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很多名人极大成功之后回答媒体采访的话都是:假如可以重新选择,我绝不再那样,我没有过童年。这很让人心酸。但是,他们的成功又很让人羡慕。你怎么看?
答:人生而是要吃苦的,不管多大多小的名人,假如不吃苦,他连面对媒体说“假如”的资格都没有。任何成功都是需要经历足够的成长才能换取的,成长到成熟了才能成功,成长的本身一定是要经历苦痛和挣扎的。问题是,大人应该教导孩子以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挑战和困苦。快乐地吃苦,是我一贯的主张,想吃苦是一个方面,会吃苦是另一个方面。人一辈子总是要吃苦的,头上不苦,尾上一定会苦。是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是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还是幸福一阵子痛苦一辈子呢?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大概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方向。当然,一味地以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来换取所谓的成功,那是万万要不得的。带领孩子吃无谓无知的苦,也是我极力反对的。
问:做学生时,我是个非常勤奋的好孩子。1993年大学毕业至今,我就没有很勤奋地工作过,一直在混。我爱儿子,也想向你学习,辞职回家做个全职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
答:我热爱工作,喜欢奋斗,更爱孩子,我不是因为不爱工作而辞职的。你是因为不爱工作而辞职,所以你不能辞,辞了就完了。培养孩子比工作难多了。培养孩子之外,你没有了生活,很难快乐。培养孩子是你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所以你很难战胜这个困难。你要冷静。我爱孩子,我爱完孩子了,还能重新找回自己。我因为爱孩子,从而更好地成就了我自己,我的新成就又是带动我的女儿不断前进的最好示范。父母爱孩子是天性,爱到孩子需要能力。仅仅爱孩子而不能爱到孩子,长时间地陪伴在孩子身边,无异于就是绑架孩子,这很危险。
问:请你把你的银行卡号告诉我,好吗?你无条件地解答了我那么多问题,我很感动,我应该付给你一些些学费。我有工作,你没有工作,你的劳动必须被尊重。
答:不客气,你有这个意识就很了不起了。你的思考和成长就是我的快乐,你的快乐就是你儿子的快乐。一个女人,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航空母舰,儿子和丈夫就是停息在母舰上的战斗机。母舰必须博大,必须始终鼓励、放飞战斗机,必须有足够的能量和智慧及时给养、疗伤战斗机。谁来给养航空母舰?航空母舰要不要为自己的成长付出应有的努力?成长就需要学习,学习就要发生费用,买书要花钱,听别人口耳相传的指导自然是要买单的。很多家长都不愿意为自己的成长付出应有的学费,所以我的家长学校很难开张。我早就预言,婚介会成为产业,现在我再次大胆预言:“家长学习”也会成为产业。家长的成长是一个孩子成长、成功的根本,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市场潜在的需求巨大,排队挂号买指导的日子就在眼前。但目前的现状是,很少有家长愿意为自己的学习买单,我必须尊重现状,否则,他们就什么都不问了,问题越堆越多,我于心不忍。我会穷一阵子,但不会穷一辈子的。谢谢你。
问:高中阶段你是我的语文老师,今年我刚考取了研究生。儿子快上幼儿园了,我什么都没有让他学,就去学了些情商教育的课。对于工作和生活,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一直在穷忙、瞎忙、乱忙,无法突破,你对我的情况已经很了解了,请求老师给予最真诚直接的指导,说狠点,更好。
答:回望我的曾经,我的确是个始终有梦想和行动的人。最近看了不少临终遗愿类的文章,人们排名第一的临终遗憾就是:没有根据自己的想法生活。我很庆幸,我一直是个由着自己想法活着的人,我一直在做我自己而不是别人。我很快乐,因为我是我自己,那些依照别人想法生活的人,似乎是快乐,其实是麻木。
