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宴请行为规范-商务宴请中的口才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果说宴请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么宴请当中的口才就成为你是否能拿下这场宴请的关键所在。口才,《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为:名词,说话的才能。而涉及到宴请,那就要看你是不是能说,是不是会说,是不是可以在谈笑之间将自己的目的达到。

    吃饭见面,寒暄介绍很重要

    寒暄指的是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说白了就是互相问寒问暖。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不管是遇到生人还是熟人,都需要说上几句寒暄的话。与生人的第一次接触,寒暄是彼此交流的序幕,是建立感情的良好开端;而与熟人接触,它又是增进彼此感情的桥梁。有人将寒暄称之为交谈的“导语”,注重的是它抛砖引玉的作用。宴请往往也是从寒暄开始的。香港大食客蔡澜先生在“吃的讲义”里说,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你和宁波人谈起鳝糊、黄泥螺、臭冬瓜,他们大为兴奋。你和海外的香港人讲到云吞面,他们一定知道哪一档最好吃。

    小梁是新到公司的一名销售代表,短短一个月不仅在公司混得如鱼得水,而且业绩也是频频上升,连部门经理都不得不对这个新人刮目相看。到了月底公司大会的时候,经理特意将小梁叫到了台上,让这个“月销售冠军”把自己的“镇店之宝”亮出来给大家看看。

    小梁自身是一个很腼腆的人,这也是让大家对他更加惊奇的原因之一。连跟女生说句话都会脸红的小梁竟然可以在这个靠“脸皮”的销售界“混”得风生水起。小梁说自己刚来的时候跟同事都还不算熟,每天一句“早上好”明显不能让自己很好地融入这个集体。于是他便开始有针对性地跟人进行短暂的寒暄。比如说早上大家在公司吃早饭的时候,跟女同事一起吃饭,他会说“早啊,今天的裙子很漂亮哦!”或者是“你好,今天的妆画得很不错啊”。跟男同事一起吃饭,他就会说“今天的西装很精神哦!”或者是“今天的发型很帅”。当然小梁也强调了,他说的这些绝不是套近乎的违心之言,而是发自内心的赞美。“与人交往,真诚才是最重要的!”小梁的一句话让大家感触颇深。

    之后,小梁告诉大家,跟客户沟通的时候,他依靠的也是同样的“战略战术”,那就是恰当的寒暄。比如说他上次跟一个姓郄的老板约好在一家饭店谈生意。之前,小梁只见过郄老板两次,还都是经理领着好几个同事一块去的,可以说他本身跟郄老板没有什么交情。但是就是这两次见面,小梁发现了郄老板的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他特别喜欢自己的老婆,只要一提起她来郄老板的兴奋之情就溢于言表。于是,小梁便决定见面的时候以这个作为突破点。

    到了见面那天,小梁主动跟郄老板握手,然后说:“郄老板,今天你这领带和衬衣还有鞋子搭配得可真好,一看家里就有一位能干的贤内助!”“是啊,这衣服是我老婆搭配的,大家都说她有设计师的眼光啊!”“看您这‘丰满’的身材,您太太应该不只有设计师的眼光,还有大厨的手艺吧!”“哈哈,那是,看我这肚子,全是我老婆养出来的,我跟你说啊,我老婆……”这样话匣子很完美地打开了,合作和生意也就顺理成章地谈下去了。

    不能不说小梁确实是一个细心又懂得寒暄之道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抓住了寒暄的首要条件,那就是一定要真诚。寒暄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言不由衷或者过度的恭维,什么“今生得见,三生有幸”,“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就显得不自然、不合适。

    除了态度要真诚之外,不同的宴请,也要有不同的寒暄语。在喜庆的场合应讲一些轻松、明快、诙谐、幽默的话语;在悲痛的场合应讲一些与场合的氛围和谐的话语,这是起码的要求。如果是去参加喜宴,除了夸奖宴席本身之外,还一定要夸一下新人“郎才女貌”;去别人家做客,参加家宴,除了夸奖主人的手艺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夸夸主人家的门房布置、孩子的聪明伶俐等等;参加酒会,除了要要称赞酒会的成功,还要说一下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除了场合之外,还要注意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寒暄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展开沟通。

    张志有很多的朋友,由于他擅长寒暄之道,所以跟很多刚见面的人都能很快打成一片。一次,张志约一个朋友吃饭,朋友的妻子也来了。由于跟朋友的妻子并没有见过面,所以两个人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合适的话题可以开聊。正好这时候,朋友的妻子抬了一下手,这时候,张志突然发现她的手上有一个手链,造型很是奇特漂亮,就连忙称赞道:“这款手链很漂亮啊,造型也比较别致,我在市面上好像没有见过啊!”朋友的妻子一听,眼睛一亮,别有兴致地告诉张志,这款手链是她自己设计制作的,市面上确实没有。张志一听,又道:“原来是自己制作的啊,又漂亮又别致,你好厉害啊!看是不是哪天有时间,帮我设计一个吧!”朋友的妻子连声说好。

