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女士,来自东北,大学本科文化,高三英语老师。先生是工程师。儿子连续两年落榜音乐学院。
自述问题
儿子和女友一起参加专业高考,儿子落榜。女孩子考上后不久,就抛弃了儿子。母子俩在上海呆了八个月,所花费用共计11万上下。
儿子连续好几个星期逃课,我真想一死了之。我没法原谅儿子。儿子被前女友毁了,接着他毁了我们全家啊!我很失败啊,我太累了。我没有在恋爱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我不配做母亲。
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通过了,我嚎啕大哭……孩子爷爷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奶奶的饭量大增了,嚷着暑假里面一定要办个庆功宴,好好庆祝庆祝。
出征上海,“三试”卡住了
2010年12月,收到一封落款为“你的粉丝姚女士”的邮件。来信人是位妈妈,来自东北,写信时在上海。姚女士迫不及待地要跟我取得联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她家也有个学音乐的孩子,她也在陪读。姚女士在邮件中说:
知道了你是1965年出生,我也是,你的孩子是1991年11月出生,我的孩子也是,更亲切!有一种冲动,想做你的粉丝,你愿意吗?长这么大,还没做过粉丝呢?
我们老家在东北,离沈阳有一小时的车程,我丈夫是工程师,我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我们的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乐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孩子爸爸到沈阳音乐学院找到了一位老师,学了一年,第二年考上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一念就是六年。
去年孩子高三,想考上海音乐学院。孩子有这样的梦想,我们做家长的很高兴,也大力支持。于是决定由我请假来上海陪读。去年7月9日我和孩子来到上海,拜Z老师为师,在淮海中路与武康路路口附近租的房子,开始了我们梦想的旅程。3月份专业考试,一试、二试过了,三试卡住了。考学失败。
孩子想复读,于是我和孩子今年7月26日又来到上海,在番禺路租的房子,继续我们的梦想。看了你的书,很佩服你,都是同龄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我和孩子都需要你的引领,需要你的宝贵建议!
看到邮件,我当即给她回话。那段时间,我的确很忙,不得不及时回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姚女士言辞的客气周到。姚女士和我同年,我们都有中学老师教育、教学的经历。她的儿子和我女儿同年,两个孩子都是早早地就走上了专业学习音乐的道路。学音乐的家庭都很不容易。
姚家更不容易,她的儿子是第二次来上海备考。上海的房租很贵,一个正在工作着的妈妈,请了长假,在考试前提早八九个月就带着儿子吃住到上海,这样的决定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豪情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孩子第一年为何没有考上?第二次参考有多少把握?我隐约感到,孩子第一年考不上的原因是来上海太迟了。除了时间仓促,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隐情?纵是原因找到了,假若查漏补缺的力度不够,时间换空间的速度不快,想要胜出还是不大可能。我担心着他们的命运。
“都是1965年出生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姚女士这样的话语也绝不仅仅是表达客气。我愿意走进他们的故事,其实就是想帮他们找到这个差距,及时补缺,收获成功。因为陪读,我接触过不计其数的家长,谈孩子、谈教育陪伴孩子的很多话题的时候,我已经不再躲闪和过分地谦逊客气。不疼不痒的很多话语,有的时候就是犯罪。我要尽快全面地了解到他们的情况。
