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运动手册-羽毛球基本技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握拍法

    羽毛球运动是以运动员手握球拍往返击球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握拍法就成了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羽毛球基本技术之一。学会正确的握拍方法是掌握合理、准确、全面的击球技术的前提条件。而不正确的握拍方法会妨碍各种击球技术的掌握和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因此,不但初学者从一开始就应十分重视学会正确的握拍方法,就是已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员也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握拍法。

    〔一〕握拍法的类型

    握拍法可分为正手握拍法和反手握拍法两种。

    (一)正手握拍法

    用握拍手手掌同一个朝向的拍面击球叫正手击球,正手击球时的握拍方法为正手握拍法。

    [方法]握拍时,先用左手拿住拍颈,使拍面与地面垂直,再张开右手(本书的全部技术动作均以右手握拍为例),使手的小鱼际肌靠在拍柄底托处,虎口对准拍柄的内侧小棱边,然后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并拢握住拍柄,小指和无名指在拍柄的末端应稍紧,负责不使球拍脱手,食指与中指稍微分开,用食指和拇指轻松地环扣住拍柄。

    (二)反手握拍法

    用握拍手手背同一个朝向的拍面击球叫反手击球,反手击球时的握拍方法为反手握拍法。

    [方法]在正手握拍法的基础上,拍柄稍向外转,食指收回,拇指第二指节顶贴在拍柄内侧的宽面上,其余四指并拢握住拍柄,手心与拍柄之间应有一个明显的空洞。

    〔二〕握拍法的关键

    不论正手握拍法或反手握拍法,除上述握法的区别以外,它们共同的技术关键是,一要放松,二要灵活。

    (一)握拍要放松

    握拍的时候,手部的肌肉要适当地放松(拇指与食指比较放松,主要用其余三指自然地握住拍柄)。击球前,食指与中指间有一定的距离(正手握拍时更明显),手心不要靠在拍柄上,手心到虎口之间应留有空洞(反手握拍时更明显)。在击球时,握拍才由放松到握紧,虎口也随之夹紧,食指与中指靠拢,虎口到手心之间的空洞也不见了。但在球击出以后,又要很快地恢复到放松握的姿势。

    (二)握拍要灵活

    前面讲的正手握拍法和反手握拍法是两种基本的握法,初学者无疑应以这两种基本握法开始学习。但是应该知道,场上击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同的击球方法对握拍法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做不同的击球时,需要灵活地对握拍法作某些调整,击球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后场正手击高远球或杀球时,击球前握拍要放松;由于用爆发力击球的缘故,到击球时,就应突然紧握拍柄。但如果做正手吊球,由于吊球要严格控制力量,即使在击球瞬间,握拍仍然比较放松。在左后场头顶吊对角球时,甚至可以将食指和拇指更放松一些,目的是容易转动拍面,有利于控制击球方向。在半场区作半蹲快打时,为了使挥拍幅度减小,频率加快,有人习惯握在拍柄上端,而把拍柄的下端露出一段。在网前击球时,同样有需要灵活调整握拍法的情况。

    总之,握拍是为击球服务的,不论哪一种握拍法,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利于手腕、手指力量的发挥;有利于手腕的灵活转动;有利于灵活调整拍面朝向,以便控制击球路线和球的落点。

    羽毛球比赛从发球开始到成“死球”,往往要运用不同击球方法来回击很多回合。当击完一次球后,就应恢复到正手握拍法,当下一次决定用何种击球方法时,又重新转换成相应的握拍法。这样循环不已,直到打成“死球”。

    〔三〕握拍法常见的错误

    握拍法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一是五指并拢死劲一把抓的“拳握法”。这种握法使手臂的肌肉僵硬,影响手腕的灵活性。

    二是虎口对准拍面的“苍蝇拍握法”。这种握法使屈腕发生困难,妨碍对拍面角度的自由控制。

    三是反手击球时,没有转换成反手握拍法。

    二、发球法

    发球是羽毛球运动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高质量的发球,会给对方接发球造成困难,迫使对方只能作防守性的回击,甚至会造成接发球失误。质量差的发球,会使对方获得进攻机会,使自己处于被动。所以,发球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主动或被动,在双打比赛中尤其是如此。关于只有发球方胜球才能得分的规则,就使我们更应重视发球权,把发球作为组织进攻的开始。

    何为好的发球呢?一是高质量到位(如发网前球要贴网而过,落点靠近前发球线;发高远球落点要在后发球线附近等)。二是变幻莫测(做到各个发球周期动作的一致性,符合战术变化的要求)。三是符合规则要求(不违例)。

    〔一〕发球的基本姿势

    按发球时的基本姿势不同,发球可分为正手发球和反手发球两种。

    (一)正手发球

    [站位]单打时,一般站在发球区内离前发球线1米左右的中线附近。双打时可站前一些。

    [姿势]左脚在前(脚尖对网),右脚在后(脚尖斜向侧方),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上身自然伸直,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成左肩斜对球网之势。右手握拍向右后侧举起,肘部稍屈。左手用拇指、食指、中指夹持羽毛球的中间部位,举在身前。两眼注视对方准备接球的动向。

    正手发球可以用来发任何一种飞行弧线的球,在单、双打中都普遍采用。

    (二)反手发球

    [站位]站在发球区内较靠近前发球线的位置上。

    [姿势]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上身自然伸直,重心放在右脚上,右脚尖面对球网。左手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羽毛球置于腹前腰下。右手反手握拍,肘部略抬起使拍框下垂于左腰侧,两眼注视对方准备接球的动向。

    反手发球主要靠挥动前臂和伸腕闪动发力,动作小,力量也较小,但速度较快,动作一致性好。可以发除高远球之外的其他各种飞行弧线的球,主要用于双打比赛中。

    〔二〕发各种飞行弧线的球

    发球按发出的球在空中飞行的弧线不同,可分为发高远球、发平高球、发平快球和发网前球。

    (一)发高远球

    把球发得既高又远,使球近乎垂直落在对方后发球线附近的发球区内,称为发高远球。它可以迫使对方退到端线接发球从而减小进攻力。是单打的主要发球手段,也是学习发球技术最基础的练习。初学发球要从发高远球开始。

    [方法]准备姿势见前述。发球时,左手撒手放球。紧接着以转体和上臂的挥动带动前臂,形成臂在前,球拍随后的姿势。当球拍与球快要接触前,前臂挥动速度加快,并带动手腕向前上方闪动,由原来伸腕姿势经前臂内旋至屈腕,造成击球瞬间的爆发力,在拍面后仰(拍面与地面形成的仰角一般大于135°)的情况下将球向前上方击出。击球点应在右侧前下方。在球击出后,球拍随着惯性往左侧前上方挥摆。随着挥拍的过程,身体重心也由右脚移到左脚,右脚跟稍提起,保持住身体的平衡。

    发高远球的关键是球拍击到球时要控制好拍面的角度,由原来的伸腕经前臂内旋至屈腕击球应有强劲的、向前上方的爆发力。

    (二)发平高球

    发出球的弧线比高远球低,但对方又不能拦截的高度飞向后发球线附近的发球区内下落,称为发平高球。平高球往往可迫使对方匆忙向后移动接球,从而限制对方大力扣杀或其他进攻性的回击。

    1.正手发平高球的方法

    准备姿势见前述。其方法与正手发高远球的方法基本一致。由于平高球飞行弧线比高远球低,所以,挥拍击球时多运用前臂带动手腕发力。球与球拍接触时,球拍后仰的程度比发高远球时小(球拍与地面形成的仰角一般在120°~130°),拍面略微向前推送击球。

    2.反手发平高球的方法

    准备姿势见前述。发球时,主要以前臂带动手腕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快速挥拍,在拍将要击到球之前,左手自然撒手放球,在拍面与地面形成的仰角在120°~130°时,用反拍面正击球托。

    发平高球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击球时球拍的仰角,以免出球太高缺乏攻击力,出球太低遭受拦截。击球力量要适当,力量太小球发不到位,力量过大球易出界。

    (三)发平快球

    发出的球又平又快,径直飞向对方后发球线附近的发球区内,称为发平快球。由于它弧线平直,飞行急速,向对方接球能力最薄弱的部位或空当儿发去,往往能使其措手不及,收到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它是发球抢攻的主要发球技术。

    1.正手发平快球的方法

    准备姿势见前述。其挥拍的前一段动作与发高远球相似。区别在于:在击球前的瞬间,应在前臂的快速带动下,靠手腕和手指突然向前发力将球击出。击球时,拍面稍微后仰(球拍面与地面形成的仰角一般在110°左右),在不“过腰”、“过手”的限度内尽量提高击球点。

    2.反手发平快球的方法

    准备姿势见前述。其方法与反手发平高球的方法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击球时,拍面与地面形成的仰角一般应在110°左右,击球力的方向应更平直一些。