我的梦想,就是把我真心想要的“不可能”变成现实。有梦想,但不能胡乱地想。古语“三十而立”是很有道理的,30岁了一定要确定自己未来的事业方向了。我虽然有过太多太杂的职场经历,但我一直吃的是教育饭。你要工作、要孩子、要股票、要文凭、要独立、要安逸,什么都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我十年里面只做了一件事情,陪伴养育孩子,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是分享养育心得。
与此同时,你不够淡定,也不够虚心。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自我。任何行当,都是内行人赚外行人的钱,你缺乏成为内行人应有的耐心。做得成事情的人,个性都是极致的:自信的时候,自信得要死;谦虚的时候,谦虚得要命。这就是弹性。我有了这种弹性,我就是靠这个弹性赢得了今天。做人最怕“自信”和“谦虚”两头都不出头。
怎么样才能谦虚?一定要把自己倒空,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很行,成功失败都是过去的自己造成的,人不变事情一定不会变,孩子、房子、票子只能“子子不如意”。很长一段时间,你给我的感觉,你不是我的学生,简直是我的老师。你给我的这个感觉,也一定给了你周遭的其他人了,可悲的是,也许一直都没有人愿意、敢于提醒过你。
送你一句话:做对人,才能遇贵人。当然:“遇到”不一定就能“得到”。这么多年来,我应该和你推心置腹地谈过不少了,只是轻易得到的很难被正视、珍视。当一切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内心是很难涌动感恩情绪的。我不是一定要有责任和义务来提醒你,但我希望你能特别重视我这次的特别提醒。为了你的儿子,这是必须的!你最好和儿子一起去学习那些情商的课程。
特别链接
2011年7月底,在本书最后定稿的时段里,我上海的一位要好的朋友特意给我的邮箱发了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位老师关于孩子们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的感慨和思考。我看完之后,不停地拍案喊好。同时,我昔日的一个学生在网上向我提问。我突然感到,对她“击以猛掌”才是最好的回答,于是有了上面一反常态的回答。这份真性情的文字,我要如实登录出版。为便于更多读者的有效阅读,特意链接随录这篇撼人心魄的短文:
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
模拟考试刚结束,我承诺招待考前几名的学生到家中来做客。约定时间的前一个星期,我便和先生忙里忙外地打扫兼采买,而我那从不下厨的另一半也研究起食谱,费心准备当天的餐点和零食。
星期六早上,我开车去接学生,看见他们雀跃的模样,我忍不住泄露了中午的菜单内容。没想到他们竟七嘴八舌地说:“为何不叫披萨或麦当劳呢?”“可是我比较想吃面耶!”“老师你煮的东西能吃吗?”一阵哄笑之后,我有点被泼冷水的感觉。才进家门,我正要开口介绍师丈时,听见有人窃窃私语:“他是谁啊?有点胖!”“一点也不帅……”我抬头看见先生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便赶紧要学生向他问好。趁他们坐定,我赶紧走进厨房和先生一起准备饮料,谁知道这时竟有三个同学偷溜进我们的卧房,对着房里的照片及摆设品头论足起来。我强忍心中怒火,提醒他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难道已经国三的学生,连这点基本礼貌都不懂吗?一阵说教之后,他们变安静了,气氛也搞得怪怪的。
吃完午饭之后,他们嚷着要离开,我也不想强留他们。只是一回头,面对满桌未收拾的杯盘,和一地的杂志、扑克牌、CD……我忽然觉得脸上一阵热,是我没把他们教好吗?这些孩子功课都很好,怎么那么不懂事呢?不会体贴别人,不懂得别人的用心,将一切视作理所当然;不懂得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甚至连做人的基本礼貌都不懂。去人家家里,不知要帮忙,随意进入别人卧房,吃完饭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碗筷,临离去连一声“谢谢”也没有……是因为升学考试不考这些,所以不会?还是家中父母没教,或是不懂得教呢?这些孩子生活在优越环境中,只学会了自以为是,只学会了理所当然地接受,只学会了永不满足。或许我已是老古董,但是每天面对这些国家未来的主人翁,面对这么一群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未来栋梁”,我竟心虚地想问:“他们会变成这样,这是谁的责任和损失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