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低头-舒气平心,百忍成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苏轼说:“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欲成大事、创大业,一定要念好“忍”字诀。时不利己时,可以隐忍,可以坚忍,也可以挺忍,甚至打脱牙和血吞,万万不可不忍或忍不住。

    1、身处苦难,含苦磨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人生路上,人人都渴求一帆风顺。然而,这种渴求永远不能得到满足。走过的路已经成为既定的过去,眼前的路将通向既有平坦又有坎坷的未来。坎坷也好,平坦也好,最终都要靠自己一步步走过。

    传说有一人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无奈之下去观音庙叩拜,希望观音菩萨能够保佑他渡过难关。上香时,他无意中发现一个和观音长得十分相似的人也在向观音像叩拜。他暗思:难道她是观音菩萨不成?“正是。”他得到了答案,但还是疑惑:既然自己是菩萨,为何还要像我一样对着菩萨拜呢?“求人不如求己。”此人大悟,起身离去。

    毕竟,他人能够帮到你的方面是有限的。比如,面对人生的失败,他人或许会给你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而能否鼓起勇气从头再来则取决于自己;面对感情的破灭,他人或许会真心安慰,但能否从伤痛中走出来则取决于自己;面对亲人的辞世,他人或许会说“节哀顺变”,但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则取决于自己;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只有一步步走过,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马丁·强生虽然有一个在堪萨斯州独立城做珠宝生意的父亲,但他并没有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而是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尽管他不知道在途中会遇到什么苦难。

    从很小的时候起,强生就在珠宝店里帮助父亲拆解包裹。看着来自巴黎、巴赛罗那、布达佩斯等各地的行李袋,强生萌发了环游世界的念头。14岁那年,他离家出走,穿过合众国,搭上前往欧洲的家畜船。

    刚到欧洲时,强生没有找到工作,每天都徘徊在温饱线上。绝望中,他溜进一艘开往家乡的大船。在船上,他从向航海技师借来的杂志上看到了有关杰克·伦敦所著《野性的呼唤》的报道,顿时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回家后,强生立刻写信给杰克·伦敦,信中说:“我曾出国旅行,口袋里只有三元五分,我由芝加哥出发,回来时还剩二十五分。”

    此后的两个星期,强生每天心焦地等待着回音。杰克·伦敦终于回信了,不过只是一张写有“会做饭吗”的简单电报。不要说做饭,他连煮白水蛋都不会。不过,他还是回了一封充满自信的电报——“让我试试!”

    接着,他去城里的餐厅向厨师学习。不久,强生以火夫兼清洁工的身份登上了要横渡太平洋、驶往旧金山的轮船。在船上,他施展所学,为船员们烤面包、做菜肉蛋卷等。在船员们的指导下,强生对航海技术越来越熟悉。

    经过诸多努力,强生横渡三大洋,从南洋的珊瑚岛一直旅游到非洲林区,积累了很多电影素材,并成功地拍摄了有关食人族、巨人族以及大象、长颈鹿等野兽的电影。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随时做好挑战苦难的准备。苏格拉底说:“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莫过于患难与困苦。”当苦难来临时,不要惧怕。只有把苦难的大山踩在脚下,才能看到最美丽的曙光。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一个流浪在马萨诸塞州、名叫萨娜的女子在寒冷的天气中敲开了韦伯斯特家的门。慈祥的韦伯斯特太太看到皮包骨头的她后便有了怜悯之心,把她留在自己一个人住的大房子里。

    此后,萨娜每天都陪着韦伯斯特太太,和她聊天帮她解闷。一次,韦伯斯特太太的女儿来度假,知道了萨娜的事情后便把她赶出了她母亲的家,并骂她是个无赖。那天,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然而萨娜不得不离开,因为她不想背着无赖的恶名。在雨中沉默了两、三分钟后,她便消失在雨中。

    然而谁又能想到以后发生的事情,萨娜竟成了思想界的重要人物。她的思想影响深远,就像创造基督信仰疗法的玛莉·艾迪一样受到成千上万信徒的崇拜和追随。

    没有经历过生活中的暴风雨,就难以获得美丽的彩虹人生,就好像没有经历过失去的人难以体会到珍惜的可贵一样。既然苦难难以避免,那么就主动去接受它,用它打磨自己,以便能够应付更大的苦难。

    2、忍住孤寂,守得日出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一个人常常会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比如反对、怀疑、嘲笑、蔑视等等。既然已经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就不要被这些声音打扰,而应该为之奋斗不息。尽管在奋斗的过程会感到孤寂,但只要能够忍受住,总能够等到拨开乌云见日出的那一天。

    日本人金太郎创建了“精工舍”后,于1913年制造了第一块日本手表——月桂牌12型手表。此后,“精工舍”蒸蒸日上,突飞猛进。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精工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精工集团。虽然精工集团发展迅猛,但仍然难以与风靡全球的瑞士名表“欧米茄”相提并论。然而,精工集团并没有屈服,而是向“欧米茄”提出了挑战,决定争取数届奥运会以来一直被“欧米茄”掌控的计时权。

    1960年,精工集团得知1964年奥运会将在日本举行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往罗马考察当年奥运会的状况。

