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使人愉悦的感觉——内心的平安
最幸福的保单——微笑
最有效的解决之道——乐观
幽苦难一默:最积极的人生态度
1997年9月5日,是特蕾莎修女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被病痛折磨的她并没有显示出悲哀或者痛苦的神色,相反,她和每天一样快乐而从容地进行着日常的工作。
下午的时候,由于糟糕的身体状况,她不能按照约定会见印度航空公司的官员了,她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祈祷。这时,有一位格特鲁德修女在照顾她,特蕾莎修女便和她开玩笑:“我的右腿非常嫉妒左腿,因为,我的左腿独享了一切好处:按摩、推拿。”
格特鲁德修女被她幽默的“埋怨”逗笑了,于是开始按摩她的右腿。
特蕾莎修女生命中的这一极短的插曲向人们展示了幽默的真正含义:幽默不只是一种出众的口才,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思考,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病痛缠身的时候,仍能对他人说出幽默话语的特蕾莎修女,用行动证明了幽默是化解苦难的溶剂、钝化伤感的良药。
挫折和苦难面前的幽默,有一种厚重的力量。这种幽默体现了她的坚强,以及对于生命中一切体验的悦纳。
在挫折和苦难面前,掩面哭泣的人是弱者,强自忍受的人是庸人,而微笑悦纳并迎头痛击的人智者,也是强者。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智者和强者,在苦难和不公的命运面前,他们不消沉、不抱怨,而是拿出全部的身心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升华自己,锻造坚韧的品格,培养笑对人生的大智慧。
从2006年开始,有一位传奇的“90后”作家子尤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作为一个享有“小狂人”盛誉的文学才子,和李敖先生的快意交谈,使他名声大振;作为一个和癌症病魔顽强斗争的花季少年,子尤用自己的乐观与坚韧,向世人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正处于16岁的花样年华,子尤却得了不治之症,一般的孩子可能很难接受这样的痛苦和不幸,但是子尤却以他的坚韧和乐观感动了世人,他说这场病“真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我给你们看我的生,给你们看我的死、我的爱、我的痛……”。疾病没有摧垮子尤的意志,相反,给了他平日没有的灵感与感悟,成了他才情的催化剂。
子尤执著地与死神进行抗争,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来描述和感悟这种斗争的过程:“一次大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
从“十分快活”和前面文字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子尤的坚强。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挫折和不幸,小到考试失利、小病小痛,大到亲人故去、家庭破裂等,在这些不幸中,有一些可以避免,有一些难以避免。无论是否可以避免,在面对它们的时候,请你拿出特蕾莎修女和子尤的幽默和坚强,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哭泣消沉,要挺起胸膛,微笑面对。当然,对于这两种挫折的具体应对方案是不同的:从可以避免的不幸中,我们应该尽量地吸取教训,反思自我,避免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而对于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只能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可以伤心,但是决不要因而消极退避或者自暴自弃。
要记住:苦难,是无奈,是挫折,但也是生活,更是自己的人生。而我们,只要全心体验、积极面对,就一定能够得到特别的收获,比如人生经验、精神境界的提升,坚定、勇敢、乐观、勇于进取的品格等,让我们受益无穷。
心灵追问:
假使上帝只给我三天的生命,我会怎样度过?
行善与快乐——在爱的圆周中轮回
一天,某个村庄来了一位智者,人们纷纷向他请教自己最困惑的问题。一位少年,总感觉自己有很多问题无法释怀,于是也去拜访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
少年想了一下问:“是不是说,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欣喜若狂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心情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是吗?”