    发平快球的战术效果在于快速和突然性,其技术关键是:

    (1)发球姿势要与发其他弧线球的姿势保持一致,不使对方预见发球意图。

    (2)要有较强的手腕爆发力,否则,出球速度慢,反遭攻击。

    (四)发网前球

    发出的球贴网而过,落在对方前发球线附近的发球区内,称为发网前球。发网前球技术要求较高,如果球飞行弧线太低,会不过网;若球飞行弧线过高,易遭扑击,所以要更讲究发球技术。发高质量的网前球,可以避免对方接发球时往下压球,从而限制了对方作进攻性的回击。它是双打发球的主要手段。

    1.正手发网前球的方法

    准备姿势见前述。挥拍幅度较小,主要靠前臂和手腕带动挥拍,上臂动作并不明显。球击出后,应控制拍子挥动。挥拍的加速不明显,甚至可以缓慢地挥动。击球的力量较小,拍触球时,握拍仍然较放松,利用腕和手指的力量从右向左横切推送,使球贴网而过,正好落在前发球线附近的发球区内。

    2.反手发网前球的方法

    准备姿势见前述。发球时,前臂带动手腕使球拍从左下方向右前上方作半弧形挥动。在拍将要击到球之前,左手自然撒手放球,用球拍对球做横切推送动作,使球贴网而过,正好落在前发球线附近的发球区内。

    发网前球的关键在于:

    (1)严格控制击球力量和掌握好用力的方向。

    (2)击球时,球拍面略后仰(拍面与地面形成的仰角一般在120°左右),在不“过腰”、“过手”的限度内尽可能提高击球点,使球过网时的弧线尽可能低一些。

    〔三〕发球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各种发球常见的错误各不相同,不宜一概而论。这里,仅以正手发高远球常见的错误为例加以说明。

    (一)挥拍路线不是自右后,经右前下方,再向左上方的画弧,而是横扫,致使出球弧线太低。或击球后,球拍不是往左上方挥去;而是往右上方挥动,造成动作不协调,发力不充分。

    [纠正方法]

    1.多做按正确挥拍路线的慢动作挥拍练习,逐渐过渡到正常速度的挥拍练习。

    2.在右侧对墙,离墙壁约50厘米处作好发球准备姿势,作发高远球挥拍练习,可以纠正横扫球拍的错误。

    (二)挥拍时,手臂僵直;而不是以肩为轴,由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作协调的挥拍击球。

    [纠正方法]讲明身体各部分协调发力的顺序,多作放松协调的发球练习(开始时不强调用爆发力击球)。

    (三)放球与挥拍配合不好,造成击球不准。

    [纠正方法]

    1.反复练习放准球——落点固定在身前,保持球托往下下落。

    2.发球时,可以眼睛看球。

    (四)“脚移动”、“过腰”等违例。

    [纠正方法]讲清规则要求。发球时,结合发球裁判实习,及时、准确判罚。

    三、击球法

    羽毛球运动的各种挥拍击球技术,统称为击球法(也称手法)。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交替运用各种击球方法,使击球力量的大小、落点的远近、飞行弧线的高低、飞行路线的直斜、飞行速度的快慢以及球的旋转等经常发生变化。这样,才能做到攻有手段,守有招数,赢得比赛的主动权。初学者应首先努力掌握击球法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些内容,然后再争取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击球技术。

    击球有很多技术动作,根据这些技术动作的特点,大致可分为高手击球、低手击球和网前击球三大类。

    〔一〕高手击球

    一般将击球点高于头部的击球,称为高手击球。高手击球按其技术特点和球飞行弧线的不同,可分为:高远球、平高球、扣杀球和吊球等。它一般在后场用来主动进攻或调动、控制对方,所以也称为后场主动进攻技术。在比赛过程中,后场区域是双方必争之地,后场击球技术在整个羽毛球技术中是极为重要的部分。

    击球点在身体右边,以正手握拍法用正拍面(拍面与手掌同一个朝向)击球的,称为正手击球。击球点在头顶上方,以正手握拍法用正拍面击球,称为头顶击球。击球点在身体左边,以反手握拍法用反拍面(拍面与手背同一个朝向)击球的,称为反手击球。

    (一)高手击球的技术要求

    1.击球点要高

    击球时,要充分利用身高、臂长、拍长和起跳的高度,争取高点击球。要选准击球点,如果球尚未落到适当高度就过早挥拍,会击不到球。如果击球点过低或过后,或过于偏左、偏右而远离身体,都会影响发力和影响击球的质量。因此,高点击球选准击球点是提高击球质量的关键。

    2.保持动作的一致性

    不论击回高远球、平高球、扣杀球或吊球,自准备击球起至击到球之前的一段过程,要做到技术动作一致。其目的是不过早暴露回球的意图,以增加对方判断的困难。只有到发力击球的刹那间,才使人看到你真正的回击手段。

    3.发力正确,又能控制力量

    一般讲,后场击球技术动作幅度较大,所需力量也较大,主要靠力量、速度和控制球的落点制胜对方。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力,充分运用身体各部分的力量(包括腰腹力、臂力、腕力和指力)击球。另外,还要能控制使用力量,以适应吊球时严格控制力量的要求。

    4.准确控制拍面角度

    欲击成直线、对角线和斜线的球路,或高低不同弧线飞行的球,除了力量的因素外,还必须在击球瞬间通过灵活改变握拍法,运用手腕和手指的协调动作,准确控制拍面的角度(包括在击球点上拍面与地面所成的夹角和拍面与端线所成的夹角)才能完成。

    (二)高手击球技术动作分析

    1.高远球

    击出高弧线飞行的,几乎垂直落到对方端线附近场区内的球,称为高远球。一般在自己处于被动情况下,为了争取时间,调整场上位置,争取变被动为主动时就打出高远球,以使对方远离中心位置而退到端线附近去回击球。如果运用适当,高远球能为进攻创造良好条件。

    (1)正手高远球

    采用正手握拍法,击球点在身体的右侧方用正拍面击出的高远球,称为正手高远球。它分原地正手高远球和起跳正手高远球两种。初学者应从原地正手击高远球开始,然后过渡到起跳击球法。

    原地正手击高远球的方法:以快速合理的步法移到球降落点的位置上,击球点选择在右肩稍前的上空,作好准备击球的动作——侧身对网(左肩对网),左脚在前并以脚尖垫地,右脚在后稍屈膝(脚尖朝右),重心落在右脚上;上体和头稍后仰,眼盯着球,右手正手握拍举于右肩上方,上臂与躯干的夹角和上臂与前臂的夹角都在大于45°,小于90°之间为宜;手臂放松微向后拉,前臂稍内旋,手腕与前臂保持伸直,左臂屈肘自然左上举,左肩高于右肩(在击球过程中有利于带动肩横轴向后下扭转,也有利于腰部发力)。当球降落到适当高度时开始转体,并以肩关节为轴带动上臂上举(肘部稍向前),至与躯干之间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上臂与前臂成90°角左右,前臂往后伸,腕关节充分后伸,球拍垂于右肩后。发力击球动作是从球拍由前臂带动往上加速挥拍开始的。此刻,手指握紧拍柄,从手腕的充分后伸经过稍微有点内旋至前屈闪腕动作产生爆发力,击球托的后下底部,使球往前上方击出。击完球之后,由于左臂的带动和右臂击完球之后的惯性作用,使身体转成面对球网,重心移到左脚上,向中心位置回动。

    起跳正手击高远球的方法:整个动作过程与原地正手击高远球基本一致。不同点是:应用右脚起跳,在空中完成挥拍击球过程的同时,左脚后摆,右脚前跨,两脚在空中完成前后交换(这个过程必须协调一致)。击完球之后,以左脚的内侧沿在左后方先着地,上体适当前倾(以制止重心后移)。紧接着,右脚在右前方着地屈膝缓冲,左脚后蹬,即向中心位置回动。

    如果击球时拍面正对前方,发力方向是正前上方,击球托的后下底部,则成直线高远球。如果击球时拍面斜向左侧,发力方向是左前上方,击球托的右后底部,则成对角线高远球。

    (2)头顶高远球

    采用正手握拍法,击球点在头顶的前上方,用正拍面击出的高远球,称为头顶高远球。一般在对方击来左后场的高球时,常用它还击。头顶击高远球分原地的和起跳的两种方式。初学者应先学原地击法,逐步过渡到起跳击法。

    原地头顶击高远球的方法:

    准备击球时,应右脚在后,上体向左后仰,击球点选择在头顶前上方(或左前上方)。挥拍的路线是右臂的肘关节高举过肩,稍靠近头部,使球拍绕过头后再向前挥摆。在挥拍过程中,前臂稍微内旋带动手腕由后伸经内旋往前屈腕,同时肘关节急速制动,以鞭打状产生爆发力,将球击出(击球托的后下底部,则成直线球;击球托的左后下底部,则成对角线球)。击完球之后,球拍顺势经体前收至右胸前。

