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场术:有效影响他人的9堂必修课-控场与救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巧妙打圆场,帮他人夺回面子

    所谓打圆场,就是要我们在他人说话陷入僵局或困境时,主动地提供帮助,让其在众人面前顺利说话,摆脱尴尬的境地。“打圆场”运用得好,可以融洽气氛、联络感情、消除误会、缓和矛盾、平息争端,还有利于打破僵局,解决问题。因此,“打圆场”是人们交际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位中年男子在生意红火的面摊前等了半天才占上位置,要了一份自己爱吃的面。很快面就端了上来,他想先尝一口汤。可是,汤的味道刺激了他的呼吸道,随着“阿嚏”一声,他的体液和着面汤同时砸在了对面一位顾客的身上和面碗里。这可惹火了这位顾客,他“呼”的一下站了起来吼道:“你怎么乱打喷嚏!”

    中年男子也被自己的不雅之举惊呆了,赶紧赔礼。待缓过神来后,马上对着老板喊道:“我告诉你不要放辣椒的,你干吗在里边放辣椒?你赔我的面钱,我要赔人家的面钱!”老板马上问伙计,伙计也很委屈,他明明就没有放辣椒。

    结果顾客、老板及周围的群众都开始七嘴八舌,说得不亦乐乎。最后老板感到这不是个事,就赶紧打圆场,对着厨房大手一挥:“算啦!再下两碗面,钞票都免啦。只要大家和气,才能生财嘛!”

    两位顾客这才平静下来,表示接受。此后,他们还和老板成了朋友。

    “打圆场”,是一门控场的艺术,也能展示一个人的智慧。只有应变能力强、处事灵活的人,才能成功地化干戈为玉帛。

    1.求同存异,强调事件的合理性

    当人们因固执己见而争执不休时,局面难以缓和的原因,往往是双方存在争胜情绪和较劲心理。因此,我们在打圆场时可以抓住这一点,求同存异,帮助争执双方灵活地分析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彼此观点的合理性,进而停止无休止的争执。

    金小明、李强和陈飞三人约好周日上午九点去书城买书,并将碰头地点定在书城。九点整,金小明和李强准时到达,可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见陈飞的影子。他们便进了书城,没想到在书城里见到了陈飞。急性子的金小明责备道:“我们在外面等了半个多小时也不见你的鬼影子。天寒地冻的,原来你一直在里面溜达呢!”陈飞也急了:“我八点五十分就来了,一直在里面等你们!这么冷的天我总不能在外面傻等吧!”两人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

    这时,李强打圆场道:“其实都是误会,大家谁也不想耽误对方的时间。”接着,他对陈飞说:“金小明今天穿得单薄,在外面等你时冻得直跺脚,发发牢骚也情有可原。”然后又转头对金小明说:“人家陈飞也没有违约,比咱俩还先到十分钟呢。都怪咱们仨没把见面地点是在书城门口还是里面说清楚,才造成这个小误会。下次咱们可都要长记性啊!走,买书去。”

    李强这么一说,两人的怨气果然消了,三个人一同开始了快乐的购书行动。

    金小明与陈飞争执不休,李强在打圆场时,并没有轻率地厚此薄彼,而是强调各方“违约”的合理性,提醒他们要求同存异,互谅互让,这才缓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

    2.给对方找台阶下

    有时候对方陷入谈话困境后,并不是想硬撑下去,而是苦于没有可下的台阶。如果我们能及时巧妙地给对方一个可撤的话题,让对方顺着这个话题撤出去,对方就会顺势而走的。

    慈禧是个京戏迷,每次看完京戏后,常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著名演员杨小楼唱完戏后,慈禧很满意,便将桌子上的糕点赏赐给他。

    杨小楼叩头谢恩,但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宫廷美食,奴才无福消受,能否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可否赐幅墨宝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呀!”

    字写错了,这让杨小楼左右为难。若拿回去被人看到,会说他有欺君之罪。若不拿回去,慈禧一怒就会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这时,旁边的李莲英赶紧上前说道:“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一听,也随声附和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他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给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简简单单一句话,成功化解了慈禧的“面子危机”。原本给别人题字,却把“福”字多写了一个点,在众目睽睽下,是件挺下不了台的事儿。幸亏李莲英反应快,找了个说法把这个错误给“补圆”了。这样,既成功化解了慈禧的危机,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份“人情”。

    3.善意曲解,化干戈为玉帛

    在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或第三者由于有偏见和误会,常常会说出一些让别人感到惊讶的话语,做出一些怪异的举动,从而导致尴尬和难堪场面的出现。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我们可以采用故意“误会”的办法,装作不明白或故意不理睬他们言语行为的真实含义,而从善意的角度来做出有利于化解尴尬局面的解释,将局面朝缓和的方向引导。

