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也提升了企业的行业地位。

    3.新兴产业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国家和省政府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省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31.5亿元,增长28.3%。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6.8亿元,增长23.8%;新一代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8.1亿元,增长20.1%;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5亿元,增长35.3%;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1.4亿元,增长43.9%;生物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9亿元,增长70.8%;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1亿元,增长47.4%。

    4.各类高技术产业园区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沈阳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建设进展顺利,其中,沈飞民机公司Q400飞机大部件转包项目建成投产,2011年实现产值5.1亿元。国家软件基地、软件出口基地有效带动了大连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承接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研发中心三大产业类型,并呈现出高端化的态势。2011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705亿元,增长31.7%;软件出口21.5亿美元,增长28.6%。国家信息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大连中国华录、环宇集团等通过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等产业链条,完善了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了产业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加工制造为主向产业价值链全面延伸的转变。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规模,累计引进项目200多个,形成了航天航空动力合金材料产业园、新能源蓄能电磁材料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健康电子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5个产业园区,2011年产值突破100亿元。锦州市光伏产业基地,在原有阳光能源、博阳光伏科技、华昌光伏科技等企业基础上,又引进奥克阳光500MW多晶硅片、阳帆太阳能5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15个,推进4个,2011年实现产值150亿元。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项目快速集聚,目前基地注册企业645户,拥有药品生产品种609个,引进各类项目226个,投资总额983亿元,并已实现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企业53家投产,27家研发单位投产运营,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沈阳通信产业基地,目前共引进新邮通、上海晨讯、香港杰尔望等整机生产企业14家,引进美国硅展、台湾联电、日本藤仓、大唐等手机零部件生产和检测企业15家,规划手机生产线270条,并积极吸引美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项目全部达产后,沈阳通信产业基地手机年生产能力将突破1亿部,实现产值1000亿元。

    5.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全省自主创新平台不断壮大。2011年,全省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7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评出1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18个省级工程实验室。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45个、国家级3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4个、国家级1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5个、国家级4个,此外,还有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7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同时,获得国家批准的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沈阳IC装备产业实现了首台国产12吋PECVD样机的出厂,跻身世界同业前列;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攻克大型试验土箱加压密封、试验样机始发等多项技术难题,建成全断面掘进机模拟试验平台、全断面掘进机虚拟样机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相关模拟试验平台,提升了企业全断面掘进机研发能力,使盾构机国产化率提升到50%以上。

    6.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得到拓宽。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是国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改变国家财政资金扶持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全省有3只新兴产业创投基金获国家批准设立,其中,沈阳2只,大连1只。每只基金国家出资5000万元,市财政出资5000万元,3只基金规模都是2.53亿元人民币。其中,沈阳信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软件和服务外包、动漫和创意及其配套产品领域、通信、数字视听、物联网技术及设备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领域;沈阳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生物医药工程、现代中药、化学医药、生物新药、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外包”等领域;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

    三、2012年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技术水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既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国际环境:自2008年美国次贷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过程十分曲折、漫长和艰难。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在4%左右,低于2010年5.1%的水平。伴随美国信用等级下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日本大地震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很多人担心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为了使本国经济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并实现新的发展,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提出科技创新战略。例如,美国政府2009年、2011年两次发布创新战略,在创新能力、教育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战略举措,并计划将GDP的3%用于研发;欧盟面向2020年提出“创新型联盟战略”;新兴经济体也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印度大举投入科技研发、高技术制造业和信息基础设施,俄罗斯也提出《2020年创新发展战略》。各国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些战略举措,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形成了巨大阻力,也给我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

    国内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处在4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进一步提升的阶段,城镇化率将突破50%,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迁,国内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这为高技术产业探索内需驱动道路提供了契机。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经济总量与竞争力不协调、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不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内外需不平衡等问题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根本解决,这要求必须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应对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和技术发展趋势日益变化的新形势,全国各省市均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纷纷出台了一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希望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国际竞争优势,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占据主动权。

