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焦虑造就工作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焦虑是最无益的情绪

    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一位重要人物会面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可能都会感到焦虑不安。

    焦虑是指人们对于所处的不良环境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由于有焦虑的产生,迫使人们萌生出逃避或摆脱这种不良环境的主观意愿,故在一定程度上,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任何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体会。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针对所接触的环境或事务可以产生出不同的情绪反应。

    随着处境的改善,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情绪趋于稳定,这就不能算病。只有对那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小挫折都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的人来说,才能算病。在临床上,我们把由于很轻的原因所引发的,以比较严重焦虑为中心的一组症状称为“焦虑症”。按照现代心理学的划分,焦虑症属于中度心理不健康的范畴。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患焦虑症的人数不断上升。

    1。焦虑产生的原因

    人们为什么会面临如此众多的焦虑?我们必须从自然界、社会、人的心理及认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

    (1)意外的天灾人祸。意外的天灾人祸会引起紧张、焦虑和失落感或绝望,甚至认为一切都完了,等待破产、毁灭或死亡。假如碰到意外不幸时,建议你正视现实,不低头,不信邪,昂起头,挣扎着前进,灾难是会有尽头的,忍耐下去,一定会走出暂时的困境。有时往往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绝处逢生”的局面。有时乍看起来是件祸事,过后说不定又是一件好事。人生就是这样包含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与坏,幸福与不幸的辩证关系。

    (2)在工作、生活、健康方面均追求完美化。稍不如意,就十分遗憾,心烦意乱,长吁短叹,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这些担心和焦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虽然这些担心、焦虑与正常的、由现实危机引起的担心、焦虑很相像。比如,他们会成天为家里的经济情况而担忧,即使他们的银行账户上的存款远远超过了六位数;或者他们会成天为自己孩子的安全担心,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出了什么事;更多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感到极度的焦虑。须知,世间只有相对完美,没有绝对完美。世界及个体就是在不断纠正不足,追求真善美中前进。应该“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决不做追名逐利的奴隶,为自己设置太多精神枷锁,过得太累,把生命之弦拉得太紧。

    (3)没有迎接人生苦难的思想准备,总希望一帆风顺、平安一世。其实不然,正如宇宙的自然规律一样,人生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矛盾,绝无世外桃源。人一降临人间,就会面临生老病死的磨难。没有迎接苦难思想准备的人,一遇到矛盾,就会惊惶失措,怨天尤人,大有活不下去之感。其实,“吃得苦中苦,才能甜上甜”,要学会解决矛盾并善于适应困境。

    (4)神经质人格。这类人的心理素质不佳,对任何刺激均敏感,一触即发,对刺激做出不相应的过强反应,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御本能过强,甚至无病呻吟,杞人忧天。他们眼中的世界无处不是陷阱,无处不充满危险。他们整日提心吊胆,脸红筋胀,疑神疑鬼,如此心态,怎么不焦虑。

    焦虑并不是坏事,适当的焦虑对个体的生存保持警觉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好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勇气,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焦虑不仅可以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也可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焦虑时,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搓手顿足、心绪不宁,甚至有灾难临头之感。工作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杂念万千,做事犹豫不决。焦虑会影响睡眠,引起失眠、多梦或噩梦频繁,白天头昏脑涨,感觉过敏,怕噪音、强光及冷热,容易激动,常会有不理智的激情发作。生理方面,出现唇焦舌燥、口渴、多汗、心悸、血压升高及发热感,同时大小便次数增多。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以引起诸多疾病,如焦虑性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皮炎等心身疾病。急性焦虑发作时,往往易引起脑血管破裂或心肌梗塞而死亡,故应对焦虑发作时处理治疗。

    2控制焦虑的方法

    下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焦虑发作的方法,包括四个步骤。

    (1)找原因:想想长时间坐着突然站起时,头晕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不祥的预兆,由于控制不了灾难性的想法,焦虑症就爆发了。每个人都会有头晕、心跳加快、胸闷的时候,那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在这些反应发生时,要先找到原因。

    (2)叫停:一旦你感到有某种身体的不适(比如心跳加快、头晕),同时有某种不祥的预感时,立刻说“停止”。如果你曾经发作过焦虑症或正处于焦虑症发作时期,可以在手腕上套一个橡皮圈,在你说停止时,拉一下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

