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被肉体的欲望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只有脱离了肉欲、情欲的追求,才能远离人性中兽性的一面。人若被这种情欲所主宰,必然导致灵魂的堕落迷失;而精神性的相互吸引、交流,才有助于灵魂的解脱、提升。
爱,冲破了时间的限制,使未来和过去相连。
——【美】缪勒
爱情本就是一种心灵的相契,它只需要真心的浇灌,并不需要刻意把握。越是想抓牢爱情,反而越是容易失去自我,容易忘掉生活的原则,容易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为毫无美感的僵化的形式。
爱情是与很多因素并存的,如生命、事业、激情、快乐、痛苦……只不过它们之间的排序有所不同,有的凌驾于爱情之上,有的对爱情卑躬屈膝。距离与爱情也是并存的,它们之间没有先后之分。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爱情和距离是让人无法理清的。谁也不知道是爱情催生了距离,还是因为有了距离才会有了爱情。
两个人的结合,是要为彼此带来更为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和幸福,那才是爱情的真正使命。而绝不能因为两个人在一起,使每个人的生活空间变得狭窄和压抑,互相妨碍各自的生活追求。在爱情的过程中,应该给对方保留应有的个人空间,也让自己过得更加轻松些。
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是一对相互爱慕而又从来未见过面的恋人。梅克夫人是一位酷爱音乐、有一群儿女的富孀,她在柴可夫斯基最孤独、最失落的时候,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援助,而且在心灵上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她使柴可夫斯基在音乐殿堂里一步步走向顶峰。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悲怆交响曲》都是为这位夫人而作的。
他们从未见过面的原因并非他们二人相距遥远,相反他们的居住地有时仅一片草地之隔。他们之所以永不见面,是因为怕心中的那种朦胧的美和爱,在一见面后被某种太现实、太物质化的东西所代替。
不过,不可避免的相见也发生过。那是一个夏天,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本来已安排了他们各自的日程:一个外出,另一个一定留在家里。但是有一次,他们终于在计算上出了差错,两个人同时都出来了,他们的马车沿着大街渐渐靠近。当两驾马车相互擦过的时候,柴可夫斯基无意中抬起头,看到了梅克夫人的眼睛。他们彼此凝视了好几秒钟,柴可夫斯基一言不发地欠了欠身子,梅克夫人也同样回欠了一下,就命令马车夫继续赶路了。柴可夫斯基一回到家就写了一封信给梅克夫人:“原谅我的粗心大意吧!维拉蕾托夫娜!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是他们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难有像柴可夫斯基那样超凡脱俗的、纯粹的、精神上的恋爱。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爱情的维系并不见得非得天天见面,时时在一起,保持适当的距离也不失为保鲜爱情的一种方式。在爱情中,情感分寸的把握,的确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距离是一种美,不善于把握适当的距离对爱情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02 爱情是盲目的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
——【古希腊】柏拉图
从生理和心理上来看,爱情不是理智的产物,它是身体性荷尔蒙产生以后,连带产生对异性的审美心理,两者综合而发生的爱慕欲望。
爱情是一个千古话题。有人把她看作是盛开的鲜花,有人把她比作是毒瘤,有人说是为她而生,有人却落得为她而死。一千个人心里不止有一千个爱情,一秒钟的爱情跟一生一世的爱情没有区别,都是心脏在固定的次数之外因为邂逅而增加了一下跳动,只是这一下跳动是尤其激烈,以至于会使人失去理智。
爱上一个人,是没有理由可讲的,不是经过理智的分析判断,然后说:“我决定了,要爱他。”婚姻可以经过理智考虑和决定,爱情却不能。它来得很怦然,说不清;也许又去得很茫然,道不明。
在爱情上,人最难把握彼此的命运。原先千恩万爱,后来千仇万恨;过去生死相依,现在形同陌路。情天恨海,人心变幻莫测,自己都把握不住自己,搞不明白自己。陷人其中的人,很难有来自理智、智慧的发言权、决定权。
情欲容易迷障人的理智,堕入情网的人,容易失去理智,容易变傻,从而做出愚蠢的事,并给自己或别人留下伤痛。
