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进取与成才,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努力。勤奋工作既是一种能力和克己的训练,同时也是人类的老师。勤奋工作能激活人内在的激情,能使人增长才干,热爱人生。
在一般人的眼里,汉夫雷·戴维肯定算不上命运的宠儿。由于出身贫寒,他接受教育和获得科学知识的机会都很有限。然而,他是一个有着真正勤奋刻苦精神的小伙子。当他在药店工作时,他甚至把旧的平底锅、烧水壶和各种各样的瓶子都用来做实验,锲而不舍地追求着科学和真理。后来,他以电化学创始人的身份出任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
年轻的约翰·沃纳梅克每天都要徒步4英里到费城,去那里的一家书店打工,每周的报酬是1.25美元,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让人感动。后来,他又转到一家制衣店工作,每周多加了25美分的工资。从这样的一个起点开始,他勤奋刻苦地工作,不断地向上攀登,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人之一。1889年,他被哈里森总统任命为邮政总局局长。
要想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你就必须付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多的勤奋和努力,拥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决心,否则你只能由平凡转为平庸,最后变成一个毫无价值和没有出路的人。
勤奋刻苦是对敬业的最好注解。要做一个好的员工,你就要像那些石匠一样,一次次地挥舞铁锤,试图把石头劈开。也许100次的努力和辛勤的捶打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结果,但最后的一击,石头终会裂开的。成功的那一刻,正是你前面不停地刻苦的结果。
为了达到更好、更大的工作成就,加薪也好,提升也罢,你必须不断地奋斗,而勤奋刻苦地训练专业技能尤其必要。如果你是有志于工作的人,每天都应该把这个问题在自己的心中问上几遍:“我勤奋吗?”
勤奋敬业的精神是走向成功的坚实的基础,它更像一个助推器,把你自己推到上司面前。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了升迁,你应该自豪地对自己说:“这都是我刻苦努力的结果。”
赵国峰,河北开滦矿务局唐山矿的一名普通矿工。他就像一块煤,一块正熊熊燃烧的煤,心甘情愿地燃烧着自己,给别人带去温暖。他28年如一日坚持在井下采煤,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人生赞歌。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但下面一组数字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新型矿工的无私奉献:赵国峰在井下工作28年,28个春节都是在井下采煤岗位上度过的。28年中,他每天坚持提前一小时下井,测量技术数据,做好开工准备,奉献工时达15851个。28年中,为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研究创造先进操作法,他奉献在岗位上的轮休日、节假日达726天。28年中,他奉献的工作日仅按一般效率的采煤司机计算,也为国家为企业多出煤27.46万吨,能装满载重60吨的车皮4500多节,可在铁路上排出60多公里。
赵国峰所在的唐山矿是个百年老矿,地质条件复杂。“边角余煤”在储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开采这些煤只能用工艺落后的“落垛式采煤”或“分层采煤”,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投入高、资源回收率低,也造成质量难控制、安全生产无保证。要是丢掉不采,不仅是浪费了资源,而且缩短了矿井的寿命。但是继续采下去投入的大,产出的少,就会危及企业的生存。虽然,“轻型放顶煤采煤新工艺”及其设备的问世为解决这一课题带来了一线希望,但当时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关键时刻赵国峰挺身而出,决定背水一战。
在工作面推进中,底板下山角度突然加大,会出现影响生产安全和生产进度的问题。为攻下这个难关,赵国峰每天连上两个班,边操作边画图,研究解决办法,累得在井下发起高烧。工友们强行把他送到医院,一量体温39.5摄氏度,大夫立即给他打上了点滴。一觉醒来,高烧略退,他猛地坐起来,趁护士不在,自己偷偷拔掉输液针,赶到矿内,换上工作服又下了井。最后他用“台阶式推采法”解决了下山角度大的难题。赵国峰心里总是装着这样一组公式:大干苦干是加法,巧干创新是乘法,传思想、传作风、传技术,影响和带动大家一起干那是“乘方”。
赵国峰在勇闯采煤技术难关的同时,还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他熟练地掌握了采煤工作面每个工种的操作技能,持有每个工种的操作合格证,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高水平技术工人、全矿享受很高名望和影响的“土专家”。
我们经常听到那些成功大师侃侃而谈,却常常忽视他们默默无闻的“耕耘”。其实成功是一种努力的积累,不论何种行业,要想攀上高峰,通常都需要经过漫长的努力和精心的规划。
勤奋工作的习惯就是成功的点金术。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将勤奋的准则奉为金科玉律的人们,将使整个人类因他们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没有什么比偷懒和做事磨蹭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磨灭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在职场上,常常有这样的员工,他们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对于老板安排的额外的工作,不是抱怨,就是不主动去做。这样的员工,自然不会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真正的进步是比别人进步得更快
