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风情谭-银回回壶的黑色幽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西门庆死了,孟玉楼改嫁李衙内,当年富婆将昔日陪嫁又全部带走,只留下一时银回回壶给西门庆的墓生子孝哥儿当玩具。李良回回壶是什么壶?为什么说银回回壶不是茶壶?这需要了解穆斯林民众的生活习惯。兰陵笑笑生到底想用银回回壶传递什么信息?

    孟玉楼的南京拔步床出现在小说开头,她另一件小物品银回回壶出现在小说结尾,小小银壶有深刻哲理寓意。

    布商杨宗锡死后,他的两位嫡亲长辈都想借操纵其遗婿婚事捞便宜。他的舅舅张四想将孟玉楼嫁给尚举人;他的姑娘则将孟玉楼再嫁看成安排自己终老大事的手段。西门庆为了钱财抢娶孟玉楼,首先收买了杨姑娘,用杨姑娘对付张四。当西门庆派人来杨家抬孟玉楼的财物时,两位长辈互揭老底,热火朝天对骂。张四骂杨姑娘是“凤凰不落无宝地”图财,杨姑娘骂张四算计少妇嫩妇的财产;张四骂杨姑娘是一头放火一头又放水的老咬虫、嚼舌头老淫妇;杨姑娘骂张四是没廉耻的老狗骨头、老花根、老奴才、老粉嘴……众人围观,乐不可支。西门庆派来的小厮伴当、众军牢乱中取胜,“赶人闹里,七手八脚,将妇人床帐、装奋、箱笼、搬的搬,抬的抬,一阵风都搬去了”。这段描写经常被研究者当作《金瓶梅》世情描写典范拿出来剖析。

    西门庆死了一年,孟玉楼在上坟时跟知县儿子一见钟情,接受李衙内求婚。李知县派许多快手到西门府抬孟玉楼的床帐嫁妆,宛如再现西门庆借兵卒到杨家抢孟玉楼箱笼场景。兰陵笑笑生笔尖轻轻一荡:“玉楼止留下一对银回回壶,与哥儿耍子,做一念儿,其余都带过去了。”

    “银回回壶”这件似乎普通生活用品的出现,是写颇有心计的人物孟玉楼的点睛之笔,更是《金瓶梅》布局讽世大章法。

    那么“银回回壶”孟玉楼上坟时跟知县儿子一见钟情,接受李街内求婚。是什么?陈诏先生在《金瓶梅小考》一书中解释为阿拉伯银质茶壶:“按明人著作中,凡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东西,均加‘回回’二字,如回回教、回回历、回回青、回回石头等。此处写‘银回回壶’,或者是来自阿拉伯国家的银质茶壶,或者是我国自制的阿拉伯国家式样的银壶。”陈诏先生的《金瓶梅小考》多有建树,但解释银回回壶是阿拉伯茶壶,却是不熟悉回族生活习惯的误读。小说本身写得明白,孟玉楼的银回回壶是留下“与哥儿耍子”。穆斯林家庭最讲究的礼节之一就是饮茶,连第一杯茶给谁喝都有严格规定。茶壶绝对不能拿给孩子玩儿,茶壶也不成对。孟玉楼拿给孝哥玩的“银回回壶”,是冲洗下身的净壶,用大白话说就是洗屁股的。穆斯林民众特别讲卫生,按伊斯兰教习惯,信徒净身有大净小净之分。大净,是到清真寺礼拜前全身沐浴;小净,是在家里拿净壶冲洗下身。净壶形似茶壶却绝非茶壶。

    “银回回壶”成了孟三娘留给孝哥的念想,而孝哥其实是西门庆再世为人,多有反讽意味!孟玉楼的日常生活用具都是银制,可以想象布商遗婿有多少值钱物品,但她留给西门庆继承人的唯一财宝,竟是一对用来冲洗下身污秽的银净壶!这简直有点儿黑色幽默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