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好的孩子:和年轻妈妈们的聊天报告-大学老师停了小学儿子的课(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问:“你随后就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对吗?”她说:“但是我这个感觉没有对老师说。”我说:“你的态度,你后来很长时间的态度,老师都会收到的啊。”看得出,“婉如清扬”是一个有是非观、善于跟人论对错的人。可生活中常常是,你赢了是非,就输掉了天下。为人做事,一不能依据情绪做事情,二不能依据对错做事情,最好要依据结果做事情,凡是不能利于形成好结果的选择,都是错误的。和不讲理的人不能讲理,和讲理的人也不能老讲理。和孩子有关系的很多事情都不能太讲理。

    客观讲,剪眉毛不是个小事情,眉毛下面就是眼睛。小孩子能有多少控制玩笑分寸的能力,两个小孩子只要有一个动作大了些,就有可能酿成大祸。作为一个小学老师,经常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孩子一旦在自己手上出了什么伤害事件,他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可能立马清算归零。

    小孩子动剪刀剪掉了同学的眉毛,不应该被视为小事情。老师平时可能就发现了“婉如清扬”儿子这样那样的不足了,只是这次“剪眉毛事件”让他的情绪决堤了,说了些令“婉如清扬”感到过分的话语。老师的情绪应该被理解。

    面对老师严厉的批评,我认为家长应该这样去做:虚心接受批评,感谢老师的提醒,同时及时跟被剪眉毛孩子的家长沟通,赢得谅解。事情平息了,老师的情绪自然就正常了,老师一定会重新检视自己曾经的批评。完全有可能因为这个事件,因为家长在面对麻烦时的态度,让老师喜爱上制造麻烦的孩子。

    我和我的女儿也谈论学校和老师的很多情况,但我一直要求女儿包容。我的女儿也多次被老师误会地批评过,我极力鼓励她虚心接受。我知道,因为一次误会而据理力争,可能会吓跑了更多自己真正需要的建议。

    假如被剪眉毛的是自己的孩子呢?我建议“婉如清扬”从这个角度想想问题。

    家长小心成炮灰

    要是仅仅被老师埋怨几句,要是没有听说班主任在评选“三好生”时做了手脚,“婉如清扬”也许不大可能对班主任有这么大的不满。聊天继续进行中。至此,事件链条中不得不加入又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剪眉毛事件”引发的“评三好事件”。

    “婉如清扬”坦言,自己后来的确是对班主任老师相当有意见了,这和儿子落评“三好生”有直接关系。

    期末时,评选“三好生”了,儿子没有评上。“婉如清扬”说她本来无所谓,只是语文老师的一番话语提醒、刺激了她。语文老师说:“你儿子这次没有评上三好学生,不是孩子不好,仅仅是因为那次剪眉毛的事件。我不是班主任,也不好说什么,孩子很好。”

    “婉如清扬”心头一下子打翻了五味瓶。

    语文老师还说:“你儿子很有思想,理解问题和同龄的孩子不一样,明显比其他同学要有创意,是那种潜力很大的小孩,一时调皮是有的。自从那件剪眉毛事件后,我感觉孩子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你要好好引导孩子,别让他在心里留下阴影。”

    从此,“婉如清扬”彻底改变了对班主任的看法。尤其令她不安的是,“剪眉毛事件”剪掉了儿子的自信。

    “婉如清扬”说的事情,我无从查考真相,但愿意相信其中的主体事实。“婉如清扬”有所不知的是,学校老师间的关系经常十分微妙。同一个班级的任课老师之间,很可能在班务工作的协调上、奖金待遇的分配上甚或是摊分家长进贡的好处上,产生矛盾和宿怨。公开斗争有失身份,暗中较量却在随时随地。

    当“婉如清扬”儿子遭遇“剪眉毛事件”和“评三好事件”时,语文老师可能看到了一次绝好的反击良机,于是就把“婉如清扬”当枪使了一回。

    纵是出于关爱学生的成长考虑,语文老师向家长揭发班主任老师的“罪行”,这样的做法还是很值得商榷。作为老师,应该能够估计到家长的觉悟和水平,家长很可能激化矛盾,造成师生之间对立的情绪,直接导致两败俱伤。事实表明,“婉如清扬”儿子停学的导火线正是语文老师背后告了数学老师的黑状。