    实习期间,一位实习老师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

    真是语惊四座,天真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师该多么尴尬!对这位实习生来说,初上岗位,就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的确使人头疼,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共度实习期呢?怎么办?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不行!这位实习生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回地说:“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变得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这里的实习老师巧妙地避实就虚,避开“称赞”这一事实,装作没有听清楚,而攻击“喧闹”这一表面现象,既巧妙地告诉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没有听到”,又敲打了那位学生,避免学生误认为老师没有听见可以再称赞几句,从而缓解了尴尬局面。

    自我解嘲,谈笑间打破窘局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是幽默的最高境界。它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从而改变对你的看法。适时适度地“自嘲”会收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效果。懂得自嘲的人往往会与他人相处得更融洽,更受人欢迎。

    1990年,中央电视台邀请台湾影视艺术家凌峰先生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当时,许多观众对他还很陌生,可是他说完那妙不可言的开场白后,一下子被观众认同并受到了热烈欢迎。

    他说:“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同,虽然我们都获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以长得难看而出名……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炭黑。”

    这一番话嬉而不谑,妙趣横生,观众捧腹大笑。这段开场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坦诚、风趣幽默的良好印象。

    不久,在“金话筒之夜”文艺晚会上,只见他满脸含笑,对观众说:“很高兴又见到了你们,很不幸你们又见到了我。”

    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至此,凌峰的名字就传遍了祖国大地。

    凌峰的自嘲就是“自我开炮”,这种自嘲开路,幽默搭桥,用诙谐的语言巧妙地进行自我介绍的方式,会使听众倍感亲切,无形中缩短了与听众间的距离。既巧妙地介绍了自己,又体现了自己谦逊的修养,而且活跃了气氛,沟通了彼此的心理,一石三鸟,堪称一绝。

    自我解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是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帮助,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也是沟通的艺术。自我解嘲并非逆来顺受,而是一个人心境太平的表现。

    当我们在人际沟通中遇到难关或冷场时,如果你能审时度势地用好自嘲,就可以为你解除尴尬,平添许多风采。

    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盛宴招待会上,服务员倒酒时,不慎将啤酒倒到一位宾客那光亮的秃头上。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其他人也都是目瞪口呆。这位宾客却微笑地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在场人闻声大笑,尴尬局面即刻被打破了。

    这位宾客借助“俏皮”,即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尊严,消除了挫折感。

    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有着特殊的功用。它可以营造欢愉的氛围,化解尴尬,拉近和别人的距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自嘲是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自嘲者的高修养、深内涵、低姿态的机智。它融合了自嘲者的智慧,娱乐大家。

    有一位小伙子爱上了一位姑娘,追求两年没有一点成效,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取笑他没有本事,他答道:“这两年她总说我是美男子,她配不上我,那就算了吧!谁让我太帅了呢?”一番话使众人都欣然地笑了,把难堪的局面化解了,小伙子的自尊心通过自嘲受到了保护。

    一个人在处境困难或身临尴尬时,用自嘲来对付,是一种十分妥善的办法。善于应付世事的人,常常在于己不利的场合,运用自嘲的方式,把原来不利于自己的情况变通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轻轻松松地渡过难关。

    有时你陷入难堪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如外貌的缺陷、自身的缺点、言行的失误等等,自信的人能较好地维护自尊,自卑的人往往陷入难堪。对影响自身形象的种种不足之处大胆巧妙地加以自嘲,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你的自信,在迅速摆脱窘境的同时显示你潇洒不羁的交际魅力。

    有一个男人十分风趣,长得特别的胖,在办公室时没有一个比得过他了,但是他十分乐观,并且娶走了办公室最漂亮的女人。这个女人为了他一改往日的冷若冰霜,变得更加温柔可人,为此朋友都是很是不解。

    朋友们问他:“你生得如此富态,如何赢得她的芳心呢?”他乐而不答,晚上请朋友回家吃晚饭,朋友们决定用计耍耍他。

    朋友们来到他家,看到他的妻子贤惠地忙里忙外,朋友们的心里别提有多么羡慕了。其中有一个喜欢他妻子的朋友就想找个事破坏一下他俩的感情,看到桌上的杯子,他突生一计,将杯子放在离他手很近一碰就会掉在地上的方位。这个男人并不知朋友的阴谋。

    他在和大家谈完话后,感到口渴想喝水,顺手就去摸刚才的杯子,由于没有注意杯子换了方位一不小心打破了茶几上的杯子,满地的水和碎片,朋友觉得他一定会挨骂,并且还会发生争执,于是决定留下来看他的笑话。