    起跳头顶击高远球的方法:与原地头顶击高远球的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后退的最后一步,右脚应向左后方撤,右脚着地后应向左后上方起跳。起跳时一定要掌握好时间和选准击球点,在空中完成击球动作的同时,应收腹使上体前压,左脚后摆,右脚前跨,两脚作前后交换。击球后,以左脚的内侧沿在左后方先着地,紧接着右脚在右前方着地屈膝缓冲,并用左脚后蹬向中心位置回动。

    我国运动员步法移动比较快,对于在自己左后场上空的来球,都比较习惯用起跳头顶击球。这种击球技术比反手击球力量大,球快而凶狠,在击球之前能较清楚地观察对方所处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有利于选择球路,控制球的落点。

    (3)反手高远球

    在自己左后场区上空的球,以反手握拍法用反拍面击出的高远球,称为反手高远球。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原地反手击高远球,很少采用起跳的击法。但是,也常常采用右脚往前跨与挥拍同时的击球方法。

    反手击高远球的方法:当判断来球是在左后场区上空,决定采用反手击回高远球时,应即刻起动,向左转身向球的降落点位置上移动。与此同时,必须将原来的正手握拍法变为反手握拍法,右肘关节稍往左移,上臂与前臂约成90°角,手臂与握拍都要放松,举拍于左胸前。当右脚向左后场区跨出最后一步时,重心移到右脚上,膝关节微屈,左脚在后,脚跟提起,脚掌内侧点地,背向球网,微收腹,头上仰,眼盯球,击球点选准在右肩上方。当球降落到适当高度时,右脚蹬地,上体往后伸展以带动右肘关节往上提,形成肘关节先行之势以带动前臂加速往上挥拍击球。击球时,手腕由原来的屈的姿势经前臂内旋至加速伸腕闪击,握紧拍柄,拇指顶压,将球击出。击完球之后,随着挥拍的惯性和右脚向右后蹬转的力量,身体随即转成面对网,向中心位置回动。

    2.平高球

    击出飞行弧线比高远球低,但对方举拍又拦截不到,落点在对方端线附近场区内的球,称为平高球。平高球是属于后场快速进攻的主要技术之一,它是比赛中控制与反控制,直接进攻或主动过渡以创造进攻机会的有效手段。

    平高球技术是从高远球技术发展而来的,是我国运动员在60年代初期,根据当时国内外技术向加快比赛速度的方向发展的趋向,在训练与比赛的实践中改革了场上的步法,提高移动速度,改革了击球手法,加大挥拍击球时的爆发力,加快球的飞行速度,调整球的飞行弧线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成为今天的快速进攻的技术。在比赛中,通常运用平高球控制对方后场底线两角,迫使对方在匆忙后退中回击球。如果对方移动步法较慢,反控制能力较差,则回球质量差,就会有机可乘。

    击平高球的方法与击高远球的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它们的技术特点和要求的区别在于:一是在击球点上的拍面仰角小于击高远球时的拍面仰角(拍面仰角的大小是决定出球弧线的关键);二是要善于控制球的飞行弧线和落点,击出去的平高球的高度,要根据对方的身材高矮与弹跳能力,准确控制高度(应不让对方在中场位置上起跳拦截为准)。同时还要考虑到球的轻重、快慢、风速、风向等因素的影响,准确控制力量,才能使落点准确。

    3.扣杀球

    把高球在尽量高的击球点上,用大力挥击下压到对方场区内,称为扣杀球,也称扣球或杀球。由于扣杀球力量大,击球点高,因而球速快,球飞行的弧线短直,是后场进攻和争取得分的主要手段。在对付防守技术较差,反应较慢的对手时,与平高球、吊球配合运用,比赛效果会更好。

    扣杀球有正手扣杀球、头顶扣杀球、反手扣杀球及劈杀球、突击杀球之分。

    (1)正手扣杀球

    对于在自己右侧上空的高球,作正手握拍法,用正拍面扣杀球,称为正手扣杀球。

    正手扣杀球可以在原地或起跳后进行。它们的准备姿势和动作过程与击高远球相似。但其技术方法上是有区别的。一是发力要求不同:扣杀球要充分运用腰腹力量和肩关节的力量。发力前,身体较为后仰,特别是起跳扣杀球几乎成“满弓形”,然后发力击球,才能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的力量。发力击球时,手臂以最大的速度挥摆,最后通过手腕的高速闪动(屈腕)产生强大的向前下方的爆发力。所以,挥拍击球时,手臂几乎是伸直的。二是击球点有区别:杀球点选择在右肩前上方稍前一些的位置上(比击高远球略前一点),有利于发力击球。如果击球点太前,则杀球不易过网;如果击球点太后,则不易发力,不易控制拍面角度,杀下去的球既飘浮无力,又不易控制落点。三是拍面角度有异:扣杀球时的拍面角度,要比击高远球时小,一般控制在75°~85°之间为宜,拍面应前倾。

    当拍面正向前下方扣杀,则杀直线球。当拍面斜向一侧扣杀,则杀斜线球。随着杀球的动作过程,身体稍向左转,手臂和球拍也向左下方下落,维持身体平衡,将拍收至右胸前,即刻回动。

    还有一种叫劈杀球的技术,其方法与正手扣杀球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劈杀球主要以前臂和手腕的外旋(或内旋)以及手指控制拍面作劈切的动作,使球拍同时击中羽毛和球托的右(左)后部位,把球击向对方中场两侧区域。劈杀球的力量虽比扣杀球小,但很突然,落点较准,是一种很有威力的进攻技术。

    (2)头顶扣杀球

    对于在左后场区上空的球,击球点选择在头顶上方,作正手握拍法用正拍面扣杀球,称为头顶扣杀球。

    头顶扣杀球的方法与头顶击高远球的方法相似。其不同点:一是击球的力量比击高远球大,发力方向是向前下方的。二是击球点稍前些,拍面角度较小,一般控制在75°~85°为宜,拍面保持前倾。

    (3)反手扣杀球

    对于在自己左侧上空的高球,作反手握拍法,用反拍面扣杀,称为反手扣杀球。比赛中运用反手扣杀球,具有一定的进攻突然性。但从球速和力量讲,都不如头顶扣杀球的快和大,球的落点也较难控制。我国运动员较普遍运用头顶扣杀球,较少采用反手扣杀球。

    反手扣杀球的方法与反手击高远球的方法基本一致。其不同点是:击球时,拍面角度一般控制在75°~85°为宜,反拍面保持前倾,发力方向是前下方。

    (4)起跳突击杀球

    当对方击来弧度较低的平高球时,则向侧方(或侧后方)起跳,突然挥拍扣杀球,称为起跳突击杀球(也称“突击”)。突击杀球多用于中场或中后场区。这项技术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进攻突然性,在单打时有应用,在双打时运用尤多。

    起跳突击杀球的方法:用正手握拍法,如果是在右侧方的来球,则举拍于右肩上,右脚向右侧上方起跳使身体向右侧上空窜去,到最高点时,以肩带臂,主要以前臂和手腕快速挥拍扣杀球。扣杀球后,仍以右脚先着地缓冲,即刻回动。如果球向左侧边飞来,则用左脚向左侧上方起跳使身体向左侧上空窜去,肘关节高举靠近头部,举拍于头后,到最高点时,主要以前臂内旋和手腕快速挥拍扣杀球。扣杀球后,仍以左脚先着地缓冲,即刻回动。

    4.吊球

    在中、后场的高球,运用劈切或拦截的技术动作,使球轻轻地落在对方网前区,称为吊球。在击球瞬间球拍有劈切球的动作的称为劈吊;只是以拍面拦住球使反弹回去的叫拦吊球。由于吊球落点比较近网,与平高球结合运用,就会拉开对方的防守范围,从而达到调动对方,掌握场上的主动权。

    高质量的吊球要求严格控制击球力量,应使球在过网后立即下坠,准确地落在靠近球网的边线附近的场区内。要做到与击平高球、扣杀球前期动作一致,以隐蔽自己的吊球意图。

    吊球可分为正手吊球、头顶吊球和反手吊球。

    (1)正手吊球

    对于在自己右侧上空的高球,作正手握拍法用正拍面吊球,称为正手吊球。

    正手吊球的方法与正手击高远球的方法类似。其区别有两点:一是击球力量要小。当击到球以前的刹那间,突然减慢挥拍速度,以手指控制使拍面适当前倾,作放松收腕、屈腕动作,用球拍劈切羽毛球完成吊球。二是拍面要适当前倾。如果要吊斜线球,应作前臂稍外旋至腕屈收,拍面向左下方偏斜切击球托的右后侧,使球落到对方右边网前区域。如果吊直线球,应使前臂稍内旋,腕稍屈、展,当拍面稍前倾正对前下方时,切击球托的后部(球拍是从右向左挥动的),使球落到对方左边网前区域。

