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中秋良夜,杨妃坐在太宗肩下,又对着一轮明月吹起笙来,太宗正听到出神,忽见杨妃丢下了笙,柔垂粉颈在那里拭泪。太宗看了诧异,忙上去搂着杨妃的纤腰,温存慰问。太宗认为杨妃是见景怀人又在那里想念齐王了,哪知杨妃心中想念的是她的儿子逃亡在外的小王子李承忠。
李承忠因为长得象他母亲,所以一小就如同个小玉人一般,杨妃一烦闷了,就把李承忠抱在怀里逗弄,才不过两三个月的小承忠就知道对着他母亲,憨孜孜地笑。有时哭闹了,只须他母亲拿着玉笙吹这么两三声,这个小王子就会听话地住了哭,睁大了眼睛,撑大了嘴,怔怔地听着。所以如今杨妃吹玉笙,吹着吹着就猛然想起当年她怀抱中的孩儿来。
想当年这个二尺长的小孩飘流在外,一年四季寒暑不常,且兼风霜雨雪,一别三载的漫漫时光,到如今音讯杳无,不知道这条小性命还能不能保住在人间,一想到这儿,伤心的泪止也止不住,任太宗皇帝百般慰问着,杨妃到底不敢把实情说出来。她真说不准太宗会不会斩草除根,把李承忠去搜出来,也如同他那几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样被杀死,那样倒是真绝了齐王之后,可也挖去了杨妃的心头肉。
杨妃哪里知道她这块心头肉,早在丞相魏徵的相府中两三年了。这小王子虽然只有四岁年纪,却跟着魏徵的公子学些礼节,有模有样的,让本来就可怜他是一个无父的孤儿的魏徵夫人裴氏更是喜爱。现在见太宗皇帝下了明诏,纳杨妃为淑妃,魏丞相就借机上了一道奏章,说丞相夫人求入宫觐见新贵妃。太宗皇上下手诏,准于三月三日觐见。
到了三月三日,杨淑妃在延庆宫正屋中接见,裴氏行过大礼。杨妃命宫娥引导着魏丞相夫人内院看座。裴氏坐定后,说:“小儿也随同前来觐见,只因年幼怕羞,请娘娘屏去左右。”
待宫娥一齐退出后,只见一个丫鬟抱着一位小公子,走进屋来。杨妃一见了这丫鬟,顿时怔住了,她一眼就认出了那抱小公子的,正是当年保护李承忠从齐王府中逃出去的侍女小娟,再一看那裹着孩子的一件衣服,正是当年的衮衣,而衮衣中裹的小孩儿白净秀美,酷似杨妃她自己。杨妃喜出望外,忙离开座儿,一把就将小孩儿抢在怀里,低低地说道:“我的心肝,几乎把你娘想死了!”说罢喜泪直流,泣不成声,小娟也伏在杨妃的膝下,细细地把别后的情形说了一遍,杨妃忙向裴氏行大礼感谢,慌得裴氏忙忙还礼不迭。
延庆宫地方甚大,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重重复行行,这其间藏一个四岁的小孩也还是容易的,况且宫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是杨妃的心腹,因此杨妃在太宗皇帝跟前,依旧瞒得铁桶一般。
不久,杨妃也为太宗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王子来,取名明。太宗为讨杨妃欢心,这个还在吃奶的小孩儿就被封作了曹王。乳母抱着他在宫中来来去去,都用王爷的仪仗,前后簇拥着。
谁知杨妃刚新生了一个儿子,心中正欢喜,而藏在宫中的另一个儿子李承忠却忽然出了一身痘子死了,至此淫凶暴酷的齐王李元吉倒果然绝了后。杨妃心痛如刀割,背地里哭得死去活来,不久就病倒了,太宗亲侍汤药,关怀备至,无奈杨妃病在心里,哪能治得好。