智者表示认同,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思索着:“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秘密,对吗?”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而且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微妙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体会明白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道谢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人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他的热情也给每一个遇到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在特蕾莎修女看来,快乐的人就像照亮一切黑暗的阳光。快乐因爱而生,快乐是一种必需品、是一种力量。另外,人们在行善时得到快乐,而快乐又让人们乐于行一切善事。
一次,修女遣送了一名在“纯洁之心”收容所的见习修女,理由是她没有在这位见习修女的身上看到仁爱传教会的其他修女在为不幸的、痛苦的垂危者服务时所展现的那种快乐的天性,嬷嬷能够看到她在工作时脸上有不平之色。她告诉这名见习修女:“孩子,你今天看起来气色不太好。请回去休息一下吧。”
对于修女的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呢?是不是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为同学也好,为父母也好,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是非常不情愿,脸上有类似那位修女一样的不平之色呢?这根源于你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自愿的。
如果你也能够像上面故事中的少年一样,将别人视为自己来看待,那么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自己就不会这样不情愿、不开心了。这样也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修女所说的:“人们在行善时得到快乐,而快乐又让人们乐于行一切善事。”这就是快乐与行善之间的关系,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把一生都献给穷人的修女,为什么总是面带微笑,为什么都是快乐地投身到自己的善行中去,因为她从自己的善行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快乐与幸福。这样说起来,修女才是世上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
心灵追问:
善良可以带来快乐。在我的生命中,是否曾经因为自己的善良而给自己带来过快乐呢?
用微笑来面对挫折
困难和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有的人成功了,是因为他们能够坚强地面对,而有的人失败了,是因为他们面对困难一蹶不振,失去了继续拼搏的勇气。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厄运对乐观的人无可奈何,面对厄运和打击,乐观的人总会选择用微笑来迎接挫折。
世人皆知,修女一生都是面带微笑的,这是因为她对于微笑有着独特的理解。在她看来,“在贫民窟中,我们对穷苦大众而言,就是神恩慈的光。我们对小孩子、贫困者,和所有受苦和孤单的人,都要常常展露笑容,让他们不但得到你的关怀,也感受到你的爱心”。
服务穷人需要面带微笑,这出于嬷嬷对穷人的尊重、关怀和爱。而对于修女自己来说,她的天性中就有着乐观的因子。在修女们的眼中,她并不像一个严肃的修道院住持,而更像一个喜欢说笑的大姐姐。
有一回,有个小偷潜入修女们的宿舍,偷走了4万卢比。修女们深感不安,有个修女还哭了。修女却说:“幸好偷走的是钱,如果偷走的是人,那就更不得了啦。不过我不相信这种危险有可能,因为你们还没那么漂亮。”哭泣的修女听了这话,立刻就破涕为笑了。
修女就是以这样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即使是挫折和不幸,她也喜欢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
有一回,加尔各答修会的大米用完了,而这些米是用来分给每天来这里寻求救济的四千多个饥民的。那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早晨。有些人无奈地两眼望天,有些人则开始骚动。年轻的修女们有些不知所措,如果就这样没有结果地等下去,局面势必难以收拾。这时候,修女心里也很着急,但她还是微笑着安慰大家说:“不要着急,我们总会有办法的。”
虽然修女的话给了人们不少的安慰,但是,饥饿的恐慌还是弥漫开来。正在修女们焦急万分的时刻,突然有两辆大货车轰隆隆地开进了修会的院子。
那货车上装的是什么呢?面包,满满两货车的面包。
原来,这些面包本来是要送往各个学校的,但那天早晨学校突然宣布停课,于是食品公司只好把面包转送给了仁爱传教会。
事后,修女开心地说:“你们看见了吧,总有人会乐于帮助我们的,他绝不会抛弃我们。如果我们信任他,他甚至不惜让学校停课一天。”
这就是修女面对困境时的乐观心态的表现。正是这种心态让她可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一切超乎想象的不幸与挫折,同时,她也以自己的乐观的心态感染着和鼓励着身边的人们。
其实,谁都有面临困难与逆境的时候,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处理。有些人在逆境中永远消极,成为一个永远的失败者;而有些人却能够积极地面对逆境,冲出重围,走向成功。
琼妮小姐是新西兰一位建筑商的女儿,移居美国后,曾在休斯敦一家电视台工作,1990年起任CNN摄影记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萨拉热窝进行战地采访。在那里,曾有多名记者丧生。
