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提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在此章中提出:“刚暴之人的下场都很可悲,我以此来作为施教的张本。”这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至理名言。
何为强梁者?凡斗狠、逞勇、蛮干、固执、横行等,都属于强梁者。项羽的自傲、狂野、豪放、火暴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他乌江自刎的结局。三国时期的鬼神武将吕布,如果纯论武力,天下几乎无人可出其右。可是,相比项羽,吕布更多了蛮勇、自私自傲、自负、目中无人以及反复无常。那个乱世无疑是枪打出头鸟的局面,这时候吕布很不适时的出头,天下无双的武力以及自负的性格也注定了他提早离去的命运。项羽和吕布,同为失败者,更讽刺的是造成他们失败的都仅仅是因为性格使然。
看武侠小说,都知道武林中人好斗、争强,为了一本武功秘笈,为了天下第一之名,而争得你死我活。却不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所以永远没有第一,没有最强。
孔子对“强”有何见解?《中庸》当中提到子路问“强”。子日:“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子路刚勇威猛,耿直好勇,喜胜好强,他向孔子问强。孔子说:“你是问南方之强呢,还是北方之强呢?或者是你所需要的那种强呢?通过宽厚柔和的途径教育别人,对于那些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的人不加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君子应当具备这种素质。睡觉时头枕着兵器用铠甲当席子铺在地上,死了也不后悔,这是北方的强,强者应当具备这种素质。所以君子与人和睦相处但又不迁就别人,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啊!国家有道时,不改变自己一贯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无道时,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
孔子在此借南北两地的地域差异而比喻两种不同的境界。
“南方之强”,南方属火,火者文明之象。因南方气候温和,多潮湿,多雨水,因此借南方比喻偏于温柔之强,用宽和温柔以教导百姓,对待他人,对于无道之人,不予回报,故日“仁者无敌”。
如佛家以慈悲为本,普度众生为怀,行忍辱波罗蜜,不存报复之念,又不馁自强之心。耶稣博爱主义,替仇人祷告,如此之强,已居于充实光辉之境界,为君子人也。故日南方之强,君子居之。
“北方之强”,北方属水,天气严寒,冰天雪地,冰凝雪冻,因气候而铸就刚勇凌厉的北方性格。这类性格,刚勇耿介,宁死不屈,宁折不弯,暴虎冯河,死而不悔,以盔甲为垫席,以刀枪为枕衾,死不足惜。子路即属“北方之强”,孔子一向不主张子路的这种奋不顾身的强。这种强,内刚外亦刚,内强外亦强,这类强者耿介彪正,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人格可敬,人品可嘉;但不善保护自己,不善谋划,凡事凭一腔热血,奋然前行,计其功而不计其利。就如水性一发,则横流泛溢,力强而势难遏。
真正的强应该是合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发挥水火既济之功,刚健中正之大道,经过充实光辉之境,至于大化圣神之域也。“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国无道至死不变”,内藏刚强,外示浑厚,和谐相处,但不同流合污,即便有时“同流”,但绝不随俗而“合污”,遗世独立,耿介不迁,中流砥柱磐石般的坚定而不偏倚。邦有道则仕,邦无道或仕或隐,但自己内心的贞节,内心的主张,骨子里的真性绝不改变。内方外圆,内刚外柔,虽有外圆外柔之权变,但绝不改变内心之方正,内心之刚直,这就是中庸之强。这类强也是“君子居之”。
《道德经》云:“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滋养过盛就快遭殃了,俗话说:“早熟早烂。”对人、对社会发展来说都是一样。
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就像激素注入人们的观念当中,快速地催促人们欲望膨胀、纵欲享受。所以,今天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在激素作用下非正常地生长着。
这个道理用于企业也是一样,英国的沃达丰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其发展迅速令人惊叹,其网络直接覆盖26个国家,并在另外31个国家与其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网络服务,全球用户超过1.79亿,拥有世界最大的移动网络。结果公司2005年出现严重亏损,总裁面临下岗。“木强则烘”,树木长得好,就面临被砍伐的危险。换句话说,壮大得越快,危险就到来得越早。中国的古训告诉我们“月盈则亏”。
“兵强则不胜”,想以武力、强权来征服天下、人心,结果一定是失败。帝王好勇的结果,则必然会穷兵黩武,以残杀侵略为能事,那就弄得生灵涂炭,造成社会、国家、人类的大祸害了。
老子日:“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正是有希特勒、东条英机等这些战争恶魔的丑行,使千万人的生命葬于兵燹之中。
什么是最有前途的?不是成长的大树,不是威猛高大的壮汉,更不是耄耋老者,而是幼芽、嫩叶和小孩,他们的前途无限光明,充满希望,过于强大的东西总是不能持久,咄咄逼人的东西已经是开始走向坟墓,光芒四射因为它在爆炸。
老子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且刃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出生的婴儿身体柔软,可是人死之后身体却变得僵硬。草木在刚长出来的时候是柔嫩脆弱的,死后则变得枯槁。“柔弱”象征生命旺盛,“坚强”象征衰竭。草木刚刚发芽,娇嫩、柔弱,但生命力顽强,可以破土而出。可是,当秋收季已过,庄稼地中一片萧索,草木成熟结出果实,秸秆却枯槁倒下。由此可见,“柔弱”就是生存之道,“坚强”就是死亡之初。老子通过大自然之道给我们一种这样的提示:“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