    张志恰到好处的寒暄,让两人很快打开了话匣子,避免了尴尬情况的出现。除了此种方法,陌生人之间还可以通过另外的方法进行寒暄,那就是“攀亲带故”。三国时,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短短一句话,就奠定了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情谊,接下来的交流和沟通就顺利了很多。诗人崔颢的《长千曲》:“问君何处在?妾住在横塘。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这四句诗描述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陌生人见面寒暄的场景。一个客居他乡的女子通过乡音、乡俗,问其籍贯,攀附“同乡”。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您是承德的啊,我在承德上了四年大学,咱们都可以算得上是半个同乡了”,“你是去北京出差啊,我也是啊,咱们正好顺路”,甚至还有“您在医院工作啊,我老婆是护士,咱们算得上近亲了”,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寒暄的开头语。

    当然,如果是比较熟悉的人,就不要如此了,可以说“好久不见,想死我了”,或者是“听说你前两天换工作了,新工作怎么样啊,新同事怎么样啊?”“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我可听说你又开始减肥了啊”。此时的寒暄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主题含义,表达的是说话人的热情与友好,而听话人也只是把它当成一个谈话的序幕。

    宴请开始,敢于第一个开口说话

    吃饭的时候,酒是否名贵,饭菜是否丰盛,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一个陪衬。不管你是托人办事应酬交际,还是亲友聚会交流感情,谈话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下说话的技巧,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要深谙此道。

    从公司总部新调过来的部门经理刘贺第一次来销售部视察工作,跟大家约好中午一起吃饭。刚入职没几个月的小沫是一个“心思活络”的女生,一上午都在想着中午吃饭的时候,如何给刘经理留下一个好印象,最好还能印象深刻。快到中午的时候,她看到了前任部门经理全红的一个签名,于是“计上心来”。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刚坐好,小沫就迫不及待地发言了:“刘经理,你不知道我们这段时间过得多苦,走了的全经理对我们一点都不好!”一句话果然引起了刘贺的兴趣:“哦,是吗?那你说说怎么不好!”小沫一看刘贺的态度,心里就一美,觉得自己把握机会第一个开口,果然是最正确的选择。“她脾气特别不好,每次一点小事、一点小问题,都跟我们发脾气,几乎就没给过我们好脸色!”刘贺一听笑了。“她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或者是正好赶上什么心情不好的事情,总不能没有理由就跟你们发火吧!”“NO,NO!她这个人啊,三十好几了,既没有结婚也没有男朋友,我看纯粹就是老处女的一种变态心理!”

    她这话一说,结果大家都愣了,同事们停止了各种胡侃乱侃,都偷偷看刘贺的脸色,果然,黑得跟包拯似的。幸好一个男同事很快就巧妙地将这个话题转移到了别处,瞬间冷掉的场子才稍微缓解。事后,小沫才从老员工那里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后悔得直想撞墙。原来刘贺和走掉的全美一样三十几岁,同样是待字闺中的老姑娘。

    小沫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值得赞赏,但是教训也是惨痛的,不仅没抓住螃蟹,还被螃蟹的钳子狠狠夹了一下。宴请上,要敢于做第一个开口的人,但这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说用一句话吸引住人就可以了。

    小封是汽车公司新进员工,跟他一块进来的还有十几个大学生。刚进公司一个礼拜,部门总管就通知大家,公司大老板要请新人吃饭。到了吃饭的那天,所有的人都是既紧张又兴奋,因为公司大老板是他们心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二十多岁自己独立创业,到现在不到五十岁就已经身价上千万。

    到了吃饭的大桌子上,大家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虽然大老板看起来很慈祥,但是毕竟身份地位摆在那,谁也不敢轻易地开口。见此情况,小封毫不犹豫地端了一杯酒站了起来,顿了顿说道:“老板,您好,我是车管部门的小封。今天能够见到您,感到很激动。我们来公司一个月,一直在听各位前辈讲您的丰功伟绩,不知道今天您能不能把您成功的秘诀告诉给我们这些刚入社会的菜鸟知道呢?”老板笑了笑,说:“菜鸟这个词,我喜欢,想当年做这一行的时候我也只是一个菜鸟……”接下来小封和各位大学生享受到了一顿别开生面的“理论课大餐”。又一个月以后,才入公司两个月的小封被老板亲自提拔成部门副主管。

