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圈内的人际关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给职场“受气包”支招儿

    有这样一个绝妙的比喻:企业就好比是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在这棵树上攀满了猴子。猴子站在树上,往左右看都是耳目;往下看都是笑脸,往上看都是屁股。要想少看屁股多见笑脸,只有向上高攀。正如树杈的分布一样,在企业内部,越到高处可供盘踞的位置也就越少。因此,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恐怕一辈子只能仰起笑脸看上头的屁股,碰到待人苛刻或脾气暴戾的老板,更不免挨训受气。

    刘莹做秘书已经五年多了,见识过许多老板。她到目前这家公司才一个星期,还没完全适应,只是听说老板是个精力“旺盛”的人。他可以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只睡5个小时;可以刚下飞机就进行谈判、参加酒会、准备文件;他经常有一些创意,而且喜欢亲历亲为。

    一次,老板带她到广州,中午1点下飞机,两点钟人已经在工厂里了,晚上6点再赶到东莞工厂,晚饭是在去东莞的路上随便吃的。回到宾馆,已是凌晨两点,早晨8点又要去察看市场。两天的紧张忙碌接近尾声时,刘莹本想松口气,可还有3个小时就要离开广州的时候,老板突发奇想,又要到广州的工厂去看看。

    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刘莹只能默默配合,她曾试图尽量让自己适应,但最终觉得实在“不能胜任”,便主动提出辞职。

    刘先生在一家民营企业担任人事经理已经两年多了。3个月前,公司准备在北京、深圳两地建立分公司,招兵买马的任务自然落到刘先生的头上,而他也希望趁机为自己招一个副手。

    就在刘先生准备刊登招聘广告时,老总却告诉他,已经给他找了个副手。这位副手是老总的朋友,一位30多岁的女士。仗着与老总的关系,她对刘先生一百个看不惯,而老总也是处处偏袒她。

    “我真奇怪,怎么招了这样一个没水准的人?根本无法共事。”刘先生向副总抱怨。副总劝他忍一忍。可在不久后,听说老总准备提升副手当人事总监了。刘先生只好准备辞职。

    小李大学刚毕业就在一家刚成立的电脑公司做业务。他说自己是巨石下的小草,要拼命挺直身子。可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联系的客户,在老板眼里都成了部门经理的业绩。

    小李的部门经理资历颇深,有多年的市场销售经验。小李是新人,经理便以“老鸟”的身份处处“关照”,就连小李的业绩也不放过。小李很郁闷。如果不是就业形势不乐观,他早去寻找新公司了。

    人在职场,就难免有受气的时候。你可能会受上司的气,也可能会受下属的气,还可能会受同事的气。同样是受气,但有的人却应对得很精彩。

    李扬是广告界的青年才俊,他说:“头三年学艺未精,只能看老板脸色,这并不丢脸;有本事的人,三年后成为不可或缺的骨干,让老板看你的脸色。”

    李扬对此有亲身体会:他刚进入本地最大的广告公司时,发现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够用也不管用,致使办事成功率很低、出错率很高,他为此受到的责罚也很多。那时候不论寒暑,他都自觉地把领带吊在颈子上,“好让焦躁的老板方便地拽紧它大声训斥”。但是慢慢地,再遭老板训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两三年过后,老板见到他时,变得跟换了个人似的,非但不说一句重话,有几次该老弟耍耍大牌,老板居然也不恼,还陪着小心。

    老板不能不赔小心,因为李扬现在已经是个“有本事的人”,举凡展览、策划、文案、平面设计等都很有一套,并获奖无数,是那家广告公司的台柱和招牌,当然他也赚到了无数钞票。他的确可以扬眉吐气,因为他有反过来让老板看他脸色的资本。

    至此,你是否也已认为李扬能有今日的成绩,是源于他沉得住气、懂得卧薪尝胆的缘故呢?所以,在职场上受气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是看你如何排解。

    (1)遇到“工作狂”的老板,你就自认倒霉吧,辞职不是明智之举。当一个好秘书,原则就是:老板没喊累时,你千万别喊累,你得跟上他的脚步,这是秘书的职业准则。秘书一定要保持平常心。老板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