琼妮在萨拉热窝逗留六个星期后,已经习惯周围的流弹。一天清早,一颗子弹击穿车玻璃,正好击中她的脸部,几乎掀掉了她的半边脸,她的颧骨被打得粉碎,牙齿没有了,舌头被打断。送到诊所时,大夫们直摇头,认为她不行了。经过20多次手术后,她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时的她,下颌仍无感觉,脸部还留着弹片,体重减轻了8公斤。令大家吃惊的是,她要求重返萨拉热窝。
她幽默地说:“说不定我还能在那里找回我的牙齿。”她甚至想认识一下当初袭击她的枪手。
有人问她,见到那个枪手后怎么办。她说:“我会请他喝一杯,问他几个问题,比方说当时距离有多远。”
琼妮面对厄运的乐观态度证明她是一个具有坚韧毅力的女孩,正是这种乐观的性格,使她能够迅速摆脱挫折的阴影,积极地投入新的工作中去。
也许,我们不会遭遇到修女和琼妮那样的厄运和困境,但是我们在成长和生活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障碍、困难,遭遇很多失败、痛苦。在挫折面前,有的人会出现暴怒、恐慌、悲哀、沮丧、退缩等情绪,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损害了身心健康;而有的人却能够像修女、琼妮那些乐观的人一样笑对挫折,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善于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因此,面对苦难和挫折,你要抬起头来,笑对它,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今后会好起来的”。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向往美好的未来,是困难时最好的自我安慰。在多难而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健康的心,需要绚烂的笑容。苦难是一所没人愿意上的大学,但从那里毕业的,都是强者。
心灵追问:
在生活中,什么事情最让我觉得头疼?我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改变心境,改变生活
15岁的玛丽亚经常向父亲抱怨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的生活处处充满了障碍,好像到处都是解决不了的难题。
父亲听完了玛丽亚的抱怨,怜惜地拍了拍她的肩头,把她带进了厨房。他先往3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状的咖啡。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
玛丽亚不解地望着父亲,不知道父亲这么做是什么用意。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掉,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
“胡萝卜、鸡蛋、咖啡。”玛丽亚回答说。
父亲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
父亲又让玛丽亚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的是只煮熟的鸡蛋。
最后,父亲让她喝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玛丽亚笑了。她轻声问道:“爸爸,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3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倒改变了水。”
逆境不是不可改变的。面对困难,乐观的人会像咖啡一样,积极主动地去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环境,而悲观的人则会像鸡蛋和胡萝卜那样一味地逃避退让,任由环境主宰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心态,他就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能够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事情往往是这样,你相信会有什么结果,就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这说明一个人可以通过变更自己的心境来变更自己的生活。
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究其一生都在研究人类及其潜能,他曾经宣称他发现人类最不可思议的一种特性——“人具有一种反败为胜的力量”。
修女是相信这种力量的,因为她很小的时候,就在母亲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神奇的力量。
就在修女九岁那年,经商的父亲很突然地去世了。家里幸福快乐的生活也似乎被父亲带走了,修女和姐姐很长时间都不在家里唱歌、玩耍了。这天早晨,温暖的阳光刚刚照到窗前,母亲就把修女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喊醒,然后把他们叫到身边,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慈爱而坚定地说:“这是件很可怕的悲剧,可是已经过去了。孩子们,你们的父亲一定希望我们多想想未来的日子,而不愿我们沉浸在失去他的悲痛里。我想我们现在更应该想办法维系这个家。孩子们,我有责任,你们也有责任。”
妈妈心态的转变给孩子们带来莫大安慰。可是,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亲的合伙人很快就私吞了父亲营造厂的所有资产,使修女家一下子就没了经济来源,他们不得不将父亲在生意兴旺时购置的家产全部变卖掉。当满载着各种器具的马车缓缓离去时,修女的哥哥焦急地喊道:“妈!”
但这时母亲却平静地对他说:“别吵了,孩子们,这些东西不过是些身外之物罢了。”
这之后,除了一个仅有的栖身之处,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是一段极度暗淡的日子,对于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绝境。
可是坚强的母亲和她的孩子们,从未放弃希望,更没有放弃信仰。在最困难的时候,庄达总是对孩子们说:“天助自助者!我们一定要自助,孩子们,为了上帝的缘故!”
