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哲学研究-体育概念的争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按游戏论的观点,所有的体育运动形式都是由游戏到规则游戏发展而来,无论当代体育发展的多么复杂,游戏的品质必然存在,否则体育就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在当代,随着人们对游戏、规则游戏和体育意义问题研究的逐渐深入,对体育进行重新定义已成为必然,其中有几种理论倾向值得我们关注。

    一、体育的生活世界理论

    雅默·海格博士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观点提出,科学的任务在于找出概念的核心,而不应考虑个别因素的模糊和缺陷。根据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共同特征和一般性质,以及胡塞尔的“共相”理论,他提出,对有关体育的概念问题的研究中不能紧盯住体育运动形式本身,只有最终克服这种体育只属于自己世界的思想,并且意识到体育存在于整个生活世界的背景中,体育的深层结构才能被充分理解。作为提供最后证明的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体育世界主要是作为思维存在的意识世界。也就是说,作为我们“思维”的意识的主题,我们从来不能把物质同意识区分开。即:意识从来就不是其他的什么,而是对这个世界的物质的意识,因此,体育总是与存在于自然、文化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紧密相联。

    作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体育运动与真实自然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体育的意义来源于生活世界,它所负载的社会文化意义往往高于现实生活。此外,体育运动是错综复杂的,而且和想象世界在许多方面相互作用。想象的生活世界总是被现实的社会所影响。不管人们在神秘、虚构和奇特的世界中多么地迷失自我,现实社会依然是体育的源泉和根基。社会总是为虚幻的变化和维持人们的存在提供原始的生活资料。

    二、游戏性的体育

    沃克恩依照马尔库塞的游戏理论,提出一个“游戏性的体育”的概念。认为我们能够把游戏融入体育,从而建立一个体育的新概念。这代表一个体育的不同质的形式。游戏融进体育的过程中伴随着参与体育的人们意识的根本转变和社会观念的转变。“游戏性的体育”要求文化价值的转变,它要求一个新的、自由形式的游戏,新的更具敏感性的人,还有一个新的“质的”社会。这种变化完成后,游戏就会变得不仅重要,而且也能对这些变化做贡献。马尔库塞认为,游戏作为一种自我意识的方式,有潜在的重大意义,它能够创造一种新的敏感性,新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新的和卓越的文化象征,能得到精确地表达。

    他认为,所有运动行为都应有与生活中其他行为相区别的鲜明特征:

    第一,运动行为的目标是通过身体运动追求卓越,这一目标主要是在竞争的背景下实现,因此,竞争就是现代体育的本质。如果参与者的兴趣不仅在于“赢”本身,而更在于竞争的过程,就是对于卓越的追求。

    第二,体育对于卓越的追求是在一系列规则限制内发生的,规则会列出所有在比赛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所允许的行为。体育就是用这些必要的规则与现实相分离,因为这些规则禁止使用最有效的方式达到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到达目标,而在竞技运动中,取得目标的最简单、最容易和最直接的方式经常被限制,取而代之的是更困难和更间接的方式。因此,构成性规则在通向目标的路上制造了障碍。

    第三,体育与日常生活有显著的不同。体育可被看作是在面对挑战时,人通过身体活动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追求自身卓越的一种活动,而这些规则又表明了体育与日常生活的不同。

    当前许多体育概念的描述中往往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体育中固有的游戏成分。沃克恩依照马尔库塞的游戏的理论(游戏是一个自由的、非严肃性的、非生产性的、无功利性的、愉快的活动。本质上,游戏是非手段定位的,即行为之外没有目的;游戏创造并遵循它自己的规则,并因此与日常生活显著不同),总结出体育的如下特征:

    第一,游戏是非严肃性的和自由的。游戏纯粹是为它自己的目的服务的,而不是为其他目的服务,游戏存在于愉快的行为中。体育的目标是追求身体卓越,体育的行为是直接朝向提高身体运动成绩和技能水平的。这点是区别体育运动与其他游戏的标准。所有的运动行为都应该有这种游戏精神,把游戏中的自由与经验中的自由区别开来。