    (2)遇到那种爱“抢功”的上司,这口气的确难以下咽,与其恨得“咬牙切齿”,不如想办法对付他。平日不妨在闲聊中多透露自己的工作进展,让其他同事知道你在做什么。有机会与其他领导接触时,也要多谈谈自己的工作,让上司无机可乘。一味地忍气吞声不是办法。

    (3)遇到有后台的同事,别先顾着生气或吵架,更不能向老板告状,那只会招来更大的麻烦。既然已经成为同事,为了日后工作顺利,应尝试与她(他)交朋友,想办法改善关系,尽量不要发生正面冲突。还有,要有防范意识,学会“留一手”,化被动为主动。实在不行再考虑跳槽也不迟。

    强求公正——陷阱

    现代社会,上班族经常抱怨单位里有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并为此产生心理挫伤,这引起了不少心理学家的重视。

    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一种比较称为横向比较,即将自己获得的“报偿”与自己的“投入”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做比较,只有相等时,才认为公平。

    除了横向比较外,人们也经常做纵向比较,即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目前所获得报偿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不公平感的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压抑一个人健康向上的良好心境,而且影响他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才能的发挥。最近一项研究证实,如果从上级那里得到公正待遇,那么员工的血压会维持在低水平,心脏病的发病率也比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低30%。因此,专家认为,公正可能给企业员工减小了慢性压力,也意味着员工患冠心病的风险减小。

    职场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而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权。

    石小姐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孙小明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想那孙小明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他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讯费?不行,她也要向老板争取!于是石小姐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很惊讶,说后勤人员不是都没有通讯费吗?“可是孙小明就有呀!他的费用实报实销,据说还不低呢。”老板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上司不回复也就算了,而且孙小明每月才100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孙小明较上劲了,见老板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你知道孙小明的手机费是怎么回事?那是老板小秘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孙小明的名字,免得当半个家的老板娘查问。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不是找死吗?”

    石小姐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了,看孙小明的时候也不眼红了。

    还有位在某知名外企工作的夏小姐最近也特别烦,原部门主管跳槽了,还带走了一名部下,自己对公司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现在一个人干3个人的活,压力特别大。但眼见自己在公司已苦干了三年,仍然没有被升职加薪。而自己对上司提出的一些新想法,也未被重视。

    夏小姐出身书香门第,父母对她从小要求严格。从小学到大学她历任班干部。她性格内向、敏感、胆小、压抑,不够自信,追求完美。很多大型外企都有一套很成型的组织管理体系,上面一旦决策下来,下级被要求严格实施执行,较少鼓励创新。思想活跃的夏小姐遇到风格沉稳的上司,感到没有被重视,心里自然会有失落感。由于夏小姐的一些个性的缺陷,使她不会很好地及时与上司、同事沟通,而是把职场的怒气和不快指向自己或家人,采取压抑、回避、退缩的行为模式来应对工作中的矛盾冲突,让自己感觉很郁闷。

    如果你工作兢兢业业,却不如那些能力比自己差但会和领导搞关系的人受重用,这使你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在这种处境中,不仅压抑人的良好心境,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扼杀聪明才智与创造才能。

    (1)不必事事苛求公平。人的心理常常受到伤害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每件事都应当公平。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我们不必事事都拿着一把公平的尺子去衡量,否则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2)设法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来求得公平。比如,有些人认为只要工作踏实肯干、业务能力强就应得到领导的青睐,而把主动与领导搞好关系的举动错误地当成了溜须拍马。其实,领导也是人,而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所以有些看似不公平的事正是自己不成熟的观念与言行所造成的。

    (3)改变衡量公平的标准。不公平是一种进行比较后的主观感觉,因而只要我们改变一下这种比较的标准,也能够在心理上消除不公平感。比如,自己这次没评上职称,觉得很“不公平”。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这次评选职称的名额有限,许多和自己条件一样甚至强于自己的人也没评上,也许这样一想,你也就能心安理得了。

    宣布你的独立

    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一向普遍认同“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处世原则。然而,这种处世原则在现代职场中却似乎“行不通”了。

