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铭律:不可不知的18条管理定律-酒与污水定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一、定律原理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腐蚀掉。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能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象样的工作成果。如果酒店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二、解雇员工不能手软,烂苹果一定要果断丢掉

    酒与污水定律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组织里,总有几个人不听话或者起到阻止组织发展腐蚀作用,这就需要领导者及时地把他们清理掉。

    在一个企业,对那些实在难以管教的下属,作为企业领导,就必须当机立断,该解雇就解雇!

    尤其对其中一部分敢于背叛自己的下属,更要毫不留情。狠下杀手。不要因为酒里面一点污水,弄得整桶酒都喝不了。

    解雇员工一般总是使企业领导心情沉重,惟一使企业领导不感到难受的时候是当他解雇一个彻底背叛公司的人。

    1.扔掉“烂苹果”

    曾经有一个厚颜无耻的背叛者,私下准备、离开公司,并打算带走所有他染指过的东西:客户、卷宗、机密文件,等等。当公司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他出一天差。趁他不在的时候,彻底清理了他的办公室并更换了所有的锁。他一回来,就将他解雇了。

    这里并没有任何玩弄阴谋诡计之嫌,这样的情况无论在微型公司或大规模的公司都时有发生。遇到这样的事你只有以毒攻毒。

    2.解雇地点的选择

    你应该选择在什么场合解雇某个人,取决于你自己的想法。他的办公室,你的办公室,另外一个什么地方都可以。因为解雇一个职工的背景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这里也没有什么规矩可循。

    有些领导在决定解雇职工的地点与方式时所依据的是他们希望将何种信息传递给其他职工。有位领导曾当着全体职工的面解雇员工,目的是杀鸡给猴看。他将公司所有的100名职工召集到会议室,心里盘算好,在会议的过程中他一定可以挑出那只烂苹果,并当场炒他的鱿鱼。这是精心策划的一场戏,只是其职工不知道而已。

    这种手腕对留下来的99位职工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解雇需要技巧

    作为老板,对不称职的职工予以解雇完全是分内之事。但往往遇到此事,即使是那些以“硬汉”著称的公司经理也难下决心,认为解雇员工是件很棘手的事。总担心会引起连锁反应,怎样向客户解释呢?如何以此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做好善后工作等等。

    解雇不称职的人,最好的办法是:

    1.机会选择适当

    如果你要炒他的鱿鱼,应选对公司最为有利的时机。在商务来往中,你的职员必然手中尚有要完未完的生意,掌握有一定数量的客户,在未找到代替他的人之前,一切未准备就绪时,就暂时不要解雇他。有时你会等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以便更大限度地减少解雇他所给公司职工带来的震动和对公司带来的伤害。

    在你准备时,或许你应及时通知客户,公司与某人之间有些矛盾,将会有另一位员工代替他的工作,并表示公司愿意与客户继续合作的愿望。另外在公司内部可派另一员工到其负责的部门工作,并委以重任;或让另一部门的领导同他的客户认识,并逐渐接手其业务。

    2.由他先提出来

    对付想跳槽的员工,最好的办法是由他提出辞呈。让他体面地离开公司,总比你直接下逐客令要好。如在解雇他时,给他发放一定数额的离职费,并且给他在其他的公司找一个适合他做的工作,对你的所作所为,他会一辈子永记心中,不会到处对你解雇他而说三道四,败坏你的名声。

    其实安排某人主动提出辞职,并不是件复杂难做的事。但也不能太随便,应注意当时说话的场合和方式。最容易让人接受是这样说:“鉴于我们公司业务的特殊性,我认为你在公司这样长期做不下去,显然对你对公司都不太合适,公司已决定,你应离开公司另找工作。但是什么时候离开?怎样离开?还没有正式决定下来,请你先考虑一下,然后我们再交换意见。”

