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生个健康漂亮宝宝-生健康漂亮宝宝发育训练决定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胎儿发育与训练

    胎儿的性格发育与训练

    实际上,胎儿和新生儿在许多方面上是相互一致的,新生儿只不过比胎儿多经历了分娩这一过程。在子宫内,有爱动的胎儿,也有不爱动的胎儿。出生后这些婴儿也有不同的个性,有爱睡觉的婴儿,也有睁着眼睛望的婴儿;有手足乱动的婴儿,也有爱哭的婴儿。在哭泣方式上,有像着了火大声哭泣的婴儿,也有低声长时间哭泣的婴儿。随母体内环境及母子组合不同,婴儿的性格也截然不同。

    布拉泽尔顿博士发现:即使在出生当天,有的婴儿就能紧紧盯着博士的眼睛,当博士上下左右移动自己的面部时,有的婴儿继续追踪,有的婴儿看了一下就马上不再追踪了;有的婴儿很快就习惯听那些另人讨厌的噪音而很快入睡。有的婴儿对外部刺激十分敏感,总在哭泣。有的婴儿安抚一下马上就停止哭泣,有的婴儿如果不抱起来摇晃,就一直不安静下来,其中的差别,令人惊异。出院一个月后抱回来再次检查,婴儿的性格又会发生变化。例如,有一名生后一周内曾很有持久力及情绪稳定的婴儿,在外婆家生活一个月后,由于外婆外公过分疼爱,其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减弱。这就说明了胎儿的性格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是受外界条件影响的。

    胎儿的心灵发育与训练

    胎儿的心与母亲的心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母亲平常以积极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那么胎儿的心灵便会随之优异,相反则差。

    如孕妇,爱情、亲情获得满足,舒适的生活获得满足……所有心情舒适的时候,腹中的胎儿也一样,他能感到舒适、愉悦,心灵即获得发展。

    舒适属于心灵的一部分,同样地,不愉快、不安、愤怒也属于心灵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塑造胎儿心灵的同时,也塑造了出生之后的心灵(即胎儿心灵对出生后婴儿的情绪有很大影响)。

    胎儿心灵在母腹中大概是何时形成的呢?胎儿能感受舒适或不快,大约是怀孕14周,约4个月的时候,也是母亲好不容易开始习惯怀孕的时候。胎儿在不知不觉形成人形的时期,心灵已经开始形成。

    怀孕14周左右,胎儿脑中的大脑边缘系统开始形成。大脑边缘系统掌控支配人类的动物性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具有极重要的功能。

    胎儿的心灵世界是简单且易满足的。保护生命的本能欲求若能获得满足,就会形成记忆快感;若无法获得满足时,就会记忆不畅。

    当不快的感觉逐渐升高时,胎儿就会踢母亲的肚子,以行动拼命向母亲诉求不满。

    当胎儿踢的时候,千万不可以一味地认为是孩子非常健康的运动,视而不见。会运动与会踢是不一样的。当您感到踢的时候,不妨问一问:“宝贝!怎么啦!什么事让你不高兴呢?”

    刚开始或许他还不了解你的意思,但是,只要你不断重复地说,渐渐地,他就能从你说话的语气中了解你安抚的意思了。

    其意,如果父母因某事而争论不休时,胎儿会发出“快停下来吧!好吵!好痛苦!”的信息。

    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渗入人的心灵,激发人无意识的超境界的幻觉,并可以唤起平时被抑制的记忆。而生物学家认为有节奏的音乐可以刺激生物体内细胞分子发生一种共振,使原来处于静止和休眠状态的分子和谐地运动起来,以促进新陈代谢。

    有人曾做过一个试验,给怀孕的妇女听音乐,在2分钟后,孕妇的心跳加快,如果在孕妇的腹部子宫位置放音乐给胎儿听,几分钟后发现胎儿也会出现心跳加快,而且对音乐的高调和低调都有不同的反应。胎儿比较喜欢接受低缓、委婉的音乐,不愿意接受尖细、高调的音响。

    有人给6个月的胎儿用丝竹乐器演奏欢畅、轻柔的乐曲时,胎儿在腹内发生安详、舒适的蠕动。出生后每次听到同类的乐曲时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所以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母亲怀孕5个月后经常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会提高胎儿对音乐的感受性。

    据澳大利亚堪培拉产科大夫报导,他曾叫36名孕妇每天按时来医院接受音乐胎教,即欣赏音乐。当这些胎儿降生后经检查发现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智力优良、反应也特别敏感。10年后追踪观察有7名儿童获得音乐奖,有2名成舞蹈演员,其他孩子的成绩均为良好,并且无一人有不良行为。

    显而易见,音乐确实是一种促进胎儿健康和情商发展的有效方法。可以说音乐在诸多胎教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胎儿的感知发育与训练

    胎儿感知能力比较强,与母亲能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母亲的喜、怒、哀、乐均可被胎儿感知到。胎儿的感知能力是一种很微妙的能力,它能清楚地辨别出母亲的态度、感情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意图。

    据德国的一位心理博士对2000名孕妇的追踪调查,发现那些盼望子女的母亲所生的孩子要比厌恶子女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强壮得多。当孕妇处于口头上表示不愿意生孩子,但内心却又十分想生孩子的矛盾状态时,胎儿会因为接受不同的情感信息而引起精神上的混乱。