婴儿虽然柔弱,但体内有太和之气,孩子刚刚生下来手握拳头,刚劲有力,哭一整天,声音还是高亢、嘹亮。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太和之气渐渐减少、消失,由于尘世的染著,体内充满了暴戾之气。每个人都发过脾气,即使表面没有发作,心中已然有一股无名之火、暴戾之气在运动,当这股气在我们体内运行之后,我们由心到身都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我们发过脾气之后,会觉得手脚冰凉,浑身无力,血气倒涌,失去理智,是不是这种感觉?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学守柔,让体内充满太和之气,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祥和、喜悦。
柔胜刚,弱胜强。坚硬的东西容易坏,而柔软的东西却容易生存。如美玉坚硬、冰冷,虽然光滑、无瑕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如果一旦小小失手,则美玉必碎无疑,因为它太过坚硬。初生柳枝,柔软、细嫩,想折断它,很不容易,但是到了叶子落尽,干枯、坚硬之时,只要稍稍用力,就可以听到枝干折断的声音。人年老力衰之时,满口牙齿脱落,而舌头却依然存在,这便是舌存齿亡的道理。一场强劲的台风,可能刮倒树木、房屋、电线杆,可是柔弱的小草却能活下来。“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树叶柔弱总是挂在树的上端,而树干庞大却深埋在土里,这就是强大居下,柔弱处上的道理。
圣人不是否定勇,更不是让人类不要有勇,而是崇尚一种大勇无勇的至勇境界。北宋苏轼《留侯论》云:“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提出了“匹夫之勇”与“大勇”两种境界,一般人在面临侮辱和冒犯时,往往一怒之下,便拔剑相斗,这谈不上是勇敢,只是匹夫莽撞的行为。真正勇敢的人,在突然面临侵犯时,总是镇定不惊,而且即使是遇到无端的侮辱,也能够控制自己的愤怒,这是因为他的胸怀博大,修养深厚。
勇的境界可分为:小勇、中勇、大勇、大大勇、大勇无勇,大勇无勇即至勇。
小勇:匹夫之勇,逞强好胜。墨子谓骆猾厘日:“吾闻子好勇。”日:“然,吾闻其乡有勇士焉,吾必与斗而杀之。”墨子日:
“天下莫不予其所好,夺其所恶。今子闻其乡有勇士而斗而杀之,是恶勇,非好勇。”墨子对骆猾厘说:“我听说你是个勇士。”骆猾厘说:“是的,我只要听说乡党中有比我本领大、武功高者,必要向他挑战、较量。”墨子说:“世上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对于自己所爱好的,就加以保护、照顾,而对于自己所厌恶的,则扬弃或者销毁。现在你听到哪里有勇士就去杀他,这是恶勇,而不是好勇。”像骆猾厘这样的“勇”,恐怕不在少数。现在的青少年崇尚“拳头文化”,谁的拳头厉害,谁就厉害,谁的骨头硬,谁就是硬汉。
孟子日:“夫抚剑疾视日:‘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手握利剑,口中大喊谁敢挡我!这就是匹夫之勇。
中勇: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殷雪梅,原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高级教师。她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2005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一、二年级的数百名学生前往影剧院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归校途中,原本空荡荡的马路上突然出现一辆小轿车,飞驰而来。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殷雪梅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张开双臂,奋力将六名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不及躲闪的她却被飞驰而来的小轿车撞出二十多米远,壮烈牺牲。
2004年2月22日晚,正在休假的武警某班班长谢二亮途经一处,发现八名持刀歹徒正围殴一名瘦小青年,他先用身体护住被打青年,并制止歹徒行凶。歹徒挥刀向他猛砍,谢二亮奋力反击,身上多处受伤,血流如注,但赤手空拳的谢二亮凭过硬的军事技能仍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掩护受害人脱身。当发现一名持刀歹徒追赶受害人时,为保护青年,他纵身从二楼跳下,追赶歹徒,血洒百米长街,终因伤势过重昏倒在地。巡警当场抓住两名歹徒,其余歹徒亦落网。谢二亮被送医院抢救,全身被砍15刀,左手三根筋骨被砍断,缝合54针。这些都是为了他人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勇者行为,非常值得敬佩。
大勇:为国捐躯,舍生取义。古有烛之武退秦师、屈原殉国、霍去病忧国忘家、苏武牧羊、张巡守城抗叛等,他们为了救国,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日:“孔日成仁,孟日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无几愧。”更在其就义身后留下了这样气壮山河的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本人很诧异这个中国人怎么能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解剖的结果是杨靖宇将军的胃里除了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生取义,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表现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勇!