    四、2012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主要目标

    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二)主要措施

    1.进一步强化对高技术产业的形势分析和重大问题研究。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迎接新形势下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增强对全省高技术发展形势变化的预见性和敏锐性,要重视和加强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结合各地基础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引导特色高技术产业发展;要把全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到全球产业变革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研究,及时对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大趋势,及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要健全监测预警、跟踪分析、风险防范等工作机制,加强高技术产业形势分析,积极开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发展新兴产业等重大课题的研究。要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同国家和全省各市的工作互动,逐步建立健全重大问题研究的工作联动机制,围绕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开展高技术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抓好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做好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和项目管理工作,是促进全省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要积极做好国家投资在建项目的管理工作。加大对项目投资情况、实施效果、产业带动效应的跟踪检查,保证国家投资在建项目的有序发展和良好效应。严格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项目实施的各项要求,督促项目实施进度,及时做好相关协调和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项目验收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检查项目中国家资金、省本级资金的使用方向,并鼓励和督促项目单位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实现国家项目对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带动作用。同时,抓好项目源,做好项目的储备和国家高技术专项项目申报工作。紧紧围绕振兴东北、电子信息产业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育种、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等重点专项,筛选和储备一批技术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企业承接能力强,配套资金、环保、土地等建设条件落实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3.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发挥市场和技术双重驱动作用,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强化对新兴产业的组织领导。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率先发展,形成突破。在电子信息领域,发展以英特尔、大连华录、东软集团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在生物技术领域,做好生物技术药物、化学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及医疗器械的发展。在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纳米靶向药物、纳米基塑料、纳米信息材料、纳米能源材料、纳米发光材料、纳米碳纤维等产品,尽快实现产业化。在民用航空领域,推进沈飞公司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中航工业沈阳航空研发基地等建设,抓住东北地区成为低空领域开放试点的机遇,推动具有优势的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在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硅锭、切片、电池、组件以及光伏产业配套的石英坩埚、高纯石墨、切削液、逆变器、LED光源组件、控制系统等产品,完善光伏产业链。风力发电产业重点研发2.5兆瓦以上整机装备,在主控和变桨两大系统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并形成产业化,以替代进口,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4.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继续加强民用航空、软件、软件出口、新材料、信息产业5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有效发挥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积极培育锦州光伏产业基地、辽宁(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抚顺碳纤维产业基地、辽宁(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产业基地、阜新液压产业基地、丹东仪表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集中力量推进沈阳IC装备产业链建设,争取获得国家批复。积极培育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抚顺碳纤维产业基地建设,在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打造特色鲜明系统完整的产业链条上取得新的进展,争取国家的专项支持。

    5.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应用。鼓励锦程物流、东软等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服务型企业,开发完善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的ERP系统(集成化管理决策信息系统),满足大量用户应用的需要;鼓励信息服务企业与世界大型电子商务集团开展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扩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覆盖面。做好组织干部管理系统、环保监测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电子政务工程,发挥应用示范作用,并做好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人员培训、地方标准制定、工程建设监理等工作,推动全省电子政务水平再上新台阶。鼓励装备制造、石化、航空航天、铁路、电力、电信等重点行业内企业信息化改造,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促进节约能源、降低物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6.推进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不断跟踪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需求,在电力电子、数字视听、半导体器件、生物制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加快推进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的发展完善,壮大省级自主创新体系。在全省具有产业优势的领域,积极推动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上升为国家级创新平台,争取有一批项目获批为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为全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7.积极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基地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沈阳、大连两市国家级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试点工作,以第二产业应用为重点,大力培育物联网、云计算、软件服务、数字文化等高技术服务产业,重点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动画等为主的信息服务业,生物技术、研发设计和技术创新服务业。培育一批产业辐射力强、关联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技术服务业产业集群,使高技术服务业成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8.做好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的组建工作。为加快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的实施,加强资金管理,201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下发了《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1]668号)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立起适应新兴产业发展新的融资渠道,全省要抢抓机遇,积极跟进,采取切实措施设立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投基金,围绕重点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节能环保、海洋、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组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围绕产业链打造资金链,以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带动民间资本和域外资本到辽宁投资,有效促进新兴产业资金洼地效应的形成,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9.加大高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紧紧围绕全省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鼓励省内重点院校增设高技术产业新学科,培养新型人才;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优质人才。加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内部高技术队伍的人才培养和建设,狠抓业务学习,跟上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及时研究处理高技术产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同时,完善系统内培训和调研交流机制,加强区域间经验交流,加强系统内的意见沟通,创造条件促进系统内高技术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增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