“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爱情使神也变得愚蠢。爱情之盲目的特点,在希腊神话中是这样演绎的:
丘比特是爱神阿芙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所生的儿子,和他母亲一起主管神、人的爱情和婚姻。他不会长大,总是像个小孩子,他有一头非常美丽的金发,雪白娇嫩的脸蛋,还有一对可以自由自在飞翔的翅膀,成天笑嘻嘻的,到处飞翔。
丘比特有一张金弓、一枝金箭和一枝铅箭。被他的金箭射中,便会产生爱情,即使是冤家也会成佳偶,而且爱情一定甜蜜、快乐;而被铅箭射中则会终止爱情。
在希腊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中,最叫人无可奈何的就是小爱神丘比特了。他的箭无论神和人都抵挡不住。他每天背着箭袋飞来飞去,随心所欲地、盲目地一会儿把金箭射向这个,一会又把铅箭射向那个。
众神们就这样被他搞得晕晕乎手,一出出爱情的悲喜剧随之也就不断地上演,而搞出恶作剧的丘比特就躲在一边开心地看戏。
神话的说法,倒是惟妙惟肖地道出了世间许多痴男怨女的情感苦乐。然而,深陷爱恨情仇的男男女女,谁愿意这样不由自主地被一个小东西任意摆布呢?谁不希望把爱情的幸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受到痛苦折磨呢?
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欲望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只有脱离了肉欲、情欲的追求,才能远离人性中兽性的一面。人若被这种情欲所主宰,必然导致灵魂的堕落迷失;而精神性的高尚的相互吸引、交流,才有助于灵魂的解脱、提升。
03 爱不只是占有,更是要自由
爱欲永远推动我们超越自身。
——【美】罗洛·梅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
有一个国王去打猎时坠落山谷,孤立无援时,有一只巨大的神龙出现。神龙告诉国王一个交换援助条件:国王必须正确回答一个全世界最困难的问题才能获得神龙的救助。
神龙发问:“女人究竟真正要什么?”
国王被问倒了,于是想出缓兵之计。国王说:“神龙可否先救我,我将灵魂抵押给你,让我回到王宫寻求答案,七日后我会带着答案再来找你。”
神龙说:“可以,不过如果七日后你不信守承诺,你就会因失魂落魄而死。”
国王回到宫中将经历告知内阁大臣及国策顾问,结果大家都想不出答案而愁眉苦脸。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只剩两天期限了。国王的一位马夫说:“城南有一位巫婆知识渊博,她应该知道答案。”于是,国王便派英俊潇洒的侍卫长骑快马将巫婆请到宫中。
巫婆到宫中后,国王将经历和神龙的问题告知巫婆。巫婆说:“答案我是知道的,国王的命我也能救,不过我有个交换条件,那就是要陛下的侍卫长在事成后娶我为妻。”国王毫不考虑一口就替侍卫长答应了并立下诏书为凭。
巫婆说答案是:“女人真正要的,是能由自己决定并主宰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国王告诉侍卫长关于巫婆的要求,侍卫长差点昏倒,但为了国王的性命,只能愁眉苦脸且无奈地接受事实。
国王带着答案去找神龙要赎回自己的灵魂,神龙听到标准答案后,称赞国王是全世界最聪明的男人,也依约将国王的灵魂还给他。
一行人回到宫中后便开始筹备侍卫长与巫婆的婚礼。婚礼当天,鸡皮鹤发的新娘配上年轻英俊的侍卫长,真是让人为侍卫长叹息。喜宴上巫婆吃相难看不要紧,还边吃边大声放屁,不时发出不雅的笑声。侍卫长为了国家牺牲自我,男人的威严一点都不敢在喜宴中发作。好不容易熬到入洞房的时刻,当巫婆换下礼服,从淋浴间出来时,侍卫长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因为走出来的是一个美貌非凡的少女。她对侍卫长说:“因为你信守承诺,没有对我发怒,容忍我在喜宴中放肆丢你的人,我决定往后每一天中有12小时变成温柔美女陪伴你,但是你可以决定我固定在白天变美女还是晚上变美女,而且选完就不能改变心意。”
年轻英俊的侍卫长顿时陷入两难的局面。因为他不知应该选择白天带一位绝世美女出门向朋友炫耀,让众人羡慕,而晚间要和一位鸡皮鹤发的巫婆同床共枕,还是白天让众人对老巫婆指指点点,嘲笑侍卫长的可怜,而晚上却可以和美女夜夜春宵。
想了半天,年轻英俊的侍卫长最后向巫婆说:“你自己决定何时要扮演你喜欢的角色就可以了,我不干涉你的生活方式。”巫婆听了很高兴,对年轻英俊的侍卫长说:“由于你的包容与智慧,我决定天天24小时变成一个有教养的温柔美女陪伴你照顾你。”
侍卫长惊讶地发觉:原来幸福竟然如此意外地降临在他身上。国王、侍卫长、巫婆最后皆大欢喜。
童话毕竟是童话,它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但它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爱需要包容,需要给对方自由。