    第二,游戏是非功利和非生产性的,体育也是非功利和非生产性的。但体育比游戏更注重追求身体卓越的信念。游戏和体育之间的这种冲突,可以通过“游戏性的体育”概念去克服。总的来说,体育并不排除游戏的成分。“游戏性的体育”符合共同寻求卓越的方向,运动行为也是在游戏的背景中发生,并且,这个游戏背景对追求卓越至关重要。体育既是目标定位的(一种行为向另一种行为提出挑战),又是非功利的(一般来说,它并不为社会的产品生产过程有所贡献),“游戏性的体育”的目标定位是固有的,并且不为任何行为之外的目标所左右。“游戏性的体育”的这种特性使它有别于日常的事物。基于这种考虑,“游戏性的体育”有助于自我理解和自我掌控,运动中人们考虑的是超越日常工作和生活经验的限制。

    第三,游戏是愉快的,体育运动中也充满快乐,这点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从这两种活动中得到快感。实际上,从事游戏和体育,是因为他们主动使自己体验趣味和愉快。愉快是一切行为的根源,“游戏性的体育”与游戏都注重技能表现成绩带来的内在满足。但是,有时体育运动中的愉快被曲解了,由于体育运动外部因素的作用,有时体育以它的异化形式而出现。

    第四,游戏是受规则支配的,正是这些规则使游戏行为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明显不同。体育运动的规则是以运动员不能轻易达到目标的方式建立的。游戏的规则和体育运动规则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比后者具有较小的固定性,而后者则把重点放在身体技能表现上。因此,游戏规则能以不同的方式变化,而体育运动规则必须总是为运动员挑战身体能力和提高身体技能水平服务。

    总之,“游戏性的体育”是自由的、有创造性的、愉快的人类活动,它通过运动员遵守这些规则而与日常现实有所区别。它既具有目标定位,也具有非功利的特征。“游戏性的体育”是人类生活中独一无二的体验,它源自日常生活,但又超越真实的现实世界。

    “游戏性的体育”的基本原则应当定位于游戏和游戏性的经验上,而不是成就和竞争。如果游戏成分与体育融为一体,体育运动将有一个不同的目标和方向。体育中的愉快就不能简化为获胜,比赛的得分和结果应该成为次要的价值。游戏的态度和游戏的行为才是体育参与者所应追求的境界。

    三、体育内部的游戏因素

    体育世界、生活世界以及体育对生活世界的高度依赖,这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互作用。海格认为,它们核心是通过游戏、游戏性和根植在体育中的意义所构成。作为游戏的亚系统,体育必定和运动者自觉、自愿的参与有关,而这意味着体育是根植于所有真正游戏里的自由的活动。因此,真正的体育绝不是痛苦的,而应该是快乐和高兴的源泉,甚至于生命都是在这种状态上流动、澎湃、涌动、迸发的。然而,与游戏相比,体育的严肃性和运动员所面对的任务总是隐藏在轻松、无忧无虑的表面之下。另一方面,工作的概念也已经使体育超越了游戏的范围。“工作”总的来说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维持一个人物质生存的必需。因此,“艺术”的概念与体育及其行动系统的游戏本质是最接近的。体育与艺术在合法性和“存在的理由”的基础上有相似之处。总的来说,体育世界又和游戏世界是不尽相同的,而且也和其他的游戏内容(机会游戏、智力游戏、戏剧)有所区别。

    体育的身体定位是首要的。耐力、速度、力量和技能是体育固有的组成部分。非体育游戏往往被限制在内部意识之中,经常是以感觉为基础所构建的外部世界的一种显现。作为一种体育游戏,每项运动都涉及参与者提高身体功能、活动的能力和生命力的强烈的内在推动力。这种动机存在于各种不同的文化之上,构建了一个统一的体育世界。当然,体育也体现在构成文化的价值、神话、仪式、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小团体的角色规则和规范等方面。

    海格认为,体育科学家们关于体育在现实中地位的陈述都是模糊而且充满矛盾的,体育运动被描述成“矫揉造作的”“半真实感的”“非普遍的”“不真实的和虚构的”,对体育所涉及到的现实问题并没有一个明晰的回答。服从于自然和社会法规的走、跑、跳、投等竞技运动形式的规则、规范和价值标准需要进行具体的重新解释。这并不意味着运动员要抛弃真实的世界,运动员是和其他的人进行一场真正的比赛,因此,如果体育比赛被戏称为“舞台剧”,那么体育的意义界限就被颠覆了。