这时长孙皇后也忽然得了重病,太宗虽然也关怀备至,却并没有亲侍汤药;任凭太医院天天诊脉调治,到底还是在三十六岁这一年的冬天死了,葬在昭陵。太宗虽宠爱杨妃,但和皇后是患难夫妻,一旦分手,心中自然万分悲痛。
长孙皇后是史书上浓墨记载的一位贤德的女子,即使贵为皇后,却一向服饰简朴,虽然太宗很不喜欢。皇后梳头洗脸时,也手中捧着书本儿不肯放,可太宗一跟皇后问起朝廷大事如何处置时,她却说牝鸡司晨,是国家的大忌。
杨妃见太宗思念长孙皇后想得厉害,百般劝慰也不管用,就假怨佯怒,流着泪说:“如今娘娘去世,使万岁如此想念,这全是娘娘在世时候,贤德贞淑,去世后叫人忘却不得。如贱妾辈命薄早寡,故主死后,又不能矢志守贞。莫说死后风光,就是活在世上,也多被人瞧不起;臣妾愿陛下早赐一死,免得在世使故主蒙羞。”这几句话说得太宗皇帝顾不上为贤德的长孙皇后伤心,忙怜惜不已地把杨妃揽在怀里,百般劝慰,直到杨妃回嗔作喜。
而太宗为更博美人欢心,竟然要把杨妃升入正宫,可他把这意思对魏徵一说,魏徵却坚决不同意,说杨妃有辱妇节,陛下须为万世立家法,万不可使失节妇人母仪天下,让天下人笑陛下为荒淫之主。太宗也只好死了这个心,因杨妃常常提起齐王尚未有后人,太宗就下诏把杨妃的亲生子曹王李明,立作海陵郡王李元吉的嗣子,又把海陵郡王追封作巢刺王。
10、纳婶为妾
这年大旱,十个月不曾下雨,京师一带田稻枯死,太宗也曾几次驾临天坛求雨,可雨就是不至。有司天台右丞李百药奏称,说原因是宫中阴气郁结,宫女太多,足以致旱;宜多放宫女,宣泄其阴气,则甘雨可至。太宗依奏下诏,宫女年在二十五岁以上者,从优资给,放出宫去自由婚嫁。一下子,内宫奚官局常侍就奉旨简出了三千多宫女,让她们从此可以开始自由快乐的幸福人生。
太宗又考虑到或许有冤狱,致使上违天和,于是就亲御太和宫审囚。刑部尚书奉旨,把御监内的男女犯人一齐提进宫去,听候太宗皇帝复审。
这一天,武库中把大鼓移设在宫门外,待天色微明,内侍上鼓楼,挝鼓一千声,宫门大开,男女囚徒从两廓鱼贯而行,俯伏进宫,排列在丹墀下。太宗全身朝服,升上宝座,由刑部左右仆射喝名,犯人一一上去叩见天颜,遇有可疑的形迹,太宗便详细审问,从辰牌时审起,直审到午牌,男囚已审完,就开审女囚。
第一个女囚崔氏,铁索郎当地由内常侍牵引着上殿来,匍匐在龙座下面。太宗打开案卷,见上面写着“犯妇李庶人瑗姬人崔氏”,李瑗原是庐江王,因谋反事败而被废为庶人,王妃崔氏至今还拘囚在御监中。
当时太宗令犯妇抬起头来,他一看,却不由得心中一动,原来太宗以为崔氏是他的叔母,年纪至少半百,且在狱中幽禁多年,必定憔悴不堪。可崔氏竟是一个少年美妇人,丰润白皙,秀丽娇嫩,于是忙下旨说崔氏是宗室犯妇,不宜当堂对质,然后吩咐送进后宫,由宫娥看守着。
挨到黄昏时候,太宗在宣华宫中传崔氏去问话。崔氏是何等的聪明,她一见太宗把她单独送入后廷,就知皇上已动了怜惜之念,进得宫来又沐浴薰香百般修饰,也就更让她肯定了这一点。太宗这时灯下相看,已是一个容光媚媚香泽微微的明丽女子了。
崔氏乖巧已极温柔已极地在太宗的膝前跪倒,可爱得让人无法拒绝。太宗问她多大年妃,崔氏低声回奏说二十六岁;又问她在狱中多长时间了,她回答说被囚三年。太宗再往下问到庐江王李瑗谋反的事时,她就开始了嘤嘤啜泣,一句也不答,问得急了,就只说薄命女子,求皇上开恩,早赐一死!娇滴滴脆嫩嫩的声音,好似笙簧,再伴以凄绝悲伤的调子,叫太宗如何忍心再审问她这个问题,自然斥退侍卫,亲自近前把崔氏扶起,温存抚慰说这三年的牢狱,真是委屈美人了!
