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极端化”普及读本-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新疆宗教极端主义势力试图将其思想与我国维吾尔族联系起来,以制造政治影响,扩大社会基础,挟持整个民族实现其政治野心。

    第一节 威胁维吾尔族的生存发展

    宗教极端主义最直接、最大的受害者是维吾尔族民众,其民族认同、历史认同被混淆,民族形象受到损害,生存发展面临威胁。

    一 割裂民族发展的历史

    历史发展的真相表明,今天的维吾尔族主要是由蒙古草原上的回纥人和塔里木盆地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居住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与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众多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经历过极其复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在这一漫长过程中,维吾尔族的先民逐渐吸收了新疆当地的多个部落以及突厥、吐蕃、契丹、蒙古和汉族等许多其他民族成分,最终形成了现代维吾尔族。宗教极端势力否认民族融合的现实,割裂民族发展的历史,出于政治目的鼓吹“突厥族”的纯正血统,夸大“突厥族”与今天的维吾尔族之间的族源关系,利用泛突厥主义思想鼓吹所谓“突厥族”概念(这个历史概念不仅与今天的维吾尔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族源关系,而且其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政治含义的虚构概念)。

    新疆解放以来,民族分裂势力继承老牌民族分裂分子的衣钵,用“双泛”(指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武装思想,用宗教这块阵地发展组织、培养骨干,大肆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双泛”思想主张凡是操突厥语族语言的各个民族应该建立一个超越国界乃至洲界的“大突厥国”,在伊斯兰教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帝国。这与维吾尔族本身在融合中发展的历史是背道而驰的。

    二 制造内部分裂

    伊斯兰极端主义把人按宗教信仰简单地分为穆斯林和“异教徒”,并欺骗和煽动穆斯林说:所有“异教徒”都是伊斯兰教的敌人,对“异教徒”进行“圣战”是穆斯林的义务,是对伊斯兰教的贡献,死后可以进入“天堂”。在伊斯兰教内部,伊斯兰极端主义采取了同样的手段,给不同派别或不赞同他们观点和做法的穆斯林扣上“叛徒”的帽子,无端指责他们“背叛”了伊斯兰教,号召对这些人也发动“圣战”。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歪曲宣传,在现实生活中给维吾尔族穆斯林群众的家庭、朋友和族内人际关系制造了大量的隔阂,有些女性因为丈夫不愿参加“圣战”而与之离婚。作为一个民族整体,维吾尔族的团结传统也荡然无存。族内对党员和干部的排挤、疏远比较明显,一些地区信教群众受极端主义思想影响,对不信教的干部和党员采取“五不”做法,即见面不握手、生病不问候、过年不拜年、相见不说话、葬礼不参加。

    三 损害民族形象

    维吾尔族姑娘漂亮、小伙帅气是人们最初接触维吾尔族时的直观感受,接触久了,维吾尔族人热情、乐观、朴实的性格特征更使人印象深刻,再加上独具特色的饮食、服饰和音乐舞蹈文化,维吾尔族的形象充满了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旅游者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虽然2009年“7·5”事件是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所为,但维吾尔族在疆内的民族形象受到严重影响。2013年发生的“10·28”北京金水桥暴力恐怖事件和2014年“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更是在一夜之间颠覆了部分国人对维吾尔族的认识,负面情绪滋生,广大维吾尔族群众深受其害。在昆明开餐厅的阿卜都热依木·喀迪尔说:“事件发生后,吃馕的人少了很多,家里生意利润下降了许多,从前一天能卖300个馕,如今一天卖不到50个。不烤不行,养了3个小孩,还有5个员工要发工资。”他反复念叨“影响大得很、压力大得很,现在门都不敢出”。

    目前受暴恐事件影响,疆内和国内对维吾尔族早先形成的美好印象受到严重影响,重新塑造或保持早期的好印象需要维吾尔族整体行动起来,普通百姓要拒绝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响,民族精英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做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群体之间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纽带。广大民族同胞要擦亮眼睛,客观看待、分析、理解发生在新疆和内地的暴恐事件是一小撮宗教极端分子所为。加强民族团结,绝不能让分裂分子的阴谋得逞。

    第二节 影响新疆长治久安

    新疆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0多年来,新疆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新疆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就无从谈起;同时,只有坚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更好地维护新疆地区的安全稳定。

    一 新疆发展战略被迫转型

    2010年5月1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新疆还存在着分裂势力以暴力恐怖手段和其他方式进行的分裂祖国活动,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尖锐复杂。这就决定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进行。这一划时代的战略决策,开启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新纪元。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新疆反分裂、反渗透、反暴恐斗争尖锐复杂的新形势下,201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新疆工作特别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中央再次明确,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也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疆形势和全国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统领新疆各项工作的总纲。