    拦吊球的方法:打过来的平高球弧线较低时,即刻起跳(一般多在中场或中后场)向上伸直手臂和球拍,球拍对准来球并略向前倾(位置较前,可前倾多一点;位置较后,则前倾少一些)将球拦吊过去。

    (2)头顶吊球

    对于在左后场区上空的高球,击球点选择在头顶的前上方,作正手握拍法用正拍面吊球,称为头顶吊球。

    头顶吊球的方法与头顶击高远球的方法类似。其不同处有三点:一是击球力量要小,拍触球瞬间只需放松地用拍切击球,而无须用大的爆发力。二是拍面的仰角要小些,一般控制在90°左右为宜。三是吊球时,前臂应内旋带动球拍自右向左挥动,手腕放松,手指控制好拍面角度。欲吊斜线球,应在拍面向右下方偏斜时切击球托的左后侧,球则落到对方的左边网前区。欲吊直线球,应在拍面正对前下方时切击球托的后部,球则落到对方的右边网前区。

    (3)反手吊球

    对于在左后场区上空的高球,作反手握拍法用反拍面吊球,称为反手吊球。

    反手吊球的方法与反手击高远球的方法类似。其不同的是:挥拍的速度较慢,力量小,拍面角度小(使反拍面略前倾),要准确地控制拍面角度,运用手腕的转动作明显的切击球的动作。

    (三)高手击球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高手击球技术繁多,常见错误也因各个技术的不同而有异,这里仅对其中几个共同性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1.发力不好

    表现在挥拍击球时没有力,球打不到后场去。究其原因,除了有的初学者力量小的原因外,在技术上往往由于对击球技术方法没有掌握,打起球来别扭。

    [纠正方法]

    (1)进一步讲解,领会技术要领——尤其是加速挥拍,最后体会闪腕击球的“抽鞭式”击球技术的要领,并反复练习。

    (2)多作力量性的辅助练习,例如:手握沙袋、小哑铃、网球拍等做挥拍发力击球的模仿练习。

    (3)改进握拍方法。因为过早把拍握得紧紧的,会形成手臂肌肉和手腕僵直,而严重影响击球发力。如果击球瞬间仍然握得很放松,也不可能用爆发力击球。

    2.打不到球

    [纠正方法]

    (1)如果由于挥拍路线不对,击球瞬间前臂没有内旋动作,因而形成拍面没有正对球和没有对准出球方向而打不到球的,可以做以下练习:面对墙壁站立,肘关节高举,前臂在肩后,拍子垂在背后,作前臂往上挥动,带动手腕和球拍往前上方挥动至拍面碰到墙壁为止(前臂往前上方挥动的过程要作内旋动作)的练习。有的初学者为了使拍面对准球和出球方向,采用“苍蝇拍握法”的错误握拍方法,是一定要纠正的。

    (2)如果由于击球点掌握不准,对球下降的速度判断不准,形成过早挥拍或挥拍太迟而打不到球,可做下列练习:在适当的高度上(直立持拍上举拍面击到球的高度)用细绳吊一个羽毛球(或找一个高度适当的树梢为目标)进行挥击练习(球应在右肩的前上方);陪练者站在高台上放球下落,让练习者挥拍击球(注意站的位置要适当);陪练者以多球发定点高远球,使练习者在基本上不作移动的情况下回击高远球。

    3.出球的弧线掌握不好

    表现在杀球时球压不下来,吊球过网弧线太高,高远球打不到后场而成了半场高球。

    [纠正方法]最要紧的是区分各种击球的拍面角度和发力方向的不同要求。杀球、吊球拍面要适当前倾,向前下方发力。击高远球拍面是要适当后仰(过分后仰又会击成半场高球),向前上方发力。平高球的拍面角度和发力方向类似击高远球,但拍面后仰程度略小,发力方向略平直一些。可令练习者击不同弧线的球,体会其中的差异。

    〔二〕低手击球

    击球点低于头部高度的击球,称为低手击球。低手击球技术主要有:半蹲快打(这是介于高手击球与低手击球之间的一种特殊打法,我们暂且归到低手击球一类)、接杀球和抽球。半蹲快打和接杀球主要用于中场区。由于中场区是攻防转换的主要区域,双方的距离接近,球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也缩短了,因此,中场击球技术要求挥拍预摆幅度小,突出体现一个“快”字,做到快打。抽球在中场或后场都有应用。在后场,抽球主要对付对方的长杀,以及对方压底线两角时作为反控制的手段。

    (一)低手击球技术动作分析

    1.半蹲快打

    在中场区,对方打过来的肩以上至略高于头部之间的平快球,采用半蹲姿势,争取在较高的部位上快速地平击回去,称为半蹲快打。半蹲快打技术表现出快速、凶狠,紧逼对方,主动进攻的特色,它多用于双打比赛中。

    [方法]在中场区,两脚平行站或右脚稍前站均可,两膝弯曲成半蹲,屈肘(用正手握拍法)举拍于肩上。击球时,以前臂带动手腕快速挥拍,争取在身前较高部位上平击过去。要求反应敏捷、果断,控制好拍面角度,挥拍幅度小,快而有力。

    2.接杀球

    把对方扣杀过来的球还击回去,称为接杀球。接杀球一般较多采用挡球、抽球和推球的技术。由于当代羽毛球运动进攻技术的发展,杀球更加凌厉、快速、多变,促进了接杀球技术的相应提高。接杀球是防守技术,但只要反应快,判断准,手法娴熟,回球的落点和线路运用得当,在守中体现出快的精神,就往往能创造由守转攻的条件。

    (1)挡球的方法

    两脚屈膝平行站立,两眼注视杀过来的球。身体右侧的来球用正手挡球,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如果球离身体较远,可右脚先向右跨出一步,重心移向右脚),右臂向右侧伸出,放松握拍,拍面略后仰对准来球,将球挡回对方网前区。身体左侧的来球用反手挡球,身体重心移向左脚(如果球离身体较远,可左脚向左移一步,重心移到左脚上;如果球离身体更远,可以左脚为轴,右脚经左脚前往左方跨出一步,成背对网姿势),右臂向左侧伸去,放松握拍,反拍面略后仰对准来球,将球挡回对方网前区。如果接杀自己身边的球,叫接杀近身球。如果是右侧近身球,只需身体向左略躲闪用正手将球挡回。如果是左侧或正对身体的球,一般都采用反手将球挡回。

    一经判定对方杀球的路线和落点,就要快速起动(稍有迟缓,就会接杀失误)。由于杀球力量大,球速快,一般只需将球拍挡住球(或拍触球的一刹那稍加提拉,或向下切)即可,主要借来球的力量反弹回去。运用手指控制拍面角度,将拍面对准出球方向(挡直线球),拍面正对网。挡对角线球,拍面斜对网。

    (2)抽球的方法

    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抽平球,也可以抽高远球。抽平球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接杀球方法,由于它速度快,只要回球路线掌握好,就会有相当的反攻威力。有时也用抽高远球的方法接杀球,其目的是把对方牵制在后场,待杀球质量较差时进行反击。

    用于接杀球的抽球方法与挡球的方法相似。其区别在于:抽球时,先有一个向后引拍(后引的幅度要小)的预摆动作,握紧球拍,然后以前臂为主,带动手腕向前上方急速挥拍抽球。如果抽平球,挥拍时略带向上提拉即可。如果抽高远球,触球时拍面后仰,应有较明显的提拉动作。

    (3)推球的方法

    当对方杀球无力或球过网较高时,可以推球回击,将球推向后场两角,也可视情况推向中场两侧。其方法与挡球方法类似。其不同处是:推球在拍触球前的瞬间要握紧拍子,以前臂和手腕的发力为主向前上方“甩”腕——正手推球时,腕部由伸腕经前臂内旋至屈腕;反手推球时,腕部由展腕经前臂稍外旋至收腕。

    3.抽球

    将低于头部的球用抽击的方法还击,称为抽球。比赛时,运动员应尽量快速移动到位,争取用高手击球。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抽球。抽球是一种反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在中场区的平抽球,由于距离网近,球速快,有一定的进攻力,在双打中运用较多。

    抽球分正手抽球和反手抽球两种。抽球时,只要掌握好发力方向和调整好拍面的角度,即可把球回击成高远球、平高球、平快球或抽吊网前球。

    (1)正手抽球方法

    右侧场区的低球,用正拍面抽击球,称为正手抽球。正手抽球的方法:当对方击来右后场低球时,快步向右后场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上,最后一步以右脚向球下落的方向跨去,侧身对网,上身向右后倾,重心在右脚上。用正手握拍法,右臂屈肘举拍于右肩上方,在右脚跨步着地的同时,主要靠前臂带动腕部作“抽鞭式”的闪动挥拍,将球抽向对方。抽球后,即以右脚蹬地,向中心位置回动。

