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从倾力到倾心:思维无界,品牌无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品牌

    思想决定成败,头脑决定成败,善思考、有头脑的员工是最容易树立个人品牌的员工,也是企业中最有价值、最有发展前途的员工。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是海尔的著名管理思想。当海尔兼并青岛洗衣机厂时,碰到的正是人们公认的淡季,但销售人员并没有做“无用功”,在家里等待。这个时间表面上看起来是淡季,但如果不把它看做淡季,同样也能打开市场。由此,海尔提出了开发适应淡季销售的产品的要求。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1990年,海尔员工调查洗衣机市场时发现,夏天洗衣机卖得特别少。为什么夏天人们洗衣服洗得特别勤,洗衣机反而卖不动呢?经过市场调查才发现,当时市场上只有4公斤、5公斤的大洗衣机,消费者夏天的衬衣、袜子换下来天天洗,用大洗衣机洗又费水又费电,用手洗就行了。

    并不是夏天人们不需要洗衣机,而是没有适合洗衬衣和袜子的小洗衣机。根据消费者的这个需求,海尔研制开发了一种“小小神童”洗衣机,洗衣容量为15公斤,3个水位,最低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夏天投放市场后,很快就供不应求了。

    “小小神童”洗衣机于1996年被《中华工商时报》评为全国“十大成功产品之首”。它长期占据洗衣机单一品种销量第一位。从普通洗到无孔脱水、可以加热洗、透明视窗、“手搓式”,再到最新一代的“同心洗”、“小小神童”,海尔在“小小神童”洗衣机的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在品种、型号、技术等方面不断丰富发展。正因为如此,它不仅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明星产品”,也成为企业不断创新开拓市场的“典范之作”。“电风扇一转,洗衣机完蛋;电风扇一停,洗衣机准行”,是洗衣机业内对洗衣机市场淡季和旺季阶段性特点进行概括的一句顺口溜,“小小神童”洗衣机使这句顺口溜变得过时。

    海尔员工通过创新把夏天洗衣机销售的淡季变成了旺季。所以,海尔现在的科研人员和销售人员都牢牢地树立了这样一种观念: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那些想要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的职场人士,也可以借用这句话: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品牌。只要你在工作中善于思考,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会让自己脱颖而出。

    一次,美国通用公司招聘业务经理,吸引了很多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前来应聘。在众多应聘者中,有三个人表现极为突出,一个是博士A,一个是硕士B,另一个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C。公司最后给这三个人出了这样一道题:

    有一个商人出门送货,不巧正赶上下雨天,而且离目的地还有一大段山路要走,商人就去牲口棚挑了一头驴和一匹马上路。

    路非常难走。驴不堪劳累,就央求马替它驮一些货物,可是马不愿意帮忙,最后驴终于因为体力不支而死。商人只得将驴背上的货物移到马身上,这时马有些后悔。

    又走了一段路程,马实在吃不消了,就央求主人替它分担一些货物。此时,主人非常生气地说:“如果你替驴分担一点,现在就不会这么累了,这都是你自找的,活该!”

    没多久,马同驴一样也累死在路上,商人只好自己背着货物去买主家。

    应聘者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商人在途中应该怎样才能让牲口把货物驮往目的地?

    A说:把驴身上的货物减轻一些,让马来驮,这样就都不会被累死。

    B说:应该把驴身上的货物卸下一部分让马来背,再卸下一部分自己来背。

    C说:下雨天路很滑,又是山路,所以根本就不应该用驴和马,应该选用能吃苦且有力气的骡子去驮货物。商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造成了重大损失。

    结果,C被通用公司聘为业务经理。

    A和B虽然都有较高的学历,但是遇事不能仔细思考,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C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遇到问题不拘泥原有的思维模式,善于思考,灵活多变,所以他成功了。

    由此可见,思想决定成败,头脑决定成败,善思考、有头脑的员工是最容易树立个人品牌的员工,也是企业中最有价值、最有发展前途的员工。带着思考工作,带着智慧工作,带着想法工作,已经成为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的必然要求。

    让个人品牌在思考中升值

    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思考,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我们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效,并且让自己的个人品牌在思考中不断升值。

    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如果员工不动脑,就意味着将被淘汰出局。

    因为懒于动脑,所以创造力消失了;因为缺乏创造力,所以构想消失了;因为缺乏构想,所以产品消失了;因为缺乏产品,所以客户消失了;因为缺乏客户,所以生意消失了;因为缺乏生意,所以企业消失了。所有这些结果,都只因为员工懒于动脑。所以,善于动脑筋可以影响到你的产品,影响到你的生意,影响到你的企业。

