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好的孩子:和年轻妈妈们的聊天报告-好老师想做好妈妈(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小蕊跟她的同事宣讲我的新书和教育理念,同事们笑话她太幼稚,“朱元璋看过谁的书啊?”我说了句有些偏激的话语鼓励了一下她,“不要在乎傻子说你是傻子。”我建议刘小蕊要教孩子们合唱,把孩子带向更加美好的境地。她说有过这方面的考虑。中国关于音乐的教育,还是比较肤浅,总是不能像体育那样全面开花、更受人们的重视。教合唱的学校不多,有乐队的学校就更少。独生子女家庭最大的困惑,就是孩子无伴长大,容易形成一些负面情绪。合唱的教学,利于孩子合作精神的养成。

    刘小蕊做着她认为应该做的一切,其中不乏一些极其可贵的改变。她的姐姐要借看她的书,她没有同意,因为她接受我的观点,轻易得到的没有谁会珍惜,借来读的书一定读不到真经。总有家长有意无意地拖欠学费,她一直没有办法搞定。我帮她改了一下《告家长书》,在一页纸的最后一行加了一句提醒家长的话语。她说,很好,很感谢。

    虽然学生家长经常忘记缴纳小提琴学费,虽然女儿喜欢音乐、不喜欢练琴,虽然同事多少有点排挤她,虽然和老公也经常会有些别扭,刘小蕊说她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快乐,只因自己一直有音乐的陪伴。假若刘小蕊内心多些政治家一般的韬晦,同时不失小学生的纯真,那该多好啊,她就会因此获得更多更大的喜乐了。当然,那个人也一定已经不是刘小蕊了。可是,她的女儿需要这样的妈妈。

    如果说刘小蕊是个小学生的话,我感到我也大不到哪里去。天真,在这个时代是个极其稀罕的品格。我不懂音乐,但我一直置身音乐之中,我快乐着我的快乐。刘小蕊喜欢好老师的感觉,她希望我能帮助她找到做好妈妈的感觉。我想我是愿意的。

    “潜规则”和“钱规则”

    她是老师,更像个孩子。她后来给我看的照片,印证了我的这个感觉。她告诉我她的出生年月日,我用学到的生命密码的知识,阐述了我对她进一步的认识:真诚善良,向往美好,很有主见,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不大容易被别人的思想带跑,有双重性格,对钱没有什么概念,不善理财,内心缺乏安全感。

    她连声说,准,准,准,太准了!你会弄孩子,怎么还会算命啊?最准的就是“双重性格”和“不善理财”了。我说这不是算命,这是生命科学,我也是学习掌握了这个武器才得以更好地做了回爸爸的。试想,一个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身边人的人,怎么可能有效帮助孩子成长呢?

    她说,我给她报的词都是些褒义词,她不怎么相信。她以为我故意哄她开心。我说,凡事都是一体两面的,好的就是不好的,不好的往往也是好的。就像我的手,比较光滑的手心是手,比较粗糙的手背也是手啊。善良是好的,善良被坏人利用就是不好的。真诚是好的,日本鬼子问你八路军去哪里了,你的真诚此刻就是出卖。为好人做好事,是善;为坏人做好事,是傻。

    她请我为她女儿也测算了一下。女儿和她一样,也是个大好人。女儿看了我的说辞,也说很佩服。刘小蕊最担心的,就是善良的女儿被人欺负。

    我说,我的女儿也很善良,但她什么都明白,不管什么人,坐在对面两三分钟,她就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十分清楚对方可能有过什么、未来将有什么。“丰富而不复杂”是我们的崇尚,我们家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瞒孩子,任何事情都和她一起谈论,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识人识事的眼光。做好人无错,仅仅做好人就不对了。好人做不成事情,好人受穷住小小的房子,会让人误以为这是好人的下场,进而影响了更广大人群的价值取向。好人努力的方向是做又好又能的人。好人多傻人,好人常害人,好人害人带着微笑,好人做错了事情一脸的无辜和无奈,好人让人害怕、不受欢迎。这就是人性在真实生活里的潜规则。

    刘小蕊承认她并不了解她的孩子,她希望我教会她这门手艺,“其实做老师的,最需要到你这里来接受培训。”