    这样简单而直截了当的谈话,将会取得你预想的结果。

    3.让别人来“聘用”他

    有的公司碍于当时聘用人的后台关系,或其他难以言明的因素,不便直接下令让某人离开公司,总是说服别的公司接收此人,并让这家公司主动找该人联系工作。当此人被该公司“聘用”后,自认为是自己的才华被其他老板看中而被挖走的,对于“聘用”之中的一切都始终蒙在鼓里,根本不知自己是被原公司体面地“开除”的。

    4.为他找到合适的位置

    有些职工虽然肯干诚实,但是碍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适应能力弱等原因,不太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如公关部的某公关先生对于结识发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有一定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却毫无办法,并且常常会把事情弄得很糟。这里如何安排他为好,是解雇?或是降级使用?必须认真研究。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把他调到另一个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去,或许到这个岗位,他会干得更好。关键是找到这个部门。

    5.果断处置不手软

    对任何公司和老板来说,开除或解雇员工,总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因为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公司存在的某些缺陷或不足之处。但是如果解雇的是一个存在一天,对公司就为害无穷的“捣乱分子”,则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

    这种作法并没有一点算计员工之嫌而不讲情面,对于这种人只能当机立断,否则他阴谋得逞,公司将后患无穷。

    只有这样,你才能彻底排除纵容下属,姑息养奸的可能。

    就像舞台上总会有一个两个奸角,员工里面也并不全是忠诚之辈、老实之人,肯定也会有一两个类似于奸角的人。有一双火眼金睛的老板当然很容易辨认出来,但偏偏不少老板都有近视症,就是本身不正,有徇情谋私之意,带点歪门邪气。

    三、怎样炒掉不合格的员工

    管理者们对于那些工作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员工,或者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员工,或者没有达到你所期望的目标的员工,可以采用解雇的方法。如果不除去污水,污水就会污柒一缸酒。

    解雇往往带来员工的不快,而且会使双方有时很尴尬,但它的确是人员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管理者必须进行严格的规范制度和实施。员工的不良行为或者不合适的工作都会给这一制度带有负面影响,这时就不得不采取解雇的方式。

    在一个组织里面,如果你不能解雇一名不称职的员工,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所以,要尽可能采取行动,但是处理问题时要公平些、委婉些,要特别谨慎。解雇员工的决定很重要,同时,所采取的方法也很重要。关心是基本的原则,关心意味着给被解雇的员工同情、理解以及帮助。

    那么,解雇员工有什么好的策略呢?

    (1)选择有利的时机

    在解雇他之前,采用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措施。在内部设法收回可能由解雇人员带走的财物、证书和情报等,在外部要提醒客户注意与解雇人员的关系,以免上当受骗,必要时可以登报发出声明。

    (2)隐蔽的降级

    公司里常常有这样的员工,他们对公司尽心尽职,忠心耿耿,但他的能力却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显得力不从心。这时,老板考虑的不一定是解雇,或许降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时所采取的方法就要策略一些。比如长期不提拔他,让他在相当于他的能力的岗位上一直呆下去,或者把他调任到其他非关键性的岗位上。

    (3)暗示其辞职

    解雇人的最佳的方式是让对方自己提出辞职请求。如果老板能够付给他优厚的解聘费,并帮助他寻找新的工作,他对老板的好感不会改变的,他也不会在此之后拆老板的头。

    (4)让其他公司“挖”走他们

    高明的老板在解雇员工时,不想让他们知道,从而怀恨在心,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去做。老板为解雇的员工在其他公司找好工作,并不动声色地任由他从公司里跳槽。

    解雇员工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经常出现各种不妙的状况。为了避免这些失误,应提前警告员工被解雇的消息。在这方面必须有明确的程序。

    老板在解雇员工时,一定要小心、慎重,一定要由较为合适的理由再做出这一决定。通常来说,被解雇往往有下面的原因:

    尽管多次警告,帮助他消除错误,但仍长期存在大量过失;员工的行为可能涉及到重大违反或不道德而令人无法容忍;公司里存在着大量的冗员……

    在解雇员工时还常常涉及到法律方面。特别是你与员工订立了劳动合同或者劳动部门在这方面有相关的要求时,解雇员工时必须考虑到法律责任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最佳的方法是,在与员工所签的雇佣合同中注明解雇时的情形,以保护双方的利益。

    在解雇员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公平的原则,把他与其他员工进行横向对比。同时,工作态度不好的员工往往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对他们的行为不加理睬,那么公司的权威性和名誉都会受到破坏,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因此受到伤害。

    四、不信任员工将付出高昂代价

    在一个企业里,污水毕竟是少数,作为管理者,没必要认为任何员工都觉得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其实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些不太合格但可以留下的员工,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是污柒一缸酒的污水。有些管理者太过于苛刻,对员工采取不信任的态度,老是想今天把这个删了,明天把那个删了,结果让公司的员工人心慌慌。

    不信任常表现为对新想法不予肯定,或说些不赞成的话,如“这很没意思”。不信任常常通过具体做法而不是言辞表现出来,例如,在高薪员工与低薪员工之间的付酬比率、办公间的大小和位置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不信任是日常生活中所常有的事,所造成的痛苦不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很难被人觉察到。谁都听过有人这么说话:“你不要认为这是针对你个人的,不过嘛……”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成熟一点,把对想法、行为的批评同对我们个人的批评区分开来呢?难道不存在这种情况,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避免得罪别人,以致有话谁都不说?不论是否出于信任,如果不“和盘托出”,我们是不是太虚假了呢?毕竟,即使说真话现在会伤害人,那人还是有幸现在知道真情,避免了以后更深的痛苦。

    其实,问题在于如何把真实情况讲出来,却仍能达到你想达到的效果——使人致力于解决问题。不妨问问自己,你是想达到目的呢?还是想随心所欲,有什么就说什么?答案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你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麻烦。

    人们为不信任付出很高代价。不信任的直接后果是听不到团体中的创造性意见,它甚至可能降低公司的生产能力。一旦消除不信任,工作就会明显改观。

    在把不信任转变为支持的过程中,经理人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请问,谁更有可能说“请认真点好吗?”到底是老板还是下属?在大多数公司里面,老板更有可能说这种话。

    部属们通常只是用躲避或抵制作为对不信任的报答。另外一些人则把这种不信任一级一级往下传。由于害怕上司的惩罚,有人就不信任自己的下属人员。许多会议都因不信任而败兴。人们相会时的精力差不多都用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修饰自我,和以不信任回报不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不大有希望实现TomPeter对公司革新发展战略的设想,这种革新战略是要产生“适应环境混乱的闪电般小突击”。不受信任的人是不会尽自己的努力去考虑问题或去冒风险的。克服不信任、否定态度和僵局的办法是:

    .承认和尊重员工提出来的每一个想法。

    .不加挑剔地倾听意见,把每个想法都写在图表上。

    .鼓励与会的每个人都提意见——不只是地位较高的人。

    .促使大家敢想敢干,不因某种条件限制而停滞不前。

    .不要因为某种条件的限制而放弃任何可能性。等到开拓出充满希望的方向之后,再考虑这种限制。

    关键是始终抱赞成态度,它能使员工们致力于解决问题,并使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成果。只有做到这些,目前花在不信任和回报不信任上的巨大精力,才可能被各方面用来发明新产品、解决新问题和采用新方法,并用以做出周全的决定。如果能使工作场所摆脱不信任,生产能力就会有惊人的提高。

    五、对管理者的要求——不做一滴污水

    酒与污水定律对管理者有什么要求呢?