两个人组织一个共同的家庭,他是她的丈夫,她是他的妻子,是彼此拥有的夫妻关系。但同时,不管我们跟谁一起生活,都改变不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事实。即使结婚了,我们还是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自由,爱是拥有,更是自由,懂得了这一点,才会真正懂得“另一半”的真正含义。
04 爱是一种协作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群居是人类的特性,现代人同样离不开群体,而且群体的组织形式也越来越发达。除家庭、社区外,还有学校、工厂、公司、军队、政府部门等具有严密组织的社会群体。人无法离开群体而生存。
正所谓“众人齐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以和为贵”,在中国人的哲学概念里,什么都比不上一个“和”字。
每到秋天来临,大雁南飞的时候,整齐的雁群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这是它们在长期适应中所形成的最省力的团队飞翔方式。
雁群以一字形或人字形列阵飞翔时,后一只大雁的一翼能够借助前一只大雁鼓翼时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当飞行一段距离后,左右交换位置是为了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空气动力缓解疲劳。
如果只用自己的翅膀飞翔,没有一只鸟能飞得很久。分享共同目标和集体感的雁群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它们想去的地方,就是凭借着彼此的冲劲、助力而向前飞行,同时继续“鼓舞”尾随的同伴。这样,雁群飞翔比孤雁单飞增加了70%的飞行距离。而当一只孤雁即将脱离队伍时,它马上就会感到有股动力阻止它离开,借着前一个伙伴的“支持力”,它很快就能回到队伍中。
更重要的,当一只野雁生病了,或是因枪击而受伤脱队时,另外两只野雁就会主动脱队跟随它,帮助并保护它。它们跟着落下的那只野雁一起落到地面,直到它能够再次飞翔或者死去。到那时,另外两只野雁才会飞走,或随着另一队野雁赶上它们自己的队伍。
正是由于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雁群才能够越过万水千山,回到它们的栖息地。
像大雁一样,离开了群体,人就不能健康成长。许多人由于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的缺陷,形成封闭的性格,不愿与外界来往,心理上与世隔绝,逐渐丧失了接纳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很多年轻人沉迷于这种虚拟的世界,独自一人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自由”驰骋,逐渐脱离了人群,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异类”。
人类必须依赖相互间劳动成果的交换而存在。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作为功能交换的体系越来越发达。个人对群体的依赖虽然如旧,但个人对群体的选择性却越来越强。通过对群体的选择和确定,个人可以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个人适应社会和认识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向某个社会群体,使自己社会化,承担社会责任,这意味着成为社会的真正公民,使自己与社会相融合。
信息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增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交往的机会。发达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讯网络等都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要生存,渴望成功,你都离不开合作——各种各样的合作,只是合作的形式与合作的效率不同,仅此而已。
05 婚姻中,风平才会浪静
婚姻是两心相印,相忍相让的结合。
——【法】罗曼·罗兰
一个人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婚姻关系,就一定能够善待对方,拥有和谐的婚姻生活。但事实往往恰恰相反,在遇到挫折或者内心烦乱的时候,人最不能放过的正是自己的爱人。于是,生活中有了喋喋不休的埋怨、争吵,有了伤心、烦乱。然而,等到冷静下来才发现,正吵得热烈的早已不是最初的那件烦心的事了。绕了一个圈子,也没有找回想要的那份认可、那份同情、那份价值。
