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完美工作,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品牌价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业绩,品牌价值的证明

    公司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品牌价值的战场。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作出成绩,你就永远是受别人摆布的棋子,甚至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而业绩则能很好地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考虑的是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高帽戴着再舒服也比不上公司利润的增长。因此,老板最欣赏的一定是那些成绩斐然的员工。

    业绩是检验价值的标准,能带来好业绩的员工是最具品牌价值潜力的优秀员工。老板总是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创造出出色的业绩,而绝不希望看到员工工作卖力却成效甚微。即使你用尽了全部的气力,若做不出一点成绩,那也是没有用的。

    要用自己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品牌价值,这样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1861年,当美国内战开始时,林肯总统还没有为联邦军队找到一名合适的总指挥官。最后,林肯选中了格兰特。

    从一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到一名总指挥官,格兰特的升迁几乎是直线的。在战争中,那些能圆满完成任务的人最终会被发现、被任命、被委以重任,因为战场是检验一个士兵、一个将军到底能不能出色完成任务的最佳场所。

    在格兰特将军担任联邦军队总指挥官的期间,纽约方向派了一个牧师代表团到白宫求见林肯,要求撤换格兰特。林肯耐心地听他们讲了一个小时,然后林肯说:“诸位还有话要说吗?”代表们说:“没有了。”于是林肯问道:“诸位先生,你们讲得很好,我想请你们告诉我,格兰特将军喝的酒是什么牌子的?”大家回答说:“不知道。”林肯说:“这太令人遗憾了。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牌子,我将派人购买该牌子的酒10吨,送给那些没有打过胜仗的将军们,好让他们也像格兰特一样打几场胜仗!”

    为什么林肯总统这么器重格兰特?

    因为在当时的局势下,联邦军队大部分的将领一直在打败仗,他们甚至差点被南方军队打到华盛顿。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敢于主动进攻,更没有一个人能像格兰特那样:当他还是上校时,他就开始打胜仗;当他升为陆军准将时,他还是在打胜仗;当他升为少将时,他仍然在打胜仗。他打的胜仗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他总是能利用手中的有限的军队,有限的武器,创造战场上的最大胜利。

    格兰特用自己出色的战绩赢得了林肯的器重,职场如战场,员工的品牌价值正取决于在职场上的业绩。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作出成绩,你就永远是受别人摆布的棋子,甚至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而业绩骄人则受到所有公司的青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说了再做,二是边说边做,三是做了再说。其中,第三种人最令人欣赏。他们并不哗众取宠,而是勤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以出色的业绩,在关键时刻证明自己的实力,从而获得事业的发展。

    因此,在职场中,只有不断地创造业绩、提升业绩,才能让自己的品牌不断升值。只有花架子而无真本领的人,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赏识。任何看起来华丽但无实际用处的外在因素,都不能够决定我们的品牌内涵与价值,靠真本领赢得的业绩才能证明我们的品牌价值。

    树立品牌=对结果负责

    有品牌效应的员工一定是负责任的员工。他们关注结果,并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得结果,他们绝不会寻找借口来推卸、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职场中,要树立个人品牌就一定要对工作的结果负责,对结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结果负责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格里·富斯特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也许能对责任感的强弱作出比较清晰的分辨。

    作为一个公众演说家,富斯特发现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让顾客及时见到他本人和他的材料。

    事实上,这件事情如此重要,以至于富斯特管理公司中有一个人的专职工作就是让富斯特本人和他的材料及时到达顾客那里。

    “最近,我安排了一次去多伦多的演讲。飞机在芝加哥停下来之后,我往公司办公室打电话以确定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我走到电话机旁,一种似曾经历的感觉浮现在脑海中:8年前,同样是去多伦多参加一个由我担任主讲人的会议,同样是在芝加哥,我给办公室里那个负责材料的琳达打电话,问演讲的材料是否已经送到多伦多,她回答说:‘别着急,我在6天前已经把东西送出去了。’‘他们收到了吗?’我问。‘我是让联邦快递送的,他们保证两天后到达。’”

    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琳达觉得自己是负责任的。她获得了正确的信息(地址、日期、联系人、材料的数量和类型),她也许还选择了适当的货柜,亲自包装了盒子以保护材料,并及早提交给联邦快递,为意外情况留下了时间。

    但是,她没有负责到底,直到有确定的结果。

    那么,这一次又将是怎样的呢?