    (3)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你目前的感觉无关的事情上,使自己无暇进行灾难性的推测。调动你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周围环境:假设你走在一个广场上,你感到隐隐的不安,马上去注意广场周围有什么建筑,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你以前进去过吗?假设你正参加一个集会,不祥之感袭来,你马上观察你旁边的人或是某个主持人在说什么、干什么。

    (4)控制呼吸:焦虑症发作时病人呼吸急促,这会导致二氧化碳减少,进一步加剧身体症状,如头晕、四肢刺痛。控制呼吸的方法必须每天坚持练习多次。在你练习的时候,它已经在帮助你降低对焦虑的易感度。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达到不假思索地使用这种呼吸法,在焦虑发作时,是派不上用场的。

    (1)提高成就感。成就感是化解焦虑的良方,一个感受到有成就感的人,内心中就会感觉到力量感、富足感,焦虑自然也就无法将他打败了。如何让自己有成就感呢?不断地提高自我是一个好方法。赶快制定一份自我提高计划,及时充电,并将充的电用在工作中,你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2)学会和自己比。如果跟别人比,你就会陷入拿自己缺点比别人优点的误区。把眼光从别人身上往回收一收,和自己比比,比比今天的我是不是比昨天的我有了进步,比比这次的工作是不是比上次做得出色。和自己比,不但是化解焦虑的高招,也是督促自己进步的妙计。

    (3)学会宠辱不惊。老板一个冷漠的眼神足以让爱焦虑的你产生诸多联想——我做错什么了?位置是否不保了?加薪是否无望了?越想越焦虑,直到食不甘味。何苦呢?只要把老板交代的事尽力做好,就算老板挑剔了也不必紧张。一是顺其自然,二是早做打算。只要有本事,何苦受制于一个人。

    (4)合理安排时间。事情多、头绪杂,紧张焦虑自然就产生。找个安静的地方,整理一下自己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列出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安排,按部就班去做,你会发现你的步伐有序多了。

    (5)学会倾诉。焦虑人总爱把自己当成天底下最不幸的,实际上和你有同感的人千千万万,没必要把自己变成个闷葫芦,找个信任的人聊聊,你会发现,别人也焦虑过,或正在焦虑,不是也走过来了吗?不是也还活得好好的吗?和别人聊聊,你会发现,不管得没得到锦囊妙计,你心里的石头都大大减轻了。

    做好不感兴趣的事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一项令人厌烦的工作,比如整理枯燥乏味的数据,会见俗不可耐的客户,撰写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等,都可能是工作中无法回避的事情。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对于已经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却有可能在兴趣中迷失。因为职业发展除了兴趣之外,还必须具备很多职业素质,诸如坚忍、细心、有责任感……

    安亚是个乖巧女子,圆圆的脸庞,可爱的大眼睛,流露出聪慧内秀的气质。她的爱好可真不少:媒体采编、形象设计、企业培训,还有当歌星的梦想。

    然而,她现在是一个国有企业的科员,负责管理项目技术资料。

    用她的话说,是一份“沉闷之极,且没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她今年24岁,在这个岗位上呆了三年,深感人生中美丽的时光正在流逝,而生活却没有向理想目标行进的迹象。

    很多人都像安亚一样,面临着不感兴趣的工作。一个人一旦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就很容易在压力下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应对方式,如紧张、沮丧、拖延、回避或敷衍等等,但最后都难免要面对不利的后果,如老板的批评、父母和老师的失望、考试失利对人生的负面影响。所以,做好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也是部分成功人士的秘诀。

    把不感兴趣的事情做好,不仅能够丰富学识,提升修养,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所以我们应该勉励自己做好不感兴趣但却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1)反思自己的处境,认识自己目前的应对措施和后果。你可以问自己是否能够对目前困扰你的事情说“不”,如果不能,那么你正在采取的消极应对策略,如拖延、敷衍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些后果是你可以或愿意承受的吗?你可以在纸上反复推敲这几个问题,最后你会发现,不利的后果比目前烦人的工作要可怕得多。

    (2)要分析自己为什么对这件事没有兴趣,能否培养自己的兴趣。如果是因为对事情了解少而没有兴趣,可以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兴趣。比如当处理枯燥的报表数据时,你可能会对相应的电子表格软件产生兴趣,并发现软件中有你所不熟悉的统计功能,而掌握了这些统计方法后,能有效地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有些事先干着,兴趣可能就会出现。如果是自己基础不好,能力不够而导致兴趣不足,就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果发现还是不能培养自己对某事的兴趣,那么想想这件事情对自己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如果我和这个讨厌的客户签下合同,老板一定会对我另眼相看!