    不久,刘小蕊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一个家长约请她去一家会馆消费,中午不行就晚上。她支支吾吾的,不知道怎么回答,说星期六、星期天再说吧。“其实,不管吃不吃饭,我都会对每个孩子好的。”她说。我说:“不能去,而且要明确断然回绝。”

    和学生家长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亲密要有间。孩子在你这里学习小提琴,你正常收费就行了,费用之外的一概拒绝。该收的收不回来,该拒绝的拒绝不掉,是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家长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就是希望老师能格外地优待他的孩子。家长是带目的的,同时对老师的职业道德又是有一份期待的。你吃请了,家长得意,但同时在心里自动给你降了一格。你不吃请,家长表面说你不给面子,内心一定会升格敬重你。有一种礼可以受,就是家长没有明确的目的,仅仅是表达尊敬,礼物也不俗气,而且由孩子参与其中。我们家给老师送的礼,都是这种性质。

    究竟要不要给老师送礼?我面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态度。

    一次,给一个学校全校家长做报告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家长要给老师送礼,因为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真心关怀每一个孩子,你的孩子需要这个老师特别关照,你就要有所付出,因为社会风气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再有,老师也蛮辛苦,老师也最在乎得到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家长要及时拜会老师,给老师带点茶叶、递根香烟,这应该不叫行贿受贿,这是正常的感恩心的表达。那老师该不该收礼呢?老师不能收,收了就丢分了。

    家长送礼,是尊重;老师不收,是美德。这“一送一拒”体现了和谐和进步。我建议家长送,是要一些糊涂家长懂得社会的“钱规则”,不要让那部分不太负责任的老师误了自己的孩子。我建议老师拒,也是为了老师的成长,更好地利于老师的工作,进而更好地带领孩子向前。

    不管是送礼,还是拒礼,其实都在讲一个道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让刘小蕊拒礼,又明示一些家长送礼,我始终在分享着一个普通家长的小小心得和智慧。估计能帮助不在少数的家庭走出挣扎,一定不会阻碍社会文明进程的脚步。有些质疑的声音,我想是正常的。

    父母婚变要告知孩子吗

    一天,刘小蕊问我:“你和爱人有矛盾吗?”我说,很少,主要是我爱人包容我,允许我犯错误。一个人只有无数次做错了事情,他才有可能做对事情。我们都有各自的定位,错的对的,我定下来的,她都执行。我们的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没有怎么被耽误,得益于我们夫妻俩的咬合。夫妻关系的好歹,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为了孩子,大人必须善待、包容对方。

    刘小蕊建议我:“你们应该再生一个。”我起初没有完全领会她这话语背后的意思,就和她大谈特谈了不敢养二胎的理由。

    我说,生了一个女儿,我做了十年全职爸爸,把女儿培养成了小提琴人才。再养个儿子,狂人孙生龙作为职业爸爸的理想,一定是要培养个“总统”出来。最后很可能是,“总统”未出,我命归西啊。我是孩奴、孩痴,喜爱孩子的特性与生俱来,改无可改了。

    刘小蕊说:“我不想让我的女儿成为孙同同,因为我不是孙生龙,我就做最好的自己算了。”

    这很好!孙生龙是个怪物,大家都要客观看待,我不希望我的出现,放大了一些家长不切实际的梦想。当然,刘小蕊第一时间给女儿床头放置了性教育的书籍;她及时和女儿商量,征得女儿的同意,最终由小提琴改学了中提琴;她克服困难及时推出音乐会,激发带动了孩子和家长……这些都是令我赞赏的选择和安排。

    2011年4月22日上午,刘小蕊告诉我,她有了自己最新的安排,要和老公离婚,而且还和我有关。她的原话是:“谢谢你的书和你说过的话,我思路清晰了,和老公谈过了,已经决定离婚了。”

    和我有关?因为我的书和跟我的聊天?我十分不安,“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我岂不罪孽深重啊?赶紧翻阅聊天记录,这才发现,我和她聊天的过程中,有很多关于她和先生关系相处的讨论。也才渐渐明白,她打听我和我爱人的关系以及建议我们再生一个,其实都是她比照着自己的婚姻问题的思考。恩爱夫妻只生一个太少,关系不好的两口子就生一个也嫌多,这是我和刘小蕊都能接受的说法。