双重打击,落榜后失恋
随着交谈的有序推进,姚女士一家人的故事,在我面前越发清晰了起来。
夫妻俩都是文化人,因为始终向往美好,就自然而然地陪着孩子走上了音乐学习之路。姚女士认为,走音乐这条路也许是命中注定。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正赶上学校搞素质教育,班上很多同学都学起了乐器。儿子也学了起来,一周上一次课,每次都是他爸爸陪着。
儿子学得很突出,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父子俩的劲头也越来越足,每次去上课都高兴得像过年似的。当然孩子也掉过不少眼泪,挨过不少打,因为孩子爸爸的要求的确很严。大浪淘沙,到小学五年级时,班里就剩三个孩子还在坚持着。
孩子爸爸在杂志上发现了一个优秀的老师,后来,就到沈阳跟随这个老师学习,每周由他爸爸陪着去一次沈阳。第二年,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的五年里,孩子在文化和专业上的进步很小,养成的坏习惯倒是很多。有段时间,不得不找了一个退休的语文老师帮忙照顾儿子。上高二时,专业老师说应该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于是孩子开始住校。
一住校,麻烦就开始了。儿子开始交女朋友了,女孩家在南方,一心想考上海音乐学院,也鼓动我们儿子考。当时我不同意,我知道我孩子的底子不怎么好。孩子爸爸却很兴奋,觉得要让儿子挑战一下。
2009年6月,姚女士一忙完自己任教学校里孩子们的高考,就带着儿子和儿子的女朋友来到上海。每天就忙着照顾两个孩子,尽管买菜做饭很累人,但看到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练琴、一起探讨、互相鼓励,姚女士心里还是感到很欣慰。恋爱中的孩子总是会有些争执,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姚女士总是要尽力做些安慰、调解的工作。
后来,儿子和女朋友一起参加了2010年春季专业考试。结果儿子落榜,女孩子考上了不久,就终止了和儿子的恋爱关系,儿子陷入痛苦的漩涡。姚女士告诉我,为了这次考试,他们在上海呆了八个月,所有费用共计11万上下,最后竟然鸡飞蛋打、一事无成,实在是无法接受。
知道了姚女士一家的情况后,先后给她打过两次电话。电话中,她的话语都很客气,情绪也蛮平和。姚女士平和的情绪,经常在她给我的邮件中被无限颠覆。我十分理解这种无常,她做陪读妈妈时间不是很长,希望和困难搓揉成绳索,编织了一个大网,把她无情地包裹、捆绑着。
失恋后的儿子十分痛苦,姚女士借用我说过的话语,说儿子“掉坑里了”。姚女士比儿子还痛苦。她说:“我特别自责,我没有在恋爱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我不配做母亲,因为我没能力教育。本以为时间会疗治一切,复读的儿子会走出失恋的阴影。哪知道孩子在高考报名的时刻,竟然流露出要放弃高考的情绪,我们夫妻俩忧心如焚。”我说:“孩子早晚是要恋爱的,恋爱得不是时候,是要惹出麻烦的。中考、高考是大事情,纯情的孩子恋爱也是大事情,小小的孩子,几个大事情同时上马,不大容易都成功。”孩子已经恋爱了,怎么办?劝阻无效,怎么办?我主张就地卧倒,利用“恋爱失败”,让孩子获得成长,进而成功。
在给姚女士的回信中,我是这样说的:“不着急,顺其自然。利用正在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成长,成长不可代替。孩子总是要恋爱的,迟早的事情。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等待他,这是你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早恋了,就会早熟,顺着这样的思路想,你会豁然开朗的。祝福你们!”