    “婉如清扬”和儿子险些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炮灰。

    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完全清楚,孩子该不该继续停学在家?我要不要助长家长对老师和学校的不满?我能不能过多埋怨孩子和孩子的妈妈?我知道,此时此刻我的态度,可能决定一个妈妈、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方向。我不得不认真思考,最后,分成两段文字郑重地说出了我的看法和建议:优秀的孩子,一定是不一般的孩子,不一般的孩子就会经常做出些出格的动作,看懂看好这些孩子,需要有更为优秀的眼光,你可能对老师的要求过高了些。由于你没有正确估价到老师的实际水平,没有及时预见到老师随后的态度,所以你儿子后来的遭遇就理所当然了。类似的老师不在少数,有可能以后还会碰到,那总不能老是逃跑回家吧。

    你的儿子没有问题,是小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好引发了一些稍微大了一点点的问题。一切都还来得及,赶紧补救。看好你的儿子,鼓励他,帮助他建立信心。采取最积极有效的办法,改善和老师的关系,借助老师的力量,给到你儿子肯定鼓励,让儿子喜爱上学,喜爱学习。总之,不能不上学。学生就是学着生活的人,学着生活就一定要走进最真实的生活,就一定要走进人群。

    真妈妈想抽身吗

    看了我的两段留言,“婉如清扬”说她心情大好,当天下午就去儿子学校见了班主任。班主任态度很好,两人就孩子的问题说了很多,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孩子很聪明,就是有点懒,学习不够勤奋。

    我说,我也不完全认同老师的做法,但作为家长要懂得迂回,避开锋芒。你是不是感觉自己这次见老师时,心里的感觉不一样啊?是喜悦的,恳切的,期待的吗?“婉如清扬”说,是的,我真的觉得我原来对老师的看法可能也有问题,可能不够客观。

    我忍俊不禁,明显听到了自己开怀的笑声。我回复文字:“哈哈,老掉牙的故事,自己丢斧头了,就老怀疑是邻居。不能针尖对麦芒,不要和老师斗。求人帮忙,哪好摆脸色给人看呢?你儿子一定会很优秀的,他长大了要做男人的,男人就要多经历,多承受,于是要让他多吃苦。”

    “那天我把你的留言编了编跟儿子说了,我说,有一个很厉害的舅舅,在上海,大教育家,很有爱心,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音乐家,然后还要帮助很多别人家的小孩成才,妈妈就想让这个舅舅帮助我们,等以后有机会妈妈带你去见舅舅。”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一个男孩子第一次见面就喊我“舅舅”的故事,“婉如清扬”显然从这个故事里接受到了一些启发。我笑了,“怎么也喊舅舅啊?这个要看他愿意呢。”

    “婉如清扬”说:“他很愿意的。儿子问我为什么要叫舅舅,我说,叔叔、伯伯是一般的叫法,喊舅舅就比较亲了,而且外甥要听舅舅的话,否则就是不孝顺。”我顺势问道:“那你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吗?”

    没有等她回答,我就继续打字说出了我的答案,“后面呢,是不管我认不认他、做不做舅舅,你都要这样说,舅舅很喜欢顽皮的、有创造性的、懂得关心他人、守规则的、有明显进步的孩子。同时要告诉他,这个舅舅已经很喜欢他了。明讲了就是忽悠啊,孩子很好搞的。”

    “嗯,真的有缘呢,儿子的亲舅舅也叫龙。谢谢。我已经明白很多了,接下来,我要和儿子的老师多接触,及时掌握儿子在学校的情况,然后多给老师一些正面的暗示,让老师发现孩子的优点。”“婉如清扬”明确的话语让我看到了她明朗的心境。我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其实,喊我什么都一样,只要孩子喜欢,只要利于孩子成长就行。我经常被小朋友喊成老师、叔叔和大大,偶尔被喊成舅舅。比如,在一些公开演讲的场合,遇到了一些勉强沾亲带故的孩子,他们顺着大家喊我“孙老师”,要是恰巧被他的家长听到了,孩子就会被大人强行拉到我身边要求改口喊我“舅舅”。这一小小的改动,让我心生感动。我从他们与我关系亲疏的在乎中,看到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家长不惜加大投入,把孩子送到优秀老师那里,学文化,学做人。为了效果、效率最大化,改口喊“舅舅”、“干爹”的都有。他人和我拉近关系本身,让我有了一份隐忧,看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一、这亲人般的老师能否给到孩子最全面丰富的营养?要是给偏给错了,这“舅舅”有比无还糟糕。

    二、给孩子找了个“舅舅”,是不是家长自己想抽身、脱身、轻身?“舅舅”是假的,妈妈是真的,妈妈的影响力始终是最真实、最有力量的。

    三、优秀强大的“舅舅”要干预孩子的时候,妈妈是助力还是阻力?妈妈不学习,不能完全领会、认同“舅舅”的做法,其中自然会形成阻力或破坏力。作为亲舅舅,我干预我的亲外甥常常都面对太多的阻力,所以,我不想随随便便做别人的假“舅舅”。

