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优秀父母的独特家教方法:感动中国的教育-陈文福:用自主教育造就非凡孩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陈宇华作为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公司的CEO,她的乐观、开朗的精神,她的双向沟通互动的能力和品质,正是源自父母从小精心营造的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陈文福的家庭,是一个欢声笑语始终伴随的快乐家庭。

    邻居们总是很奇怪:老陈家难道有那么多的喜事?怎么传出来的不是笑声,就是歌声?

    事实上,这种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正是陈文福夫妇精心营造出来的。

    陈文福说:我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几十年来风风雨雨,摸爬滚打,正是这种乐观的性格才使我从未倒下,从不向困难和失败低头,我崇尚积极的人生态度。

    陈文福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继承这种乐观、开朗的精神。”严格地说,乐观是不能继承的,但却是可以培养的。这种培养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的营造。

    晚饭前,陈文福总会为宇华姐妹俩讲故事。讲完了一个,孩子们直夸故事有意思,要求爸爸再讲一个。

    陈文福就说:不能老是我讲,你们也该给爸爸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呀,下面由我充当节目主持人。然后,他便拿腔拿调地说,“现在请听童声独唱《小燕子》,有请我们的小百灵--宇华小姐!”

    噼哩啪啦一阵鼓掌声响过,他打着拍子,发令:“预备……开始!”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宇华就开始边唱边舞起来。

    又是噼哩啪啦一阵掌声。

    “谢谢!”宇华已在谢幕。陈文福就说:“宇华小姐唱得很好,奖励……奖励什么呢?”

    宇华就说:“奖励我一个笑话吧!爸爸讲个笑话!”

    “那好!”陈文福清清嗓子,“下面为奖励宇华小姐优美动听的歌声,就有请爸爸--也就是本人,来讲一个笨小子进城的故事……”

    “好!好啊!”孩子们欢呼起来。

    这时妈妈已把饭做好了,走过来打圆场:“好了,好了,还是有请我上一盘炒鸡蛋吧!吃饭了,吃饭了!吃完晚饭再讲!”

    在一阵欢乐的笑声中,这场家庭晚会就落幕了。孩子们开始跟大人坐在一起,高兴地共进晚餐。

    陈文福坦言:自己并非什么教育专家,这种有意为孩子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成长氛围的想法,也是慢慢摸索积累起来的。

    专家感言: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比如对孩子的性格、素质、未来的发展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种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但这恰恰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家长要想与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就要有宽松愉悦的气氛。陈文福发现,散步能很好地体现了两者的结合。从童年时候开始,陈文福就喜欢带着宇华外出散步,一边散步,一边和孩子谈心,并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教育,讨论一些知识性强、同时又轻松的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孩子学到了许多知识。

    散步聊天的学习方式对女儿宇华的影响很大,这种随意自然接受知识的方式,使她从小远离了今天许多孩子要面对的补习班、辅导课的压力,知识在宇华的心中是一种可以快乐享有的精神产品。

    这种从小养成的自由交谈的方式,也使宇华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与人沟通总是很有人情味,同时切中主题。后来她到科尔尼应聘面试,依次与六个考官面谈,与这些严肃的考官交谈时,宇华一点儿也不紧张,每次都能像小时候和父母聊天一样,轻松自如,侃侃而谈,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赢得了考官的赏识。

    到自己创办华有信息公司之时,陈宇华也抛开了严格的招聘流程,坚持与应聘者当面交流。对此,她是这样解释的:

    “招聘人才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也是彼此选择的结果。通过当面交流与观察,凭感觉和印象初步判断对方是否适合留在公司工作。没有录用别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对方不合格,而要理解为是双方不合适。”

    2、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敢于尝试

    陈文福认为,自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基石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家长的鼓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是很重要的。

    在女儿宇华还很小的时候,陈文福就有意识让她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她敢于尝试,不怕失败,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