    在全世界IBM管理人员的桌上,都会摆着一块金属板,上面写着“THINK”(想)。

    这一字箴言,是IBM的创始人汤姆·华特森创造的。

    1911年12月,华特森还在NCR(国际收银机公司)担任销售部门的高级主管。

    有一天,寒风刺骨,淫雨霏霏,华特森从一大早就主持了一个销售会议。会议进行到下午时,气氛沉闷,无人发言,大家逐渐显得焦躁不安。

    华特森突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THINK”,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的缺点是,对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充分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动脑赚薪水的。”

    在场的NCR总裁约翰·巴达逊对“THINK”这一字大为赞赏,当天,这个字就成为NCR的座右铭。

    华特森在IBM担任总裁期间,在培训员工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上毫不吝啬时间和金钱。他曾对外界说:“每年IBM员工教育训练费用的增长,必须超过公司营业的增长。”事实也确实如此。

    没有老板喜欢不爱思考的员工。松下幸之助在他的回忆录上这样写道:

    “事实上往往有些员工接到指令后就去执行,他需要老板具体而细致地说明每一个项目,完全不去思考任务本身的意义,以及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

    “我认为这种员工是不会有出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思考能力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不思进取的人从接到指令的那一刻开始,就感到厌倦。他们不愿动半点脑筋,他们得能像电脑一样,输入了程序就不用思考把工作完成最好不过了。”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用大脑想问题,用智慧去工作。我们在工作时,不单要用手去做,更要用脑子去想。不管工作有多繁忙,也应在必要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而不要盲目地去拼体力。做好老板要你做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你要做一个机器人,任何企业需要的都是在工作中主动思考的员工。

    杨春民是网通广州分公司支撑共享中心的主任,他被誉为网通里的“思考者”,那是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应该怎样更好地开展工作,应该如何使工作效率提高。

    支撑共享中心每个月都有一项任务,即将该月出账的用户收入拆分到各营销中心。过去,这项工作是工作人员使用EXCEL表格来处理的,通常需要花费好几天时间,还经常出错,影响到对各营销中心的考核。

    杨春民又开始思考了:工作不能一味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看看我们走的路有没有错,是否还有其他路,可以更省力、更快捷。那么,现在能不能找到一个“数学公式”一样的东西将这些资料统一处理、提高效率呢?

    他想到了用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可以对众多繁杂的数字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查找方便,不易出错。于是,杨春民利用午休时间编制程序,协助收入拆分和佣金结算,利用数据库将所有用户的收入及其归属进行归档。账务组在该程序的辅助下,提前3天准确完成各营销中心的收入拆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公司经营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深圳分公司的CPN计费出账和结算在他开发的程序的帮助下,出账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1天,结算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2天。

    一个已树立起个人品牌的员工总是会认真地思考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断思考改进自己必须要做的事。即使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他也能够积极地思考,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效,并让自己的个人品牌在思考中不断升值。

    要想成就卓越的个人品牌就必须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有力保证。当别人失败时,你如果可以从他人的失败中得出正确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你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当你自己失败时,你只要转换一下思路,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100个困难和101个方法

    在职场中,要想树立起个人品牌,你就一定要尽力使自己具有创新思维的特征,并避免被灰尘蒙蔽。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尽一切可能寻找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

    工作不在于你怎么做,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怎么想。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即思维决定行动。

    一个善于和勤于思考的人,总是能找到完成工作的最好办法。这样的人,必会拥有卓越的个人品牌,也必将成为团队或企业的中坚力量。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去找,就一定有办法。”罗斯福8岁的时候,长着一副暴露在外而又参差不齐的丑牙,谁见了都觉得好笑,所以他害怕交际。当他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的时候,总是站在那里两腿直打哆嗦,牙齿颤动着说出一些含混不清的答案,几乎没有人能听懂。当老师让他坐下时,他才如释重负。

    尽管如此,罗斯福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可怜虫,从未自暴自弃,从不以自己的这些缺陷来做借口使自己疏懒下去,也从未觉得自己不可救药,而恰恰是缺陷激烈他去奋斗。他努力弥补自己的缺陷,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改变,他就极力加以利用。在演说中,他学会巧妙地利用他沙哑声音、利用他暴露在外的牙齿,这些本来足以使演说一败涂地的缺陷,后来竟都变成了使他获得巨大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后来成了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坚强地面对它们,积极地寻找办法,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