    这样的孩子出生后,体质虚弱、智力和情商低下,因此,这种矛盾心理必须摈弃。

    胎儿的记忆发育与训练

    据科学考证,胎儿有着巨大的记忆潜能,当然新生儿的记忆力也非同一般了。

    主司人类记忆的部分是脑中所谓的海马。海马约在怀孕4个月时开始形成,因此,从这个时期起胎儿就具备了记忆能力,或许令人难以置信,当母亲终于习惯怀孕的身体时,胎儿的记忆发育也就完成了。

    海马中存在一种与记忆有关的荷尔蒙——索马托斯特钦。正是因为这种荷尔蒙,影响大脑发挥记忆作用。

    比如罹患痴呆症的老人,其脑中的索马托斯特钦荷尔蒙就只剩下一点点。老年痴呆症的真正原因,虽然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正式的研究文献出来,但是,至少证明记忆与索马托斯特钦荷尔蒙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此外,猴子的胎儿实验也可以证明这种荷尔蒙的存在。人类和猴子的脑部基本构造相近,在母体中的时候,应该已经完成记忆发育了。

    当母亲的心灵蒙受强烈的不安、不快和恐惧时,胎儿的索马托斯特钦荷尔蒙分泌将会受到抑制。结果,造成胎儿记忆力受到抑制。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胎儿本能地发挥不想记忆之事的能力,进而导致这种记忆荷尔蒙的分泌受到抑制。

    不安、恐惧与不快等情绪,与生存的危险具有直接关系。千万不要以为胎儿具有自卫能力,然后就漠不关心。当索马托斯特钦荷尔蒙的分泌受到压抑时,记忆的能力就会丧失,对脑部的发育绝对没有益处。

    胎儿期的良好记忆,会为后代的成长开拓出一条终生奋进的道路,而胎儿期的不良记忆同样也会使一个人受害终身。前西德医生保罗比·库博士治疗的一位男性患者正是由于其母在怀他7个月时,企图用热水浴堕胎,导致这位患者一直生活在恐慌不安之中。胎儿期的深刻影响一直潜在地支配着这一患者的行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忘却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却始终在潜意识地对人的一生产生着影响。所以,在胎儿期绝不要给胎儿留下不良记忆,影响孩子的一生。

    就记忆的角度来看,孕妇内心的想法相当重要,这一点要孕妇千万要留意。

    胎儿在母亲子宫内不断生长、发育,各种感觉也在悄然滋长,其早发育成熟的感觉是听觉。

    胎儿的耳朵在受精后6周左右开始形成。

    当母亲发现自己可能怀孕的时候,胎儿的耳朵已经开始成形。三半规管先形成,接着是外耳、内耳、中耳及耳朵的其他附件逐步形成。

    怀孕4个月之后,脑部慢慢形成,使胎儿可以感觉得到声音。

    怀孕进入第5个月之后,主司传达声音功能的内耳“蜗牛壳”也逐渐完成,听觉器官几乎与成人相同。

    当母亲习惯怀孕的状态时,胎儿在腹中也听得到外界的声音了。这么快就听得到声音,确实令人感到惊讶!

    胎儿脑中的海马部分,在怀孕4个月左右已经制造完成。海马也是声音的信息中心,可以选择取舍该遗忘或该记忆的事情。随着海马的发达,胎儿可以一点点地记住声音的种类。最早进人海马的声音,大概是母亲的声音!

    怀孕5个月之后,胎儿就会记忆母亲的声音了。

    母亲的声音不仅可以被胎儿的耳朵听到,亦可以通过身体的振动直接传达给胎儿。同时,婴儿自出生之后,必须依附母亲而生存,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胎儿必然本能地将母亲的声音输入自己的脑中。

    胎儿的大脑发育与训练

    人脑有两个发育时期,第一个时期从脑细胞分裂到胎儿出生止,这个时期叫脑细胞分裂期。人从出生的那一时起,就决定了其一生的脑细胞的数量,此后只减不增。第二个时期是由出生后到3岁,连接各脑细胞的神经纤维交错伸展。如果把脑细胞比作电话机的话,那么神经纤维就像是把140亿个电话机用电话线相接的作业。

    脑在受孕25天时就开始发育,外胚细胞就形成了神经管,这是脑发育的开始。第四个月,脑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第四个月,脑的大脑皮层开始萌芽,这之后大脑皮层上产生的沟回就代表了人的智慧。第五个月,大脑皮层长成。第六个月,大脑皮层形成分层和划分出不同区域,但在此之前大脑皮层还是光滑的。第七个月,大脑皮层上出现了皱格,皱格的萌生代表了人的智慧的萌生。第八个月,大脑体积明显增大,大脑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化。第九个月时,胎儿大脑进一步发育,沟和回多半已具备。

    刺激胎儿皮肤促进脑发达

    胎儿会吸吮嘴巴接触到的任何物品,母亲的子宫壁、自己的腹部、手、肩以及脐带等等都可成为胎儿的吮吸物。这种吸吮(吸啜运动)是重要的皮肤感觉之一。将嘴巴接触到物质称之为感觉,是唇与口可以发挥皮肤感觉的表征。

    首先,胎儿可以借此促进皮肤感觉的发育,这个皮肤感觉与脑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皮肤是第二个脑或皮肤是薄而延伸的脑。皮肤与脑的构造和性质非常相似。脑是由外胚叶分化出来,皮肤也一样是由外胚叶的细胞层发展而成的,而且其厚度均为2.5厘米。