    日前智联招聘网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上海职场中,居然有近两成人坦然承认自己在职场没有真正的朋友,并且他们也不想跟同事成为朋友。他们认为,职场如战场,同事就是竞争对手,跟同事做朋友,只能是给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因为他(她)了解你的缺点,甚至还握有你的“把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蔺秀云博士认为,跟同事做朋友非常必要。上班族大部分时间都跟同事在一起,没有多少机会跟同事以外的人结交朋友。如果不跟身边的同事做朋友,烦恼就不能及时倾诉,压力就不能及时排解。烦恼和压力日复一日地郁结于心,对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实际上,同事跟你一样,也都是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情感,只要用以真心换真心的方式与之相处,是能够成为朋友的。当然,同事朋友毕竟是特定环境下的朋友,与普通意义上的朋友有所不同。跟普通朋友相比,同事朋友之间往往存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很多时候还会出现利益冲突。因此,处理好与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更需要一定的技巧。

    (1)同事之间既然存在竞争,那么必然有干好干坏之分。干得不够好或较差的一方心理上一时不平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干得较好的一方一定要照顾到对方的这种微妙心理,在对方面前注意放低姿态,尽可能帮助对方提高业务水平。切忌趾高气扬,给对方制造更大的刺激。

    (2)与普通朋友相处,尚且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跟同事朋友相处,更要有“距离”意识。尽量少在同事面前抱怨单位领导,指责其他同事。如果一时憋不住劲儿,非得抱怨、指责几句才能消消气儿,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

    (3)提倡与同事做朋友,并不是要求跟全单位所有同事都做知心朋友,那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我们完全可以在单位这个小圈子里有选择地结交知心朋友。初到某个单位,先用心观察周围的每个同事,发现共同点较多的同事后可主动接近,与之向知心朋友发展。其他同事也不应划为异己,应该努力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

    警惕办公室冲突

    办公室有时就是一个小社会,人多嘴杂。面对各种利益冲突,你必须找准角色定位,既不能孤芳自赏,又不能表现过度。新进一个单位,人地生疏,特别是在一个各类人员云集、良莠一时难辨的办公室内,如何避免冲突的确很有学问。如果你只做到了下面中的一条,相信你就没有好的办公室人缘了。

    1.拉小圈子,互散小道消息

    如果你经常在办公室内私自拉帮结派,形成小圈子,这样容易引发圈外人的对立情绪。倘若你再在圈内圈外散布小道消息,充当消息灵通人士,这样永远不会得到他人的真心对待,只会对你惟恐避之不及。

    2.当情绪不佳时,牢骚满腹

    工作时应该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即使遇到挫折、饱受委屈、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也不能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么招人嫌,要么被人瞧不起。

    3.趋炎附势,攀龙附凤

    做人就要光明正大、诚实正派,人前人后不要有两张面孔。领导面前充分表现自己,办事积极主动,极尽溜拍功夫;同事或下属面前,推三阻四、爱理不理,一副施人恩惠的脸孔。长此以往,处境不妙。

    4.逢人诉苦

    把痛苦的经历当作一谈再谈、永远不变的谈资,不免会让人避让三舍。忘记过去的伤心事,把注意力放到充满希望的未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时,人们会对你投以敬佩多于怜悯的目光。

    5.故作姿态,举止特异

    办公室内不要给人有新新人类的感觉,毕竟这是正式场合。无论穿衣,还是举止言谈,切忌太过前卫,给人风骚或怪异的印象,这样会招致办公室内男男女女的耻笑,会被认定没有实际工作能力,是个吊儿郎当、行为怪异的人。

    和睦的工作环境,同事间亲和融洽,上下一心,直接促成业务的成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跟同事打成一片,和睦共处,尽得人心。知道自己属于哪类人,就必须积极努力改善不足之处,与同事处好关系。

    (1)合作和分享。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意见,这样你才能获得众人的接纳和支持,方能顺利推展工作大计。