    到了罗马后,考察队发现整个奥运会简直成了“欧米茄”的展览会:短跑、中长跑、马拉松等对时间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比赛项目自然是“欧米茄”的天下,而其他项目也几乎都是在“欧米茄”指针的严密监视下决出胜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各种各样的大小时钟到裁判员手中的秒表,都是清一色的“欧米茄”。可见,“欧米茄”在国际奥委会官员的心目中已经具有绝对的权威。

    面对这种情况,精工集团的决策者们并没有退缩。他们认为:自己的钟表已经具备了与瑞士钟表竞争的能力,只是在知名度上处于劣势。如果不敢与其一较高低,就只能永远甘居二流。

    不过,“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如果拿不出东西来,即使有再大的胆量也于事无补。经过努力,精工集团研制出了新产品——石英表951二型。这种钟表主要用于长跑项目的计时,重量只有3公斤,平均日差只有2秒。以前,用于长跑项目计时的钟表有一部小型卡车那么大,很不方便,如今裁判用一只手就可以把石英表951二型轻松地提起来。有鉴于此,国际奥委会于1963年5月同意与精工集团合作。

    夺取计时权后,精工集团同样面临着考验。当时,很多人认为精工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东京奥运会的计时权,主要是因为占了地利这个优势,瑞士这个钟表王国的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精工集团没有退步,而是在默默努力和奋斗。尽管经历了失败,但它没有灰心,用辉煌的成就向世人证明了它是最棒的。

    1963年底,精工集团参加了瑞士每年一次的钟表大赛。这种比赛在瑞士已经举行了一百多年,主要是瑞士钟表之间的角逐。虽然瑞士在四年前已经向世界产品打开了参赛大门,但精工集团却是首位外国参赛者。有些人又开始嘲笑了,说精工集团不自量力,一定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精工集团本想用优异的成绩堵住那一张张嘲笑的嘴巴,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在机械表比赛中只获得了可怜巴巴的第144名。很多钟表行家开始发表议论了:在发条式钟表的研发上,瑞士的确是不可战胜的。

    精工集团没有被舆论压倒,并默默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准备。1967年,精工集团再次参加了比赛。依照惯例,参赛厂家会在45天之内收到评委会对自家钟表的测定结果,在下一年得知比赛结果。

    可是,精工集团左等右等,就是没有等到测定结果。直到第二年春天,精工集团终于收到了一封从瑞士评委会寄来的信。内容极为简单,大意是:本年度的钟表比赛不公布名次,从下一年起,比赛终止。

    正在精工集团疑惑不解之时,比赛结果出来了:石英表囊括前五名,机械表获得了第四名、第五名、第七名、第八名。很明显,精工集团已经不再是二流钟表集团了。为了维持本国钟表的霸主地位,瑞士不惜终止了这项著名的比赛。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发展前途还未明了的情况下或多或少会遭受一些非议。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忍受住孤寂,不断朝着立定的目标奋斗,才能打开局面,得到众人的喝彩。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哲学家柏拉图便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这种自信很早就在他的身上有所体现。在一次课堂上,柏拉图的老师、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举起一个苹果对所有的学生说:“你们看,这是一个苹果。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空气中会有什么样的气味!”

    很快,一个学生满脸兴奋地举起手来,得到苏格拉底的同意后站起来说:“老师,我闻到了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示意他坐下,然后嘱咐道:“大家一定要集中精力去感受空气中的味道,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苏格拉底拿着苹果在教室内转了一大圈,再次走上讲台。这时,多半学生先后举起手要回答问题。苏格拉底示意大家把手放下,然后说:“现在,我们举手表决。闻到苹果香味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几乎有多半同学举起手来。苏格拉底将自己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这时只剩柏拉图一个人没有举手。

    苏格拉底走到柏拉图身边,然后问道:“柏拉图,你真的没有闻到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老师,我发誓。”苏格拉底很满意,大声宣布说:“柏拉图同学是对的,其实空气中不可能有苹果的香味。知道为什么吗?这不过是一个假苹果。”

    正是因为自信,在探索真理的路上,他没有受他人观点的影响,并最终成为一位有名的哲学家。

    但丁在其导师、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惨烈的九层地狱后来到炼狱。一个魂灵呼喊但丁,但丁便转过身去观望。这时,导师维吉尔告诉他:“为什么你的精神分散?为什么你的脚步放慢?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决不因暴风雨而倾斜。”

    不要关注他人的议论,因为这些议论只会分散你的精力。如果被这些议论淹没,就永远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只能成为他人的笑谈。默默行动吧,用成就来证明自己是好样的。

    3、失意短暂,心存坦然

    不以一时之得意,自夸其能;亦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冯梦龙

    《后汉书》中说:“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即使这句话有些夸张,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面对失意,有人感叹时运不济或怀才不遇,接着便陷入了悲观情绪中,逐渐对生活失去兴趣,然后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希望,关键在于自己愿不愿意去寻找希望。如果能够坦然地面对失意,放下这个心理包袱,就能够发现另一片天地。是英雄,总会有用武之地的。

    为了获得高学历,一位银行职员已经将参考书翻来覆去地看了许多遍,然而连年考试次次落榜。面对这种困境,他放弃了考试。不过,他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仍然积极地生活着。

    由于对古币颇有研究,再加上有了闲余时间,一些朋友经常会拿来一些古币请他鉴别。当别人向他请教时,他总是耐心地回答别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渐渐地,他结识了很多人。与此同时,他萌发了一种想法:如果自己能够编写一本《中国历代钱币鉴别手册》,不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决这些问题了吗?于是,他利用几个月的业余时间完成了这本书。后来,一家出版社看中了这本书,并首印3万册。结果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该书就被销售一空。