    外胚叶是制造受精卵最外侧的细胞。外胚叶发达之后,部分成为脑、部分成为皮肤,宛如兄弟。这种关系之下的脑与皮肤会互相影响。

    吸吮手指的感觉,通过手指的皮肤以及嘴唇的皮肤,被记忆在脑中,借由多次重复之后,脑便深刻地记下了这种行为与感觉。

    为了吸吮手指促进脑部发育,在羊水中的漂浮生活时,胎儿就开始自行发展让脑部发育的动作,如自己晃动身体摇动羊水,皮肤感受到震动而传达至脑部。因此,胎儿可以体会到很舒服或是摇晃太厉害的感觉。除振动身体刺激脑部使之发达,胎儿还不断产生新的动作,靠自己的力量达到脑部发育的目的。

    此外,皮肤到处分布有能够感受痛感、寒热、情绪等各种感觉的感觉接收器。在手背上约1平方厘米之处,感受痛觉的痛点约20,感受触觉的触点约25,感受温度的温点约20,感受冷度的冷点约10。

    这些感觉接收器受到刺激,并传送信息至脑部,从这个接收器通过脊髓的神经,约有50万条。或许50万条听起来并没什么,不过,人类的身体确实比精密的机械更优越。

    如果皮肤缺乏这种接收器,人类直接受到刺激,那么人体必然会受到损伤。皮肤的功能与脑部直接连结,具有保护身体的功能。皮肤的作用是不容轻视的。

    愉悦声音能促进胎儿脑部发育

    孕妇大而不愉快的声音会导致胎儿的身体紧张。与丈夫吵架时所发出的高音及哭泣声一旦传到腹中,胎儿的脚会就不断地踢动。

    医学家在对猴子的实验中发现,在蜂鸣器的声音、电话铃声或狗叫声之下培育出来的仔猴,情绪极不稳定而暴躁。相反,愉快的声音,会令母猴及胎儿的血压迅速上升。

    胎儿在母亲的腹中不断地听着心跳声及血液流动的声音,不断地听到低沉的心跳声、沙沙的血流声,让胎儿的记忆留下悦耳的声音。如果夫妻一味地争吵,母亲的声音不仅听起来尖锐刺耳,原本悦耳规律的心跳声和血流声也变得激烈混乱,而成为不愉快的声音。

    怀孕期间夫妻间不停地吵架的母亲所生下来的婴儿,脸上总会流露出慌乱的神情。即使是足月生产,体重却只有240多克,而颈部的发育要到4个月以后才挺直,一切都显示发育似乎有延迟的现象。

    那么,胎儿究竟喜欢哪种声音呢?

    母亲温柔的声音、风声、流水声、小鸟叫声等自然界中的与母亲心情稳定时的心跳声和血流声类似的规律声音。

    以上每一种都是连成人也会感到心神愉快的声音。人类感到愉快的时候,脑部亦随之松弛。此时,脑部会释出a波,相反地,紧张时则会释出β波。a波释出时,脑部会分泌出各种荷尔蒙,帮助脑部成长,而释出β波时,则会抑制脑部的成长。

    音乐就是促使释出a波的声音。例如,听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会导致胎儿的心跳加速,而莫扎特的乐曲则令胎儿情绪稳定。

    音乐促进胎儿脑部快速成长

    音乐自古以来即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庆祝丰收时有庆丰曲,打胜仗凯旋时有庆功曲,可见,音乐在各种庆典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旋律在内心响起,节奏是身体反应。高兴的时候,身体会不知不觉地随着节奏摇摆;愉快的时候,会无意识地随意哼起歌来。精彩的演奏震撼人类的灵魂,名曲不论时代或民族,均受到大众的喜爱。

    在大脑生理学极为发达的今天,专家不断研究何时、何种曲子对人脑产生何种作用。

    或许有人认为,怀孕初期胎儿的耳朵还听不到,音乐没什么意义,其实并非如此。胎教就是为胎儿而实行的,胎儿所生活的世界,就在母亲的体中。母亲如果一味受到刺激压力,对胎儿绝对是不良的影响。

    人脑在松弛时释出a波,紧张时释出β波。如果让紧张而不断释出β波的人听轻松的音乐,应该会慢慢地释出a波。富节奏的声音及令心情舒适的声音,会让身心松懈下来,最终影响到脑部的发育。

    母体紧张的时候,子宫会突然收缩,令胎儿感到不适,并受到紧张的压迫。因此,胎儿的脑就会呈现释放β波的状态。要想让胎儿的脑释出a波,在母体紧张的时候,母体本身必须要先松弛下来。

    在释放出a波的状态之下母体会分泌各种荷尔蒙。那些荷尔蒙之中,有许多与胎儿成长有关的物质。因此为了让胎儿的脑顺利发育,母体一定要随时保持释放出a波的状态。

    到了怀孕5个月以后,胎儿可以清楚地听到声音,应该可以和母亲一起聆听音乐。让胎儿的耳朵听到音乐,使之释出a波,才可以顺利地培育胎儿的脑部。

    音乐的种类中,仍然以古典音乐较能让心情稳定,节奏感强的电子音乐也可以。古典名曲,超越时空与地域。莫扎特的温柔曲目、维尔第富节奏感的曲子等,对胎教都极为有效。

    有些人以前可能未曾听过古典音乐,也可能听不习惯。但是,千万别以为不听这些音乐,就会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只要母体情绪轻松,胎儿也就会随着轻松,听了古典音乐形成压力反而不好。