    虽然不能说小封的这个副主管的位置是靠那句话拿回来的,但它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最起码,他第一个站起来,而且提了一个让老板很乐意继续的话题,这就已经让老板对他印象深刻。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这第一句话怎么开始。其实要知道,人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是他们自己,巧妙地引导对方谈论自己,你就是一个受欢迎的谈话伙伴。当然,小封不止做到了这点,他还抓住了一个是人都有的通病,那就是——渴望被承认,渴望被了解。尤其是一些成功的大老板,他渴望人们了解他,他愿意将自己的成功之路展示在大家面前,这样既有成就感,还可以很好地在公司树立威信。

    宴请上是绝对不能冷场的,谈话也是必须的,而把握机会做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人对你达到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宴请交际,切莫直接进入正题

    有人请客吃饭,最怕的是什么,很多人最怕的是刚坐到饭桌上那个人就说:“某某老板啊,我今天是真有事求你!这个事吧……”“某某某啊,今天哥找你出来,吃完这顿饭,一定要把这事给哥办成了!”

    老崔在一家贸易公司任副总,可以说是这个公司的二把手,不管是自己公司的同事还是合作伙伴,几乎天天有人请老崔吃饭,当然多半是办事。合作伙伴一般都是为了某个项目或者某个比较重要的合同,其实也就是所谓的探探对方的底。而公司的人呢,一般都是希望升职、加薪之类的。当然还有一些亲戚朋友之类的,有的是想把亲戚的亲戚介绍到他公司里来,有的是找他帮忙同另外一个某某老总连线认识一下。

    老崔说,他从不介意有人请他吃饭办事,“有时候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人际交往嘛,也许人家真是没有办法了才来找的我,要是力所能及的,我也就帮了!”但是就是这么豁达的老崔也有自己的烦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你说这屁股还没坐热呢,水都没喝一口,就一口一个这个事,一口一个那个事,我知道你找我办事来了,我又没说不给你办。可你总得让我喘口气吧!你是请我吃饭吗?饭呢?能先吃饭不?”

    其实老崔遇到的这种事不难想象,有的人确实不会做事,求人办事连最基本的求人态度和诚意都没有,万一人家一生气,直接甩手不干了,不傻眼了吗?求人办事的最高境界是事办成功了,两个人也成为了朋友。宴请交际的秘诀就是绝不能直接进入主题,也就是说你可以适当地采取“曲线救国”的路线来达到你的目的。

    小章大四那年,来到一个新城市工作,工作两个月以后,公司需要小章的户口做备案,却令小章陷入了困境。原来,小章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户口全都转到了学校,一般情况下,没有毕业的话,学校是不会同意他转户口的。听说同事小刘有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想自己才来公司两个月,跟小刘也只是见过几次面,他又犹豫了。

    后来,小章决定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先是在食堂“偶遇”过几次小刘,简单地打了几次招呼,进行初步的认识。那天,小章知道小刘要出差,便急忙找到他,让小刘帮忙带一点那个地方的特产给自己。小刘很爽快地答应了小章。等小刘回来之后,小章便以感谢小刘帮忙带特产之由请小刘吃饭。后来又有一次小刘出差,没等小章开口,就直接给小章带回了上回所带的那种特产。小章受宠若惊,便又请小刘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两个人都喝了不少酒,小章便借着酒劲,将自己的烦恼告诉了小刘。小刘也是一个很爽快的人,一口答应帮小章解决问题。

    其实如果是同事关系的话,请人帮忙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毕竟两个人之间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方面,都是比较容易沟通的,不像找某个领导帮忙那样心里有压力。同事之间,有的时候往往饭一吃,酒一喝,事情就心知肚明,也就是所谓的“点到即止”。当然这个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根据人的性格来把握。

    有的人做事喜欢直来直去,“开门见山”,也就是说他希望你直接把需要他帮忙的事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徐春在县城一所中学当老师,就在前两天,她从同事那得知,市里的第一中学要在她们学校选拔两名品学兼优的老师,如果合适的话,还会把个人的户口帮忙调到市里。徐春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父母一直希望她能找一份工作把农村户口转成城镇户口,可是这几年一直不尽如人意。

    听到同事说的这件事,徐春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这几年在学校工作上进,年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忧的是自己除了那几个荣誉证书什么都没有,既没有学校的关系,也没有市里的人脉,没有人举荐的话去第一中学的这个名额指定泡汤。

    就在徐春一筹莫展之际,她得知自己的大学同班同学李萌就在第一中学的招生办当干事,便决定求她帮忙。可是后来徐春一想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跟李萌也就是一般交情,毕业之后也没什么联系,她会帮自己吗?那天徐春终于鼓起勇气约李萌一起吃饭,李萌一听是老同学,便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吃饭的时候,两人聊了一些大学的趣事,聊了老师,聊了同学,直到饭吃完,徐春都没有开口跟李萌提帮忙的事。徐春这人自小就比较腼腆、比较内向,长这么大从来没跟人红过脸,求人办事也是头一次,她觉得第一次约李萌吃饭,不能直接跟人家说求人家办事,仿佛老同学吃饭就是专门为了办事。