    在职场中,要想树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就一定要尽力使自己具有创新思维的特征,并避免被灰尘蒙蔽。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尽一切可能寻找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格兰仕进军上海市场的时候,人们对微波炉都很陌生,很多大商场都把它拒之门外。

    格兰仕的推销员为此一筹莫展。销售总经理陈曙明带领大家跟商场的人员软磨硬泡,终于有一家商场同意给他一个柜台,但是期限只有三天,销不出去,他们必须撤柜。

    柜台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商场的售货员没有几个懂微波炉的,他们不知道如何向顾客介绍产品的使用方法,推销成了一个难题。

    经过一番思量,陈曙明决定自己带领业务员上阵。第一天,陈曙明拎着鸡块亲自站到了柜台前,其他业务员四下招揽顾客。

    陈曙明一边与顾客分享着烤鸡块,一边向顾客展示微波炉的作用,普及微波炉的知识。可是一天下来,观看的人很多,买的人却很少。

    第二天情况依然如故。经过一夜的思考,陈曙明想到了上海人是喜欢时髦的东西,但是他们过日子非常精打细算,因此实惠才是第一位的。于是,第三天,他拿着米和水上阵了,开始介绍使用微波炉比使用煤气炉节省钱。

    这时,有位女顾客走上前半信半疑地问:“真的吗?”

    “那还假得了。”说完,陈曙明就为她演示起来。

    女顾客终于信服了,决定要买,但是她没有带钱。陈曙明灵机一动,立刻让业务员叫了一辆的士,把微波炉送货上门。

    很快,这种创新的销售方式在上海大获成功,格兰仕开始在其他的城市迅速“复制”这种销售方式,很快在全国的市场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像陈曙明一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不很容易,但方法总是有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工作中的难题也是这样。所以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了难题,就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对于通过思考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重要性,许多杰出的企业家都深有体会。

    比尔·盖茨曾说:“一个出色的员工应该懂得:要想让客户再度选择你的商品,就应该去寻找一个让客户再度接受你的理由,任何产品遇到了你善于思索的大脑,都肯定能有办法让它和微软的视窗一样行销天下的。”

    洛克菲勒也曾经一再地告诫他的职员:“请你们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饭一样。”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方法就犹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保持为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而思考的习惯,个人品牌才会更加耀眼。

    学会变通,你的品牌从此与众不同

    要想成为一名拥有品牌的员工,必须要懂得变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肯定不行,方向稍有偏差,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你不懂得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方向,结果只能是失败。

    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认为,自己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这时只要坚持一下,成功往往就会到来。

    这个想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如果你所选择的道路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再坚持下去,应该懂得变通。

    也有一些人一直存有这样一个观念: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差不多在开始的时候都出现过困难,渡过了难关之后,前面就是康庄大道。

    其实,如果你一开始就选错了道路,遇到困境,还一味死撑下去,你可能很快就会陷入破产的困境之中。

    可以说,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每天都在变化,如果不懂得变通,那么你就很难适应这个“变”的世界。

    有个年轻人听说远方有位大师擅长穿山之术,可以不凭借任何外力穿过一座山。年轻人将信将疑,决定找到这位大师问个究竟。于是,年轻人跋山涉水,到了大师的住处,表明来意,大师答应他第二天早晨在城南边的“巨石林”处表演穿山之术。

    第二天早晨,年轻人早早地来到了“巨石林”,大师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了。周围还有一些看热闹的人。

    年轻人对大师说:“大师,可以表演了吗?”

    大师点点头。只见他从一块巨石旁绕过,走到了另一块巨石旁,又从那块石头旁绕了回来。

    年轻人没有想到大师会如此“耍”他,有些恼怒:“大师,你这算什么本事?你不是在耍我们吗?”

    大师并不生气,而是微笑着说:“小伙子,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就是我的法术啊。”

    年轻人恍然大悟。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变通之道。工作中的许多事情也是如此,何必拘泥于一种方法,执拗于一种方案呢?当工作无法进行下去时,不妨活跃一下你的思路,从另一个侧面来思考,往往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不但能够将问题消弭于无形,而且可以使你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李彬是海尔集团西宁冷柜的产品经理。2005年10月,他得知中国移动公司西宁分公司要在2005年年底推出一个活动:存1万元手机费,送5000元话费!

    移动公司的这一活动引起了李彬的浓厚兴趣:他决定要拿下这笔订单!

