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哲学研究-对犯规的道德批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人类活动,向来被人们视为是培养塑造果断勇敢、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甘于奉献及超人意志力等优良美德的重要载体,但另一方面动用暴力、滥用兴奋剂、片面强调获胜而无视对手等不轨或不道德行为在体育界也屡见不鲜。

    一、犯规与运动员精神

    体育运动是一种受规则控制的活动,休茨认为一项目的存在逻辑上就取决于此项目的规则,体育运动的构成性规则界定了体育运动的目标及追求目标的方式,即获胜的含义,界定了怎样才算做赢。体育比赛的获胜从逻辑上讲,要求人们只能运用构成性规则所允许使用的手段,遵从构成性规则来竞争,否则无法获胜。

    但是,是否所有违背规则的行为都不符合道德规范,都该受到谴责呢?完全遵守规则与贯彻运动员精神是绝对对等的吗?如篮球比赛中一位运动员为了防止对手跌倒受伤而不合法的抓住对手的情况;或者由于某体育馆的地板湿滑,裁判放宽走步判罚的尺度;为保持比赛连续性,只对那些很明显的犯规才进行判罚等等。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仅仅遵守规则,并不一定符合运动员精神;违背规则也不意味着就一定不符合运动员精神。所以通常所指的犯规实际指的是与运动员精神,与人类美德背道而驰的不道德行为。

    二、犯规的类型

    奥伦·弗雷利认为犯规的类型有三种:最常见的是无意犯规。这是因为难以控制的情形(如缺少基本技能或基础常识、运气不佳等)而导致的否定性的行为后果。此种犯规类型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试图获得一个好的防守位置的篮球队员在跑动过程中可能会不小心绊倒进攻队员;一个初出茅庐、经验不足的拳击手虽瞄准的是对方的腹部,而拳头却实际落在了对方腰部以上的位置上;一手球队员在意欲捡球时脚却不慎踢在了球上,无意犯规对运动竞赛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并没有破坏体育运动参与者所达成的共识——相互检测彼此的竞技能力。用心苦练规则所允许使用的技术和技能,可减少无意犯规的几率。

    类型之二:参与者故意/有意犯规以从中获取一定的优势,但其犯规行为包含了很高的技能和技巧,以试图免于受罚。兴奋剂的服用就是一个范例。以阿诺德之见,服用兴奋剂不仅是不合法的,也是种致命的欺骗行为。从逻辑上来说,运动员只能在欺骗或竞争中择其一,而无法两者兼而为之,欺骗就意味着停止了竞争。

    当参与者故意犯规来获取难以得到的优势时第三种类型的犯规就出现了。与第二种类型的犯规不同的是犯规后的运动员甘于受罚。如篮球比赛中,防守队员故意抓住眼看就要进球的进攻队员的胳膊,从而迫使进攻队员无法进球。故意犯规不仅触犯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内涵,而且还表露出了一种为达到成功而不惜欺骗和伤害他人的倾向,犯规者所看重的只是输赢的结果而不是竞争的方式。

    要使得运动竞赛成为可能还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把其构成性规则运用于现实,具有共同的道德规范是好的运动竞赛的必备特征之一,但体育运动的道德规范往往缺少自身的理想与标准,当人们过分看重体育运动所涉及的外在目标时,就会只重获胜而无视比竞赛过程中所带给他们的奋斗和挑战,而此时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人类活动就受到了歪曲和贬低,因为这一做法篡改了体育的核心特征:追求自身的技术技能及卓越标准,这样运动的目的就被简化为了一种为外在目标服务的手段而已。不择手段来取胜的做法就是反体育运动的道德规范的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是一种为获取成功而全然不顾活动本身的内在目标的不道德行为。

    三、犯规有害体育的三种观点

    (一)批判之一:违背了运动竞赛的规则之规定

    体育项目规则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竞争过程中允许使用的手段和禁止使用的手段的一系列规定来体现某一项目所追求的目标。无视规则就等于无视参与者的参与愿望。运动项目的参与者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保持该项目的完整性,运动竞赛的自愿参与者无形之中就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协议:遵守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违反协议就等同于自愿做出承诺的同时又自食其言,这不仅会让自己失望而且也会让他人失望,是一种反体育运动价值标准的虚伪和恶意的行为。如果人们愿意参与竞争,那么,其行为就必然会受到规则的约束,而如果人们不愿意按照规则所规定的方式来竞争,那么他们有权选择离去或参与另一种不同规则的运动项目。