    如果事情本身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又不得不做,如写应景的官样文章,你可以跟自己订个合同,确立犒劳自己的方式,如做完后给自己买件衣服、请家人去饭馆吃饭庆祝、或痛快地玩一天自己喜欢的网络游戏等等。也就是说,你可以将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安排在你厌烦的事情之后,想到做完手边的事后就能痛快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这样你就有做好手头事情的动力了。

    强迫症背后的职场隐秘

    当人见到或听到某一事物时,便出现不安的联想,我们把这种不安的联想称为强迫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强迫症。例如,看见黑纱,便联想到死亡或即将大难临头,心情非常紧张。有些人每当接触到某些概念和词句,就会联想到和它相近或相反的概念。比如听别人说“安全”、“友好”,则脑子里立即闪现出“危险”、“敌对”等概念。有的人反复深究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如“世界为什么存在”、“树木为什么向上生长”等。病人明知思考这些问题毫无必要,但又控制不住自己要去思考。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病人反复出现的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主观上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意向的行为,其表现多种多样。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常怀疑被污染,反复洗手;反复回忆或思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担心由于自己不慎使亲人遭受飞来横祸;对已做妥的事缺乏应有的满足感……

    国内临床医学专家将强迫症的表现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行为两大部分。

    所谓强迫意向和行为,是指病人常为某种与正常相反的意向所纠缠。例如,走到河边或井边,老想往下跳,但又害怕真的会跳下去。有的患者有强迫行为,如离家后反复回来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或锁好,或书写后反复检查是否写错字。有的患者常怀疑自己的手或衣服被玷污了,虽然反复洗了几次,仍不放心。有的患者每当见到电线杆、台阶、柱子等,便不由自主地依次点数,明知毫无必要,但不数他就会感到心里不安,甚至漏掉了还需从头数起。有的患者常重复某种动作,以解除内心的不安,如一个胳膊碰椅子,另一个胳膊也一定要碰一下椅子;进门一定要左脚先迈,否则要退回去再走一遍。

    关于强迫症的发病原因并未查明,其中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1)遗传因素:该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作为一种遗传特征的红细胞(ABO)血型,与强迫症关联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有较高的A型发生率和较低的O型发生率。

    (2)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3)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使其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强迫症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

    1.强迫观念。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1)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2)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焦虑不安。

    (3)强迫联想:反复想象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4)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从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5)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2强迫动作

    (1)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2)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3)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否则感到不安。

    (4)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按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就会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3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强迫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让它再也“强迫”不了你。如果你有此决心,请你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试试以下几种自我心理疗法。

    (1)听其自然法。此法在于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对任何事情都要听其自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症状就会慢慢消除。

    (2)刨根究底法。根据精神分析学说,让患者意识到造成心理疾病的真正原因,有助于症状的消除,所以你可以依靠自己或亲人从以下几条线索来探究童年的创伤性事件:

    ①幼时受过的伤害性事件。

    ②幼时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性事件。

    ③幼时与你最仇恨的人和你最歉疚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经历,同时你还应该探究症状的最初起因和隐藏的含义。

    (3)满灌法。简单地说,就是一下子让你接触到最害怕的东西。比如说你有强迫性的洁癖,请你坐在一个房间里,放松,轻轻闭上双眼,让你的助手在你的手上涂上各种液体,而且努力地形容你的手有多脏。这时你要尽量地忍耐,当你睁开眼,发现手并非像你想象的那么脏,对思想会是一个打击,即不能忍受只是想象出来的;若确实很脏,你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你的助手将禁止你洗手,你会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消退,但此法适合意志力较强的人。

    (4)当头喝棒法。当你开始进行强迫性的思维时,对自己大声喊“停”,或给助手信息让他喊“停”,但要注意信息要给得及时。当你在自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请别忘了向你身边的朋友或心理学家寻求帮助,大喊一声“我不要受‘强迫’”!