    妻子听到声音后出来一看,刚刚擦得干净的地板变成了这样,气得跺着脚怒骂:“你立马儿从我眼前消失”,男人不温不火道:“消失是完全可以的,‘立马儿’恐怕不太现实,我这么胖,跑也得跑一阵子,你说呢?”妻子听后转怒为喜,嗔怪了几声就回到厨房做起晚餐了。

    美国社会学家麦克·斯威尔说:“在别人嘲笑你之前,先嘲笑你自己。”你不妨把“自己”当作嘲笑的对象,不但可以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更可以提升自我的修养。

    当处于非常窘迫的境地中时,机智地进行自我嘲贬而产生的幽默,是摆脱窘境的好方法,也是展示人格魅力的法宝。同时也能给对方一种轻松感,使沟通气氛变得更加和谐,更有利于沟通活动的顺利进行。

    随机应变,巧妙应对突发的麻烦

    在生活中,意外和突发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发生时毫无征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能镇定地、巧妙地应对任何突发性困境。

    一位化学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进行演示试验,到场的有很多视察领导,校长也寄于这位老师很大的希望,如果这次上课能够圆满成功,这所学校将得到领导的重视,为学校捐款盖新楼,并且将这所学校定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学校,有望进入本县重点高中,所以这一次演讲关系着学校的命运。

    化学老师在刚开始的时候,绘声绘绝,讲得所有领导都为之叹服,到了演示演讲时,他走到演示试验台前非常自信地讲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装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时,将会看到钠剧烈地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

    然而就在这一刻,所有人的眼睛盯着这个试验的一刻,演示时集气瓶中出现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忘记清洁钠表面杂物而导致的结果。

    为了能够让这次演讲圆满成功,他决定将计就计,看着陷入沉静的教室,他继续把试验做下去。他问学生A:“你看到了什么?”学生A不语,教师鼓励他说:“要实事求是,看到什么说什么,这才是科学态度。”

    “老师,我没有看到白烟,而是黑烟!”A鼓起勇气回答。

    “你的观察很准确。”老师勉励学生,并进一步启发说:“这样看来,刚才燃烧的东西就不是金属纳了!可是,这的确是块金属纳,那么,刚才为何燃出黑烟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贮存方法。”

    老师抛出引玉之砖,全班又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争先发言:“金属纳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

    “你说对了!”老师怀着歉疚之心介绍说,“由于我的疏忽大意,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打算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烧下去。请大家想想,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重新点燃了金属钠,还冒着黑烟,只不过放入集气瓶后逐渐变淡,然后老师将燃烧着的金属钠又移至另一个集气瓶中,燃烧剧烈了,似乎听到了“嘶啪”的响声,集气瓶中的白烟在翻滚!“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老师向大家宣布。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校长与领导也都露出了真诚的微笑:“表示这节课演讲的非常生动,同学们通过这堂课不仅学会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同时也懂得了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学习思考的能力。”

    在这个事例中,化学老师运用自己的机智巧言,化腐朽为神奇,他的这种沉着冷静、因势利导,充分展示出了强大的控场能力,让所有的人懂得了,在遇到错误或者是因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导致的尴尬时,要懂得运用语言技巧化解危机,赢得胜利。

    意外的事情常常无法避免,总是和我们不期而遇,关键是你要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才能稳操胜券,才能巧妙地应对。

    1.借其言,反其意义

    对无理的行为进行语言反击,是正义的语言与无理的语言的对抗。所以,反击的语言一定要与对方的语言表现出某种关联,正是在这种关联中,才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机智与力量,使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常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攻击。在一个晚会上,一个人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德国大诗人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要你和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驴子”在德国南方语言中,常常是“傻瓜、笨蛋”的代词。面对是犹太人的德国大诗人海涅,将“犹太人与驴子”并称,无疑是侮辱人,可德国大诗人海涅并没有对他大骂,甚至对这种说法也没有异议,相反,他把这种并称换上“你和我”,这样就一下子使“你”与“驴”相等了。

    2.将错就错

    错是很容易遇到的,毕竟人非万能,不可能一切完美,但是只要懂得将错就错,然后机智发挥,就会帮助自己解除窘困。

    一位节目主持人参加省内建团庆典,由于事先不了解情况,错把原来是花白头发的老汉——海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南新燕介绍成了“小姐”,面对全场哗然,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真诚的向被介绍人道歉,然后侃侃而谈:“您的名字实在太有诗意了,我一见这三个字,就想起了‘旧时王谢堂新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今天,这里出了类似的情景,京剧一度是流行在北方的戏曲,而现在,京剧从北到南,跨过琼州海峡,飞到海南,并且安家落户,这又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

    主持人遇到错误时,将错就错,并且在这个错误中进行了富有诗意的生动描述,补救了自己的失误,获得了他人的谅解,并且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异乎寻常的喝彩。