每天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露珠还未完全消失,草原上的动物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奔跑。
最先跑起来的是羚羊,它们成群结队地跑过平缓的山冈,找到水源,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又开始新的奔跑。就在离它们不远的地方,也许就在附近的草丛里,狼群也在奔跑。它们的奔跑是为了羚羊。
当狼群开始奔跑的时候,狮子也开始了奔跑。它必须赶在狼群之前找到一日的早餐,否则,今天可能又是一个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是每天发生在草原上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的奔跑比赛。
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在导演这一切。它们的奔跑完全是来自内心的驱使——要么生存,要么死亡。
只有“让自己跑起来”才能生存,也只有跑起来才能获得比同类更好的生存环境。不管是狼群,还是我们人类,都是如此。
“让自己跑起来”是动物世界永恒的法则。人类正是通过这一法则首先成为人。但是,当人类逐渐进化、逐渐变得聪慧时,他们再也不再“为了自己而奔跑”。他们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他们漠视自己内在的动机和需求,他们只要求索取和坐享天成。他们在内心永远失去了奔跑的动力,他们为自己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他们认为优秀是别人的事。
人生的竞技场,就好像在进行100米赛跑,热爱生命的人会竭尽全力地跑。假如说一个人希望在100米赛跑中赢得冠军,那么,他不应该去研究一般的参赛者,而应该是研究跑得最快的选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只有定位于更高的目标,才会使自己有可能取得所希望的成功!
A公司是一家中型的广告公司,设计部是两男一女的格局。平日里,三个人总是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偷闲的机会。例如,聊聊电视剧或者是商场里最新的打折信息等。就这样,三个人也过得优哉游哉。
一天,老板领着一个一脸稚气的男孩走进了他们的办公室,向他们介绍设计部的新同事,应届大学毕业生林。
林来到设计部上班,像每个新人一样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早上,“元老”们还没到,林就开始打扫办公室。设计部有很多需要跑腿的活儿,以前设计部的人都不情不愿的,“三个和尚没水喝”,总是以猜拳的方式来选举谁是那个“倒霉蛋”。但是现在,不用言语,林早就揣起文件,送往了有关部门。而当林跑前跑后的时候,“元老”们按照“惯例”又将话题扯到美国占领伊拉克的热点新闻上去了。每当下班的时候,“元老”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奔出公司,而林则毫无怨言地收拾着遍地狼藉的办公室。“元老”们还打趣说:“新人都是活雷锋嘛。”
没多久,老总开会说设计部是公司的重心,要适当扩容,还要选出一个设计部部长。涉及各自的前途,平时人浮于事的那几个老职员,渐渐地收敛了许多,都想在老总面前留个好印象,以赢得升迁的机会。然而,不久,人选已经张贴在办公室外的公布栏上,林当选了。
林在上任致辞时说,你们都以为新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新人仿佛就是活雷锋,你们错了。我当初能到公司来,是因为受到了老总的赏识与帮助。我为了报答老总,只有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争取做得比别人更好一些。更何况,当今职场就是战场,是没有战友,更没有活雷锋的,哪怕只是为了升迁,你也得靠自己把握机会。
仅仅是为了报答,林做得更加自觉、更加勤奋,而且把进步得更快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自己跟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判断自己是在进步,还是“明进暗退”,不能老和自己的过去以及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而是应当和最优秀的人和进步最快的人相比。假如每一个竞争对手都用9秒跑完100米,而你花了10秒,那你仍然是落后的。
无论你是久经沙场的职场老手,还是刚进入社会的职场新人,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想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最佳的途径莫过于加强学习,让自己比别人进步得更快。
价值是一个变数,今天你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满足现状,那么明天你就会贬值,被一个又一个智者和勇者超越。今天,你也可能做着看似卑微的工作,人们对你不屑一顾,而明天,你可能会通过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修养的日益升华,让世人刮目相看。
刻苦钻研,成为“专家”员工