    过了几天,徐春又给李萌打电话,李萌在电话里问徐春是不是有什么事,“没有事,真没有事,就是觉得老同学好不容易联系上了,想约你一起吃个饭,真没什么事!”徐春觉得自己有点不好意思,觉得不能贸然跟李萌提帮忙的事,不然同学都当不成。

    其实,李萌早就从其他同学那知道徐春的情况,觉得她的条件很适合来第一中学当老师,可是她这个人就是不喜欢人拐弯抹角,觉得既然平常关系不错,那么有事就应该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出来。徐春之后又约过几次李萌,都被李萌婉言拒绝了。徐春郁闷之际便给自己的大学室友说起了这件事。“你就直接跟她说呗,李萌这个人最讨厌人拐弯抹角的,再说你又不是找她走后门,就是让她当个举荐人,成不成在于你自己的本事。这有什么不好意思开口的!”室友听完后把徐春一顿批。

    听完室友的话,徐春想了想拨通了李萌的电话:“萌萌吗?咱们一起吃个饭,我有个事想跟你说一下……”过了一段时间,徐春凭借自身的优势当上了市里第一中学的老师。

    请人帮忙,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把握开口的机会,不仅会让你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还会使你们的关系更加密切。

    宴请说话,要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顾名思义,就是迎合别人的喜好。尤其宴请上,要注意说话的内容,更要注意说话的方式。

    “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商人李某将这句话当做座右铭。李主任好名,张老板好利,王秘书喜欢被人捧夸,谁是江西人,谁是东北人,谁有什么性格特点,李某心里自有一本账。李主任好名,不能对其讲大有利可图的事,你所讲的大利,即使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他也不会接受的。因为好名的人,一般轻利,而你偏与之言大利,正与他的所好相反。好利的人看不起名,认为名是寒不可衣、饥不可食的虚物,大不如利益来得实惠。你如对张老板讲如何发财,怎么利用机会,他会“愿安承教”,倘若你对他讲如何享盛名,他自然无大兴趣,顾左右而言其他。在宴请上讲话时要善于投其所好,酒喝好了,该办的事情就自然办成了。

    投其所好,让人高兴,这是获得对方进一步听进你的意见的前提。说话要靠技巧,所谓技巧,绝不是巧言如簧,而是要猜透对方的心理。

    一次酒宴上,王副经理陪李经理按桌敬酒,刚走近酒桌,候在那里的下属们便众星捧月般地围上去,握手的握手,问好的问好,寒暄了好一番才坐定。李经理环顾了一下四周,指着坐在旁边的刘主任问:“这位女同事面生,你们介绍一下吧!”王副经理赶忙站起身来,“呦,瞧我,还没来得及向领导汇报呢,这位是公司里新提拔的办公室主任刘丽丽。”王副经理话音刚落,刘丽丽就抿嘴一笑说:“常听同事说,李经理雷厉风行,才思过人,今天有机会敬酒,真是三生有幸。”李经理听了这句话,心里很舒服,赚足了面子。试想日后刘丽丽一旦干出些作为,凭借着这次给李经理留下的好印象,升迁之事必不是难事。

    所谓猜透对方心理,就是顺其意而言之,这里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饰其所矜,他喜欢的地方,你要稍加夸张,提高他的听话兴趣;第二个原则,见其所耻,他觉得过意不去之点,你要适当譬解,使他心安。

    参加宴请,大家来干什么?或是认识一些圈内或圈外的朋友,扩大或巩固自己的交际圈子;或是家人朋友聚会,增进感情;或是托人办事;或是受人之邀。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对方有什么兴趣爱好,都是你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找到对方喜欢的话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双方的感情。

    罗总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每当他要拜会或接见某一个人时,他都会利用前一个晚上,仔细研究对方的个人资料,以便了解对方的兴趣和爱好。因为他深知要结交朋友,就得投其所好。一次一位来自湖南的朋友来拜会他,两人刚一见面,罗总就用标准的长沙话向对方打起了招呼,原来罗总曾在长沙求学,不仅深知那里的风土人情,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长沙话。湖南的朋友在外多年,虽然生意做的不错,但是也难解不时的思乡之苦,听到罗总操着一口家乡话和自己打招呼,顿时倍感亲切,就这样一下拉近了二人的距离。不仅如此,细心的罗总更是将会客的地点选在了自家的餐厅,并让厨师专门做了一桌可口的湖南菜。两个人像是久未蒙面的故知,谈起生意来也是一拍即合。