    小老外是最好的老师

    想让儿子认我做“舅舅”后不久,“婉如清扬”给我讲述了一个俄罗斯男孩的故事:

    昨天,儿子的一个小朋友中午到我家来吃饭,我们谈到了爱的问题。那是一个俄罗斯的小孩,他的话给我很大启发。我问他:“你是不是爱成天朗啊?”他说:“是,但是现在别人问我,我都不说了,因为他们让我们亲嘴。”

    “嗯,”我又问他,“你知道爱是什么吗?”他说:“我知道呀,爱和爱是不同的,结婚前的爱、结婚的爱、结婚后的爱都不一样。结婚前的爱是想和她在一起,结婚的爱太多了,我不和你说,结婚后的爱就是老了互相帮助。”

    这个小男孩也9岁,是我单位外教同事的孩子,成天朗是他们班级的女同学。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我问:“你爱成天朗,那成天朗爱你吗?”俄罗斯小孩回答:“我只是爱她,又不是和她谈恋爱!”

    我深受启发,觉得这个孩子的妈妈真了不起,把这么复杂的爱给孩子诠释得那么清楚。这个俄罗斯的小孩,在上次回国之前,特意买了红气球,上面写着:成天朗,我爱你,几年后我来中国娶你。

    听完了故事,我笑了,连连喊好。我说:“孩子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经常说出了大人心里有的,但不敢说的话语。孩子好,好就好在纯正,于是我喜欢孩子,不太喜欢大人。我和我女儿也是无话不谈的。”

    我问:“当时几个人在场,其他人都是什么反应?”“婉如清扬”回答:“就我们三个人:儿子,俄罗斯男孩,还有我自己。儿子一直在旁边笑,不说话。俄罗斯小孩几乎固定在每周三中午到我家来吃饭。”

    我说:“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你的儿子现在就有了难得的生活宽度,既有传统的比较死板的学校老师的管制,又有前卫的先进的俄罗斯男孩的陪伴,更有一个优秀的妈妈在引领,真是太好了。俄罗斯孩子就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借力啊,上海舅舅不抵俄罗斯男孩啊!”其实,生活中始终不缺少美好,不缺少优秀的老师,始终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熟悉的地方总是看不到风景。优秀的老师不应该仅仅来自学校,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往往更懂生活,更应该成为孩子的老师。

    我不懂音乐,却培养了一个在音乐上有所成就的女儿,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不拘一格地带着我的孩子不断走近各色各样的成功人士。我的女儿就曾从一个一字不识的女企业家身上获得了太多感动的力量。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很多时候取决于你曾经遇到过谁。

    鼓励孩子向同学、同伴学习,似乎很容易做到,但要真正做得彻底、做出效果来也非易事。我鼓励我的女儿和脾气个性迥异的同学一起玩乐,我经常让她到农村学校的课堂去感受另一种辛苦、紧张,在国外,自然格外珍惜和不同肤色、语言孩子的密切接触。和所谓的差学生能不能接触呢?能!差学生不见得方方面面都差,只要耐心观察总是能发现他的优点。只是和负面情绪太盛的孩子要保持适度距离,一要避免他的伤害,二要避免他的影响,三要尽量从他的现状中吸取正面的力量。保持适度的距离,而不是躲避瘟疫式地逃跑。

    儿好还是女好

    和“婉如清扬”谈完了俄罗斯男孩的故事,我告诉她刚刚落实了的一件大事情。我女儿决定不参加中国的高考了,我刚在她的申请书上签了字。她也刚出门,去学校排练了。申请书上除了要签字,还要我写些说明文字。女儿说,老师让写些“后果自负”的文字。我说,为什么叫“后果”啊,“后果”多难听啊。

    向来喜欢小题大做、大题小做的我,像模像样地写了一页纸的申请书:因我家女儿孙同同有了全新的安排,现决定不参加高考,由此引发的任何结果,由我们自己承担。特此申明申请。女儿也好像是突然感到了这份申明申请意义的不同寻常,赶紧拿来相机拍照留存。所谓的小题大做,是指我喜欢利用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点滴小事,最大化地汲取小事情中的大力量。所谓的大题小做,是指我每每遇到特别复杂的事务时,总能特别简单地面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决定不参加高考之后,女儿死活要养狗,这很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女儿总是不断地给我出难题。这是件难事情,也不是个小事情。

    不参加高考,是因为事情太多,实在忙不过来。4月份要忙一个国际比赛第一轮的录音,5月份要和青岛交响乐团有一场公开演出,同时要忙国内金钟奖第一轮的内容,德语的学时很紧张而宝贵。参加一次高考十分有利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现在决定不高考,可不是为了养狗啊,养狗能养出什么名堂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