    (2)微笑。无论是茶水阿姨、暑期练习生或总经理,无时无刻向人展示灿烂友善的笑容,必能赢取公司上下的好感。年轻的同事视你为大师姐(兄),年长的把你当儿女看待,如此亲和的人事关系必有利事业的发展。

    (3)善解人意。同事感冒你体贴地递上药丸,路过饼店顺道给同事买下午茶,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你对人好,人对你好,在公司才不会陷于孤立无援之境。

    (4)不搞小圈子。跟每一位同事保持友好的关系,尽量不要被人圈标为你是属于哪个圈子的人,这无意中缩窄了你的人际网络,对你没好处。尽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避免扯入办公室纠纷或争斗中,不搬事弄非,自能获取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5)有原则而不固执。应以真诚待人,虚伪的面具迟早会被人识破的。处事手腕灵活,有原则,但却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采纳他人的意见。切勿万事躬迎,毫无主见,这样只会给人留下懦弱、办事能力不足的坏印象。

    (6)勿阿谀奉承。只懂奉迎上司的势利眼一定犯众憎。完全没把同事放在眼里,苛待同事下属,你无疑是在到处给自己树敌。

    (7)勿太严厉。也许你态度严厉的目的只为把工作做好,然而,在别人眼里,却认为是刻薄的表现。你平日连招呼也不跟同事打一个,跟同事间的惟一接触就是开会或交代工作,试问:这样的你又怎会得人心呢?

    有量就不会吃亏

    对于职场中的人而言,豁达、开朗往往会让他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宽容、开朗则是创造和谐气氛的调节剂。所以说,豁达、开朗是引起他人愉快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豁达、开朗的人通常比较宽容,能够对上司和同事的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以至宗教信仰、种族观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会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他们。这样的人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也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

    根据调查,长寿者大都心胸开阔、不易发怒、性格豪爽、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办事爽快轻松、说话诙谐风趣,同时又很善于工作。拥有豁达的心胸,自然容易长期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有利于保护大脑机能,调节神经系统,促进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正常功能的良好发挥,使机体达到最佳状态。只有如此,才能延缓脏器的衰老进程、减少疾病、延年益寿。毋庸置疑,心胸狭窄、忧愁多者,患病机会多;而心胸豁达、乐观向上者,患病机会少。其实这也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豁达、开朗是实现自我满足的源泉和令人产生轻松愉快从而赢得上司、同事和客户喜爱的重要因素。因为豁达、开朗能使人实事求是地、坦白真实地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目标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评价,而且还敢向自己和他人公开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让别人了解自己,善于自我认识,敢于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获得一个真实自我的反馈。豁达对于职场中的人而言,有利于激活其创造性,以愉快的心境来代替忧郁、苦恼的情结。因此说,行走在职场中的人必须要有宽宏大量的心理,这样才不会吃亏。

    作为职场中人,要真正地做到豁达、开朗,就必须气度宏大,胸襟宽广,因此需要学会“容人”,这是具有豁达、开朗情绪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容人之短。用人时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事实证明,凡是能宽容人短处而大胆用人长处的人,多能成就一番事业。一些才能出众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较突出,正所谓“有高峰必有深谷”。在选人用人上,应该切忌求全责备。为此,也要具有用人不疑的胸怀,即选用一个人后,应该对其以诚相待,切忌猜疑。这是容人之短的一种深层表现,也是获得豁达、开朗情绪的思想基础。

    (2)容人之才。要善于容忍那些才能高于自己的人。人各有所长,又各有其短。在一个单位里,肯定会有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如果能把某方面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紧紧团结在身边,就会培养出取各家之长于一身的素养,使自己离成功更近一步。

    (3)容人之过。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但犯了错误不一定是坏事,因为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正视错误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敏捷,而且,容人过错可以调动有过错的人的积极性。因为有过错的人往往比有功劳的人更容易接受困难的工作。容忍有过错的人本身,对有过错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就足以使其一跃而起,创造出令人惊叹不已的成绩。特别是他们因犯错误而受到社会歧视和冷落之后,其最大愿望往往就是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重新获得同事的认可与社会的肯定。如果你一旦为他提供了这种机会,他会感激你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会迸发出超乎常人的热情和干劲,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在自嘲中找到积极的方向