    听曲子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曲子就可以。有的孕妇一听到与丈夫具有共同回忆的音乐,就会感到情绪稳定;也有的孕妇喜欢听童谣。

    胎儿讨厌噪音或杂音,所以,也讨厌激烈的摇滚音乐。听到激烈的音乐,胎儿在母体内会剧烈地颤动身体,血压也会急剧上升,甚至从脑部释放出代表紧张的β波。脑中如果释出β波,即会分泌各种荷尔蒙阻碍脑细胞的分化。因此,只要孕妇选择适当的音乐听,即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

    子宫规律收缩促进胎儿脑发育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胎儿受到羊水保护,所以,即使母亲生活缺乏秩序也没关系。”相信在了解了子宫规律对胎儿脑发育的影响后,人们就不会再这样想了。

    令胎儿感到非常舒服的皮肤感觉,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母亲子宫规律地收缩所引起的刺激。这种规律的收缩不断地进行着,每1分钟重复1次规律的收缩。这种规律的收缩促使羊水振动,对胎儿的皮肤造成刺激,而这个刺激会令胎儿感到舒适。

    胎儿自己晃动身体、摇动羊水以便刺激皮肤,达到促进脑部发育的目的。同样地,母亲的子宫规律的刺激也会通过皮肤促进脑部的发育。

    刚出生的婴儿当然喜欢肌肤的接触,甚至婴儿到很大的时候,仍然很喜欢肌肤的接触。不仅婴儿如此,成人也是一样。互相信赖的人之间肌肤的接触,应该是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了。

    这些感觉事实上是在母腹中受到母亲的影响而培养出来的。胎儿从母亲身上感受到愉快的感觉,其实是非常幸福的,因为胎儿可以在安定的情绪状态下成长。

    怀孕中的妻子与丈夫吵架,孕妇所受的压力会导致子宫异常变硬,并产生收缩。由于这种收缩程度不如阵痛时的剧烈,而且没有规律,或许母亲本身不会发现,然而,漂浮在羊水中的胎儿会受到压迫,产生不舒适的感觉。

    与子宫规律收缩同样能给胎儿良好刺激的运动,应该是母亲的散步。若能在原野或森林等大自然中散步,那是再好也不过的了。轻松的散步能引起子宫规律的收缩。

    综上所述,如果孕妇能够有秩序地生活,使子宫规律收缩,将会促进胎儿的脑发育。

    孕妇熬夜会阻碍胎儿脑部发育

    胎儿需要大自然的节奏。对人类而言,大自然的节奏就是白天时工作,夜晚时睡觉,规律的生物时钟是每一种生物所固有的。

    白天活动、夜晚睡觉的人类生物时钟,会深深地刻画在胎儿的脑中。因此孕妇规律地生活,可以促使生物钟发挥作用。

    如果孕妇常常熬夜的话,将会导致“梅拉东尼”减少,破坏体内的节奏。夜晚长时间置于明亮处,子宫经常收缩,会使腹中的胎儿感到痛苦。

    另外,孕妇如果白天经常关着窗帘睡觉,持续日夜颠倒的生活,与生物钟相反的节奏也会传给胎儿。胎儿的脑部对这种错乱的节奏非常敏感,必然会影响脑部的发育。

    总之,怀孕中无规律日夜颠倒的生活不仅使母体伤神,其生活步骤也会变得混乱。孕妇应尽可能规律地生活,为胎儿建立正确的生物时钟。

    胎儿思维的发育与训练

    随着大脑的发育,6个月之后的胎儿就会产生意识萌芽,还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在这段时间里,胎儿意识很少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因为胎儿大脑尚未成熟,必须首先感知母亲的情感之后再做出反应。

    这就是说,要把情感转换为情绪得有一个感知过程,还要求大脑皮层具备复杂的心算能力。这时的胎儿开始具有明确的自我,并能将感觉转换为情绪而形成“思维路线”。

    当胎儿识别能力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也会不断增强。随着记忆与体验的加深,胎儿的精神也从无意识存在发展为有意识的存在。

    胎儿对话的发育与训练

    根据医学文献记录分析,女性妊娠期存在大量“噩梦”的实例,与常人做梦一样,往往与日常思维有关。孕妇做梦时常梦到自己与胎儿处于一种紧张关系的状态,这或许是孕妇处理不安的一种直接体现。

    在调查实例中,一个孕妇在流产前夜的梦中喊叫:“让我出去……”她确信是胎儿向她呼唤的缘故。还有的孕妇梦中阵痛,被认作临产的预兆。这些现象已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表明胎儿对母亲的一种感知信息传递方法。

    美国有关超感知觉特别研究小组已经对此研究了几十年了,甚至连世界公认权威的美国科学振兴会也充分认识到这种超感知觉传递形式的重要性,人们都在期待着研究结果的早日出现。

    对胎儿进行语言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胎教方法。

    法国学者曾经对一些婴儿进行过法语和俄语的选择试验,结果发现他们对法语的发音反应更为强烈。

    美国“胎儿大学”的一个“小学生”在妈妈肚子里经过“胎儿大学”的语言学习后,出生仅仅9周居然能对录像机放映的节目说“哈罗”。

    从这两个实例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生命在胎儿期就已经具备了语言学习的能力。根据胎儿这种潜在的能力,只要母亲不失时机地对胎儿进行认真、耐心的语言训练,那么等到胎儿出生后在听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大大超过未经语言训练的孩子。

