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周易外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易外传》的作者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后人称为船山先生。是我国明末清初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宋明理学的批判终结者。

    王夫之出身于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养,青年时代就以博学多识著称。24岁考取举人。1643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克武昌,进驻衡阳,曾邀请他参加农民政权,他假装伤病拒绝了。在清兵南下,明王朝危在旦夕之时,他曾在衡山招募义兵,进行抗清斗争。失败后,一度参加南明桂王(永历)政府,担任行人司行人官。因不满意南明王朝的腐败政治,上书要求改革,受到当权者的迫害。后来隐居衡阳石船山,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闭门著书,最后病逝在这里。

    在王夫之所处的明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并在封建势力的强大压力下缓慢地向前发展。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时一些中小地主知识分子,包括王夫之,参加了抗清斗争,看到了历史风云的变化,经历了亡国的惨痛,身受异族残酷压迫之苦,但他们始终不放弃民族复兴的信心。因此,他们抗清失败后,虽然停止了武装斗争,却更勇气百倍地在文化领域内,在思想战线上,进行了气势宏伟的斗争。他们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为了进行有效的斗争,就以唯物论为武器,研究回答现实问题。他们从明王朝覆灭中吸取教训,看到了宋明理学对社会造成的祸害,于是从不同方面掀起了批判宋明理学的思潮。王夫之是这一批判思潮中的卓越的哲学代表。他从气一元论出发,对当时哲学论争的中心——“理气(道器)”之辩与“心物(知行)”之辩作了比较正确的解决,达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统一。《系辞上传第十二章》正体现了王夫之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

    王夫之一生的著作极多,有100多种,400多卷,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中重要哲学著作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老子衍》、《庄子通》、《思问录》等。《周易外传》是王夫之在批判历史上研究易学的各种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发挥自己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这里所节选的《系辞上传第十二章》就是其中的一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