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哲学研究-体育教育应该完成的教育目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体育教育应该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体育知识对个体发展又产生哪些影响?这个哲学认识论问题集中反映在学校体育中学习目标的设置和学生学习经验的组织上。从学校体育目标的发展历史看,组织哪些知识让学生掌握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具体可以用从“身体的教育”,到“通过身体的教育”的转变来表述,即从单纯锻炼身体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识的学习的转变。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体育教育目标的“发展性模式”就显露头角,1883年,著名体育哲学家托马斯·伍德提出,身体教育应该服务于整个教育的思想。萨金特同时指出学校体育教育应该让学生掌握卫生的、教育的、娱乐的和医疗的四方面的知识,学校体育的目标也应围绕这几方面设立。1910年,著名的现代体育教育之父克拉克(clarkhe therington)提出,体育教育应该包括身体器官教育、运动技能教育、智力教育和人格教育。这张“新体育”目标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现代体育理论和实践。半个世纪后,查尔斯(charles bucher)针对社会需要提出体育的四个发展性目标,即身体发展、技能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1965年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联合会正式提出体育教育的五个目标:

    (1)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运动技能。

    (2)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的鉴赏力和理解力,是他们的生活更富于意义。

    (3)让学生掌握与运动有关的科学原理和相关概念,如时间、空间、力量、质量与数量的关系等。

    (4)通过游戏和竞技运动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

    (5)发展学生身体机能能力,以适应健康的需求。

    上述体育教育目标的发展过程说明,体育学习从单纯身体到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身心、社会、情感)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目标的确立集中反映了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应该学习的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运动机能领域。认知领域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如何应用问题;情感领域包括价值观的建立、社交机能的掌握和个体情感发展;运动技能领域包括各种具体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机能的发展。

    必须注意的是,在学校范围内体育教育与其它课程一样有任务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但是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运动技能和机能能力,体育教育通过自己独特的学习内容(活动)重点发展与其相应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不能抛开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机能空谈发展认知和情感问题。

    一、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指知识的获得和智力技能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及其同事提出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在学校领域里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还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在学校范围内,体育课程是唯一教授人类运动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的课程,体育课程内容关注人类运动的多方面的知识,包括人类身体、锻炼活动、疾病和健康的知识。通过体育课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身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持其良好状态,了解有关疾病和健康的知识。体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和成年人学会如何远离疾病,以及如何有效地锻炼。

    学习一个身体活动涉及不同的认知过程。首先学习者必须理解所教授的技术动作要领,然后努力使这些信息变成适当、流畅的运动。因此,应该掌握与运动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才能保证实际有效的运动。如投掷的挥臂动作,在许多运动环境中都使用这一动作,这就要求学生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提高在相似活动中创造性地应用能力。学习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各种动作概念和原则的同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要经常锻炼?”,“为什么运动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为什么要在规则指导下进行比赛?”等。要使学生有机会进行思考,使用解决问题的技巧解决运动情景中的各种问题,体验创造力带来的快乐。

    教师可以用体育活动促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如鼓励学生自我分析健康状况,运用所学知识制定锻炼计划,经常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进步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这些分析、应用、评价等认知技术都对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帮助,使学生在成人后有能力制定、调整自己的锻炼计划。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应该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学到相关技术知识、规则知识、战术知识、身体和健康知识,以及安全和礼仪知识。在多个方面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身体教育可以在多个方面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认知能力的良好实践领域。

    二、情感领域

    情感领域里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提高学生自身情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通过研究,将情感教育目标分为五个层次。

    每个人都有一些基本的社会性需要,如归属感、自尊、社会认同、友谊和爱。通过社会活动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可以使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得以提高。体育活动无疑是学生社会需要满足的重要场所,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同时可以从同伴的社会互动中得到快乐,有机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合作,学会如何与其他人相互合作、公平竞争、承担责任,以及怎样尊重对手和裁判。