    (5)系统脱敏法。先学会放松的方法,然后由易到难列出强迫性行为的次数和激怒情境,再对每种情境下的强迫行为逐渐进行放松脱敏。就洗手癖而言,应一步步地减少洗手时间和次数,增加脏物的刺激量,依次执行下去。

    告别焦虑症的锦囊妙计

    为什么你白天要面对强大的外界压力,夜晚还要备受失眠的折磨?为什么同样是生活动荡,别人处之泰然,而你却整天长吁短叹,埋怨命运的不公?是你天生就个性忧郁,还是后天的经历把你折磨成这副模样?

    秦女士今天真可谓“诸事不顺”:上班路上认错了人,尴尬得要命;在办公室里一不留神,把要复印的资料塞进了碎纸机;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城市已生活了12年,搭乘公共汽车居然坐反了方向,车过了3站才恍然大悟!

    她实在是压力太大了,脑子里的那根弦一直紧紧绷着,一会儿是工作,一会儿是家庭,这样那样的事混在一起,难怪她心神不宁呢。

    其实,让秦女士忐忑不安的“肇事者”就是现代都市人常遇到的“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不像你口渴了一样,喝点水马上就能解决问题。它说不定哪天就会降临到你头上,让你不知不觉落入它的怀抱,难以自拔。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你,使你无从觉察,甚至让你习以为常;它像寄生虫一样,不停地吞噬你健康的心态和快乐的灵魂,它用沉重、悲观、犹豫、抑郁、恐惧和怀疑来侵蚀你,过滤掉你生活中所有的温馨时刻,把一切快乐从你身边剥离。

    焦虑,它是你幸福生活的魔鬼终结者。

    1.认识焦虑情绪

    一辆汽车向你疾驰而来,你担心汽车会撞上自己,担心自己有生命危险,你紧张、害怕;看到别人工作上成绩斐然,你担心自己学历不够,担心职位受到影响,又是紧张、害怕;从外部融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你担心不被别人接纳,担心受到他人排挤,还是紧张、害怕……

    简单地说,焦虑是一切负面情绪汇合所产生的恐惧情绪。

    原来这就是焦虑。

    心理学家说:“焦虑是因为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而产生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状态,精神过敏,高度紧张,严重者能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的程度。”

    2.剥开焦虑情绪的“洋葱皮”

    焦虑情绪和洋葱头的皮一样,是有不同层次的;同时,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像是不论哪一层洋葱皮都可以让你泪流满面一样,不论是哪种程度的焦虑,都会对你幸福造成影响,让你很不爽。

    患有一般程度的焦虑情绪者大多会产生痛苦、担心、嫉妒、报复等情绪,而且还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而有严重焦虑情绪者则往往非常激动,非常痛苦,他们喊叫、发恶梦、报复心极强、食欲不振、消化和呼吸困难、过度肥胖,而且容易疲劳。最严重时,生理也会受到影响,如心脏加速、血压升高、呕吐、冒冷汗、精神紧张、肌肉硬化。

    根据不同的特征,细致划分起来,焦虑情绪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身体紧张: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放松,全身紧张,眉头紧锁,表情严肃,长吁短叹。

    第二层主神经系统反应强烈: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易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时冷时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频繁、喉头有阻塞感。

    第三层对未来产生无名的担心:常常为未来担心,担心自己的职位、自己的工作、亲人、财产和健康。

    第四层过分机警:每时每刻都像一个站岗放哨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和人类的言行充满警惕。

    1.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自己本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2.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人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忧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3.自我放松

    (1)活动你的下颚和四肢。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容易咬紧牙关。此时不妨放松下颚,左右摆动一会儿,以松弛肌肉,疏解压力。你还可以做扩胸运动,因为许多人在焦虑时会出现肌肉紧绷的现象,引起呼吸困难。而呼吸不顺可能使原有的焦虑更严重。欲恢复舒坦的呼吸,不妨上下转动双肩,并配合深呼吸。举肩时,吸气;松肩时,呼气,如此反复数回。