    在工作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让人难堪的场面。这时你如果能沉着应对,学会自嘲,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保持心理平衡。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是受其心理和精神因素影响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因此,保持心理平衡对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有个文人叫梁灏,少年时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状元誓不为人。结果时运不济,屡试不中,受尽别人讥笑。但梁灏并不在意,他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就离状元近了一步。他在这种自嘲的心理状态中,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开始应试,历经后汉、后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才考中状元。为此,他曾写过一首自嘲诗:

    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年始成名。

    饶他白发头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

    观榜更无朋侪辈,到家惟有子孙迎。

    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

    自嘲使梁灏走过了漫长的坎坷路,终于走向成功。自嘲也使他得以长寿,活过了古代难以逾越的九旬高龄。

    有一次,几位美籍华人学者来拜访着名作家冰心。客人热情地嘘寒问暖后,笑问冰心最近在做些什么,写些什么大作。冰心老人风趣地笑着说:“写什么大作?我只是写些回忆性文章或者有感而发的文章,主要是在家里坐以待‘币’哟!”客人们一愣,不明其意。冰心老人笑着解释说:“你们是不是误会了?中国有句成语叫‘坐以待毙’,我说的是坐以待‘币’,人民币的币。我坐在家里写稿等待人家寄稿费,寄人民币来哟!”一时间满堂哄笑。

    自嘲是一剂自我调整心理平衡的良药。人们在遇到窘境,对付尴尬和难堪局面时,多一些风趣生动的自嘲,能及时调整心态。“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自我解嘲,平慰心灵,使自己不满的情绪得到缓解,为心灵增加一层保护膜,还能使别人对你有个新的认识。学会自嘲,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坦荡,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人生,会使你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1)学会“笑”自己。面对年底各种评比结果的出炉,难免会有各种心理冲突和焦虑。心理复原力的观点强调积极的认知方式,即在患得患失的同时,应该学会“笑”自己,即能够幽默地洞察自己,保持某种距离凝视自己。勇敢地将理想的自己和实际上的自己对照,对差距感到坦然,甚至“滑稽”。在遇到突发事件而自己处于尴尬状态时,不是躲避现实或手足无措,甚至埋怨他人,而要自我解嘲,自搭台阶,缓和气氛,避免冲突。此时,自我调侃和贬抑的“阿Q”精神值得提倡。

    (2)避免“恶性循环”。年底遭遇失败或束手无策,难免产生失落感。而随失落感所衍生的情绪反应会使人悲观、失望、没有信心,甚至愤世嫉俗,出现各种不平衡的心态。这时要抽出身来,避免坏情绪的“恶性循环”。吃不到葡萄时可以适当想想葡萄的酸味,以求得心理放松和复原。

    (3)取得“后院”支持。当被工作压力所困时,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时,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家人倾诉。对于现代白领来说,家庭和工作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一对矛盾,应该学会将压力在二者之间巧妙地转移和释放,让家庭成为“心理复原”的港湾。

    (4)适时放慢节奏。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开车时可以开慢些,骑车时可以骑慢些。丘吉尔说:“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嗜好,它们必须都很实在。在一个最苦闷的时期,是绘画搭救了我。”生活中适当娱乐,比如唱歌、练瑜伽、下棋、打牌、绘画、钓鱼等,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从事你喜欢的活动时,受挫的心理自然逐渐得到复原。

    (5)自知和自爱。自知就是自我决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只有一个接纳自己,喜悦自己,爱惜自己,重视心身健康,珍惜自己品德和荣誉——即能够自爱的人,才能用适度的“自嘲”替自己解围并保护自己。

    (6)适应与改造自身周围的环境。一个人常常是在与自身周围环境不协调时受到嘲讽的。如若这样,学会适应周围环境即个体与环境进行良好的接触,不要做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面对现实不退缩,不逃避,改造周围环境,使之与己相协调。一个懂得并掌握“自嘲”方法的人,就等于掌握了制造愉快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以及反嘲别人的权利。

    交际拓展中的心理减压

    社交是现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一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惧症”。