一位研究婚姻问题的老教授到一个镇子上讲学。他走进教室,开口提了一个问题:“谁感觉自己的婚姻是和谐的,请举手。”教室里没有一个人举手。老教授又微笑着说:“既然大家认为各自的婚姻都不和谐,那么这里有一份问卷,我所知道的婚姻不和谐的原因都在上面,请大家选择,问卷上没有的原因可另写。”大家拿起问卷一看,看到上面写着一百多个答案:对方固执、任性、抽烟、喝酒、跳舞、吝啬、唠叨、狂热工作、迷恋上网等。老教授收回问卷,然后逐一向大家展示。大家发现,每份答卷都只选择了一个或者两个答案。“现在我再调查一下你们目前的家庭状况。”老教授又向每人发了一份问卷,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百多个问题:收入是否够维持生活?是否为你买过礼物?是否有孩子?孩子是否健康活泼?生病了是否及时治疗?生病后是否得到过对方的照顾等。老教授再次收回问卷,又逐一向大家展示,每份答卷上几乎全是肯定的回答。老教授把两份问卷放到面前,缓缓地说:“你们的婚姻并无不妥,之所以感到不如意,只是由于人为地放大了婚姻中一些细微的瑕疵,忽视了身边的幸福。”
说着,老教授接来一杯清水,取出钢笔,挤出一滴墨汁滴入水杯中,那滴墨汁在水中缓缓下降,最终沉入杯底,杯子里的水依旧是清澈的。这时,老教授用手指搅动清水,杯底的墨汁马上向上翻腾,杯子里面的水随即变得浑浊起来。这次,杯子里的水费了比滴入墨汁三倍的时间才恢复了清澈。老教授又慢慢地把清水倒入另外一个杯子,然后把原来杯子底部的墨汁倒掉,另外一个杯子里的水已经清澈如初。
看着台下若有所思的男女,老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滴墨入水,搅则变浑,婚姻何尝不是如此?”老教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世界上没有失败的婚姻前提是别搅浑那杯清水”。
事实上,婚姻的清水里滴入墨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思考怎样倒掉墨汁,而是不停地搅动清水。婚姻是两个异性的结合,包括两个家庭的社会关系、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融合,婚姻创造了家庭。夫妻之间无对错,美满的婚姻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一个健康的婚姻是付出和需求平衡的相互作用下的和谐,以忠诚为婚姻的核心,应该明确自己在家庭中正确的定位和应尽责任与义务。去发现欣赏对方的优点,做到理解尊重、关怀与体贴对方。
烦躁的现代人更需要宁静的高山流水,安静下来,让头脑放松,让怒火平息,一切终将归于平淡……
06 尊重情感守恒定律
家就是城堡,即使是国王,不经邀请也不能擅自入内。
——【美】爱默生
婚姻永远是由无数个琐碎的细节叠加而成的,所以说琐碎的生活成就了爱情的永远。要在琐碎中发现乐趣,要在琐碎中互相谅解。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较真。因为在选择爱情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两次不同的婚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爱因斯坦的前妻米列娃因不能容忍丈夫极少的关心与体贴,而只是一味地与原子、分子、空间、时间为伴,便时常与其发生摩擦,而两人的个性都很强,终于分手了。
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艾丽莎则是一个体贴入微、懂得尊敬与忍让的人,她深知爱因斯坦的脾气,从不干预丈夫的工作,只是帮助爱因斯坦争取每一分钟,让他安心地完成事业。爱因斯坦也开始被感动,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陪伴妻子度过美好时光,甚至他在记者招待会上也曾说过:“艾丽莎不懂相对论,但相对论却有她的一份心血。”
夫妻二人不应把许多精力消耗在生活琐事、彼此矛盾、互不相让、解释误会上,而应该注意区分事情的大小,不然便会付出惨痛代价。这便是一种情感守恒定律。
07 爱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依恋
爱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和生活,不是为自己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的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另一个人身上才能完全享受自己。
——【德】黑格尔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这也正是婚姻的互补性。在两个相恋的人的世界里,他们的情绪是相互传染的,他们的喜怒常常是共同的。