崔氏这时不问却自己说开了:“妾原是士人黄源的妻子,被庐江王强劫了去,又把妾的前夫杀死,奸占了妾身,如今反因庐江王之事,反使妾无辜遭受三年牢狱之苦,妾身好苦命啊!”
大宗一听,果然万分高兴,说:“朕起初只当美人是朕的叔母,心中正恨咱们二人缘分浅薄,如今才知道美人原来是黄氏之妇,这样说来你也不是婶婶,朕也不是侄儿了!”边说边亲自拿袍袖替崔氏拭泪,这一举动让崔氏心如明镜,于是一任太宗抚弄着,听他边抚弄边柔声细语,“好可人心的美人儿,朕现在就封你为德妃,因为你原是黄家妇,想来也不致于关碍到朕与庐江王的叔侄名分了。”
崔氏忙不迭地跪下谢恩。这一夜,德妃崔氏就伴着太宗,留宿在宣华宫。第三天太宗下诏,正式册立崔氏为德妃,居宣华宫。
德妃崔氏可不比杨妃,她生性放荡,尤能惑主,太宗迷恋她一连五天不去早朝,谁让春宵苦短,只得借用一下上午的好时光来补足睡眠了。魏丞相、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交章谏劝,太宗却置之不理,后来还是杨妃入宫劝谏,说陛下不宜以私废公,太宗才勉强坐朝,可不一会儿又宣布退朝,一退朝就往宣华宫中一钻,再就一天一夜也不肯离崔氏一步。朝廷大臣有要事要面见圣上的,太宗就召进宣华宫去。君臣谈论国家大事,崔氏也寸步不离地随侍在皇帝身后。大臣们见了德妃崔氏,都免不了要行个臣礼,崔氏小小的虚荣心被大大地满足了,于是常常拿珍玩赏赐大臣,自然有些趋炎附势的臣子,都赶着崔妃献殷勤,杨妃宫中反而渐渐地冷落下来。
谏议大夫王珪为人忠直,太宗也很敬重,杨妃就背地里打发内监对王珪说,太宗如此迷恋崔妃的声色,只怕误了国家大事,希望他能多行劝谏以使主上醒悟。
杨妃这话说得正义凛凛,一点点酸味都没流露出来,以至于这位正直的谏议大夫都被她的深明大义感动了。受了杨妃忠义之托付的王珪马上就去宣华宫朝见皇上,在君臣谈论军国大事时,崔妃果然又随侍身旁,于是王珪故意指着崔妃说:“这是何人?”
太宗说:“是朕新立的德妃崔氏。”王珪故作诧异:“臣也听传说主上新册立的妃子原是庐江王的故妃,在名义上讲起来,和万岁还有婶侄之称呢。”
太宗的尴尬顿时就从眼中脸上止不住地露了出来,忙分辩道:“崔妃原是士人黄源的妻子,是被庐江王霸占的。朕娶的本是黄家寡妇,根本谈不上什么名分之嫌。”说着,又叹了一口气,以开脱一下刚才的尴尬,“庐江王杀人之夫而纳其妻,如此荒淫,是自招灭亡之道啊!”
