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管理日志-4月18日如何理解按劳分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假如一个工人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筋疲力尽,最后却生产了一大堆废品,我们究竟该不该付给他工资?该不该发给他奖金?有些人可能会出于同情,说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认为该付、该发。可问题恰恰在于,正是这种所谓的“苦劳”,助长了平均主义,害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如果今天这件事发生在我们企业,那就不但不会付给他工资,不但不会发给他奖金,反而还要扣他的钱,罚他的款。道理很简单,没有功劳的苦劳称不上“劳”。他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付出了很大的劳动强度,提供了很多的劳动量,可是他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而且还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和机器的损耗,产生了负效益。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按劳分配中“劳”字的含义。这个“劳”,不是劳动量,而是劳动效益。按劳分配不是要按劳动量分配,而是按劳动效益分配,真正实行“多效益多得,少效益少得,无效益不得”的原则。

    ——1993年,在企业内部会议上谈按劳分配

    背景分析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也就是说,社会分配应该按照每个人的社会劳动时间来进行,即未来社会将会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已不具备普遍性,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人们正获取越来越多的财产性收入。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劳动报酬并不取决于劳动的成本,而取决于它所创造的价值,对个人如此,对企业更是如此。一家企业即使耗费了无以计数的劳动时间,但如果没有效益也照样要关门。

    鲁冠球的“按效分配”思想其实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对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一次颠覆。进一步言之,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是产生价值的三大要素。这倒不是说资本和自然资源会自动创造出价值来,而是说,它们可以帮助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一部分额外的价值不能归功于劳动,而应归功于资本和资源,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努力积累资本,改进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并从中得到非劳动报酬。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总是优先以效率为中心运转,尽管会带来社会公平问题,但这一点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行动指南

    企业要提高资源、资金、资本的运转效率;一个人也是一样,光有苦劳没有功劳是不被社会承认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