    1.社交恐惧症的几种类型

    根据社交对象又可分为两类

    (1)一般社交恐惧症: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惧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不敢扞卫你的权利。

    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社交恐惧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红脸、口吃结巴、轻微颤抖。有时候,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

    (2)特殊社交恐惧症: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惧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惧。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惧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愣在当场。

    2.社交恐惧的几种表现

    根据症状,社交恐惧又可细分为以下许多种:

    (1)赤面恐惧。一般人在众人面前时,经常会由于害羞或不好意思而脸红,但赤面恐惧患者却对此过度焦虑,感到在人前脸红是十分羞耻的事,最后由于症状固着下来,则非常畏惧到众人面前。患者一直努力掩饰自己的赤面,尽量不被人觉察,并因此十分苦恼。

    患者惧怕到众人面前,在乘公共汽车时,总感到自己处在众人注视之下,终于连公共汽车也不敢乘。如有位赤面恐惧的员工患者,对上班乘公共汽车感到痛苦,便总是在别人上车完后,公共汽车快开时才匆匆上车,以此方法避开人们的注目。因为坐下会与别人正面相对,便干脆站在车门口来隐藏自己的赤面。又如一位职员患者,因赤面恐惧不能乘公共汽车,只好坐出租车或干脆步行。在必须乘公共汽车时,就事先喝上一杯酒,使别人认为他脸红是喝酒所致,以此自我安慰,或拼命奔跑急匆匆上车,解开衣服的纽扣,用什么东西煽着风,让别人相信他脸红是由于奔跑所致,以掩饰赤面。上述症状在正常人看来似乎很可笑,但对患者来说却像落入地狱般痛苦不堪。他们觉得不治好赤面恐惧症状,一切为人处世等都无从谈起。

    (2)视线恐惧。患者主诉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哪儿才好。患者一味注意视线,并急于强迫自己稳定下来,但往往事与愿违,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与对方交谈,谈话前言不搭后语,而且往往失去常态。

    有的视线恐惧患者与许多人同在一个房间时,主诉不能注意自己对面的人,而强迫得注意旁边其他人的视线,或认为自己的视线朝向旁边的人而使其感到不快。结果患者的精力无法集中于对面的人。有的患者在上班时,总是不能自已地去注意旁边的员工,或总感到旁边的员工在注意自己,结果影响了工作,并给自己带来无比的痛苦。

    (3)表情恐惧。患者总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或被人看不起,对此惶恐不安。表情恐惧多与眼神有关。患者认为自己眼神令其他人生畏,或认为自己的眼神毫无光彩等。

    (4)异性恐惧。主要症状与前几种情况大致相同,只是患者在与异性或者自己的领导上级接触时,症状尤其严重,感到极大的压迫感,不知所措,甚至连话也说不出来。与自己熟识的同性及一般同事交往则不存在多大问题。

    (5)口吃恐惧。口吃恐惧可归类于社交恐惧的一种。患者本人独自朗读时,没有什么异常,但到别人面前时,谈话就难以进行,或出现发音障碍,或才说到一半儿就说不下去了。有些患者对此忧心忡忡,因不能顺利地与人交谈而感到自己是个残缺的人,并因此而非常苦恼。

    (1)学会毫无畏惧地看着别人,并且是专心的。当然,对于一位害羞的人,开始这样做比较困难,但你非学不可。试想,你若老是回避别人的视线,老盯着一件家具或远处的墙角,不是显得很幼稚吗?难道你和对方不是处在一个同等的地位吗?为什么不拿出点勇气来,大胆而自信地看着别人呢?