大大勇:坚持真理,舍去生命。《孟子·尽心》云:“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耶稣是为真理而献身的人。他知道,从他传道的那天起,“犹达斯之吻”便等待着他,他将被钉上十字架。他有过动摇,但为了真理,为作世人的赎价,为了唤醒人沉睡了的良知,他依然走向加尔瓦略山。为了真理为什么要遭如此迫害?耶稣在十字架上问世人,但他为世人祈求:父啊,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是什么。耶稣传了三年的教,被这世界不容,在三十三岁便英年早逝。反思耶稣的死不禁想到一段对话:比拉多审判耶稣时问他:“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我是王,我为此而生,到世间是为真理作见证。”比拉多却说:“真理是什么呢?”是啊!不知真理为何物的时代不需要耶稣。但耶稣正是冲着这世界的不明真理的情形来了。他说:“我来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因为你们明白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因透彻真理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这真理就是一条新训示: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大勇元勇:守柔日强,战胜自我。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宋国匡城,被宋人误认为是恶霸阳虎而围攻起来。孔子一个人坐在那儿,耳听着外面的兵刃之声,弦歌不辍,唱着歌。这时,他的大弟子子路慌慌张张进来,一看老师还这样,就问他说:“您还有娱乐之心啊,外面这种状况,咱们有性命之忧了。”孔子淡淡地说:“子路啊!你过来,我告诉你。你看看我这个人啊,我躲避穷困之境,我躲了很久很久,但是我没有躲开,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我的命。我也求通达,我求通也久矣,但是也没得到,为什么呢?这是时运不好。你要知道时运如何,心中有所秉持,这样才能够突然之间有大难当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瞬。”心中有镇定的勇敢,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他安慰子路说:“你就少安毋躁,在那儿待一会儿吧。我知道我的命数如何,这事你不必恐慌。”过了一会儿,果然有带着兵甲的人进来了,对孔子说:“对不起,我们搞错了,我们围的是一个叫阳虎的人。”阳虎的面貌跟孔子的面貌有点相似,所以弄错了,把孔子当做阳虎了,原来是一场误会。
子日:“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一个人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这是渔夫之勇;一个人在陆地行走不避猛虎,这是猎人之勇;而一个人在白刃相交于前,能视死若生,这是烈士之勇。临大难而不惧,这叫圣人之勇。这正是知天命而临危不变色的圣人之勇。
子日:“知耻近乎勇。”孟子日:“羞耻之心,人皆有之。”犯了过失而能勇于承认及改正,是勇者。孔子的学生颜回可以不贰过,就是有这样的勇气。
子日:“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治理天下国家难不难?太难了!据说在大清王朝雍正年间,有个叫李卫的,他大字不识几个,却为人正直,还天生不怕死,他最痛恨那些欺压老百姓的贪官污吏。他小时候,看过一出戏是钦差大臣可以先斩后奏杀掉那些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那时,他就想当钦差大臣了。他虽然不是什么皇亲国戚,也没有通过什么科举考试,却碰巧被皇帝重用,当真地做了大官。有一次,雍正皇帝问他:“李卫呀,你看朕应该如何治理天下啊?”李卫说:“启禀皇上,依微臣看来,吏治不清,国家难安;贪官不除,国家难富啊!”“依你看该当如何清理吏治?又该当如何除掉贪官呢?”“微臣看,清理吏治必先清除贪官污吏。为官者清,才能倾心为国家效力,才能真心为民办事,才能为民所拥戴,民安方能国泰啊。”“你又如何除掉贪官呢?”“依微臣之见,皇上把所有官员都叫来,背过脸去排成一排,隔一个杀一个,不但不会杀错,还能有一半的贪官污吏没能清除呢。”……虽然是笑谈,却也说尽了天下国家难治之状,帝王的责任与忧虑。
“爵禄可辞也。”放弃官爵俸禄难不难?也很难。但是,也有许多人做到了。自古就有许多因国无道而辞官归隐者。晋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放弃了彭泽县令的职务,回到了庐山山脚西南部的老家。不久他作了一篇《归去来辞》赋。在这篇文赋中,那种从囚笼中放飞而出的欣喜心情,三千里外,一千六百年后晰可闻见。
几千年来中国众多士人对官场的渴求、眷恋、嗜爱以至于有种种不堪入目的表现,他的姿态却是对官场极度厌恶。他四十四岁那年,一场大火将他的家焚毁一空。此后,他的家境日下。终年辛劳,竟常常弄到难以糊口的地步。但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依然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躲避政治和官场。他的晚年贫困而又凄凉。他有时甚至出门乞借粮食以度时日。但他仍然写诗,仍let钟情于自然与田园。
