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仁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仁学》的作者谭嗣同(1856~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我国近代反封建思想家,激进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家。

    谭嗣同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时受中国传统旧学影响较深而好任侠。青年时曾游历南北各省,对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和了解。他早年基本上是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在哲学上信奉程朱理学。后来他研究了张载、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哲学著作。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激烈。我们伟大的祖国惨遭外国侵略,变得贫瘠不堪,亿万生灵备受蹂躏涂炭。沉重的民族危机,激起了广大社会进步阶层强烈的愤怒和同仇敌忾的决心。一部分代表中国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也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力图冲破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束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这样一种强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时代氛围中,谭嗣同开始从传统旧学转向新学,注意研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政治上力主变法图强。1896年他结识了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并通过梁启超了解到康有为维新变法的基本理论,十分钦佩,自称康有为的“私淑弟子”。同年,他在南京当候补知府,和清末著名的佛学家杨文会交往颇密,从杨研读了大量佛经。1897年,他回到湖南,和梁启超等一起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等,积极开展维新运动。1898年,到北京参加了康有为主持的新政。政变失败后,不避追捕,慷慨而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来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随即遭捕,于9月28日就义。

    谭嗣同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了10多部著作。1954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谭嗣同全集》。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谭嗣同全集》(增订本),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他的哲学著作有《报见元征》、《仁学》、《以太说》等。《仁学》是谭嗣同的主要哲学著作,写于1896年至1897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在日本东京出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