    富斯特继续说道:“随着8年前的记忆重新浮现,我的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这次再出意外。我接通了助手艾米的电话,说:‘我的材料到了吗?’‘到了,艾丽西亚3天前就拿到了。’她说,‘但我给她打电话时,她告诉我听众有可能会比原来预计的多400人。不过别着急,她把多出来的也准备好了。事实上,她对具体会多出多少也没有清楚的预计,因为允许有些人临时到场再登记入场,这样我怕400份不够,为保险起见寄了600份。还有,她问我你是否需要在演讲开始前让听众手上有资料。我告诉她通常是这样的,但这次是一个新的演讲,所以我也不能确定。这样,她决定在演讲前提前发资料,除非你明确告诉她不这样做。我有她的电话,如果你还有别的要求,今天晚上可以找到她。’”

    艾米的一番话,让富斯特彻底放下心来。

    艾米对结果负责,她知道结果是最关键的,在结果没出来之前,她是不会休息的——这是她的职责!

    对结果负责也正是艾米成就个人品牌的原因。具有个人品牌的员工一定是负责任的员工。他们关注结果,并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得结果,他们绝不会寻找借口来推卸、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星开发笔记本电脑要比索尼公司晚得多。但是现在三星的新产品活力十足,新品不断,而索尼的新产品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当年,索尼的笔记本电脑因为设计精巧而在市场上很畅销。三星公司为了与索尼公司的经典产品一较高下,决心开发出比索尼Vaio更轻、更薄的新款笔记本电脑。

    于是,三星高层要求研发人员按照比索尼公司同类产品“薄至少1厘米”的高标准来努力。尽管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三星的研发人员经过8次反反复复的实验与提高,还是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当时主攻技术创新的陈大济(2003年3月被任命为韩国信息通信部部长),带领研发团队接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当初,也正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其他企业纷纷减缩研发经费之际,而陈大济和研发人员们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并没有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放弃努力。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完不成这个任务,三星笔记本电脑就赶不上索尼,就永无强大之日!对结果负责,对公司的责任感,让三星的研发人员不断克服技术难题,成功地完成了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戴尔看到三星的这些产品后大吃一惊,赶紧派人到三星采购。为此,三星还顺利地从戴尔手中得到了160亿美元的采购合约,使三星迅速成为全球高端笔记本生产企业之一。

    正是因为有像陈大济这样对结果负责的品牌员工,三星才取得了在笔记本业务上的巨大成功。

    树立品牌就要对结果负责,当你在工作中被授予某一项任务,要求提供一定的结果时,请负起你的责任来,力求把最完美的工作结果带给自己的老板。

    如果企业里每一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那么整个企业就不会出现互相推卸责任,为自己找借口的现象,所有的人都能够同舟共济,一起推动企业的发展。

    精益求精是对品牌最好的诠释

    要想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丢掉末流员工的帽子,需要在工作中成为主动、高效、尽一切办法做得完美的人。

    精益求精是每一位老板都十分看重的职业精神。如果一名员工不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拥有卓越的个人品牌的优秀员工。

    一位企业经营者说过:“如今的消费者是拿着‘显微镜’来审视每一个产品和提供产品的企业的。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较宽松生存空间的企业,不仅是合格的企业,也不只是优秀的企业,而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你要求自己的标准,必须远远高于市场对你的要求标准,这样才可能被市场认可。”

    要想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丢掉末流员工的帽子,需要在工作中成为主动、高效、尽一切办法做得完美的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以求得不断的进步。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工作准则。

    1998年4月,海尔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向洗衣机本部住宅设施事业部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学习她“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即“零缺陷”。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个月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从日本学习归国之后,魏小娥重点抓卫浴分厂的模具质量工作。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从未放松过。在一次试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显然,这是操作工在工作时无意间落入的。一根头发丝就是废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白帽,并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这样又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的原因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试模期间,还是设备调试正常后。

    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就了魏小娥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也让她成为众人学习的楷模。在职场中,有些员工本来具有出色的能力,却因为不具备追求完美的精神,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结果,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而另外有一些人,刚开始在工作中表现得并不出色,他们也明白自己的情况,为了改变自身的境况,他们全身心地、尽职尽责地投入工作之中,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结果,他们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还为自己在职场中树立起了个人品牌。

    美国前总统麦金莱在得州的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尽最大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

    只有不满足于平庸,才能追求最好,才能成为卓越的员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物。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当你不断追求完美、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磨炼技能,专业打造非凡品牌

    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专业技能之本而空谈品牌的树立,所以,每个人都要使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本行业的品牌和尖兵。

    在如今的职场竞争中,拥有一种过硬的专业技能,你才能轻松地获胜。在你的本职工作中表现出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掌握这方面的突出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成为你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孔祥瑞是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队长,他有一个特别的称号:蓝领专家。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呼呢?那是因为孔祥瑞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对机器设备异常熟悉。