    我们的身边都会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说话时喜欢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诚实的表现,也是直率的个性象征。在他们看来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和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辞令,都是虚伪的表现。他们信奉的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然而这样的人往往很容易在无形中惹别人不高兴。尽管大家知道他们是诚实的,但是由于不会察言观色,不愿意把话裹上一层糖衣,他们常常将事情搞砸。

    小军是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现在在一家公司实习。因为大学学的是体育专业,小军长得人高马大,而且一身的肌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再加上公司大部分都是女士,所以每次公司有什么力气活需要干,小军都是当仁不让,自己一个人包揽。

    在小军到公司刚满一个月的时候,文员姗姗找到了小军,说公司周末有个聚餐,让小军准时参加。“穿得精神点啊,公司好多女生都会漂漂亮亮地出席的!”姗姗临走之前还对小军一顿调侃。

    周六晚上,小军准时到达同事们约定好的饭店,大家便在一起寒暄起来。过了一会,公司公认的美人轩轩便到了。轩轩人长得漂亮,还没有一般漂亮女孩子的骄纵,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有的人夸她妆画得好,有的人夸她的鞋子漂亮。小军挤到人前,看见轩轩,说:“你的裙子……”就在大家等着小军夸轩轩的时候,他来了一句:“绿裙子,红腰带,红配绿,冒傻气啊!”轩轩的脸一下子就涨得通红,众人也被他弄得冷了场。最后还是姗姗反应快:“小军你什么眼神啊,这哪是红色腰带啊,撑死也就是一个浅粉色,现在多流行啊,是吧?”大家连声附和,小军刚要说什么,就被一位男同事拉到了一边,好几个女同事还瞪了他好几眼。之后的聚会,女生们都不太愿意跟小军聊天,就怕他当众说出什么让自己难堪的话来。

    小军觉得特别委屈,自己又没说错话,再说,大家当朋友,不就是为了真诚相对吗?违心地夸别人,不是虚伪吗?

    其实,人与人交往,真诚是肯定的,但是所谓的真诚并不是说让他人当众下不来台。就比如说小军的这个聚会场合,此时的轩轩是大家注目的焦点,是她也是大家正高兴的时候,小军却说裙子不好看肯定让她难堪。这个时候如果你觉得她的裙子不好看,可以夸一夸她的包、她的鞋子之类的,甚至可以不说话。在宴请这个特别的情境中,学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才会使你跟他人的交往更加顺利。

    宴请进行中,说听都要把握

    作为一个身在宴请中的人,需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说,二是听。西方的一些专家把声音誉为“沟通中最强有力的武器”,也就是说,你不仅要通过说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其他人,还要通过听来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李红大学毕业来到一家外企工作,老板麦克是一个英国人,平常基本不在公司。周五晚上快下班的时候,经理给大家开会,说老板回来了,决定这周六晚上跟大家一起聚餐,临走前还特意交代李红,说老板在聚餐的时候,一般会要求新员工进行一下自我介绍,让她做好心理准备。到了周六晚上,李红紧张中掺杂着些许兴奋:“大老板啊,如果这次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我一定会在公司发展得更好的!”果然,麦克要求几个新员工介绍一下自己。李红是第三个进行自我介绍的,也许是太想在新老板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了,李红显得过分激动,甚至拿着话筒的手都微微颤动,但是这却丝毫不影响她的“功力发挥”。

    李红拿着话筒侃侃而谈,从自己中学就是优秀学生,讲到自己高中考年级第三,又讲到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是如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自己一共拿到了多少奖,连她在大学有过多少追求者都说了出来。可能由于过于兴奋,李红嗓门有点大,有的话甚至破音,说到后面都用上了自己家乡的方言。在座的人本来就被她的高分贝弄得有点无措,在加上一句听不懂的家乡口音,一个个都将眉头皱得老高。英国老板甚至都开始用手指敲起了桌面,充分显示了他的不耐烦。

    李红本来想在这个宴请上给老板和同事留下一个好印象的,但是由于她的高分贝嗓音以及独特的家乡方言,让大家对她失望至极。宴请既然是靠语言来沟通的,说话是必然,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状态和时机。在这样一个老板同事聚餐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首先要注意自己说话的分贝大小。试想一下,本来融洽的吃饭场合,突然有一个人很大声地在你耳边说话,你是不是会感到很烦躁。再就是除非是老乡聚会,尽量不要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这不仅让大家听不懂,而且会不知不觉拉开彼此的距离,可能大家会这么想:“家乡话是不是不想让我们听啊,是不是专门说给你老乡听的啊,有老乡了不起啊!谁没有老乡似的!”