    (2)反手抽球方法

    在左侧场区的低球,用反拍面抽击球,称为反手抽球。反手抽球的方法:当对方击来左后场的低球时,转身快步向左后场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上(在移动的过程中,由正手握拍法转换成反手握拍法),最后一步以右脚向球下落的方向跨去,背对网,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臂屈肘举拍于左肩上方。击球时,以躯干为竖轴,上臂带动前臂作向后的半圆形挥拍,在手臂近乎伸直时,手腕用力向后方闪动挥拍击球。球击出后,即右脚蹬地,转身向中心位置回动。

    (二)低手击球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1.半蹲快打

    击球点在体后,造成出球无力。

    [纠正方法]

    (1)进一步明确击球点应在体前的概念及其目的。

    (2)准备姿势的持拍应略抬高,拍框应翘起,有利加快举拍击球。

    (3)多练以肘为轴,以前臂带动手腕作小幅度快速挥拍练习(不要作以肩为轴的大幅度挥拍),这样有利于捕捉击球时机。

    (4)多作连续挥拍练习,或多球半蹲快打练习,打完前一拍之后,立刻准备打第二拍,提高反应速度。

    2.接杀球

    (1)反应慢,接不到球。

    [纠正方法]

    ①要训练良好的接杀球准备姿势,做到屈膝起踵。低重心的灵活站位姿势,有利于起动。

    ②陪练者杀多球,练习者作接杀球练习,以训练其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2)接杀球不过网。

    [纠正方法]

    ①握拍要灵活,在触球时,应以手指控制使拍面后仰一些。

    ②适当增加向前上方提拉的力量。

    〔三〕网前击球

    网前击球技术包括:放网前球、搓球、挑球、扑球、推球和勾球等。当代羽毛球运动向快速、全面、进攻的方向发展。从场区的角度来讲,后场和中场固然重要,而前场也越来越成了双方力图取胜必须要展开攻守争夺的重要场区。如果运动员的前场技术不好,对方专攻前场,就会很被动,即使有很好的后场技术也就不易发挥。如果前场技术占优势,就可以通过前场技术为中场、后场的进攻创造机会,使前后场技术密切衔接,融汇一体,有利于取得全场的主动权。因此,前场技术已成为当代羽毛球技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般讲,后场击球技术动作大,所需力量也大,主要靠力量、速度和控制球的落点取胜。而前场击球技术动作小,所需力量也较小,特别要讲究细腻的技巧,以巧取胜。

    要想把前场球打好,要以快速、合理的上网步法为基础,只有快速到位,争取从网的较高部位击球,才能给对方更大的威胁。

    (一)网前击球技术动作分析

    1.放网前球

    当对方击来网前球,用球拍轻轻一托,将球向上弹起恰好一过网就朝下坠落,称为放网前球。放网前球往往是运动员没有能及时赶到在较高位置上击球而被动使用的,但质量高的放网前球(弧线低、贴网坠落)也可能扭转被动局面。

    正手放网前球,当球向右前场区飞来时,侧身向球的方向移动,最后一步用左脚后蹬,右脚向球的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弓箭步(脚向前或略偏右)。在右脚前跨的同时,上体前倾,向前伸臂伸拍(这时左臂也应张开)。当脚跨步着地的时候,也是球拍击到球的时候。触球时,正拍面朝上垫在球托的底部,主要靠手腕控制球拍向前上方轻轻一托,使球越网而过。当球向左前场飞来时,用反手放网前球,其方法与正手放网前球相似。其不同点是:应先向左前场转体,向球的方向跨步,并及时转换成反手握拍法,用反手击球。

    放网前球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托球的力量,托球力量过大,球过网太高易被对方扑击。

    2.搓球

    在网前用球拍切击球托,使球旋转翻滚越过网顶的击球技术,称为搓球。搓球时,由于运用“搓”、“切”等动作摩擦球托的不同部位,使球在越过网顶时的轨迹异常,给对方回击造成困难,从而创造了进攻的机会。搓球是一种从一般放网前球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富有进攻性的放网技术。

    正手搓球与反手搓球,在上网时与放网前球的上网动作一样。其后的动作是:最后一个跨步后,身体重心应较高,以争取较高的击球点。正手搓球在伸臂举拍时应稍屈肘、展腕,使球拍自然地稍往后拉;然后再以肘关节为轴,通过小臂的外旋及收腕动作,用正拍面(拍面应适当后仰)切削球托的后底部(或侧底部)使球翻滚过网。反手搓球在伸臂举拍时,应稍屈肘(反拍面朝上)屈腕使球拍略下垂;然后再伸前臂、伸腕,用反拍面切削球托的后底部或侧底部,使球翻滚过网。

    搓球的关键在于:一是应争取较高的击球点,搓击时出手要快。二是根据球离网的远近,运用手指灵活控制好球的角度和控制好击球的力量。击球点离网较远时,球拍后仰的程度应适当小一些;切击球托时,应有足够的向前的力,否则容易造成球不过网。击球点离网较近时,球拍后仰的程度要大一些;切击球托时,以切削为主,力量也较小。

    3.挑球

    把对方击来的网前球,挑高回击到对方后场去,称为挑高球。这是一种处于较被动情况下的回击方法,把球挑得高,挑向对方后场以赢得时间重新调整好身体重心与场上位置,准备下一次击球。

    挑球的方法与放网前球的方法相似。其区别在于:正手挑球在右脚向前做最后一个跨步并向前伸臂时,应放松伸腕,使球拍垂在后下方;紧接着,以肩为轴,主要以小臂带动手腕发力,由右下方往左上方作弧形挥拍,将球挑出。反手挑球在右脚向前做最后跨步并向前伸臂时,应放松屈肘、屈腕,使球拍垂于左下方。紧接着以肩为轴,主要以小臂带动手腕发力,由左下方往右上方作弧形挥拍,将球挑出。

    挑球技术的关键在于:要根据球离网的远近适当调整拍面角度和用力方向;要有向前上方挑球的爆发力。

    4.推球

    在网前较高的击球点上,用推击的方法往对方底线击出弧度较平、速度较快的球,称为推球。由于击球点到过网的距离很短,球又平直快速,再加上控制好落点,所以,推球很有进攻性。

    推球的方法与搓球相仿。其主要区别在于:推球在击球一刹那拍面竖得较直,正手推球时,由前臂内旋,用腕部的转动和手指(主要是食指)的力量向前快速推击;反手推球时(用反手握拍法),由前臂外旋,用腕部的转动和手指(主要是拇指)的力量向前快速推击。

    推球的关键在于:一是击球点要高并控制好拍面角度。如果球已落在网沿以下,就要使拍面略后仰;若球已落得很低了,则不宜用推球。二是拍的预摆幅度要小,发力要短促快速。

    5.勾球

    在网前,用屈腕(或伸腕)的动作调整球拍角度,轻巧地将球回击到对方斜对角的网前区内,称为勾球。勾球是一种技巧性较高的技术,它与搓球、推球等交替运用,常能达到声东击西的战术效果。

    勾球的方法与搓球相仿。其主要区别在于:在击球一刹那,拍面要斜向出球方向。正手勾球时,前臂内旋带动屈腕动作,使拍面斜向左边,用球拍击球托的右后部分,将球勾向对方的右网前区。反手勾球时(用反手握拍法),前臂外旋带动伸腕动作,使反拍面斜向右边,击在球托的左后部分,将球勾向对方的左网前区。

    勾球的关键在于伸腕(或屈腕)动作要突然、短小、快速,使拍面对着出球方向。

    6.扑球

    对方击来的网前球刚过网,高度仍在网沿上面时,即迅速上网挥击下压过去,称为扑球。由于扑球速度快,飞行的路线又短,往往使对方来不及挽救,是威力最大的进攻技术。

    扑球分正手扑球与反手扑球两种。其方法是:跨步上网,屈肘向前上方举拍,主要运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正手扑球屈腕,反手扑球伸腕),在体前用前倾的拍面向前下方挥击。

    扑球的关键在于:一是一定要在高于网的部位击球,因此上网必须要快。二是主要以前臂带动手腕闪击,动作小而快,击球时拍面要前倾。

    (二)网前击球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1.放网前球

    (1)击球后,身体重心继续前冲,回动有困难。

    [纠正方法]

    ①最后一步向前跨时脚要超越膝关节,并做到以脚跟外侧沿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前脚掌着地,以脚趾制动。与此同时,左臂往左后张开,以利身体平衡。

    ②如果最后一步步幅很大,可以右脚着地后使左脚向前拖滑一段距离,以利回蹬。

    (2)球不过网,或过网弧度太高。

    [纠正方法]