    3.避实就虚

    为了保全自己的某种利益,你可以设法避开这类难于应付的问题。有时候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你也要学会避开别人的提问。

    有一次,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前去参加一个演奏会,这个演奏会是由一位年轻钢琴家贝伦哈特举办的,举办这个演奏会的原因是他为席勒的诗《钟之歌》谱了一首曲子。

    在演奏会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显出极为陶醉的模样,甚至不时地点点头。贝伦哈特误以为勃拉姆斯喜欢他作的曲子,因此当演奏会结束后,他立即高兴地问布拉姆斯:“阁下是不是很喜欢这首曲子?”勃拉姆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着说:“这首《钟之歌》,果然是不朽的诗。”

    勃拉姆斯巧妙地避开问题,并委婉有礼地表达了他真实的想法:他很欣赏《钟之歌》这首不朽的诗,但并不一定认为贝伦哈特的曲子水准高。

    4.幽默解围

    杜罗夫是俄罗斯一位著名的丑角。

    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是的。”

    “要想在马戏班里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听到此话,很多人围了过来。

    “确实如此。”杜罗夫明白了这位观众的恶意,立即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位傲慢观众的脸蛋,同杜罗夫能否拿双薪,本无丝毫内在联系,但幽默的杜罗夫却巧妙地把它们牵扯在一起,轻松地为自己解了围。

    保住对方的面子,别让对方下不来台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在中国,“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可以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因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会注意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如果让人丢了面子或者是下不了台,他会对你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同样,如果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他会对你更为感激,产生更强烈的好感。

    古代有一个大户人家,因为小媳妇心灵手巧、才智过人、贤惠温顺而颇得公婆宠爱。对此大媳妇、二媳妇则嫉恨在心,两个人决定诋毁陷害于她。

    有一天,家中轮到小媳妇做饭。大媳妇、二媳妇看着她把饭做好之后,又去门前的池塘洗衣服。这时,大媳妇、二媳妇使出一条恶计:她俩又往灶膛里添了一大把火柴,锅中米饭本来松松软软,这个时候突然焦煳串烟。

    不一会儿,小媳妇洗完衣服回屋,突闻锅中的米饭蹿出焦煳气味,一看灶膛,木柴还在燃烧。生性聪慧的小媳妇已猜出个中原委。她没有冲上去对着大嫂、二嫂漫骂,而是灵机一动,遂把呈焦煳状的米饭煮成了稀饭,另外还做了一个大饼。

    等到众多家人就餐时,大媳妇、二媳妇准备看小媳妇的好戏,希望她能在家人面前丢人现眼。没想到小媳妇开口说道:“这两天天气较热,大伙儿总吃米饭胃口一定不大好,所以我煮了些锅巴稀饭,做了些大饼,给大家调调胃口。”这一言一行,即刻博得了家人们的称赞。

    大媳妇、二媳妇惭愧之至,觉得小媳妇不仅聪明,还懂得做人,比起自己真的是天壤之别。本来她是可以真相告之的,可是她为了不让自己失去面子,有台阶下,而是说了这一番话,使得一贯嫉妒的并有心加害她的大媳妇、二媳妇不得不敬佩之至。

    此后,她俩对小媳妇也善意相待,聪慧的小媳妇对两位嫂子加倍尊敬,使得这个大家庭每天都欢声笑语,生活也越过越红火了。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就必须懂得为他人保留面子。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尊敬别人,给别人面子,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下了余地。

    一位顾客来到一家百货公司,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她辩解说“绝没穿过”,要求退掉。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明显有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伪装了没有穿过的痕迹。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

    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了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一件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一起堆放在沙发上,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股脑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明显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了她一个台阶——说可能是她的某位家庭成员在没注意的情况下,把衣服送到了干洗店。于是顾客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售货员的话说到顾客心里去了,使她不好意思再坚持。一场可能的争吵就这样避免了。

    人与人交往难免会出现矛盾、误会和摩擦,当对方发生一些让他下不了台的事,如果你愿意在那时给对方一个台阶下的话,那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某公司的待遇很差,职工苦不堪言。公司领导之所以不愿改善员工待遇,是由于他认为员工都是庸才,工作不努力,对公司贡献不大,而且多数人还都是兼职。一旦有人拿其他公司与自己公司作比较时,老板就说,他们公司的职员是正途出身,而自己的下属是杂牌军。

    一天,公司的一位高级职员针对公司近来迟到人数逐渐增多的现象对领导反映说:“新职员简直都没办法到公司上班了!”