    如果这位银行职员不能够坦然面对失意,就不会有心思研究钱币或热情地帮助他人鉴别钱币,更不会有编书的念头。

    坦然,是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是一种洞察世事、懂得变通的智慧。如果学会了坦然,在面对患难时就能够做到安然自得,在贫贱时就能够做到知足快乐,在危机四伏时就能够做到镇定自若。坦然并不是放弃,而是积极地从生活中寻找另一种希望的开始。

    黄宇大学刚毕业时,被分配到家乡的小镇做教师。起初,他一边认真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自从了解到其他同学大都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薪金后,他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羡慕其他同学。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对写作也没了兴趣。于是,他有了“跳槽”的打算,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日子匆匆过去了两年,黄宇先后联系的几个单位都没有回信。在这期间,他的本职工作没有任何起色,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就在茫然失措时,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他一直想改变的命运。

    当时,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小镇上的人们纷纷赶来看热闹,把小小的操场围得水泄不通。由于来得比较晚,黄宇站在了人墙后面,即使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正在他不知道如何才能一饱眼福的时候,在他身旁忙乎的一个小男孩进入了他的视线。这个小男孩一趟又一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就这样,一层又一层,他很快把台子垒起半米多高,然后高兴地站在台子上。尽管花费了不少时间,但他还是满足了自己看比赛的愿望。

    就在那一刻,黄宇的心被刺了一下。他突然明白了:要想在人墙后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就可以了。此后,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并重新拾起了写作兴趣。功夫没有白费,一年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同时,他的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他本人因此成为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

    人生原本就是一个调试的过程,在调试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失意的事情。失意并不可怕,因为它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憋足或无能,只能说明一个人在某方面的不适合。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能够找准方向,自然能够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当失意来临的时候,用一颗坦然的心去接受它,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的调试或大的调试,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4、看淡不幸,掌握命运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足幸运的人。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把难弹的琴”,各人有个人的不幸。我们之所以看不到他人的不幸,是因为他人知道同情和怜悯是没有用的,于是把不幸埋在心底、将其淡化,然后继续为生活奔波。

    一位男高音歌唱家在30多岁时已经冠名四方,成就不凡。一次演出后,歌唱家带着妻儿刚从剧场里走出来,就被剧场外焦急等待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兴奋地与歌唱家攀谈着,其中不乏赞美之词。有的人说他刚到中年便事业有成,有的人说他有个美丽大方的好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小儿子……

    歌唱家认真地听着这些热心人的话,待有人要他发言时才和缓地说:“你们知道的只是一个方面。其实,被你们夸奖为活泼可爱的这个小男孩儿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另外,他还有一个只能长年躺在床上的脑瘫患姐姐。你们夸大了我的成功,我也有不幸的一面。”

    当不幸已经成为事实,痛哭流涕是没有用的,悲观绝望也是没有用的。只有接受这个现实,积极生活,生命才会再次出现奇迹。

    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海军陆战队队员米契尔身上65%以上的皮肤被烧坏,为此他动了16次手术。手术后,他无法拿叉子吃饭,无法拨电话,无法上厕所,简直成了一个废人。然而,他并没有被厄运击垮。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握我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选择,要把目前的状况看成倒退或是一个起点。”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米契尔又能开飞机了!他为自己重新构想了以后的生活,并在科罗拉多州买了一幢房子。另外,他还和两个朋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佛蒙特州第二大私人公司。

    可是厄运好像偏爱米契尔,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在开办公司后的第四年,他再次失事,十二条脊椎骨被飞机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他抱怨道:“我不解的是为何这些事老是发生在我身上,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为什么要遭到这样的报应?”

    米契尔没有被打倒,仍然与命运抗争。他不仅能够做到生活自理,而且担任了科罗拉多州孤峰顶镇的镇长,致力于保护小镇的美景及环境。后来,他凭借着一句“不只是一张小白脸”的口号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并脱颖而出。

    米契尔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一万件事,现在我只能做九千件。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无法再做的一千件事上,或是把目光集中在我还能做的九千件事上,不过我选择了后者。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的人生曾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如果我不把挫折当成放弃努力的借口,那么你们也可以用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一些一直让你们裹足不前的事情。不妨退一步,想开一点,然后就会有机会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的确,没什么大不小的。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像米契尔这样不幸的人。然而,面临巨大且不止一次的不幸,米契尔没有灰心,没有绝望,而是把这种可以看成灾难的不幸当作了生命的洗礼。他知道,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希望,只要还在呼吸,就能创造出奇迹。

    5、心急火燎易变难,稍安勿躁事好办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吕得胜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糊两条长约70厘米、头尾开口的纸龙,从龙头将几只蝗虫放在一条纸龙中,将几只与蝗虫同样大小的青虫放在另一条纸龙中,并将龙口封上。结果发现,蝗虫在纸龙里不断挣扎,到最后全部死在里面;青虫则安静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论优势,青虫远远劣于蝗虫,因为蝗虫的咀嚼式口器足以咬断纸龙,强有力的后足足以蹬破纸龙。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没有任何优势的青虫找到了出口,安然无恙,武器全备的蝗虫却不知所措,挣扎致死。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急躁足以坏事。如果控制不住急躁情绪,就容易失去理智,从而不能够冷静地思索,自然难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当遇到问题时,必须要冷静下来,千万不可冲动。