    谈孩子,自然就会谈父母,谈夫妻的关系。夫妻关系不和谐,孩子的教育难免出现大小问题。聊天记录显示,刘小蕊是十分自然地谈说起自己的婚恋故事的。

    到了婚嫁的年龄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在亲友的催促下,刘小蕊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做老师的丈夫。婚后两人性情不合,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因为有孩子,因为都为人师长,因为对方都没有太多明显的过错,所以婚姻一直维持着,感情一直冷淡着,两人都一直痛苦着。我认为,婚姻里面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是否合适。婚姻之前的恋爱,就是让大家寻找、锻炼“合适”的。不合适的人走到了一起,唯一要做的是,继续在“合适”上做文章。要么锻炼培养“合适”,要么重新寻找各自的“合适”。合适就会和谐,和谐拯救危机。

    刘小蕊的婚姻是“不合适”导致“不和谐”,他们选择了“混”的生活形态。我说,我反对“混日子”,“混”的状态是一定混不过孩子的眼睛的。我建议,夫妻两人重新恋爱,改变自己,期待对方,找到新的平衡,继续婚姻旅程。

    刘小蕊说,做不到,一点可能都没有了。我说,那就选择突破,勇敢分手,寻找并坚决找到各自的幸福。以此成功见证,告诉世人和孩子,生活是美好的,困难是暂时的。刘小蕊继续说,难,很难。

    刘小蕊决定离婚,在我看来,是个重大突破。问题是,她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怎样的规划和设想?不破自然不立,要是破而不立了,她能否接受?她说,她是看了我的书,听了我的话,思路清晰,决心加大的。我很担心,她会断章取义地理解我关于婚姻家庭的说法,担心她的选择是魔鬼式的冲动。

    四十岁出头的女人离婚,风险很大,麻烦很多。再婚的困难,不比维持先前不死不活的婚姻容易。愿意迎娶这个年龄段女人的男人,通常在45岁以上。45岁还没有结过婚的男人,难免有明显的不足。这个年龄离婚的男人,前一段婚姻一般都有了自己的儿女,日后的生活,一定难以避免地要面对一些过于复杂的关系。这些也都一定是天真得像个小学生的刘小蕊无法接受和面对的。谈恋爱、找对象,有点像爬山登高,男人和女人心中的感觉迥然不同。男人对女人的爱,多半是俯视而生,越到高处,可以俯视的女人越多,男人四十一枝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女人对男人的爱多因是仰视而生,越往上走可以仰视的男人就越来越少,女人四十豆腐渣,陈述的就是这么个尴尬实情。

    离婚后的女人结识新的男友,心头是一定要作番比较的。比来比去,发现很难有人超越前夫。退而求其次,找个“约等于”也很难。寻寻觅觅,一等再等,一拖再拖,原先的四十出头,转眼就五十挂零。很多女人最后和前夫复婚,大多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挣扎在难觅再婚好男的痛苦漩涡中。好男人都有家,好男人都在别人家。

    我建议刘小蕊再慎重想一想。我说:“不要轻易做决定,除非你做好了离婚后单身一辈子的准备。”她说:“早就做好准备了,我们的婚姻已经到了尽头,因为怕父母和孩子伤心,才一直将就着过的。只是无法决定现在离好,还是一年后等女儿考完大学离好。”

    小学生一样的刘小蕊老师,说出如此严肃认真的话语,让我有了一种异样的沉重。我说,一定要给孩子最真实的东西,赶紧找个机会,向女儿宣布你们的决定。她一定会很痛苦。但骗她瞒她,被她知道了会更痛苦。高考是明年的事情,还有14个月的时间,早着呢。

    我说,我女儿参加专业高考那一天的凌晨,她深爱的狗得病死了。她妈妈要我等天亮了再告诉女儿,免得孩子难过。我说,不行,狗死和高考都是大事情,不能同时让一个孩子面对,中间必须要有个恰当的时间缓冲。我当即摇醒了女儿,女儿抱着狗哇哇地哭。天亮了,她情绪稳定了,参加了专业高考,考得很好。我接着说,有事情不怕事情,没有事情不要找事情,一切顺其自然,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接受父母离异”这个题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稍微有点难;但对于一个学习音乐的孩子,她必须勇敢面对,唯有从容应对了这样的难题,未来才有可能不惧怕更多、更大的难题。刘小蕊回答:我会十分仔细地思考你说的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