    (2)有时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而是由于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缘故。假若你能经常读些课外书籍、报纸杂志,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你就会发现,在社交场合你可以毫无困难地表达你的见解。这将会有力地帮助你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3)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例如:将两脚平稳地站立,然后轻轻地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次,每天这样做两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

    (4)害羞使人呼吸急促,因此,要强迫自己做数次深长而有节奏的呼吸,这可以使紧张心情得以缓解,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5)与别人在一起时,不论是正式与非正式的聚会,开始时不妨手里握住一样东西,比如一本书、一块手帕或其他小东西。握着这些东西,对于害羞的人来说,会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种安全感。

    如何拥有良好的同事关系

    无论你在任何部门工作,处理好同事关系至关重要。同事之间相处得好了,大家自然开心;而如果相处得不好,就很糟心。

    可是,在与同事的交往过程中,是不会人人如愿的,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研究表明,那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一般具有坦诚、乐观、幽默、有活力、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能为他人着想等等个性心理特点,而那些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具有以下心理特点:自私、自负、虚伪、自卑、斤斤计较、猜疑、依赖、羞怯、固执、没有个性等等。大家不妨对照下自己,扬长避短,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利用心理。很多人抱着“利用”的目的与同事交往,因而通常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同事,结果难免“兔死狗烹”、“过河拆桥”。有这种心理的人不会有真诚的朋友,利用别人的同时也会沦为他人的工具。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表面良好,一旦有难,便土崩瓦解。

    (2)干涉心理。人人都需要一个自我心理空间,即使夫妻之间不也希望有一点自己的隐私吗?同事更是如此。即使关系再好,也会有一个封闭的心理角落。可有的人却偏喜欢打听、传播同事的隐私,还一厢情愿地“帮助”同事,实在是低俗和招人嫌的心理和举动。

    (3)自傲心理。自傲的人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他们在交往中通常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高兴时手舞足蹈、滔滔不绝,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丝毫不考虑同事的感受,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同事交往。他们还容易过高估计和同事的亲密程度,有时候对同事过于亲昵,说些不该说的话,引起同事的反感。另外,有意思的是,自傲的人一旦遭受挫折,往往会变成自卑者。

    自傲的根源是错误的自我评价,当然与其成长环境也密切相关。克服自傲心理,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利于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另外,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仇视心理。有些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同事,对不如自己的同事以不宽容表示仇视,对胜过自己的同事以嫉妒表示仇视,对和自己不相上下的同事以中伤表示仇视……仇视心理使周围的人没有安全感,自然不愿意与之交往。

    (5)固执心理。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固执心理就犯了僵化不前的错误。固执的人抱残守缺、拒绝变化,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即使道理已经很明了,他也拒绝承认错误。这样会有几个人愿意与之交往呢?

    (6)逆反心理。有些人喜欢标新立异,总爱与同事抬杠。不管什么事情,不管对与错,同事说好他偏说坏,同事说一他偏说二。逆反心理容易使同事产生反感和厌恶。

    (7)作秀心理。有的人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把与同事交往当作是逢场作戏,且喜欢吹牛。这种人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如何应对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

    (1)摆正上下级关系。同在一个办公室,你是下级,要接受上级领导,就要尊重他。不能因为上级平易近人,就可以嘻嘻哈哈。当然,有的领导喜欢嘻嘻哈哈,不喜欢绷着脸干工作。即使如此,作为下级也要有分寸。

    (2)与同事相处应有距离。有的同事平时与人为善,对人亲热;有的同事,表面上很好,暗地里喜欢打别人的小报告。你不能好人歹人分不清,对谁都亲近得无了距离。对任何同事都应有原则,不卑不亢,大方得体。

    (3)不该问的事的不问。任何单位都会出现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不能什么事都要过问。有的事你过问,人家会领你的情,对你很感谢;而有的事你就不能过问,你热心过问,有时反而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

    (4)分清好与坏的界线。同事接触,说话做事,都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区别。有的人敢于说真话,并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有的人就像薛宝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真话的,当时并不一定好;说鬼话的,也许能得人喜欢。对此,你要有识别能力,分别对待。

    (5)态度也要分场合。不同场合,应有不同的态度。如果你始终用一种态度去对待不同场合的同一件事,肯定要将事情办糟。也许你还想不通:“我并没错啊!怎么会这样呢?”这时,你可以读读辩证法,场合变了,就是条件变了,你还不变,能不糟吗?

    其实,同事的关系也是一种很微妙的“化学反应”,也许一件小事就能让你和他(她)的关系很好,也可能很坏,关键是在于这个“度”。所以作为一个职业人,只有在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这种“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