    宇华第一次单独出去买东西,她才只有4岁。妈妈给了小宇华1角2分钱,让她为家里买一斤面回来。

    那天,小宇华虽然没有因为好奇而忘掉自己的任务,但她还是因为贪玩,丢掉了2分钱。钱少了,自然就不够买一斤的面了,小宇华就提着装有半斤面的袋子回家了。

    这时,有的家长可能就会责备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啊?一下就丢了2分钱!如果是这样做,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就会荡然无存。下一次再让孩子买东西,孩子就会担心再次受到责备而犹豫,甚至找理由推脱。

    而陈文福不但没有责备女儿,反而对女儿却大加赞赏,夸奖女儿虽然丢了2分钱,但是她没有哭哭啼啼地回来,更重要的是,她懂得用剩下的1角钱把半斤面买回来。

    这是小宇华独立做事的开始,陈文福的鼓励,增强了女儿的自信。

    在以后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又把许多重要的事情交给她,让她独立地去完成,而且每次都不忘鼓励她一番。就这样,女儿的办事能力越来越强了。

    宇华12岁那年的一天,陈文福把800元钱交给她,让她存到银行去。宇华本能地想推脱掉这个重任,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钱的数目太大了。

    陈文福就鼓励她:“没问题,我们相信你能够做好!”

    在爸爸的鼓励下,宇华背上书包从家里出来,沿着墙跟一边走着,一边往四周张望。一个只有12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个人,又带着这么一大笔钱,宇华心中的紧张可想而知。

    小宇华手心沁着汗,三步一停,两步一回头,生怕有坏人跟着自己,把钱抢跑了。

    一直到踏进了银行的门,才总算松了一口气。

    银行的人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来银行存钱,都惊异地注视着宇华,可是宇华却有条不紊地填单、排队、交钱、收存折,众人都对宇华投以赞赏的眼光。

    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时,陈文福总是说,如果女儿宇华第一次买面归来,不是采取鼓励的办法,培养孩子的自信,那么宇华是不可能独立完成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情。

    专家感言:

    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畏首畏尾,即使是一件简单事情,缺乏自信的孩子也可能会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做不好。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础。

    3、鼓励孩子,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陈文福总是说,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是父母的重要职责。不管孩子面对什么问题,父母都应该教育孩子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1984年,陈文福因为工作调动,举家从长沙迁到厦门。12岁的陈宇华和姐姐也跟着改读厦门一中。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是陈字华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严重挑战。

    开学那天,陈文福只把她送到校门口,对她说:“宇华,爸爸工作很忙,时间怕是来不及了,你自己进去好吗?”

    宇华就蛮有信心地说:“好啊!”见宇华如此自信,爸爸就拍拍她的肩膀,鼓励道:“相信我们的宇华会克服困难的,是吗?”

    “当然。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时的陈宇华还笑着说。但爸爸走后,她才慢慢知道,这可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言语不通。她听不懂厦门话。

    课间,她的那些新同学们就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起了厦门话,甚至连他们计数用的“1、2、3、4……”都是厦门腔,她一个字也听不懂,根本没办法和同学交流。

    更让宇华没有想到的是,她所渴望听到的普通话,竟然是一个同学一句鄙夷的话:“别理她!她是内地来的,连厦门话也不会说!……乡巴佬!”

    “乡巴佬”这几个字,还有那个同学鄙视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宇华的心,伤害了她的自尊。

    她知道,那个同学是故意说给她听的。

    孤零零地看着欢天喜地的同学们,宇华突然觉得自己孤单极了,甚至可怜极了。她想起了远在长沙的小朋友们,那时她和他们一起野游、逛公园、唱歌跳舞……多么欢快、幸福啊!

    何况那时的她,还是孩子头呢,她的每一句话都会得到小伙伴们的热烈响应和赞同。在小朋友中间的宇华,真的好像众星捧月一般。现在的她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心里怎么能接受呢!