    根据胎儿具有辨别各种声音并能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父母就应该抓住这一时机经常对胎儿进行呼唤训练,也可以说是“对话”。孩子出生就会马上识别出父母的声音,这不但对年轻父母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而且对您的孩子来说,刚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时如果能听到一个他所熟悉的声音,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和快乐。同时消除了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带给他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

    曾有一位父亲从胎儿7个月开始经常向胎儿说:“小宝贝,我是你爸爸”!一边抚摸着胎儿,以后每当这句话一出现,胎儿就会兴奋地蠕动起来。当这个孩子出生后因环境的突变产生不安而哭闹不止时,他的父亲突然想到了与胎儿经常说的话,于是马上说:“小宝贝,我是你爸爸”!话刚出口,婴儿就像着了魔法一样突然停止了哭声,并掉转头来寻找发出声音的方向,后来竟高兴地笑了。以后每当孩子哭闹时这句话就会使孩子从哭闹中安定下来。

    可见父母通过声音和动作与腹中的胎儿进行呼唤训练,是一种非常积极有益的胎教手段。在对话过程中,胎儿能够通过听觉和触觉感觉到来自父母亲切的呼唤,增进彼此生理上的沟通和感情上的联系,这对胎儿的身体和情商发育是很有益的。

    胎儿性情的发育与训练

    有人很早就提过这个问题:胎儿在宫内啼哭吗?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答案。

    我国早在宋朝时,就有了关于宫内儿啼的记载。南宋妇科名医陈沂认为:“妊娠腹内时似钟鸣,或儿腹内啼哭,名曰‘子鸣’。由母体气衰弱,无血养胎,家人亲戚不可惊慌,恐孕妇慌张,症成痛疾,胎儿受惊,为害非浅,宜补胎饮。”

    清朝初年的妇科大师傅山指出:“妊娠怀胎至七八个月,忽然儿啼腹中,腰间隐隐作痛,人以为胎热之过也,谁知是气虚之故乎,治宜大补其气,方用扶正止啼汤。”孕妇服一剂止啼汤,宫内儿啼即止;服两剂时,则不再啼。

    有的医家将胎儿宫内啼哭的声音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持续较长时间的轻声呜咽,多发生在临产前及临产早期,胎儿多无宫内窘迫,出生时也无明显异常;另一种是大声喘息样啼哭,多发生于分娩晚期,常合并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研究证明,这种哭声是由于胎脑神经中枢缺氧所引起的。

    有人认为:宫内儿啼哭需在胎膜破裂,空气进入宫腔的先决条件下,胎儿缺氧或受到某种刺激时,在有空气的宫腔内,声带振动,发出哭声。然而,也有这样到的病例:无胎膜破裂,或受到某种刺激,但也曾发生啼哭。显然,这种假说与临床现象不符,不能令人信服。

    有关宫内儿啼的真正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由于胎儿宫内啼哭少见,啼哭的出现无明显规律,持续短暂,不利于研究,需待医疗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一点是肯定的,啼哭是胎儿表达性情感的一种方式,不论啼哭是否存在,但胎儿的性情感活动是存在的。

    母体中的胎儿有的爱动,有的不爱动,出生后就会发现个性的明显差别。像有的婴儿长时间睡眠与不常睡眠、大哭与低声哭泣,都随母体环境和母子组合而各不相同。

    由于某些药物作用,胎儿先天的异同不仅表现在将来的行为上,而且会表现在性格上,比如缺乏男子气质或女子气质等。如果胎儿过分接受母体的相应激素,就会引起器官上的变化从而使胎儿产生性格上的变异。

    过去为了防止流产常用的雌激素和黄体酮,就会使孩子具有明显的女性特点,如是男婴则会比较懦弱。显然,胎儿的性格生成与母亲妊娠期的生活环境、方式以及身体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

    胎儿习惯的发育与训练

    瑞士儿科专家舒蒂尔曼博士的研究报告分析:婴儿的睡眠类型是在怀胎数月内形成并由母亲决定。他将孕妇分为早起和晚睡两类,分别对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孩子的习惯完全与母亲相同,说明母子之间早已存在感应。

    然而,新生儿与母亲保持协调一致是相当困难的,这种一致只维持在最初阶段。因为母亲产后会本能的调节情绪,而孩子却暂时做不到。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出生后母子间的感应,是在出生前就早已开始的那个感应过程的延续。早在胎儿出生前的几个月里,母亲和胎儿就已经把这一节律和情绪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胎儿功能因素的发育与训练

    胎儿的五感发育与训练

    五感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最低限度的感觉。在腹中受到母亲保护的胎儿,能够清楚地听到外界的声音,也能感受明暗,甚至有味觉,会吸吮指头,也知道触摸。

    腹中的胎儿,在五感方面已经有所发达。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感觉都一样发达。胎儿的每一种感觉的发达程度不同,而且发展不见得完整。这些感觉自出生以后迅速发育,于腹中时只是做好准备。

    这就是不得忽略胎教的原因。在无法知悉胎儿模样的时间里,母亲只有在怀胎5~6个月左右,能感觉到胎动时,才深切体会到胎儿的存在。

    在现代,在怀孕初期,只要用超声波诊断,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胎儿的模样。胎儿医学的发展,不仅可以了解到胎儿五感的发育程度,还可借由仪器详细地观察胎儿脑部的发育情形,这样,从孕早期孕妇即可对腹中胎儿进行情商胎教。