    一天,一对情侣在咖啡馆里为一些小事发生了口角。双方互不相让,男孩愤然离去,女孩一人在咖啡店里独自垂泪。

    心烦意乱的女孩不停地搅动着面前那杯柠檬茶,将杯中未去皮的新鲜柠檬片捣得烂烂的,喝起来自然有一股苦涩的味道。

    为了泄愤,女孩叫来服务人员,要求更换一杯去皮柠檬泡成的茶。服务员将女孩子的所作所为全部看在眼里,可是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按照她的要求做。不过,茶里的柠檬仍然是带皮的。女孩见状,更加恼火。她又叫来服务员,似乎欲将满腔的愤怒全部发泄在服务员的身上:“我跟你说过了,我要去过皮的柠檬茶,难道你没听到吗?”服务员静静地看着女孩,依然没有说话,似乎有意充当女孩的“出气筒”。当女孩发完牢骚后,他有礼貌地对女孩说:“小姐,请不要着急。你可能有所不知,带皮的柠檬经过充分浸泡之后才能形成一种清爽甘冽的味道。急于求成什么事都办不成,包括品茶。如果您想在3分钟之内把柠檬的香味全部挤压出来,那样只会把茶搅得很浑,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

    听了服务员的话后,女孩似乎明白了什么。她抬头看着服务员,然后心平气和地问:“那么,要等多长时间才能把柠檬的香味发挥到极致呢?”小伙子笑着告诉女孩说:“12个小时以后,柠檬中的精华就会全部释放出来,那时你就可以品尝到一杯美味的柠檬茶。”

    服务员停了停,然后继续说道:“其实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和泡茶的道理如出一辙,只要你肯付出12个小时的忍耐和等待,你会发现,那些令你烦躁的事情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糟糕。”见女孩一脸的懵懂,他微笑着解释道:“我是想教你泡制一杯味道鲜美的柠檬茶,随便和你讨论一下如何做人。”

    回到家后,女孩按照服务员的方法动手泡制柠檬茶。她把带皮的柠檬切成小圆薄片,放进茶里,然后静静地观望着柠檬片在杯中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它们开始慢慢地张开,柠檬皮的表层好像凝结着许多晶莹细密的水珠。刹那间,她体会到了柠檬茶的真正含义。

    正当女孩深思时,门铃响了。开门后,只见男孩手捧一大束娇艳欲滴的玫瑰花。他站在女孩面前温柔地说:“还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吗?”女孩没说话,只是用清澈的眼睛望着男孩,然后把他拉进房中,在他面前放了一杯她亲手泡制的柠檬茶。

    男孩端起杯子欲饮,却被女孩阻止了。男孩不解地望着女孩,女孩神秘地告诉他12个小时以后才可以喝。男孩更加困惑了,不解地问:“为什么非要等那么久呢?”

    女孩解释说:“我们都太过于急躁了,遇到问题时总是不能冷静地思考,所以一直被冲动的想法控制着行为。如果我们可以灵活一点,好好地利用一下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咱们订个协定吧,以后,不管遇到多少烦恼,都不许发脾气,切勿让急躁的情绪钻空子。”男孩赞同地点了点头。

    冲动是急躁的果实,是理智的劲敌。如果遇到困难时不能保持冷静,因急躁而冲动,就只能在事后后悔、叹息。

    齐国攻打宋国时,燕昭王派张魁以使臣的身份率领燕国士兵去为齐国助阵,齐王却将张魁杀死。燕昭王知道后火冒三丈,认为齐国在恩将仇报,于是要派兵攻打齐国,给张魁报仇。

    大臣凡繇进谏说:“以前我认为大王是贤德的君主,因此愿意做您的臣子。现在我才知道自己看错了人。”燕昭王说:“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凡繇回答说:“以前天下大乱时,先君被齐国俘虏,您知道难以与齐国抗衡,于是忍住痛苦和耻辱向齐国称臣。而今张魁被杀,您明知以燕国的实力仍然难以与齐国抗衡却要冒险采取行动,难道张魁比先君还重要吗?”

    听了凡繇的话后,燕昭王不再冲动。后来,他依照凡繇的建议另派使臣前去齐国谢罪。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同样不能急躁。因为在急躁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出言不逊,这样很容易得罪人。

    主人在夜里生病了,肚子疼痛难忍。他立即叫来保姆,让她把灯打开,送自己上医院。保姆打开开关,但灯并没有亮,显然是停电的缘故。于是,主人叫保姆赶紧去找蜡烛。其实,主人根本不记得家里是否还有蜡烛,更不记得蜡烛放在什么位置。

    那个晚上,正好是月初,天黑得像锅盖似的。保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招来找去,始终找不到蜡烛。这时候,主人生气了,开始抱怨道:“平时待你那么好,关键时候却帮不上什么忙,真不知道请你有什么用!”保姆装着没听见,继续努力地找蜡烛,但一番努力之后,不但毫无收获,还被房中的物件撞伤了腿。主人明显已经怒不可遏,对保姆一阵大骂:“看你慢吞吞的,跟个笨猪似的!”保姆忍无可忍,立即回答道:“你要是有本事把灯弄亮,我就不用摸黑找蜡烛了。”