甜美的恋爱,幸福的家庭,双方就好像是一种“互补品”。你需要的,正好我来弥补;你的缺点,恰好是我最擅长的。你在事业上攀爬,我就做向上的阶梯;你在生活上困顿,我就做驱散迷雾的微风,给你温暖也为你指航。
当然,这里的爱包括互补,也包括相互包容。夫妻互补在客观上维护了爱情的稳固。这种互补性促成了“你扶持我,我扶持你”的局面,如果有一方想要从婚姻中撤出,就可能要面对很大的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所以婚姻有时候让人不得不包容,不得不委曲求全。
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性感的实习生莱温斯基的婚外情被炒得火热,莱温斯基甚至亲口向白宫承认跟克林顿发生过一夜情。这件事让贵为“国母”的希拉里大为恼火,当众扇了克林顿一耳光。可是,深思熟虑以后,希拉里还是向众人宣布,要维持与克林顿的婚姻,同时开始筹备参加总统大选。希拉里面对如此大的屈辱,为什么不离婚?原因很简单,身为总统的克林顿虽然出轨,但是能够为她走入政坛提供助力。她对政坛还很陌生,但是克林顿已经驾轻就熟了。作为丈夫,他会是她事业上最好的参谋和推手。希拉里曾经说过,她跟克林顿的感情并不像外界想的那般不堪一击,他们不是相互利用,而是相互辅助,就好像是咖啡和伴侣,加在一起才能更加香醇。
如此看来,互补的婚恋,是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双重依恋,是性和爱不曾分离的。婚姻中,有的人耐不住平凡的煎熬,受不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在外面找了一个第三者或者第四者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可是,这样靠着精神给情感套上的外衣,就好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是自欺欺人的。很多时候,婚姻并不是精神上想要背叛就能够背叛得了的。当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拿到了那张结婚证的时候,两个人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只有身体,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
08 爱让一切都不是问题
家庭生活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总是像过节一样。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圣经》中的这样一段话:“爱是恒久的忍耐,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自惭之事,不谋一己之利。不轻易发怒,不计他人之恶。远不义,近真理。凡事包容,凡事信任,凡事企盼,凡事忍耐。”
男婚女嫁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终身大事,婚姻意味着与一个人结合一生,从此两人朝夕相处,荣辱与共。正因为婚姻具有这种可以改变人生命轨迹的魔力,所以许多人在婚姻的围城外徘徊犹豫。在没有遇到适合你的那个人之前,你可能会觉得结婚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但当你真的遇见他时,你会发现原来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问题。为爱结婚,的确是件非常单纯的事情。
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应该去结婚呢?认识了婚姻抉择真谛的!一个人真正喜欢另一个人,就不会改变。这辈子,有了他你就满足;现在你接受了他,以后他会怎样,你会如何,也都认了。这就是婚姻的真谛。
他和她是一对生活在蒙山深处的夫妻。在那个狂热的年代,她响应号召来到蒙山深处插队落户。在一次兴修水利的大会战中,她与他相遇,擦出了爱的火花。结婚的时候,两个人将铺盖搬到一起,就算成了家。知青回城浪潮袭来的时候,她已怀了他的孩子。同来的伙伴告别山乡回了城,她平静地选择了他,选择了那个贫穷却幸福的家。
在为生活奔波的日子里,他们一起下地干活,一起洗衣做饭、养猪喂鸡,过着寻常人家的柴米日子。青葱岁月在他们的指缝间像小溪一样涓涓淌过。
他是个懂得感恩的汉子。考虑到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她,有着吃甜食的喜好,在每年春天,他都默默地在菜地旁种上几垄甘蔗。等到成熟的时候砍来,削去皮递到她的手里。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一个个像离巢的小燕一样飞了出去,他们却依然守着两间破旧的老屋和几亩田地,日子和从前一样。