    宴请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比较让人反感,那就是只说不听。

    蒋英应邀去参加老同学方卿女儿的生日会。由于平常很少有这样的聚会,所以一坐在饭桌上,蒋英就迫不及待地跟几个不太常见的老同学大聊特聊起来,先是她儿子上学怎么怎么连着拿了两个第一,到她老公如何如何在外应酬,不常回家。在别人还没来得及对她的话发表意见的时候,她又开始吐苦水,说自己的婆婆怎么对自己不好,说自己的小姑怎么在她婆婆面前说她的坏话……

    看大家都不说话,蒋英就又说了一句话:“你们说,我婆婆算是坏婆婆吗?”这时一个同学接口说:“啊,说到婆婆,你可以看看最近电视中播的《媳妇的美好时代》,那个……”同学还没开始发表任何看法,话又被蒋英抢走了,“哎,你说那个《媳妇的美好时代》啊,我知道啊,海清演的那个吧!我特喜欢海清……还有那个婆婆,俩婆婆,多逗啊她俩……哎,还有海清那个小姑,刚开始我特别不喜欢她,不过后来发现她人也挺好的……”

    整张桌子,几乎只能听见蒋英一个人在说话,每当大家听她说完“你说是吧”,刚想接话的时候,她就立马转移说别的了。看着她没完没了,有些同学心里甚至有这种想法:“照你这个样子,我要是你老公我也不回家,宁可在外面应酬!”

    其实蒋英只是想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大家而已,但是她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她并不是在对着木偶自言自语,而是在跟别人交流,在跟别人沟通。一个人拼命说,另一方毫无反应,这样的沟通是没有用的,只会徒增他人的厌烦。

    既然是沟通,那就要有说、有听。倾听不仅能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加深感情,还能获得很多学习的好机会。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朝拜,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非常高兴。但是同时这个小国的使者给皇帝出了一道题目让皇帝进行解答,那就是说出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还是由一位归隐山林的老大臣解决了这个问题。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

    有人说,大自然赋予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在饭桌上,倾听别人讲话时,可以注视对方的眼睛,让对方知道你在听他说话;如果觉得总盯着一个人,你也可以边吃饭边听,在别人讲话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话题,同样可以告诉对方你在听。但是,注意不要突然打断别人的讲话或者急切地改变话题。

    宴请交流,学会恰当调侃

    调侃指的是用言语戏弄、嘲弄,现在多指开玩笑。宴请上的调侃往往是利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来化解眼前尴尬或者不愉快的场面。

    小范来到新公司已经有半年多了,虽然已经升到了部门主管的位置,可还是无缘见到传说中的公司大老板。那天公司约好一起聚餐,小范本来因为感冒已经请好了假,但是因为听说大老板要来,便咬了咬牙挺着已经感冒的身体参加了聚餐。

    吃饭的时候,各部门领导都纷纷上前给大老板敬酒,小范当然也义不容辞。小范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白酒,就向大老板走了过去。他说:“牟总您好,我是后勤的小范,今天第一次见到您,您,啊嚏——”话还没说完,小范就一个喷嚏,将唾沫星子喷到了大老板脸上,就连手里端着的酒也洒到了老板身上。不仅小范傻了眼,就连周围的人也都愣在那儿!这时候,大老板的秘书赶紧拿起了纸巾要帮老板擦脸。老板挥了挥手,自己抹了一下脸,然后说:“没什么大不了,雷声大,雨点小!”大家忍不住都笑出声来。短短一句话,就完美地化解了小范的尴尬,很好地缓解了僵硬的气氛。

    不得不说,这个老板是大度的,也是智慧的,因为他一旦在这个场合发了脾气,不仅会让小范下不来台,也会让在座的员工更加的“怕”自己。以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化解了小范的尴尬,使小范对自己心怀感激,就连其他的员工也会感慨大老板的大度。

    当然,这种调侃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让别人下不来台,也使自己处于难堪的境地。

    小美是中文系的系花,人长得高挑漂亮,而且很有文采,系里很多男生都对她青睐有加。在中文系举行的迎新生晚会上,化着妆,穿着漂亮裙子的小美更是夺走了所有人的目光。晚会的最后是一个跳舞环节,很多男生都摩拳擦掌预备邀请小美跳舞。第一个是小亮,中文系有名的文学王子,结果小美的一句话就将他打了回来:“我看你只有173公分吧,你不觉得咱们两个跳舞你才像矮的女生一方吗?”小亮虽然不是特别矮,但是在穿着8厘米高跟鞋的小美面前也只有默默“撤退”。第二个是小修,高大帅气的男生,被大家寄予厚望。结果小修也是被小美一句话就打击倒了:“你是上学期咱们系唯一一个挂三科的人吧,你觉得我会跟一个挂三科的人跳舞吗?”一连两个男生被打了回来,再没有人请她跳舞。

