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司徒美堂-美堂老人在颐和园的寿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司徒丙鹤

    1955年的农历三月十一日,是司徒美堂先生的89岁寿辰。按照中国古例的“拜九”习俗,亲友们就在这一天为美老举行“90大寿”的宴会,地点设在北京颐和园排云殿下的介寿堂,筵开20多席。前往祝寿者计有中央和北京的党政首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侨胞友好、社会人士约300人。

    事前一月,老人鉴于当局有不提倡“拜寿”之说,本来想躲在颐和园“避寿”,我随侍在侧,泛舟迎春。但到底没有避成,海内外贺电贺礼纷至沓来。美老跟我商量,于是喜气洋溢,分别在北池子83号京寓及介寿堂内,接受来宾的登门道贺。老人兴奋地说:我司徒美堂一介洪门,幼年丧父,14岁飘流美国,17岁加入洪门致公堂,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枪林弹雨,以身许国,九死一生。幸逢祖国解放,奉毛泽东主席电邀,自美洲赶返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生活京华,活到90岁,对人民没有贡献,不敢言寿。今天能在这个重归人民的金碧辉煌的御苑与各首长及亲友欢叙,真是厚幸。

    这一日,我站在介寿堂门口,忙于招待嘉宾,应酬之事,及来宾名单,日久淡忘,唯有数事印象甚深:

    第一,中央侨委何香凝主任虽体弱不能前来,但亲书寿字及牡丹图各一,嘱方方、庄希泉、庄明理、李铁民等副主任偕侨委干部几十人到贺,情意拳拳,感人至深。

    第二,原国民党十九路军抗日名将蔡廷锴是美老“打天九”叶子戏的对手,京中有暇,偶作游戏。蔡在上海抗日时,美老发动美洲华侨捐献甚多。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蔡亡命美国,有人欲加暗害,乃由美老的致公堂手足保护周全,平安游历各埠,两人友谊甚笃。在几十年的政治斗争关键时刻,时有劝勉,最后共会于京华天安门上。蔡将军的到贺,美老特感亲切。蔡以“美堂伯”称之,美老则回呼之为“贤初”(蔡将军的字)。中国致公党的陈其尤主席,拜寿时互称“大哥”。民革李济深主席称“美堂先生”。其实据美老与我交谈,蔡贤初、陈其尤、李济深过去亦均为“洪门兄弟”。

    第三,孤桐先生章士钊,自撰七绝一首,亲书立轴,偕黎明晖女士前来拜寿,寒暄毕,即辞席未赴宴。七绝后两句云:“吾徒海外飞扬遍,此是开山第一人。”美老读诗后十分高兴。他们相识于抗战期间的重庆,又重逢于和平后的上海,今日拜寿,始知孤桐先生亦是“洪门人士”,而且尊之为“开山”老大哥,意义重大。

    第四,谢老赠木牛。中共“五老”之一,内务部长谢觉哉,1950年美老的《旅美69年》一书出版时,曾为之作长序,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谢老很佩服美堂先生敢作敢为、不畏权贵的侠骨风格,特制木牛一只作为寿礼。美老深体其意,是勉励自己继续甘当老黄牛,为人民服务。美老去世后,此木牛为我保管,“文革”时被造反派砸烂,使人悲愤。

    第五,王莹归国。30年代上海著名电影明星王莹,乃爱国进步女性。40年代从重庆赴美学习,在纽约拜会了美老,被认作“契女”,得到老人各方面的帮助。1955年春,王莹偕夫婿谢和赓同返北京,正在等候分配工作。忽然登门祝寿,使美老有亲如骨肉之感。王莹说:她正在与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合著一部书,准备在美国出版。美老兴奋地祝其成功。在介寿堂大院合照留念。可恨“文革”期间,江青害怕王莹揭发她在上海的丑史,乃加以迫害致死,至今连尸骨也不知下落。闻王莹此书已出版,在国内译成中文。

    第六,著名画家司徒乔手绘贺礼《三个老华工》,上书绘画经过。据云:“郑进禄(香山人)、李东号、汤心海(新会人)三华工,因农村破产,1897年10多岁时被卖猪仔到檀香山附近小岛当农奴,干了50多年,没有娶妻,现在眼瞎腰弯,丧失劳力,被洋老板赶出农场,流落街头,由当地中华会馆资助回国。”三个老华工恰巧与司徒乔、冯伊湄夫妇同乘“威尔逊总统”轮船回香港。司徒乔向三华工询问华侨血泪史,特素描三人头像,刊于香港《大公报》,控诉卖“猪仔”的罪恶,轰动了新闻界。今日司徒乔在画上再书“为美堂五公献寿”七字,作为贺礼。美老去世后,此画本悬我的客厅,后由司徒乔夫人亲自登门,借去展览,日久未还,中经“文革”浩劫,不知尚在人间否?司徒乔夫妇和司徒美堂老人先后去世,思人忆画,为之怅然。

    拜寿后,我陪美老园居半月,尽情地游览颐和园的风光。园内白天游人万千,早晨和入夜,则十分安静,湖中的水鸟,林中的长尾绶和黄鹂都在自由地游嬉和飞翔。我们在垂钓中还见到陈毅将军及黄炎培、郭沫若等人。登排云殿望去,昆明湖边的长廊、石舫、玉带桥、铜牛,远处的玉泉山古塔尽在眼底。湖水如镜,香花扑鼻,的确把人陶醉了。这是美堂老人的最后岁月。一个月后,美堂老人就与世长辞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