    (2)幻想。如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创造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想象在大海岸边,波涛阵阵,鱼儿不断跃出水面,海鸥在天空飞翔,你光着脚丫,走在凉丝丝的海滩上,海风轻轻地拂着你的面颊……

    (3)放声大喊。这种方法不宜,但当你在某些地方,例如私人办公室或自己的车内,放声大喊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不论是大吼或尖叫,都可适时地宣泄焦躁。

    4.自我催眠

    焦虑症患者大多数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数数,或用手举书本读等,促使自己入睡。

    5.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忧虑总是由自己制造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失败了,并不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行,或者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是因为遇到一点小困难时就产生了悲观消极的心理,对成功彻底地失去了应有的信心。相反,那些乐观积极的人,即使在前进路上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难,但他们总能想方设法去克服,大有一股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人看见烂泥,一个人看见星星。”他们之所以留心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不同。一位到沙漠的军营里去探望丈夫的军人妻子无法忍受军营枯燥乏味的生活,便写信向她的父亲诉说,父亲在回信中给她了以上那句话,她的生活因之改观。这主要是由于它道出了一个人生真理:所有的人特别是处于困境中的人,都应该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而乐观地面对生活。乐观是对自身生活能力的自信,它能使人在挫折面前奋勇开拓,踏步向前;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人生观,它使人们沉湎于旧日的失意,迷失在痛苦的回忆中而不能自拔,它使人们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无法面对未来的再次考验。

    我们要始终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虽然也不免有一些伤心和痛苦,但这些都是生活的本色,我们要勇敢而乐观地面对它。海伦·凯特虽然又聋又瞎,但她却说:“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美好。”身处困境的她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真谛。乐观赋予她生活的勇气,使她以不屈的意志和勃然的生机战胜了厄运。我们所熟悉的大作曲家贝多芬,他既有对和平生活向往的《田园》,又有勇往直前的《英雄》,还有向生活、困难挑战的《命运》。他的作品正反映出了他的不幸和对生活的态度。面对失聪,他没有退缩,没有悲观,生活的馈赠激发了他的自强意志,生活的磨难化成了他作品的源泉和灵魂,音乐塑造了一个世纪伟大、乐观、不屈的生命。戈壁滩上的胡杨树活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飞沙走石中守住了生命的鲜活,孤苦凄然中昂起了信念的不屈。正是胡杨的这种勃然生机使戈壁中的它挺拔出了撼人的大气。大气的人顶天立地,大气的人生会像北极星一样璀璨永恒。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我们也应以乐观的态度直视它。

    有积极乐观,当然也有消极悲观,那些整天愁眉苦脸,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要寻死觅活的人就是如此。遇到一点困难,生活有挫折,就说命运对他们不公,就自毁自灭,甚至于堕落,这种例子已有不少。古时有寻世外桃源的,有隐居山林的,有“看破红尘”出家的等等。而今,已无法脱离社会的这类人,就甘愿沉沦,随遇而安,不求进取。这些人是生活的弱者,是懦夫。他们不敢吃苦,贪图安逸,总是幻想着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们也只能生活在幻想中。

    尼采曾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失火时,没有怕黑的权利;战场上,只有不怕死的战土才能取得胜利;也只有受苦而不悲观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脱离困境。”

    赫尔岑说:“会在快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中微笑。”因为笑就是春天的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没有一刻的平静,忽而兴奋、欢乐,忽而沮丧、消极。情绪乐观的人也有不幸与烦恼,但善于排遣解脱。也有的人大部分的生活被消极情绪占领,或哀叹嗟悔、灰心丧气,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而不善于解脱排遣。要摆脱这种悲观情绪,需要个人进行心理的积极调适。

    (1)不当欲望蠢人。乐观的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对失败有点可贵的“马大哈”精神。而悲观的人经常焦虑不安,后悔本应做得更好的事未能做好,对别人获得的每一个成就、荣誉都想无条件地取得,这种人最后总是既有无穷的欲望又有无穷的懊悔。

    (2)不要制造人际隔阂。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者轻视、怠慢自己,想想不是滋味,于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果你又多了一个人际屏障。那当然也使你整日诚惶诚恐,不知他人在背后又要搞什么。