    握拍要灵活放松,以维持用手指灵活控制拍面角度和掌握用力大小的能力。击球点离网较远时,拍面后仰的程度要适当小一点。击球点较近网时,拍面后仰的程度要适当大一些。

    2.挑球

    挑得不够高,不够后。

    [纠正方法]

    ①根据球离网的远近掌握好拍面角度(如果球很近网,挑球难度较大,拍面要多后仰一些。如果球较远网,拍面后仰的程度可小一些)。

    ②要用向上挑球的爆发力(如果因本身力量小,则应加强爆发力训练)。

    3.扑球

    (1)易触网违例。

    [纠正方法]

    击球点较远网时,可以用前臂和手腕向正前下方扑击。如果击球点很近网,则应使球拍向侧劈击。

    (2)球不过网或自端线出界。

    [纠正方法]

    上网要快,捕捉住高点扑击的机会(如果球已下落到与网齐平的高度时,就不宜再扑球了)。拍面前倾的程度应根据击球点高低和离网的远近作调整(击球点较近网且高,拍面应多前倾些;如果击球点低,或击球点较远网,拍面应少前倾些)。

    四、步法

    羽毛球比赛时,运动员在场上为了跑到适当的位置击球而采取的快速、合理、准确的移动方法,称为步法。

    羽毛球比赛每边场区双打超过40平方米、单打超过34平方米。对方击来落在场内任何地方的球必须在落地前回击,如果运动员步法差,不能及时跑到位,就会影响击球的准确性,甚至击不到球,纵有很好的击球技术也难以施展。如果反应敏捷,判断准确,移动迅速,到位击球,就为发挥击球技术的特长,打出准确多变的球路,争取比赛的主动权,创造了前提条件。由此可见,步法对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来说是很重要的。初学羽毛球技术的人,往往只重视手法的功夫,而疏忽步法功夫,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必须要改正过来。但是,步法好是不是就一定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呢?也不一定,还要看最后一击手上技术的好坏。如果击球技术好,击球落点刁,就能牢牢地控制住对方,扩大他的移动范围,消耗他的体力,增加他的击球难度,造成回球质量差。反过来又使自己的移动范围缩小,以逸待劳,更有利于击球技术的发挥。这也就告诉我们,当你学习击球技术时,一定要学习相应的步法;当你学习步法时,不要忘记与击球技术的协调配合。所以,对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来说,必须是同时具备良好的步法和击球法,它们相辅相成,是不可偏废的。

    〔一〕步法的动作分析

    羽毛球的步法包括起动、移动、到位配合击球和回动四个环节。

    (一)起动

    对来球一有反应判断,即从中心位置上的准备接球姿势转为向击球的位置上出发,称为起动。一场比赛要起动几百次(基本上是每回击一拍即要起动一次)。要做到起动快,必须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和起动的准备姿势正确。准备姿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发球姿势(必须按规则要求原地站立)。应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侧身对网,重心在前脚上,右脚跟离地,双膝微屈,收腹含胸,放松握拍屈肘举在胸前,两眼注视对方发球动作。另一种是在双方对打过程中的站位姿势。它应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脚前掌着地,脚跟提起,膝关节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持拍于腹前,整个姿势要协调放松,保持一触即发的起动姿态。在对方出球的一刹那,两脚向上轻轻一跳,调整好身体重心,即刻起动。在每次击完球之后,又要恢复成上述姿态,直到成“死球”。

    (二)移动

    主要是指从中心位置起动后到击球位置的移动方法。影响移动速度的因素有步数的多少、步频的快慢和步幅的大小。移动的方法通常采用垫步、交叉步、小碎步、并步、蹬转步、蹬跨步、腾跳步等。运用这些方法,构成从中心位置到场区不同方位击球的组合步法——后退步法、两侧移动步法和上网步法。自中心位置到击球位置的步数,一般用一步、两步或三步,这要根据当时球离身体的远近来决定。

    1.垫步

    当右(左)脚向前(后)迈出一步后,紧接着以同一脚向同一方向再迈一步,为垫步。垫步一般用作调整步距。

    2.交叉步

    左右脚交替向前、向侧或向后移动为交叉步。经另一脚前面超越的为前交叉步;经另一脚跟后超越的为后交叉步。

    3.小碎步

    小的交叉步为小碎步。由于步幅小,步频快,一般在起动或回动起始时用。

    4.并步

    右脚向前(或向后)移动一步时,左脚即刻向右脚跟并一步,紧接着右脚再向前(向后)移一步,称为并步。

    5.蹬转步

    以一脚为轴,另一脚作向后或向前蹬转迈步,称为蹬转步。

    6.蹬跨步

    在移动的最后一步,左脚用力向后蹬的同时,右脚向球的方向跨出一大步,称为蹬跨步。它用于上网击球,在向后场底线两角移动抽球时也常采用。

    7.腾跳步

    起跳腾空击球的步法为腾跳步。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上网扑球或向两侧移动突击杀球时,以领先的脚(或双脚)起跳,作扑球或突击杀球;另一种是对方击来高远球时,用右脚(或双脚)起跳到最高点时杀球。

    (三)到位配合击球

    移动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为击球服务的。所谓“步法到位”,就是指根据不同的击球方式,运动员应站到最适合这种击球的最有利的位置上。例如:正手扣杀球时,应使球处在身体右前方;正手搓球则应使球处在右前方伸臂伸拍后击到球的地方为宜。如果没有占据最理想的位置,最后(击球前)还需要作步子的小调整,做到击球时使上肢、下肢、躯干动作都能协调一致地发力。

    (四)回动

    击球后,应尽力保持(或尽快恢复)身体平衡,并即刻向中心位置移动,以便在中心位置上做好迎击下一个来球的准备,称为回动。所谓“中心位置”,一般是指场区的中心略靠后的位置(单打)。因为这个位置最有利于平衡兼顾向场区各个方向去迎击球。初学者往往缺乏“回中心位置”的意识,在哪里打完球就停在哪里,这是必须要改正的。当然,运动员随着比赛经验的增长,逐渐会体会到并非千篇一律地每击完一次球之后都必须回到场区的中心位置,而应根据比赛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据双方技战术的特点,选择最有利于回击对方来球的回动路线和回动位置。

    1.后退步法

    从中心位置移动到后场各个击球点的位置上击球的步法,称为后退步法。

    (1)右后场区后退步法

    ①侧身后退一步:起动后,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往右后侧蹬转后退一步,重心移到右脚上(右脚脚尖朝右侧,左脚尖也顺势略转向右),成侧身对网姿势。此时,可作原地击球或起跳击球。

    ②侧身并步后退:起动后,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往右后侧蹬转后退一步,左脚即刻往右脚并一步。紧接着右脚再向右后撤一步(重心移到右脚上),成侧身对网姿势。此刻,可作原地击球或起跳击球。

    ③交叉步后退:起动后,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往右后侧蹬转后退一步(步幅不宜太大),左脚即刻经右脚后交叉后退一步。紧接着右脚再往右后撤一步(重心落在右脚上),成侧身对网姿势。此刻,可以原地击球或起跳击球。

    (2)左后场区后退步法

    ①交叉步后退头顶击球步法:起动后,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向右后蹬转(蹬转的角度应较大)向右后方撤一步,左脚即刻往身后交叉后退一步。紧接着右脚再往左后场退一步(重心落在右脚上),成上体后仰面对网的姿势。此刻,可以做原地或起跳头顶击球。如果起跳击球(向左后上方起跳),在挥拍击球的同时,必须在空中作左脚后摆,右脚前跨的两脚交换动作,左脚在身后先着地,上体前压,紧接着右脚在体前着地缓冲,向中心位置回动。

    ②蹬转一步反手击球步法:起动后,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向左后方蹬转使身体转向左后方。同时,右脚经左脚前向左后场跨出一步(重心移到右脚)成背对球网姿势(在移动过程中,由正手握拍法换成反手握拍法),在右脚跨步着地时发力反手击球。击球后,右脚往右后方蹬转,身体随即转成面对球网,回中心位置。

    ③垫步蹬转反手击球步法:起动后,上身向左转。同时,左脚后撤垫一步,紧接着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经左脚向左后场区跨出一步(重心移到右脚)成背对网姿势(在移动过程中,由正手握拍法换成反手握拍法),在右脚跨步着地时发力反手击球。击球后,右脚往右后方蹬转,身体随即转成面对网,回中心位置。

    ④蹬转交叉步反手击球步法:起动后,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向左后方蹬转,使身体转向左后方。同时,右脚经左脚前向左后场区跨一步成背对网姿势(在移动过程中,由正手握拍法换成反手握拍法)。接着,左脚迈一步,右脚再迈一步(重心移到右脚上),在右脚着地时发力反手击球。击球后,右脚往右后方蹬转,身体随即转成面对网,向中心位置回动。