    有好几天,宇华都闷闷不乐:课上课下,她就一个人坐在教室里,闷着头学习;回到家中也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欢歌笑语了,吃完饭就待在房间里看书。她沮丧极了。

    陈文福及时发现了这一点,知道了女儿的苦恼。他承认:一下子从一个自己很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离开了所有熟悉的朋友,听到耳朵里面的还都是自己听不懂的厦门话,不被别人了解、承认……即使是我们大人都很难适应的,小孩子更是难免。

    但他的心情很平静,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对宇华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考验。因为有些东西,是无法逃避的,你只有面对,并且要笑着面对别无选择。

    吃饭的时候,陈文福见女儿闷闷不乐,一句话也不说,气氛有些沉重,觉得需要帮助她从苦闷中走出来了,就说:“宇华,爸爸来讲个笑话吧。”

    宇华兴致并不高,但还是说:“……好吧。”

    陈文福就讲开了:

    “从前有个傻子,平日只知道吃喝拉撒,种地读书一概不会,甚至连1、2、3都不知道,大家都瞧不起他。后来,这个傻子靠着爸爸养活长大。娶了个媳妇,还生了个儿子。没想到,傻子的儿子最后居然考了个状元!”

    听到此,女儿宇华忽然抬起头来,她显然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

    陈文福继续讲:

    “大家都来道贺,说傻子的儿子真是了不起。没想到,那个傻子却拍着儿子的头,说:’你不如我啊!‘

    ”大家都很奇怪,心想你一个傻子,怎么能比状元郎强呢?傻子乐呵呵地说:’我儿子的爸爸是个傻子,可我的爸爸却是个聪明人啊!因为我的爸爸比状元郎的爸爸强,那你们说,我是不是比状元郎强啊!‘

    “大家一听,嗬,你别说,真是很有道理啊!没想到,傻子又对他爹说:’爸爸,你呢?你也不如我啊!‘大家觉得很奇怪,刚才还夸他爹呢,怎么又不如他呢?

    ”傻子说:’你呢,生了个傻子儿子,我呢,可生了一个状元郎的儿子啊!我爹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你们说说,我爹是不是也不如我呢?‘“

    ”哈哈,这个傻子真有意思!“宇华的不快已烟消云散,她笑着说,”好像谁都不如他似的!“

    陈文福看着宇华说:”是啊,傻子是有些自大,甚至有些阿Q精神。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非常积极、非常乐观的心态啊。一个谁也看不起的傻子,居然自己能够看到自己优越的地方,这就了不起。这个傻子,可不是傻子啊!“

    接着,陈文福又说,”当然,这只是个笑话。但在现实中,很多聪明人往往只会看到困难和挫折了,却认识不到自己的优势和前途,妄自菲薄,消沉绝望。这就叫作: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我看,他们就不如这个傻子!“

    宇华不断地点头。看到女儿逐渐平静下来,陈文福切入了正题:

    那你比这个傻子怎么样啊?你现在认识自己了么?是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啊?”

    女儿这才明白了爸爸的真实意图,低下头不说话了。陈文福及时抓住机会,继续说:

    “不错,以前你有很多的好朋友,在同学中也是很有威望的,而现在同学都不了解你、不能接受你,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你还是以前的那个受人喜欢的小姑娘啊,性格开朗成绩好,爱好广泛……只要你的同学了解了你,大家都会喜欢你的啊。难道你就不相信自己能让同学们了解你,你也能了解他们,和他们融合在一个集体中,比以前更快乐、更团结么?我看,你得向那个傻子学习,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以乐观的心态去战胜困难,既然必须去做,就要高高兴兴地去做啊!现在你就是需要这种精神。”

    宇华点头称是,陈文福就鼓励她:“那好,你自己再好好想想吧。我们相信你会恢复乐观的心态,一定会经受住这次考验,克服困难的!”

    结果也的确如此,宇华慢慢恢复了往日的乐观和活泼,主动和同学交流,试着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自己。

    在这种心态下,学校的新生活也就不那么可怕了,宇华也渐渐地被同学们接受了。

    同学们开始主动地接近这个性格开朗、有着许多新鲜想法、并且学习成绩优秀的新同学了,开始用普通话和她交流,慢慢地,宇华又拥有了好多新朋友。

    就这样,不会说一句厦门话的陈宇华,后来还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直到高中毕业。

    4、言传不如身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陈文福认为,快乐的父母,也会感染孩子成为快乐的人;而悲观的父母,也会感染孩子成为悲观的人。

    父母乐观处事的实例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他说:“让我们的父母都来做一个乐观向上的进取者吧,孩子探询的目光正注视着我们,我们只能也必须选择坚强!”

