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简单和谐的人生-和谐的工作策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待工作一定要学会把握分寸,“急躁”和“迟缓”都是要尽力避免的。很多时候对工作策略的选择,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而要看工作做得妥当不妥当,到位不到位。总之,工作策略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太柔则缺,太锐则折。只有采取和谐的工作策略,你在职场中才能如鱼得水,有所建树。

    一个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员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将难题留给老板来解决,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毫无疑问,这样的员工就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和尚一样,每天碌碌无为地打发着人生。

    这种把问题扔给老板的习惯,不仅说明一个人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而且他永远不会站到老板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可能培养自己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只能在打工者的队伍里,度过余生。

    所以,如果你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学会把那些准备留给老板的问题自己解决,养成像老板一样思考的习惯。

    像老板一样思考的员工,具有极强的任务意识,而且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具有把远见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把个人目标与团队的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从不把问题留给老板,他们清楚自己的使命,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改变,公司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进步,都与个人密切相关。

    在IBM公司的理念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无论这个人是管理者、普通员工、服务的顾客,还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IBM要求自己所有的员工对他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即使这个人是公司的竞争对手,或者是个人工作中的竞争对象也不例外。IBM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在IBM,每个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改变,公司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进步,都与个人密切相关。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概念,但是却对所有的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仅在IBM,世界上许多着名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该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知名的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视人’的宗旨。就是相信惠普员工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

    3M公司鼓励所有的员工提出新点子,可粘贴的小记事本就是一个普通员工的发明,现在它已经是办公室文员案头必备的办公用品。

    还有一家小公司,每周都会评出一个“本周最佳创意奖”,虽然奖金不多,但员工因此得到的被重视的感觉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怎样才能拥有改变公司的力量?首先,你要知道,你拥有无穷的潜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拥有的智慧与创造力,足可以改变这个公司。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的潜能就如悬浮于海洋上的一座冰山,人们只看到了它露出水面的那隐隐约约的极小一部分,而它的绝大部分都被海水淹没,被我们忽视。

    微软公司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一些话总是会被重复地问道:

    “你对软件设计有兴趣吗?”

    “你觉得软件是不是无所不能?”

    “你认为软件的开发对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根本性的影响?”

    这些是进入微软的员工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位微软的高级人力资源培训主管对此给出了解释:“软件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微软又是一个特别注重工作效率的公司,它需要的人,除了具备基本的软件知识外,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创造力,因为自由创造就是微软的企业精神。”

    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宣传画册上打着这样醒目的文字:“我们有全美国最出色的驾驶员。”的确是这样,西南航空为自己的驾驶员感到十分自豪。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员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为老板承担和解决一些问题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优秀员工,每个人都要做到这一点。

    点评

    老板欣赏那些工作积极主动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总是主动承担起难度较大的责任,总是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也比那些不敢承担责任、把问题推给老板的人更容易获取成功的桂冠。

    成功机遇不会凭空得来,要靠积极的行动去创造。一个无名小卒若想获得成功,就要多花一些心思,多付出一些努力。如果等着别人用银盘子把机会送到自己面前,那就只有失望的份。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创造。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职员加腾信三为了赶时间上工,匆匆刷牙,结果牙龈被刷出血来。他怒气冲冲,在上工路上仍是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

    在心头火气平息下去后,他便和几个要好的同事们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方案,诸如: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慢悠悠地刷牙……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刷牙毛的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腾信三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进行改进。

    经过实验,取得实效后,他们正式向公司提出了这项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为圆形。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连续畅销十多年,销售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40%。加腾信三也由普通员工晋升为主管,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机遇。刷牙时牙龈出血的问题也许很多人都遇到过,但却很少人去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机遇不属于他们。加腾信三既发现了问题,又设法解决了问题,牙刷不好的问题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有没有机会,能否得到机会,关键看你以何种态度对待身边的机会。亚历山大大帝在攻城取得胜利后,有下属问他:是否等待机会来到,再去进攻另一个城市?亚历山大听了这话,大发雷霆:“你认为机会自己会来找我们?机会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可见,创造机会才是成就亚历山大伟大事业的原因。

    唯有善于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业绩。

    钱非凡供职于某外企,任办公室主任。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四年,有一份可观的收入。四年里,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他总是丢三落四,而现在,从言行举止上看,那种严谨和周到与从前相比判若两人。

    有朋友惊讶于他的变化,他总是淡然一笑:“无他,工作责任使然。”

    有一次,公司举行一个项目剪彩仪式,由钱非凡负责安排具体事宜。由于他的周到细致,安排得有条不紊,因此仪式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不料到剪彩的时候,却出了点意外。

    那天的仪式,原定由5位市里和区里的领导剪彩。当5位领导被请上台后,他们发现台下还有一位相当级别的老领导也来了,于是硬把这位领导也拉上台,让他一道剪彩。这时,公司老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坏了,要出洋相!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钱主任迅速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一把剪子递了上去。6位领导一字排开,喜气洋洋地剪完了彩,所有的人都欢喜不已。这一幕让老总看在眼里,非常赞赏,事后问他:“你怎么知道剪彩的领导会多出一个人?”