    哈特对此就做过如下评论:当人们自愿参与一种受规则控制的活动时,其自由就受到了限制,那些接受限制的人们有权要求参与这项活动的人们同样的服从。因此,禁止故意犯规的运动员参与比赛绝非无理之举。

    (二)批判之二:获取了不公平的优势

    这种观点认为,犯规行为背离了体育运动的优良传统和运动员精神的本质内涵,无论是通过器械装备,还是通过服用化学药物的手段来获得优势的做法都是对运动竞赛的触犯与亵渎。这种观点不仅仅主张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而且更看重的是参赛者的竞技能力(智能和体能)在一定环境中的可比性和运动员身上所体现的道德规范的可接受性。正如前面所述,正是体育运动的道德规范使我们超越了对运动规则的字面意义上的陈述。体育运动的规则虽然也在试图约束参与者的道德规范,但这种道德规范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参与者的道德动机与意图,某些守规则者所遵从的或许只是规则的字面意思,而不是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

    显然,不公平优势之争的关键不在于参与者的获胜机会是否平等,而在于参与个体或团队获取成功的方式能否从道德上为人们所接受。服用提高运动成绩的违禁药物所获取的就是不公平优势的范例,其不可接受性不仅仅在于对规则的违背,而更在于其获得优势的方式在道德伦理上是为人所不齿的。西曼曾写道:体育运动的理想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彼此追求卓越的平等机会,竞争检测的是人们的运动能力,而不是个体对于药物的反应能力。

    要成为体育运动中的道德模范,运动员就要心甘情愿地接受规则之规定,且按规则所要求的道德戒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故意犯规以获取不该得的优势的做法从原则上讲,就不是在参与体育,这类参与者既是体育运动的欺骗者又是践踏者。

    (三)批判之三:背离了体育运动的道德规范

    这种观点认为,体育运动规则是建立在世界通用的、无偏见的道德准则之上的,而体育运动理想的实现与维系就依赖于诸如诚实、信任之类的美德。体育的参与者都应该明白体育运动的规则不仅具有法定性功能,而且还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如不能伤害、欺骗他人,要遵守诺言、尽职尽责等。其道德准则的核心是所谓的“尊重对手、为他人着想”,这不仅是对普通人的要求也是体育运动的道德规范的要求,参与体育就要用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且要体现这一人类活动的价值标准和优良传统,参与者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世界通用的、无偏见的规则一旦为人们所理解接受,就成了一种个体必须履行的责任。

    体育规则的意义在于它适用于所有有能力执行规则的个体,它们就如同一道德法令对任何人都无任何包容和怜悯,适用于所有能够理解且愿意承担责任的人们。规则的制定不是偏袒、庇护某个人或某一团队,体育运动的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清楚且理解所有参与者都期望得到平等的待遇,唯有如此,所谓的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得以维系。

    综上所述,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们不仅是一个社会团体,而且也是一个道德团体。在这一个团体中,参与者以公平公正、他人道德上可接受的方式,实现体育运动的内在价值,用一定的道德准则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善意和美德对于团体道德风貌的维系是必不可少的,善意的人们会自觉地遵守运动的规则和其中的道德要求。善意意味着良好的动机,即使这种动机不一定能够变为现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无意犯规与故意犯规不能等量齐观的原因所在。

    如若没有美德,体育运动的本质特征就很可能会枯萎。可称之为美德的运动行为要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及其优良传统。美德是人类的一种品质,拥有美德及对美德的不断培养可使我们获得活动本身的内在目标,而缺少美德则会阻止内在目标的实现。就体育运动而言,美德是一种值得称赞的行为方式,是运动本身和其道德规范的特征之一,换言之,美德就是一种有助于实现美好生活的令人钦佩的人类品质。美德的定义界定了人们要以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为基准来培养自己的美德。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其优良传统要求参与者必须拥有公平竞争、顽强意志力、大无畏的胆量和关爱他人的美德。

    运动员要想在体育运动中做到公平、诚实就不仅要按照体育运动的道德规范来行为处事,还要以道德的美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获取让人无法接受的优势或不诚实竞争既是对体育运动道德风貌的背离,又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四、尊重比赛的道德审视