过了不久,母亲就自己开了一间小店,以出售衣料、手工织毯和刺绣为主。
完全出乎庄达的意料,小店的生意竟然很快就好了起来。这样,辍学的修女和哥哥姐姐,又可以继续上学了。母亲就这样以她的坚韧和聪慧保住了这个家,也保住了几个孩子的前程。如果母亲因为父亲的猝死就此衰败下去,那么,在很大的程度上,因此而辍学的小女儿就很难成为日后的特蕾莎修女了。
事实上,正是母亲庄达的勤劳、聪慧和她乐观的心态,让这个家庭又慢慢兴旺起来。庄达的声望也越来越高,甚至有些纺织厂的老板也常常来拜访她,请她就工厂的选料问题提出意见。这个家庭的生活也大致恢复到了父亲去世前的光景。
可见,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他的能力,还要看他是否能够始终乐观地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看他在身处逆境时是否依然能够积极乐观地寻找改变逆境的办法。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比如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些差或者和某个同学的关系不太好,力求改变它,那么首先应该改变的是你自己,如果你有了积极的心态,能够积极乐观地改善自己的环境和命运,那么你周围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心灵追问:
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正在困扰着我?我能试着换一种心境去思考这个问题,看看结果如何吗?
每天送给自己一个希望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换取希望对于人的价值。当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重大灾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将人生寄托于希望,希望能够使我们淡忘自己的痛苦,为我们汲取继续走向成功的力量。”
嬷嬷一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穷人和苦难,但是她的一个信念就是“不要担心明天”,言外之意就是说,人时时刻刻都要充满希望,只有希望之灯才能照亮崎岖的生活之路,让人生充实起来、圆满起来。
特蕾莎修女在英格兰期间产生了一个想法——在英格兰建一个见习修道院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在什么地方建、如何建呢?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她发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但是房主的最低开价也要9000英镑。她哪来这么多钱?特蕾莎修女毫不犹豫地告诉那位惊讶的房主,她愿意出价6000英镑。特蕾莎修女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如果有一个适合修女们住的地方,那么圣母一定会帮忙的,于是她从口袋里掏出两枚圣母像章埋到那里。
几天过去了,在此期间,那位房主改变了主意。他推断,如果他把房子卖给仁爱传教会,虽然价格很低,但是他的房子将充满天主的爱!这个想法让他体会到一种金钱无法买到的宽慰,于是他告诉特蕾莎修女,他愿意以她出的价格将房子卖给她。但是接着问题又来了:这6000英镑从哪里来?特蕾莎修女不能从印度筹集这么多钱,那么她又如何从英格兰筹集这么多钱呢?她向圣母祈祷,同时,特蕾莎修女又到英格兰各地周游了几天。她把她打算在英格兰建一座修道院的想法告诉了她所见到的每个人,并告诉他们她需要资助。旅行结束时,特蕾莎修女数了数她筹集到的钱:5995英镑!她明白这是天主的旨意。
其实,所谓“天主的旨意”,按照普通人的理解,就是指希望。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力量。如果我们不放弃心中的希望,那么苦难都会被我们克服。二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里,一个叫安的犹太女孩写过这样一首诗: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虽然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和我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它们安慰我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
我将多么悲伤
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即使在随时都可能死去的时候,安仍然热爱着生命。她节省泪水,节省精神之火,用稚嫩的文字给自己弱小的灵魂取暖,用坚韧的希望照亮黑暗的角落。
很多人在绝望中死去,而这个当时只有12岁的小女孩安,终于等到了二战结束,看见了新生的曙光。
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呢?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能够充满士气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将时间花费在无尽的悲哀和苦闷上。生命有限但希望无限,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希望来自于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有了一颗这样的心,无论面临多么恶劣的环境,都能够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美国有一所小学,据统计,该校毕业生在当地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低,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者通过对该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答案——因为该校的学生都知道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在这所学校,新生入学后接受的第一堂课就是: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在课堂上,孩子们明白了铅笔不仅有写字这种最普通的用途,必要时还能用来做尺子画线;作为礼品送人表示友爱;当做商品出售获得利润;笔芯磨成粉后可做润滑粉;演出时也可临时用于化妆;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一支铅笔按相等的比例锯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当做玩具车的轮子;在野外探险时,铅笔抽掉芯还能被当成吸管喝石缝中的泉水;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当做自卫的武器……
通过这一课,学生们懂得了:拥有眼睛、鼻子、耳朵、大脑和手脚的人更是有无数种用途,并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使一个人生存下去。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处境如何,都生活得非常快乐,因为他们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支小小的铅笔有无数种用途,它可以用来画线、做礼品、做润滑粉,甚至还可以用来自卫。同样,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比如眼睛和耳朵也有许多用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让我们生存下去。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处境如何,我们都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心灵追问: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那么我今天的希望是什么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