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都有着爱祖国爱家乡的共同心愿,有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兴办华校,就是这种心愿的表现。司徒美堂到美初期,那里的华侨社会仅有乡塾启蒙文化。老一辈的侨胞,从祖国放下犁斗和扁担,就来美国谋生,大多数人是文盲或半文盲,写一封家书,也要跑去找人帮忙,对由祖国寄来的家信也看不大懂……这种苦闷,一言难尽。在海外举办华文学校,使土生华裔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才不致数典忘祖,不致与当地人同化。而且办华校和组织侨团、成立同乡会、举办《华报》是华侨社会得以存在的重要环节。美堂抱此认识,就不遗余力地发动和协助当地华侨创立了很多华校。他当了许多华文学校几十年的老校董。这些华校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完备,陆续建立起来的。
美堂在波士顿洪门致公堂工作时筹建了当地的“广华华文学校”。一些收入较好的华侨,一年要捐几十块美元给该校做经费。广华学校建有自己的校舍,学生逐年增多。
1905年,美堂到纽约了解到该地侨生很多,还没有华文学校,侨生不懂中国历史和文字,读的是外文,说的是夹杂着一些四邑话、广州话的英语。美堂同当地华侨商量,又介绍了在波士顿办华校的情况和实践的经验,后由纽约华侨工商总会(即安良堂)的一位负责人捐助筹建经费5000元美金,在纽约唐人街建立了一所“中华公学”。还建了校舍,增设了中学,约有学生400人。有的侨生白天读外文学校,还有的侨生白天要做工,该校就增设华文夜班,以适应实际。这种华校的举办对侨生家长有很多好处,侨生可以帮助家长写信,帮助家长经商算账。侨生有了中华文化,养成了中国人的良好生活方式,爱祖国,敬长辈,朴实有礼貌,这对华侨社会的互助互济起着良好的作用。影响所及,美国东部各大小城市都设立了华校;加拿大、古巴、墨西哥、巴拿马、檀香山等地的华文学校也相继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