    同所有的游戏一样,体育并不依赖于外在目的而生存,而是依存于运动中的戏剧性变化。体育运动中的“紧张成分”是绝对必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游戏中,影响这个平衡的机制是不断变化的力量和作用。因此,决定游戏和体育运动的关键因素并非结果的预先设定,而是机会和惊诧并存。机会游戏总是成就那些巧合的幸运儿,而体育比赛结果则是最大程度上由运动员自己和他个人的力量、能力和技能所决定的。因此,“有能力做些快乐的事”“比别人做得更好”等目标是体育的重要因素。

    体育运动的典型特征是:(1)身体定位是一个基本点。运动员的表现基本是“获得和维持身体技能最佳化”。(2)就运动中的表现而言,自愿是一个总的原则。体育运动中个体是在自我表现而不是被迫去做。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要为成就而努力,但这种努力是与快乐和幸福相联系的,因此,竞技表演不能只看其结果,更重要的是看运动员的表现过程。(3)体育世界中的表现并不是以破坏为目标,而是与团结相联系。运动员是比赛的主体,相对于对抗性而言,运动员更应具有配合精神。

    如果一个从事竞技运动的人选择社会团体作为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参考,那么,重要的不再是个人的欲望,而是社会对其行为的期望,以及与他人的比较,还有社会的规范化准则。这里最重要的应该是成就原则,它被作为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是社会赋予体育的重要价值。当然,成就原则在体育中始终都不是它的初始意义,因为初始意义的成就原则可能造就一个非人性的世界,对失败者、成绩落后者和身体弱势者来讲,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并失去发展的空间。

    四、体育外部的非游戏因素

    从经验上讲,体育世界不可避免地与其周围生活世界相联系。体育的内部界限和其非游戏的外部界限之间的区分是模糊的,甚至两者不能相互参照。所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的多样化关系成了体育规则制定的基础。在体育中,没有封闭的、理想的、同质的系统,而是存在于一个不完美的开放系统,这种开放系统只有通过坚持一致,通过或多或少的同化关系,通过与它们的周围环境交换才能不断完善,这也说明了体育概念为什么被意义的含糊所困绕。在概念领域中,体育的内部结构特征被放在与直接影响体育的现实内容共存的关系中。外部意义距离体育的核心越远,体育的特征与“体育”概念领域的相关性失去的就越多,最后出现一个不再显示与实际上构成体育的成分(概念边缘)有任何关系的状况。

    海格在阐述了体育的异化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现在,如果我们转向体育的某个具体因素,立刻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如果过分强调体育的固有因素,体育世界的完整性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但如果缺乏严格的要求,体育又可能会堕落到不受控制的地步。利己主义,过激行为,妒忌和憎恨等行为会破坏游戏的宗旨而使其失去本来面目。从社会层面上讲,体育的外部异化仍然显示了它们自己的一致性。许多实例清楚地说明,一个没有冲突、完全一体化的体育世界只会存在于乌托邦式的幻想中。

    沃克恩指出有三个因素的滥用会扼杀体育中的游戏精神,并使人们远离体育。这三个方面包括:(1)夸大获胜的重要性。(2)夸大效率的价值。(3)过度开发体育的商业价值。

    不幸的是,这些因素在现代体育中都有反映,而“游戏性的体育”对人们则是相对陌生的。上述三个因素从外部附着于体育,并且危及到体育的存在,在其作用下,体育失去了固有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体育不是游戏性的了。

    为了保持“游戏性的体育”,那种过分夸张和强调获胜、竞争、效率和商业化的倾向应当剔除,应当复活体育中的游戏成分,这就要求改变文化价值,把体育与社会视为一个整体。当社会发生变化时,“游戏性的体育”不仅变得重要,而且可能对社会的变革有所贡献。

    另外,体育运动的游戏动机也越来越频繁地被“健康”的动机所困扰和代替。当体育从属于学校机构时,既要遵守行政法令又要执行教学任务,所以就特别强调外部、内部利益的一致性。不仅如此,现代体育面对的最大危险是它的不断政治化和商业化。在市场经济的国家里,经济体制对体育的影响甚至比政治还大,在这些国家里,体育的传统原则——荣誉、公平、团结——被市场的法则所侵蚀。