    正确的方法是:净化自己的诚意,不回避对方,拿出豁达的气度,主动表示友好。这样做,使你找到最利于个人情绪健康的方式。

    (3)别盯住消极面。你可能对多次受到别人的“抢白”和不公正的待遇记得很牢,或你总是对自己说:“我真倒霉,总被人家曲解、欺负。”那你当然没有一刻的轻松愉快。如果你把注意力盯在与别人友善、和好的事物上,并常常告诉自己,误解、敌视毕竟是次要的,并把愉快、向上的事串联起来,由一件想到另一件,你就可以逐步排遣自怨自弃或怨天尤人的情绪。

    (4)不要过于挑剔。大凡乐观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满面的人又总是那些不够宽容的人。他们看不惯社会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这才感到顺心。挑剔的人常给自己戴上是非分明的桂冠,其实是在消极地干涉他人的人格。怨恨、挑剔、干涉是心理软弱、“老化”的表现。

    (5)学会躲避挫折。遇到情绪扭不过来的时候,不妨暂时回避一下。打破静态体验,用动态活动转换惰性,只要一曲音乐就会将你带到梦想的世界。如果你能跟随欢乐的歌曲哼起来,手脚拍打起来,无疑,你的心灵会与音乐融化在纯净之中。同样,看场电影,散散步,和孩子玩玩都能把你带到另一个情绪世界。

    (6)偶尔也要屈服。如果你出了工伤,只能依靠轮椅行动,那对你无疑是重大的打击。而残疾的身体往往使人变得浮躁、悲观。但是,浮躁、悲观是无济于事的。你不如冷静地承认发生的一切,放弃生活中已成为你负担的东西,终止不切实际的希望,并重新设计新的生活。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必过分固执。

    不要苛求完美

    从心理学来说,“完美”是对完美过分的一种极端追求。那种完善自我,健康地追求完美,并且在努力达到高标准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不是完美主义者。心理学上所指的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理想标准和道德标准都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的那种人。

    完美主义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非常挑剔。比如,让自己保持优雅的姿态、不俗的气质、温柔的谈吐,这就是为自己定了一个过高的理想标准,而且也带有强迫的特征;或为一个自认为不优雅的姿态紧张焦虑,这也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追求完美的正常心态。

    完美主义者表面上都很自负,其实内心深处却是非常自卑。比如,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在关注自己的缺点,而且总是不知足,也很少肯定自己。不知足就不快乐,周围的人也一样不快乐。所以,学会欣赏别人和自己是很重要的,它是进一步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基础。

    在人际交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这个完美的角色,完美主义者常常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中。比如,很想可又不敢融入到群体中去,怕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给自己制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以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带给自己的却只有沉重的压力和深深的自责。对于别人的褒奖,只会感到诚惶诚恐,认为自己还差得很远。违心地满足别人的要求,委屈自己,打肿脸来充胖子。

    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心理治疗界发现有这样一类求治者:他们是成功的商人、艺术家、医生、律师和社会活动家等。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如鱼得水,出类拔萃,但他们的努力并未给他们带来所期待的幸福生活。

    治疗家们发现他们具有这样一些共性:他们的成功既不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也不能带来一个完整、独立的自我感受。他们寻找心理治疗以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意义,并克服空虚感。

    治疗家发现这类人的自我系统处于分离状态:一方面,当他们获得成功时,他们可以体验欢欣;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层的无价值感和自卑感。正是这种匮乏导致了他们将无所不能的完美主义倾向当作护身的盔甲。他们抱怨所有的成功都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没有人理解他们,他们也不能理解他们自己。

    这些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几乎全与童年的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父母对孩子树立的标准太高、太完美,在任何时候都是贬低他们而不加赞美。于是,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也就学会了总爱找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配被赞扬和被尊重,并以自我挑剔和自责为习惯,甚至产生了一种自虐的“快感”。

    改变这种可怕性格的方法就是当事人重新树立评价自己的标准,改掉原来那种完美的、苛刻的、倾向于全面否定的标准,树立一种合理的、宽容的、注重自我肯定和鼓励的标准,学习多赞美自己,把过去成功的事例列在纸上,坦然愉悦地接受别人的赞扬并表示感谢。