后来有一天,在乡中学当教师的女儿因为琐事与男朋友闹了矛盾,跑回家来向他们哭诉。她听了,抚着女儿的头,笑着说:“结婚吧,结婚了就好了,结婚了你们的日子就踏实了。婚姻就像一根甘蔗,一头甜一些,一头淡一些,就看夫妻俩怎么吃。有的夫妻从中间吃起,一个人向梢部吃,一个人向根部吃,两个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有的人感觉甜,有的人觉得淡,感觉不一样,两个人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而有的夫妻从梢部吃,开始很淡,但吃着吃着,就会越来越甜,有甜蜜相伴,婚姻就越过越幸福。”
她的话音刚落,一直在旁边默默无语的老公说道:“我们就是后一种。”这句话让她脸上的皱纹菊花般绽开来。
这是物质匮乏的婚姻,但这种婚姻却是幸福的。
如果你认为生命价值高、时间宝贵,在婚后多年发现有更好的对象时也不后悔,那表示你早已踏实地开始自己的婚姻生活了,并且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与喜悦。同样的,当你毫不心动,完全不需要异性,也不想拥抱婚姻时,也不应该为结婚而结婚。当你心动又想行动,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对婚姻有了正确认识及心理准备时,就可以结婚了——在宽广的未来森林里,也许会有无数只孔雀可以和你缔结姻缘,可是你宁愿选择眼前的唯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彼此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去经营婚姻。
09 怀柔是一种爱的艺术
不尊重别人的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
——【美】卡耐基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别人尊重,即使那些不知道自重的人,只要给他一份尊重,就能够调动出其内心深处的自尊,从而变得自重起来。因此,怀柔是一种管理的艺术,也是一种处世的法则,要想获得人心,就要有怀柔天下的胸襟,懂得以柔克刚。
在19世纪初的英国,经常会有三四百名衣衫褴褛、几近半裸的女囚们,被一起囚禁在伦敦纽盖特监狱的同一个牢房里等待判决。
牢房里没有床,也没有任何床上用品,老年妇人、年轻女子,甚至是年纪很小的女囚们都睡在牢房的地板上,上面只铺着一点肮脏的破布片。没有人关心她们的生存状况,连当局也几乎很少顾及她们的死活,甚至连吃的都不想提供给她们。她们常常为此大吵大闹,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疯狂的野兽”。
有一位心理学家去拜访了纽盖特监狱,她让这群鬼哭狼嚎般吵闹不休的人最终平静了下来。她告诉众人,自己希望为这些年轻的以及年纪尚小的女孩们建一所学校,并要求她们自己推举一名女校长。这群人听完这些话一下子惊呆了,等缓过神后,她们兴奋地推举一名因盗窃一块手表而被投入狱中的女囚做她们的校长。三个月后,这群女囚已经在狱中变得本分而又温和了,连监狱长也为此感到惊讶。
这项监狱改革很快就被推广到其他的监狱,最终引起了政府当局的高度重视,并对这一项改革进行了相应的立法。
在伦敦纽盖特监狱,当局不关心女囚的死活,以粗鲁来惩罚她们曾经犯下的错误,导致女囚成为“疯狂的野兽”。心理学家不需要苦口婆心的劝导,她只是以宽容柔和的心态对待女囚,把她们当作平常人看待,让女囚变得温和本分。诚然,女囚犯过错误,但她们身上依然有人性的光辉,高压的惩罚政策,会消磨人性,激发兽性,不利于监狱的管理。
给人一份尊重能让人自重,怀柔是一种生存和管理的智慧,太极拳讲究“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这才是获胜之大道。水最柔弱,但它无所不入,又无所不能出;气最柔弱,但它却无所不通,无有不可穷者。正所谓“至柔不可折也”。在高压的政策下,人们会变得烦躁、疯狂、混乱;而在温和的管理体制下,人们的性情会转向温和、善良、本分。这是人性的一种常态。所以,在与他人相处或进行管理工作时,高压手段是绝不可乱用的,它会伤害到对方,以致问题越积越多,让事态变得更加糟糕;而以怀柔的政策来应对一些问题,会得到对方的理解与配合。这就是符合人性的相处之道。
怀柔是一种艺术。在一个家庭中,怀柔政策远远胜于高压政策。用人性化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亲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印度诗人泰戈尔如此解释怀柔的魅力。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以温和的方式对待他人,就会如同流水一样,磨尽顽石锋芒,包罗世间万象,渐行渐远终入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