王珪却马上就接过话茬,义正辞严地说:“陛下看庐江王的行为,是耶?非耶?”太宗很是诧异地说:“杀人而奸其妻,绝对不可取的呀,哪还有还什么是非可言。”王珪道:“未必吧,今庐江王所奸占的妇人,尚留在陛下左右,看来陛下心中还是以为庐江王的行为是对的,否则,那个妇人就不应该在陛下左右了。”
太宗听了默然无语。从此以后,太宗每逢召见臣下,崔妃就不敢随侍在左右了。杨妃趁此也劝谏说:“陛下宜常常接见大臣,谈论国家得失,不宜溺爱声色,致亏龙体。”太宗也明知道杨妃说的是好话,但崔妃的美貌又实在让他爱得厉害,虽不好意思夜夜临幸,却依旧频繁留宿宣华宫,直到查抄得了侯君集家中的两个美人,才把太宗的宠爱移了过来。
11、太子李承乾: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集大成者
李承乾是太宗长子,且又是长孙皇后所生,因生在承乾殿中,所以取名承乾。他自幼聪明识大体,成年后太宗遇有国家大政,常交由太子裁决。太宗见他办得事事妥当,每次出狩行幸,便放心地留太子临国。
外貌忠厚的太子李承乾一见父皇不在跟前,就常逼着近侍,同他微服出宫,夜入百姓家,强奸民妇,见谁家有绝色的女子,少少给点银钱,就算把那女子买回府来,强逼着她作婢为妾。
百姓们忍无可忍,纷纷到有司衙门控告太子荒淫无道,可哪个官员敢收这样的状子。孔颖达、令狐德棻、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全是些忠义大臣,就去劝谏太子,谁知李承乾在众大臣面前,却正襟危坐,高谈阔论,尽是大道大义大理,大臣们都十分敬服太子李承乾果真是忠厚君子,那些不德之事可能是百姓们谎告的,于是反帮着太子在太宗跟前分辩。
太子妃嫔共有二百余人,长歌善舞,太子终日在府中声色犬马,每到酒醉时,就逼着众妃嫔赤身露体地在大庭中供他白昼宣淫,而宫女还得在一旁鼓乐歌唱。
太子还有一种怪僻,他在府中让奴婢数百人,演奏胡人的音乐,结发成锥形,剪彩为舞衣,跳剑打鼓,歌声鸣鸣,通宵达旦。他的后苑中排列着胡人的毡帐,让诸姬妾扮成胡姬,与奴仆夹居在穹庐中,李承乾太子自己则扮作可汗,腰佩短刀,割生肉大嚼。有时他还装死,姬妾奴婢们必须得围着他跳脚号哭,这个时候,太子就会来了性趣,突然跃起,拍手大笑着随意搂住一个姬妾,就进帐去了。
太子有时还把宫中侍卫都改作胡兵装束,和汉王李元昌分领兵士,在后苑中学作两军战斗的样子,呐喊进攻。太子在后面手执大刀压阵,有畏缩退后的,就把他剥得赤身露体,绑在树上,重则当场用皮鞭痛打至死,轻的也得把他的乳头割去。一场儿戏后,苑中竟杀得尸横遍地,血染花木,赤色一片。太子常说:“我作了天子,就这样任性作乐,如有敢劝谏者,我就杀了他,连杀到五百人,就没有人敢来劝谏了!”
东宫有个娈童叫俳儿,面貌娇媚动人,又能歌舞又会调笑,承乾太子宠爱他胜过诸妃嫔,行动坐卧都带着俳儿,谈笑无忌,行乐不避。俳儿一身白净皮肉,太子常令俳儿脱得赤条条地与众妃嫔比肌肤。有时俳儿便夹睡在众妃嫔中间,私下里勾勾搭搭,把个东宫弄得污秽不堪。
太子妃颖氏虽然长得秀丽美艳,举止却持重端庄,承乾太子很不喜欢,唆使俳儿暗地里去勾引颖妃,谁知颖妃根本不上圈套,太子急了,就让俳儿当面去调戏颖妃,看颖妃的惶急又羞不可当的样子,太子在一旁开怀大笑。颖妃羞愤至极,就入宫去奏知太宗。太宗大怒,立刻着内侍到东宫去,把俳儿擒来缢杀在殿柱上。
为此,太子深恨颖妃,吓得颖妃甚至不敢与疯狂的太子同住东宫,常在太宗的贵妃宫中躲避。如同深恨颖妃一样,太子与太宗的关系也很紧张,太宗杀死俳儿后,他一连三个月没去朝见父皇。太子叔父汉王李元昌闻出了其中的味道,那天悄悄对太子说:“你没看见皇上近来非常宠爱四王子吗?我从燕妃那里得来消息,皇帝早晚要立四王子做太子,你须得小心些。”
好色之徒汉王李元昌的表情中丝毫好色的意思都没有,完全是同舟共济和深为忧虑,果然让承乾太子既感动不已又暴跳如雷:“这个老东西!看孤王早晚把他从皇帝位子上推翻下来,待孤王做了皇帝,再取他性命!”