    之后,不管是中文系自办的舞会,还是学校举行的比较大型的晚会,再也没有男生邀请小美跳舞,大家都被小美的“毒舌”所伤,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请那位“大仙”跳舞。

    在宴请之中,谁都有可能成为被调侃的对象,而拿自己开玩笑,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鲁迅先生的《自嘲》诗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自嘲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与窘迫。

    相信看过琼瑶剧的大部分人都知道马景涛,因其在琼瑶作品中声嘶力竭的表情和台词而被网友称为“咆哮帝”“咆哮教主”。有记者特意就此采访了一下事件的当事人,“很多朋友在您的微博评论里留下大量感叹号,看到这样的回复方式您是什么感受?”马景涛的回复是:“能感受到大家用感叹号‘沉默的咆哮’,怎么样的回复方式我都能接受,我感受到所有人的正面能量。”而对于“咆哮帝”“咆哮教主”的称号,马景涛的回应是:“如果大家称呼我‘教主’,那我希望我与‘众教’的情义千兆亿万光年不变。”

    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剑也是非常懂得调侃之道的人。有一次,毕福剑被人拿来与林忆莲比较,想必说的是他们的眼睛。毕福剑当然也知道提问者的意图,便说了一句:“人家都说了,我和林忆莲长的都是‘凤眼’——她是凤凰的凤,我是门缝儿的缝。”在不得罪林忆莲的情况下缓解了自己的尴尬。

    一旦遇到他人调侃自己的生理缺陷或者经济状况时,可以用自我调侃的方式安慰一下自己,比如说“吃亏是福”“破财免灾”等等。有人调侃自己时,就大方地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坦坦荡荡,反而更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宴请调剂,段子很重要

    “段子”本来是相声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相声作品中某一节或者某一段内容。但是随着人们对“段子”一词的频繁使用,人们主观将其融入了一些独特内涵,出现了诸如荤段子、红段子、黑段子、灰段子之说。在宴请这个需要语言交流的场合,段子也成了不可缺少的调剂品。

    小梁是个正宗的北京人,有次跟几个同事到外地出差。当地的同事非常热情,当晚便把他们安排在了一个大饭店接风洗尘。坐上桌后,男男女女说说笑笑,由当地的一位同事负责点菜,跟服务员一阵絮叨,回过头来问大家是不是还需要加菜。小梁见大家都不开口,便说:“小姐,报报!”这种说法在北京常用,意思是让服务员把点过的菜名挨个报一遍。

    服务员看了一眼小梁,没有说话。小梁又说了一下:“小姐,赶紧报一下!”服务员小姐脸涨的通红,但就是没动静。小梁也有点急了:“我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啊,让你报一下还不行啊?”一个女同事一看大家都要急,便赶紧打了一下圆场,说:“小姐,你别愣着了,赶紧挨个报一下吧!”听完女同事的话,服务员小姐特别不好意思地问:“那……那就只抱女的,不抱男的行不?”“噗!”边上一位女同事刚喝的一大口茶全喷前边人身上了。十几个人笑做一团,服务员小姐更是不知所措。

    其实,每个人的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趣事发生,就看你有没有留心注意,然后将它用在该用的地方。一个好的段子不仅可以活跃宴请的气氛,还会让你在宴请这个“社会”如鱼得水。

    李磊是一家外企的销售部经理,陪人吃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且每回吃饭,李磊都能高高兴兴地去,痛痛快快地回来,不仅自己高兴,事也总是办得漂漂亮亮。在一次部门内部举办的聚餐上,李磊因为之前刚刚搞定了一个大合同,所以很高兴,就不免多喝了几杯。他手底下的人见李磊今天心情不错,便纷纷要求他讲一些自己的宴请成功之道。

    虽然李磊平常挺严肃,但是对手下人还是不错的。他清了清嗓子,说:“我在饭桌上能够成功的秘诀就是——段子!”“段子,什么段子?李经理你赶紧给我们讲讲!”

