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差不多是半个世纪以前的往事了,然而一切仍好像发生在昨天似的。如今远在英伦三岛,又经程君永江书信相邀,写点回忆。王勃诗中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片断的陈述,颇不足以写尽绵绵友情的深厚。
三十年代初期,程氏由欧洲考察戏剧回国,那时“程艳秋”的名字在报上已公开声明改为“程砚秋”了。某次文酒之会,我也应邀参加。同座中有梅畹华、金仲荪、陈墨香、袁守厂、张体道诸位先生。饭后,有人提议请程氏唱一段,由我操琴。记得那天是在北平西城绒线胡同蓉园饭庄小宴,程氏唱的是《红拂传》,这是因为我当时正在学习拉《红拂传》里的“每日里在相府承欢侍宴”的一段,比较有把握托得严,演唱完毕,我获得程氏的赞许,心中分外高兴,这是我第一次和程氏见面。
过了一两个星期,程氏到燕京大学(即现在的北大)来看我,轰动了整个宿舍的同学们,消息传出,邻近各宿舍的同学们亦蜂拥而至,争看程氏本来面目,把宿舍挤得水泄不通。从此,我每星期进城,常去听程氏在家吊嗓子。有了这样宝贵的机会,更增加了我学习的兴趣。他的唱功吐字,抑扬顿挫,别出心裁,树立了程派的典范。每年寒假暑假,程氏常来我家看我,彼此以兄弟相称,我称呼他“四哥”,他叫我“大弟”。除了聊天,常用二胡研究唱腔,一个下午,在欢乐中极快地度过,常常同吃简单的晚饭,才互道珍重相别。
程氏在台下是才子,在台上是佳人。我每次看戏,总先到后台去看他扮戏,可是他常说,后台是厨房,最好不来,这是因为后台化装室简陋不堪,形容为旧时的厨房,颇形象化。从他开始洗脸到预备穿戏装,真可说是变了一个人,我这才赶到前台去看戏。有一次我去晚了,他已穿好戏装,那天上演的是《文姬归汉》,盛年时代的程氏,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古装美人,他身材虽然高大,穿上戏装,却极为得体,一出台帘儿,戏台上的边光一照,仪态万千!
西洋的歌剧只重唱,话剧重话白,芭蕾舞哑口无言的跳,而京剧综合了唱做念打,合为一体,因此对演员的要求就更高。才难之叹,不自今日始,旧时北京老话“三年准出一位状元,十年不见得出一个‘戏子’”,真个不假。
程氏在四大名旦中,年纪最轻。在旧社会中,面对同业的竞争,没有国家的照顾,每每遇到利害冲突,同行多半是冤家,因此能够独挑大梁历久不衰的艺人不多,加上生活的压力,贫穷现象的普遍,自生自灭,风雨飘摇。因而想到农历年终的窝窝头义务戏,由名角汇演,将售票所得救济同业的一幕,程氏是当仁不让的。记得某次第一舞台上演这类义务戏,程氏因伤风,嗓音失润,后台的取暖设备又很糟,他仍然不顾一切,奋力出台,台缘儿特佳,观众仍然一致欢呼喝彩。
程氏个性坚强,内心仁慈,任侠重义。曾同我数次拜谒西山罗瘿公先生的坟地,屡述当年受罗公知遇,如获重生。他的书法从张猛龙碑入手,加以变化,写出来厚重纯朴,颇似他的性格。他送我的扇面,写“身归国兮儿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饥……”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炮火之中。我辗转到了土耳其之后,他又赠我亲书条幅,写的是杜诗《石壕吏》,下款是“写于青龙桥金家花园”。
谈到程氏演技,修养功深,内心表演,引人深入剧情之中,自不待言。他的跑圆场和水袖功夫(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等)的纯熟技巧,是因袭,又是创新。他常说,没有因袭,好像没有根的花树,也就没有规矩,在规矩内变化,然后脱颖而出,才是创新。这透彻的理论,极为可贵,也是后学的发展途径。