    胎儿的听觉发育与训练

    胎儿的耳、眼、鼻和皮肤等感觉器官在妊娠早期就已形成,功能的建立则是妊娠中后期。妊娠中期,胎儿对声音十分敏感,如对母体血管搏动、心脏节律和肠蠕动和外界的各种响动,这是母子之间建立了一套信息传递网络。

    研究成果表明,6个月的胎儿就开始凝神倾听,在各种声音里,母体的心脏节奏是胎儿最关注的声音,这能使他对所处环境无忧无虑。对外部世界的声音刺激,胎儿也会立即作出反应,像音响能使胎儿心律变快,汽车喇叭声会使胎动频繁等等。

    听觉是胎儿与环境保持联系的主要器官,也是音乐情商胎教的重要基础。

    胎儿处在一个十分嘈杂的声音世界里,这声音包括母亲的心跳声,血液流动声,还有胃肠蠕动声。对于这些声音胎儿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只要体内的声音没有什么异常,胎儿根本不去在意。胎儿更感兴趣的还是来自母体之外的声音。父母的谈话声、录音机播出的美妙音乐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等外界的一切声音,胎儿都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听。悠扬的声音胎儿愉快去听,吵闹的声音胎儿烦躁去听,猛然的声响定会吓胎儿一跳,连母亲的喷嚏声也会让胎儿大惊失色。

    胎儿能听到声音,这在B型超声波仪器上能看得清清楚楚。而外界的声音在多大程度上能扰乱胎儿的世界呢?研究人员曾把一只微型话筒由阴道插入到子宫,偷听里面的声音,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胎儿生活的空间,竟是一派喧哗的、吵闹的空间。

    加利福尼亚一家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丁·法兰博士给一位妊娠妇女细听鸟叫声、汽车轰鸣等各种录音,装在子宫内的话筒,几乎接到了所有的声音,其声音的强度也是十分令人惊讶的。当他们放一个争论的录音时,也听到了子宫内传出的响亮的声音。

    胚胎学研究证明,胚胎从第八周开始神经系统初步形成,听神经开始发育。当胎儿发育进人5~7个月时听力完全形成,初步能分辨出各种声音,并在母体内做出相应的反应。有几个有趣的实验研究: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新生儿吸吮一个与录音机相连的奶嘴,婴儿以某种方式(长吸或短吸)吸吮就可听到自己母亲的声音,而且他们通过辨别声响,表示出对自己母亲的声音特别敏感。

    还有人选择在怀孕最后6周左右时让孕妇给胎儿朗读“戴帽子的猫”,历时5个多小时。当胎儿出生后进行吸吮试验时,先准备两篇韵律完全不同的儿童读物,一篇是婴儿在母亲体内听到过的“戴帽子的猫”,另一篇是婴儿从未听到过的“国王、小耗子与奶酪。”婴儿通过不同的吸吮方法才能听到这两篇不同的儿童读物。结果发生了让人非常惊喜的事情,这些婴儿完全选择了他们出生前学过的“戴帽子的猫”。

    还有一个曾经引起世界轰动的年轻人,他叫布莱德·格尔曼,当他从医生那里知道了5个月以后的胎儿能够具有听力,并可以进行学习时,他就开始设想他自己怎样才能够同他未出世的孩子建立联系,后来他发明了“胎儿电话机”。这种电话机有点像录音机,它可以将录下的声音通过母亲的腹壁传递给胎儿,并可以随时记录胎儿在子宫内对外界各种声音刺激的反应,把这些微弱的子宫内声音再放大,就可以了解胎儿对声音的反应。他相信通过胎儿电话机可以使他和胎儿之间的关系同他太太和胎儿的关系一样密切,因此布莱德·格尔曼每天不间断地将电话机放在妻子腹部子宫的位置。有时通过话筒直接与胎儿讲话和唱歌,逐渐他发现当胎儿喜欢听某种声音时他会表现得安静而且头会逐渐移向妈妈腹壁,听到不喜欢听的声音时头会马上离开,并且用脚踢妈妈的腹壁,表示他不高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训练,布莱德·格尔曼已经知道了他的宝贝喜欢听什么声音和不喜欢听什么声音了。格尔曼常常很兴奋地对他的朋友说:“我的孩子生下来不久,当她一听到我的声音就会掉转头来对着我,我简直无法形容她这样做使我多么高兴”。格尔曼发明的“胎儿电话”的消息传开以后,世界各地许多人打电话给他感谢他的贡献。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了胎儿在未出生前已经具备了听力。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如果胎儿在母体内患有先天性耳聋,通过听力训练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当胎儿出生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胎儿的触觉发育与训练

    胎儿的触觉发育较视觉发育要早一些,在胎儿还不大的时候,如隔着母体触摸胎儿的头、臀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胎儿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医学家用内窥镜观察到,如果用一根小棍触动胎儿的手心,胎儿的手指会握紧,碰足底,脚趾就会动弹,胎儿的膝盖也可以曲动,有时连小嘴巴也能张开。

    在怀孕早期,如果胎儿的手触及嘴,胎儿的头就会歪向一侧,张开口。胎儿长大时就不同了,胎儿会把手伸到嘴里去吮吸,也会抓住脐带往嘴边送,这些动作使胎儿感到很快乐。总之,胎儿的触觉发育较早,也较为灵敏。

