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管理日志-4月19日“爷爷养孙子”是历史的悲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计划经济的烙印还没有完全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消除的今天,我们十分有必要研究、摸索和把握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那么,这些客观规律究竟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有三点:第一,政企分开。通俗地说,就是该赚钱的去赚钱,该服务的去服务,该当公仆的就是公仆,该做老板的就是老板,该成为雇员的就是雇员,各司其职。第二,在政企分开的大前提下,实现资产明晰化,国家有大资产,企业要有较大的资产,个人也应有相应的资产。只有大家都拥有了明确的资产,才能形成人人都对资产负责、为资产增值而努力的局面。第三,在政企分开、资产明晰化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一批经营者,形成一个企业家群体。只有真正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素质优秀的经营者队伍,我们的企业和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现在许多事情颠倒过来了,该赚钱的不去赚钱,或者不痛痛快快地去赚钱;不应该赚钱的,却放开手脚大赚其钱,应该贡献给国家的财富,在很多地方流失了,反而要让国家拿出钱来补贴物价,补贴工厂的亏损,补贴这补贴那。国家哪有那么多钱?只好印票子。没有相应的财富做基础,多印票子只会导致通货膨胀。打个不确切的比方,爷爷抱孙子是天伦之乐,可爷爷养孙子却是历史的悲剧。应该让子孙成家立业,创造财富,反过来报答长辈的养育之恩。如今,我们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在很多地方,就像爷爷养孙子,很不正常。

    ——1993年9月,《找准位置把握规律》

    背景分析

    鲁冠球的这段话大概是有感而发,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在经济层面上,全国都是一片喧哗。

    首先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此前多年的“放权让利”转变为“抓大放小”,也就是说国家今后只抓关键性的战略领域,其他无以计数的国有中小企业统统“放掉”。这种思路的转变意味着所有制的属性已不再是考量企业优劣的第一要素,与此同时,在民营经济异常活跃的浙江地区,一场集体企业的产权变局正在大规模展开,改革气氛日益浓厚。

    实际上,1993年的中国已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国家。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改革的步伐陡然加快,尤其在企业体制层面,各种新思维、新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鲁冠球的兴奋点再次集中到政企关系上,而同时万向集团也酝酿着一场新的突破。

    行动指南

    一个良性的市场经济最终要建立在正常的政企关系之上,政府干预得越少,企业的竞争力越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