程派剧目中有不少新戏。和他合作的编剧家前有罗瘿公,后有金仲荪,加上陈墨香、翁偶虹诸位先生匠心独运,创造了不少适合程氏的格调与戏路的、词句雅俗共赏的新戏。其中最享盛名的有《金锁记》、《文姬归汉》、《春闺梦》、《荒山泪》、《青霜剑》、《鸳鸯冢》、《锁麟囊》、《玉堂春》、《汾河湾》、《御碑亭》等等。提到《御碑亭》,想起当年程氏和谭富英,应胜利公司邀请,灌制《御碑亭》唱片,我在场聆听,忽然程氏想到有小妹的两句唱没有人唱,临时邀我唱这两句,当时只好应命。唱罢,琴师周长华说“想不到您的小嗓这么好”,如今每听一遍,觉得珍贵异常。
程氏吐字工夫极深,是从昆曲中打下的基础,记得他演《琴挑》,在静穆中显着柔和美艳,好像古画中的美人下界一样。
平日在闲谈中,他总觉得“戏子”的社会地位低。学戏的人,环境与条件都极差,学戏的多半是穷家的孩子们,受尽旧社会传统的轻视与压迫,进了科班,挨打受骂,更是家常便饭。而且剧团和后台的组织,还顽固地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陋习与缺点。尤其在考察过西方社会戏剧界的一切后,更加强了程氏改革的决心,同时,他也常常间接地暗示我应当为改革尽力。一来二去,某日程氏跟我说起戏曲学校焦菊隐校长不久要到法国去留学,已邀请金仲荪先生当校长,想邀请我担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经过数次磋商和考虑,就决定下来了,程氏非常高兴。那时戏校地址在崇文门外木厂胡同。
我接办戏校后,不久,程氏独力买下椅子胡同的房子改建,历时一年,校内有学生宿舍,实验戏台、课室、练功室等设备。一九三六年计划组织剧团参加一九三七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内定剧团成员有俞振飞、宋德珠等。在准备期间,由我先到巴黎接洽演出的一切事宜。临行前,预定在上海上船,程氏到沪相送。离别总是痛苦的,何况又是初次出国。搭的是法国邮船。到巴黎后,开始商讨演出事宜,经过往返磋商,差不多要签约了,正在这个紧要关头,发生了一九三七年的卢沟桥事变,剧团停止出国。这对程氏是意外的挫折,也使我从此就飘徙在欧洲、印度、澳洲等地讲学,最后来到了英国。如今回顾,真是不堪回首啊!
忆程、悼程诗词
异国飘零中,怀想当年,填词作诗聊解离忧而已。
桃源忆故人
一九四七 谦斋
异乡离乱空回首,凄绝知音谁佑?何忍梦中邂逅,热泪沾襟袖。千年逆旅空奔走,鬓发层霜堆就。云外海天情厚,万遍吟红豆。
悼程诗
时在澳洲
(一)忆昔交亲在旧京,我年十九嗜新声。
携手故园占险韵,匠心绝调喜严评。
空庭月冷魂何在,子夜风清梦里迎。
热泪满襟无限恨,悠悠生死意难平。
(二)昨夜梦中唤程郎,细施粉墨好端详。
萧瑟秋声吹落叶,翩翩舞袖送幽香。
童年感遇存知己,世变相违剧悼亡。
寂寞天涯归未许,含情北望最神伤。
(三)乘兴留声今怕听,三人共唱御碑亭。
久别忽惊双鬓白,遗容默对一灯青。
送迎丧乱悲身世,扬抑程腔树典型。
孤冢长埋千古恨,怆怀何忍再丁宁。
(四)哽塞仓皇唤奈何,哭君先逝太酷苛。
妙曲低回遗绝响,悲风悽恻绕铜驼。
伤心忍看荒山泪,断梦愁听斩窦娥。
无限悲思成呓语,不堪夜夜醒时多。
(五)误堕轮回尘网间,欧游旧话念三年。
我羁荒洲归未卜,君埋故土恨难填。
歌哭离乱才半世,生死姓名满大千。
劫后偷弹惟涕泪,月明两地空心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