    急躁的人不仅会出言不逊,有时候还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因为,人们只会屈服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拳头。

    1915年,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当时,美国工业史上事态最严重的罢工发起并持续达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洛克菲勒正在这家公司做管理工作。由于群情激愤,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由于军队的镇压,流血事件发生了,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

    就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洛克菲勒却赢得了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他抛开镇压手段,花费了几个星期去与罢工工人交朋友,然后向罢工者代表发表讲话。那次讲话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赞赏。他演说的内容是这样的: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见面,当然还有公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很高兴站在这里。在有生之年,我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假如这次聚会提早两个星期举行,那么对你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得少数几张面孔。自上个星期,我有机会拜访附近整个南区矿场的营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面,因而现在我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说是朋友了。基于这份互助的友谊,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

    “由于这个会议是由资方和劳工代表所组成,承蒙你们的好意,我得以坐在这里。虽然我并非股东或劳工,但我深觉与你们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在怀特汽车公司的某处工厂,250名员工因要求加薪而举行罢工。当时的公司总裁罗伯·布莱克没有采取动怒、责难、恐吓或发表霸道谈话的做法,而是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广告,称赞那些罢工者“用和平的方法放下工具”。在员工罢工期间,布莱克买了许多球棒和手套,以便使他们用打棒球这种娱乐方式来打发时间。不仅如此,布莱克还租下了一个保龄球场。

    布莱克富于人情味的举动得到了罢工员工们的回报:他们找来扫把、铲子和垃圾推车,把工厂附近的纸屑、烟头、火柴等垃圾扫除干净。你也许感到奇怪,一群罢工工人在争取加薪的时候,同时清理工厂附近的地面!这在漫长、激烈的美国罢工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结果,这次罢工在一个星期内获得和解,没有造成劳资双方之间的不快或遗恨。

    如果洛克菲勒和布莱克在面对众怒时不懂得控制情绪,而是一味冲动,后果定然不堪设想。不过,他们没有被工人们的怒火“点燃”,没有变得心急火燎,并最终用温和的方式解决了罢工问题。

    当心急火燎的时候,不妨在心中默数十个数。当心平气和时再来思考对策,你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困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

    6、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成功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为成功需要付出。成功人士之所以会远远少于平常人,是因为很多人没有付出成功人士那么多的努力,不能忍受成功人士所忍受的艰辛。

    纵观历史,无论是一个个建元开国的皇帝,还是一个个功成名就的大臣,他们都是含辛茹苦一路走来,正所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汉高祖身边的谋士张良原是韩人,其祖父、父亲都曾做过韩宰相。秦灭韩时,张良的父亲已经去世二十年。由于年少,张良并没有在韩做官。此后,张良散尽家财寻求刺客刺杀秦始皇,意欲为韩报仇雪恨,结果因事败遭到秦始皇的捕杀。张良无奈,只好隐姓埋名,在下邳藏身。

    一天,张良在居所附近的一座桥上散步。一位身穿百姓粗服的老者走到他跟前,然后把鞋子投入水中并用命令式的语气对他说:“年轻人,下去把我的鞋子捞上来!”张良感到惊讶,本想揍他一顿,但考虑到对方年老,于是强忍着愤怒下水捞鞋。见张良刚把鞋捞上来,老者又说:“给我穿鞋!”张良认为既然已经把鞋子捞了上来,给他穿鞋不过是举手之劳,于是跪在地上为他穿鞋。待穿好鞋后,老者大笑而去。张良大惊,目送他远去。不料,老者走出大约一里地后又返回对他说:“孺子可教。五天后天一亮,就来这里与我相会。”张良感到其中必有蹊跷,于是跪着答应了老者。

    五天后,张良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那座桥上,老者比他先到一步。见到张良后,老者不高兴地说:“与老人约会居然后到,这是怎么回事?”说完转身离去,边走边说:“五天后早点来相会。”五天后,张良听见鸡鸣便起床前往,不料老者仍然先他一步。老者又批评了他,再次约定五日后相会。五天后,张良在前半夜时就赶往桥上。到了桥上后,老者过了一会才赶来。这次,老者高兴地说道:“这么做才对。”接着,老者从怀中掏出一本书,这就是《太公兵法》。

    十年后,起义四起,张良顺势而行,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后来归顺了汉高祖。此后,他经常以《太公兵法》为指导,为高祖出谋划策,成为了高祖的心腹。

    面对老者的颐指气使,张良一味忍耐。换作常人,又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呢?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尝便探病,得到夫差的信任后得以返国,随后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耻。换作常人,同样没有人能做得到。

    参观过凡高故居的人都知道,阴暗潮湿的房屋里面摆放着一张简陋的小木床,这便是凡高生活的地方。其实,凡高生活的艰苦又何止如此。为了画画,他靠着哥哥和嫂子的救济维持着宝贵的生命,用富有想象细胞的大脑为世人留下了一幅幅艺术瑰宝。

    圣经学者基托不仅有着一双失聪的耳朵,而且还有着一个嗜酒如命、连自己都养不活的爸爸。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自身条件,基托都是不幸的。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尽管流浪街头会时时处于食不果腹的境地,但他仍然毅然离开可以填饱肚子的救济院,在乞讨的同时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越多,成功才会离你越近。