好色之徒李元昌一听到这满合心愿的话,忙凑近太子耳边,欢喜地摊了牌:“你倘若做了皇帝,休忘了把宫里那个弹琵琶的宫娥小燕赏给我!”太子李承乾的头点得毫不困难。
原来那天朝廷大庆,汉王随着众亲王进宫去朝贺,太宗见都是自己的子弟,就在内宫赐宴。汉王喝得酩酊大醉,就溜出席来。
御苑中鸟语花香,绿荫如幕,汉王一路玩赏着园中的景色,不知不觉中汉王就走到了沉香亭畔,忽听弦索琤瑽之声,悠扬悦耳,更兼那一带的艳丽欲滴的大红海棠花密密地围在亭子四周。汉王从花枝桠杈中望去,只见六七个宫女,围着一个穿粉色衣宫娥打扮的女子在那里弹琵琶。此刻她正低头抚琴,在琴韵弦扬之中更显现出尘绝世的美丽。
一曲很快终了,看她们曲终人欲散,汉王情不自禁地大声喊道:“快弹一曲与小王听听!”说着,就大步往亭子里闯,那一群宫女蓦地惊得四散奔逃。汉王正要追那位穿粉色衣的女子,忽见小径上走来两个内监,把汉王扶回席去。从此,汉王心里念念不忘这个弹琵琶的宫娥,只恨平日无故不能进宫去。
侯君集是幽州三水人,尚武极勇,善于弓马。太宗做秦王的时候,他跟着南征北讨,颇立奇功,后来在玄武门事变中也出了大力,被太宗拜为右卫大将军,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侯君集又与李靖、薛万均、李大亮诸位大将征伐吐谷浑,转战万里,直到星宿海、积玉山,才得胜回朝,改封陈国公,进位光禄大夫。
此后回夷慑服,万国来朝,国家承平无事。太宗就在御苑中建造一座凌烟阁,当朝文武中有功之人的画像都在阁上,然后在阁中大宴群臣,侯君集见自己的像也画在阁上,不由得心骄气傲起来,处处欺凌同僚。满朝官员因他是有功之臣,也不敢和他计较。侯君集就更加骄横,愈闹愈大。
侯君集统兵出征西域,自恃平乱有功,得了许多奇珍异宝,都私自没收在府中,自己玩赏。后被部下将士告发,于是侯君集因贪赃罪,被囚禁了三十日,直到中书侍郎岑文本上折子,以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为由替他求情,太宗也念侯君集前功,就下诏放出,但削去官职。侯君集闲居府中,心中怀怨抱恨,汉王乘机拉拢,于是与太子李承乾结成死党,并在太子密室中,拿佩刀割臂出血,滴在酒中,饮血酒立誓结盟,然后约定齐王李祐,在齐州起兵,打进京师;太子李承乾亲率御林军,攻入西宫响应。
谁知事机不密,齐王在齐州被李勣擒住,送进京师来,严刑之下招认出太子和侯君集、汉王元昌一伙人来。太宗震怒,一齐捉住,把承乾太子废为庶人,发配黔州;太子死在发配的路上。其余人犯,一概赐死,
惟独把侯君集提上殿来,亲自审问的太宗对侯君集说:“朕不欲使刀笔吏辱公,所以亲自审问。如今谋反一事证据确凿,卿还什么话说吗?”侯君集只是叩头乞死,太宗回头问左右大臣,“回想昔时,国家未安,君集转战万里,实有大功;今虽有罪,朕实在不忍置之于法。朕今为君集向诸公乞情,求免其性命,不知卿等肯否?”