    对比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互渗透、相成相辅,统一于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目标之中;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指出,做好新疆工作,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特别重要,发展和稳定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和主要任务。概括来说,稳定成为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 经济环境恶化

    离开了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社会稳定,新疆经济经过30多年的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开展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欧亚大陆桥的开通确立了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地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新思路、新机遇,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呈现美好的前景。然而,近几年伊斯兰极端势力活动猖獗,各种民族分裂和恐怖事件频发,使新疆的经济环境恶化,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新疆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仅以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为例, 2003年位于乌鲁木齐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建成,它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购物旺地,日接待量最高3万多人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商户构成,这里成为新疆旅游的晴雨表,成为新疆经济兴衰的测温仪,更成为新疆社会稳定与否的缩影。阿不都外力·买买提的手工艺品店和大巴扎共同成长,11年里他的生意和心情就像坐了“过山车”。他说:“2009年以前的大巴扎,真是一个热闹的集市。源源不断的人流量带动了每一个商铺的生意。早上10点开门后,就忙着给一拨儿又一拨儿游客介绍工艺品。通常是送走一拨儿客人后,还没顾上喝口水,下一拨儿客人就进店了。最忙的时候与邻近商铺的伙计一个星期都说不上话。”2009年的“7·5”事件使阿不都外力的生意急转直下,事件发生后,大巴扎停业22天,后来虽然游人有所恢复,但生意比以前清淡很多。随后的四年时间,社会相对稳定,大巴扎的生意逐渐好转。2014年,受“3·1”昆明火车站事件、“4·30”乌鲁木齐火车站事件、“5·22”公园北街事件及莎车事件等暴恐事件的影响,来乌旅游的人数骤减,大巴扎的生意经历了过山车中的第二个谷底。来自新疆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大巴扎建成后的2003年至2008年,新疆接待国内旅游的人数、收入均持续增长,2008年的人数和收入均是2003年的两倍。受“7·5”事件影响,2009年二者均呈负增长,之后开始快速回升,2014年暴力恐怖事件频发,国内来疆旅游人数和收入再次呈现负增长。

    三 民族关系受到影响

    新疆是由多民族人口构成的维吾尔自治区,目前居民中共有47个民族成分,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维吾尔、汉、哈萨克3个民族,维吾尔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6%。新疆的民族关系成为影响区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权稳固,甚至国家统一、国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体上说,60多年来新疆各民族间的关系是和睦的,表现为相互依存,共性趋增,共同发展。然而,乌鲁木齐“7·5”事件中暴徒残忍的打砸抢烧杀犯罪暴行,对新疆民族关系造成了重大伤害,撕裂了民族感情,使民族关系产生严重裂痕,不同民族之间彼此不信任程度加深,防范心理增强。“7·5”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期内,民汉之间日常交往减少。最近两年,多起暴力恐怖事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又抑制了民族关系向好发展。

    维吾尔谚语说“火旺了就没有烟”,汉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各族人民都明白团结起来才能办大事的道理。在当前“三股势力”加大渗透、暴力恐怖活动频发、人民生活需要大力改善的重要历史时刻,各族人民应该紧密团结在一起,多想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事,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这样每个人才能过上美好幸福的好日子。

    第三节 波及全国稳定大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近年来新疆地区发生的暴力恐怖活动已波及全国,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安宁的重要因素。

    一 恐怖活动向内地蔓延

    2013年10月28日午时,一辆吉普车由北京南池子南口拐入长安街便道,由东向西行驶撞向金水桥护栏后起火,行驶过程中造成多名游客及执勤民警受伤。事件造成5人死亡,40人受伤。在新疆等地公安机关配合下,北京警方先后将玉江山·吾许尔、古丽娜尔·托乎提尼亚孜、玉素甫·吾买尔尼亚孜、布坚买提·阿不都卡迪尔、玉素甫·艾合麦提等5名在逃嫌犯抓获。通过审查,玉江山·吾许尔等人供述了他们与作案人相识、结伙策划并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情况,警方随后在嫌疑人暂住地发现“圣战”旗帜、长刀等物品。这表明,以前在新疆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已经开始向内地非民族地区、政治敏感区扩散。