    “为什么?”领导奇怪地问。

    “坐人力车吧,觉得车费太贵;坐电车吧,又挤不上去,而且每月出的电车费也不够,他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以步当车,一文不费,而且还能锻炼身体,这多好的事啊!”领导说。

    “不行啊,鞋袜走破了,他们又买不起新的了。不过我有个办法,希望您出个布告,提倡赤足运动,号召大家赤脚走路来上班,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谁让他们命不好,生在这个时候呢!谁让他们不去想发财的路子,非要当苦命的职员呢!他们坐不起电车、人力车,也不能穿鞋袜整齐地来上班,都是活该啊!”职员摇摇头说。

    他一面说一面笑,说得领导也不好意思起来,只好同意改善一下员工待遇。

    事实上,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即使是一个藐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可能让别人觉得没面子,从而带来难堪的后果。不要想着对方会同意你所指出的错误,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你们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会进行反击。所以,在给别人指出错误的时候要委婉,讲究方式,给别人留个面子,这样会更容易让别人接纳。

    一位丈夫请妻子到餐馆吃生日餐,有道菜是“蚂蚁上树”,可端来的菜盘里只有粉丝不见肉末。妻子故作不知,问服务小姐:“服务员,这道菜叫什么?”服务小姐仔细一看,不好意思地回答:“蚂蚁上树。”“怪了,怎么只见树不见蚂蚁?”妻子有些得理不饶人。面对一声高过一声的诘问,服务小姐十分窘迫。丈夫见状,马上接过话来:“老婆,大概蚂蚁太累了,还没爬上来。服务员,麻烦你给老板说一声,赶紧给我们换一盘爬得快的蚂蚁,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呀。”服务小姐如释重负,赶紧为他们换了一盘名副其实的“蚂蚁上树”。这位丈夫真是善解人意,他的话幽默风趣而又大度,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又让双方都找到了体面下台的契机。妻子听了他的话,会展颜一笑;服务小姐呢,则带着感激的心情,想办法补偿过失。

    这样机智处理问题的人,才是睿智成熟的交际高手。在日常生活中,若能适时地“给人台阶下”,不仅能使自己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自己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甚至可以交到很好的朋友、巩固更多的合作伙伴。

    在社会中,懂得给对方台阶下的人往往会受人欢迎。这也就是维护对方面子的意思,他们对你的这一举动会心存感激。

    妙语应对,挽回自己的颜面

    古人云:“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生活中经常会遭到麻烦和争执,甚至于有些争执是不必要的芝麻小事,其实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为了这一点小事发生争执是非常不必要的,可是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又不得不争个你死我活,面对这样的境况,如何运用语言来劝阻他们,从而化干戈为玉帛呢?

    下面总结几个常用方法:

    1.含糊其词

    人际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于回答的敏感问题,使你处于难堪的窘境。此时,你若运用模糊语言不失为应对敏感话题的一种良策。

    著名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与英格兰球队相遇时,踢进了一粒颇有争议的“问题球”。当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机敏地回答:“手球有一半是迪戈的,头球有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这个回答颇有心计,如果他直言不讳地承认是手球,那么对裁判的有效判决无疑是“恩将仇报”。但如拒不承认,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员”的风度。而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风度,又在规则上维护了裁判的权威。

    2.巧妙地转移话题

    当你遇到敏感的话题时,如果不想正面回答,可以绕开这个问题而谈与其有关的问题,这就是交谈中的“移花接木”。

    日本一位著名电影演员到上海进行艺术活动时,中国朋友十分关心这位还未结婚的电影艺术家。有人问她准备什么时候结婚。这位电影演员笑容满面,十分友好而机智地说:“如果我结婚,就到中国来度蜜月。”

    这一回答既爽朗又巧妙,把在“何时结婚”的问题变成了“在何地度蜜月”的问题,避开了她不想公开正面回答的问题,使人们不好再追问下去,同时又非常强烈地表达了她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让听者无不为之叹服。

    3.避其锋芒

    有时双方意见不合,不要一味地继续下去,否则将会发生争吵,不如可以将问题绕过去,暂时避其锋芒。

    在找对象问题上,一对母女意见不合,产生了矛盾。女儿不愿意也不能和母亲闹僵,只好等待时机再说。这天吃饭时,母亲又唠叨起来:“你也25岁了,不小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姐姐都3岁了。人家王局长的儿子个高,长的又精神,还有现成的房子,为什么看不上呢。”“妈,这个红烧茄子是不是隔壁李阿姨教的做法?怎么颜色不好看,你过来看呀!”

    在这个事例中,女儿有意回避话题,就是采取了“碰到红灯绕道走”的办法。

    4.用反问来回答问题

    有时当别人问到自己不知道准确答案的问题时,可用幽默的语言反问句回答他,自己表示对自己所说的怀疑,并要求对方做出评判。当然这个答案要明显错误,甚至有些荒唐,以达到幽默的目的,也摆脱了自己的困境。

    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幼儿技能大赛,当时男主持人是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当女主持人问冯巩道:“你知道3个月的婴儿吃什么最好?”冯巩道:“该不会是馒头吧?”

