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只闻花生香-隐士的朝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晓林

    种放是个隐士。

    种放这个人很神秘。有史籍记载,他是个道士。可他从不炼丹药,在人面前,也从不说很玄乎的话。这就和他道士的身份不相符了。

    也有人说他是个儒生,喜纵谈天下大事。可他似乎又不愿意做官。

    宋太宗淳化三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向朝廷推举种放。宋太宗下诏征种放进京。种放却借口有病婉言谢绝。

    种放是个很矛盾的人。

    赵恒继位后。有人举荐种放。赵恒派人把种放请了进朝堂。先授左司谏一职,后又升为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官阶提升非常快,好些朝臣心里都不舒服。

    可是,做官期间,种放却又数次归山,这就让人有些想不透了。

    没出仕前,种放和他母亲一起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的东明峰。

    山脚下,种放盖起了几间茅草屋,用荆棘扎起了一道篱笆墙。茅草屋的后面,开了一片荒地,种上秫子、高粱等。收获后,用它们造酒。种放酿酒,用的是尧禹时期的古方。酒看上去很浑浊,但喝到嘴里很绵软,很醇厚,还有一股粮食发酵后的香味儿。

    喝酒,种放常常喝醉。豹林谷下,有一条小溪,叫云溪。清澈甘洌,长年都在缓缓地流动。每回喝醉,种放都用云溪里的水解酒。他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云溪醉侯。

    种放是个孝子。为了供养母亲,他收了七八个学生。他一边教学生,一边自己著书。这期间,他写了《嗣禹说》、《太一祠录》等,还作了不少的诗。这些诗被弟子们传抄后,在民间广为流传。

    种母很满意这种日子,她的脸上终日挂着笑容。

    这次出山,举荐人是陈尧叟。

    种放做官后,没过两天就有些后悔了。他怕自己在朝中与其他大臣不合群,会遭排挤和冷眼,于是又动了归山的念头。

    赵恒知道后,找来陈尧叟,对他说:“朕召种放,是想扩大视听范围,有利于国家,他实不想做官,也就不必勉强了。”

    陈尧叟把赵恒的话带给了种放,并真心挽留他。

    种放很感动,说:“皇上如此忧国忧民,我哪还敢再有那么多的顾虑!”

    几天后,赵恒再次接见种放。并赏赐他官服一套,住宅一所(包括家具帐幕等),银器500两,钱300贯。还把自己刚刚吟咏的一首诗抄下来,赠给种放。

    当时,陈尧叟在一旁陪坐。后来他对其他大臣说:“皇上厚爱种放,让人眼热啊!”

    咸平五年三月。赵恒让种放同他一起登龙图阁观书。上楼梯时,赵恒走在前边,他见种放脚下有些迟缓,便停下来伸手拉种放一把,并对陈尧叟等人说:“过去唐明皇为李白调羹,现在朕亲自援助种放上楼,礼遇贤人朕或许可以无愧古人了。”

    半年后,种放一连向赵恒递上几份奏章,请求允许他暂时回山。

    赵恒允准。并颁诏给种放升官一级,改任起居舍人。

    临行,赵恒亲自在龙图阁为他饯行,还写了三首七言诗送别。宴席上,众大臣纷纷应和。一时君臣之间其乐融融。

    景德元年十月,种放回京。升任右谏义大夫。

    这次回山之后,种放又分别于景德二年、景德三年、大中祥符二年等数次往返于京城与终南山、嵩山之间。官职也由右谏议大夫升为给事中、工部侍郎。

    种放屡屡出山归山,让大臣们议论纷纷。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种放又一次请求回终南山。赵恒恩准。照例在龙图阁设宴饯行,照例写诗相赠。

    前几天,赵恒读到种放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溪上醉眠都不知。”

    宴席上,赵恒依意和之:“我心虚停日,无复醉山中。”并玩笑般地解释说:“我在这里眼巴巴地等你,你却在山中喝得酩酊大醉!”亲昵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宴会上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不愉快。

    赵恒叫杜镐作诗。大儒杜镐声称素不写诗。赵恒说:“杜爱卿就讲一段名臣归山的典故来助兴吧。”

    没想到,杜镐却背起南北朝时期孔稚的《北山移文》。这是一篇讽刺追逐名利的文章。显然,杜镐是有意影射种放。

    酒宴上一时寂然。

    这时,陈尧叟站起身,笑笑,说道:“杜大人难得幽默一回啊!”

    大家都笑,随后一一散去。

    大中祥符六年十一月。雷有终出使陕西,临行,陈尧叟让雷有终捎话给种放。

    雷有终见到种放,说:“皇上过几天要召你进京,你切记要谦逊地推辞一下,不然,就与你的隐士身份不相称了。隔一段时间,你再主动上书朝拜,以示对皇上的思念。”

    种放点头称是。

    不久,赵恒祀汾阴回京,就急下旨召种放进京。

    陈尧叟在一旁对赵恒说:“皇上光急没用,种放他不急。这次他肯定不会进京,他要抬高自己的身价,好让陛下再次提拔他。等过一段时间,他见陛下不理睬他了,便会主动修书晋见陛下,因为他与臣私下里交谈,他的愿望是想接替王旦做宰相!”

    赵恒狐疑地瞅一眼陈尧叟:“真有这种事?”

    陈尧叟说:“等几天陛下就知道了。”

    果然,后来发生的事情确如陈尧叟所说的那样。

    赵恒疏远了种放,再不提朝见的事儿。

    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种放醉酒而死。陈尧叟等大臣上奏赵恒,说:“种侍郎深得陛下宠爱,但其志趣在山野间,晚年隐居幽谷,生活清苦,与草屋野菜相伴,又一生无子无女,今驾鹤西归去,无钱下葬,我等本想出资相助,又恐有损朝廷声誉,请陛下圣断。”

    赵恒闻奏,神色之间似乎很悲戚,他亲自写了祭文,令宦官周怀政前去终南山吊祭。并追赠种放为工部尚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