    2014年3月1日晚,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此次事件共造成31人死亡、141人受伤,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3月3日下午该案成功告破。这进一步说明:发生在北京的恐怖事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向内地蔓延发展的趋势已极其明显。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只要存在一些社会治安的隐患,就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目的不纯的恐怖分子所利用,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二 反恐成为国家重要任务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国现在面临着恐怖袭击高发期,反恐形势日趋严峻。1990—2001年,“东突”恐怖势力在国内制造了大概200多起暴力恐怖事件。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统计,2012年疆内暴恐案件有190余起,而在2013年、2014年,这个数字又有了进一步的增长。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对于反恐怖斗争问题,在2014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要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加强反恐力量建设。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发挥爱国宗教人士作用,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正面引导,既满足他们正常宗教需求,又有效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反恐不仅在新疆、西藏地区是首要的重大任务,而且也成为内地各省市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各省、区、市在国家整体战略的部署下,设立反恐领导小组,成立反恐机构。在个别地区,反恐组织建设已经深入到了基层。公安部在2014年5月25日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时,设定的主要目标是:要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区市积极配合,坚决遏制暴力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坚决防止暴力恐怖、宗教极端活动向内地发展蔓延。

    第四节 产生国际负面影响

    一方面,我国的“三股势力”和暴力恐怖活动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影响和支持,甚至有一些境内反动组织与国际恐怖组织相互勾连、沆瀣一气;另一方面,也有国内主要是新疆籍的极端分子加入了国际恐怖组织,参与国际恐怖活动,成为国际社会的公敌。

    一 新疆宗教极端分子参与国际恐怖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基地”组织、ISIS等国际恐怖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了许多暴力恐怖事件,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甚至灾难。在这其中,也出现了新疆宗教极端分子的身影。

    2015年1月21日,马来西亚内政部长扎希德会见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时透露:“300多名中国人以马来西亚作为中转站,前往第三国,再进入叙利亚或者伊拉克参加‘伊斯兰国’(ISIS)组织。”在2015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新疆代表团开放日上对记者表示,有新疆宗教极端分子参与了ISIS极端组织,最近新疆破获的一些暴恐案件,有些直接是由参加(ISIS)回来的人员策划参与的。

    这些信息都表明,无论数量多少,新疆宗教极端分子加入ISIS组织,并参与其相关活动应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新疆宗教极端分子参与国际恐怖活动并非始于今天的ISIS,早在2001年前后,就有新疆宗教极端分子加入了“基地”组织、“东伊运”组织等。“东突”分裂势力在阿富汗、车臣、克什米尔等地接受训练,并参加实战,俄罗斯军队和美国军队都分别在车臣、阿富汗抓获过“东突”分裂势力组织成员。“9·11”事件后,“基地”组织与塔利班开始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界及中亚地区大规模建立训练营地,大量“东突”分裂势力组织成员在其中接受了培训。有消息称,曾先后有来自10个“东突”组织的1000多人前往“基地”组织设在阿富汗坎大哈、马扎里沙里夫、霍斯特、呼苏提等地的恐怖主义训练营中“取过经”,接受过诸如爆炸、暗杀、投毒等培训。

    二 国际恐怖活动向新疆渗透

    近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新疆穆斯林朴素的宗教和民族认同感,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渗透破坏,强化宗教极端思想、煽动民族仇恨。以“东伊运”为首的境外“东突”组织极力推行“思想上打入新疆”“行动上拉人出境”计划,要将“圣战”引向“东方帝国”,并企图建立对我国西北边疆武装渗透的前沿阵地。

    境外“东突”势力还不断派遣骨干分子入境,以加强对境内“东突”势力的扶持和领导。他们立足中亚这一前沿阵地,对新疆进行思想渗透;设立专门出版机构,编纂出版煽动独立的书刊和音像制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输入新疆;设立专门电台,使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乌兹别克语对新疆广播,大肆进行心理战宣传;召开各种名目的国际研讨会、举办展览和发表公开信,叫嚣“新疆独立”,寻求国际敌对势力支持;拉拢、收买、策反中国驻外人员和出国探亲、朝圣、留学人员,进行情报搜集、勾连和颠覆活动。

    与此同时,国际恐怖组织的舆论宣传工具也密集指向中国西北地区。从2014年10月初开始, ISIS、“基地”组织相继出版了与互联网同步的英文杂志,其中包括ISIS的《佐拉》、“基地”的《启迪》和《复活》。这些杂志,都或多或少有涉及“东突”与所谓“新疆问题”的内容。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世维会”等境外“疆独”势力进入新一轮扩张期,注重借用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功能与效应,一方面加大宣传攻势,另一方面进行思想和组织整合,对中国新疆大举进行渗透、分裂与破坏活动。首先是设立机构网站,将其作为从事渗透与破坏活动的重要平台。其次是在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西方知名社交网站上设立专门账号,进行对外宣传和勾连。再次是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共享平台等向国内互联网用户投寄各种歪曲事实的资料、图片、视频和“翻墙”软件等,企图以此扩大自身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此外,它们利用中国国内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微博、微信、QQ、电子公告板、电子论坛、留言板等新型传播方式开放注册的特点建立新账号,伺机传播各种不实信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