    “您还别说,他们再叫一个,我这边口袋还装着一把呢!”他很轻松地说。

    “你小子,还真行。”老总哈哈大笑,拍了一把他的肩膀。

    可见,在工作中获得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要将责任落实到行动上。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说过:“机会是自己努力造成的,任何人都有机会,只是有些人善于创造机会罢了!”

    点评

    但凡杰出的员工,都是善于创造机会的人。他们在有机会时抓住机会,没有机会时就去创造机会。机会是成功的跳板,聪明的人从不等待“好心人”送来机会,而是主动扑向机会,从机会中打捞自己想要的“黄金”。然而,等待机遇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它需要积极的准备,需要主动出击。如果一个员工不主动用行动去创造机会,那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一定要养成随时整理自己杂务的习惯。整洁的房间和办公桌,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否则,很容易惹人厌恶。尤其是在工作场所,办公桌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表象,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薛松是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才生,素有“才子”之称。毕业后,凭着自己的才华进入一家着名的大公司工作。然而上班不久,他的“本来面目”就暴露无遗。

    原来,这位才子不懂得整理杂务,他的办公桌永远是最乱的。书本、零食、新买的枕头甚至啤酒瓶子居然“和平共处”地躺在电脑桌上。因为桌子空间有限,薛松把过道也发展成了他的仓库。可怜坐在隔壁的女同事,不得不每天掂着脚尖蹦蹦跳跳地进出,而且还要遭受那些吃了一半的零食招来的蟑螂的骚扰!

    薛松还特意在他那乱七八糟的书堆上,贴了张纸条:看书请借阅。后半句有些好笑:小处不可随便。

    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才子,就因为邋遢和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拜拜”了。

    一般来说,有良好习惯的人,不管是办公桌的桌面上,还是抽屉里,各种物品都应该整整齐齐地放在该放的位置上,让人看起来有一种相当舒服的感觉。同时,这也表明办公桌的主人办事是极有效率的,他们的生活也很有规律,会给别人留下个好印象。

    此外,所有的文件更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和规则码好,整齐而又干净。这样,你给人的感觉就是工作很有条理性,组织能力也很强,办事效率比较高,而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凡事都会小心谨慎,避免失误的发生,态度相当认真。

    虽然说像薜松这一类人可能待人亲切、热情,性格也很随和,但杂乱的桌子终归让人不舒服。同时,这些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太过于随便、不拘于小节,而且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上面这两种人的事业、前途如何,可以说是高下立判。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桌面上收拾得很干净、很整洁,但抽屉内却是乱七八糟。这样的人也许有足够的智慧,但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不能脚踏实地地做事,喜欢耍一些小聪明,做表面文章。这种人大多比较散漫、懒惰,会给人一种很虚伪、靠不住的感觉。

    整理杂务是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最惹眼的习惯,如果不注重这些习惯的好坏,而听之任之,肯定难以得到他人的好评。

    点评

    有良好习惯的人,不管是办公桌的桌面上,还是抽屉里,各种物品都应该整整齐齐地放在该放的位置上,让人看起来有一种相当舒服的感觉。此外,所有的文件更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和规则码好,整齐而又干净。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靠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有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才有可能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应邀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倘若稍微具备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的目的地太遥远,就很容易丧失自信,感到自己很难到达。的确,在工作中,有许多目标看起来一时难以实现,但可以把它们分成若干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集中精力想办法逐一实现这些小目标。当这些小目标全部实现时,你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假如你有写作的天赋,现在让你在一个月内写出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你肯定做不到。但是,如果你每天写1000字,坚持3年,你就可以完成一部百万巨制。

    辉煌的人生不会一蹴而就,它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堆砌实现起来的。让我们把目标化整为零,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吧。

    点评

    有时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仔细看看他们的历史,就知道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得来的,他们早已投入无数心血,打好坚固的基础了。那些大起大落的人物,声名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的成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他们并没有深厚的根基与雄厚的实力。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都是由一块块独立的石块砌成的。石块本身并不美观,拯救自己的生活也是如此。我们无法一下子拯救自己,只能一步步改变自己、拯救自己。