    陈宇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那年,陈文福被确诊患了甲亢。祸不单行,偏偏就在此时,陈文福的事业也受到沉重打击,无缘无故地从一家大商场总经理的位置上被撤了下来,两年时间都没有安排工作。

    陈文福一下子从事业发展的黄金阶段,陷入“无职无权”、“无事可做”的境地,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有一段时间,一向乐观的陈文福明显地衰老了,头上平添了很多白发。全家人都非常担心,怕他由此“倒”下去。

    本来,17岁的宇华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开始陌生的大学生活,新的不适应就已让她有些失落。现在又有家庭的变故,宇华郁闷极了,笑容开始从她脸上消失。

    宇华害怕,一直乐观开朗,并把这种精神教给她的爸爸,会因此消沉下去。如果这样的话,那种一直支持她、鼓舞她不断前进、笑对人生的乐观精神,将会变得模糊、渺茫、毫无力量。

    陈文福就是陈文福,在沉重的压力下他并没“倒”下去,为了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不使宇华对自己所倡导的乐观精神产生怀疑,他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选择了坚强。

    陈文福很快恢复了乐观、开朗的性格。为了提高疗效,增强体质,他经常跑步,并增加了锻炼时间,还开始练起了气功。

    在公司没事可做,他就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金融业务,还炒起了股票。他整天在股市里跑来跑去,看各种各样的资料,认真作记录,没事的时候就埋着头钻研、分析。赚钱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有事情可做,原本空虚、烦躁的生活就这么轻松快乐地打发过去了。陈文福又恢复了昔日的乐观、开朗,笑对生活。

    陈文福坦言告诉家长们,“我一直强调培养宇华的乐观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要做个好样子给孩子们看看。没有了乐观向上的精神,一味地消沉,那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毁灭性的。”言传不如身教,要想孩子怎么怎么样,做家长的必须首先做到。

    如果自己先消沉下去了,整天绷着个脸,动不动就发脾气,那还怎么要求孩子?

    陈文福经常给宇华写信,并在信中开导女儿,不让女儿为自己担心:“事情既然来了,总要接受,发愁也没有用。

    希望你放心,好好做自己的事情。要相信爸爸,也要相信你自己!”

    他在信中还经常和宇华谈自己的新乐趣,比如气功、“物理疗法”,他在医学上无师自通的新“发现”,等等,都写得非常轻松、有趣。

    因为宇华是学经济的,陈文福就在信中称她是小专家,要向她“请教”,帮他分析股票走势。有这样一封信,更是充满幽默风趣:

    “宇华:近来事情颇是不妙。深市、沪市一路飘绿,老爸老妈眼珠发红。务请指点迷津,切记切记,赶紧赶紧。经济学家一定要牢记:我破了产,你就得辍学了……”

    看着看着,宇华就忍不住笑,她想,一般人受到这样的打击是很难承受的,而自己的爸爸却永远是乐观的,很快就摆脱了。

    这就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乐观。

    陈文福的乐观向上感染着宇华,她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并且参加了学校的歌唱团,她还经常组织演唱会,又像以前一样放声歌唱了。

    假期回到家中的女儿问爸爸,何以几十年总是保持这样乐观向上的情绪,是否心里也像脸上笑得一样灿烂?陈文福借机开导说: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的一生,笑着活是活,哭着活也是活,为什么不笑着活呢?利人利己。

    世界上很多人不开心的原因,无非是追求金钱、地位、名誉,有各种各样的野心。我对事业、生活也有追求,但是我也很容易满足。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幸福的家,事业上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不用为吃住发愁,世界上其他的事都不值得自己用快乐去换。”

    爸爸这几句纯朴的话,成了宇华成长路上包治百病的良药,也是她这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礼物。

    难怪宇华会说:“如果你问我,一生中最佩服的人是谁?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爸爸,当然是爸爸了。”

    5、强化自主意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陈文福认为,自主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要,自主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根源。而父母的引导、鼓励则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指南和强化,这在孩子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是同样重要的。

    女儿宇华还很小的时候,看见别的小孩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跑去上学,就一直羡慕得不得了。对她而言,“小学生”这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6岁的宇华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别提多高兴了。

    “宇华真是个优秀的小学生!”陈文福一开始就这样表扬道。

    紧接着,他启发宇华:“宇华,上小学了,所以不能像从前一样,总是玩,还要学习功课呢。你准备怎么做啊?”