    这一幽默的反问句,不仅使他顺利地度过了电视机前的尴尬,而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5.以谬治谬

    谈话中对方若故设“陷阱”,可以牙还牙。会话对方故设“陷阱”,以谬论相刁难,其用意无非是企图造成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答则显示无知,不答则表明无能。这种情况比较适宜用“以谬治谬”法应变。

    在美国废奴运动中,废奴主义者菲利普斯到各地巡回演讲。一次,一个来自反废奴势力强大的肯塔基州的牧师问他:

    “你要解放奴隶,是吗?”

    菲利普斯:“是的,我要解放奴隶。”

    牧师:“那么,你为什么只在北方宣传?干吗不去肯塔基州试试?”

    “你是牧师,对吗?”菲利普斯反问道。

    牧师:“是的,我是牧师,先生。”

    菲利普斯接着问:“你正设法从地狱中拯救鬼魂,是吗?”

    牧师:“当然,那是我的责任。”

    菲利普斯:“那么,你为什么不到地狱去?”

    牧师觉得一个声称要解放奴隶的人,总在没有奴隶的地方叫喊,目的显得不纯。菲力普斯认为以牧师的身份不应有过多功利的猜疑,于是便对他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他用“以谬制谬法”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对方。

    巧用幽默的语言,摆脱尴尬的局面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令人发窘的问题和尴尬的处境,那怎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惊乱,从狼狈难堪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呢?运用急中生智的幽默是最好的方法。

    幽默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幽默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沟通与交往,还能帮助我们处理一些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并使其顺利地渡过难关、解决难题。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幽默解决问题。

    冬季的北京寒气袭人,各家商店门口都挂着厚重的棉帘子。由于进出者一里一外,相互看不见,如果两人同时掀棉帘子,相撞之事自然在所难免。一天,一位小伙子正掀棉帘子准备进去,恰好里面一位小姐也在掀棉帘子准备出来,同时迈出了脚。姑娘一脚踩在小伙子鞋上,冷不防打了个趔趄,不禁哎哟惊叫一声。小伙子忙伸手扶住并说了一声对不起,让开了道,让小姐先出来。小姐出门后,看了小伙子一眼,说:“你是怎么走路的!”咄咄逼人的责问令小伙子一时语塞。在门口踩脚本来双方都有责任,自己已友好地道歉了姑娘还不放过,小伙子也有些急了。但他转念一想,人家是斯斯文文的小姐,踩了大小伙子的脚已有些不好意思,何况又在众目睽睽中被他扶住,更是不好意思。只是姑娘因自己的失态心中恼火,便不经意地把气撒到了这位“肇事者”身上。如此一想,顿时怒气全消,笑着说道:“对不起,我是用脚走路的。刚才吓着您了。”小姐一愣,随即扑哧一笑,“你这个人说话真逗,这不能怪你,主要是我没看见,脚也伸得快了一点,对不起踩了你。”

    小伙子对姑娘的反击,完全是友好的。人用脚走路是正常的,怎么会吓着别人?小伙子以自己的幽默,巧妙地告诉小姐,是我的脚害了你,暗示自己对她的理解和尊重。姑娘由责问到道歉,一场口舌之争得以避免,全靠了小伙子善意的幽默。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尴尬局面是不可以避免的,假如你这时能来点幽默,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理好热烈的气氛,摆脱窘境。就像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那样:“幽默是人际沟通的洗涤剂。幽默能使激化的矛盾变得缓和,从而避免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化解双方的对立情绪,使问题更好地解决。”

    在沟通中,幽默语言如同润滑剂,可有效地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系数”,化解冲突和矛盾,并能使我们从容地摆脱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英国的“一代名相”丘吉尔就是一位善于自我幽默的高手,他为世人留下的幽默典故数不胜数,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多产的幽默大师。

    1915年,当时的丘吉尔还是英国的海军大臣。有一天,不知他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什么原因,突然要学开飞机。于是,他命令海军航空兵的那些特级飞行员教他开飞机,军官们只好遵命。

    丘吉尔还真有股韧劲,刻苦学习,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搭上了,负责训练他的军官都快累坏了。丘吉尔虽称得上是杰出的政治家,但操纵战斗机跟政治是没什么必然联系的。也可能是隔行如隔山吧,总之,丘吉尔虽然刻苦用功,但是机舱里的那么多仪表丘吉尔自始至终也没完全搞明白。

    有一次,在飞行途中,天气突然变坏,一段160英里的航程竟然花了2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着陆后,丘吉尔刚从机舱里跳出来,那架飞机竟然再次腾空而起,一头撞到海里去了。旁边的军官们都吓得怔在那里,一动不动。