    尼尔针对当前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体育和体育经济价值的相对性,提出在面对来自外部的所有蚕食时,维持体育内部平衡是绝对必需的。对体育所有模式的最低要求是“公平竞争”,同时要求维持游戏结果的开放性和力之间的紧张平衡。将来,必须把更大的注意力集中于此,尤其是当外部的非游戏动机的不稳定性地位开始超过今天的频度与统治地位时更应如此。

    当前人们在定义体育时,有把外部的、非体育的因素不同程度地渗入体育概念中的倾向。海格设计了一个三维模型来解释“体育”目前的状况:第一维是使构成体育的内部界限(核心概念)的结构特征。第二维是体育的内部世界和构成理想逐渐分离的部分(概念区域)。第三维,代表概念的边界地区,在这个区域中,外部的、非体育动机明显地开始占统治地位(概念的边缘)。这个三维模型可以避免简单化的二分法,只能辨别纯理性的(第一维)和是完全异化的(第三维)的特点,而无法识别两个维度之间混合体(第二维)的弊端。

    注释:

    【1】J.Huizinga.Homo ludens:Astudy of the Play-Elemant in civilization.Boston:Beaconpreas.1955

    【2】J.Huizinga.Homo ludens:Astudy of the Play-Elemant in civilization.Boston:Beaconpreas.1955

    【3】J.Huizinga.Homo ludens:Astudy of the Play-Elemant in civilization.Boston:Beaconpreas.1955

    【4】J.Huizinga.Homo ludens:Astudy of the Play-Elemant in civilization.Boston:Beaconpreas.1955

    【5】J.Huizinga.Homo ludens:Astudy of the Play-Elemant in civilization.Boston:Beaconpreas.1955

    【6】J.Huizinga.Homo ludens:Astudy of the Play-Elemant in civilization.Boston:Beaconpreas.1955

    【7】周爱光.试论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从游戏的观点出发.体育科学,1996(5):7

    【8】R.Callois.Man Play and Game.Ill: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Inc.1961

    【9】Weiss.Sport:A philosophic inquiry.South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34

    【10】Weiss.Sport:A philosophic inquiry.South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38

    【11】Weiss.Sport:A philosophic inquiry.South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34

    【12】Weiss,Sport:a philosophic ingtiry,South Illinois Llniversity Press,135

    【13】Weiss,Sport:a philosophic ingtiry,South Illinois Llniversity Press,137

    【14】威斯认为,尽管play.game.sport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从工作中转换出去,是以获得娱乐为主要特征的,play的基本意思是“振奋自己”;sport的基本意思是消闲娱乐;game的基本意思是快乐地活动。

    【15】赫依律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30

    【16】R.Callois.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mes.From Philosophic inquiry in sport.11

    【17】Klaus V.Meier.Triad Trickery:Playing with sport and games.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sport.1988.XV.13

    【18】Bernard Suits.The trick of the disappearing goal.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sport.1989.XVI.1~12

    【19】Bernard Suits.Tricky Triad:Game Playand Sport.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sport.1988.XV.1-9

    【20】陈筠泉,刘奔,哲学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34

    【21】洪宝书.教育本质与规律.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22】李秀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07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35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2

    【25】Th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Sports and Games.J.A.Cuddan.Schocken Books.New York:.1979

    【26】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82

    【27】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上海:三联书店.1996.218

    【28】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三联书店,1996.216

    【29】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知识出版社,1987.58

    【30】周爱光.试论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从游戏的观点出发.体育科学,1996(5):7

    【31】赫依津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

    【32】赫依津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

    【33】赫依津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

    【34】Thoms M.Kando.Leisure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ransition.Seond edition.C.V.Mosby Company.1980

    【35】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3.147

    【36】Ellen W.Gerber.Sport and the Body:A Philosophical Symposium Philadephia:Lea & Febiger.1979.22~29

    【37】刘龙伏.自由涵义辨析.社会科学家,1992.(2):15~20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4

    【39】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三联文库,1996.217

    【40】赫依津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23

    【41】赫依津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33

    【42】赫依津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52

    【43】周爱光.试论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从游戏的观点出发.体育科学,1996

    【44】Weiss.Sport:aPhilosophic Inquiry.Southern Illiois University Press,1969

    【45】R.Scott.Krethmar.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Ⅱ1975.23~30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