    就例如盖房子一样,样板就是模范,就是表率,正所谓房有板间,人也要有样板人。如果作为管理者正是一滴污水,成了酒里面的毒药,不用说,这一坛酒就更不能喝了。

    管理者作为上司,当然要起到模范、表率作用,用魅力感召下属,形成上下同心协力的工作局面。美好的形象能产生一种形象效应,给下属以信心、勇气和力量,吸引他们勇往直前。管理者具有的顽强意志等人格魅力,影响着下属的工作方向,因为自己的形象使下属产生折射反应,会产生极好的效果。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因此,有什么样的上司,自然会有什么样的下属,所以诸位在责怪下属处事不当之前,应该想想自己是否有同样缺点。其身不正的,试问又如何去责怪下属?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污水,如果是,正是由于自己的出现可能影响一个部门、一个公司的发展,这就是一称职的表现。

    你是否发觉,不少人的辞职,原因也涉及不喜欢上司的处事作风?

    由此可见,如果下属认为与上司不属同一类人,多数会自动请辞,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便是这个意思了。因此,我们可从下属的表现,得悉其上司的管理能力。

    为免下属有样学样,身为管理者的你,最好时常省察,一下自己有什么坏习惯,及早戒掉。

    最容易犯的错,便是管理者时常借故迟到早退,这样会令下属工作散慢,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管理者不在,部下工作自会放松,或四处找人聊天,将你“偷懒”的消息四散。久而久之,你的上司也会听到谣言,所以不要以为身为管理者便可以随意离开岗位。

    另外,不要随便推卸责任。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给下属,这不会令自己的责任减轻,只会令上司怀疑你的管理能力。

    当然,做事公平及公私分明的,才是部下学习的好榜样。也只有这样的部下,才会为你赢得上级和同事的口碑。

    有好的下属,也会令你“水涨船高”,在公司里有更稳固的基础。

    管理者要起模范、表率作用,塑造自己的形象,应该做到以下5点:

    (1)做任何一件工作,都能比一般人想的周密,做的有条理;

    (2)勇挑重担,不怕困难,喜欢在重担和困难面前锻炼自己的人格和能力;

    (3)能从全局看问题,从小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问题;

    (4)不追求个人享受,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同时能以大家的甘苦为甘苦。

    (5)能以科学的手段,指导大家的工作方法,能以人性为本,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

    对管理者而言,能够成为下属的榜样,自然魅力大增。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要靠自己平时的工作技巧才能做到。

    以身作则不是整天在下属前面唱唱口号就可以了,真才实学永远比口号更重要,且更能让你的下属钦佩有加。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给你指出8种技巧,运用这8种技巧你就能够树立起被学习的榜样。当然,也许还有其他的技巧,只要你能把这8种技巧运用得熟练,你也就用不着再费心去树立别样的榜样了。

    使用这些技巧,每天运用它们,你很快就能把这些个人品质发展到你的下属要向你学习的程度,你会激发他们殚精竭虑地为你工作。你想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这才是货真价实的管理者权,也是最大的驾御下属的能力的具体表现。

    你应该永远记住这句话:管理者是被学习的榜样,不是被赞扬的对象。给别人树立学习的榜样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意味着必须时时刻刻不断加强我们在孩提时代从学校那里听来的那些传统的个人品质。

    树立榜样就意味着去发展诸如勇气、诚实、随和、不自私自利、可靠等等那些个人品格特征。为别人树立学习的榜样,也意味着坚持道义的正确性,甚至当这种坚持需要你付出很高代价的时候,也得坚持。

    看着你的脚印走,去做正确的事情。

    你的下属将永远把你看做他们的管理者,看做学习的榜样。由于你自己能够履行上司的义务并能以身作则表现出榜样的风范,你的下属就会尊敬你,为你而感到骄傲,而且会产生一种想达到你那样高的境界的强烈愿望。

    运用下面的8种技巧,你就能成为堪称楷模的管理者:

    (1)为你的下属树立高标准的学习榜样。

    (2)通过自己努力工作树立榜样。

    (3)身体要健康,精神要饱满。

    (4)要完全掌握自己的情绪。

    (5)要保持愉快而乐观的仪表和态度。

    (6)在指责或批评别人的时候,不要把你个人的因素掺合进去。

    (7)待人要随和,要有礼貌。

    (8)你的话必须一诺千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