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自然会因为成绩好,受到老师和学校的重视,从而获得很多快乐和满足。结果使他们快乐了,于是他们会比较心甘情愿地去面对较为枯燥的学习过程。
成绩不大好的孩子,自然难以收获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尊重。这样的结果,很难让孩子获得快乐。当下很痛苦,未来也很渺茫。他们最大的不快乐,通常来自对前途的深深忧虑,他们感到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拿到好分数、成为好学生。
和好学生继续成为好学生相比,差学生要想成为好学生,其中的跨度和难度自然要大很多。如果孩子没有坚定的目标,如果孩子不能心甘情愿地去吃那些苦头,差孩子成为好孩子就永无可能。如果始终鼓励孩子的过程,不断放大孩子的梦想,挖掘孩子的无限潜能,差孩子成为好孩子也一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持续鼓励肯定孩子的过程,孩子坚持了在正确方向上的过程,就一定有可能赢得十分喜人的新局面。差孩子一旦终于成为了好孩子,就一定比一直是好孩子的孩子强一百倍,因为曾经是差孩子的经历无限拓展了这个孩子的生活宽度。
就好比,一个女人烧了一桌子的饭菜,丈夫吃饱喝足之后,没有一句好话,倒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数落出了很多不足,这个女人会作何感想?她心里一定会嘀咕,“生的煮熟了,让你有得吃就不错了。”她的劳动没有得到好的分数,自然会影响后面煮饭的过程,极可能下一顿饭菜比前一顿煮得还难吃。
试想,如果丈夫吃完饭菜时,明明感觉到饭菜有些淡咸失当,可嘴上还是说了些诸如“老婆辛苦了”一类的甜软式的话语,这位女人一定会在下一顿厨事中更加投入卖力啊。这里,丈夫没有夸“菜好吃的结果”,夸的正是女人“辛苦劳作的过程”。所有的女人都愿意得到这样的肯定,可是很少有妈妈懂得孩子学习过程中也需要类似的香甜柔软的话语。
允许东张西望
“英国苹果”说,那天跟幼儿园老师说要坚持,其实,她自己心里很没有底气,自己也是个不能坚持的人,就拿学习英语来说,也是需要天天练才不会生疏的,虽然每天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可是经常被事情耽误,也经常愿意原谅自己。
“你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吗?”她问我。“有,肯定有,人都是有惰性的。”我说。我们之所以有很多事情得以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们允许自己放下。每当自感压力巨大的时候,我们允许自己,更允许孩子先放下,放下了,没有压力了,可能对那件事情、那些困难的看法就更周全了。很多大人不允许孩子放下,所以孩子一旦逮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时,就会彻底地放弃。
“英国苹果”希望我多多谈论对“坚持”的认识。于是,在后续的聊天中,我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和她谈了建立目标和养成习惯的重要。
我说,大人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人长年累月不辞辛劳地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是大人的目标和习惯,不是孩子的。大人逼孩子,是因为你心里有目标,很明确的目标,你希望孩子成人才、成人物。其实,作为家长最要做的,是让孩子自己有目标,帮他自己养成好习惯。
帮助孩子建立目标、养成习惯,一定要成为每个家长的目标和习惯!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呢?一定不能为了学而学,一定要把学东西的小目标,置放在养育孩子的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大目标里面。孩子有了,就一切有了。事在人为,人是全面的,人做的事情自然就是成功的。不管学习什么,一切都应该是为了拉练孩子的品德和意志。比如,孩子上学,小学、中学、大学,学了那么多,有很多东西是以后不一定要用上的。但是学了这些东西和如何学习这些东西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分数老考不好,一定是学习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一定是过程中的当事人很多方面出了状况。分数依然应该是看待一个孩子素质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我接着说,人是需要组织和归宿,需要被领导和被关怀的,人都是需要被管制的。能做得成大事情的人,都是自己领导自己的人,自己管得了自己的人。一定需要他人领导才能前进的人,是很难有什么大建树的。所以,独处体现一个人真正的能量。
我培养孩子,一直在帮助她建立她自己的目标,让她自动自发,她现在已经全自动了,这是我最开心的地方。从一开始,我们就在比较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一直是帮助她成长,而不是代替她成长、要求她成长。你现在能明白,我为何不管我女儿那么多了吗?为何只管她两点了吗?大人管多了,孩子就失去了自我管理的机会,要允许孩子管自己,允许他没有管好自己。
“英国苹果”很认同我的说法,同时坦言,把这些认为对的事情做成了还是有难度的,因为其中的度真的很难把握。她问我,要是孩子一直管不好自己,怎么办呢?大人是不是什么也不说不做呢?我说,孩子有目标在,他就一定会自动修正自己的。大人可以适度提醒,但不能啰嗦,不能干预。大人要等待孩子的发问、求助,然后给以鼓励和引导。十字路口,要允许孩子东张西望、迟疑恐惧,这就是思考。一个没有思考机会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思考的能力呢?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个会思考的小孩。这是方向。
吃饭也是学问
和“英国苹果”聊得越来越熟了,她想请我一家人吃顿饭,很希望能当面聊聊。我十分理解这位全职妈妈的期待。只是我的确不愿意吃饭,这么多年来,我通常轻易不参加什么大小宴会。
我的做法来自我的想法,我认为真正的交情都不是吃出来的,伟大的事情跟饭桌没有多少关系。我喜欢喝茶,喝茶时清静,主宾双方少了很多“敬”和“被敬”的繁琐。喝茶人,都是来散心和交心的。喝茶会越喝越清醒,越喝越丰富。吃饭喝酒不然,多数情况下,是越吃越胖,越喝越糊涂。这么多年,要说我还能做成了一点点事情的话,这跟我不随便吃饭有关系。
“英国苹果”以读者的身份,邀约我吃饭或喝茶。其中依稀有点想见见名人的意味,更多的还是希望当面有个进一步的交流。这样的吃饭、喝茶,明显承载着意义。这不是吃饭,分明就是工作。我是个始终愿意为“意义”而奔忙的人。
我没有爽快地答应“英国苹果”的盛情邀请,但是,心底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做足做大这“邀请吃饭”的文章。利用需求,吸引改变,是我一贯的教育主张。“英国苹果”的需求现在已是十分明确,她很希望见到我,但我不能随随便便地让她见成。我一定要利用她的在乎,争取她的改变。我建议“英国苹果”利用儿子的兴趣拉练儿子的品格。她一定没有想到,我也会用她的兴趣去引领她前行的方向和步骤。这就是我教育陪伴孩子的小小智慧,一定没有什么玄天玄地的秘诀。大道至简。不管是谁,只要始终从效果想办法,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定会不断走向胜利,收获本该属于自己的所有成功。
我期待和“英国苹果”见面的那一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