    有一次,公司引进了一批德国进口设备,没想到刚刚试用了10天,机器就“罢工”了。操作队的工人们都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很是着急。有人还说:“都说德国货质量好,原来也是一般般。”

    最后,他们将该设备的厂家设在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请来,查看机器的故障。谁知,人家来了以后,看到机器就责问:“你们为什么不按照说明书操作?你们这样接未变压的电源是很危险的。”原来,说明书上已经写明要将电压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而公司操作间的电压较高,用于原来的机器没有太大问题,但这个“外国货”就不认账了,不将电压调低它是不会正常工作的。

    这件事给了孔祥瑞很大的刺激,听着德方工作人员的数落,孔祥瑞暗下决心:绝不能当设备的奴隶,不能再被动地让机器牵着鼻子走。于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孔祥瑞找来设备说明书,一页一页地琢磨,不懂就问,不明白就查资料,渐渐地摸透了这些设备的脾气和门道。他不再满足只是了解机器,他还要彻底让机器为他服务。他开始着手进行一些技术创新,使得机器设备更加完美,工人们用起来更加安全顺手。

    从此以后,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机器,只要出了毛病,找到孔祥瑞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那些设备。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要想在该行业中站稳脚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水平对于员工在某个行业中的品牌建设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专业技能就是成就个人品牌的敲门砖。无论你是普通工人,还是推销员,或者是一个电脑程序员、一个建筑工程师,都要以这块敲门砖来打开通往品牌道路的大门。简而言之,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专业技能之本而空谈品牌的树立,所以,每个人都要使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本行业的品牌和尖兵。

    然而,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不精于术”的情况:那些技术半生不熟的泥瓦工和木匠,将砖石和木料拼凑在一起来建造房屋,在那些房屋尚未出售之前,有些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术业不精的医科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学好技术,结果做起手术来笨手笨脚,让病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律师在平时不注意培养能力,办起案件来捉襟见肘,让当事人白白花费金钱……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程度,而应该想尽办法熟练地掌握它,成为此项业务方面的专家。一位成功人士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时说:“那很简单,就是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

    善于跑位、补位的人,才是品牌和业绩卓越的人

    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都是不容忽视的,那些任意缺位、错位的员工,永远无法在职场中立足,只有善于跑位、补位的员工,才是品牌卓越、最受企业欢迎的人。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职责都能够清楚明确地划分出来,优秀的员工会在工作需要的时候,及时地补充到需要自己的岗位上去,保证整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那些平庸的员工往往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坐视不管。这些员工不但不能够承担那些没有准确定位的工作职责,甚至在自己的工作中也会缺位,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在任何企业中,错位、缺位的员工都不会受到老板的重视,个人也不会获得良好的成长机会。

    有一个上海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到北京工作,应征做了一个公司的策划负责人。他工作起来也算出色,很受客户认可。但是他自恃才高,一些小策划案根本不接。

    有一次,一个广告公司要设计宣传页,他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就推给他的一个同事去做。他的同事很高兴地接了下来。但那个同事是新手,不懂得规则,在策划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漏洞。这个研究生发现了漏洞,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并帮助同事改正,而是暗暗嘲笑。

    方案反馈到客户那里,客户毫不客气地取消了与他们的合作,转向了他们的竞争对手那里。很快,经理就找到了研究生,告诉他因为他的推卸责任使公司失去了一个大客户。研究生据理力争,说那不是他策划的。这让经理很失望,于是经理决定将其开除,而那个出现漏洞的同事反倒被留了下来。

    其实,这位研究生不明白,补位虽不是他的职责,但由于涉及公司的利益,他应该主动站出来指出错误,并为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而感到骄傲,因为这证明了他的能力。但是他推脱了,将责任推脱的同时,也将自己推出了公司的大门。

    看足球的人都知道,那些优秀的射手都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人,他们能够把握住最恰当的时机,出现在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上,然后射出漂亮的一球。他们并不是死守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机会到来,而是能够积极跑位去捕捉机会。其实,在职场中也一样,那些在职场中拥有出色业绩和卓越的品牌的人都是善于跑位、补位的人。

    美国微软公司前副总裁李开复曾经任职于苹果电脑公司。一次,他和公司CEO史考利受到美国当时最红的早间节目“早安美国”的邀请,在节目中演示他们发明的语音识别系统。这对于公司的产品宣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如果一旦在演示的时候失败,对于企业的声誉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史考利和李开复的心里都有一点紧张。所以上节目前,史考利问李开复对于演示成功能有多大把握,李开复回答说有90%。史考利想了想问,能不能把这个可能性提高到99%,李开复回答可以。