    原来,匆忙之中的丘吉尔竟然忘了操作规程,在慌乱之中又把引擎给发动起来了,望着眼前这一切,丘吉尔也不知所措,好在,他并没有惊慌,装作茫然不知似的,自我解嘲道:

    “怎么搞的,这架飞机这么不够意思,刚刚离开我,就又急着去和大海约会了。”

    一句话,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丘吉尔摆脱了尴尬。

    幽默是缓解紧张局面的灵丹妙药,是随机应变的有力武器。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遇到令人尴尬的处境,要想从难堪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可以运用急中生智的幽默。建构起特有的幽默氛围,就能巧妙得体地摆脱尴尬场景。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游历汨罗江,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就因忧国忧民自沉在这条江中。乾隆一时心血来潮,准备幽上纪昀一默,便问他:“君要臣死,臣当如何?”“臣当万死不辞。”纪晓岚回答得毫不含糊,正中乾隆下怀。乾隆盯着他说:“卿是朕的忠臣,为了表露你的一片忠心,我命你立即投江而死。”“臣领旨!”纪晓岚应声作答,便奔向了船头,站在船头自言自语一番后,并没有投江,返回跪在乾隆面前。“既是忠臣,为何有旨不遵?”乾隆厉声问道。“臣正要投水,屈大夫忽然从江中跳出来,指着臣的鼻子骂道:‘纪晓岚,你难道要做千古罪人吗?我当年投江,是因为楚王昏庸,楚国行将灭亡,现在皇上英明,国泰民安,你却要效我投江,你将当今英主比作何人?皇上称臣为忠臣,臣岂敢欺主诬上?所以不敢投江。”乾隆听罢,哈哈大笑,亲手将纪晓岚扶起。

    在这里,乾隆以幽默开头,纪晓岚以幽默作结,君臣共演了一幕幽默双簧。乾隆只是拿纪晓岚与屈大夫作一个比较,不是真心地叫他投江,正好纪晓岚也就假戏真做,演得有声有色,急中生智,把乾隆出的难题又踢了回去,通过类比上推,纪晓岚既跳出投江的圈外,又达到了歌颂乾隆的目的,君臣在幽默调侃中更加融洽了彼此的关系。

    幽默的语言是含蓄的,它能够诱导人深入地思考,发出会心的微笑,在幽默的气氛中交谈,使人在笑中同时引起联想和推断,领悟其中的含义。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不时地用点儿幽默的语言,逐步掌握幽默的技巧,就会巧妙地应对各种尴尬的局面,能够很好地调节生活,使你的生活充满欢乐,甚至改变你的人生。

    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具有幽默的人到处都受到欢迎,可以化解许多人际间的冲突或尴尬,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幽默是沟通最好的清凉剂,培养幽默感有助于彼此的沟通。在通常情况下,真正精于沟通艺术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既善于引导话题,同时又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得风趣幽默者。这种人在社交场上往往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可算是人际沟通中的幽默大师。

    打破冷场,控制现场

    冷场是谈话者主动与非主动之间发生的一种古怪消极的气氛,因为紧张或是其他原因而无话可说,然后使人感到无聊、不安、尴尬、难受等潜意识心理反应。并且会因为这种负面心理随之衍生其其他连锁心理和生理反应。

    此行为严重阻碍人的心理发展,并且长时期这样会养成自我为中心,不善于说话,内向、自我压抑进而孤僻等不好的心理和生理问题,所以每个人都要注意自我调节,主动出击,从而调动和活跃社交气氛,引入趣味中心,树立个人形象。

    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因为听说这家公司的面试非常严格,这个大学生特意作了精心的准备,没想到,在面试的过程中,他还是遇到了一个难题,主考官问了他几个问题之后,突然沉默不语,只是不停地用眼睛打量着他。大学生以为自己说话出了什么差错,结果一下子变得非常慌张,几次想打破这种沉默的气氛,但却总是话到嘴边说不出口。结果,大学生的面试失败了。

    在谈话的过程中出现冷场的现象是十分令人郁闷的一件事,不仅会觉得无聊,还会使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上例中的大学生遇到的冷场情况,可能是由于她不善言谈或准备不充分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考官故意制造出来的,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她心理素质不够好、临机应变的能力不够强造成的。所以,要想避免冷场的尴尬,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着重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多开阔一下眼界,这样,在遭遇冷场的时候,就不至于无话可说。

    萨姆是一个老实木讷的年轻人,平时就不声不响,很难受到老板的注意。一天,老板要他跟自己坐着火车到外地出差,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说了几句闲话之后,就开始大眼瞪小眼,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萨姆觉得这样的气氛实在是太压抑了,于是决定找个话题,恰好,他看到老板的脚上穿着一双高档皮鞋,于是就“饶有兴趣”地向老板请教衣着搭配方面的问题。