姚女士表示:我会一直在正确的路上等他!“两口子生孩子之前,一定要获得生养资格证书,没有能力生养培养孩子的,一律不许生孩子。你同意吗?”我说,我太同意了啊,这证那证没有一证比“夫妻养育证”更值钱。可惜,没有人要求考证,谁又有资格来主考颁证呢?不在少数的年轻人选择了“裸婚”,选择了没房、没车、没有太多物质基础上的纯情婚姻。这无可厚非,理应被视为一种先进文化。我有所担心的是“裸婚”之后的“裸育”,物质和精神储备都不是很丰裕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地生养了一个孩子,脚踏西瓜皮样地往前滑,那是相当危险而荒唐的。生养孩子,需要条件,需要从物质金钱到育儿理念以及做法的必需储备。这些都是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
故事至此,我发现姚女士一家人的做法上,有以下两个方面有失妥当:一、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走得不是很坚定,是被一些枝枝节节的因素拖着往前走的;二、孩子不该在冲锋陷阵考学的过程中,随随便便地涉猎爱情,家长无视这种危险,纵容了这样的选择。
儿子逃课,妈妈想一死了之
儿子掉入了失恋的坑里,姚女士坠入了深深自责和忧虑的漩涡。姚女士是个英语老师,但我感觉她的文字里面总有一番诗情:现在,我坐在通往儿子梦想的路边,准确地说应该是坑边,时不时地递条绳子、扔瓶水、送上鼓励的话、痛并快乐着,因为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近……
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儿子要是再考不上的话,精力和财力都不允许我们再复读了,那该怎么办?夫妻两个的意思,是考上海的其他大学的艺术系。儿子的意思是回东北,因为上海是他的伤心地。可是回东北,没有请东北的老师教,也是上不了的啊。
她问我怎么办,我很认真地和我女儿谈了这件事。音乐很美好,学习音乐不能仅仅凭兴趣,穷人不能谈兴趣,学习音乐需要本钱,这本钱又经常不仅仅是钱。女儿建议他们彻底放弃。但是,我没有敢把这个想法及时转告姚女士。高考在即,我不主张他们想退路,“前进,进!”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音乐学院考不上,再想退路还来得及。姚女士在为儿子失恋担心的同时,也为钱发着愁。姚女士的月收入3000元不到,丈夫4000元多点,生活费和孩子的学习费用一开,每个月就没有什么剩余了。我感到,姚女士也许没有“裸婚”,也没有“裸育”,但很可能是“裸乐”了,他们在儿子学习音乐的选择上,没有做好最积极充分的准备。
姚女士说:“孩子能够坚持学习音乐这么多年,全靠孩子爸爸的辛苦付出了,没有他省吃俭用的积攒,我们不可能在上海学习。不怕你笑话,他去单位都是骑自行车去,仅仅为了省下一块钱公交车费,几乎没有打过车,在单位食堂也是挑最便宜的买,很少买衣服,基本上就是工作服,同事很不理解。谁让咱有个学音乐的孩子呢?孩子父亲很伟大,他做到了我不能做到的,我很佩服。”
似水流年,家有儿女高考,家有儿女参加艺术高考的那一年,那流年、流日、流时的流速,既快且慢,快慢都是个愁。
妈妈对儿子始终有着满心的期待。等到有一天,终于发现儿子骗了自己,连续好几个星期不去专业老师那里上课了,姚女士彻底崩溃了,真想一死了之。自己最信任的孩子竟然骗了自己,姚女士没法原谅儿子,她甚至不想再见到儿子。她认为,儿子被前女友毁了,接着儿子毁了全家!她说:“为什么要活着啊,我很失败啊,我太累啊!”
姚女士在生儿子气的时候,我也被姚女士弄得有些气愤了。你自己在上海陪伴儿子,陷入失恋痛苦的儿子连续好些日子不去老师那里上课,你竟然横竖不知,还要等到千里之外的老公和老师联系了,才知道实情。守土有责啊,家长要打啊。音乐圈子本来就一句话说不清楚,不排除有部分专业老师特别看重钱,不排除有可能老师就是因为钱才收你的孩子做学生的,你老不去上课,这还了得!要知道,很多家庭在临近高考的时候,都拿着学费挤破了头请老师上课,不全是为了孩子多学东西,有的时候实在是想多给老师一些钱,请老师格外关照些,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些。明着送钱,可能会伤了老师的脸面,请求加课,双方都心安理得,心照不宣啊。
姚女士最后选择了原谅儿子,我也一直保持着和他们的联系。我想,谁都不比谁好到哪里去,今日的姚女士就是曾经的我——孙生龙。自认为江湖经历丰富的我——孙某人,来了上海,游走在音乐圈内圈外,不也是呛了好多次水,吃了很多幼稚苦后,才慢慢修得了现在的“德行”的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