    李磊说有一次他跟客户出去吃饭,刚开始聊的都是一些天南海北的事,气氛怎么也起不来。正在发愁之际正好上了一盘叫做烧羊腿的菜,他便临时起兴,决定给大家来一小段活跃一下气氛。李磊一边招呼大家吃饭,一边说:“看见这道菜,我突然想起一件趣事来,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兴趣听一下?”大家正愁没话题聊,便纷纷点头同意。“那是上次,我跟几个哥们儿一起吃饭,当时我们也点了这道烧羊腿,包括一大盘肉骨头,一碟子椒盐。我那几个哥们里面有一个叫小黄的酷爱这口,菜上来之后,毫不犹豫地抓起一根羊骨头就吃,咔嚓咬了一大口。这时候旁边的服务员说了一句:‘先生,这是要蘸着吃的!’小黄很疑惑,看了一眼服务员,又看了几眼几个哥们,哥几个都说:‘是蘸着吃好吃!’于是,小黄毫不犹豫就站了起来,咔嚓又是一口。突然,服务员又跑了过来,问:‘先生,有什么需要吗?’‘没事啊!’‘没事请您坐着吃好吗,会影响其他客人的!’小黄一边嘀咕一边坐了下来,对着羊腿咔嚓又是一口。服务员又说:‘先生,这个是要蘸着吃的!’小黄腾地一下站起来,挥舞着羊腿怒气冲冲地嚷:‘又要站着吃,又要坐着吃,到底怎么吃?’”饭桌上的各位愣了一秒,纷纷大笑起来,有的同情小黄,有的感慨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还有人开始讲自己经历过的一些趣事,气氛一下子就打开了。

    宴请中切勿出口成脏

    中国是礼仪之邦,干什么都讲究礼仪,尤其是吃饭,因而中国的餐饮礼仪可谓源远流长。据古典文献记载可知,在几千年前的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经过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饮食礼仪已经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在当今社会,餐饮礼仪虽然发生了不少变革,但终究离不开一个“和谐”。宴请中,不管是出于礼貌还是对客人的尊敬,都不应该出现一些不和谐的言语,尤其是当对方与自己并不是很熟,摸不清对方性格脾气的时候。

    小赵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为人豪爽,深受同事欢迎,唯一的缺点,就是偶尔会爆个粗口。在一次公司同事的聚会上,小赵惊人的酒量被经理注意到了,这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有一天,经理要去宴请一个大客户,这位大老板是位爱酒之人,酒量不小。经理为了让这位大老板在饭桌上尽兴,就有意带上小赵同去。小赵接到经理的电话后,高兴地应承了下来。小赵知道这是他的一次好机会,在去宴会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自己打扮得体体面面的,确保不会丢了公司的脸,还能给经理和那位大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换好一身名牌后,小赵打车出发了。

    宴请开始,几句寒暄之后,桌上觥筹交错起来。小赵虽然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但也见过不少世面,同经理和大老板之间越聊越投机,尤其是和那位大老板之间,可谓相见恨晚。三杯两盏淡酒,小赵有点上头了。

    人一旦喝高了,嘴巴就关不住门,小赵和大老板两人海吹起来,还时不时地爆两句粗口,经理见大老板喝得高兴,也就没拦着。这下好了,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汤洒在小赵身上,小赵张嘴就骂了一句,说服务员没长眼睛。大老板听了微微一笑,也没有多说什么,但宴请结束后,生意也黄了。

    小赵和经理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得知,原来这位大老板在发迹之前,也干过服务员,也因同样的事被骂过。

    宴请中,有时为了活跃气氛,偶尔来几个段子,爆两句粗口,这都是可以的,但不是什么脏话都能说。像小赵这样的,虽说是无心之过,但毕竟伤害到了别人的自尊。更何况说脏话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

    说脏话的危害很大,有时候一句脏话就可能引来一场纷争,甚至更为严重。在饭桌上,谁也不希望发生口角争执,但口角往往都是脏话所引起的。再加上酒后情绪激动,一旦有脏话出口,那么后果就很难预料。

    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上,久别重逢的老同学老朋友们欢聚一堂,畅聊着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气氛相当融洽。酒过三巡之后,生活一直不甚如意的小李开始发起牢骚来,工作辛苦,老板没人性,媳妇脾气暴躁,孩子难管教等等。尤其是在说到工作和老板的时候,小李就忍不住骂上几句,不大一会儿就把老板的家人问候了个遍。

    不巧的是,在老同学当中,正好有人是小李的老板的亲戚,这人就是小刘。刚开始的时候,小刘还能忍住不吭声,但见小李嘴里的话越来越让人不喜欢,小刘的脸色也越来越黑,像是涂了层锅底灰一样。

    有知情的同学看在眼里,却不愿上来劝阻小李,这大概也跟小李平时说脏话说惯了有关系。最后,小刘实在忍不住了,抓起酒瓶子就砸到了小李头上。好好的一场同学聚会,就这样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小李被公司开除了,而且从那之后的同学聚会,再也没人联系他。

    小李的遭遇令人多少有些无可奈何,谁都有个发牢骚的时候,他却因为几句脏话,不但落了一顿打,还丢了工作,丢了朋友。由此可见,在宴请中,脏话是万万说不得的,因为在宴请中说脏话,除了给自己找麻烦,还给别人添堵。

    在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在公共场所说脏话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公共场所说脏话,首先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也会被人以为没有教养,给人不好的印象。如果是在外地出差、旅游等等,说脏话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也给你的家乡抹黑,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言谈举止,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