    有人问一位走红的国际女影星是否觉得自己长得完美,她说:“不,我长得并不完美。我觉得正因为长相上的某些缺陷才让观众更能接受我。”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不足并能宽容待之的人,可以说是自信的,心态也是健康的。人生并非上帝为人类设计的陷阱,好让他谴责我们的失败。人生也不是一盘棋,如果走错一步那么步步皆错。人生其实就像踢足球,即使最伟大的球星也会在比赛中失误,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发挥最佳水平,但不能要求自己脚脚都是妙传甚至是射门得分。

    可见,醉心于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是不完美的。因为“完美”毕竟是抽象的,只有生活才是具体的。生活中有不少“完美”并非靠追求就能得到,相反,生活中有许多遗憾是无法避免的。假如我们在心理上战胜了这些,我们的内心就会稳健许多,就会重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所以,不要以为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去做的事,一定就会达到完美。应认真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言论,要为活出自己的特色,活出自己的风格而努力。

    “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完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当我们不再注意自己是否完美时,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往日渴求的完美今天已经具备。

    字典中“完美主义”是指对事物要求尽善尽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可见,完美主义并不完全是坏东西,对于某些人和职业甚至还是很必要的,比如音乐、美术、服装设计等。但是如果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坚决地和完美主义决裂。

    (1)对“失败”要重新认识。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2)宽以待人。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就牢骚满腹,尤其是对你的孩子。

    (3)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这是客观事实,不要逃避,也不要苛求。

    (4)放宽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目标定得太高,形同虚设,反而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低,轻轻松松过关,自身的潜能受到抑制,很不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目标定位的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正因为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过度紧张,后果严重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适度紧张会激发人的潜力,但长年不断的紧张感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指按在了你生命的快进键上。整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你不能总像拉满的弓,随时处于紧张状态。

    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的、适度的和加强的三种。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若长期、反复地处于超生理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造成情绪消沉、悲观厌世、自我封闭、急躁、激动、恼怒,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系列心理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可导致性格变态,少数人还会自杀。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这与其社会竞争过于激烈,人们经常处于高度精神紧张之中是不无关系的。因此,要克服紧张的心理,设法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争先,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时间紧迫,匆匆忙忙。而如果能够认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一些。二是要学会调整节奏,有劳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节奏。工作学习时要思想集中,玩时要痛快。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当一个人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情绪反应时,该怎么调适呢?对于这种情况,人们习惯上常常会劝慰当事人:“别紧张!”“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当事人自己也通常会这样告诫自己:“别紧张!”“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这种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实际上这会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为这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给自己制造更大的紧张。正如有句话所说:“情绪如潮,越堵越高。”因此,如何消除紧张情绪,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1.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

    你应该想到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像局外人一样观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里边去,不要让这种情绪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此刻你甚至可以选择和你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2.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

    (1)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

    (2)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黄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出的芳香。

    (3)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4)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等。

    (5)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

    (6)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

    3.桌上放个“微笑的苹果”

    将一只红苹果放在桌子上,会有助于消除紧张的情绪。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将正在接受紧张的数字测试的人置于一个弥漫红苹果香味的房间里,他的紧张情绪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所以你可以去超市买一些香味比较浓郁的富士苹果或者蛇果。还可以在买来的新苹果上面画上一个可爱的笑脸,当你紧张或者心情抑郁的时候看着可爱的笑脸,就会轻松愉快起来的。

    4.一本便笺一支笔

    当一个有计划的人面对繁重的工作和紧迫的时间时,往往表现得从容不迫,有时候他们仅仅得益于一支笔和一本便笺纸。把要做的事情记录在纸上,但每张纸上记录的事情不要超过5项。这样,你就更可能按时完成纸条上的任务,而且还能有助于提高成就感,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如果事情实在多得忙不过来,也可以把一些事情分别列在几张便笺纸上,一张张去完成。

    5.准备一个握力器

    在你的办公室里备上一个握力器或是一个网球,每当感到紧张时可以拿起它抓握几下,当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男性。美国焦虑症治疗中心主任卡迪说:“当出现紧张的心绪时,抓握运动刚好能够使我们紧张时的‘战斗和逃跑’反应得到释放。”