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厂一所学校。开学典礼的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有小鸡、小鸭、小鸟,还有小兔、小山羊、小松鼠。而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小兔子兴奋地一下从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再看看其他小动物,有撅着嘴的,有搭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子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天生害怕水,种群中从来没有会游泳的小兔子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著名的效率专家约翰·克里斯顿博士说,这个寓言故事寓意深远,它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要提高工作效能,我们就要发挥自身的长处,在自己所服务的领域精益求精,成为行家里手。
高效能人士未必是全才,但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一定是一个“专家员工”。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认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比别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潜在成功的秘密武器。”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高级技师窦铁成只有初中学历,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学知识,记下了60余本、百万余字的工作学习日记。工作28年间,他提出实施设计变更6次,解决技术难题52个,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10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及节约成本1380万元,被工友们称为“电力专家”。
1979年,23岁的窦铁成,步入了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人的行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一名好电工。
1980年9月,窦铁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铁局电力技术培训班。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窦铁成就成了一名熟练的电力工人。窦铁成自学了《钣金工艺》、《钳工技术》、《机械制图》等与电力相关的专业书籍。为当一名知识渊博、技能高超的合格电力工人,窦铁成又开始自学与电力相关的书籍,如《高等数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等。
他虽是一名普通的电力工,却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技能,28年间,负责安装的铁路变配电所38个,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他对进口设备设计合理性大胆提出了质疑,成功排除了变压器故障,让法国专家惊叹不已:“中国工人了不起!”陕西省电力工技能大赛的状元,窦铁成带出的高徒包揽了全省前三名,获团体冠军。28年间,他为企业培训青工、大中专生180人,将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300多名工友;培养的徒弟35人成为技师、5人为高级技师,被大家尊称为“工人教授”。
追寻窦铁成成长的轨迹,不断更新知识,追赶时代,刻苦钻研是他的显著特征。只有初中功底,要读懂弄通大学课程,其艰辛令人难以想象。他从未放松过对电力新知识的追求,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知识海洋中孜孜以求,完成了由实干型、技能型向知识型工人的跨越。
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服务、产品、工作质量,同时也关系着集体和个人利益。要做一个拉着企业奔跑的人,就必须做到“精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让自己成为公司的“专家员工”。
从“尽职尽责”到“尽善尽美”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全身心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哲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到尽善尽美!”
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严谨的品格、获得超凡的智能;它既能带领普通人往好的方向前进,更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因此,如果你想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有所成就,就要下定决心成为行业的专家员工,对行业领域里的所有问题都要比别人更精通。
追求完美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标准。是我们工作效能和生活量的重要保证。一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永远也无法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士。
在美国某个城市,有一位先生搭了一部出租车要到某个目的地。这位乘客上了车,发现这辆车不只是外观光鲜亮丽而已,司机先生服装整齐,车内的布置亦十分典雅。车子一发动,司机很热心地问车内的温度是否适合,又问他要不要听音乐或是收音机。
车上还有早报及当期的杂志,前面是一个小冰箱,冰箱中的果汁及可乐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自行取用,如果想喝热咖啡,保温瓶内有热咖啡。这些特殊的服务,让这位上班族大吃一惊,他不禁望了一下这位司机,司机先生愉悦的表情就像车窗外和煦的阳光。不一会儿,司机先生对乘客说:“前面路段可能会塞车,这个时候高速公路反而不会塞车,我们走高速公路好吗?”