    体育活动中,通过身体技能的竞争,不断地挑战自我原有的技术和机能水平,学生有机会发展积极的自尊,正确地把握自我价值,获得自我认同,因此,应该积极有效地组织各种体育竞赛,使每个参与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情感教育中对健康的自尊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证明滥用药物和酗酒等社会问题都与自尊有很大关系。体育活动中的“领导行为”、竞技水平的提高、体能的提高都可以使学生的自我形象得到改善。

    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体育课的目标之一,但不是全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是当代体育课程的着重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激发他们把体育活动作为健康生活方式和善度闲暇的参与动机,才是当代体育课的重要侧重点。

    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许多生活方式的选择潜在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如饮食、运动、应激控制、如何度过闲暇时间等。体育活动要帮助学生学会价值判断,引导学生从体育的浅层价值选择走向更高的价值选择,从仅仅获得运动中的快乐,走向把体育活动作为终身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追求。

    体育活动还是发展学生道德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履行体育行为所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判断正确与错误的道德选择。因此,体育活动是学生鉴赏和实践“身体美”的一个绝好场所,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身体力量和运动美给人的无穷魅力。

    上述情感各方面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格的健康发展。高夫在谈到体育活动对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时说:“经常做一些正确的事情要比仅仅知道哪些是正确的事情更重要。同理,经常感受作正确之事所带来的人格力量要比仅仅分析那些复杂的道德两难问题重要得多。”【5】体育课作为实践为主的课程在发展学生人格中的作用是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

    三、运动技能领域

    运动技能学习是一个有众多理论观点和研究视角的领域。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方法,辛普森等人于1972年提出将心智运动技能目标分为七级: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映、适应、创新。哈罗的分类则更具有综合性,他将心智运动技能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反射动作、基础性动作、感知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哈罗认为由于反射动作和基础性动作低层次技能是随着身体发育而自然形成的,不是习得的技能。较高层次的动作技能主要是一些复杂的技能和提高体能的技能。科比也曾在其运动技能领域目标分类中讲到,较高层次的目标包括学生怎样评价自己的体能水平,以及如何解决体能出现的问题。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我们认为哈罗的目标分类比较符合实际。

    运动技能问题是体育学科关注的焦点,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与发展。尽管体育教育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育的独特的责任和使命。

    体育教育中发展运动技能主要有两个任务: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促进体能发展。

    (一)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的提高依赖于机体神经肌肉的协调配合,因此,这类技能又叫神经肌肉运动或精神技能运动。运动技能对人的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简单的走跑跳,到复杂的舞蹈动作、各种竞技动作都需要反复不断的练习。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关键在于:在花费较少能量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运动以达到预定目标。

    对一个人来讲,运动技能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婴儿期只有一些反射性活动、不随意的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活动逐渐被随意运动所替代。儿童早期,走、投等基本活动开始发展,经过若干阶段,儿童就可以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活动技能,动作的控制力、协调力得到加强,动作更加流畅。到儿童晚期,各种基本活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门运动技术打下基础。因此,在儿童期应充分重视跑跳投、踢、躲闪、攀爬等基础性活动,这些活动能力为以后的各种专项运动技术提供保障。

    要想充分挖掘每个人的运动潜力,就必须根据运动技能发展阶段适时地、有计划地教授这些技能,设计相应的运动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运动的感觉和意义,并要鼓励学生不断地应用这些技能。许多成年人不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机能,很大程度上是在儿童期没能有效地发展这些基本活动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是传授运动技能的唯一课程。通过渐进式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和各项专门的运动技术,同时学生也学会怎样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技能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因此,即便是在提高学生体能的体育课中也不应忽视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这不仅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还是对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态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学校体育课应该提供科学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运动潜力,以及对某项运动技能的兴趣。对于集体性、双人性、个人对抗性活动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二)体能发展

    发展和保持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又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学校教育肩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重任,一个人的身体能否胜任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才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体能水平,以及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是体育课程对教育目的的贡献所在。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需要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计划。首先,这个计划必须符合每个个体的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并使计划能够完成预定的目标。其次,必须使用综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能,不仅要教会那些提高体能的锻炼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体能训练方案,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调整。最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提高自身的体能作为一生的追求,养成喜欢身体活动的态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