    以上都是从中心位置后退的步法。在比赛中,能回中心位置稍作停顿再起动,说明步法比较主动。但是,在比赛中,往往也会有被对方控制而出现被动的局面。例如,在网前击球后就需直奔后场底角回击对方的平推球。这时,可用交叉步后退,步数不限,但最后一步仍须符合上述步法要求(右脚在后,重心在右脚上)。如果从后场上网击球,步法运用也照此理。

    2.两侧移动步法

    从中心位置向左右两侧移动到击球点上击球的步法,称为两侧移动步法。它一般用于中场接杀球,起跳突击。

    (1)向右侧蹬跨步:起动后,左脚掌内侧用力起蹬(同时向右转髋),右脚向右侧跨出一大步(重心落在右脚上,脚尖偏向右侧,以脚趾制动),上身略向右侧倒(侧倒的程度根据击球点高低而定)做正手抽、挡球。击球后,以右脚前掌回蹬。若起跳突击,用右脚(或双脚)起跳,突击后,右脚先着地(或双脚同时着地)缓冲,回中心位置。

    (2)向右并步加蹬跨步:起动后,左脚先向右脚并一步。紧接着,以右脚掌内侧用力起蹬。此后的动作均与前述“向右侧蹬跨步”一致。

    (3)向左侧蹬跨步:起动后,右脚掌内侧用力起蹬。同时向左转髋,左脚向左跨出一步(重心落在左脚上,脚尖偏向左侧,以脚趾制动),上身略向左侧倒做抽、挡球。击球后左脚前掌回蹬,回中心位置。若起跳头顶突击,用左脚(或双脚)起跳,突击后,左脚先着地(或双脚同时着地)缓冲,回中心位置。

    (4)向左蹬转跨步:起动后,以左脚前掌为轴,向左转髋。同时,右脚内侧用力起蹬,经左脚前向左侧跨一大步(重心在右脚上,以脚趾制动)成背对网姿势,上身略向前倾做反手抽、挡球。击球后,以右脚回蹬随即转成面对网,回中心位置。

    (5)向左垫步加蹬转跨步:起动后,左脚先向左侧垫一步。此后的动作与前述“向左蹬转跨步”一致。

    3.上网步法

    从中心位置移动到网前击球的步法,称为上网步法。上网步法是由交叉步(或并步、垫步等)、蹬跨步(或蹬跳步)构成。

    所有的上网步法均应注意做到下列要求:

    一是在什么位置做最后一步蹬跨为好,要看球的位置而定。一般应以最后一步跨出以后,侧身对网,自然伸直手臂让拍子能打到球为宜,太远打不到球,太近也会妨碍击球动作,且延长了回动距离。

    二是最后的蹬跨步都应右脚在前,步幅较大,着地点超越膝关节,重心在右脚上。右脚应以脚跟外侧沿先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并用脚趾制动,不使身体再前冲。右臂前伸击球时,左臂自然张开。击球后,立即以右脚回蹬;如果最后跨步步幅很大,左脚应自然跟随前移一些,以便回动。

    三是放网前球、挑球一般采用低重心姿势,搓球、推球、勾球时身体较直,重心较高。扑球时往往需向前上方蹬跳。

    以上几点在具体分析下列每一个步法时,就不再一一重述了。

    (1)蹬跨上网步法:起动后,左脚后蹬。接着,侧身将右脚向球的方向跨出一大步击球。

    (2)两步蹬跨上网步法:起动后,左脚先朝球的方向迈一步。紧接着左脚后蹬,侧身将右脚朝球的方向跨一大步击球。

    (3)前交叉蹬跨上网步法:起动后,右脚先向球的方向垫一步,左脚再迈一步。紧接着左脚后蹬,侧身将右脚向球的方向跨一大步,用正手击球。

    (4)后交叉蹬跨上网步法:起动后,右脚先向球的方向垫一步。接着,左脚往右脚后交叉一步(成侧身后交叉姿势),左脚一着地马上用力后蹬,侧身将右脚向球的方向跨一大步,用正手击球。

    (5)前交叉蹬跨上网步法:起动后,稍向左转身,以右脚向左前场迈一步,左脚再迈一步。紧接着左脚后蹬侧身将右脚向前跨一大步,用反手击球。

    如果从后场击球后上网,则应用更多的步数前跑,然后做蹬跨击球动作。

    〔二〕步法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一)移动判断错误

    球的落点在后场却往前场移动,球的落点在网前却往后场移动,来球在左(右)方却向右(左)方移动,这是比赛中最被动的步法错误。

    [纠正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判断错误造成的。应多进行教学比赛,提高对假动作及出球路线的识别判断能力。

    (二)反应慢、移动慢

    [纠正方法]

    (1)应保持良好的准备姿势。每击完一次球后,就要回中心位置做好准备姿势,尤其要强调起踵、屈膝和全身自然协调。

    (2)通过多球练习(或按手势指令)作反应起动练习。

    (3)通过跳绳,跳石级,跳沙池,负重起踵等,练习增强脚弓、踝关节和下肢的力量。

    (4)将各种步法练习正确,反复练。

    (三)步法与击球动作配合不好,不协调

    [纠正方法]

    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最后一步正确——上网时,最后一步右脚在前,重心在右脚上,步幅宜大。后退时,最后一步右脚在后,重心在右脚上。向右侧移动时,右脚在前,重心在右脚上。向左侧移动时,可视情况左脚在前或右脚在前,重心应在前面一只脚上。

    (四)哪里打完球就在哪里停着,缺乏回中心位置的习惯

    [纠正方法]

    (1)依手势的指令,在羽毛球场上反复作起动、到位挥拍“击球”、回动的练习。以上练习也可用多球进行。

    (2)进行耐力与速度耐力的训练,以加强移动能力。

    五、羽毛球的打法及战术

    羽毛球的打法,是指根据运动员个人的技术情况、身体素质、思想意志等条件而培养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和风格的打羽毛球的方法。而战术则是指根据对手的技术、打法、体力和思想意志等因素所采取的争取比赛胜利的一种对策。打法与战术虽不能等同,但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打法和战术的基础是技术,而技术的不断发展,又能促进打法和战术的更新和提高。

    初学者在掌握了一定基本技术之后,就应了解一些羽毛球的打法和简单战术,并能找出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打法,掌握一些在比赛中运用的战术原则。

    〔一〕羽毛球的打法

    羽毛球单打、双打均有各自的打法,两者并不相同。下面主要介绍羽毛球单打、双打的常用打法。

    1.单打打法

    (一)压后场底线

    这是一种以高球压对方后场底线,迫使对方后退,然后寻找机会以大力扣杀或吊网前空当儿争取得分的打法。这是初学者必须学会的基本打法。运用这种打法对付后退步法较慢或基本技术掌握较差的对手是十分有效的。应当注意:压后场时,不论是高远球还是平高球,都要压得狠、压到底,如果压后场软绵无力且达不到底线,则易遭受对方的攻击,致使这种打法失效。

    (二)打四方球

    以高球或吊球准确地将球落到对方场区的四个场角,调动对方前后左右跑动,打乱其阵脚,在对方来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质量较差时,向其空当儿部位发动攻击。这种打法对步法移动较慢、体力较差的对手较为有效。它要求运动员本身有较强的控制球的能力和快速、灵活的步法,及较强的进攻能力。

    (三)快拉快吊

    以平高球快压对方后场两底角,配合快吊网前两角,吸引对方上网。以网前搓球、勾对角球结合推后场底线,迫使对方疲于奔命、被动回球,从而为本方创造中后场大力扣杀或网上扑杀机会。这是一种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打法。它要求运动员有较全面的攻守技术,且手法准确熟练,步法快速灵活。

    (四)后场下压

    本方在后面扣杀对方击来的高远球,结合吊球,迫使对方被动挡网前或放网前球,这时可趁机主动快速上网搓球、推球,创造进攻机会,再以重杀或劈杀解决战斗。这是一种全攻型的打法,具有先发制人、快速凶狠等特点。它要求运动员体力好,连续大力扣杀的能力强,脚步移动快而积极。

    (五)守中反攻

    这种打法是利用拉、吊四方球及防守中的球路变化,调动对方,伺机反攻(扣杀、吊或平抽空当儿)。此打法较适合本身进攻能力不强,但防守技术较好,反应较快,身体灵活且身材较矮的选手。

    2.双打打法

    (一)快攻压网

    从发球抢攻开始,以左、右分边站位,平抽平打快速杀球为主,压在前场进攻。这种打法要求运动员要有较好的半场平抽打技术和较强的封网意识,力争在前场解决战斗。

    (二)前场打点

    通过网前搓、勾对角及推半场球或找空隙进攻,打乱对方站位,创造后场进攻机会。它要求运动员有精巧的网前技术。

    (三)后攻前封

    两运动员基本保持前后站位,后场逢高球就下压,当对方还球到前半场或网前时,即予以致命的扑杀。这种打法要求站在后场的运动员具有连续扣杀的能力,站在前场的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封网意识和技术。