在乘客同意后,这位司机又体贴地说:“我是一个无所不聊的人,如果您想聊天,除了政治及宗教外,我什么都可以聊。如果您想休息或看风景,那我就会静静地开车,不打扰您了。”从一上车到此刻,这位常搭出租车的乘客就充满了惊奇,他不禁问这位司机:“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服务方式的?”这位专业的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开始。”司机继续说他那段觉醒的过程。他一直一如往常,经常抱怨工作辛苦,人生没有意义。但在不经意间,他听到广播节目里正在谈一些人生的态度,大意是你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觉得日子不顺心,那么所有发生的事都会让你觉得倒霉;相反的,如果今天你觉得是幸运的一天,那么今天每次所碰到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贵人。就从那一刻开始,他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到了,司机下了车,绕到后面帮乘客开车门,并递上名片,说道:“希望下次有机会再为您服务。”
结果,这位出租车司机的生意没有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他很少会空车在这个城市里兜转,他的客人总是会事先预订好他的车。他的改变,不只是创造了更多的收入,而且更从工作中得到自尊。
各行各业,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无不在呼唤能自主做好手中工作的员工。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毫不犹豫地排斥在他的选择之外。
要做到自己手头的工作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把自己经手的每一份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追求完美是一种工作标准。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如意。但他们却不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默默忍受着:工作为他们带来的苦恼。当他们感到沮丧或筋疲力尽时,他们便会自我安慰道:“唉!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生活!我还能做些什么呢?”言下之意,只要能赚钱养家,枯燥乏味的工作是可以容忍的。
事实上,他们对工作的意义缺乏深入的理解,要知道,毕竟赚钱再多也不能使人忍受得了所有乏味无趣的工作。其实你并不需要委屈自己的梦想。一个高效能人士完全可以使你的工作变成你所希望的理想状态。
1986年,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被吴天明点将出任《老井》一片的男主角。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张艺谋接到任务,二话没说,下农村去了。
他剃光了头,穿上大腰裤,露出了光脊背,就吃住在太行山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每天他与老乡一起上山干活,一起下沟担水。为了使皮肤粗糙、黝黑,他每天中午光着膀子在烈日下暴晒。为了使双手变得粗糙,每次摄制组开会,他不坐板凳,而是学着农民的样子蹲在地上,用沙土搓揉手背。为了电影中的两个短镜头,他打猪食槽子连打了两个月。为了影片中不足一分钟的背石镜头,张艺谋实实在在地背了两个月的石板,一天3块,每块150斤。
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真跌真打,主动受罪。在拍“舍身护井”时,他真跳,摔得浑身酸疼;在拍“村落械斗”时,他真打,打得鼻青脸肿。更有甚者,在拍旺泉和巧英在井下那场戏时,为了找到垂死前那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他硬是三天半滴水未沾、粒米未进,连滚带爬拍完了全部镜头。
张艺谋因此而荣获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中国第11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第8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导演吴天明这样评价说:“如果我们的专业演员都能下艺谋这样的苦功,我国银幕上虚假的表演不是可以大大减少吗?如果我们的电影创作者都能像艺谋那样全身心地扑到事业上,中国电影还愁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吗?”吴天明的这段话,对于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是很好的诘问。
成功学家奥立森·马登认为,一个人要实现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而世界上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他绝不会成功。
著名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对于“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的日清员工来说,他们的才华、激情和价值取得是一致的,而且他们时常有一种强烈的个人成就感。他们心存一个内在的指南,他们永远在追寻他们生活中的目标。他们对于时间和金钱这两项最宝贵的财富,有着明确的把握。面对生活中碰到的障碍,他们只当作这是生活的本色。
最佳的工作效率来自工作热情
一个晴朗的下午,美国作家威·莱·菲尔普斯去逛纽约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袜子划破了,需要买双新的短袜。至于买一双什么样的,作家觉得那是无关紧要的。他看到第一家袜子店,就走了进去。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向他走来询问道:“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买双短袜。”作家看到这位少年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作家一愣,发觉自己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仅仅需求一双短袜,走进这家商店纯粹就是一种偶然。
很快少年麻利地从货架上拖下几只包装不同的盒子,并快速地把里面的袜子一一打开,展现在作家的面前,让他鉴赏。“等等,小伙子,我只要买一双!”作家有意提醒他。“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的狂喜,像是在向作家启示他所信奉的宗教玄理。作家立刻激起了对这个少年的兴趣,把买袜子的事情抛于脑后。作家略微犹豫一下,然后对那个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如果这份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惊奇,或因为得到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会成为美国短袜大王。”
伟大人物对使命的激情可以谱写历史,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则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的确,拿出100%的热情来对待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事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就会懂得,原来每天平凡的生活竟然是如此的充实和美好。
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不可能始终如一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作出创造性的业绩。如果你失去了热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不会拥有成功的事业与充实的人生。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计较手中的工作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对它倾注你全部的热情吧!