    老板一听,正中下怀,因为他平时就对自己的衣着十分在意,萨姆的问题正好搔到了自己的痒处,于是开始滔滔不绝地向萨姆讲了起来,期间,老板还委婉地告诉萨姆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由于两个人一路聊天,漫长的旅途似乎也过得飞快。回到公司以后,老板对萨姆说:“嘿,萨姆,欢迎你到我家做客,或许我们还可以谈谈室内装潢之类的事情。”

    萨姆与老板的关系越来越好,自己的优点也逐渐被老板发现,不久就升了职。

    谈话过程中出现冷场并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只要你平时多积累、多锻炼,善于发现可谈的话题,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就不会被它难住了。

    很多人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常常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其实,打开话匣子不难,因为可以交谈的话题就在你身边。

    假如你在车站碰见一个熟人,大家一起上车,一时没有话说,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从当前的事物,那就是双方都同时看到、听到或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在车站,在车厢,耳目所及,会有众多的事物,如果你稍为留意,不难找出一些对方可能发生兴趣的话题。也许是车站上面的巨幅的广告,也许是同车的外国游客,也许是路旁驶过的豪华的轿车,也许是天空飞过的新型客机,甚至于在对方的身上,都可以找到谈话的题材。如果他打的领带很漂亮,你可以问他在什么地方买的;如果他身上穿着“皮尔·卡丹”衬衫,你可以问他这种衬衫究竟好不好,和广告上的宣传是否相符;如果他手上拿着一份晚报,看到晚报上头条新闻,你可以问他对当前时局的看法。

    如果你到了一个朋友家里,在客厅里看到他孩子的照片,你就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孩子;如果他买了一架新的钢琴,你就可以和他谈谈钢琴;如果他的窗台上摆着一个盆景,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盆景;如果他正患着牙痛,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牙和牙医,关心对方的健康。这些都是亲切交谈的话题。

    凡是这一类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只要其中有一样碰巧对方很有兴趣,那么,你与对方的交流就可以更深一步了。

    另外,与素昧平生者每次交谈时,还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别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收到好的效果。

    当别人作完自我介绍时,你可以在他的名字上表现出你的兴趣。比如,你可以重复他的名字,并夸这个名字很好听,或者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名字,很有品位等,或者,你可以再具体问对方他名字的写法,以示你对他的重视。这样一来,你会迅速赢得别人的好感。

    再者,你还可以在交谈时先提一些一般性的问题,以便投石问路,在大略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说得更加自如。在听对方说话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能随便去否定对方的观点。

    当然,交谈也许会由于各种原因而突然中断,这个时候的冷场更让人觉得尴尬。当我们的交谈中断的时候,我们怎样寻找新的话题呢?

    在这种时候,不要心急,也不要勉强去找,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反而什么也想不出来。冷静下来,让脑子自由思考半分钟。你就很可能会从看到桌上摆着的一盏电灯,联想到“发明”,从“发明”联想到“创新”和“电影”,然后是“演员”,从而引发出新的话题。

    别把与人交谈想得那么难,也别因为害怕说错话而不敢开口。自信一点,你就能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你会发现,即使是与陌生人说话,也能流畅自然,像吃饭一样随意而简单。具体来说,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创造和谐轻松的气氛

    与陌生人见面,由于双方不熟悉,会出现无话可谈、冷场的情况,甚至产生不安的紧张心理。要打破这种僵局,使彼此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起来,适当的幽默语言则是最好的方式。能引起对方好感的谈话必须有幽默感。只要平时稍加注意,这种幽默感便会产生。幽默,在紧张的情况下是救命之神。在询问对方情况的同时,穿插一些幽默的问话,说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开一个有分寸的玩笑,做一个适度夸张的动作,都有助于缓解紧张心理,创造和睦轻松的氛围。

    2.善于提问

    提问是打破冷场,引导话题、展开谈话或话题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当你开口提问题的时候,你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话题的选择。假定有朋友告诉你:“我刚从美国回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这样问:“那里气候怎么样?”“告诉我最让你难忘的事情。”“在宾馆订房间难不难啊?过段时间我也想去一趟。”“你吃得惯美国饭菜吗?”

    3.引发共鸣感

    共鸣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心灵感应,是伯牙《高山流水》获寻知音的激情。谈话也需要这样一种共鸣感,有感觉的聚会才会热热闹闹,才不会出现冷场的僵局。在与朋友或同事相聚时,要寻出共鸣感而不是将大家当听众,自己一个人独占舞台,唱起独角戏,即便你作出最精彩的表演也不会引得他人的喝彩。只有寻找能引起大家最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你若是社交活动的主持人,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