    (四)抽压底线

    以快速的平高球或长抽球压住对方底线两角,即使在对方扣杀时也能以平抽反击或挑高球达到对方两底角来调动对手,伺机进攻。它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防守能力和较好的底线平抽球技术。

    〔二〕怎样选择打法

    选择羽毛球的打法需要注意自身的以下几个因素。

    1.身体条件

    一般来讲,身材的高矮、力量的大小、体力的好差等等,都可影响到打法的选择。例如,身材较高、力量较大的人可以攻击性较强的后场下压的打法为主;身材不高,但体力好、身体较灵活者,可以守中反攻的打法为主,等等。

    2.技术掌握情况

    基本技术掌握较全面、攻守技术较佳者,可以快拉快吊打法为主;杀球技术掌握得很好,且杀球有力、落点控制较好,网前技术也不错者,则以后场下压、上网控制网前的打法为主;控制球的能力较强,且有耐心者,则可选择打四方球;防守技术掌握得很好,且步法灵活、移动快,则可选择守中反攻的打法,等等。

    3.性格和气质特点

    性格属外向型,且气质类型又为胆汁质者,较适合于选择全攻型的打法;性格内向,气质类型又为黏液质者,宜选择打四方球,或守中反攻的打法;性格属中间型,气质类型为多血质和黏液质混合型者,则以选择攻守俱全的快拉快吊的打法较好。

    另外,还应针对不同的对手采用不同的打法,以扬己之长,克彼之短。

    以上各因素,对选择打法的影响并不是单一孤立的,更不是绝对的。它们互相适应,互为补充:身材虽较高,但性格内向者,选择防守型的打法也会占先;个子虽不高,但弹跳力强、步法移动快速灵活、杀球技术很好,且性格又外向者,选择攻击型的打法常能取得主动。总之,选择的打法类型应倾向于使自己各方面特点都能充分地得以显示为好,切不可不顾自身特点,更不能机械地模仿别人。

    〔三〕羽毛球的战术

    战术与打法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实战中,战术是根据双方的打法和场上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是一大原则。现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战术。

    1.单打战术

    (一)发球抢攻战术

    从发球的第一拍起,争取控制对方,以攻杀得分。这种战术,一般为发网前低球结合平快球、平高球,争取第三拍的主动进攻。用这种战术对付应变能力较差的对手,或实施于比赛的关键时刻,效果往往很好。实施这一战术时,应有高质量的发球予以保证,否则很难成功。

    (二)攻后场战术

    此战术是通过击高球、重复压对方的底线两角,造成对方的被动,然后寻找机会进攻。用它来对付初学者,或后场还击能力较差,或后退步法较慢以及急于上网的对手是很有效的。

    (三)攻前场战术

    对网前技术较差的对手,可运用此战术先将其吸引到网前,然后再攻击其后场。采用此战术,自己首先要有较好的网前击球技术。

    (四)打四方球战术

    若对手步法较慢、体力较差、技术不全面,可以快速、准确的落点攻击对方场区的四个角落,寻找机会向空当儿进攻。此战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打落点,逼迫对方前后奔跑,被动应付,并在其回球质量下降或露出破绽时乘虚而攻之。

    (五)杀、吊上网战术

    对对手打来的后场高球,本方先以杀球配合吊球把球下压,落点选在场区的两条边线附近,致使对手被动回球。若对手回网前球时,本方迅速上网搓球、勾对角球或平推球,创造在中场大力扣杀的机会。这种战术必须很好控制杀、吊球的落点,在使对方被动回网前时,才能主动迅速上网。

    (六)打对角线战术

    对付身体灵活性差、转体较慢的对手,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均应以打对角线球为主。这样,对方会因移动困难而被动,为我方创造进攻机会。

    (七)防守反击战术

    在对方主动进攻、我方被动防守时,我方可高质量地接杀挡网;或抓住对方攻杀力量减弱,或落点不好之机会,以平抽底线球还击对方后场,扭转被动局面,并进行反击。

    2.双打战术

    双打比赛不仅仅是竞赛双方在技术、战术、体力上的较量,同时也是双打同伴相互间配合程度的较量。因此,在学习双打战术之前,首先要了解两人之间站位形式上的配合。

    一般情况下,有两人一前一后站位和两人分边(左、右)站位两种形式。一前一后站位即站在后场的人分管后半场的球,站在前场的人则负责前半场的球。这种站位形式有利于进攻,而不利于防守。所以,一般在本方进攻时多采用此站位法。分边站位多在防守时采用,这样,各人分管半个场地,在防守时就没有什么空当儿了。

    站位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比赛中随着进攻与防守之间的不断转换而变化。

    双打的轮转站位多在配对选手水平相差不大时采用。如果水平悬殊较大,则技术水平好者固定站在后场,他除了主要负责后半场的来球之外,同时还兼顾中场附近或前场的球,而技术差者则固定站在网前,主要负责网前来球。在混合双打中,这种前后固定站位形式是较普遍的(男队员站后场,女队员站前场)。

    总之,双打比赛对配对之间各方的要求较高,其配合的方法也较多,初学者要多通过实战的练习,才能逐步掌握其规律。

    下面简单介绍双打的战术:

    (一)攻人战术(二打一)

    集中攻击对方中有明显弱点的人,并伺机攻击另一人因疏忽而露出的空当儿,或对此人偷袭。双打比赛中的配对选手的技术,一般总有一人好,另一人稍差些,即便两人水平相差不多,但若能集中力量攻击其中一人,也可给其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出现失误。

    (二)攻中路战术

    当对方分边站位防守时,将球攻击到对方两人的中间;当对方前后站位时,可将球下压或平推两边半场。这样可使对方防守时互相争抢或互让而出现失误。

    (三)攻后场战术

    对方后场扣杀能力差,本方可采用平高球、推平球、接杀挑底线等,把对方一人紧逼在底线两角移动。当对方被动还击时,则抓住机会大力扣杀。如另一对手后退支援时,即可攻网前空当儿。

    (四)后攻前封战术

    当本方处于主动进攻前后站位时,站在后场的队员见高球就杀或吊网前,迫使对方接球挡网前,这为本方前场队员创造了封网扑杀机会。前场队员要积极封锁前场,迫使对方被动挑高球。一旦对手挑高球达不到后场,就为本方创造了再进攻的机会。

    (五)防守反击战术

    在防守中寻找反攻的机会,以便摆脱困境,变被动为主动。例如:挑底线高球,即不论对方从哪里进攻,本方都应设法把球挑到进攻者的另一边底线。如对方正手后场攻直线,就挑对角线,如对方攻对角就挑直线。这是一种较容易争得主动的防守战术,在女子双打中运用更为有效。时机有利时,即可运用反抽或挡网前回击对方的杀球,从守中反攻,争得主动权。运用此战术时,要注意挑高球一定要挑到底线,否则将会出现对方连续攻杀而本方无力反击的局面。

    〔四〕如何运用战术

    在羽毛球比赛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战术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战术运用得当,可使自己牢牢地掌握赛场上的主动权;相反,错误的战术则使自己处处被动。当然,在双方技术水平悬殊太大时,再合理的战术也无济于事。只有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战术才能起到决定的作用。下面主要介绍正确运用战术应坚持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1.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制定战术的依据。如了解到对方的网前技术较差,那么对付他的主要战术应当是攻前场;如对手的身体灵活性较差,那就多运用打对角线战术。知己知彼,还有一层意思,即在了解对方短处、己方长处的同时,了解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以制定出避实就虚、扬长避短的战术。

    了解对手的方法:一是赛前观摩和调查;二是在打遭遇战时,以多种球路进行试探。

    2.以我为主

    不论运用哪种战术,都要坚持以我为主的打法。所谓以我为主,即比赛时要坚持赛前所制定的战术,而不能因比赛中出现了一二次失误就盲目地改变战术。另外,以我为主还应在比赛中坚持自己的打法特点。因为每位选手的打法特点是经过各方面的选择后和在长期的练习中所形成的,不能轻易更改,否则必将失去自身的优势。

    3.随机应变

    球类比赛场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为此,对战术的运用也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比赛中,选手除了要坚持既定的战术之外,还要不断地检验战术的效果。如在比赛时频频得手,打得很顺当,就应当将战术坚持下去;如双方僵持不下或本方比分逐渐落后,本方应尽快找出原因,改变对策,制定新的战术。例如,本方原以打网前球为主,交手后对方主动靠前站位保护前场,这时,本方就应一改初衷,去压对方的后场。再如,本方原实行打杀、吊上网为主的战术,面对出色的防守,就不妨改用打四方球战术,以准确的落点来调动对方的站位,使其被动后,再实施进攻战术;当自身的特长打法被对方的战术所遏制时,本方可以辅助打法去摆脱对方,使其战术失效。总之,根据临场情况随机应变,才能保证在比赛中经常处于主动地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