    做事的第一步,就是制订一套详细可行的计划。

    制订计划是实现目标的重要的助手和参谋。如果什么事都没有制订一个完整而精密的计划,对出现的意外情况就将无法应对。所做的事情不但会半途而废,而且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可见,迅速行动固然重要,但在此基础上制订一些计划也同样重要。有了计划才能处变不惊,也可以使我们不因事物的变化而白白浪费时间。

    对一名员工来说,制订计划的周期可定为一个月,但应将工作计划分解为周计划与日计划。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一下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一下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聪明的员工会尽力完成当天的工作,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第二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第二天乃至当月的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

    在制订日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不能将计划制订为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订在能力所能达到的80%。这是因为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以及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如果你每天的计划都排得满满的,那么,在你完成临时任务时,就必然会挤占你已制订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拖期了。一旦计划无法完成,也就失去了计划本身的意义,久而久之,计划也就失去了严肃性。

    好的工作计划地还应该将工作分类。分类时主要遵循轻重缓急原则,当然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很多员工会忽略时间的要求,只看重任务的重要性,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一位着名的商界精英,工作效率奇高。那么,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原来,他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的工作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所有能够带来新生意、增加营业额的工作;第二类是维持现有状态,或使现有状态能够持续下去的一切工作;第三类包括必须去做但对企业利润没有任何价值的一切工作。

    他是怎么对待这三类工作的呢?那就是在完成第一类工作之前,他决不会开始第二类工作;在完成第二类工作之前,他也决不会着手进行第三类工作。

    此外,他还要求自己必须坚持养成一种习惯: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在规定好的几分钟、一天或一星期内完成,每件事都必须有个期限。坚持这么做,就会努力赶上期限,而不是无休止地拖下去。

    这位商界精英的工作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我们要时刻关注时间与质量,并尽可能提前完成工作。

    因为,任何事情都难免出现意外。当应该提交的任务与临时的事项冲突时,就陷入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被动状态,这与计划的弹性原则是同一个道理。一个能每次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即使不加班加点,即使并不显得忙碌,也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而不是让人天天追问你工作的进度如何了。

    点评

    世事如棋,变幻莫测;人生如棋,变幻无常。计划是应对变化的,棋观三步,人生又岂可不多备后手?拥有计划,就不至于浪费时间,也可以随机应变。如果你计划中已经考虑到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拟定好应对措施,就肯定能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小马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他对老婆抱怨道:“我实在是太忙了,大事小事没完没了。这样下去,铁人也会累死的!”

    老婆不相信他真有这么忙,便问:“你认真想过该怎么做事吗?”

    “废话!”小马一脸不高兴,“还用你教吗?当然是集中精力,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努力去做。可说来也怪,怎么工作偏偏就做不好呢?”

    小马的问题,就在于思考问题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做事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永远都要先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起。因此,开始做事之前,就要好好地安排工作的顺序,但要谨慎地做这件事。

    爱德温·布利斯说过,支配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可以为你决定工作的优先顺序,下面是他提出的几点建议:

    1.重要而紧急的工作

    这些工作应列第一位。必须立刻去做,否则你将自食恶果。

    2.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

    这些工作位于第一种工作之后。但大部分人都因这些工作可以拖延而忽略了,包括身体检查、写信给朋友,或对自己的配偶说“我爱你”。

    3.紧急但不重要的工作

    这些工作在别人的表上应列为优先。但如果你撇下了自己的重要工作,而先做这些工作,那你就得从别人那里寻找支持了。

    4.浪费时间的工作

    这些工作应该从你的顺序表中除去。

    在开始工作时,可以自由地改变优先顺序,不断地重新检视,才能知道什么是该先做的工作。不该先做的,就不要去做,这样才不会干扰你自己。时时想着自己的目标,尔后再按部就班地完成。

    如果某项工作看起来不太可能完成,就趁早除掉它,找一些别的工作来做。假如你一直在这上面打转,会给自己制造出许多不必要的忧虑。

    如何决定接受或是拒绝一份工作,有时很不容易。但如果犹豫不决,就是另一种拖延。好好调整你的工作,决定去做,或是按下不管。只要做了决定,至少你就不会因拖延犹豫而忧虑不安了。当你作出决定之后,如果尽力去做,就可以保证工作一定会完成。

    点评

    做事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永远都要先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起。因此,开始做事之前,就要好好地安排工作的顺序,但要谨慎去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