    走出“职业恐惧”的漩涡

    职业恐惧是人们因为害怕失去现有职业而产生出的惶恐心态(害怕失业),虽然有时明知这种恐惧没有必要,但在一想到要失业或要从事某种职业时仍控制不住恐惧、害怕。这时人们会极力回避所害怕的事,无法逃避也就只好带着十分的畏惧去忍受职场现实的考验。

    “印第安人不晓得疼痛,胜利者不言恐惧。”尤其对职场上的男士,他们根本不愿承认自己感受到的恐惧,就是等到夜深人静,他们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时,还是不知道是内心的恐惧感使然。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被它袭倒了。

    事业一路顺风、三十出头就已经享受处级待遇的黄清,半年前调入一家知名企业,本以为凭借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多才多艺的组织能力可以开创出新局面,没想到工作总结却遭到上级的全盘否定,加上爱人工作忙,自己一个人照顾幼子,父母也年高体弱需要孝敬,觉得方方面面的重担压得自己喘不过气,半年内体重减了10公斤,经常觉得胸闷、心口痛,而且一向性情温和的他现在变得动辄发火,甚至对孩子也缺乏耐心、不够关爱……

    不难发现,每个职业恐惧者虽然各有各的具体情况,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他们都遇到一些诱发恐惧的现实事件,比如晋升考试、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任务或者是过于繁重的工作任务。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焦虑反应,适度的焦虑是迎接挑战的前提条件,它意味着个体已调动自己进入竞技状态。但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过度焦虑甚至恐惧呢?这与个体的既往经历不无关系,即恐惧是一种条件反射。也就是说,如果某些无害的事物或情境与令人害怕的刺激多次重叠出现,便很快或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使无害的物体或情境也成为令人害怕的对象。对于害怕失业者而言,如果他以前有过类似的失败的经历,如考试失败、失恋、甚至失业等遭遇,在这些事件的反复刺激下,当他一想到有可能失业,再次体验失败时,就会出现焦虑恐惧。

    如果你不幸被恐惧“俘获”,精神上会产生恐慌、害怕、心烦、紧张,甚至觉得大难临头,有窒息感、濒死感。因为害怕而在行为上回避某些事、某些人、某些场景。有时候可能会用一些不利健康的方式缓解恐惧焦虑,如酗酒、吸毒、滥交等,其目的是假借外物(外人)缓解焦虑,但这些行为的效果却是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使焦虑和恐惧越演越烈。

    也有人会借助宗教信仰、占星算卦使心情平静。适当的宗教信仰实际上是一种“知天命”的表现。也就是说,知道客观的力量(在宗教信仰中客观因素被设定为神的形象),承认外界因素的作用,这本来是个体心理成熟的表现。但是,如果过分依赖或迷信客观外界因素,而否认或无视自己主观的能力,则可能是自信心下降的表现。而自信不足时,既可能表现为矫枉过正的自负,也可能表现出六神无主的过分依赖。

    更可怕的是,焦虑恐惧开始吞噬你的健康。你的身体上开始出现多种不适感,如肠胃功能紊乱,腹痛胃胀,食欲减退;心慌憋气、胸闷气短甚至呼吸困难;泌尿系统有小便频繁症状;睡眠障碍,具体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易惊醒,或被恶梦所困;性功能也会受影响,致使性欲减退。另外,还可能有满脸通红、手抖、出汗等表现。

    1.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主要分为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

    (1)行为疗法主要采用系统脱敏法。所谓系统脱敏法,也称缓慢暴露法,是一种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其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每次在自己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恐怖症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鼓励自己去接触使自己产生恐惧的人群、事物或情境,即使暂时会产生恐惧,也要忍受和适应,直到恐惧情绪全部消失为止。

    (2)认知疗法是通过解释、疏导,让自己明白之所以对某种物体、情境或人恐惧,是因为自己主观意念所致。如社交恐惧,就是自己的一种强迫性的消极观念占上风,总担心与别人谈话、交往,别人会嘲笑或看不起自己,不管事实上是否真如此,总觉得很不自在、很尴尬、很恐慌。所以,要消除恐怖惧症,就要勇敢地面对引起恐惧的事物,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害怕情绪。

    2.此外还有催眠治疗

    应用催眠治疗来对抗面临恐惧处境所产生的焦虑反应。也有训练自己应用自我催眠法,在面临恐惧处境时保持肌肉松弛,以期对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