    宇华晃晃脑袋:“听老师的话,不搞小动作,做个好孩子。”

    陈文福说:“对!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听课。我看啊,有的小朋友虽然老老实实的,一动不动,也不交头接耳,可其实他在呼呼睡大觉呢,老师的话他根本没听进去。这样做对吗?”

    “不对,要好好听讲。”宇华点点头,还赞同的补充:“也不能东张西望!”

    陈文福借机引导女儿:“第一,要写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要忘了。第二,要复习一下今天学的功课,也就是想想今天学了些什么?老师都讲了哪些题?你是不是都搞懂了?不懂的就再想想……比如今天老师讲了《春天来了》,宇华都听懂了,也会背诵’春天来了,万物苏醒了……‘.很不错。那爸爸问你,’苏醒‘的’苏‘怎么写呀?”

    宇华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心想自己今天还写了好几遍呢,怎么现在就全忘了?她有些泄气,也有些不好意思,红着小脸很着急。

    陈文福就解围说:“爸爸知道宇华本来一定是会写的,就是想不起来了,是吗?你看,很多东西,虽然当初搞懂了,但时间一长,说不定就忘了。是不是应该再去想一想,看一看,不要忘掉,对吧?”

    “对,我会’复习‘的!”陈文福这么一说,尽管一时还搞不明白“复习”究竟为何物的宇华,还是信心十足地大声地说。并自觉地拿出课本,把当天学的生字又写了几遍。

    第二天,学新课文,老师教完了生字后,让宇华读课文。可有好几个生字宇华不认识,红着脸,支支吾吾地念不出来。宇华回家的时候,就有些不高兴。

    陈文福走过来,拍拍她的头:“别灰心,那几个字是今天刚学,你还没掌握……那没有关系的,正在学嘛!宇华现在一定学会了吧?”

    宇华就说:“我都会写了。”

    “那就好么!”陈文福鼓励说。但他话锋一转,“不过,宇华,下次念新课文,还会有别的生字你不认识,那应该怎么办呢?要是今天晚上就把明天新课文的生字先写一写,那明天还会不会有不认识的呢?”

    宇华恍然大悟:“不会,那样就不会了。”

    陈文福又及时引导:“是啊,这就叫做’预习‘,也就是提前学习一下还没学过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好,那我今天晚上就’预习‘明天的课文!”宇华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就这样,在陈文福的指导、鼓励下,宇华每天放学回家,首先把作业写完,吃过晚饭后玩一会儿,然后再复习一下今天所学的东西,预习一下明天要学的课程。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陈文福还要在一边督促、提醒,但宇华渐渐地就养成了这个习惯,不管大人在与不在,每晚都能积极主动地这么做了。

    陈文福在强化孩子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非常注意培养她的创新思维。

    他用做数学题打比方,告诫宇华:

    “如果一个方法费了很大的劲,却怎么也解不出来,那你就不该一味地抱着这个方法不放,而应该想一想,这种方法是不是不行呢?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甚至,一种方法最终证明是可以的,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一点,不能只相信这一种方法,你应该再去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你的思维能力,使你的头脑真正地灵活起来,真正地得到充实。生活上也是,如果只知道学习,就不懂得生活中其他的东西,就不能真正学到更多的东西,就算成绩很好,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学生。”

    陈文福还经常让宇华独自去做一些事情,让她多接触原来所没有接触的事情,在实践中去学习提高,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慢慢形成自己处理各种事情的方法,避免僵化、呆板。

    事实上,这样做的效果是显着的,宇华不仅变得活泼起来,主动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而且常常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主张。更为重要的是,她的自觉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这使她后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受益无穷。

    6、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陈文福在介绍他的教育经验时,常常告诫家长们:

    培养孩子的自信很重要,但家长也要注意不能让孩子盲目自信。还应注意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下面让我们看看陈文福是怎样做的:

    小宇华开始学跳舞了。一天,看完电视上儿童表演的舞蹈节目,宇华也兴奋得跳起来。

    陈文福看完她的表演,就和家人热烈地鼓掌:“真不错啊!”宇华好不得意。

    陈文福又鼓励宇华再表演表演电视中那个小朋友的动作,宇华疑惑地看了爸爸一眼,但还是开始表演了。

    陈文福说:“也很不错呀。”

    宇华就撅起了小嘴:“才不是呢,这个样子丑死了!看,这个样子,手放在这里,像个挠头的小猴子!”

    陈文福也站起来,学着宇华的样子:“像个小猴子吗?我看呀,宇华,你刚才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倒像一只梳理羽毛的小孔雀呢!”

    这么一说,加上爸爸滑稽的动作,宇华被逗得哈哈大笑,情绪也好多了,边唱边跳边说:“是呀,我见过孔雀就是这个样子的!小孔雀!飞啊飞!”

    等她停下来的时候,陈文福问:“现在,你觉得那些小朋友们跳得怎么样呀?”

    宇华的脸就红了,很不好意思地说:“好。”

    陈文福又夸张地学起了宇华创作的动作,故意做了个鬼脸,滑稽极了。宇华笑着笑着,不禁又红了脸:“爸爸,我跳得不好……”

    陈文福停下来,一把把宇华搂在怀里,刮刮她的小脸说:“才不是呢!我看我们的小宇华跳起来啊,像……像一朵盛开的小花朵!可漂亮了!”

    宇华高兴极了,蹦啊跳啊唱啊,俨然像一只可爱的小孔雀,又像是迎着太阳盛开的灿烂的花朵。

    看着宇华那个高兴劲儿,陈文福又适时地问:“那么,明天还去跳舞吗?”

    宇华当即表态:“去!我还要和她们说,她们跳得很好的,就像整理羽毛的小孔雀。另外,我也会给她们跳跳看,告诉她们我跳的是灿烂的小红花。”

    陈文福抓住时机,接着说:“宇华,这就好像是几种颜色,你是喜欢蓝色呢,还是喜欢红色?”

    宇华不假思索地说:“都喜欢啊。”

    陈文福又问:“宇华已看过彩虹了,你想,要是只有一种颜色,还漂亮吗?”

    字华回答的同样干脆:“那才不漂亮呢。”

    陈文福就进一步开导说:“对啊,只有把几种颜色配在一起,那才漂亮呢!就像大自然,有花啊,草啊,山啊,水啊,有好多好多东西,才有趣,才有吸引力。

    你们同学之间也是啊,这个小朋友说这种意见,那个小朋友有那种说法,其实都是很有道理的,各有各的好处,就像小孔雀和小红花一样。不能说人家的意见不好,当然她们也不能说你的不好,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自己才会不断进步。”

    直到多年以后,已是华有信息公司CEO的陈宇华,每每谈起父亲的循循诱导和良苦用心,还禁不住满心的激动:“虽然,我的父亲注重培养我的自信,培养我靠自己实现愿望的能力,但他始终引导我注意别人的意见。”

    其实,只有把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互相参正,对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正、补充,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信,真正达到自己的愿望。

    家教名家名言

    家长要经常让孩子独自去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多接触原来所没有接触的事情,在实践中去学习提高,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慢慢形成自己处理各种事情的方法,避免僵化、呆板。

    --陶行知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影响正常的学业,根本不让孩子阅读课外读物,这并不好。其实知识之间都有关联,知识储备越多,越有利于孩子学习各门功课时的深入理解。当然父母要给孩子讲清道理,指导他们选购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普及读物和学科参考书,大人也要读一些,也可以与孩子讨论,互相促进。

    --卢勤

    孩子学习好比过河,高效的学习方法好比桥和船,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就永远过不了河;同样,不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孩子就很难将学习真正搞好。

    正确而实用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是自觉主动地学习的孩子应该掌握的学习武器,是孩子通往学习成功的“金色桥梁”。

    --孙云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