    尊重比赛作为体育实践的行为指导原则经常在比赛中得以体现。参与体育的个体和团队应该尊重比赛,尊重所参加的运动项目,换言之,参与者对比赛本身应该持有正确的道德态度和行为表现。如果说体育行为传达了某种道德态度,那么对体育比赛表示尊重的道德实践是合乎体育伦理的,反之则可能导致道德犯罪。尊重比赛的内涵是一种道德态度,这种态度内在于从事体育运动的人群之中。根据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描述,体育道德既不过分严肃也不过分嬉戏,但尊重比赛却涵盖了更为广泛的体育伦理层面,这种体育道德的诉求只有在亲自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体会到。尊重比赛是一种实际的行动,而不是苍白的道德说教。在体育比赛中,尊重的道德含义在于一个人必须关注自身之外的人或事,现实要求每个人必须考虑自身之外人或事的特性、价值和效用。道德观念之所以能够调节一些重大的利益关系,是因为它具有超越个人利益的价值属性。

    从当前的体育基本含义来看,体育比赛的中心意思是游戏和竞技。游戏并不仅仅是嬉戏作乐,它是有规则限定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被界定为体育比赛是被明确规定的。当我们重视一项活动时,注意力会放在它的内在价值上。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力量源泉,对于比赛来说,运动技术、战略战术以及规则的创新是比赛的生命力。游戏或比赛本身具有竞争性,比赛就是和对手之间的对抗,没有对手,比赛将不复存在。

    参加比赛也包括参与社会组织的训练活动,这是参与比赛的必需的一步。参加比赛也包括实现外在的目标,这些外在的物质化了的目标是根据比赛项目的特点而设定,体育比赛本身除了涵盖追求物质利益的动机,更重要的是强调个体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在竞技中,内在的价值体现在人们不断挖掘并超越自己潜能的运动成绩,它是体育之树长青的奥秘,它不仅改善参加者个人的精神与德性,还改造着体育比赛本身。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内在价值更趋向于一种体系化的存在。例如:人人抱着重在参与的体育道德理念参加体育比赛,可以看作是体育的内在价值体系机制化运转的结果。

    当代职业体育竞技中,出现一种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比赛胜利的风潮,这导致参与体育动机的复杂化。表现卓越可以获得胜利,胜利往往伴随着物质,赞美,认可,荣耀,学识,还有金钱。然而,这些附加之外物虽然丰富了比赛本身,并促进了体育比赛的发展,但是比赛的第一要义只应该是竞技者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这是参与体育的最终目标。任何一种工作和岗位,如果其本身的特点足以对人们产生吸引力,那么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就会因为这种吸引力去努力做好,热爱这项工作就应该做到更好,这恐怕是生活哲学中所表达出的要义。在体育中,要想达到运动技能的巅峰,需要运动员努力争取。如果说一个教练不把胜利当作目标,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胜利尽管是,却不应该只是体育文明唯一的目标。获胜并不能代表一切。

    一般来说,尊重比赛,作为一个基础性的体育道德律令,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规则

    既然比赛是受规则限制的,没有规则,这些比赛将不复存在。尊重比赛就是尊重规则,尊重那些调节比赛以使比赛更好发展的规则。尊重比赛迫切要求尊重公平竞争原则,或尊重体现在规则中的各种协定。违背协定或试图通过不公平的手段超越对手的作弊者使体育运动变得庸俗化。“人们只对取胜感兴趣”的陈词滥调不值得赞赏,因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通过作弊而取胜。作弊把体育运动俗化成获取物质利益或者外在功利性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发挥人类潜能的比赛方式。作弊者根本不重视比赛本身,每个作弊者都是为了取得胜利而主动这样做,因此他们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

    (二)尊重竞争精神

    尊重比赛要求尊重竞争性。比赛是竞争,而不是嬉戏,有获胜者,有失败者,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失望。在比赛中,对手和你一起等待判决。比赛者认为他们对手和他们一样有同样的目标,同等程度的获胜的欲望。比赛包括奋斗、紧张和不确定性。所以,尊重比赛就要尊重比赛者的性格特点。当选手因尊重比赛被肯定时,也就意味着他有义务去尽最大努力、有紧张感和奉献精神,在困境中不放弃,努力成为最优秀的比赛者。在这种意义上,对比赛竞争性的认识会让参赛者站在对手的角度考虑问题,比赛结果的残忍性也容易使对手感到失望和灰心。有礼貌的比赛者永远不允许由于不平衡的比分而使竞赛沦落为野蛮的庆典活动,也绝不允许以各种方式羞辱比赛对手。