    7、以卵击石空受伤,包羞忍辱路宽敞

    以卵投石也,尽天下卵,其石犹是也。

    ——《墨子》

    魏甘露五年(260年),司马昭已经掌握了魏朝的朝政大权。他胁迫高贵乡公曹髦下诏,以他为相国,并加封晋公,行九锡之礼。

    曹髦见自己的威望和权力日益减退,不禁愤愤不平。同年五月,他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的心思,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忍受被废之辱,今日我亲自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王经劝道:“古时候,鲁昭公不能忍受一时之辱,结果被季氏追杀,败走失国,被天下人所笑。今司马昭掌权日久,朝廷上下都是他的死党。况且殿中宿卫力量单薄,根本不足以反抗;一旦发兵,必然会加深祸患。”曹髦非常生气,从怀中掏出黄素诏扔在地上:“我已经决定了。死有什么可怕的,况且根本不会死!”于是去告诉太后。王沈、王业连忙跑去告诉司马昭。

    接着,曹髦拔剑升辇,率领殿中宿卫、官僮鼓噪而出。结果,司马昭手下的人轻而易举地结束了曹髦的性命。

    曹髦的行为无异于以卵击石,而这样做的结果是牺牲了性命,永远失去了洗刷耻辱的机会。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受一时的屈辱算不了什么,关键是要保存实力,不做无谓的牺牲。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长保帝位,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以严刑厉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对抱有反抗意图的李唐宗室、贵族和官僚进行严厉镇压,先后杀害李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接着又杀了大臣数百家;至于所杀的中下层官吏,更是多得无法统计。

    武则天曾下令在都城洛阳四门设置“匦”(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对于告密者,任何官员都不得询问。告密核实后,对告密者封官赐禄;告密失实,并不受罚。这样一来,告密之风大兴,不幸被诛连者不下千万,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下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急万分。

    审讯的日子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读武则天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他个“谋反属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也要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

    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

    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到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叫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武则天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伸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吩咐一个忠厚清廉,你平时信赖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酷虐的刑讯下,那人没有不承认的。”

    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杰之案,忙把狄仁杰召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

    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死于严刑酷法了。”

    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

    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

    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

    狄仁杰是明智的,用主动认罪的方式获得了生机。如果他不懂隐忍,非要与不辨是非的酷吏们争出个黑白来,无疑会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并将永远不能为自己洗刷冤屈。

    浪荡王子亚瑟继承王位后更加骄奢,整日以美酒女色为伴,无暇顾及政务。不仅如此,他还喜欢游山玩水。在一次游玩途中,亚瑟王认识了一位名叫苏伯的人。此人既有智慧又有力气,并且与亚瑟王的相貌异常相似。于是,亚瑟王把苏伯夫妻俩接入王都,并让苏伯守卫宫门。

    很快,亚瑟王厌倦了酒色生活。为了能够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他竟以象征着权势的王位作为玩物。由于与苏伯面容相似,亚瑟王命令苏伯以国王的装束坐在宝座上接受朝拜,而自己却以卫士的身份站在宫门旁欣赏着自己构思的娱乐节目。不料,亚瑟王竟然越玩越开心,隔段时间就会重新玩一次。随着时间的流逝,苏伯越演越像,受到了亚瑟王的称赞。与此同时,他与亚瑟王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殊不知,亚瑟王早已看上他漂亮的妻子。

    一次,苏伯奉命出差,亚瑟王溜进了他的家中,很快便与他的妻子如胶似漆般粘在一起。由于准备不足,苏伯出发后又折回家里,到家的时候已是深夜。刚走进院子,他就从房屋窗户上看到室内有两个摇曳的身影。他顿时心生疑惑,蹑手蹑脚地靠近窗户。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男子的声音,并能毫不犹豫地肯定这个男子是亚瑟王。

    苏伯终于明白了,原来亚瑟王令他出差是别有用意的。当时,他真想冲进去把亚瑟王生吞活剥,把不知廉耻的妻子休掉,不过他控制住了自己,因为时机并不成熟,冲动只会坏事。于是,苏伯佯装不知,边拍门边喊妻子开门,把亚瑟王吓得从后窗狼狈逃走。

    此后,苏伯在妻子和亚瑟王面前都不露声色,仍然像往常一样对待他们。亚瑟王开始时还对苏伯怀有戒心,后来渐渐放松了警惕。不久,他们又恢复了以往的亲密关系,并开始玩那种交换角色的游戏。

    苏伯忍气吞声,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当苏伯坐上国王宝座接受群臣叩拜的时候,亚瑟王正穿着卫士的衣服在旁边得意洋洋地欣赏,并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此时,苏伯瞅准时机,指着亚瑟王大声吼道:“来人,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奴才砍了。”一员武将应声而去,一刀砍下了亚瑟王的脑袋。此后,苏伯成为了一个真国王。

    苏伯的行为同样是明智之举,虽然承受了耻辱,但最终得以扬眉吐气。

    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同样不要犯下以卵击石的错误。如果被实力强大的竞争者击败,千万不要屡屡挑衅、自取其辱,而应该将失败牢牢记在心里,激励自己去积蓄力量,步步强大起来。