爱默生曾经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爱默生这句话中的“热忱”,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激情。
卡耐基把激情称为“内心的神”。他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属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激情。没有它,不论你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可以说,没有满腔激情,员工的工作就很难维持和深入下去。激情是一种感染力。你的激情会使大家受到感染,从而使整个团体充满激情。
伟大人物对使命的热情可以改写历史,普通员工对工作的心态则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著名人寿保险推销员贝特格正是凭借自己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贝特格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便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他被约翰斯顿球队开除了。他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要他走人。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的,根本不适合在球场上打球。贝特格,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贝特格没有其他出路,因此去了宾州的一个叫切斯特的球队,从此他参加的是大西洋联赛,一个级别很低的球赛。和约翰斯顿队175美元相比,每个月只有25美元的薪水更让他无法找到激情。但他想:“我必须激情四射,因为我要活命。”
在贝特格来到切斯特球队的第三天,他认识了一个叫丹尼的老球员,他劝贝特格不要参加这么低级别的联赛。贝特格很沮丧地说:“在我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我什么都愿意做。”
一个星期后,在丹尼的引荐下,贝特格顺利加入了康州的纽黑文球队。这个球队没有人认识他,更没有人责备他。在那一刻,他在心底暗暗发誓,我要成为整个球队最具活力、最有激情的球员。这一天成为他生命里最深刻的烙印。
每天,贝特格就像一个不知疲倦和劳顿的铁人奔跑在球场,球技也提高得很快,尤其是投球,不但迅速而且非常有力,有时居然能震落接球队友的护手套。
在一次联赛中,贝特格的球队遭遇实力强劲的对手。那一天的气温达到了华氏100度,身边像有一团火在炙烤,这样的情况极易使人中暑晕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在快要结束比赛的最后几分钟里,由于对手接球失误,贝特格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攻向对方主垒,从而赢得了决定胜负的至关重要的一分。
发疯似的激情让贝特格有如神助,它至少起到了三种效果:第一,使他忘记了恐惧和紧张,掷球速度比赛前预计的还要出色;第二,他“疯狂”般的奔跑感染了其他队友,他们也变得活力四射,首先在气势上压制了对手;第三,在闷热的天气里比赛,贝特格的感觉出奇的好,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从此,贝特格每月的薪水涨到了185美元,和在切斯特球队每月25美元相比,他的薪水在10天的时间里猛增了700%,这让他一度产生不真实的感觉,他简直不知道还有什么能让自己的薪水涨得这么快,当然除了理想的工作心态,除了对工作的“激情”。
激情是超水平的兴趣,是积极的能量、感情和动机。你的心中所想决定着你的工作结果。当一个人产生了激情时,你可以发现他目光闪烁,反应敏捷,性格好动,浑身都有感染力。这种神奇的力量使他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别人,对待工作,对待整个世界。
一个对自己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无论在什么公司工作,他都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一项职业;无论工作的困难是多么大,或是质量要求多么高,他都会始终一丝不苟、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的时候,他便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之中。这时候,他的自发性、创造性、专注精神等便会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做拉着企业奔跑的卓越型员工
丽萨是阿拉伯一家制衣公司的员工,公司一直在生产传统的阿拉伯人喜欢穿的袍子。这些袍子只有一种尺码,花色呆板,并缺少变化,而且由于是成批生产,制作得极为粗糙,看上去千篇一律,一点也不适合人们在各种场合穿戴。丽萨决定对袍子进行改选。于是,她买来了能体现个性特色的印花布,通过精心地裁剪,使袍子不仅保持原来舒适自然的特点,而且还能够适合自己的身材尺寸。此外,丽萨为袍子精心设计了漂亮的花边。这种特殊的设计,马上引起了房东太太的兴趣,要求丽萨为自己照样缝制一件。穿上丽萨为她量身定制的袍子,房东太太惊喜异常。她怎么也没想到这种司空见惯的传统服装,居然也可以做得如此适合于自己的身材。