    你看得也许有点糊涂,西宁移动公司不是推出话费优惠活动吗,跟冰柜有什么关系?但是李彬却把这件事情跟自己的工作联系了起来。

    李彬了解到:西宁的经济不算发达,手机对当地人来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掌握了西宁的这些经济特点的信息还远远不够,李彬又去了解了移动用户的信息:一些经济富裕的移动用户自己一年的电话费也花不到1万元,再送5000元也花不出去,就白白浪费了,所以这些人对移动公司的这个活动并不感兴趣。

    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李彬马上设计出了自己的方案:

    如果移动公司赠送的话费可以买海尔冰柜,那对于移动公司来说,活动的吸引力、可行性会更大,参与活动的移动用户会更多;而对于移动用户来说,赠送的话费不仅不会浪费掉,而且有了“意外收获”!

    方案提出后,马上得到了移动公司的认可。就这样,这笔相当于西宁冷柜平均月销量两倍的大订单就这样被拿下了!

    李彬是一个善于变通的人,他把两件毫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从其他行业的市场之中发现了自己的市场,从而不但提升了业绩,在工作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还使原来两个公司共有的难题变成了一个“双赢”的结果。

    由此可见,变通不仅可以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为自己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实现自己的品牌价值扣上了重要的一环。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时时调动自己的变通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好,才能让自己的个人品牌与众不同。

    用创新的活水浇灌职场中的常青品牌

    在工作中,我们只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才能在人才的海洋中让自己更有辨识度,成为职场中的宠儿。

    现代科技的特点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而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利用综合性学术观点来解决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少。虽然专业面越小越有利于使研究深化,但随之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视野狭窄而使创造力大受影响。深度和广度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在实际中却是相互促进的。专业知识过于集中,就不容易看到科学发展的广阔前景,也容易忽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重要情报,进而难以实现创造性的飞跃。

    作为一名职场中人,要保持品牌常青,必须在一定的时候超越经验和专业知识去考虑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988年以来,吴定军一直在天津市津宝乐器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勤奋、刻苦、成绩突出,于2002年从公司经营部调到一分厂任厂长。

    此时正值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击乐竞争激烈的时候,日本、美国等外资企业大批进入中国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对我国的民族打击乐工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面对这种形势,吴定军和分厂管理层认真分析了国内、国际生产打击乐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产品趋势和品质状况,不仅制定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生产经营思路,而且还带领员工在技术开发上屡屡创新。

    吴定军根据分厂现有的产品单一、老化,难以和世界其他打击乐企业竞争的实际状况,连续三年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世界乐器博览会,同时访问了许多世界知名乐器企业、销售商。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吴定军所在的分厂连续开发了0208、0210、0211、0310、0401、定音鼓、玛林吧、交响乐大鼓等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并且每款产品都是60天内完成设计试制,90天内投产收益。

    现在世界乐器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开展览会到津宝去看新产品!”这深刻地说明津宝公司不但销售额提高了,产品知名度更是提高了,已经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吴定军深知现在企业生存靠的是新产品、新技术创市场、降成本。如果技术革新、创新方面走在他人后面,那么企业只有倒闭一条路。

    于是,在工作中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不断钻研和探索。

    吴定军常说:“我们国家资源有限。我们要卖技术赚钱,不要卖资源赚钱。”通过摸索、试验,吴定军和他所带领的技术人员先后改进工装、工艺,引进先进设备100余项,使产品中多个基础配套零件的生产技术、成本消耗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先列,节约了大量工时能源。在原材料价格平均每年上涨30%的情况下,达到材料消耗每年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

    2005年,吴定军带领一分厂员工大胆改革:鼓励装配流水线的使用,在节省了空间的同时还避免了产品磕、磨、划、碰等质量问题的频繁出现;电镀车间扩建,产量增加近10倍;静电喷涂自动流水线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但使效益增加10倍左右,且当年投入使用,当年就见效益;木鼓帮打孔制作传统工艺是钻头打孔,在吴定军的带领下,员工们积极探索,实验用冲压机打孔,效率提高了3倍,质量大有改进,这在国内外尚属首例。

    领导在谈到一分厂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说:“一分厂少不了老吴啊!”

    吴定军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创新头脑,他总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看似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他用自己的创新思维为自己树立了常青的职业品牌,也因此成为老板眼中不可替代的人才。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属于一个公司,很多变化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唯一能够控制和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实力和口碑。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时时具备创新的思维,在工作中加入自己的创意,树立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登上事业的高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