    8、忍得一时弱,争得日后强

    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庄子》

    弱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忍受弱小。能够忍受弱小的人,就能够步步做大;而不能够忍受弱小的人,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霸王别姬的场景在让人感到悲伤的同时,也让人为西楚霸王项羽的结局感到痛惜,正如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所说:“胜败兵家未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汉王刘邦所率汉军击败后,又被汉军团团围困。当时,楚军寡不敌众,粮草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晚间,项羽又听到四面传来的楚歌,顿时大惊失色:“汉军是不是已经尽夺楚地了?要不然为何汉军中有这么多楚人呢?”他带着悲痛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随后,项羽率领麾下壮士八百多人突围而出,汉军觉察后立即紧追不舍。项羽一行且逃且战,到最后只剩下二十八名壮士跟随项羽左右,而当时的汉军追兵却多达数千人。项羽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对身边壮士说:“从我起兵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了。我经历了大小七十余战,挡我路者,皆被我攻破;我所击者,皆被我收服。我不曾有过失败,于是能够称霸天下。今天被困于此,这是上天要亡我,并不是由我不会打仗造成的。为了向大家证明这一点,我今天要与汉军决一死战,保证连获三胜,为大家解围。”他的确做到了,在汉军追兵中穿梭自如,连续杀退追兵三次。

    接着,项羽与众将士逃至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在江边等候多时,见到项羽后便迎上前去:“江东虽小,仅有千里之地、数十万之众,但也足以在那里称王。希望大王迅速渡过此江,以图东山再起。如果汉军赶到的话,大王您就不能渡江了。”项羽笑着说:“这是上天要亡我,即使我渡过乌江又有何用!况且我曾与八千江东子弟一起渡江向西,本相成就一番伟业,如今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生还,即使江东父老兄弟同情我而推举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呢?即使他们嘴里不说,我心里又怎会不感到惭愧呢?接着,他将自己的乌骓马送给乌江亭长,然后令麾下壮士下马迎战尾随而至的汉军。待体力尽消时,项羽自刎而死。”

    项羽虽然骁勇善战、屡战屡胜,但却不能容忍一次失败而轻生。他放弃了自己,皇帝的宝座自然不会青睐他。与他不同的是,刘邦虽然战术平平、屡战屡败,但却能够忍受一次次的失败,并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初,刘邦降服了秦朝降将赛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安抚当地百姓。随后,刘邦便以咸阳为据点,号召各路诸侯讨伐项羽,向东猛进,直至占领彭城。项羽本想一举平定齐、赵两地,见国都彭城失陷,急忙回兵自救。汉军将士正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还来不及准备就被项羽率领的三万精兵击败。各路诸侯见楚军锐不可当,各自抽身离去。

    刘邦顿时处于孤立境地,只得狼狈逃脱,后来在灵壁(今安徽宿县西北)濉水又被楚军追上,被杀得溃不成军。退至荥阳(今河南荥泽县西南)后,幸好有萧何、韩信前来增援。汉军得以重整旗鼓,将尾随而至的楚军击退。在此期间,刘邦的父母妻子都落入了项羽手中。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楚汉双方在荥阳形成了对峙局面。项羽虽骁勇善战,但刘邦只守不攻,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楚军数次截断汉军粮道,最终将汉军围困。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处于即将绝食的状态。

    眼看荥阳危在旦夕,刘邦却无计可施。大将纪信不惜自身安危,乘天黑之际冒充刘邦从东门而出,向关羽投降。楚军放松了戒备,刘邦在数十个骑兵的保护下侥幸从西门逃走。

    从荥阳逃出后,刘邦积极备战,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县)一带活动。项羽听说后,立即引兵来战,见汉军固守于深沟高垒之内而无可奈何。此时,彭越在下邳(今江苏邳县东)大败驻守该地的楚军,项羽立即引兵东进,刘邦乘机北上,在成皋(今河南荥阳县)驻扎。项羽打败彭越后,攻破再次被刘邦占领的荥阳,然后逼近成皋。汉军不敌楚军,刘邦与藤公二人出逃,成皋落入楚军之手。

    双方再次对峙,不过这次汉军占据了优势。虽然刘邦不如项羽骁勇善战,但因萧何的后方支援,粮草不成问题。由于彭越经常在楚军后方扰乱楚军,使得楚军前方的粮草无法供应。项羽本想速战速决,没想到托至今日仍不能灭掉刘邦,不得不面临军心涣散、粮草不足等问题。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乘项羽攻打彭越之时击溃成皋的楚军。项羽先听说成皋失守,后又听说大将龙且兵败,心里忐忑不安。他先以煮杀刘邦父亲相要挟,让刘邦投降。见刘邦不肯妥协,他又提出单独决斗。刘邦自知不敌项羽,遂大骂项羽,并历数项羽罪行。不待说完,项羽一箭射中其胸部。刘邦被射中要害,为稳定军心,假装被射中脚心,急忙捂脚退至帐中。第二天,他又强忍疼痛亲自检阅军队,然后在当天黄昏带着张良逃至成皋。不久,刘邦养好病后又回到军中。