    胎儿的嗅觉发育与训练

    胎儿的嗅觉与视觉一样,在出生之后才开始迅速发育。

    胎儿鼻子里的嗅毛可以感觉味道。当嗅毛接触到味道分子时,即转变为电讯号传达至胎儿脑部,并且辨别味道的好坏。

    这个味道分子是空气中相当微小的粒子,由于只有嗅毛才能产生作用,所以,羊水中的胎儿很难发挥嗅觉功能。

    但是,主司嗅毛生长或接收来自嗅毛发出之信号的脑,大约在怀孕6个月左右完成。所以,怀孕时期仍然可说是嗅觉的准备阶段。

    奥克斯福特大学的麦克弗雷教授,曾经针对婴儿与味道的关系进行以下的实验。

    让婴儿躺在床上,将含有自己母亲乳房味道的布放在一边,再将有别人母亲乳房味道的布放在另一边,测试婴儿会对哪一边的乳房有反应(即测试婴儿是否对自己的母乳有反应)。

    刚出生两天的婴儿对自己母亲的乳房完全没有反应。第3天、第4天也一样。但到了第6天时,婴儿开始对自己母亲的乳房产生反应了。到了第10天的时候,甚至非常明显地有反应。

    由此可见,胎儿的嗅觉是在出生之后急速发展的。出生后数天之内,母亲的味道清楚地通过嗅毛传达至脑中并记忆下来。虽然和婴儿的嗅觉不同,然而,母亲也会有相同的反应。

    在美国有一个推广母乳哺乳运动的团体。他们指出,职业妇女在职场挤母乳的时候,如果事先闻一闻有婴儿味道的内衣,母乳的分泌量会比平时更加充足。而且,一定要拿自己宝宝的才行,否则不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新生儿与母亲仍然是一个整体,息息相关。

    胎儿的味觉发育与训练

    舌头的味蕾可以感觉苦、辣、酸、甜、咸五味。胎儿在7个月左右已经具有感觉味道的能力。因为,如果给7个月的早产儿甜味的东西,他马上就有反应。

    科学家曾经利用猴子进行实验,在母猴的羊水中置入甘甜成分或苦味的东西,可以看到腹中猴子胎儿的各种变化:其动作与心跳声明显地变化。

    感觉味道的味蕾,在怀孕3个月时逐渐形成,直到出生之前慢慢完成,不过,在怀孕7个月左右时已基本完成。尤其对甜味与苦味的感觉,发育比较迅速。

    胎儿在感觉到甜味时除了会心跳外,还会吸吮,尝到苦味时还会做出吐舌头表示讨厌的动作。

    由于基本的味觉已经发育完成,所以,婴儿出生后马上可以分辨母乳及其他味道的差异。

    胎儿的视觉发育与训练

    胎儿从第四个月起就对光线特别敏感,他可以通过光线强弱感觉外部世界,有时会感到不安或不快。通过B超观察就可以发现,使用电光的闪灭照射孕妇的腹部,胎儿的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剧烈变化。

    初生婴儿视觉并不特别敏感,因为其视野比较狭窄。但新生儿能十分清楚地看到眼前的东西,而且能在30厘米之内分辨出自己母亲的表情变化,甚至能在3米左右看清手指的轮廓。其实,只要是婴儿关注的东西,他都会极力发挥视觉功能。

    外国专家曾从理论角度精辟论述过这一点,新生儿视觉上的缺陷部分地残留着母体内的习惯痕迹。假如新生儿只关心40厘米以内的事物,是因为这个距离和他曾经生活过的子宫宽相同。

    人类的视觉是在出生之后,靠视觉神经的迅速发达,大约在7~8岁左右便可逐渐发展完成。生存在母亲的腹中时期,属于视觉神经发达的准备阶段。主司眼睛视野功能的网膜,在怀孕4周左右即完成,怀孕7个月时胎儿已具有看东西的能力,但并不表示眼睛看得见。

    早产儿因为保温箱中的氧气导致网膜受损,从而罹患“早产儿网膜症”,主要就是因为视觉领域的神经网络尚未形成之故。

    胎儿几乎是在与外界的明暗完全隔绝的条件下生活的。不过,胎儿却确实能感觉到明暗。因此母亲感到明暗的时候,胎儿也会间接受到影响。

    当母亲感到暗的时候,脑中的松果体所分泌的“梅拉东尼”荷尔蒙会激增;相反的,感到明亮的时候,“梅拉东尼”则会降低。

    感觉明暗的这种原理,在腹中的胎儿也是一样的。感觉明亮时则会降低感觉黑暗则会增加的“梅拉东尼”荷尔蒙,经过胎盘传到胎儿的脑中,因此胎儿是用脑来看区分明暗的。

    胎儿的感觉发育与训练

    胎儿在母腹中开始吸吮手指的动作是从怀孕12周(4个月)左右开始的,这称之为吸啜运动。只要嘴巴接触到任何东西,都会进行吸吮的运动。

    多数孕妇对此充满疑问。孕妇自己都还感觉不到胎儿的存在,一听到胎儿会吸吮手指,难免感到无法相信。

    这个时期的胎儿,与其说是人类的胎儿,不如用水中的生物来形容显得贴切。然而胎儿与出生的婴儿一样会吸吮手指,这的确会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婴儿如果不会吸奶就无法存活,这种重要的吸嗷运动,胎儿早就开始进行自我练习了。

    以前,胎儿医学并不发达时,人们通常认为无论发生何种变化,胎儿在母腹中都是最安全的,尤其是不会饥饿。

    不错,即使母亲一天都不进食,母亲呈空腹状态,短期内胎儿倒不至于变瘦。但是,胎儿夺取母体所积蓄的营养,则会对母体造成影响。

    当母亲呈现空腹状态时,其空腹感会传达给胎儿;当母亲感觉腹部饱满时,胎儿也会感觉腹部饱满。胎儿既然不是从嘴巴进食,又如何了解这种感觉呢?

