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熊十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66年的上海,在淮海中路,人们会遇到这样一位老人:一身灰色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系一根麻绳,目光呆滞,面容悲戚,口中喃喃自语着“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这位老人就是熊十力。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号子真,别号漆园老人。幼时随父读了几年私塾。他聪颖过人,《三字经》一日便能背过。13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熊十力一边为人放牛,一边发奋自学。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思想以及梁启超、谭嗣同的著作,深感民族濒于危亡,慨然有反清之志。

    1901年,熊十力偕同好友走出黄冈,立志经营天下。他先是人武昌凯字营当一小兵,后考入湖北新军特别学堂仁字斋。他在兵营宣扬革命大义,宣传民族民权思想,并通过日知会、黄冈军学讲习社等革命团体,联络革命力量,力图起义。终因密划不周,事情败露,清军提督下令逮捕熊十力等人。熊微服出逃,并辗转回到家中,改名周定中,以教书为生。

    武昌起义爆发后,熊十力又再次出山,奔走革命,并于1917年参加了护法运动。长期的革命政治活动的不顺,使他对革命产生了怀疑,再加上军阀混战,民生凋敝,政治黑暗,世风日下,熊终感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一腔热血终付东流,遂毅然弃政从文,专攻学术。此时熊十力已过而立之年。

    在熊十力走向学术殿堂的过程中,梁漱溟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熊十力先是由梁漱溟介绍,进入南京内学院向欧阳竟无先生学习佛经。三年后,又由梁引荐入北大讲授唯识学。在讲学的过程中,熊十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观点,对唯识学也产生了怀疑。1932年,他的《新唯识论》出版。该书一反对佛理的阐释发挥,站在儒家内圣外王的立场上,利用唯识宗的原有名词,倡言本体。他认为我之真性即宇宙本体,我之生命与宇宙之广大生命合一,良知自我呈现即体证本体,力图本内圣以开新外王。此书一出,即遭到佛学界,尤其是南京内学院师友的批判。内学院刘衡如发表《破新唯识论》,欧阳竟无先生亲为之作序,企图驳倒熊十力。熊十力则很快写下《破〈破新唯识论〉》,给予反击。对方说熊十力对唯识学一窍不通,任意雌黄;熊则称对方断章取义,并一再证明自己是唯识学的行家。此争论延续半世纪之久,双方既有理论上的争吵,亦有口角上的纠缠,在当时影响甚大。熊十力也因此书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并完成了由佛入儒的思路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熊十力留在大陆,虽为政协委员,却也只是三到,即开幕到,闭幕到,照相到,大部分时间埋头著书,先后出版了《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乾坤衍》、《存斋笔记》等多部论著。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熊十力虽已是风烛残年,但仍免不了被抄家、批斗的噩运,老人家的精神也因之几近崩溃。1968年5月23日,与世长辞。

    熊十力早年学佛,佛教对他的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后来他出佛入儒,博采儒佛各家精髓,形成了其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把中国传统儒学的形上智慧发掘活转于现代。有人把他的思想称为“心本论”,也是有其道理的。因为在他的思想中,贯穿始终的即是人、人心。他认为,“万物本原,与吾人真性,本非为二”。人的生命与宇宙大生命是合一不二的,二者有着共同的本体——“本心”。本心,作为本体,不是思维理智之心,不是“习心”。因为习心一味向外追求知识,易被物化,不能认识本体,只能产生妄见。本心是一种道德心,一种灵明虚寂的道德直觉。本心无对,超乎万物而独立存在,凭借万物而显现自身,但又不囿于物;本心灵明,无知无不知,是一切知之源。本心不是向外追逐物境,而是反求自证,直接认识本体,本体即本心,所以本心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认识本体即是本心的自知自识,即是良知的自我呈现。

    依熊十力之见,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都具有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德性。这种大易精神来源于本体内部的一翕(收敛)一辟(发散)。翕辟同体而异用,相反相成,共同促成了万物的变化。但二者作用是不同的,“翕以显辟,辟以运翕。”辟是主动的,主宰翕;翕是被动的,从属于辟。熊十力常用“大海水”和“众沤”(泡沫,波浪)的关系来例证本体和万物关系。“大海水”是本体,海水腾跃是其功用,而“众沤”是现象。大海水不能离开众沤而独存,大海水即众沤自身,而海水腾跃这一切功用是实体的展露和显现,概括而言就是即用显体,举体成用。

    在当时国人热衷于西方的科学文化时,熊十力以其犀利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指出,量智有能亦有限。量智即西方所谓的理智。量智向外追逐物境,可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但易被物所化,把握不了本体。要把握本体,须得靠性智。性智不同于量智,但也不反对量智,而是要超越量智。性智即本心,性智体证本体就是要内求诸己,以求觉悟,进而泯灭主客对立。

    熊十力是性情中人,正如他号“子真”一样,率性而为,真情易露,不入俗流。愤怒时,破口大骂,毫不避讳;动情时,痛哭流涕,情不能止。同时,他也是一位狂者,“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其豪气鲜有与之相匹者。他在其著作上往往署“黄冈熊十力造”。“造”在佛家中只有被尊为“菩萨”者方能用之,而“十力”是佛典中赞扬释迦牟尼佛法无边的话。在传承中国文化的信念上,他更有着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气魄。

    熊十力是中国二三十年代最富有独创性的哲学家,他本着儒家内圣外王的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了自己的以大易精神为特征的哲学体系。他以宽广的文化视野,给予人深切的人文关怀,为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为人的道德自觉的阐扬,开辟了一条新路。其学说经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人的宣扬而传之不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