西汉的严子陵,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两人白日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当时因朝廷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回到余姚,隐居不出。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处寻访。有人发现他反穿着裘皮袄在湖泽中钓鱼。光武帝急忙派遣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人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决然回绝。光武帝没法,便亲自到他的住处去请,岂料他竞躺在床上假寐不起。光武帝走到他的身边,抚着他肚腹道:“你这个怪人,难道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他忽然翻身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也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肯出去做官。读书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光武帝听了直摇头,说:“子陵,我终究不能说服你吗?”然而,光武帝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
他虽被安置在富丽堂皇的深院大宅,却绝不肯与朝廷显贵往来。
光武帝去拜访他,他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对他没有办法,说他是“狂奴故态”。一天,光武帝把他请进宫中,促膝谈心,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严子陵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光武帝听他论古涉今,说理精辟,喜得眉飞色舞。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光武帝就留他同床睡觉。严子陵也不推辞,躺在御床上,叉开双腿沉沉人睡。睡到半夜,竞把一条腿搁到皇帝身上。光武帝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次日清晨,严子陵还在梦乡,光武帝就起了床。只见钦天太监惊慌失措地闯进宫门,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发现有客星冲犯帝座,恐怕于万岁不利,特进宫面禀。”
光武帝沉思片刻,忽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哪里是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朕与好友子陵昨夜同床而眠,他的一条腿搁到朕身上了。”从此,严子陵这个“客星”的雅号就名扬四海。他家乡的陈山被称为“客星山”,桥被叫做“客星桥”。如今还保留在余姚四碑亭的严子陵碑文中,也有“依然城郭客星高”之句。光武帝十分钦佩严子陵的人品才学,要他担任谏议大夫。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后来干脆不辞而别,返回故乡余姚隐居。
“白刃可蹈也。”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现在不怕上刀山、下火海的大有人在,许多年轻人以为追寻刺激、不怕死,就是勇者,为了追寻这样的刺激,他们在生与死的边界徘徊,我听说的“死亡游戏”就不在少数。真是无知者无畏啊!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实相的智者,就开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了。
“中庸不可能也。”守住自性中道非常难。子日:“人皆日予知,驱而纳诸罟鹱陷阱之中,而莫知之避也;人皆日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被赶入网罟陷阱之中,却不知道躲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有智慧,但是找到了自性中道,却连一个月也坚持不了。子日:“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颜回是唯一得到孔子由衷赞叹的人,他也是孔子学生中唯一一个能见道成道,得道而抱定不放松、生怕失去的人。