    (三)尊重娱乐精神

    比赛的娱乐性是任何体育赛事所值得强调的内在价值,尊重比赛意味着尊重娱乐性。需要提醒的是游戏首先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人类活动,与人类其他的活动相比,并没有特殊的重要性。作为娱乐活动,就要坚持认为比赛不能被降低为仅仅是制造其它价值的工具。教练员和运动员通常不用被提醒:比赛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有必要提醒他们:比赛不是战争,对手不是敌人,胜利不是一切,物质利益不是参与比赛的唯一目的,结果不能掩埋过程。尊重比赛的娱乐性应该包括崇高的思想:即排斥嘲弄、污言秽语、斗争和过度暴力,以及在比赛中或比赛后都能优雅大方地与对手交流的思想境界。近年来,我们在体育的价值和意义方面一直有所偏颇,一直把体育运动在对人的生物体改造和生物机能提高方面的作用一直被认为是其本质功能,在对外宣传上,我们也一直使用“健身”和“增强体质”等带有生物体育观含义的语词。同时不大重视对体育运动中的快乐体验进行挖掘和大张旗鼓地宣传,反而过多地渲染了运动的艰苦,在宣传运动员为国家利益取得优异成绩时,常常并不把训练和比赛过程当作一种快乐,而喜欢把这个过程渲染的异常艰苦,“运动员如何不容易”,“运动员付出了多少汗水”;“优异成绩来之多么困难”等等,无形之中给人产生了一种误导,好象参加体育活动是一件苦差。在群众的意识中,体育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体育与艰苦奋斗之间的关系早已成为思维的定势。其实,游戏性质的体育运动充满了快乐,不仅对群众性活动是这样,即便是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来讲,也是快乐多于痛苦。

    曾多次带队赢得美国NBA冠军的菲尔杰克逊,在他的《神圣的篮球》一书中说,必须把比赛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对手就好像是舞伴,要努力使队员以友好的态度迎接比赛,他说他经常与运动员们谈论伦理学。当他自己还是一名运动员的时候,常常把一条标语贴到公寓的镜子上,上面写着:工作着,并快乐着。篮球是娱乐方式之一,但对于运动员来说,由于工作的压力,这种娱乐性容易丧失。所以,在训练中我的主要目标是让运动员体验到比赛的内在乐趣,作为一个团队,一些最令人振奋的时刻就在此时。对乔丹来说,这是相当确切的,他热爱训练,尤其是争球,因为那纯粹就是篮球,没有其他的什么。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比赛的内在乐趣,因为它是强大吸引力的集中地,也是明智态度和良好行为举止的基础。

    (四)尊重比赛传统和习俗

    比赛中遵守规则有时候是一个不太好界定的事情,因为体育比赛不仅仅有一系列明确的规则,现实中的游戏或比赛也涉及许多默契性的约定。在这种氛围中,规则以多种方式被解释,关于“什么是适当行为”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就出现了。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技术犯错不是败坏体育道德,而是运动员常用的战术。尽管违背了规则,但在战术上这种技术犯规是必须的。棒球比赛中窃取信号、快速投球,这些都是比赛的一部分。尽管它触犯了棒球的比赛规则,但比赛不应该被这些行为所贬低。又如,当前国内的各种联赛赛场上,主场观众的非善意的噪声,甚至污言秽语已成为许多运动情境的组成部分,这种普遍现象并不意味着它是合理的。这些行为没有尊重对手,没有尊重竞争的本质,也没有尊重礼貌谦让的基本准则。尊重比赛是对这些事情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还有一些赛事基于传统习惯,有不同的风俗和礼仪要求,温布尔登网球赛一直沿用老牌资本主义保守刻板的做法,男士观看比赛要着装得体,以及拒绝场内的任何商业广告。

    (五)尊重卓越和成就

    对运动员来说,认识并欣赏卓越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认识是准确把握自身能力的基础,并为不断改善自己的能力而努力。尊重卓越对于与对手之间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尊重成就和卓越要求比赛者讲诚信,当他们被优秀的对手打败时不要抱怨,不找借口,不要说对手是由于幸运,不要说裁判对自己不公正,不要说比赛环境太恶劣,避免以此为理由使你的失败合理化。尊重比赛就要接受失败的事实,因为对手打得好,慷慨地承认比赛最终的结果,而不是强调外部因素的影响。

    当今社会对优秀的包容能力正在消失。尊重比赛要求某种宽大精神,对卓越的尊重可以扩展自己的能力,应尽量减少玩世不恭的态度,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应该具有诚信和谦恭的品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