    其实,胎儿并非用肚子感觉空腹感或饱足感,而是用脑中负责吸收营养的部分感觉的。大脑能感觉愉快、不愉快、愤怒、喜悦和不安,这可说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功能。

    当母亲感到空腹的时候,母体血液中的葡萄糖会慢慢降低,血液经过胎盘传给胎儿,使胎儿的脑部也感到空腹感。

    婴儿出生后,肚子饿想喝奶的时候,会津津有味地吸吮手指。吸吮手指是在母体中的时候就开始的,似乎与空腹感脱离不了关系。当母亲空腹的时候,腹中的胎儿多半会吸吮手指。

    经研究报告证实,如果给空腹状态的母亲注射葡萄糖,在腹中的胎儿马上会停止吸吮手指的动作。

    母亲即使一餐没吃,胎儿也不会因此而营养失调或死亡。但是,对胎儿来说,营养状态与生命息息相关,所以对母亲的空腹感及饱足感相当敏感。

    感觉空腹的时候,胎儿还能发出只有母亲才能破解的密码。母亲如果因为麻烦、没胃口或丈夫晚归等理由而未进食时,请为腹中胎儿想一想,不要让自己的宝宝腹中空空。

    胎儿呼吸的发育与训练

    由于旧时医疗水平所限,人们普遍认为胎儿在宫内是不呼吸的。呼吸道似乎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胎儿宫内缺氧窒息时,才吸入含有或不含胎便的羊水,以致引起宫内胎儿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及肺不张等合并症,基于此种观点,每当妇产科医生探查宫腔,无意中发现胎儿的胸廓有呼吸运动时,便认为是胎儿在宫内有严重缺氧窘迫,为抢救胎儿,常采取紧急的手术方式。

    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揭开了许多前所不知的有关生命的奥秘,人们惊奇地发现,正常发育的宫内胎儿很早便出现了呼吸,在B型超声波扫描的荧光屏下,可清楚地看到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逐渐演变的呼吸运动。早在妊娠11周,仅有4~5厘米长身躯的胎儿胸廊便出现了上下起伏的运动:妊娠13~14周(孕3个多月),胎儿的这种呼吸运动变得明显,足以引起羊水在呼吸道内呈潮式移动。妊娠晚期(孕36周),胎儿的呼吸运动变规则,呈间断性。通常,在正常情况下其呼吸浅而快,有规律性,每分钟30~70次。随着呼吸运动,进入气管和肺泡中的羊水能被吸收。因此,正常的羊水不致引起胎儿肺部炎症或其他病变,科学实验研究发现,胎儿的呼吸道不仅能吸收液体,而且,本身还分泌液体,其渗出速度为每千克体重,每小时0.026~0.13毫升。

    妊娠期间,母体子宫的生理收缩可促使呼吸道内的液体或进入的羊水排出,在子宫松弛的同时,又可引起羊水向呼吸道里返流。

    若当妊娠过期,胎盘老化,胎儿赖以生存、供氧的胎盘输氧能力下降,或传送氧的“纽带”——脐带缠绕胎颈、紧勒胎体,或自身扭转、打结等阻断氧气供应时,均可导致宫内胎儿急性或慢性缺氧。缺氧的刺激,使胎儿的迷走神经兴奋,肠蠕动随之增强,肛门括约肌松弛,排出胎便,污染羊水。与此同时,缺氧状况下胎儿呼吸幅度增大,喘息状随着病态呼吸的出现,大量混杂胎便的羊水被吸入肺泡,引起宫内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等疾患。所以,一旦胎儿出现呼吸不畅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挽救胎儿。

    胎儿运动的发育与训练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胎儿情商和身体发育得更好。

    早在第7周开始胎儿就可以在母体内蠕动了,但这时由于活动幅度很小,因此只能借助B型超声显像仪才可以观察到。当胎儿发育到16~20周时活动能力大增,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动作。如吸吮手、握拳、伸腿、眯眼、吞咽、甚至转身、翻筋斗等。运动中使胎儿逐渐强大,这时母亲也感到了胎动。

    胎教理论主张对胎儿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促进胎儿的身体和情商发育。

    我们可以通过对胎动的观察来了解胎儿的健康,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胎动的强弱和胎动的频率可以预示胎儿在母体内的健康状况。

    有人曾对胎动强者和胎动弱者进行观察,直到出生,结果在宫内活动强者出生后其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的灵敏度均优于出生前胎动弱者。凡是在母体内受过运动训练的胎儿出生后翻身、爬行、坐立、行走及跳跃等动作都明显早于一般的孩子。

    因此说胎儿的运动训练确实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胎教手段。有些孕妇对进行胎儿运动训练表示担心,认为锻炼会伤害了胎儿,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胎儿在4个月时胎盘已经很牢固了,胎儿此时在母体内具有较大的空间。而且羊水环绕着胎儿,对外来的作用力具有缓冲作用,可以保护胎儿。

    所以母亲对胎儿进行运动训练时并不会直接碰到胎儿,这一点孕妇可以放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