子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战胜自己的欲望,放下执著的“我”,这才是勇者。多年前看过一部外国电影,叫做《勇敢者的游戏》,至今记忆颇深。12岁的小男孩艾伦·帕里斯无意中在父亲的制鞋厂的工地上发现了埋在土中的“尤曼吉”游戏棋,将它带回了家。艾伦与父亲发生了争执,正欲离家出走,好友萨拉来到,’两人一起玩起了“尤曼吉”,骰子一经掷下,棋盘就现出了不可思议的魔力:艾伦被棋盘吞没,萨拉却被一群吓人的蝙蝠赶出房间。二十六年后,朱迪和皮特搬进了这里,他们又找到了“尤曼吉”棋。在研究了游戏规则后,他们发现了这个游戏一经开始就不能停止,只能一步步玩到底,姐弟只有继续当年艾伦的游戏。骰子掷出后,一头狮子和被禁锢了二十六年的艾伦跑了出来。制服了狮子的艾伦非常高兴,但很快又发现事情不对。首先物是人非,其次是游戏引来了大量野生动物在小镇上搞得天翻地覆。在朱迪姐弟两人的动员下,艾伦找到了萨拉,决心四个人一起把游戏进行到底。骰子一次次被掷出,各种灾难、危险连连出现,四个人凭着机智与勇敢与之奋争,最终骰子停到了适当的点数,游戏结束了。艾伦和萨拉也变回到了二十六年前。
艾伦和萨拉把“尤曼吉”棋扔到了河中,回到家里过自己平静的生活。而在另一处偏僻的河岸上,“尤曼吉”正静静地躺着,等待它的下一位顾客。当时看过影片只是觉得场景触目惊心,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会受到如此震动。直到现在才完全明白,这种触目惊心的场面,原来每天都在我们心中重复不知道多少遍,我们每天都会打开“尤曼吉”游戏棋,让自己的欲望与念头犹如洪水猛兽般的奔涌而出,这个时候出现的老虎、狮子、毒蛇、犀牛、蜘蛛等这些可怕的动物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只有制服了这些动物,才是真正的勇敢者,也许此片的导演是一位觉悟者,用抽象、深邃的形式将“勇”的真实意栩栩如生地演绎了出来。
迈出“勇”的第一步,就是做一个心灵动物管理员。耶稣云:“世人都是迷途的羔羊。”我们是不是一只迷茫、徘徊的羔羊,忘记了来时路的迷途羔羊?
猴子代表人心,所以说猴精猴精,人心多变、争斗、计较不停。
牛代表固执的脾气,常听说牛脾气,牛角表示好斗,不撞南墙不回头。孔子一生以四绝“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求自己。“勿意”的意思是指做事不能凭空猜测,主观臆断。“勿必”的意思是指对事情不能绝对肯定。“勿固”的意思就是不能拘泥固执,一味地固执,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所谓兼听则明。“勿我”的意思就是不要自以为是。
老子出关图中表现得非常明了,老子身骑独角青牛。青属木,代表仁慈。独角,表示独一无二,这是对道的解读,将人心转化成道心,将脾气转化成仁心。我们驾驭自己的脾气,而不能让脾气、习性、惯性驾驭我们。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蛇代表“贪”,人性中的最大弱点是一个“贪”字。无限的贪欲,在这一点上人都不及动物,动物吃饱之后不会再贪食物;有一处住的地方,不会再掘洞穴。
人呢?人是任何物质也无法叫他满足的动物,人看到的永远都是更高的、更好的。《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藏传佛教十二因缘图中猪代表痴迷,痴:又名邪见。因为心性暗昧,不能察觉一切的事理,所以邪正不辨,是非不明,认假做真。芸芸众生痴迷和沉醉,浑浑噩噩度日,人生一世中,不知所为也不知心之所踪,在世界上虚度一生,草木一秋,忘记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狮子代表嗔,发怒是一种激愤的情绪,这种情绪常常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怒则伤肝”,怒重还会致人以死命。除此以外,怒还是一切祸患的创造者,当你难以抑制的举动一出,则必定会因为接下来带来的后遗症而懊悔。《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兵败身亡,刘备、张飞便怒不可遏,举大兵向东吴问罪,谁料想,未曾出师,张飞因为造白战炮之事,重责部属,范疆、张达两人由惧生恨,割了张飞的脑袋。刘备更是“悲”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不顾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阻,亲自统率大军征讨东吴,为两个义弟报仇。但报仇心切,筹划不当,被东吴大将陆逊烧了个大败西归。刘备悲愤愧悔,病卧床榻,最终落个白帝托孤,身死灯灭。而同是《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则恰恰相反,“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魏蜀两军对阵五丈原,诸葛亮极欲速战,而司马懿则能分析当时形势是蜀军劳师伐远,粮草必然不足,不宜速战。于是,即使诸葛亮用激将法,给他送来女人的衣服、首饰嘲弄他,他也置之不理,忍辱不攻,最终诸葛亮的激将法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制住怒火,能够让人冷静地分析问题,查清原因,不但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化解怨恨。俗话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因此要注意“制怒”,树立“豁达大度”的胸怀。文殊菩萨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象征大智慧,他的坐骑是一头狮子,象征驾驭和调制“恶勇”,使之变成道之“妙勇”,以成就自己和苍生的性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