当丽萨把她想改进公司生产的传统袍子的想法告诉同事们时,几乎人人都惊讶地连连摇头:“难道你不知道在阿拉伯各大旅馆、服装店和旅游中心陈列着成千上万件袍子吗?”然而,丽萨却不这么想,她决心要试一试。丽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公司老板,并立即得到了老板的支持。她亲自去负责选购布料和为上门的顾客测量尺寸大小,然后将布料交给其他同事去裁剪和缝制。就这样,在这家生产传统袍子的公司里,开始生产出了一件件漂亮又适合人们身材的新式袍子,公司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在丽萨的努力下,后来公司还把这种独特的服装推销到了阿拉伯本土的其他城市。丽萨则凭着“只要想做,就立即去做”的行为准则,不仅赢得了老板的青睐,而且也从一个普通制衣工被提拔为公司的首席设计师。
企业的员工可以分为三种:不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将工作做得很好的人,以及不但自己优秀,还能带动周围人优秀并为企业创造无限价值的人。第一种人终将被企业淘汰,第二种人是受企业欢迎的人,第三种人是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毫无疑问,丽萨属于第三种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第三种人看齐,因为企业呼唤这种人才,拉着企业奔跑的人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他们自己也能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他们不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且能够树立自己的职业品牌,成就常青的职业。
大海航行靠舵手,每一名员工都是企业之船的舵手,都左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只知道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用业绩推动公司的发展还不够,真正优秀的员工应当将公司的兴亡发展担于一身,主动去做公司发展需要的事,用自己的行动拉着企业奔跑。
工程师出身、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尹同耀喜欢穿工作服,他的交谈同样也不加修饰,坦荡直白。“奇瑞一定要做一个进攻型企业。我非常希望先进攻,而不是防守反击,要不就不干,要干就拼命往前冲。上量就没前途,不疯狂,就死亡!” 就是这样一个“书生”,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中国汽车业的奇迹——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年生产能力为65万辆整车和65万台发动机40万套变速箱的大型汽车工业基地,其打造的民族汽车品牌奇瑞年销量已超过35万辆,汽车出口连续6年稳居中国第一。如今,跻身中国轿车行业前五强的奇瑞汽车,早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张“世界名片”。
以“聚集优秀人力资本,追求世界领先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开拓全球汽车市场,跻身汽车列强之林”为奋斗目标,尹同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带领一大批有梦想、有激情的奇瑞人,创造了中国汽车业的奇迹,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年生产能力为35万辆整车和40万台发动机的大型汽车工业基地。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风云奇瑞风云轿车驶下生产线。3个月,造就一座现代化轿车工厂,这是世界汽车史上的奇迹! 随着奇瑞的出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汽车高价神话的坚冰被打破了。
奇瑞的出现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一道标志性的分水岭,从此中低价位的车大量进入市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族汽车工业道路好比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南坡坡缓,好走一些,北坡陡峭,举步维艰。研发发动机,打造自主知识品牌的轿车,就是“爬北坡”。尹同耀迎难而上。
2005年3月28日,奇瑞公司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高性能发动机下线,这是中国汽车在核心零部件方面“零”的突破。一个中国汽车装配“中国心”、一个属于中国高性能发动机的时代从此到来。
漫漫历史长河,10年只是短暂一瞬间。而尹同耀和他的奇瑞团队,敢于亮出自主创新的“利剑”,1996~2006年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史书写辉煌的一页。奇瑞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史上发展最快的企业。
“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在‘走’,而我们只有‘跑’才能追得上!”的确,尹同耀走路速度之快,在奇瑞公司非常有名。许多员工几乎没怎么看过他走路,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他在跑步,从这儿到那儿全是一路小跑。尹同耀拉着奇瑞不停地向前跑,越跑越快,越跑越好。
日清员工不仅要有着较高的效率,更应该拉着企业跑,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公司水涨船高,你也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好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