    忍受了一次次的失败后,刘邦仍然坚强地回到了战场上。虽然一次次处于弱势,但他最终胜过了项羽。

    只有忍得一时的弱小,才能够争取以后的强大。无论何时,这都是一个不争的道理。

    公元前188年,汉高祖之子汉惠帝去世,临朝称制的太后吕雉为了扩展吕氏权势,想立吕姓王,于是向右丞相王陵征求意见。王陵说:“高祖曾有白马之盟,说‘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如果现在要立吕姓王,就违背了高祖当初的约定。”太后听后不高兴,又咨询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陈、周二人回答说:“高祖平定天下后,封自己的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临朝称制,封诸吕姓为王。这是合情合理的,没有什么不当。”太后听后大喜,于是罢朝。出朝后,王陵指责陈平、周勃说:“当初高祖立盟时,你们难道不在吗?如今高祖驾崩,太后掌权,想立吕姓王,你们阿谀奉承、违背盟约,死后有何面目见高祖?”陈平、周勃反驳道:“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宁折不屈,我们不如你;至于保全社稷,稳定刘氏江山,你不如我们。”同年十一月,王陵被废,失去相权,陈平被任命为右丞相。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陈平、周勃二人携手合作,铲除了吕氏家族在朝中的势力,掌握了朝政大权。在他们的筹划下,高祖第四子、代王刘恒登上皇位,是为汉文帝。

    任何事业的做大做强,都是由弱小开始的。当处于弱势时,需要的是忍中蓄势,而不是长吁短叹。只有如此,才能在时势发生变化时利用积蓄的力量争得主动、变得强大。

    9、时不利己,一忍再忍

    对于很多人来说,忍一时容易,但要一忍再忍就显得比较困难。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做到一忍再忍。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只有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困苦,才能够立定脚跟。

    曾国藩说:“君子持威重,执坚忍,临大难而不惧,视白刃若无也。欲立不世之功,得成勋世伟业,非坚忍所不能也。坚忍于战则无敌,于礼则大治;外无敌,内大治,厚德载物乎!”正是靠着这种“坚忍”,曾国藩在时不利己的困苦时期一忍再忍,为消灭太平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不断扩大着势力范围。1853年,连克数城,如狂风般进攻湖北;是年年底,向安徽庐州(现安徽合肥市)推进;次年春,攻破黄州清兵大营。

    面对太平军的进攻,清军节节败退、毫无战果,咸丰皇帝坐立不安。每当听到一个城池被攻破的消息,他的心病就会加重一分。他不愿大清的基业毁在自己手中,又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下旨让曾国藩率领湘军前去支援。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接到出兵救援的诏令。不过,曾国藩拒不出兵,只是上奏解围之法,由此惹怒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大笔一挥,一纸朱批发给曾国藩:“朕知汝尚能激发天良,故特命汝赴援,以济燃眉……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言既出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

    很显然,当时的曾国藩有着很大的压力。然而,咸丰皇帝的激将法在曾国藩的身上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其实,曾国藩并非有意惹得龙颜大怒,不接旨出兵是因为他理性地分析了当前形势:太平军与以往的农民军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如果没有一支实力颇为雄厚的军队,是很难与之对抗的。他认为,自己组建的湘军虽小有规模,但在战斗力和士气方面仍无法与太平军相比,如果要战胜太平军,不但要加强军队训练,更要考虑到“长江千里,战船实为急务”。在书信中,他向朋友提到过“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在从大局考虑的同时,曾国藩心中充满着悲伤和内疚。

    吴文镕是曾国藩的老师,任湖广总督,在清政府中地位显赫,对曾国藩的仕途影响很大。每当曾国藩遇到处理不好的事情时,吴文镕总能够给他帮助,为他说情。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非比寻常。

    太平军打到湖北后,湖北向清政府告急,曾国藩很快接到了出兵支援湖北的圣旨,不久恩师吴文镕亲自向他求救。曾国藩忍住内心痛苦,回信告诉吴文镕自己的难处,讲明其中道理。身为湖广总督的吴文镕自然知道轻重缓急,他没有以老师的资格去逼迫曾国藩前来支援,而是在信中告诉曾国藩,要他不要因师生情分而贸然出兵,自己的身家性命没有国家大局重要,只有等到有把握的时候方可迎战。他希望曾国藩能够稳重,切忌焦躁。曾国藩听了老师的话,按兵不动,结果吴文镕战死。

    江忠源是曾国藩的挚友,道光年间与曾国藩相识,于1853年升为二品官,接着又去安徽接任巡抚之位。此时的江忠源今非昔比,官位已超出曾国藩。

    就在江忠源升任安徽巡抚的这年年底,太平军的步伐并没有被清军阻挡住,他们很快打到了安徽。江忠源殊死搏斗,在庐州被围,急切需要支援。然而,曾国藩迟迟不出兵,江忠源没有盼到援军,最终战死疆场。

    可以说,吴文镕是曾国藩的一根重要的政治支柱。如果吴文镕健在,凭着二人的密切关系,曾国藩的仕途路无疑会平坦许多。江忠源则是一位有大将风度的领袖人物,如果他没有阵亡,作为书生的曾国藩就不用领兵打仗,只需好好经营部队,然后交给江忠源即可。凭着不俗的才能,江忠源定能够将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

    因此,吴文镕和江忠源的死,对曾国藩来说是很大的损失。站在他的角度上来看,他当然希望此二人能够保住性命,以便辅佐自己。可是,曾国藩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虽然掌握着一支军队,但军队的实力让他担忧:尽管自己抛弃一切,誓死去救二人,结果又会如何?不仅救不了师友,还会损兵折将,苦心经营的军队会因此伤痕累累。

    长痛不如短痛,忍虽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痛苦终会消解;如果因小不忍而乱了大谋略,痛苦则会一直延续下去,并且越来越难以忍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