    节目如期进行了,一切都很顺利。这次成功演示使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两美元。史考利真诚地对李开复表示感谢,然后问他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成功,是不是没有休息一直在改程序。李开复回答说,其实系统和昨天没有任何差别。史考利吃惊地问,你该不是冒着这样大的风险上的节目吧?李开复坦然回答,成功率是99%。因为他带了两台电脑,并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如果一台出了问题,他们马上可以切换到另一台上。这样一台电脑失败的可能性是10%,两台电脑连在一起的失败可能性就是10%×10%,也就是只有1%,所以成功率就是99%。

    在我们的工作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这个时候,有品牌的员工就要有想他人所未想的精神,随时有补位的意识。一个能够随时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员工,一定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也就是给自己的个人品牌增加筹码的人,他们自然比别的员工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其实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如果我们树立起补位意识,用锻炼自己成长的积极心态来对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能把工作当成机会,把指派当成锻炼,从而为明天的成功积累更多的资本。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扪心自问:我是否有补位意识?是否善于补位呢?如果你的回答不是特别肯定的话,那么,你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做一个善于补位的员工,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业绩出色、品牌卓越的人。

    完美工作,体现个人品牌的最大价值

    在职场中,只有追求完美工作的人,才是最具品牌价值的人,才是真正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在职场中,无论做什么工作,做多难的工作,都要尽力做到完美,只有把工作做到完美,才能让你的品牌价值发挥到极致。宋国华就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2000年,一汽集团决定正式启动“一汽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负责这个项目的就是宋国华。接下重担的宋国华带领项目组的成员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12月28日研发出了“一汽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小闭环软件。这是一套实现价格与核算集成,全面解决制证、记账、制表,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具有16个功能模块的财务管理软件。

    2003年年初,试点工作开始试行。此次工作由集团公司向二级公司及基层单位纵深下去,在包括整车、热加工、冷加工等不同行业的6家单位全面铺开。

    经过一年的推广,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集团公司决定在集团全资子公司和职能处室范围内的73家单位全面推广实施小闭环,并且集团公司领导对宋国华郑重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宋国华并没有退缩,但却有三大难题摆在他的面前:

    一是人手不足。当时项目组人员不足30人,而实施预计需要150人,短时间内如何招集、补充120人是一大难题。

    二是实施能力十分薄弱。如何将150人的团队,短时间内通过培训具备财务、计算机技能,全面掌握小闭环功能,具备实施能力和水平是一大难题。

    三是实施经验非常匮乏。实施小闭环系统在一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即便在国内也是史无前例的,毫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就连失败教训也无从参照,这又是一大难题。

    众多的困难令许多人没了信心,说这事根本不可能完成。他们纷纷劝宋国华不要接这个任务或者对领导说明困难,延长时间,但宋国华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经过几天几夜的分析和整理,宋国华的头脑在一片困顿中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和社会公开招聘,按照实施要求对招聘人员进行超常规魔鬼式培训和训练。一切按计划开始进行。

    在解决了人员和技术问题后,开始全面推广和实施。然而,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尤其是账实不符、往来账不清、编码混乱等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保证账实相符,项目组人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反复核对与盘点。

    在小闭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实施的日子里,项目组成员面对着各有困局的基层单位,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作为项目经理的宋国华更是夜以继日地忙碌。在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中,身体本来就不好的宋国华病更多了,但他从来没告诉过周围的同事,每天都自信、坚强且笑容满面地面对大家,而他办公桌上的药瓶却日益增多。

    就这样,在宋国华和项目组实施人员的艰苦努力下,靠着信念、意志、智慧和勤勉,他们一步步迈向成功,硬是在人们认为“不可能”的条件下,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而且超额完成,一年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实施83家单位,在业界创造了一个奇迹。项目组因此被授予“一汽车卓越团队”,而宋国华本人也被评为“第一汽卓越员工”。

    企业需要的不是嘴上说得漂亮的人,而是能为企业创造出色业绩的人!宋国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只是把对企业负责的精神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工作中。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也不管自己的身体正忍受多大的痛苦,他都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用自己辛勤的耕耘,用自己的汗水,为企业创造了出色的业绩,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得到重用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让你的老板觉得你是不可替代的,一定要从内心决定做第一。这样你才会有信心把工作做到完美,你的品牌也才会真正树立起来。

    要知道,只有追求完美工作的人,才是最具品牌价值的人,才是真正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