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出身于小商人家庭,年轻时曾随父亲做过生意,但主要是靠教书维持生活。40岁考中举人,一生来中进士。中年因受豪强迫害,曾到北京、南京、扬州等地过了10年避难生活。他勤奋好学,博通经学、史学、文字音韵、训诂考据、天文历数,创立了乾嘉朴学中的皖学派。乾隆时修《四库全书》,特召他为纂修官,负责编校天文、算学、地理等书籍。他一生著作很多,后人编为《戴氏遗书》。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等。《孟子字义疏证》分上、中、下三卷,这里所选的《理》属上卷,是该书重要的一篇。戴震在此篇中鲜明地打出了批判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战斗旗帜,而且集中地揭露和批判了理学家“存理灭欲”的反动观点,提出了“理存乎欲”、“体情遂欲”的伦理思想和政治主张,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
在戴震所处的18世纪,我国历史已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这时社会生产力及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和自然科学较之明代都有新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有增长。但是,封建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正在酝酿着。在意识形态领域,统治阶级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加强血腥镇压,另一方面强化程朱理学的思想统治,借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来镇压人民的反抗。它们把人们正当的生存要求都说成是人欲,斥之为邪恶,要求人们绝情灭欲,屈从于封建礼教,即所谓“天理”。这种宋明理学家所倡导的“理欲之辩”,在后期封建社会断断续续地进行了数百年。随着地主阶级日益走向腐朽没落,对人民的思想统治日益加剧,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的叫嚣声调门愈高,人民受的痛苦也就愈加沉重。戴震目睹了当时人民所受的苦难,给予无限的同情,并怀着悲愤的心情,揭露了理学“吃人”的本质,提出了富有进步性的理欲学说,完成了以前反理学的思想家所没有完成的任务,把我国自宋明以来反理学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戴震在中国哲学史上所作出的最大贡献。
戴震著作的注释本有安正辉的《戴震哲学著作选注》。1957年、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孟子字义疏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