太宗话未说完,左右大臣齐声说道:“侯君集今日之罪,天地难容,请陛下明正典刑,以维国家之大法。”太宗于是再次擦着哭老鼠的真诚眼泪,对侯君集说:“众怒难犯,非朕不赦卿!而今与卿长诀,以后也只能在凌烟阁上再见卿的遗像了!”
侯君集也感动得泪流满面,虽死却无怨这只仁慈的大猫,只是哭着叩头求皇帝保护他的家小。满朝文武也被这只擅长哭鼠的大猫感动得热泪盈眶,为这样的仁君义主,虽肝脑涂地也心甘情愿。在这样感人和氛围里,太宗下诏,送侯君集往京师大街十字路口斩首示众,同时查抄侯君集府第,所有男妇都押入宫,只留一子回乡看守侯君集田墓。一桩天大的乱事,被政坛高手老油条扫除得烟消云散天晴日朗。
12、惊艳
那天,太宗忽然在御苑中的那座凌烟阁上,看见侯君集的画像,顿时想起了侯君集这个人和他的大大功绩,以及他在临死前犹被他这个仁君感动得泪流满面,虽死却无怨,只是哭着叩头求皇帝保护他的家小。于是这只仁慈的大猫便想起侯君集的家眷,就着便衣步行到下宫去,侯君集的家小正在那里得到皇帝陛下的最好关照。
下宫在御苑西墙外,一带平屋,很是狭小,是容留犯官妻小的所在。太宗到下宫中一看,小儿妇人十分嘈杂凌乱,一阵一阵的秽味臭气呛人鼻喉,真让人片刻难待。
太宗以袖掩鼻,正回身要走,忽然瞥见从小窗里伸出两只白玉似的纤纤玉手,正在卷着帘子,太宗不觉怔了一怔,心想这样污秽的地方,哪来这样干净的女子?再看时,那帘子已高高卷起,露出了那女子的脸儿来。虽说是蓬发素面粗服糙衣,可那十足的妩媚却是欲盖弥彰,那粉颈儿越发显得雪也似地白、玉也似地润。
太宗忙唤管宫侍卫,一问才知是侯君集的姬人,而且还是姊妹二人,最最重要的她们姐妹二人同是一对姊妹花。太宗一回到清心院,就吩咐把这姊妹二人带来。
不一会儿,一对璧人就肩并肩儿地跪在了太宗跟前,太宗笑道:“你姊妹二人真好似一朵并头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年长一些的女子就忙乖巧地笑着说:“那就请陛下赐我个名儿叫莲花吧!”伶俐的口齿让太宗的欢喜更增添了十分,于是就把她们姊妹二人留住在清心院里,一连临幸了十多天。此刻早在冰冷黑暗的冥冥中的侯君集完全可以放心这只仁慈的大猫会保护他的家小,至少对于这两朵出污泥而不染的并头美莲花。这只仁慈的大猫不仅会有效有力地保护好她们,而且还左拥右抱,送暖依香,总算是也如此这般地替侯君集尽足了保护之责。
这姊妹二人浑身肌肤洁白得连一点瑕疵都没有,尤其在帐中看,真好似玉雕的一般,太宗在十分欢喜之外又加上了十分怜惜,于是年长的赐名琼,年幼的赐名玖,都封作美人。那天,太宗问这二位美人的肌肤何以如此洁白?琼美人说自从嫁给侯公,有幸得侯公十分怜爱,长年喝人乳,少吃烟火之食,因此肌肤如此洁白。
太宗当然比那个侯公更摆得起谱,当即就传谕在清心院中,长年雇用乳母二十人,每日挤乳供二位美人食用。侯君集如果地下有知,知道他的爱姬得到了那只仁慈的大猫这样的呵护,一定会再次感动得泪流满面,他的家小中那两朵出污泥而不染的并头美莲花比在他的羽翼下享受到了更好的优待。
后来那些王府中的妃子和大臣们的姬人也都学着样儿,家里雇用起乳母来。顿时四乡八方的乳母都一齐赶赴京师来享用这样的一份丰厚俸钱,全不顾丢下家中那尚在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可怜这些生在贫穷人家的小孩子,因为没有了母亲营养丰富的甘甜乳汁,病的病,死的死,一时间也不知枉送了多少条小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